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08

第8章 关于汉代经学(1)

引言

经学起源于战国,奠基于汉代,在西汉时成为专门的学术。汉代经学是整个中国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宋学而言,蒙文通对汉代经学作了更多的研究,也把汉学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就其重视程度而言,超过宋学。就汉学内部而言,蒙文通对今文经学的评价比古文经学更高,亦对今、古文学的流弊提出批评。一般说,与先秦孔孟儒学相比,孔孟思想比汉学更为重要。所以他提出破弃今、古文家法,上追晚周秦儒学之旨。但也不尽然,蒙文通对汉学的评价,也发生着变化,前后不尽一致,或相矛盾,使人不易理解。虽在论经学与诸子学关系时,对西汉今文经学评价较高,有时甚至把它作为东汉以下思想的根本,不仅是子史之中心,而且亦是中国文化之中心,认为汉之新儒学所论有优于孟、荀处,但对西汉今文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却评价不高,时时提出批评。这体现出蒙文通经学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值得认真研究,以发掘、探究其学术之旨。

(一)今文经学

蒙文通把今、古文之分作为汉学研究的必要前提,舍此则不足以言汉学。他说:“言汉学而不知今古文之别者,不足以语汉学;言今古文而不知归本礼制者,不足以语今古文。”而今、古文区分的依据,蒙文通继承其师廖平,以礼制为本。关于以礼制分判今、古文学这一师说中的重要创见,蒙文通阐述说:“井研廖师,长于《春秋》,善说礼制,一屏琐末之事不屑究,而独探其大源,确定今古两学之辨,在乎所主制度之差,以《王制》为纲,而今文各家之说悉有统宗;以《周官》为纲,而古文各家莫不符同。”认为廖平于今、古文经学的诸多分歧和差异中,独探大源,抓住了今、古二学在礼制上的不同这一基本差异,即今文经学以《王制》为纲,古文经学以《周礼》为纲,并肯定廖平著《今古学考》一书,以礼制区分今、古文经学之论,将其与顾炎武对于古音的研究、阎若璩之于《古文尚书》的考辨并列为“三大发明”,给以很高的评价。他说:“井研廖先生崛起斯时,乃一屏碎末支离之学不屑究,发愤于《春秋》,遂得悟于礼制,《今古学考》成,而昔人说经异同之故纷纭而不决者,至是平分江河,若示诸掌,汉师家法,秩然不紊。盖其识卓,其断审,视刘、宋以降,游谈而不知其要者,固倜乎其有辨也。故其书初出,论者比之亭林顾氏之于古音,潜邱阎氏之于《古文尚书》,为三大发明。于是廖氏之学,自为一宗,立异前哲,岸然以独树而自雄也。”经学史上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西汉今文经学专明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东汉古文经学则详对经书文字的训诂;西汉今文经学重师法,东汉古文经学重家法等。对此,廖平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今、古学之分,师说、训诂亦其大端。今学有授,故师说详明。古学出于臆造,故无师说。刘歆好奇字,以识古擅长,于是翻用古字以求新奇。盖今学力求浅近,如孔安国之‘隶古定’、太史公之易经字是也。古学则好易难字以求古,如《周礼》与《仪礼》古文是也。古学无师承,专以难字见长,其书难读,不得不多用训诂;本无师说,不得不以说字见长。师说多得本源实义;训诂则望文生训,铢称寸两,多乖实义。西汉长于师说,东汉专用训诂。惠、戴以来,多落小学窠臼。”认为之所以“西汉长于师说,东汉专用训诂”,是因为西汉今文经学“有授”,所以“师说详明”;而古文经学“出于臆造”,所以“无师说”。与此相关,今文经学力求浅近,以今文隶写古字;而古文经学则由于无师承,其古文又难读,不得不多用训诂,以说字见长,这即是廖平所分析的今文经学重师说,古文经学重训诂的原因。不特如此,廖平更提出了以礼制区分今、古文经学,这确是他的一大创见。蒙文通继承廖平,阐发师说,力将此说发扬推广,扩大其影响。他推阐其师说云:

今古文之争,起于汉代,亦烈于汉代。清世经学,以汉学为徽帜,搜讨师说,寻研家法,遂亦不能不有今古文之辨。……本师井研廖季平先生初治《穀梁》,有见于文句、礼制为治《春秋》两大纲,后乃知《穀梁》之说与《王制》相通,以为《王制》者孔氏删经自订一家之制、一王之法,与曲园俞氏之说出门合辙。然俞氏惟证之《春秋》,廖师则推之一切今文家说而皆准。又推明古文家立说悉用《周官》,《周官》之制,反于《王制》,求之《五经异义》、《白虎通义》而义益显。又知郑康成遍注群经,兼取今古,而家法始乱。推阐至是,然后今古立说异同之所在乃以大明。以言两汉家法,若振裘之挈领,划若江河,皎若日星。故仪征刘左庵师称廖师为“长于《春秋》,善说礼制,洞彻汉师经例,自魏晋以来未之有也”。

指出其师廖平从治《春秋穀梁传》入手,洞见文句、礼制为治《春秋》的两大纲,以后又认识到《穀梁》中所言礼制与《王制》相通,故以为《王制》乃孔子删经损益因革而自订的一家之制、一王之法,此与清经学家俞樾之说有相合之处,但俞樾之说只取证于《春秋》,而廖氏师说则在一切今文家说中都能得到印证。可见廖平师说更胜人一筹。蒙文通并指出:“这不能不承认是近代经学上的重大发现。虽然廖先生的学说后又迭有改变,但以《周官》、《王制》分判今、古文学的基本论点从未动摇。”蒙文通对廖平师说的继承和阐发,客观上起到了扩大廖平经学影响的作用。

在以礼制分今古的基础上,蒙文通对今文经学作了探讨。他说:“盖西汉初年只齐、鲁之争,齐、鲁合而后《王制》出,有今文。刘歆以来始有今古之争,而齐、鲁之争息。”认为西汉初年只有齐学、鲁学之争,齐、鲁学合后《王制》出,而有了今文学。到刘歆出来以后,才开始有今、古文学之争,这时齐学、鲁学之争息。也就是说,在蒙文通看来,组成今文学的齐、鲁之学在西汉初相互争论,以后合而有今文学的出现,而古文学则是在刘歆时才有,有了古文学,才有了今、古文学之间的争论。

蒙文通还以是否得到皇帝的支持作为今文学区别于古文学的一个依据。他说:“便知道皇帝爱的就立在学官。……今文的说法全是随着皇帝为转移。皇帝不爱的书,便不能立博士,博士也就排斥他们。他们的学问只好传授于民间,也不必跟着皇帝说,后来便于博士的学问分成两派,便分了个今文、古文的差别。简切说来,便是跟着皇帝的一派就叫做今文,皇帝不爱的一派便叫古文。”一种学术能否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和支持,这是一个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统治者对学术的取舍取决于该学术满足统治者政治统治的程度以及社会的需要、社会对该学术的接受程度等诸种因素。蒙文通认定今文学“全是随着皇帝为转移”,恐不如此。在汉代今文学中,除有适应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的成分外,也有不少对统治者权力加以限制的成分,对这些学问,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肯定不爱。所以蒙文通以皇帝爱或不爱作为划分今、古文学的一个依据,恐有些简单化。因为即使在古文学里,也有借统治者力量以提高自己地位的内容和因素,为此,他们也为统治者政治治理的合理性作了论证。

