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19

第19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自然生态思想(2)

深层生态学认为,不仅人具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也同样具有价值,原则上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1982年10月2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自然宪章》,指出:“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当受到尊重;为使其他生物得到这种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转引自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页。人类要和自然建立伙伴关系模式,以取代把自然当成征服和统治对象的传统关系模式。大自然是所有生命成长的母体,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夫天以要真道生物,乃下及六畜禽兽。夫四时五行,乃天地之真要道也,天地之神宝也,天地之藏气也。六畜禽兽皆怀之以为性,草木得之然后生长”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30页。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自然运作、无为自化的产物。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它们都在按照道的运行法则去实现它。人类不应该随意对它们进行干涉,阻碍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道教和基督教都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终极实在是一切价值的创生之源。在生物“各得其养以成”方面,庄子认为人与万物“亲和”是“至德”。他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96页。因而他认为人的行为准则是“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道教进一步阐述了庄子的观点,成玄英说:“夫因自然而加人事,则羁络之可也。”“夫率性乃动,动不过分,则千里可致,而天命全矣。”同上,第342页。可见,道教一方面主张万物自道生;另一方面又主张万物生而有道。

虽然在《旧约》中,人类因有上帝的“形像”而其地位高于其他受造物,但这并不表示其他受造物没有价值。基督教认为宇宙和其中一切都是上帝的创造。而且这受造界的一切都是好的,万物是上帝智慧的化工以及他美善的临在,因而是神圣而有价值的。《圣经》说:“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圣经·创世记》1:31。《德训篇》也说:“上主的一切化工都是美好的,到了时候,必然供应它们的需要。你不应该说:‘这一件事,不如那一件事。’因为一切事物,在适当的时候,必有它的特长。”《圣经·德训篇》39:39-40。“好”就是价值。价值是连同整个世界被创造出来的。《圣经》把受造界视为具有意志、尊严的存在。上帝能够跟所有的受造物交谈;而受造物也能回应上帝。自然万物都是上主关爱的对象,也表明所有受造物在创造主的眼中是有价值的。后来的神学家都肯定世界是一个完善的整体,恶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奥古斯丁就认为,“一切自然物(natures)必定都是善的,因为只要他们有了存在,便有了他们自己的一个品级和种别,更有了一种内在的谐和”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50页。按创世说,人的价值也是上帝赋予的,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人才有价值;相反人的价值因世界的价值而高扬;人还会因为自己的罪恶失去在世界中应有的价值。该隐杀亚伯后,耶和华说:“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圣经·创世记》4:11。宇宙万物本身具有内在的美和价值,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因为,而且是为了上帝这一创造者的荣光而存在的,因此,不只是人的生命,而且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界都应该获得欣赏、尊敬和保护。在基督教看来,世界的中心不是人而是上帝,是上帝的国与他的荣耀。神圣智慧所规定的计划是万物的尺度,是人与整个受造界的标准。人受上帝之命管理自然万物。这清楚地表明,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人是受一个更高的权威制约。创造主的旨意规定了人对自然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的限度。遵从上帝的计划就等于爱上帝、爱人以及爱自然。

上帝的善和美通过很多方式彰显出来。所有受造物和自然界的美都表达了上帝的卓越和荣耀。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在火弟兄和水姐妹中看到和爱慕天主。山川的雄伟、海洋的浩瀚、星空的美丽、寂寞山谷的静谧、清泉的低吟、小鸟的歌唱,这一切都是那肉眼所看不见的美的光辉,是天主的映像;它们召唤人们热爱、崇拜和赞美天主。

自然万物具有人格,能回应上帝的命令,这是整部《圣经》对自然的看法。这种看法表明,所有受造物在上帝面前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不只能跟人类一同崇拜上帝,并且也能接受上帝的呼召,成为实现上帝旨意的工具。

