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33

第33章 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3)

在理欲问题上,蒙文通的观点与现代新儒家的开山祖师之一熊十力的观点有些相似。熊先生生活的时代与蒙文通相当,他不仅建立起其“体用不二”的本体论、“翕辟成变”的宇宙生成论,而且对传统的理欲范畴进行了大量阐述,并提出了自己“欲皆从理”、“欲皆从心”的思想,这是他对先儒,包括宋明儒及清儒的理欲观批判继承的结果,是其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在理欲观上的体现。他反对禁欲与纵欲,也反对绝欲,主张自识本心,对私欲节而导之。尽管有人指出,他没有分疏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且未指明人性的负面性,但他对人的重视、对生命的重视却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理。熊十力认为,理与心、性属于同一层次上的范畴。这一点和蒙文通的“理”一样。但熊十力认为:“《记》曰‘礼者理也’,以其发见而有条理,故谓之理,或礼;以其为吾一身之主,则谓之心;以其为吾所以生之理,则谓之性。”条理之理、主宰之心、生理之性,是礼在不同方面的称谓。因此,熊十力所说的理、心、性是三位一体。而“礼者履也。吾人践履中无不由礼者,日常作止语默,何在非礼之表现”。他强调理的道德规范性及践履性。蒙文通的提法有些不同,但也主张将“理”落实到日用之中,尤其是在“独契陈乾初”之后。

关于欲。熊十力认为,欲是后天的。他说:“所谓声色臭味安佚等等之欲,推其原皆自性生。”“声色臭味等等之欲,莫非气质上事,但如推其原则亦自性生,以欲缘气质而发。气质者,性之所凝成,故云欲亦自性生也。然欲要非性之本然,究属气质凝成而始起,即是后有的,故不谓之性也。”因此,他将饮食男女之欲分为两类:1、可称为性的欲,“自然有则而不可乱者,是所谓性之欲,即此谓之性可也”;2、可叫做私欲的欲,若“发而无则,以成乎乱,此即阳明所谓随躯壳起念,全乖其性,而纯成乎物之动。以其天性沦没殁尽,只是一团物质,故其动也,但为物之动,而不得言性之欲也”。这里,熊十力以是否“有则”,即是否合“礼”与理,是否合乎本心,将欲分为性之欲和私欲。他说:“私欲非本有,皆后起之染污习气也。”可见,熊十力的可称作性的欲相当于蒙文通所说的“人欲即天理”中的“人欲”即饮食男女的七情六欲,而熊氏所说的私欲则相当于蒙氏所谓的“那一点尘埃”。

熊氏进一步指出,私欲之所以产生,在于“不识性”,即不识本心。他说:“盖心即性,而心所则习也。自识本心,便能顺其良知良能而起净习,故欲皆从理也。如戴震之说,则欲当即为理。其所以为邪说者,正以不识性,即不识本心故耳。”“夫不见本心,则欲便从物,阳明所谓‘随顺躯壳起念’是也。唯本心沦没,即一身无有主宰,遂纵任小己之私,乘形气之动,而成乎私欲。”没有本心的主宰,欲则为物所役,为私所引,从而变成了私欲,也就是所谓的“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是否为物所役,关键在于是否思本心、存本心,使本心不松懈。所以,只有使欲从于昭昭明明之本心,从于性,从于理(礼),此欲才当。熊十力还说:“吾人见得天理透,使天理常做得吾身之主,则欲皆从理,而饮食男女莫非天理中事矣。”一句话,以本心为主导,以天理(天则)为准则,饮食男女之欲自然得当而合于天理了。这是熊十力的心本论在理欲问题上的体现。

可见,在熊十力的“欲皆从理”观点中,他主张强调理的统帅作用,其理更多的可以理解为“礼”,即理解为道德规范;在蒙文通的“人欲即天理”观点中,也主张理的指导作用,但其理侧重于指气之理。在理欲关系上,可以说,熊氏将理与欲分开,两者是统属关系;蒙氏则将人欲看作天理的体现,理与欲是体与用的关系。这是两人在理欲问题上的不同。