以儒学发展的眼光看,蒙文通认为今文经学已远离了先秦孟、荀之学的端绪,由此对今文学提出批评,把儒学微丧的原因归罪于汉代经学,认为西汉今文经学兴起,使得儒学衰微。他说:“至汉武立学校之官,利禄之路开,章句起而儒者之术一变而为经生之业。……自儒学渐变而为经学,洙泗之业,由发展变而为停滞,由哲学而进于宗教,由文明而进于文化。孟、荀之道熄,而梁邱、夏侯之说张。若以儒言,则今文已远于孟、荀之绪,又况于古文之学哉!自今文之学起而儒以微。”认为梁丘贺、大小夏侯等今文说的兴起,导致了“孟、荀之道熄”,而今文博士官由汉武帝所立,由此开学者利禄之途,使得儒学变为经学,带来了儒学发展的停滞以至衰微。蒙文通认为,今文经学之弊,正是由汉武帝开启之,造成了“章句滋而大道熄”。他说:

武帝时,江公与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江公不如仲舒,于是上因尊《公羊》家。……夏侯建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张禹先事王阳,后事庸生,采获所安,号《张侯论》。盖皆承浮丽之风,采获牵引,期于饰说应敌,自是章句滋而大道熄也。……浮华无用之言,至是而大炽。刘歆、班固、杨终所讥为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分文析字,烦言碎辞,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者,皆谓此也。徐防、樊准亦谓其妄生穿凿,竞论浮丽,则至东京而今文之弊极矣。班固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讫于元始百余年,传业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盖利禄之路然也。”其弊皆自武帝启之,必谓汉人之学为皆笃信谨守者,未必然也。

指出西汉今文学家如董仲舒、夏侯建、夏侯胜、张禹等人,其学被立于学官,为博士,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但由此而带来了流弊。董仲舒与江公在当时同治《春秋》,因江公口呐,不善辩,武帝使江公与董仲舒议,江公不如董仲舒,故董氏取胜于江公,于是武帝尊董仲舒所治的《公羊》学,而江公所治《穀梁》未被采纳。其实一种学说能否被采纳,主要是看其学说的思想内涵,有无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而并不取决于其是否能言善辩。董仲舒之学以儒家为主,结合阴阳五行说,注重发挥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发挥和宣传《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强调改制、易正朔、作新王,主张行儒术,讲仁政,缓和社会矛盾。这些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从而使《公羊》学成为显学。然今文学盛行后,盛极而衰,经生训诂解经,走向繁琐,“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班固认为,这是利禄之路使然。又与阴阳、灾异之说和谶纬相结合,并存在着某些对经书的穿凿附会,一度导致经学的混乱,于是有古文经学的出现。蒙文通对今文经学的流弊提出批评,认为浮华无用之言,至是而大炽。并引刘歆、班固、杨终等人所言,讥其为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分文析字,烦言碎辞,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者,并称其是妄生穿凿,竞论浮丽,至东汉后,今文学的流弊发展到极点。蒙文通对今文经学的批评,客观的指出了其流弊所在。

除批评今文学的流弊外,到后来蒙文通也肯定了今文经学的价值和历史地位,甚至对其作了很高的评价。这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将论及。

(二)古文经学

在西汉末以前,并无所谓今、古文之争的问题。到了西汉末,刘歆才提出“古文”一词。与“今文”相对应,于是有了今、古文经学之争。学术界一般认为,东汉盛行的古文经学产生于西汉末年,其创始人为刘歆(?—23)。他自称了解《古文尚书》、《逸礼》等古文经典的来历,即秘府所藏的古文经典出自于孔壁,由孔安国献于朝廷,藏于秘府,而刘歆校书时发现了它们,将其传出,并了解它们在民间的传授情况。又整理《左传》,把《毛诗》归于古文经典,奏请把《周官》列之于经,改为《周礼》,并列为礼经。刘歆于西汉末哀帝时,要求把《左传》、《毛诗》、《古文尚书》、《逸礼》等古文经立于学官,遭到太常博士即今文博士的反对,未被朝廷采纳。后王莽执政时,古文经学得到支持,得立于学官,不久即废。但古文经学在不断流行发展,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当时的著名学者如杜林、卫宏、郑兴、郑众、贾逵、许慎、马融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古文经学大师。

