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07

第7章 经学发展史探源(4)

蒙文通对当时的疑经之风和异说与守学之争作了一定的论述,从中可见唐代经学关注的话题和文本。其时,虽然唐代经学以章句注疏之学居主导地位,多数学者墨守正义,拘于传统旧说,正如蒙文通所说,“守学之伦,笃信奉之,莫敢同异”。但也有学者对传统经说提出大胆怀疑,出现了一股疑经新风。其影响所及,直与宋学的疑经惑传相关。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博士王元感将其所撰《尚书纠谬》、《春秋振滞》和《礼记绳愆》等书上表,请写上秘阁。此三书已佚,但从其书名中不难看出是对以往经说的怀疑和纠正。对此事武则天诏令弘文、崇贤两馆学士及成均博士考详其可否。当时专守先儒章句旧说的学士祝钦明、郭山恽、李宪等人深讥王元感“掎摭旧义”。而王元感对他们的责难却能够“随方应答,竟之不屈”。当时对王元感的疑经表示支持的有凤馆舍人魏知古、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以及张思敬等人,他们“雅好异闻”,每为王元感“申理其义,连表荐之”。 于是武则天下诏称王元感“掎前达之失,究先圣之旨,是谓儒宗,不可多得”。 魏知古也称赞其所撰书曰:“信可谓五经之指南也。”表明当时的疑经之风已有一定的影响。蒙文通指出:“在唐之世,异说与守学争,自元感始矣。”这反映了疑经之风与保守传统之间的分歧。在当时唐代经学专守先儒章句旧说盛行、思想禁锢的背景下,王元感、刘知几等人的疑经,也的确具有思想解放的积极意义。

与此相关,唐中叶以来,出现了啖助、赵匡、陆淳师友相传的《春秋》学派。此派对《春秋》传注提出批评,以己意去取三传,合而为一;倡以经为本、舍传求经之风,为宋学的兴起开了先路。啖助(724—770)著有《春秋集传》及《春秋统例》,考核三传同异优长,认为《春秋》经文简易,先儒治《春秋》,各守一传,各不相通,三传互攻,产生流弊。主张舍弃师法、家法,以三传互通为宗旨。其书后由赵匡、陆淳加以补订、编纂,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赵匡曾补订啖助所撰《春秋集传》和《春秋统例》,并自撰《春秋阐微纂类义疏》,对啖助之说加以疏解,但不完全囿于啖说。认为啖助集三传之善以说《春秋》,其所未尽则申己意,然而惜其经之大意或未标显,传之取舍或有过差,由此赵匡因寻绎之次,心所不安者,随而疏之。啖助、赵匡的著作已佚阙,他们的遗说保存在陆淳的《春秋集传纂例》中。陆淳传啖、赵《春秋》学,认为《公羊》、《穀梁》意深辞辩,而《左传》叙事虽多,释意殊少,是非交错,混然难征。综合啖助、赵匡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其中《春秋集传纂例》即是把啖助、赵匡之说“纂而合之”,有辞义难解者,亦随加注释,兼备载经文于本条之内,使学者以类求义,昭然易知。

蒙文通对啖助、赵匡、陆淳相传的《春秋》学加以概述,指出:“赵州啖叔佐善为《春秋》,考三家短长,缝绽漏阙,号《集传》,赵匡、陆质传之,遂名异儒。”所谓“异儒”,指异于先儒章句、不同于传统儒生墨守正义的儒者。啖助等人的《春秋》学派提倡舍传求经,批评注疏之学而以经为本。其学已不仅限于《春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的经学意义。啖助在批评《春秋》传注之学的流弊时,提出了宗经之本,而不迷于注疏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但守章句注疏之学、唯重疏注的唐代经学的大胆革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经学发展的方向。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云:“舍传求经,实导宋人之先路。”这为宋儒的经传相分,直求经文之本义的经学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不仅如此,蒙文通指出,除啖助等人的《春秋》学外,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还兴起了施士匄所讲的《诗》学,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茝等人所讲的《礼》学,蔡广成所讲的《易》学,强蒙所讲的《论语》学等。他们都倡扬个性,“自鸣其学”,与传统旧说形成对比,是对汉唐经学墨守成规的挑战。其中以施士匄、仲子陵为最卓异,唐代“异儒”之学,于斯为盛。蒙文通认为,这是经术的一大变。

