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33

第33章 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3)

在理欲问题上,蒙文通的观点与现代新儒家的开山祖师之一熊十力的观点有些相似。熊先生生活的时代与蒙文通相当,他不仅建立起其“体用不二”的本体论、“翕辟成变”的宇宙生成论,而且对传统的理欲范畴进行了大量阐述,并提出了自己“欲皆从理”、“欲皆从心”的思想,这是他对先儒,包括宋明儒及清儒的理欲观批判继承的结果,是其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在理欲观上的体现。他反对禁欲与纵欲,也反对绝欲,主张自识本心,对私欲节而导之。尽管有人指出,他没有分疏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且未指明人性的负面性,但他对人的重视、对生命的重视却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理。熊十力认为,理与心、性属于同一层次上的范畴。这一点和蒙文通的“理”一样。但熊十力认为:“《记》曰‘礼者理也’,以其发见而有条理,故谓之理,或礼;以其为吾一身之主,则谓之心;以其为吾所以生之理,则谓之性。”条理之理、主宰之心、生理之性,是礼在不同方面的称谓。因此,熊十力所说的理、心、性是三位一体。而“礼者履也。吾人践履中无不由礼者,日常作止语默,何在非礼之表现”。他强调理的道德规范性及践履性。蒙文通的提法有些不同,但也主张将“理”落实到日用之中,尤其是在“独契陈乾初”之后。

关于欲。熊十力认为,欲是后天的。他说:“所谓声色臭味安佚等等之欲,推其原皆自性生。”“声色臭味等等之欲,莫非气质上事,但如推其原则亦自性生,以欲缘气质而发。气质者,性之所凝成,故云欲亦自性生也。然欲要非性之本然,究属气质凝成而始起,即是后有的,故不谓之性也。”因此,他将饮食男女之欲分为两类:1、可称为性的欲,“自然有则而不可乱者,是所谓性之欲,即此谓之性可也”;2、可叫做私欲的欲,若“发而无则,以成乎乱,此即阳明所谓随躯壳起念,全乖其性,而纯成乎物之动。以其天性沦没殁尽,只是一团物质,故其动也,但为物之动,而不得言性之欲也”。这里,熊十力以是否“有则”,即是否合“礼”与理,是否合乎本心,将欲分为性之欲和私欲。他说:“私欲非本有,皆后起之染污习气也。”可见,熊十力的可称作性的欲相当于蒙文通所说的“人欲即天理”中的“人欲”即饮食男女的七情六欲,而熊氏所说的私欲则相当于蒙氏所谓的“那一点尘埃”。

熊氏进一步指出,私欲之所以产生,在于“不识性”,即不识本心。他说:“盖心即性,而心所则习也。自识本心,便能顺其良知良能而起净习,故欲皆从理也。如戴震之说,则欲当即为理。其所以为邪说者,正以不识性,即不识本心故耳。”“夫不见本心,则欲便从物,阳明所谓‘随顺躯壳起念’是也。唯本心沦没,即一身无有主宰,遂纵任小己之私,乘形气之动,而成乎私欲。”没有本心的主宰,欲则为物所役,为私所引,从而变成了私欲,也就是所谓的“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是否为物所役,关键在于是否思本心、存本心,使本心不松懈。所以,只有使欲从于昭昭明明之本心,从于性,从于理(礼),此欲才当。熊十力还说:“吾人见得天理透,使天理常做得吾身之主,则欲皆从理,而饮食男女莫非天理中事矣。”一句话,以本心为主导,以天理(天则)为准则,饮食男女之欲自然得当而合于天理了。这是熊十力的心本论在理欲问题上的体现。

可见,在熊十力的“欲皆从理”观点中,他主张强调理的统帅作用,其理更多的可以理解为“礼”,即理解为道德规范;在蒙文通的“人欲即天理”观点中,也主张理的指导作用,但其理侧重于指气之理。在理欲关系上,可以说,熊氏将理与欲分开,两者是统属关系;蒙氏则将人欲看作天理的体现,理与欲是体与用的关系。这是两人在理欲问题上的不同。