不过,熊、蒙二人都肯定了人欲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都主张心的主宰作用,更确切地说,都是以主观精神——本心为本体。熊十力说:“须是本心作得主,则欲皆从心,而一裁于义以莫不至当。”因其心、理、性三位一体,故他的“欲皆从理”、“欲皆从心”的说法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在理欲观上,熊、蒙二人之所以关联与相似,笔者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时代因素。熊氏早于蒙氏9年,出生于1885年,但二人却于同一年(1968年)去世,他们生活于同一时代,生活于一个充满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时代,生活于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二是源于两人之间的交往。蒙文通于1923年进支那内学院跟随欧阳竟无研习佛学时,与汤用彤、熊十力、吕瀓等人相处,互相争论。在这期间,熊、蒙二人同为内学院的听讲之友。钱穆在《忆文通》一文中,还谈到蒙文通于1933年由开封河南大学到达北大,不仅有初见时的畅谈与意犹未尽,而且,“自后锡予、十力、文通及余四人,乃时时相聚。时十力方为新唯识论,驳其师欧阳竟无之说。文通不谓然,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锡予正在哲学系教中国佛教史,应最为专家,顾独默不语。惟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又必争。又惟余为之作缓冲”。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熊、蒙二人既为听友,更是辩友,不仅辩佛学,而且辩理学,因此,二人的观点相互影响在所难免。

(三)关于“性”

对“性”这一范畴的阐发,自古至今未曾中断过,如:先秦时期告子的生之谓性、孔子的性相近之说、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两汉时期扬雄的性善恶混论以及宋明清时期对气质之性、义理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等等的叙述,甚至于佛教、道教对“性”这一范畴亦有阐发,即使在今天,人们对人之性、物之性也讨论不绝。且看蒙文通先生对此范畴的看法。

1.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兼知能

“万物各有其性,复通为一性”。蒙文通接受张载的“凡物莫不有是性”的观点,说“人情、世事、物理,各有个自然之则,所谓人物之性也。见得自家性体后,自然见得人物之性,故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他赞成朱熹的“物物皆有性”的思想,认为,万物因其所禀气的不同,使物性各异,但万物之性又都以一个共同的本性为存在的根据。“耳目手足,即性也,即万物,是天地之性也。耳目手足,各有本色,非性而何。天自天,地自地,万物自万物,各有其性,复通为一性。”即“自性而观,人之性、物之性浑是一片,故曰冲漠无朕、万象森然”。

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张载认为,“性乃气所固有”,即性是气之性,表现为气的运动变化与聚散。蒙文通受其影响,认为:“寂感皆理,动静皆性也。着于动、着于静而观性,皆非知性者也。”“自静观性则曰虚,冲漠无朕。自动观性则曰直,万象森然。”寂然不动是体,是未发;感而遂通是用,是发用流行,是已发。寂感皆理,理即性,故性兼已发、未发而言。气之或动或静,气之或聚或散,各有其理,各理又复于一理,故也是性。事实上,所谓动静、寂感,只是从不同方面说性而已。然而,性兼具生理与心理双重属性,既是生之本,又具仁义礼智四德,因此,性不可见。蒙文通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善言性者也。寂非可见,感者寂之感,亦何尝可见。未发之中不可见,已发之和亦不可见,夫形上之谓道,道可见欤!凡可见可闻者,器也;使器之中节者,则道也,性也。故已发、未发,皆说性渺无声臭之可言也。”性兼已发、未发,兼动静,兼感寂,与道一样,具形上之义,是不可见的。

同时,性也兼知能。“谓愚夫愚妇异乎圣人者,非也;谓圣人即愚夫愚妇,亦非也;就与知与能而扩充之者也。”蒙文通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在天之赋予的本然之性上,如:饥食渴饮、好恶孝悌等方面是相同的,但两者在工夫上,即在与知与能的扩充方面则存在差异。“子思言愚夫愚妇与知与能,即孟子所言良知良能。言良能而不言良知,则滞于形器,言良知而不言良能,则少了着落,言性须兼知能看。”孟子曾有“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的说法,认为人具有先天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明代的王阳明加以发展,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阳明认为,良知并不只是对是非善恶的明觉精察,而同时亦是一种道德实践的动力,即在良知知是知非时,同时还作出道德实践。如见父母,便知孝;在知孝的同时,一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出现,此即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知与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蒙文通赞成此说,认为“性即吾固有之真精神”,应该合知与能两方面为一体而言性。

前文已提及,性还兼气、理、心三者而言。蒙文通曾说:“寂是心之本体,空虚无一物,感是心之发用流行,周子所谓静虚动直,寂而常感,感而常寂,非有二也。”“寂然不动者,理也;感而遂通者,亦理也。寂感皆理,动静皆性也。着于动、着于静而观性,皆非知性者也。”寂、感分别是心之体、用,而寂、感皆为理,故心即理。因此,心、性、理为一。