廖平则认为古文经学本于刘歆作伪。认为东汉初以前十四博士皆为今学,同祖《王制》,道一风同,并无古文经学可言;而古文经学所宗的《周礼》专条,全出刘歆之伪。刘歆作伪的目的,在学术上是为了报复经学博士,在政治上则是为迎合王莽篡汉。康有为亦以为古文经学的典籍《周礼》、《古文尚书》、《毛诗》、《左传》等均是刘歆作伪的伪经,刘歆作伪是为了用经义助王莽新朝篡汉,故将自己批评刘歆的著作名为《新学伪经考》。该书不守经师家法,而以考证、辨伪见长,其见解主要包括:一是认为所有古文经典,甚至古文本身,皆属伪作;二是认为无论古经、古字之伪,皆出于刘歆一人;三是认为刘歆伪学,首推《周官》,盖以“欲附成莽业而为此书”,“其伪群经,乃以证《周官》者”;四是认为刘歆伪作群经,《左传》开其先河,继之以《乐经》、《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费氏易》与《论语》、《孝经》为最晚出,又以古经出于古文,自必先伪造古文。以为古文经学的典籍《周礼》、《古文尚书》、《毛诗》、《左传》等均是刘歆作伪的伪经,刘歆作伪是为了用经义助王莽新朝篡汉,古文经,则是刘歆为“佐莽篡汉”而作的“伪经”。

近代的今文家都说古文是刘歆伪造的,何至如此!不过古文到了刘歆,他想把古文振兴起来,他借着王莽的势力,把古文经传通通立在博士,征聘天下通知佚经古记的人,前后数千,让他们都住中央廷中去讨论,《莽传》说他“将令正乖谬、壹异同”。是王莽也照石渠的办法做过。他的结果,后人无从知,大概是古文家占胜利。古文与王莽、刘歆的关系不过是如此,决不会尽是刘歆伪造的。这一部分书,从汉武帝起,已经在经师间讨论了,但是当时何以会完全排斥不用,其中也自有个原故。凡是《周官》、《左传》、《毛诗》、《古文尚书》这部分书,都在河间献王那里。……《佚书》、《佚礼》、《周官》、《左氏》、《雅乐》等,献王一齐都向武帝进献去,武帝把这几种书訾议了一阵子,便一齐藏之内府,不要人讲。刘歆说《佚礼》、《佚书》、《左传》“皆藏于秘府,伏而未发”。马融说《周官》“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礼乐志》说《雅乐》“天子下大乐,惟以备数”。

同类推荐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梦寻三国

    网游之梦寻三国

    雷大官人是80后的游戏巅峰人物,因为外国游戏大量充斥着中国的游戏市场而退隐江湖。直到国家开始重视游戏发展,开发出了《梦寻三国》才重新回到了游戏中。可是这个游戏已经不单单是游戏那么简单了,无数的阴谋隐藏在其中身边的内鬼接涌而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
  • 重生之毒心嫡女

