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000000004

第4章 汉晋时期《庄子》接受概况(2)

以往的研究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又往往流于表面化。比如,人们总是首先列举出庄子所处的时代处境与魏晋的时代环境的相似之处,就说魏晋士人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不得不选择《庄子》以逃离苦难的现实。如:李建中论及魏晋士人接受《庄子》的原因时就认为庄子所处的时代与后来魏晋人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共同之处:战乱频繁,天无宁日,用《庄子·骈拇》中的话说,是“天下何其嚣嚣也”,这种共同造成了《庄子》的被接受李建中:《〈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这种研究似乎不够全面,没有深入事物的内里。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否乱世中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接受《庄子》思想?二、为何乱世中人倾向于接受《庄子》?乱世思想家很多,且都提出了应对方案,如与《庄子》同时的《孟子》,为何乱世之人倾向于学庄而不学孟呢?三、是否乱世中人接受《庄子》都是为了逃避现实?学界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多指玄学(实际上主要指老庄)为一种“关于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的哲学思潮,似乎人们接受玄学(庄学)就是为了“逃世”或“避世”,是否果真如此呢?

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魏晋的社会、政治、制度、学术状况究竟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而庄子精神又是怎样与当时人们的内在精神需要相契合的。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汉晋文人接受《庄子》的原因。

第一,缓解运命忧虑和确定独立人格价值的需要。

士阶层在自我定位时,总是以道自命,以义自居。作为知识的掌握者,他们深信知识本身的力量足以使自己充当帝王之师。这几乎是一种天然的自我认同感和使命感(关于这一点,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书中有精辟的论述)。然而,知识的权力与政治的权力总是有着某种矛盾,因此,士人注定要与政治结缘——他们需要不遗余力地积极进取,以争取政治权力来替天行道。

从表面看来,儒道两家在对待政治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思路,总的来说,儒家是积极的、阳刚的、进取的,而道家则是消极的、阴柔的、退避的。因此,士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似乎总是循着达则儒、穷则道的路子在走。但究其实,儒道二家在对待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并非截然对立。孔子发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但紧接着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孔子还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还有着隐者情怀,以暮春之游咏为理想境界,有“道不行,则乘桴游于海”的念头。孔子以尧为心目中的“圣人”,而理想之“圣人”的人格形象和人格境界是“无能名焉”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其与道家无为、无名的人格境界是有着共通之处的;而道家老子哲学完全可以视作是一种政治哲学对于这一点,学界多有所论,兹不赘述。其柔弱是为了胜刚强,退避亦是以退为进。而庄子,人们通常认为的弃世的典型代表,亦有着“应帝王”的种种政治主张,有着“道不行”则为“惫”的感叹,有着对于一代不如一代的统治的痛心疾首,可见其心中还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抱负的。而庄子深刻批判现实政治,并苦苦劝导世人远离政治,也说明他其实对于政治有着深切的关注和热切的希望,只是在希望变作绝望之后,才选择疏离与退避关于这一点,明代陈子龙已有所见:“庄子,乱世之民也,……夫乱世之民,情懑怨毒,无所聊赖,其怨既深,则于当世反若无所见者。”(《庄周论》)。因此,我们说,不管是儒还是道,其最为内在的、根本的精神是相通的,那就是上文所说的士阶层作为知识、道义的掌握者替天行道的天然的使命感。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过分地去追究老子是不是孔子的老师、儒家思想是否融合了道家思想而形成之类的问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且也是追究不到完全有说服力的答案的。我们只能说,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理论基点其实都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否定,只是二家的侧重点不同:一是强调“为”,怀抱理想努力奋争,即使知其不可为也还是为之;一是强调“无为”,或希望通过无为而至无不为(老子),或干脆知其不可为而去之(庄子)。究其根本是,比较而言,儒家对现实政治尚抱有拯救的希望,而道家则认为世道已经无可救药《论语》和《庄子》中都有楚狂接舆批评孔子的细节,但在《论语·微子》中还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庄子·人间世》中则成了“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前者还对将来抱有希望,后者则认为来世也是靠不住的,没有希望的了。可见,由孔子的时代到庄子的时代,世道是无可救药地衰微黯淡下去了,而人们的希望终于化作了绝望。这就导致它们一以道德生命的成就为最高人生价值,一以自然生命的成全为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在考察政治因素与汉晋庄学复兴之关系时,就不打算用达儒穷道一言以蔽之,而准备仔细梳理此期士人人格、生命价值观的选择过程。