不过,熊、蒙二人都肯定了人欲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都主张心的主宰作用,更确切地说,都是以主观精神——本心为本体。熊十力说:“须是本心作得主,则欲皆从心,而一裁于义以莫不至当。”因其心、理、性三位一体,故他的“欲皆从理”、“欲皆从心”的说法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在理欲观上,熊、蒙二人之所以关联与相似,笔者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时代因素。熊氏早于蒙氏9年,出生于1885年,但二人却于同一年(1968年)去世,他们生活于同一时代,生活于一个充满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时代,生活于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二是源于两人之间的交往。蒙文通于1923年进支那内学院跟随欧阳竟无研习佛学时,与汤用彤、熊十力、吕瀓等人相处,互相争论。在这期间,熊、蒙二人同为内学院的听讲之友。钱穆在《忆文通》一文中,还谈到蒙文通于1933年由开封河南大学到达北大,不仅有初见时的畅谈与意犹未尽,而且,“自后锡予、十力、文通及余四人,乃时时相聚。时十力方为新唯识论,驳其师欧阳竟无之说。文通不谓然,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锡予正在哲学系教中国佛教史,应最为专家,顾独默不语。惟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又必争。又惟余为之作缓冲”。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熊、蒙二人既为听友,更是辩友,不仅辩佛学,而且辩理学,因此,二人的观点相互影响在所难免。

(三)关于“性”

对“性”这一范畴的阐发,自古至今未曾中断过,如:先秦时期告子的生之谓性、孔子的性相近之说、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两汉时期扬雄的性善恶混论以及宋明清时期对气质之性、义理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等等的叙述,甚至于佛教、道教对“性”这一范畴亦有阐发,即使在今天,人们对人之性、物之性也讨论不绝。且看蒙文通先生对此范畴的看法。

1.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兼知能

“万物各有其性,复通为一性”。蒙文通接受张载的“凡物莫不有是性”的观点,说“人情、世事、物理,各有个自然之则,所谓人物之性也。见得自家性体后,自然见得人物之性,故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他赞成朱熹的“物物皆有性”的思想,认为,万物因其所禀气的不同,使物性各异,但万物之性又都以一个共同的本性为存在的根据。“耳目手足,即性也,即万物,是天地之性也。耳目手足,各有本色,非性而何。天自天,地自地,万物自万物,各有其性,复通为一性。”即“自性而观,人之性、物之性浑是一片,故曰冲漠无朕、万象森然”。

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张载认为,“性乃气所固有”,即性是气之性,表现为气的运动变化与聚散。蒙文通受其影响,认为:“寂感皆理,动静皆性也。着于动、着于静而观性,皆非知性者也。”“自静观性则曰虚,冲漠无朕。自动观性则曰直,万象森然。”寂然不动是体,是未发;感而遂通是用,是发用流行,是已发。寂感皆理,理即性,故性兼已发、未发而言。气之或动或静,气之或聚或散,各有其理,各理又复于一理,故也是性。事实上,所谓动静、寂感,只是从不同方面说性而已。然而,性兼具生理与心理双重属性,既是生之本,又具仁义礼智四德,因此,性不可见。蒙文通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善言性者也。寂非可见,感者寂之感,亦何尝可见。未发之中不可见,已发之和亦不可见,夫形上之谓道,道可见欤!凡可见可闻者,器也;使器之中节者,则道也,性也。故已发、未发,皆说性渺无声臭之可言也。”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与道一样,具形上之义,是不可见的。

同时,性也兼知能。“谓愚夫愚妇异乎圣人者,非也;谓圣人即愚夫愚妇,亦非也;就与知与能而扩充之者也。”蒙文通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在天之赋予的本然之性上,如:饥食渴饮、好恶孝悌等方面是相同的,但两者在工夫上,即在与知与能的扩充方面则存在差异。“子思言愚夫愚妇与知与能,即孟子所言良知良能。言良能而不言良知,则滞于形器,言良知而不言良能,则少了着落,言性须兼知能看。”孟子曾有“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的说法,认为人具有先天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明代的王阳明加以发展,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阳明认为,良知并不只是对是非善恶的明觉精察,而同时亦是一种道德实践的动力,即在良知知是知非时,同时还作出道德实践。如见父母,便知孝;在知孝的同时,一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出现,此即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知与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蒙文通赞成此说,认为“性即吾固有之真精神”,应该合知与能两方面为一体而言性。

前文已提及,性还兼气、理、心三者而言。蒙文通曾说:“寂是心之本体,空虚无一物,感是心之发用流行,周子所谓静虚动直,寂而常感,感而常寂,非有二也。”“寂然不动者,理也;感而遂通者,亦理也。寂感皆理,动静皆性也。着于动、着于静而观性,皆非知性者也。”寂、感分别是心之体、用,而寂、感皆为理,故心即理。因此,心、性、理为一。

