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18

第18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自然生态思想(1)

道教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起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生态观和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生态道德观,主张“慈心于物”,倡导“仙道贵生”,强调“守道而行”、“尊道贵德”,最终“得道成仙”,从而形成了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基督教从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的本体论角度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起了以神人关系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观和以“爱”为最高原则的生态道德观。在基督教《圣经》中,修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必须修好人与上帝的关系。

§§§第一节关于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一、人与自然

首先,道教、基督教都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道教认为人是在“道”的作用下禀天地之气而生。《太平经》卷六十六《三五优劣诀》说:“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自祖始。”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36页。《元气论》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1216页。可见,人与万物在本原和禀受上都有着同一性。因此,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三,《道藏》第33册,第129页。

根据《创世记》,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因此人也有别于其他受造物,但是人与自然界同是上帝的创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伊甸园里绿树成荫,有青草,有流水,有飞鸟,有走兽。亚当、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与恬静的大自然相依为伴,生活得自由自在,但“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圣经·创世记》2:25。而且这种和谐也不是无条件的,它建立在人类遵行上帝的律例、谨守上帝的诫命的前提下。人类犯罪而受到惩罚,也影响到了受造界万物。

上帝说:“你们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诫命,我就给你们降下时雨,叫地生出土产,田野的树木结果子。你们打粮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时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种的时候,并且要吃得饱足,在你们的地上安然居住。我要赐平安在你们的地上,你们躺卧,无人惊吓。我要叫恶兽从你们的地上息灭,刀剑也必不经过你们的地。”《圣经·利未记》26:3-6。“我要在净光的高处开江河,在谷中开泉源;我要使沙漠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涌泉。我要在旷野种上香柏树、皂荚树、番石榴树和野橄榄树;我在沙漠要把松树、杉树,并黄杨树一同栽植。”《圣经·以赛亚书》41:18-19。《何西阿书》说:“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又必在国中折断弓刀,止息争战,使他们安然躺卧。”《圣经·何西阿书》2:18。这里既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也包含着社会的和谐。应该说这是上帝的初衷,也是上帝至善的显现。总之,在《旧约》中,自然与以色列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当先知耶利米眼见以色列人无法逃避亡国所引起的干旱的痛苦时,他表达了受造界(包括人和动物)的绝望情景,因为大地与人类将同受惩罚。“犹大悲哀,城门衰败,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耕地的也蒙羞抱头,因为无雨降在地上,地都干裂。田野的母鹿生下小鹿,就撇弃,因为无草。”《圣经·耶利米书》14:2-5。然而,耶利米最后的预言却充满希望。当上帝赦免他们的一切罪过,跟被掳回国重整家园的百姓订立新的约之后,也提到他要与自然界订立新约。这样,在人类、自然和上帝之间,人类不只需要改变他们对自然大地的不道德行为,也当悔改,并与上帝和自然建立公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事实上,在《旧约》中,神与人、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以谨守上帝的诫命、敬畏服从上帝为其前提的。