在诸侯纷争的年代,士人的奋争可以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颇具流动性,道之不行,则从一国游向他国,“游”成为他们身份的特征。而由战国到秦汉,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权力由分散走向集中,他们理想的实现就越来越系于一个统治集团甚至是一个统治者身上,道能不能行,完全依赖于统治者对其思想主张是否重视。因此,士人的命运处境及其人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皇权政治相关的。

西汉前期,因为历经秦末大乱,无论是士人百姓还是统治者都盼望着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史记·吕太后本纪》)。这时学术界、思想界盛行黄老,而统治阶级也采取无为之治的方略,因此,士人与政治之间基本上是和谐的。虽说这一时期儒术一派与道家黄老之学之间的斗争并没有止歇,有时甚至还很激烈,但总的来说,黄老之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形成了朝野上下好黄老之术的局面,思想学术与政治权力之间由此达成了一种平衡。对于一部分抗争的儒生,统治者也没有采取强力打击措施,儒生辕固生鄙弃《老子》一书而激怒偏好黄老的窦太后,窦太后也没有将其赶尽杀绝事见《史记·儒林列传》。

然而,这种相对和谐的状况渐渐被打破了。汉初几十年无为之治,给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富强,大一统的社会政治让士大夫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情怀,让他们的说话和行事都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泱泱大国的气概,这在汉代文人洋洋洒洒的赋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另一方面,汉初社会政治也已积弊良多。“无为”政策导致政治权力的分散,地方势力不断扩张,其势头直接威胁到皇权的稳固。为了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就必然要加强皇权,以免社会重又走向分裂割据。因此,汉景帝始即有意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削藩之举即是明证。到汉武帝时期,君主专权更甚,士人的理想命运完全系于一人之手。一般认为,这时期士人与政治的关系是和谐的,学而优则仕,士人的人生道路似乎是比较规范化的、平稳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非出于一种对于学术和知识分子的尊重,而是出于统一思想、规范思想的需要,而且,汉武帝本人唯我独尊,只是将知识分子当成能为我所用的工具,对于他们所存的道义真理并不措意。他将天下之才当做“有用之器”,随杀随施,士人能否成就其理想,几乎多靠时机和运气。因此,士人一方面因为欣逢盛世,很有一番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他们又无奈地意识到了政治遭际的无常,因此格外关注人生命运的问题。在文学领域中,他们一方面用大赋的形式满怀激情地描绘盛世景象,不无真诚地称圣颂上,一方面又在小赋中抒写个人境遇,抒发个人的人生感怀。这一时期兴起的对于屈原、楚辞的探讨,尽管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大都围绕屈原的人格和命运问题展开。这时期文人还创作了大量的拟骚之作,旨在通过审视屈原的人生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依据。这都表明士人正为反复无常的命运所困扰,这时期文学中士不遇主题的形成与兴盛如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士不遇赋》,更早有贾谊《吊屈原赋》和《鸟赋》表现不遇主题。也正源于此。

此期淮南王的钟情老庄,恐怕即与这样的政治背景有关,他深深地感觉到了来自政治的压力,祸福消息就成了他最为忧心的问题。贾谊、司马迁的情况亦如此。

但是,这一时期的士人与政治的不和谐只是社会大交响曲中一个潜隐的旋律,和谐才是主旋律,士人依附皇权,皇权组织、网罗和利用士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平衡的。在不和谐的声音中,庄学的声音也是微弱的,士人大多将他们的不满以一种离骚式的抱怨、哀叹发泄出来,或者是寄心于《老》、《易》的祸福转换思想,如上文所说,这时期的庄学是老庄老庄之称,如前文所论,是指老庄并列,而以老为主导。而究其实,此时期对庄子思想的接受,也多取其中与老子思想接近的成分。如,以“齐物论”来消解祸福之忧。带有更多的老子思想的特点。

