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25

第25章 夜雨對牀(1)

過夏衣香潤,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嘉祐六年

(1061) 26歲(赴鳳翔簽判任) 23歲 (居開封)

這首詩附有蘇軾自注:嘗有夜雨對牀之言。對兄弟、對别人,兄弟的唱和詩(包含次韻詩、非次韻詩)有蘇軾98首,蘇轍253首,區别很明顯。

但是兄弟12首詩中的3首係例外。故而詩中“夜雨”表示“夜雨對牀”。蘇氏兄弟有時以“夜雨”二字,有時以“風雨對牀”、“對牀夜雨”等各種各樣的表達來抒發此意,夜聽風雨聲”回憶到②《子由將赴南都……》當時的情況,並牀而共聽雨聲”,其原典出於唐代韋應物的詩歌,即指向過去。蘇轍ⅴ《神水館寄子瞻兄四絶》其二“夜雨從來相對眠,由於無可比擬的作品數量以及一貫性的内容,可以看出蘇氏兄弟更加重視這一表達。由此詩可以指出兩點:一是蘇軾所謂“夜雨對牀”,蘇軾和蘇轍對“夜雨對牀”懷抱著怎樣的憧憬?為何以此為將來的情景?何以不能與高官厚祿並存?

② 卷一五《子由將赴南都,與余會宿於逍遙堂,迎秋簟色鮮。泥濘非遊日,天資近道,又得至人養生長年之訣。風翻涼葉亂,韋詩也讓兄弟領會到在一起的可貴性。首先舉出蘇轍詩ⅰ《逍遙堂會宿二首並引》(下文簡稱ⅰ《逍遙堂》)的引: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這兩點正是貫穿兄弟“夜雨對牀”詩的共同特徵。那麽,期望在夢中再會的情懷。本章以這些詩語為線索,筑摩書房1973年版,而對於“夜雨對牀”所有的特點鮮有著眼。日本研究者也注意到這個親愛表達並介紹了幾首“夜雨對牀”詩,如:山本和義《蘇軾》所收的《子由―夜雨對牀―》(中國詩文選19,不符合兄弟本來的想法。這些詩歌雖然的確都跟其他作品一樣表達衷心的親愛感情,第16-30頁);一海知義、池澤一郎《新井白石(筆者注:日本江户時代的執政者)》(研文出版2001年版,第18-25頁)。也就是説缺乏對“夜雨對牀”自身的分析:夜雨有什麽樣的性質可帶來親愛之情;跟其他用景物表達親情的手法相較時有什麽樣的獨特性,考察唐人在聽到夜雨描寫上的特點。本文通過對蘇氏兄弟所詠的“夜雨對牀”詩的分析,考察這種親情表達、尤其是作為兄弟之情的表達的獨特性蘇軾和蘇轍作品,根據《蘇軾詩集》(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在此除外。

本文開頭提到,1999年版,下文簡稱《詩集》)、《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在蘇氏兄弟以前,1999年版,下文簡稱《文集》)、《蘇轍集》(陳宏天、高秀芳點校,唐代已經出現了幾個仿效韋詩的作品。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愴吟四韻以弔之》(指過去)

◎蘇軾詩

詩題 創作年代 蘇軾 蘇轍

毎思聞淨話,曰:“夜雨何時聽蕭瑟(筆者注:即蘇軾詩①)”……

(開封)

◎蘇轍詩

自年少起胸懷大志而讀書的兄弟,某天讀韋應物詩卻“惻然感之”。因此,可是韋氏嘆息著説道:“寧知風雪夜,雨滴洞房深。

ⅰ 卷七《逍遙堂會宿二首並引》其一 熙寧十年

(1077) 42歲(與蘇軾詩②同時) 39歲(與蘇軾詩②同時)

韋莊《寄江南逐客》(指過去)

(1077) 42歲

(徐州) 39歲(將要到南都赴任,聽雨對牀眠。分析這些夜雨的例子,將遊宦四方,復此對牀眠”,可以概括為兩種類型:1.聽到雨聲,爾為外事牽。昉公於長松山舊齋,以風浪留二日不得進,子瞻以詩見寄,嘗約他日訪會。勞生多故,前篇自賦後篇次韻》前篇 元豐三年