在《新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的责任集中反映在《罗马书》中,两者都在等待着成为神的儿女。“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人与自然界其他受造物有着同样的命运:“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两者都依赖希望,“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圣经·罗马书》8:19-24。在人和造物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痛苦和希望上的团结。保罗认为,自然的不完善和痛苦是人犯罪的后果。自然界从“灭亡的束缚”中获得解救也同样与人的得救有关。在保罗看来,此时整个人类和被造万物都被死亡的恶势力所控制,将来被造界的一切都要得到基督的救赎。当自然界与人类同得救赎之后,保罗进一步确信:整个宇宙世界都要焕然一新。在这个新宇宙中,万物要以基督为首、为中心。《哥林多前书》说:“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圣经·哥林多前书》15:28。《以弗所书》不仅以万物的救赎作为全篇的主题,而且把基督视为一切受造物的中心。《歌罗西书》中更清楚指出此种宇宙万物的救赎即是来自复活的基督自己的宇宙性角色。“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圣经·歌罗西书》1:16-20。表明人类和万物都要在基督里面同获拯救。保罗宣扬的福音是人类及万物的历史因耶稣基督的降生而带来希望。因为藉着基督,人类和万物都会不断改变、进步,一直到基督第二次来临。那时,一切受造物都要归属基督,都要得到救赎。在保罗的神学中,这希望来自于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人类和万物以经过死而复活的基督为核心,故而充满了希望。这种宇宙性的救赎观也充分反映在《启示录》中。《启示录》描述说:“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日头中,向天空所飞的鸟大声喊着说:‘你们聚集来赴神的大筵席。’”《圣经·启示录》19:17。显然,赴上帝“盛宴”的不仅包括人,也包括各种动物。当人被拯救时,其他受造物也会被宇宙拯救,并成为“新的受造物”。《哥林多后书》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圣经·哥林多后书》5:17。“如果人给了上主应给的光荣,如果罪人成了一个新的人,那受造物的革新也能够发生”转引自[德]卡尔·白舍客:《基督教伦理学》第2卷,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809页。

在《圣经》中,如果人背离了上帝的旨意,破坏了这种和谐,也就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这种正常关系。也正是人与自然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当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在上帝的宣判中,自然也就殃及了大地,上帝对亚当说:“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而且“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圣经·创世记》3:17-19。这样人与大地,与自己的生存环境之间形成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该隐杀亚伯后,上帝对他说:“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圣经·创世记》4:11-12。人“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圣经·创世记》3:19。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耕种他所自出之土”《圣经·创世记》3:23。《以赛亚书》也说:上帝创造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圣经·以赛亚书》45:18。这些经文,不仅表明人出自泥土,而且表明人与大地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人由大地而出,耕耘大地是人的使命。人有赖于大自然,“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圣经·以赛亚书》37:30。《罗马书》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圣经·罗马书》8:32。在《圣经》里,自然万物的命运与人类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生死与共。先知耶利米把大地的干旱视为以色列人犯罪的后果,当耶利米问上帝:“这地悲哀,通国的青草枯干,要到几时呢?因其上居民的恶行,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圣经·耶利米书》12:4。上帝回答并警告耶利米,因为以色列人的背叛行为,土地也要忍受干旱和即将来临的更大的灾害。“他们使地荒凉;地既荒凉,便向我悲哀。全地荒凉,因无人介意。”《圣经·耶利米书》12:11。

同样,道教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太平经》指出:“人命在天地,天地常悦喜,乃理致太平,寿为后,是以吾居天地之间,常骇忿天地,故勉勉也。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2页。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竟其天年。