2.性即理

在性与理的关系上,蒙文通赞成“性即理”之说。他说:“延平所谓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理原自一本而万殊,莫非性也。”延平即李侗,是朱熹的老师。他曾说:“要见一视同仁气象却不难,须是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方是儒者气象。”儒家精神的落实是在生活,生活当然有它的依据,这个依据按照理学的思想,就是天理。但是天理不可见,必须见之于生活,否则天理便成为一个悬空着的虚理,如果拘执于这个虚理而与现实的生活相隔绝,理学家固然仍可以任其思想的自由来构造,但其实已远离儒家的本质。李侗讲:“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由此足见李侗对“分殊”即纷繁多样的生活,有清楚的认定。

同类推荐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热门推荐
  • 前妻不认帐(全本)

    前妻不认帐(全本)

    她只不过气他对她的欺骗,在婚礼当天骂他无恶不作,顺便开个小小的玩笑说他是同性恋,然后带着他的孩子逃之夭夭而已。都过去了那么多年,他怎么还对此事心怀芥蒂?使出狠招逼她现身,冷嘲热讽之后又对她纠缠不清,这个男人,他到底想干什么?家里有二个嚣张的宝宝,一个腹黑;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了骗吃喝,把人家长得温润如玉的帅哥叫做“爸爸”,碰到正牌爸爸,骂人家“大混蛋”。望着这二个机灵古怪拽到令人发指的小P孩,他咬牙切齿质问:“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DNA化验出来,他带走了他的孩子,剩下的一个,惊天动地的身世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个冷酷无情,一个温良纯厚,一个神秘诡异,OMG,老娘受够了,不陪你们玩了……
  •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用脍炙人口的智慧小故事来教育青少年,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效果可喜。通过此书希望让孩子们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本书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让你甩掉丝丝烦恼,拨开困惑茫然的迷雾,在为人处世上都技高一筹,收获茫茫人生的各种智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天大帝

    战天大帝

    桀骜不驯的斗战天,为仙界所不容,飞升时被天帝算计,被迫兵解转世。转世后的他,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异界的小乞丐。而且,似乎还和美丽的帝国公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 仙府种田

    仙府种田

    叶凌是一名出身贫寒的采药弟子,无意间得到一个蕴藏仙府的玉佩,从此踏上真正的修仙之路。在这座神奇的仙府里,有一间木屋、几亩灵田,和云雾飘渺的幽谷山巅。一边在修仙界中采药炼丹,一边在仙府里种田,其乐无边。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冲喜王妃

    冲喜王妃

    这世上怕是没有比赵玉华更悲催的女人,订婚仪式上,男友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劈腿,说最爱的人是她的姐姐赵玉倩,这让她情何以堪。从订婚仪式上落荒而逃的她遭遇车祸,穿越到禹西国丞相府庶出二小姐柳如烟身上。被迫代嫡姐柳如仙嫁给快要翘辫子的六王爷冲喜。她这两世为人,都和姐姐有着纠葛,既然这嫡姐对她不仁,那么就不要怪她这庶妹不义。冲喜就冲喜吧!让她和一只公鸡拜堂,看来这六王爷病的连床都下不了,马上就要翘辫子了。片段一:“对不起,玉华,我爱的人是你姐玉倩!”男友陆子豪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抱歉地对赵玉华说。赵玉华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人都懵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片段二:“你干什么?马上就要翘辫子的人,还不好好躺着!”赵玉华推着突然压在身上的男人。“就算本王要翘辫子,也要先和王妃洞房完了,再翘辫子!”六王爷黄甫云风俯下头,贴着她的脸,嘴角微现坏坏的笑意…
  • 女配闯仙缘

    女配闯仙缘

    赵子雅身背巨剑,怀里揣着小狐狸,眼睛看向面色不善的黄之雨。“你究竟想怎样?”黄之雨手扶飞云发髻,面露一声娇笑。“呵呵。我想怎么样?你拿了我的机缘,还问我想怎么样?”黄之雨发狂似的大笑,接着手中的剑就刺向赵子雅的胸口。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赵子雅怀中的狐狸,金光一闪幻化成人,挡住黄之雨的剑。妖皇璞玉,抬起此时此刻怒气阴霾的双眼,说出让黄之雨惧怕的字眼。“黄之雨,你伤了子雅一毫,我要你还一百。”黄之雨眼中终于露出害怕的神色,发狂地说道。“不可能,为什么人人都帮着你。你,明明是你赵子雅你抢了我的机缘,抢走了我的一切。为什么你们都要不帮我,要帮她。哈哈哈……”赵子雅看着发狂的黄之雨,面露不忍,如果不是黄之雨一而再对赵家和她出手。她也不会被逼到忍无可忍。于是赵子雅对妖皇璞玉说道。“现在还不能杀了她,我们走吧。”黄之雨眼里露出一抹厉色,赵子雅,你今天不杀我,日后可别后悔。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