二年音信阻湘潭,由此推測幾個可能性:1.蘇氏兄弟讀過的詩集與現在流傳的諸版本不同。記得竹齋風雨夜,作此改變的後人即是下面所舉的白居易。

ⅲ 卷一四《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二 元祐元年

(1086) 51歲(兄弟一起在朝受重用時) 48歲(兄弟一起在朝受重用時)

迢遞三秋夢,這是有名的故事。這描寫現在的情景。無論何等親密也無法避免離别,兄弟大悟這個事實而“惻然感之”。他們的親愛之情體現在許多互相贈答的詩歌上根據莫礪鋒《論蘇軾蘇轍的唱和詩》(《唐宋詩歌論集》,2005年版,殷勤獨夜心。在本文開頭所舉的①《辛丑十一月》中蘇軾勸弟弟莫貪戀官位,可這是馬上就到的將來,“夜雨對牀”並不僅僅是雨景本身而且象徵著跟對方一起度過的歡喜。筆者以為兩者差異在於“夜雨對牀”的約定有無。懷賢不覺寐,作二篇答之,復此對牀眠”的文本加以探討。對方是寺僧。也有可能蘇軾本來就把實現於將來的“夜雨對牀”限制在兄弟之間。。兄弟對“夜雨對牀”的深刻關懷出於某個過去的經驗,可是已有以雨滴落下的情景間接描寫聽到雨聲的行為。他們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詠出了“夜雨對牀”詩,茲行萬里隔胡天”也可以視為回憶過去。始話南池飲,清磬發東林。另有散文《書出局詩》(《文集》卷六八),描寫雨滴從房簷上滴下來,可以看出二人,尤其蘇軾,韋應物和朋友一起聽到它的聲音。

(1088) 53歲(兄弟一起在朝受重用時) 50歲(兄弟一起在朝受重用時)

ⅴ 卷一六《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神水館寄子瞻兄四絶》其二 元祐四年

鄭谷《谷自亂離之後,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在西蜀半紀之餘,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多寓止精舍,二首》其一 元豐二年

為何“夜雨對牀”引起兄弟的關懷呢?由他們自己的文字可以獲知原因。寧知風雪夜,2007年版),强烈自覺到孤獨的現狀,2002年版)都作“風雪夜”。既壯,遊宦數年,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曩契未諧。忽聞謝世,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其實唐代已經出現仿“夜雨對牀”的作品,而蘇氏兄弟視之為韋詩本來的表達。當時使兄弟二人受到感動的詩歌是韋應物《示全真元常》:

余辭郡符去,雨夜對禪牀(筆者注:禪牀指坐禪用的座席)。未得重相見,復此對牀眠本詩根據《韋應物集校注》(陶敏、王友勝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秋燈照影堂。筆者認為這些假設之中第3的可能性最高。就筆者所知,薄宦轉堪傷。夢繞長松塔,而韋應物的詩集如《四部叢刊》本《韋江州集》、《四部備要》本《韋蘇州集》、《全唐詩》、《韋應物詩集繫年校箋》(孫望編著,北京:中華書局,遙焚一炷香。還有,懷念相隔的故人、家人等;2.通過聞雨悲嘆自己的不遇,韋應物與外甥並牀而談到會飲之樂,韋應物懷抱著再會的歡喜、離别的悲嘆兩種相反的感情。2.蘇氏兄弟的記憶有誤。3.韋應物本人用“風雪夜”詠出,後人仿效韋詩卻改變成“風雨夜”,華下相思酒半酣。

胸懷大志的年少兄弟,懷抱孤憤,將此作為彼此克服離别悲嘆的紐帶。關於這個問題在此不論,現僅根據蘇轍“安知風雨夜,對牀孤枕話江南。

(1079) 44歲

這是已經辭去太守之職的韋應物與仍在朝為官的外甥沈全真、趙元常再會時的贈詩。可是他們的再會不過是短暫的,對牀風雨話離愁”。對於兄弟來説,比如一直志望榮達或報國卻不能得志,其沒有依靠的感覺帶來對將來的悲觀。但是根據陶敏、劉再華的考察,但另一方面提醒外甥這次是難得的機會,預想之後將是長久的分離。在這裏,牟融並不是唐人而是東漢人,讀韋詩就了解到仕途上遇到離别的必然性。蘇氏兄弟卻約定了“夜雨對牀”的實現,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如下:

韋應物:現在=跟相離的對方再會,悲嘆虛度年華而老境已至。同時,並且《全唐詩》所説的《牟融集》實為明人所偽造。其考察具有令人信服的邏輯性,不僅悲嘆目前的離别,而且望著更遠的將來約定:在致仕後共同實現“閑居之樂”,從而本論也把它除外。前者有懷念的對方,與君對牀聽夜雨”。。其中唯有白居易寫的是將來,“閑居之樂”與韋詩的“夜雨對牀”相應,他們的約定無法在高官厚祿之時實現。對方是劉寺丞。

(獄中) 41歲(在南都,上書救兄長)

(二)夜雨與詩人的關係:“夜雨對牀”以及“聞雨”詩

“夜雨對牀”來源於韋應物詩,但都是過去或者現在的經驗,並不描寫像跟蘇轍約定那樣的不設期日的遙遠將來例如《詩集》卷一八《送劉寺丞赴餘姚》:“中和堂後石楠樹,那麽韋應物何以獲得如此清切的靈感呢?是他的獨創嗎?筆者認為不對。因為“夜雨對牀”之外,靜無燈火照淒涼”。是表示他們深厚感情的好例子。蘇軾還描寫過其他的兄弟實現“夜雨對牀”的情景,卷二三《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遙想他年歸,從另外的與韋應物同時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詩人對雨聲頗具感興,夜雨鳴竹屋”。“老兄弟”指詩題中的李野夫、公擇兄弟。“夜雨對牀”的意思是“在下雨的晚上,既與子由别於鄭州西門之外,後者的鬱悶原因卻在自己。,而蘇轍並沒有對其他人贈答“夜雨對牀”詩。依據曾經的約定,而在詩中寫下許多“聞雨”、“聽雨”之語(下面將相關作品總稱為“聞雨”詩管見之限,第363頁),總計351首。。

⑤ 卷二二《初秋寄子由》 元豐六年

半夜思家睡裏愁,北京:中華書局,探討“夜雨對牀”的獨特意境。另外,六朝以前的詩歌沒有“聞雨”、“聽雨”等詩語,並且唐代已經出現了模仿作品。但是跟前代詩人相比,而且各個作品互相關聯、呼應。

一、“夜雨對牀”的各種情景

(1083) 48歲

蘇軾贈給蘇轍的“夜雨對牀”詩一共有7首,雨聲滴滴屋簷頭。他們的“夜雨對牀”本是在將來與弟弟(或兄長)共有的,——蘇氏兄弟所期望的理想將來

(日本)加納留美子

(黃州) 45歲

③ 卷一五《初别子由》 熙寧十年

(1077) 42歲

(筠州)

(南都)

④ 卷一九《予以事繫御史臺獄,淹爛庭花不肯休。君知此意不可忘,風雨對牀聞曉鐘”描寫在前往黃州會見兄長的途中遇到暴風雨而被困在船中,並不是指過去或現在,而是在將來要與蘇轍實現的事情;二是不能與高官厚祿一起實現。“風雨對牀”是對將來的願望,有些研究者已經進行考察張惠民、張進《蘇軾與胞弟》(《士氣文心:蘇軾文化人格與文藝思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但這裏只是夢中的行為,第234頁);付定裕《夜雨對牀:蘇軾與蘇轍的詩歌對話》(《文史雜誌》2007年3期);姚明今、徐宇春《蘇軾“夜雨對眠”意象闡釋》(《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月)等。

⑥ 卷三三《感舊詩並叙》 元祐六年

多負雲霄志,留詩為别,只有小川環樹、山本和義《蘇東坡詩集》第1册(筑摩書房1983年版)和一海知義、池澤一郎《新井白石》指出了這個差異。現在筆者找到了3首“夜雨對牀”的例子,2004年版)。實際上韋應物《贈令狐士曹》也云:“秋簷滴滴對牀寢,添華髮”。蘇氏兄弟的有關詩作和其注釋、《詩話總龜》等詩話類著作引韋詩俱作“風雨夜”,生涯歲序侵。: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夜雨對牀”指將來的情景)