    重生之毒心嫡女

    她是大夏国京都第一美女,也是丞相府幼年失母不受父喜的嫡长女。一朝嫁为人妇,夫妻五载。她为他付出所有,他却伙同她的庶妹和好友,做出杀妻灭子之事,甚至连她唯一至亲兄长也不肯放过。含恨而死之时,她发誓,若有来生,一定要他血债血偿。上天垂怜,她重生在与他的大婚之夜。毒妇归来,同样的人生轨迹,她却不再是原来的她!高门深户,相公奸诈,婆婆贪财,公公伪善,婶婶恶毒,叔叔凶残。夺财、害命接踵而来,她巧施妙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你悔不当初!承相府里,父亲不仁,姨娘不义,庶弟乖张,庶妹跋扈,恶仆仗势。陷害,暗杀纷涌而至,她从容以对,惩恶父灭娇妾杀弟妹,毒妇之名远扬天下!这一世,她誓将毒妇进行到底。这一世,她不再渴望爱情,只愿守护着自己在乎的亲人到老。却不想,发誓要让她死的男人,却非她不可。更不料,那个芝兰玉树高贵如仙前世今生都不曾有交集的男人,更是指名要娶她。*****精彩片段一*****“人生最有趣的是什么?”“是什么?”“是你娶了一个娇滴滴美艳艳的新娇娘,而这个新娇娘却隔三差五的在你碗里下个毒,晨起晚落的想着怎么弄死你!”*****精彩片段二*****“我心如蛇蝎。”“挺好,够狠才能站在我身边。”“我是残花败柳。”“无防,我也不清白。”“我悍妒,心毒,绝不与人共侍一夫。”“我也没打算铁棒磨成针,你一人足矣。”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dei公主殿下哪里逃

    dei公主殿下哪里逃

    本文的主人公嘞,就是天界人见人闪,调皮捣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帝小八女儿,天尛白,人称小白、小小白、小…白。人如其名,别的没什么优点就是人有点‘白’不对,是仙有点‘白’,这个你懂得~本人嘞,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有点点调皮捣蛋而已外加有那么一点点的爱财。没事就是喜欢牵牵红线,练练丹什么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实在不咋么滴!我只是轻轻的触碰一下,将东西放进去,然后就轰隆了!!差点没把本公主轰分了尸,不行得找太上老头要损失费去!!!谁知把自己也给搭进去!!呜呜~得不偿失啊!!太上老头还有月老,你们两个最好祈祷表被偶逮到!!否者老娘扒光你们的衣服把你们买到窑子里去!救命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颜皇后痴情皇帝

    无颜皇后痴情皇帝

    如妃说道:“好啊,一个小丫头也敢跟本宫指手画脚了,慕容晴帆,你不要得意了,不要以为皇上现在宠幸你,以后你就是皇上的心头肉了,告诉你,别做梦了。就凭你那样儿,我等着看你死在冷宫没有人给你收尸。”说着就又要来打小怜,但这次她伸手过来的时候,慕容晴帆突然一把握住了她的手,还反转了一下。看无颜皇后如何管理后宫,教训痴情皇帝。
  • 玉漪碧水续红楼

    玉漪碧水续红楼

    因为喜欢红楼,所以才提笔来续红楼。希望我的这一部新文,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这一部文里面写的是:金玉缘成,黛玉走出荣国府,准备回苏州故乡,在回去的路上巧遇到了北静王爷水溶,因此而又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缠绵荡气的爱情故事来······片段一:水溶没好气儿的向龙泽说道:“太子表哥,你又来了!谁是林黛玉?谁知道她长得是高是矮,是美是丑。我连她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哪里来的纳妃一说。总之,爱谁谁!这个林黛玉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件事情,太子表哥以后不要再提起了!”片段二:龙泽的心里不禁默默的说道:不管怎么样?溶表弟,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那我只好说一句对不起了,我的太子妃的人选一定是她!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争取一下的!片段三:眼前站着的这个男子,黛玉不是感觉不到水溶对自己的关心,自己对水溶似乎也不反感。而且每次只要一看见水溶,自己的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砰砰乱跳。这种感觉就连自己看到宝玉也是没有过的。可是那又怎么样?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爷,自己只是一个孤女,两个人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的,因此自己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向大家推荐我已经完结的作品:《续红楼之潇湘情缘》《续红楼之水润玉心》《续红楼之玉水情》强烈推荐好友:人幽若兰的连载文《一水溶玉梦红楼》长河晨日的连载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鹤梦竹影的连载文《鸩妃》纳兰蝶儿的连载文《红楼之禛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卡门

    卡门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