登陆注册
1432400000010

第10章 《莊子》“懸解”諸家注平議(2)

《莊子疏》以郭象的《莊子注》為根據,其中對於生死的看法也受到了郭注的影響。如下例:

故知生也有涯,豈唯彭祖去己一毫不可企及,於是均椿菌,混彭殤,各止其分而性命安矣。(《逍遙遊》疏)

夫稟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為智,安得易醜以為妍!是故形性一成,終不中途亡失,適可守其分内,待盡天年矣。(《齊物論》疏)

夫生也受形之載,稟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蕩於外者,養生之妙也。(《養生主》疏)

以個體的生死為性分之所定,安於性分則無需憂樂。這是郭象的看法,已見上文。成玄英看來接受了這個看法。

但他又大量地引用佛理來否定物性的真實。物我是虛幻,境相是虛幻,《齊物論》疏:“真君即前之真宰也。言取捨之心,青黃等色,本無自性,緣合而成,不自不他,非無非有,故假設疑問,以明無有真君也”,“六合之内,謂蒼生所稟之性分。夫云云取捨,皆起妄情,尋責根源,並同虛有”,性分亦是虛幻。

這兩種觀點,成玄英利用“重玄”的思維方法把它們統一了起來。“一者絶有,二者絶無,三者非有非無,故謂之三絶也。夫玄冥之境,雖妙未極,故至乎三絶,方造重玄也。”(《大宗師》疏)重玄即不可執著,既不執著於有(物性),亦不執著於無(空無虛幻),故而“雙遣”,“雙照”,“和光同塵”,順物自性:

夫聖人無心,有感斯應,故能緝理萬邦,和平九土。雖復凝神四子,端拱而坐汾陽;統御萬機,窅然而喪天下。斯蓋即本即跡,即體即用,空有雙照,動寂一時。是以姑射不異汾陽,山林豈殊黃屋!(《逍遙遊》疏)

夫達道之士,無作無心,故能因是非而無是非,循彼我而無彼我。我因循而已,豈措情哉!

夫諸法空幻,何獨名言!是知無即非無,有即非有,有無名數,當體皆寂。既不從無以適有,豈復自有以適有耶!故無所措意於往來,因循物性而已矣。(上見《齊物論》疏)

“重玄”出自《老子》“玄之又玄”,魏孫登已論及之,而成玄英的重玄理論,實與中觀學論“中道”暗通。《中論·觀四諦品》中有偈頌:“因緣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以世界為因緣和合所生,故其實乃空,是為真空;但顯現於境相,故以假名説法。《中論·觀四諦品》所云:“衆緣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屬衆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但為引導衆生故。以假名説。”即此意。“中道”,即本著空而不離假,不可執著於一邊。

成玄英所謂“一者絶有”,正是基於他對“諸法空幻”的認識;“二者絶無”,是在知曉了空幻的真相之後卻並不離棄這個世界;而他説“非有非無”,是指對空、有皆不可偏執,“無即非無,有即非有”。這樣看來,成玄英“即本即跡,即體即用,空有雙照”的“因循”,與僧肇《不真空論》所説“是以聖人乘真心而理順,則無滯而不通,審一氣以觀化,故所遇而順適。”的“中道”不是恰好相通麽?

因此,成玄英的“因循物性”與郭象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一樣,在本質上畢竟不同了。他是在照破了世界的虛幻,明白了空無真實之後的物我雙遣、動寂一時,是“無所措意”,故而因循。而郭象卻是全盤承認現實的必然,並無超越的觀照,是“自有以適有”。應該説,在邏輯的最終結果上,成玄英取得了與郭象的一致,但在理論實質上,矛盾卻仍然存在。