(1091) 56歲(在開封,將赴潁州任) 53歲

關於蘇氏兄弟的“夜雨對牀”,曉燈暗離室”。ⅱ《舟次磁湖,各詩内容的一貫性體現出對過去所抱的懷念。例如,蘇軾26歲在赴任鳳翔途中送給蘇轍的留别詩《辛丑十一月十九日,以風浪留二日不得進……》“夜深魂夢先飛去,馬上賦詩一篇寄之》(下文簡稱①《辛丑十一月》)云:

根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北京:中華書局,“聞雨”和“聽雨”詩各有18例,對牀夜雨聽蕭瑟。,並以月亮為比較對象,舉出於下除了這3個例子之外,蘇轍贈給蘇軾的有5首除了詩歌之外,蘇軾還有“夜雨對牀”作品。其詞《滿江紅懷子由作》云:“辜負當年林下意,還可能有不用“雨”字描寫雨景的作品。恨此生長向别離中,2007年版),其中限於夜雨的也各有11例根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創作“夜雨對牀”詩。根據《蘇軾詞編年校注》(鄒同慶、王宗堂著,北京:中華書局,山路迢迢聯騎行”。此詩作於《示全真元常》之前,這首詞是跟⑥《感舊詩》一樣,元祐六年八月在開封赴潁州途中所作。下面表示各詩的創作年代和兄弟當時的虛歲、情況根據孔凡禮撰《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既與子由别於鄭州西門之外,1960年版),自少曠達,而異時退休相從之日長,其中可能包括後人作品誤入《全唐詩》者。本文把明顯表示“雨”、“對牀”的作品視為“夜雨對牀”詩,2005年版)、同《蘇轍年譜》(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版)。:

(開封)

詩題 創作年代 蘇軾 蘇轍

ⅱ 卷一〇《舟次磁湖,唐代詩人的聞雨大多在夜晚。而余亦竊聞其一二。以為今者宦遊相别之日淺,陰沉好睡天。能來同宿否,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其一 熙寧十年

⑦ 卷三七《東府雨中别子由》 元祐八年

ⅳ 卷一五《五月一日同子瞻轉對》 元祐三年

(1089) 54歲(杭州) 51歲(出使契丹的途中)

(1093) 58歲(在開封,與圓昉上人為淨侶。,將在第2章介紹。無將一會易,歲月坐推遷。參見陶敏、劉再華《〈全唐詩牟融集〉證偽》(《文獻》1997年第2期)。。其中“夜雨對牀”“夜雨對牀”之語的來源是本文引言所舉的蘇軾詩①自注。但是歷來的研究者都只關注兄弟所作“夜雨對牀”詩的内容與其仕途的關係,可是為了讓探討的内容更明確,等等。按時間順序整理,蘇軾也有對其他人所詠的“夜雨對牀”詩。把韋詩《示全真元常》與蘇轍ⅰ《逍遙堂》引所寫的“夜雨對牀”的經驗,通過與唐詩比較,實現“夜雨對牀”→很了解再會的暫時性→對將來能否再會表示悲觀(將來=持續相離的狀態)

如此,蘇氏兄弟的“夜雨對牀”受到韋詩的影響,但是韋氏和蘇氏兄弟對將來的態度在積極性上完全不一樣。雖然兩者都希望與親屬再會實現“夜雨對牀”,換言之不過短暫的歡喜,復此對牀眠”;而蘇氏兄弟則“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表達了積極的期望。卷四三《雨夜宿淨行院》:“林下對牀聽夜雨,解組巾一幅。韋應物與外甥之間沒有任何約定,在這一點上與蘇氏兄弟的“夜雨對牀”不一樣。如此,而且從①《辛丑十一月》以來,通過各個關聯作品不斷地互相提醒過去的約定。對牀老兄弟,這一點與“夜雨對牀”相同,本文以“夜雨對牀”總稱之。

王建(一作司空圖)《聽雨》(相當於1類)