但是,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基督教对生命和自然价值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一方面,可以看到如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对自然价值的贬低。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和伦理目的论解释为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重要证据,认为所有客体的特征和行为都来自天主,是天主的构想。因为天主被假定为绝对的状况,自然界发现的目的是天主的目的,自然秩序就等同于道德秩序。自然本身有其目的,自然的和谐功能体现了上主计划的善。阿奎那受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并将其引入自己的神学之中,“我们要批驳那种认为人杀死野兽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观点。由于动物天生要被人所用,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相应地,据神的旨意,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之,可杀死也可以其他方式役使。因此,上帝对挪亚说:‘如这些绿色的牧草,我已把所有的肉给了你’”ThomasAquinas,SummacontraGentiles,edEnglishDominionFriars(London:BurnsandOates,1924),book3,pt2,转引自[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6页。这里引用了《创世记》第9章上帝与挪亚立约的内容,上帝说:“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圣经·创世记》9:3-4。不难看出,这种赐予也不是无条件的。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看来,只有人(或许还有天使和神)有道德身份。因此,任何关于自然的责任都以人类的需要或利益来解释;但是另一方面,在欧洲中世纪,同样可以看到与此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情况,像方济各那样把《福音书》中的爱与对自然的爱相联系、尊重自然价值的例子。

三、物无贵贱,万物平等

道教依据万物皆含道性而倡导人与自然万物平等。所谓道性,是指众生禀赋于“道”或与“道”同一的不变之性,是其能修道而得道的根本依据和可能性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页。当代道教学者王宗昱先生认为《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中对道性的讨论可能是最早的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该道经认为“一切众生,悉有道性”《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道藏》第5册,第853页。梁陈时的宋文明在《道教义》中说道性“以清虚自然为体”《道教义》,《藏外道书》第21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345页,认为“一切含识,皆有道性”同上,第346页。唐代著名道士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进一步提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道藏》第24册,第786页。认为天地间一切有形物皆含有道性。唐代道士成玄英在《南华真经疏》中也指出:“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1页。唐代道士孟安排编的《道教义枢》卷八《道性》也提出:“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道教义枢》卷八,《道藏》第24册,第832页。认为道性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论是有识还是无识,不仅人这种有识有情者有道性,连无情无识的花果木石等也含有道性,这正显示出了道性的普遍存在。而且道教进一步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是由自然物合成的,人死之后又变成了自然物。而且,按照道教的生命观,动植物都可以修炼变成人、变成仙。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界限,肯定了所有物类都包含着“道”的种子,都有向上发展的可能,可以一层层地提升其生命存在的形式,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道教的人与自然万物皆有道性包含了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的思想,否定了人类有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权力,其生态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基督教从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发,强调人与其他受造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圣经》中《传道书》说:“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圣经·传道书》3:19-21。这段经文蕴含了人与万物平等的思想。再说,在《圣经》中,上帝不仅与人类立约,而且与所有生物立约。如上帝与挪亚在洪水之后所立的约,不只是与挪亚及他的后裔而立的,还包括“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圣经·创世记》9:10。这个“永远的约”是上帝跟人类和动物共立的约。这表示上帝之约具有宇宙性的特征。所有的受造物虽然一起堕落,一起接受惩罚,却也一起获得希望。这更表示,所有的受造物在上帝面前,均是有价值的,也都是上帝救赎的对象参见RobertMurray,TheBibleonGod‘sWorldandOurPlaceinIt,TheMonth(Aug/Sept,1988):p798-803。圣经伦理把所有的生命和土地本身都带入了盟约的关系中,在这个关系中,每个受造物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与人同享自由、公义和完整。不仅如此,自然万物参与了上帝审判和救赎的计划。在《启示录》中,上帝在天上的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分别是狮子、牛犊、人和飞鹰,“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圣经·启示录》4:8。表明人与动物在上帝面前是同等的,他们与上帝同在,并一起崇拜上帝。《启示录》的作者以羔羊来象征耶稣基督。所有的受造物也都具有灵性,他们一同颂赞上帝。“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圣经·启示录》5:13。中世纪的圣方济各认为来源于上帝并显现上帝荣耀的所有受造物都是平等的。人类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他把非人类存在物称为兄弟姐妹,认为蚯蚓、蚂蚁这类生物,石头、水这类无生物都与上帝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不过,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天主存在的“五项论证”中的“事物不同等级的证明”中,认为万物有高级与低级不同层次,即使同一类事物也有优、良、中、差等不同等级,万物都不可能完满,但越接近善的事物就越接近完满,而绝对的善,就是一切不完满事物的原因,而这绝对的善就是天主。在他的神学体系中,人是高于动物的,生命是有高低之分的PaschalTing,MarianGao,BernardLi,DialoguebetweenChristianPhilosophyandChineseCulture,Taipei:FuJenUniversity,2002,p223。这一点成为了现代西方环境主义者把生态危机归咎于基督教传统神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20世纪初,法国思想家、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施韦泽(曾是牧师,也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根据生物生存的愿望,从伦理学的高度提倡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有价值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133页。施韦泽将“敬畏生命”视为伦理学的根本原则,认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同上,第19页。他希望人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周围的生命和谐共处。