可以看出,成玄英的注莊,接受了各家的影響,調和著各家的矛盾,而其理論基礎,更多的還是來自佛學。

成玄英以後,尤其是明代中後期,援佛入莊的注家數量很多,他們幾乎都在進行著調和三教的努力,但多流於附會和拼湊,其理論水準,實難以和成疏並肩。

陸長庚《南華真經副墨》,力圖融合儒釋道,以“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來比附莊子《南華真經副墨》序云:“明於本度,繫於末數,理之所以窮也,性之所以盡也,命之所以至也。”(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8册,第4頁。,並既稱莊子為“《道德經》之注疏”,又説“故予嘗謂震旦之有南華,竺西之貝典也。”(《南華真經副墨序》)《四庫提要》説陸長庚《南華真經副墨》:“大旨謂南華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門,蓋欲合老釋為一家。”在“懸解”的解釋以及對生死問題的解決中,他主要借用了佛家的“空幻”觀與道家的“道”通為一的思想。

他解“帝之懸解”曰:

今人但以生死繫念,於是生而慶,死而哭,不知此直世情,非道情也。死生一來去耳,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一來一去,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之情自不能入也,此便是至人生死無變於己者,如此則帝之懸解矣。帝謂天帝,懸如倒懸之懸,困縛之義,帝亦未嘗以死生懸人,人自縛之,翻疑為帝。無變於己,則帝之懸自解矣。《南華真經副墨·養生主》

所謂“世情”者,繋於生死,世俗哀樂之情。陸長庚認為世情當解的最重要原因即為“帝亦未嘗以死生懸人,人自縛之”,死生本無,哀樂乃庸人自擾,這一解釋來自佛家觀世法。他在《德充符》注中説:“彼知吾身之與天地,其在道中同為一物,幻妄不常,皆非實相。”死生本是幻相,自無需為之哀樂,明白此理,則懸可解。

所謂“道情”者,以道觀之,哀樂不能入也。這是與莊子“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的真人之生死一致的。他又云:“將求名而自要者尚且如是,又況守宗正性之人,能保其未始有始之始者?其徵也,將不能一生死而命物化乎哉?”(《南華真經副墨·德充符》)則非常明確地説能“保其未始有始之始者”——即得道者之真人——則能一死生。

陸長庚常常在本體論中混説佛道,如以“性體真空”“性空真體”説“未始有始也者”,説“大宗師”:“若夫所謂性體真空,性空真體,審乎無假,不受變滅,超然獨存,故不與物而有遷化。既不與之遷,又焉得而與之變?又焉得而遺其變乎?不惟不隨物化,又能主張萬化,執其樞紐,守其根宗,故曰命物之化而守其宗。宗即所謂‘大宗師’,未始有始也者之謂也。”(同上)由此也可看出他會通佛道的努力。

《南華真經副墨》在明代後期影響很大,注莊者大都受其影響,采摭其義者數十家,而如陳深《莊子品節》,於要緊處多節抄《副墨》,或取其義而變換文辭。這一現象應當是同明代後期儒釋道合流的社會思潮分不開的,而《副墨》,恰恰是此思潮的產物,並且突出地成為它的代表。

晚明援佛解莊的重要注家還有釋德清等人,德清用“看破形骸”來闡釋“懸解”,與其他解莊者用“空幻”來解釋世界實質是一樣的,援佛入莊的注家,如吳言箴、吳伯與也都如此。

自蘇軾、王安石把莊子納入儒學的範圍,宋人對莊子的注解,大都有尊孔崇儒的一面,但北宋注莊家還是多能從莊子本身出發,少有硬拿儒學闡説莊子的。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集宋注十二家除下文提到的呂惠卿、王雱、林希逸外,還有林疑獨、陳祥道、陳景元、劉概、吳儔、趙以夫、李士表、王旦、范元應注。趙注已見上文。,對“懸解”的解釋大都平實,如呂惠卿謂:“生之來不能知,則得者時也,其去不能御,則失者順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則無所懸,此所以為解也。”王雱説:“命無繋著則憂患不能累其生,故曰帝之懸解也。”都是以順應生死之自然而無所憂樂為解説,無悖於莊子的原義。故《四庫提要》稱雱注:“就莊子以解莊子,而不附合於儒理,亦為以道家之言還之道家,不至混二氏於孔門”《四庫全書》林希逸《莊子口義》提要,影印《四庫》本。

以理學為理論背景來注釋莊子,在基本命題上將其儒學化,林希逸是其代表。

林希逸認為《莊子》之“大綱領、大宗旨未嘗與聖人異”(《莊子鬳齋口義·發題》),他基本上是站在理學的立場上來解説莊子的,其釋“懸解”為:

懸者,心有繋著也;帝者,天也。知天理之自然,則天帝不能以死生繋著我矣,言雖天亦無奈我何也,故曰帝之懸解。(《莊子鬳齋口義·養生主》)

懸解即死生不能繋著我心。而林希逸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在道德修養上提高境界,做到“不動心”:“蓋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於死生無所動其心,而後可以養生也。夫子,有道者稱之辭也。言天地之間有道之士,其來也,亦適然而來,其去也,亦適然而去,但當隨其時而順之。既知其來去之適然,則來亦不足為樂,去亦不足為哀。不能入者,言不能動其心也。”(同上)

“不動心”從孟子來,孟子説“我四十而不動心”,這是一種“持其志,無暴其氣”(《孟子·公孫丑》),正氣浩然而心志堅定的狀態,是通過道德人格的充塞而形成的“至大至剛”的大丈夫氣概。其要在“配道與義”“集義所生”,是明白了道義所在之後的慷慨。宋儒因以“不動心”為道德修養的目標。程頤説:“君子莫大於正其氣,欲正其氣,莫若正其志。其志既正,則雖熱不煩,雖寒不栗,無所怒,無所喜,無所取,去就猶是,死生猶是,夫是之謂不動心。”(《河南程氏遺書》卷第二十五)他更强調“正志”,即明確人生選擇,確立道德人格,進一步説,即明白“天理”所在之後實現的意志堅毅與心境安定。朱子也説:“無所不知,知其不善之必不可為,故意誠。意既誠,則好樂自不足以動其心,故心正。”《朱子語類卷第十五》他是從《大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角度去理解“不動心”的,其落腳處還在“明明德”。林希逸抬出“天理之自然”為人生極則,以“不動心”解釋“懸解”,顯然本著程朱修身理論而來。

莊子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與儒家的“不動心”顯然是不同的。莊子無心無情,是“喪我”“坐忘”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超然於世事之外;而儒家的不動心,是在世事之中,分别了善惡,堅定了道德選擇之後的狀態。莊子的“懸解”是以“道”為指向,而宋儒的“不動心”,則以“天理之自然”為因果。

自《鬳齋口義》之後,以儒解莊的很多,這一類注家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試圖調和莊儒的矛盾,他們愛好莊子的辯證能力與超脱精神,但其注釋的最終意圖,是將莊子納入儒學的範圍,他們的注莊,是終不離道德倫常的。

明清之際的注莊,如劉士璉、屈復、王夫之、方以智、錢澄之、宣穎等,多是儒家立場。在這些注本對“懸解”的闡説中,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之的《莊子解》《船山全書》第13册,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版。:

老聃所以死而不能解其懸者,亦未能無厚而近名也。……天懸刑以懸小人,懸名以懸君子。一受其懸,雖死而猶縈繋之不已;而不知固有間也,不待釋而自不懸也。然懸於刑者,人知畏之;懸於名者,人不知解。避刑之情厚,而即入於名。

他把“懸解”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聯繫起來,並且强調了“名”之不易解,這顯然已經離開了生死的討論,而涉及士人修身的實際問題了。他相當注意求名之心給士人帶來的危害,故而在解莊中强調:“名者,天之所刑也。”(《莊子解·養生主》)他認為“名”是導致亂世的重要原因:“亂世者,善惡相軋之積。惡之軋善也方酷,而善復挾其有用之材,以軋惡而取其名。名之所在,即刑之所懸矣。”(《莊子解·人間世》)“是非者,名而已矣。是者,名之榮也;非者,名之辱也。雖桀紂未有安於名之辱者,而逢比以其心之所是,盛氣以淩之,使欲求一逃於辱名之徑而不可得。心既逆而氣復相持以不下,則豈徒災於逢比之身哉?逢比死而桀紂之惡益甚,夏殷之亡益速。水火之禍,可勝言邪!叢枝、胥敖、有扈且與堯禹爭名,堯禹不假借三國以名,而用兵不止。然則欲免於爭名之累者,是非之辨其可執為繩墨乎?”(同上)名之為害也甚如是乎?他的結論,恐怕直接針對著明末士人好名而好爭是非。