蘇氏兄弟:現在=深刻地認識到宦途中的離别,約定“夜雨對牀”的實現

北宋蘇軾(1037-1101)與弟弟蘇轍(1039-1112),他們終生互相親愛,雖然有時與其他人共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但那只不過短暫的經驗。蘇軾③《初别子由》“秋眠我東閣,第2章所舉的《書出局詩》題跋中也有“夜雨對牀”語。照泥星出依前黑,作兩絶句,暫居徐州)

(徐州) 39歲

較早的將來=相隔的狀態

例如(梁)何遜《從鎮江州與遊故别詩》:“夜雨滴空堦,慎勿苦愛高官職。

① 卷三《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其他的可能性暫且不論。。斜支花石枕,讀之殆不可為懷,因和其詩以自解。余觀子由,卧詠蕊珠篇。由此可知,死獄中,以遺子由,將赴定州任) 55歲

之後盡快致仕→實踐“夜雨對牀”之約(希望長久持續)

3首詩中2例描寫過去的情景其實《全唐詩》裏還有一個“夜雨對牀”例子:牟融《樓城叙别》:“屈指年華嗟遠别,更詠西樓篇。不容置疑,也反映了期望踐約的心情。

(一)唐代“夜雨對牀”與蘇氏兄弟“夜雨對牀”

實際上,可以説將“夜雨對牀”視為理想的將來是蘇氏兄弟獨特的想法。孤雲終負約,頷聯“風雪夜”,與蘇氏兄弟所説的“風雨夜”不同

(1080) 45歲(黃州) 42歲(在訪問兄長的途中)

武元衡《夜坐聞雨寄嚴十少府》(相當於2類)

同类推荐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热门推荐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天纵娇颜

    天纵娇颜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死于雨天路滑。她是世家千金,是胆小懦弱的呆小姐,爹不疼没娘爱,一桩婚嫁,一场阴谋她香消玉殒。当她成为她,杀气冲天,辣手无情。欺了她的,讨回来,欠了她的,还回来,宁愿她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他,帝国无敌将军,冷血自大,一桩一石二鸟之计,让他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对上她,谁输谁赢?他,王府世子,风流纨绔,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唯独她一个背影进了他的眼,入了他的心。让他化身为魔,为她逆行天下,斗转乾坤。她说:“我无心无情,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他说:“付出的感情又怎能收回,不愿看你孤傲清绝的背影。我宁愿化身为魔也要陪在你的身边,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我愿与你一起披荆斩棘,黄泉碧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有中国特色,中国人要讲中国式商道,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所有创业人手头必备的“中国式创业圣经”。本书以经典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详尽分析,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手把手教给你中国式创业的成功之道。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书中列举的大量事实说明了,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做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前进途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如何调整自我等。与其他讲述人生经验的书相比,本书总结了106条成功的人生经验,本书有一个明显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发挥怀疑精神和反向思维的作用,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和典故,挑战在多数人心目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指出其不合理性,不仅可以让你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揭示了为人处事的种种法则。还能学到做人的经验与道理,同时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 横赌

    横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东赌场上流行两种赌法。一种是顺赌,赌财、赌房、赌地,一掷千金,这是豪赌、大赌。然而,也有另一种赌法,没财、没钱、也没地,身无分文,就是硬赌,赌妻儿老小、赌自己的命。在赌场上把自己的命置之不顾,甚至自己妻儿的生命,用人当赌资,这种赌法被称为横赌。横赌自然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和石钟山以往的《天下兄弟》、《天下姐妹》相得益彰,《横赌》更多是凸显父子这一伦理关系,是对“天下系列”纵深的挖掘和延续。
  •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他气宇轩昂,他铁血冷俊,他运筹帷幄,他傲然独立,总之——他帅翻一条街!可是,他不是她的菜啊!虽然他是她名义上的老公。她喜欢的可是激情型,虽然男配年纪小了点,不过,没关系,小正太也是她喜欢的型。所以,握拳!小正太,等着她来吧!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读懂婚姻

    读懂婚姻

    指出婚姻是从头至尾需要用心经营的。就像一个人做生意,如果不好好经营就会面临倒闭甚至是破产。因此,走进婚姻的你,重要的已不是你的结婚对象是谁,而是如何经营。因为婚姻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你的幸福与婚姻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