而王莽专权及篡政打破了这种相对平衡,导致了士人的分化。钱志熙先生说:“论东汉时代士人精神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注意到王莽篡政乃至两汉之际的大战乱,它摧垮了士人依附皇权政治的被动精神,同时也使得新精神在痛苦的抉择中新生,这也是老庄思想再次出现的一个契机。”王莽专政以前,士人与政治之间的平衡的维系是因为士人能通过对皇权的依附而实现其忠君、济天下理想,而王莽篡政则冲击了士人关于忠、义的理想和行为准则,外在的和谐被打破,也影响了士人内在的和谐,天下易姓给士人心理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他们不免惶惶然,“无论是重气节还是气节有亏的人,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思想上的矛盾”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8页。矛盾中,一部分士人以名节为尚,开始游离于新的皇权之外,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来作为这种游离行为的支持,为此他们转向了老庄。可见,与此前的士人主要以老庄来消解祸福忧患不同,这一时期士人已经开始自觉地用庄子的价值观来支持自己的人格取向。如扬雄、王充、班嗣、冯衍等人的庄子接受都带有人格选择的意味:扬雄用老庄安时顺命的思想“反离骚”;冯衍《显志赋》亦云“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而班嗣更倾向于接受老庄自然之道,他曾讥刺桓谭系挛于世教,不肯借给桓谭《庄子》一书。这时期的庄子接受还开始落实到了行为层面,扬雄“为人简易佚荡”、“清静无为”,桓谭“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喜非毁俗儒”。

《庄子》思想在士人的精神世界中,已由潜隐走向显现,它昭示了士大夫人格选择的另外一途。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汉魏新思潮肇生于两汉之际。

然而,东汉前期,游离于皇权之外毕竟只是少数人的选择,老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气候。依儒学致仕之路没有因为王莽的篡政而断裂,还因为东汉前期统治者如汉明帝对儒学的提倡、对儒者的尊重而有所发展。如前文所说,老庄思想的真正泛滥是在阉戚弄权、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这是真正的乱世。乱世之中,士人高自标举,有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之下,士大夫对于自己的身份使命有着更为强烈的意识。他们积极地通过清议等方式参与时政,希望依靠强大的舆论力量来与当政势力抗衡,所谓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名号,不仅是他们对于自身人格的标榜,也是他们希望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抗争的表现。余英时先生谓这时期士人达到了一种“群体自觉”参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其实这种自觉不仅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士人与政治对抗的一种方式和策略。

这种抗争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两次党锢之祸在士人心灵上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认识到,在强大的政治势力面前,这种抗争是徒劳的,只会白白送了身家性命。他们意识到世界已经无可救药,天已无法再补,于是只好放弃正面的、群体的、激烈的抗争。但这种放弃并不意味着妥协,士人以一种离弃的姿态来表明对于社会政治的对抗,于是隐逸蔚然成风。葛兆光先生说,“以群体理想主义来对抗政治的取向与以个体超越对抗社会认同的取向看似相反其实相通,而且后者可能恰恰是前者的最终归宿”,因为“那种群体的对抗终究缺乏空间,唯一还能被权力容忍甚至鼓励的只是个人的逃逸与躲避,是个人坚持理想主义的立场”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435页。群体反抗走向个体反抗,使士人再次选择了老庄。群体反抗是体制内的反抗,而个体对政权的疏离与逃避,正是对体制的否定,它必然是超出体制之外而对体制进行审视与批驳。这需要有更广阔的参照系统,老庄的宇宙自然观正可以提供参照。而从另一方面说,由体制内走向体制外,又使得士人有机会反观自身——其生命价值是否必须依靠外在的因素来确立,还是生命本身即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隐逸优游的生活给了他们感性的答案,而庄子自宇宙本体思考而来的人生思想更给了他们理性的支持。