2.性即理

在性与理的关系上,蒙文通赞成“性即理”之说。他说:“延平所谓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理原自一本而万殊,莫非性也。”延平即李侗,是朱熹的老师。他曾说:“要见一视同仁气象却不难,须是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方是儒者气象。”儒家精神的落实是在生活,生活当然有它的依据,这个依据按照理学的思想,就是天理。但是天理不可见,必须见之于生活,否则天理便成为一个悬空着的虚理,如果拘执于这个虚理而与现实的生活相隔绝,理学家固然仍可以任其思想的自由来构造,但其实已远离儒家的本质。李侗讲:“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由此足见李侗对“分殊”即纷繁多样的生活,有清楚的认定。

同类推荐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热门推荐
  • 口袋里的天空

    口袋里的天空

    命运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无形的线牵引着各种各样的人,然后相遇,我遇见你,你遇见他,他遇见另一个人,是早已被安排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安排,你会遇见谁,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成功和精彩,不是某些特定人士的独享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拥有的,只要你拥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就触手可及。本书讲述播种梦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发掘优点、打造形象、借助外力、练就口才、正确思考、充实才学、挑战失败等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为我们步入成就的殿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他霸道,冷酷,对她采取独裁政策;可是他不一样,他却依旧温柔,热情,对她百般呵护,当她是温室中的花朵,丝毫不在意她曾经伤害过他……他看着他们相挽的手,说:“夏美景,良辰若离了美景,终究不算是良辰……”夏美景却只能淡淡一笑,“谢良辰,爱情不能用来交易,我夏美景并不是非你不可。”“夏美景,屌丝和炮灰都能逆袭,我谢良辰誓要逆袭!这辈子要定你!”为了重新追回爱妻,总裁也能做屌丝,且看大BOSS如何巧计掠夺美人心。
  • 俏皮小书童

    俏皮小书童

    一个月色怡人的夜晚,长安城的大街上已经没有了行人,百姓们也都已安然入睡,只不过再城中某处的大宅院里,却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日更八章以上】十年前,宝相国女帝战死。不久,民间流传宝相国有一国宝,得此国宝者,就能统一中原大地。十年后,宝相国灭亡,夏王朝建立,国号庄严。随着夏国的逐渐繁荣那个曾让各诸侯国为之疯狂的国宝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只是,那个国宝倒底是什么呢?夏国鳳宫里的离奇事件,九子之争,七子为辅,那个幕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她来自何处?入这鳳宫里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谁才是这鳳宫里真正的凤凰?谁又是统一这华夏之人?他说:“如果,没有那些事,你还会在爱我吗?”她说:“再来一次,我依然如此,因为,这是我生来的使命。”
  •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有的人才华横溢却工作平平,毫无盎然之色。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恃才傲物,好高骛远。他们可能永远活在自己营造的才华光芒下,没有想过怎样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才华。其实,才华只是成功的千万个条件中的一个,而且还不是最主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关于学历和财富的调查,这个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后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第一学历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5%,南方的部分省市这个比例更大。其实,成功不是依靠学历和才华,它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努力,把智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好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成功更需要的是实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银狐

    银狐

    作为荒漠精灵和图腾象征,银狐的美丽和魅力、神奇和灵性、痛苦和欢欣,成就了人与狐族相濡与沫的瑰丽雄浑、粗犷纯朴的旷世传奇,映衬人类寻找迷失的自我和精神家园的挣扎和希望,古代辽国王族的地下寝宫里,堪称草原文化的震撼之作。,融入草原的博大和神秘、原始萨满教的慈悲和神圣、历史的丰富和深厚。氤氲着作家呼唤、寻找大自然守护神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幕幕富于奇幻色彩的画面,内蒙古科尔沁的茫茫草原和沙地上,一个个呼之欲出的形象,栖息着以银狐为首领的狐族群
  • 魅惑冷君:郡主很抢手

    魅惑冷君:郡主很抢手

    只不过是遇到个地震,她居然穿越了!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地球也忒危险了……好吧,既然从初生重新来过,身体虽换,爱财不改。吃喝玩乐,全不错过!总之,她要努力朝新生活迈进。因为:前进,钱进进!身为当朝外姓王爷安亲王黄震天之嫡孙女黄今,皇上史开先例亲封的今悦郡主,她怎能不给力些?于是乎,爬出府、玩失踪、串国度、与郡主干架、推姐夫下河;更有甚者,偷偷跟上战场、悄悄去找白马王子、玩得不亦乐乎。她当初只不过是咬了他一口嘛,难道还要赔上终身不成?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个太子么?她认识的皇子和官家子弟还很多呢,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是,只是,她想不明白,怎么把自己也给玩进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