学风的转向,预示着新思想的产生。重义理的宋学取代重训诂的汉学,是宋代学术和中国经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自唐中叶以来思想领域出现的疑经思潮和怀疑创新精神,是宋学产生的重要背景。作为主导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儒家经学至唐代时,已陷入困境。唐代士人在汉代和魏晋旧注的基础上来疏释经书和原有的旧注,普遍采取疏不破注和繁琐训诂释经的方法。这种汉唐经学的传统缺乏生命力,表明旧的儒家经学已经僵化,显然不能与盛行于唐代的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相抗衡。于是宋学学者对笺注经学提出非难。他们发挥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和义理,全凭己意说经。不仅疑传、舍传,而且疑经、改经,蔚然形成疑经惑传的学术新风。学风的改变,标志着宋学的兴起,义理之学逐步取代汉唐训诂之学,成为儒家经学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蒙文通对宋学兴起以来至明代王阳明之学演变发展作了概述,并分析了各派学说的特点和得失利弊。他说:

《改斋漫录》、《困学纪闻》等并谓:“庆历以前,多遵章句注疏之学,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自刘原父为《七经小传》,始异诸儒之说,而稍尚新奇,王荆公修经义,盖本于原父,视汉儒之学若土梗。”盖至是而汉、魏师法扫地尽也。《四库提要》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此正说大历以至庆历之学也。又曰:“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此言伊洛以来之学也。又曰:“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此朱学独盛以后之学也。又曰:“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材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据心得,及其弊也肆。”此言王学大行以来之学也。大历以来,谈经之变,尽于是矣。自啖助、赵匡下及黄泽、赵汸,说经非无可取,洛、闽、姚江之学,直可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然其以说经为余事,于圣作贤述之本、师法条例之奥,即谓之未留意及之亦可也。

在这里,蒙文通引《困学纪闻》等所载之言,论述了宋学形成之初学风发生的转向,指出在宋仁宗庆历(1041—1048)以前,学术界多沿袭、遵行章句注疏之学,谈经者以训诂注疏的方法解经,而忽视义理。其间,刘敞著《七经小传》,多议汉魏旧说,打破汉学专事训诂名物的传统。其解释经文,不受旧注约束,异于诸儒之说,并以己意改经,尚新奇,开宋代以己意解经的先河。新学代表人物王安石对训诂注疏之学提出批评,修撰《三经新义》,打破以训诂传注为主的形式,对《诗》、《书》、《周礼》作出新的解释,为当时开展的熙宁变法提供理论依据,以代替旧注疏,并用经义试士,废除以诗赋取士和繁琐的记诵传注经学。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朝廷改革了科举制度,在“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规定的指导下,义理之学开始取代了注疏之学。这成为宋学之所崛起的重要背景。后又把王安石主持修撰的《三经新义》颁行于全国,成为全国文教的官方思想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而取代了唐代的旧注疏,使整个儒家经学在宋代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视汉儒之学为无用。蒙文通在这里指出:“盖至是而汉、魏师法扫地尽也。”由此观之,经学发展到北宋初,发生了重大变革,由章句注疏之学逐渐向义理之学转变,自宋仁宗庆历以来,蔚然形成一代疑经惑传、改造旧经学的学术新风。蒙文通并引《四库提要》之言,指出从唐代的孔颖达、贾公彦、啖助、赵匡,到宋初的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相互之间不统摄,其弊病在于“杂”。认为这正好是说唐大历至宋庆历之间的学术倾向和学风特点。

接着,蒙文通又引《四库提要》之言,对宋学中的程朱理学作了概述。指出二程洛学和朱熹闽学相继而起,如此道学大昌,其学风特点是反对汉唐章句训诂注疏之学,独研义理,对汉唐经师旧学加以排斥而不足以相信,其学术宗旨在于以义理为标准来判断是非,而其弊病在于“杂”。蒙文通认同以上观点,认为这说的就是伊洛以来的学问。

程颢、程颐作为洛学的代表人物,不仅是宋代理学的开创人,也是中国经学史上著名经学家。二程面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和儒学式微、经学中衰、伦常扫地的局面,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在庆历以来疑经思潮的基础上,进一步疑经,批汉学,反对滞心于章句训诂之末而无所用;以义理说经,倡“四书”之学,逐步以“四书”及“四书”义理之学取代“六经”及“六经”训诂之学而成为经学的主体,并对朱熹闽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由朱熹确立了程朱的“四书”义理之学,完成了经学史上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由此可见二程、朱熹在宋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程朱学盛行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熹理学本身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朱学的泛观博览,带来了其繁琐、迂阔的弊端,使学者不易掌握。并且,朱子学被定于一尊,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朱熹后学弟子中的一些人党同伐异,排斥与己不同的学术派别,与陆九渊后学论辩纷纷,相互诋毁,各立门户,墨守师说,不再有创新发展。蒙文通认为,自宋末到明初,朱学独盛以后出现的这些弊病,概括起来即为“党”。由此带来了士风、学风的涣散。