王夫之對“懸解”的具體化,反映出他對士人處世立身問題思考的深化,這一“個人化”的深究,應當與他處於國家傾亡之際的反思有關,這樣的反思,在明亡之時,也是士人們所共有的。

以上只是對莊子“懸解”及其注解的一次簡單梳理,實際上莊子注家衆多,單是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續編》所輯就有百八十餘家,而在同一家中,各種思想也往往錯綜雜糅,難以一一歸類,本文不過擇其要者,就具體問題的討論與其思想的主導方面進行了分類,從這個簡單的分類來看,一部《莊子》的闡釋史,實可以透露出各時代思潮的主流與變化。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同类推荐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护肤小窍门

    护肤小窍门

    三类肌肤的粗大毛孔应对方案毛孔粗大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原本光洁的肌肤因为显眼的毛孔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当山丘、圣骑、大法、血法集中到一个装逼青年身上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懂的。
  • 瞎眼录

    瞎眼录

    只是不成想,某天她那美人爹不知为何突然抽风,要将自己许配给一个最丑的男人为了自己今后眼睛的健全。她决定要奋起抗争!本书已经上市啦!目前当当、京东、亚马逊、魅丽文化淘宝店以及各大书店都有售哦~!,身为天下第一大美男的女儿,秦千千表示压力山大——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直视天下男子。这个问题叫她十分烦恼。因为打小看惯了美得天怒人怨的美人爹的她,除了美人她看谁都会觉得眼睛疼,以致疼到后来她养成了看人都不敢直视的习惯。作为吸取教训,她眼疼之余自制《瞎眼录》一本,记录所有见过的男子的瞎眼等级。
  •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阴阳师·生成姬

    阴阳师·生成姬

    平安京中,贵族藤原济时与情人绫子受鬼魅所袭,性命垂危。阴阳师安倍晴明同好友源博雅追查此事,发现背后别有隐情。风起云涌的相扑大会、破裂的琵琶“飞天”,向神明祈求化身为鬼的女人……重重迷雾之下,究竟是谁的诅咒化作狰狞面目,又是谁的怨恨深切入骨?
  • 毒医狂妃不好惹

    毒医狂妃不好惹

    魂魄散尽。她,苍茫山的废物嫡小姐,特工之首,被家人所害,魂断山中。当强大冷漠的她,附身一无是处的她的身上,将会绽放出怎样耀眼的风华!“白洛烟纵使你有通天的本事,本世子也看不上你这样的恶毒女!”前未婚夫恼羞成怒,言语羞辱,她傲然一笑,她,他日,纵使他跪地求饶,放弃满身骄傲,她亦不会回头!“烟儿,纵使这世上优秀的女子万千,但我心中只有你一人,因公殉职,我心悦你。”他是本领通天的强者,但却愿为她折腰,江山虽美,却不及美人笑靥,若是能陪在她的身边,他可放弃一切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包川作品选2:浅尝辄止

    包川作品选2:浅尝辄止

    本书在塑造普通人物形象时,总是将视角聚焦在小人物美好的品格和情怀上,努力地发掘他们的心灵美。善于在社会万象中采撷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段,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最有人情味的闪光点人手,如邻里和谐、朋友互助、母子情深等,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倾注着对人物真诚的理解和同情。
  • 废材逆天:魔后太腹黑

    废材逆天:魔后太腹黑

    【亿万甜妻,撩上瘾】新书火热连载中……她,一代死灵殿殿下——冷凤。一朝陨落,穿越成了一个废材——沈泠凤。废材?那是什么?本姑娘只知道魔武双修。圣兽?不好意思,本姑娘只有神兽。君凌天?这个自恋到姥姥家的男人。每一次看到他……气得咬牙,想踹飞他。可是……修为总差那么多。怎么办?男人,给本姑娘等着,待我比你强大,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一脚将之踹飞。凌霄之上,他许她千年等待,换来此世的异世回归,到底是回归还是注定?当腹黑对上腹黑,强者对上强者究竟谁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