其次,人被赋予管理自然万物的责任。道教非常强调天、地、人共同生养万物,即“天地人三共同功”。《太平经》卷四十五《起土出书诀》说:“夫天地中和凡三气,内相与共为一家。反共治生,共养万物。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3页。也即是说,在自然界中,天地生养万物,而人担负着“治理”的职责。卷一百三十九《三者为一家阳火数五诀》也说:“天道常有格三气。……天地人三共同功,其事更相因缘也。无阳不生,无和不成,无阴不杀。此三者相须为一家,共成万二千物。”同上,第675-676页。认为万物的生成是天、地、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的职责是“养成”万物,这里较多地考虑到了人在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从生态学的观点审视《圣经》的创造观时,不难发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道德要求的。在创造故事中,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是要人“管理世界”,人类对自然负有一种“上帝形像”的天职。由于在所有的受造物中,只有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人的地位高于其他受造物。正如《马太福音》所言人比飞鸟贵重得多参见《圣经·马太福音》6:26。因而能够代表上帝管理地上万物。“天,是耶和华的天;地,他却给了世人。”《圣经·诗篇》115:16。《创世记》说:上帝在造人以后,“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圣经·创世记》2:15。修理(abad)的意思是“服侍”,看守(shamar)的意思是“管理”、“看守”、“维护”。正如PhyllisTrible所说:“‘修理’和‘看守’这二个动词绝没有掠夺或剥削的意思,只有照顾和关怀的要求。它们加强了园子的愉悦性。同样地,它们也给予受造的人工作的乐趣。这个工作把人的生命从被动变为参与……工作满足了人和环境,提供了尊严和完整性。同时,工作也表明人与大地的一体性;因为工作是人对大地的责任。”PhyllisTrible,GodandtheRhetoricofSexuality,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78,p85上帝委以人类照看大地、管理自然万物的重任,“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圣经·创世记》1:26。“上主用尘土造了人,又使人归于尘土;给他限定了日数和时期,赐给他治理世上事物的权力。”《圣经·德训篇》17:1-2。然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责任的关系,正如人与上帝的关系一样。因此,人们对自然万物的管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人对受造界的管理是“以圣德和正义,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权力”《圣经·智慧篇》9:3。这样,《创世记》1:26-28中人受命去“治理”、“管理”大地,其中的“治理”及“管理”便不可能被理解为“辖制”、“统治”。在《创世记》中,人固然有超然的地位及能力,但用意似乎在于让人能参与维系神所赋予的秩序,而且从《创世记》第1章可以看出,在人类布满大地之前,地上万物已结出了硕果。人类不过是同上帝已设定的自然法则合作而已。上帝给予人类阳光、雨露和收获季节。由造物主赐予人的管理权并非绝对的权力,因为上帝在赋予人管理权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的行为,“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圣经·创世记》2:17。这种约束其实就是义务。它表明自然的完整性不可为人所随意利用或破坏;人必须运用他的自由、责任和限制,来照顾、看守、美化园子。上帝在伊甸园中向人所做、所说的一切,都表明人对于自然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错误的管治是神所唾弃的。《以西结书》34:1-4便述及了神对错误管治的态度,谈到自私败坏的以色列牧人只知牧养自己,吃油脂,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他们用强暴去“治理”群羊,结果神要惩罚这些治理不当的人。

《旧约》中,以色列人被上帝夺去土地表明,土地的拥有不是当然的事。神赐土地予人照管,他也可以将土地拿去。受应许而得地的以色列人也不能幸免。事实上,神就是多次将他们的土地拿去。上帝是大地的创造者,也是大地的拥有者。土地不属于任何人而是属于神。“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圣经·诗篇》24:1。这包括居住在地上的所有活物,耶和华就对约伯说:“天下万物都是我的。”《圣经·约伯记》41:11。一切土地、树木、动物、矿产,都属于神,耶和华说:“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飞鸟,我都知道;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圣经·诗篇》50:10-11。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进一步扩大了神圣的支配权,从最大的被造物到最小的的被造物。一方面,上帝让太阳升起(太阳属于他);另一方面,他喂养鸟儿,“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圣经·马太福音》6:26。神还对野地里的百合花和野地里的草进行装饰,他就这样养活全部的受造物。在把万物交给人类管理后,上帝也并没有放弃对它们的关爱。基于此,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无条件的统治者,不能按其所想去处置一切。在基督教看来,人与大地之间的关系涉及了人对上帝的责任。

另外,道教认为万物有灵,并有仙官管理自然。基督教不主张万物有灵,自然是人类奉上帝的命令进行管理的。

二、对自然价值的尊重

同类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疼痛的爱

    疼痛的爱

    三年前,她奉子成婚,却被恶霸总裁强占,逼她打掉孩子。三年后,她走进手术室,誓死不要他的种……一场爱恋,却成了四个人的纠缠,她渴望复仇,却在他车祸后,暮然发现,原来的恨却早已变成了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穿越古代去压寨