对于明代正德、嘉靖间王阳明心学兴起以来的学问,蒙文通引《四库提要》之言并加以肯定。指出心学学者以心为本,是主持太过,故有所偏,其发挥主体之心的主观能动性,恃聪明,逞心思,以心之良知为最高原则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可以说是各据心得,然而其弊病在于“肆”。 虽然明中叶以来,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影响学术界百余年。然而阳明心学“任心而废学”的流弊又遭到了人们的批评。随着时代的变迁,宋学至明代流于空疏,代之以重考据的清代新汉学的兴起,包括明代朱学、阳明心学在内的明代宋学走向式微,明清之际以降,清代新汉学开始占据了经学发展史上的主导地位。蒙文通既肯定洛、闽、姚江之学“直可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又认为他们重义理、重天理良知而“以说经为余事,于圣作贤述之本、师法条例之奥,即谓之未留意及之亦可也”。站在某种汉学的角度对宋学阵营中的洛、闽、姚江之学提出批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蒙文通的经学观。

蒙文通并以周秦、孔孟为标准,对宋明儒的“四书”学提出一定的批评,认为凡是阐明了孔孟学术的就取之,而不本于孔孟学术的则置之一旁。他说:

宋、明之儒,所以阐明《论》、《孟》、《学》、《庸》之旨,蔑以加也,日月丽天,江河行地,无得而易之。然每置论于周、秦之儒所不论,较诸孔、孟之说,每多剩义。卒之言理、言气、言太极、言心性之类,朱、王不免于两失而皆困,岂儒道之固不能无弊而有必至之势哉?要为驰心于先圣所未语,而自溺于歧违之说而然耳。……诚于宋、明之说,取其阐明孔、孟者,而置其不本于孔、孟者,以宋、明阐周、秦,以周、秦正宋、明,庶可为善学周、秦,善学宋、明者也。

对于宋明儒的“四书”学之旨,蒙文通既一定程度地予以肯定,认为就其本身思想而言,是无可改易的,但将其与周秦之儒相比较,往往宋明儒所论,是周秦之儒所不论的;而对照于孔孟之说,则每每有不少的多余之义,言孔孟之所未言。并认为宋明儒之两大派——朱子学和阳明学,在论理、气、太极、心性方面,均有所失而陷于难以摆脱的困境。由此批评宋明儒的症结在于“驰心于先圣所未语”,而陷溺于歧违之说使然。即批评宋明儒讲了先圣所不曾讲的话,偏离了先圣的正道而误入歧途。为了纠正宋明儒的失误,蒙文通提出以周秦、孔孟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对于宋明儒的“四书”之学,只要是阐明孔孟之说的就取之,而不本之于孔孟之说的则置之一旁。即以宋明之说阐述周秦之说,而以周秦、孔孟说为准,来正宋明经说之是非,认为这是善学周秦,亦是善学宋明的原则。在这里,蒙文通强调以周秦为是非的标准,而不是着眼于思想学术随时代变迁而发展,要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宋明儒之“四书”义理之学去适应先秦时期的孔孟思想,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应该说,包括先秦孔孟、宋明儒“四书”学在内的任何思想文化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就应当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是让社会的发展去适应某种思想文化。也就是说,经学史的研究应以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标准来衡量其是非,不应预定以先前的某一思想为衡量的标准。如果凡是周秦儒者、孔孟讲过的话,宋明儒才能讲,而“先圣所未语”,则后人均不能说,那么学术如何才能发展?儒学、儒家经学如何能创新?中国思想文化岂不是只能停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时代,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所以说,应以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标准来衡量思想文化的正确与否,从而探讨和总结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线索、历史经验教训及对后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上蒙文通通过论经学的起源,倡鲁、齐、晋之学,探讨谶纬之内学对经学的影响,论述自汉末到明代经学的演变、经学研习之风的变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对经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源和研究探讨。这是他经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体现了他经学的特点,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蒙文通的经学思想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同类推荐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热门推荐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马家寨

    马家寨

    天寿逼上北莽山落草成寇。抢钱粮。冯家串通地方驻军借剿匪之名血洗马家寨,渭北高原马家寨马冯两族素有积怨。马家后生马天寿垂涎冯家大户冯仁乾的小妾,莽撞冒犯引来杀身大祸,五百余乡民以血肉身躯勇护家园。,意气风发与冯家对峙,掳小妾,砸店铺,幸得永寿常医师金大先生拼力相救
  • 好莱坞暴君