§§§第二节道教、基督教的生命观与环境

生命观是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生命充满奥秘,对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在探索着生命的奥秘;只要面对生命,就要回答与生命有关的问题。宗教也不例外,无论是本书论及的道教,还是基督教,对此问题的回答尽管不尽相同,但是追求生命的永恒、超越却是一致的。道教对“成仙不死”的追求,基督教对“永生”的努力,既是对生命永恒矢志不移的追求,也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一、道教与基督教的生命观

(一)道教、基督教对“生命”的认识

道教如何认识生命?道教的“生命”不仅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生命。乐爱国先生认为道教所讲的现世的生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人的生命;第二,动物、植物的生命;第三,天地的生命乐爱国:《道教生态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于是尊重生命,不仅意味着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而且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天地生命的尊重。因此,道教的生命伦理以普遍的生命为中心,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道教生态伦理。

就人的生命而言,吴筠《元气论》认为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谓为生命。《太上老君内观经》认为“气来入身谓之生”,“从道受生谓之命”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405-406页。即气为生机之源,气入形体,从道受生,谓为生命。《太平经》的《令人寿平治法》认为,精、气、神三者相与共于一体,是谓生命,更说神乘气行,精居其中,三者相助共功为治于一体,是谓生命。道教强调以气为本,精、气、神三者和谐于一体的“生命说”(或谓生命三义论),是同道教的养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教生命观的特征之一。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王妃好逍遥

    王妃好逍遥

    貌丑无盐,生性软弱的沐王王妃在成婚当日自杀,只因为被沐王嫌弃唾弃加丢弃!腹黑果敢的她穿越而来,一切都将不一样。听说,某个王爷和那名满天下的茶庄老板XX公子之间关系“非比寻常”。听说,那个王爷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娶了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女子做王妃。听说,那是一个窝囊到极点的王妃,毫无存在感的王妃。听说,那个王妃只能留在家里做黄脸婆,而他的丈夫成天出去与那XX公子厮混,关系暧昧。“王爷,他们说我是黄脸婆。”“他们嫉妒你。”“王爷,他们说你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他们嫉妒我。”“王爷,他们还说你和宝夜茶庄的老板有一腿。”“这个是事实,你现在就光着身子躺在我的怀里,多少腿都有了。”谁说王妃是待在王府里的?他家的王妃扮男子,开茶庄,活得逍遥着呢!【片段一】某女伸出手管某男要银子,“昨天侍寝的银子,赶紧拿来。”某男:“夜儿,我们拜了堂的,为何本王还要付夜儿银子呢?”某女:“当然,我可是个商人,奸商一个!从来不能做亏本的事情,上一次的账赶紧结了,至于以后,先付钱再办事,概不赊账!”只见某男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都给你,我们多来几次可好?”“……”【片段二】几个成人被一个小毛孩给打趴在地上。只见某个孩子蹲下身来,很认真地问道:“你们很痛吗?”“很痛很痛,不要再打了。”“我这里有伤药,你们要吗?”“不用不用,多谢小世子,真的不用。”他们才不相信小世子在把他们揍成这个样子之后还会给他们伤药呢!“为什么不要?是因为还不够痛吗?”“不是不是!”痛死了都!“那为什么不要我的药呢,很管用的!一定是你们还不够痛!”“要,要,我们要!我们很痛,我们要!”几人连滚带爬地过来抢小孩手中的药。“嗯,十两银子,付钱!”小孩伸出手示意众人拿钱来,他的私房钱又有着落了!【片段三】厨房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鬼鬼祟祟。“父王,你说这次能成功吗?”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满脸质疑地看着正在准备“加了料”的参茶的男子。“这次一定没问题,你娘上一次被下春药的结果是我们有了你。”某男一脸的自信。“可是这是你第一百六十五次说没有问题了!”小男孩双手抱胸,小嘴一嘟,明显不信任男人。“儿子,你不是应该站在你父王我这边的吗?”说完男人端着他精心准备的参茶往某女的房间走去。半个时辰后。房间里热血沸腾,各种让人脸红心跳的声音不断地传出来。
  • 魔法跳跳舞