然而,究竟是士人选择老庄而走向逃避,即消极对抗(比照正面抗争,这种离弃现实政治的姿态可谓是一种消极对抗),还是士人因逃避而靠近老庄?这是一个不甚明了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庄学从此呈蔓延之势,渗入士人的精神世界,成为其人格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前面已经列举了后汉文人接受庄子的情况,类似材料还有许多,从略。庄子达生任性的思想受到青睐,士人开始讲求“身心两全”。如经学大师马融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家之节” (《马融传》)。而士林典范郭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不为危言骇论” (《郭泰传》)。另一方面,士人也开始通过总结反思的方式怀疑、否弃原有的秩序、价值体系,并开始自觉追求独立的人格。王充、王符、仲长统等以卓然特立的人格形象,批判社会现实,追求个性价值和精神解放。王充“问孔”、“刺孟”,以“疾虚妄”为己任。仲长统则公开宣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仲长统传》)显示出“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的风范。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重新确立人生的价值和人格构建的方向。

至此,历史上庄子思想精神接受的基本思路也得到了确立,那就是以之缓解运命忧虑和以之确定独立人格价值。

同类推荐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热门推荐
  • 极品男神的夺妻大战

    极品男神的夺妻大战

    曾经,这栋别墅里合租了四个“极品”女人.妩媚妖艳的拜金女:“女人就该用吃饭的钱来装扮自己,这样,自然有人请你吃饭;男人就该用睡觉的时间来赚钱,这样,自然有人陪你睡觉。”霸气侧漏长相平平的土豪女:“不是你传统保守,是上天没有给你性感奔放的机会。”都市金领大龄文艺女青年:“风飘飘兮易水寒,青春一去不复返.”那.我们的女主呢?她没有拜金女性感妩媚,却让拜金女挖空心思追来的富N代放弃金窝绞尽脑汁地入住合租别墅。某富N代扔了一张一百万支票狠狠砸在某拜金女的胸上,“我,进来。”他指了指门,“你,出去。”她没有土豪女多金吊炸天,却让土豪女的哥哥一掷千金,只求她的青睐。“你要是今儿跟了哥,”霸气地指了指身后的金店,“咱进去,一样给你称十斤。”她没有都市金领文艺有才,却让这个“白骨精”的上司,放弃骄傲尊严,千里追妻。“我说你,什么时候玩够了。就跟我回去结婚。”所以,后来,这栋别墅内就入住了三个极品男神,和一个,额.片段一某富N代欠扁道,“她一直想看的那场电影,最近不是一票难求吗,我已经在最好的电影院把最好的场次包了。你们.”挑眉,“想去吗?”某土豪男,当场笑尿,“哦,忘了告诉你。我刚把那电影院买了。你的包场票我不认可,”遗憾地拍了拍某男的肩,“不过你放心,除了全额退款外,我还会给你一笔可观的赔偿。”某腹黑男,轻轻一笑,旋即拿出电话,淡然道,“今天李书记会来市探访,淮海路一段停止营业半天。”顿了顿,眼睛发亮,“迅速警戒,闲杂人等禁止通行。”片段二“你知道高富帅和土豪的差距在哪儿吗。”某富N代骄傲道,“品质,气质,素质,各种质。”“你和我比品质?”某土豪脱掉那件可以买一辆车的西装,“你和我比气质?”某土豪站起身,居然比他还高出了一个头,“你他妈敢我和说素质,老子就废了你。”“哈哈~”一旁看戏的腹黑男却笑了。“你TM吃多了翔啊?!”震天的怒吼。“我,”腹黑男乖乖闭嘴,捂住蛋,“我,我蛋疼。”三个极品男神从此展开了一场硝烟弥漫的夺妻大战。比手段,碎节操,无下限。最后.简介中一直未露脸的女主究竟情归何处,请跳坑。
  • 帝国之妃