    好莱坞暴君

    揣着三个茶叶蛋偷渡美国,易飞扬开始了自己的好莱坞之旅。从此香港少了一个欠债跑路的人,美国影坛则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娱乐暴君!郑重声明,我喜欢萝莉,不喜欢大叔!调教好莱坞,且看华人如何在美娱,飞扬跋扈!镔铁新书上传!本人已经完本《电影大亨》,《影城大亨》,《大香港1957》,《僵尸刑警》,《枭中雄》等数部作品,座右铭是:只要上架,绝不太监,绝不断更!###############新书《重生公子传说》已经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 混沌灵修

    混沌灵修

    诞龙镇上的一个普通的少年,被误断为不能修炼星力,却是身怀天赋异禀。在一次的奇遇当中,得知自身的天赋,并得到了一本神秘的神书。不仅使他可以修炼星力,更是拥有了踏上这强者巅峰,立足宇宙之巅之本。且看一个无权无势的少年如何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大陆上翱翔九天,俯瞰世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因为痛,所以叫婚姻

    因为痛,所以叫婚姻

    国内首部婚姻疗愈系经典作品,最温暖感人的情感小说,传递婚姻正能量!这是一本最真实、最贴切的新生代婚姻生存指南都市情感小说,深度剖析从甜蜜期——疲惫期——千疮百孔的心理历程!齐雪欣对于十几年的婚姻生活逐渐感觉疲惫。并且,婆婆不时搅局,提出种种不近人情的要求,令齐雪欣感到苦不堪言。就在这个时候,老公杨学武出现了婚外情。齐雪欣对丈夫的背叛感到心灰意冷,为了孩子却不得不忍受着小三何韵的挑衅。一边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小三,一边是抱着“妻子情人和平相处”心理的老公,面对如此千疮百孔的婚姻,齐雪欣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还是疲惫地撤离?
  •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步步为营,是为了谁做嫁衣?心心算计,为何算不过自己的心?她为暗杀营的杀手,奉苏太后之命代昭阳公主嫁往别国,只为倾覆他的国;不曾想这场任务中,她一步步陷入了他用温柔织就的情网;初见,繁华的街市上,她为躲避追兵而跳上了他的马,提出让他策马以甩掉她身后追兵的条件,“什么条件,你才能让你的马跑起来甩掉追我的人?”“记住你欠我的”语气轻挑,噪音却是极好听,似山涧流水般的悦耳。他策马疾驰,甩开追兵,提出的条件却是,“你的名字?”碧落街,姻缘会上,他为她点燃一星空的烟花,她的心开始沦陷而不自知;本以为不会再相见,冥冥中却早有安排,再一次的相见时,他成了她的夫君,她成了他的皇后;月色风华绝代,月色般绝世容颜如他。当他的眼眸在深情凝望她时,她明白他是她逃不开的诱惑;津山悬崖上,他为她纵身一跳。死里逃生后,他说:“无论碧落还是黄泉,只要有你在,走一遭又何妨?”为了这句话,她甘愿抛却杀手的身份,生死追随于他;只是宫阙深深,算计层层,她始终算不了他的心,最终情伤累累的她以一杯假死药远离了宫阙,远离了他;本不欲再靠近宫廷靠近情爱,奈何却阴差阳错回到故国被人设计再入宫门,陷入苏太后的另一个阴谋中;她离去后,他方知自己对她的爱早已融入了骨血,最终为再度得到她,他为她散尽后宫,用温柔与深情再次朝她洒下情网;千帆过尽,他做到了誓不负她。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之军神嫡妃

    重生之军神嫡妃

    玉馨,玉家年轻一代中的最强者,继承了玉家的传世宝物——玉剑。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在一次阴谋算计中殒命绝境天涯。重生战国,玉馨只想平平静静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师兄竟然是未来的军神!她更没有想到,一群山贼妄自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好吧,那是玉剑出鞘,生灵涂炭!他,赫赫军神,征南伐北,未尝败绩!一柄镇秦剑更是让六国闻风丧胆!而便是这样将整个天下掌控在手中的强者,却无法掌控这一副天真烂漫的笑容……他宠她,只要是玉馨想要的,就是我白起要得到的东西!。他宠她,只要是伤害玉馨的,无论是不是人,就要死在我白起的剑下!她爱他,无论黄泉碧落,只要白起在,我玉馨便在!她爱他,为了白起不至身死,我玉馨宁愿逆天改命!强强联手,在六国之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而在长平古战场,阔别了两千多年的恩怨,也该做个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