    穿越古代去压寨

    别人穿越,魂魄覆上别人体,她却是直接肉身穿越;别人穿越,做嫔做妃,张扬跋扈,为嘛她的穿越,却是做了土匪头子,山寨大王的压寨夫人?不公平啊!不公平!……呃,不过还好,这山贼也并非是彻彻底底的流氓,好歹有个隐秘的身份,威武大将军,琰武之藩王;也算有点小小的安慰。这土匪流氓,英武,狂霸,凶残,暴戾……却也柔情,体贴,深情,痴心,只是偶尔会耍点小孩子脾气。
  •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她一出生就被家族遗弃,成为狼孩,却帮助当今皇上夺得了帝位,不料惨遭他人毒手,本属于她的皇后之位被人冒名顶替。她的一生,原本将永远会是一片黑暗。一个来自现代特种兵的灵魂占据了她的身体,她聪慧过人,披着一张花狼王妃的表皮,巧妙地隐藏了自己,步步将天下掌控于手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皇后大人,您在上

    皇后大人,您在上

    他要找一个皇后,一个可以震得住朝堂,经得起诱惑,管得了后宫,忍得了母后,让所有人满意的女人,她可以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但是一定要由容人之量,还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这复杂深沉的后宫中,一定要能够学会活得长久。他以为,他找不到,可是却在某一天与之相遇。最终——皇后大人在上,朕在下。————————————————某王爷——“我以为你找来只是个皇后,没想到却爬到了众人头上,连心都不知不觉与之靠拢,皇兄你许她任意妄为,整个江山,我能许她的是放弃所坚持的,所执拗的一切,无论你是否相信,也无论你是否放过……。”某无赖男子——“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陪在你的身边,你做男人我便做女人,你做地痞我便跟着做流氓,你做嫖客,我便坠落风尘投你所好,你要报仇,我就是你手中的那把剑,帮助你斩断一切障碍,不需要顾及我,因为对我而言你才是生命的全部,可是你现在要做那人的皇后,好吧,我是你的侍女,谁也不要想把我赶走,死了……我也是你的人。”某神医——“不要将那再世神医的名号放在我的头上,我并不若你想得那样。我救人是为了她,我杀人也是为了她,说白了,我只是她一个人的医者,因为这里有她,我才会来。看着她幸福与不幸,不会去插手,但是只要她的一句话,我便会带她离开。”————————————————“皇上,三王爷又来了,遇到皇后逃走了……”“皇上,凤鸣使节来挑衅,被打回去了!”“皇上,太后教训皇后,被气得下不了床。”“皇上,四王爷强抢民女被皇后吊在了城门上。”“皇上……”“嘘……这些与朕何干?朕和皇后分工明确,她主外朕主内,朕只管后宫。”“你很开心?很自在?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后宫不给我管,他妈的让我管朝政!你有点出息好吗?”“没办法,能者多劳啊,扬长避短嘛!再说,人家……咳……”“靠,又吐血,你丫的林妹妹啊!”“林妹妹?”“风尘女子!”“……”—————————————————————浴血中,她满身的鲜红,身上有着狰狞的伤口,“何苦来着,你在这里拼死拼活,他在后方高枕无忧,他的江山何需要你来维护?!”“他有着后宫佳丽三千,你不过是其中的一位!”“随了朕,朕许你这天下,许你这锦绣山河?!许你这后宫无妃!”“笑话了,江山与我何干,那个死皇帝又与我何干?”“我维护的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还有我的男人!”“那,你的父母呢?你的仇恨呢?”
  • 我叫术士

    我叫术士

    这是一个游戏在现实世界里的故事,方石再次失业,在玩游戏的时候出了点意外,然后发现自己成了现实中的游戏角色,一个术士,于是方石开始用这个有趣而新奇的身份展开了自己全新的人生旅程。从一个个的邂逅和相遇中,在与一个个不同个性人物的交流当中,在一次次的碰壁和欣喜当中,在一次次的失去与获得当中,方石不知不觉的成长着、蜕变着。让我们随着他的都市冒险历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和思索一下生活的真相吧。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