    帝国之妃

    在每个人出世时,苍穹就已经为他(她)安排了另一个人在世间的另一端守护着所需要被守护的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他们也许这一生都难以见面,但当你在孤寂无助的时候,一定要坚信,在苍穹的另一端一定会有你的守护神在为你祈祷,他(她)的祝福将会为你带来希望。而此“守护之约”对于一些人可能是只有今生,而有些人如果前一世没有对对方履行完这个“约”,那么他们的“约”将会转移到今生今世,甚至来世,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他们签定的是“宿世之约”。她,一个没有回忆的女人……一个拥有绝顶智慧与美貌的女人……一个一睁开眼就得到第一帝王专宠的女人……一个连名字都感到陌生的女人……却深陷阴谋险恶的后宫……争夺……女人的嫉妒……危险……美貌,颠倒众生,却也成为其他女人眼中最不能容忍的,在如云女人的后宫,美貌,象征着危险的刚刚开始……没有记忆的她会如何应对……智慧,让所有人为之膜拜,却让面前的帝王愈加难以放手……心底最深处的爱,能被唤醒吗……他,大秦帝国一代名将,驰骋沙场,所向披靡,黑色的披风飞舞,银质的盔甲里挟着致命的气息,策马扬鞭救她于危难之中,英俊的侧脸,无言的视线似一道无法挣脱的情咒,在低诉——只因为你注定是我最爱的人,所以,请相信不管相距几万里或是几千年,我都会一直守护着你!他,大秦帝国千古一帝,惟我独尊,一统天下,孤单得坐于王座之上,全天下人顶礼膜拜,最冷酷的灵魂,霸道的眼眸闪动着诱惑的光芒,冷冽的气流袭向她的喉咙,邪恶的嘴角上扬——只因为你注定要成为我的皇妃,所以,请相信不管相距几万里或是几千年,我都一定要得到你!一场宿命转回的爱,一段等待千年的情,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上演一曲荡气回肠的恋歌!********************************望着那威风凛凛的容颜,回首那波澜壮阔的画卷,这空前绝后的大秦帝业,让所有炎黄子孙代代汗颜!喜欢大秦帝国,欣赏秦始皇嬴政,欣赏秦国英雄的朋友们请加QQ群:34176568----------------------------------------夜---空---精---灵------------------------------------------------推荐下夜空精灵的最新作品:《魔君,不可以》女主是初化人身的三尾小狐狸,男主是灵力超脱六界的残暴到变态的叱魔帝君殿下!
  • 天雷圣火

    天雷圣火

    麒麟因车祸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看着身边天真可爱的丫鬟,和大大的宅子,开始幻想着美好的生活……可现实是残酷的,娘亲因被人玷污而自杀,本是族长的老爹疯了,麒麟自己也经脉被废,在家族里就连下人都敢欺辱。是谁下的黑手,有着怎样的阴谋?麒麟哀嚎:“我的绝世宝贝呢?我的外挂呢?没天理啊!难道只能靠自己……”
  • 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智谋故事》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爱情反应堆

    爱情反应堆

    这个成人大学的男生宿舍里,住着一伙离开老婆想再寻求一次浪漫的男生。周尚文遇到师范时的情人栗晓慧,又一次燃起爱的火苗,却偏偏受到了校花一号美女的青睐。自信的金浩瀚以为二号美女对他有意,愈发坚定了离婚的信心,谁知歪打正着,收获了难以排在美女行列却不乏性感的何玲。史大可靓丽的小媳妇,引起舍民们一片艳羡与嫉妒,这种心理很快就转化为舍友们离婚与寻求新爱的加速剂。老古董王天翔的老婆却异常贤惠,贤惠女人感动了宿舍每一个男人,而她的结局却促成老古董的古怪婚恋。怪癖的李三儿,患着怪癖的病,最终抗争不过怪癖的命运。所有的迹象都证明了大班长冯格是个不沾女色的人物,却爆出不可思议的绯闻。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