    魔法跳跳舞

    多玛前世并不信仰神,偏偏这世的她来到了一个需要信仰神灵才能得到力量的魔法世界,父亲的家族显赫但与她无关,因为她是一个情人的孩子,如果她想被家族承认,冠上家族荣耀的姓氏就必须优秀,原本以她混日子的快意性格是没打算去讨好家族的高层,但却因为来自地下世界的莫名追杀不得不努力的学习自保,做到优秀,她抽丝剥茧的摸索到了被追杀的根源,却因此牵引出更多关于她自己的谜团,谁,在操纵着她的人生?是人们信仰的神吗?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魔法的世界,看她悠然起舞。荣耀有没有,实力说话,男人有没有,实力说话,一切靠自己快意人生!请携带放大镜寻找你喜欢的腹黑,美色和萌点。PS:有了一个书友QQ群,群号17402885,敲门砖是女主名字。推荐票每满1000加更,粉红票每满15加更。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与Queen B同行:将薪比薪,职场45招完美蜕变

    与Queen B同行:将薪比薪,职场45招完美蜕变

    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梦想成为Queen(女王),因为这代表着“完美”“所向披靡”。这是个抱怨的世界,你可以抱怨遇人不淑,领导太逊,同事太假,命运里的贵人又总是无故缺席,但对不起,老天还是不会同情你!改变靠自己,职场必须要有规划,而你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这是一本指导女孩子如何变得更加优秀,但却拒绝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的职场“类小说”。对于身涉职场的小女生而言,不会有比从自己“闺密”口中言传身教更让她们感觉亲切又易于接受了。职场可以无朋友,但不能无导师!现实总是残忍的,有时候,你真的需要被骂醒!来吧,“完美闺密”QUEEN B的毒舌嘴巴,会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蛹成蝶,45招见证“薪”奇迹!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阿·托尔斯泰认为:“微型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则总结出微型小说的三个特点: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微型小说讲求新、奇、怪、辣、深。一些像雨果、歌德、列夫·托尔斯泰等这样的文学“巨匠”,一些如海明威、斯坦倍克、伯尔、川端康成、马尔克斯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作家,都为读者留下了精彩的微型小说。
  •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不小心穿越了。我不要嫁给太子。也不要被当成两国交好的礼物。让我和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丈夫。我才不要。我要逃婚。我干吗要顺从。顺从那不是我雪儿的个性。逃婚成功。咦。怎么多了一个人。哈哈!带了个贝勒爷回来。甩也甩不掉。喂。要死啊。告诉你不许在跟着我……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文争武斗,英豪辈出。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风云变化,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 古代妻之豪门盛婚

    古代妻之豪门盛婚

    某天侯府千金冷书凝被渣女推入水中,可没淹死,反而整个人都掉到了现代!!刚开始,是这样的。冷书凝道男女授受不亲,风少连个小手都没的牵。冷书凝道孤男寡女不得共处一室,风少只得孤零零睡客房。冷书凝道礼尚往来,有位公子送了她一辆四轮车,她要回什么礼物好呢?当夜,风少已经让某位公子消失在人间,包括那辆车。可后来,却是这样的。冷书凝发现现代男女平等,风子凌改正道:“男女不平等,我听你的。”冷书凝发现现代可以谈恋爱,风子凌改正道:“可以谈,只能和我。”原来现代成亲了还可以离婚啊!风子凌连忙扑上去一把抱住,继续改正道:“别人可以,我两不行。”冷书凝从古代掉到了现代,一下就掉到了风子凌的心里。宠上天,爱到死,一生一次的恋爱,一生一个的爱人。只是这心脏病真不是个玩意儿!得赶快治!不然又要在床上晕过去了。。。【简介略无能,美人们可以点进去看看~么么哒】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其为惩创,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是忠也。其文古,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其义深,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维忠与孝。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清和月吉,然而史册所载,方可刊而行之,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如欲使家喻而户晓,此可以为劝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