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34

第34章 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4)

由于李侗以实见天理为静坐的直接目标,而天理又分殊于生活,实见天理的见证是要在生活中见出分晓,……他认为万物统一于天理,万物的形成只是天理的变化。蒙文通认为,无论是一本之理(即天理),还是万殊之理,都是性,都是“天之所以与我者”。他说:“率性尽性之学,自子思、孟子、延平、程、朱是一致的。象山所谓于人情世事物理上用功,亦是如此。所谓洒扫应对之微,即精义入神之妙。释家说要于事上观,亦是此理。”性即理,要践形率性,即是要明物察伦,即要于日用之中进行道德践履,使形上与形下相结合。他反对把理看作佛教、道家的“空”与“无”,他说:“若把理也看成空无,非所敢知也。延平言理会分殊,阳明言感寂,是儒家正义,所谓性也。”理与性均具本体性涵义,说其形上,只是要与形下之器(物)相区别,是抽象与具体之差异,而不是空无与实有之区别。阳明所说的寂然不动是心之体,感而遂通是心之用,均就心而言,而其心即理,即性;他的心、性与延平的理一、万殊之性一样,都有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涵义,故蒙文通说“是儒家正义,是性(善)”。

由于宋明理学家有气质之性、本然之性、天地之性、天命之性、血气心知之性等等说法,蒙文通对此作了评述。首先,他区分了气质之性和本然之性。他说:“宋人又分气质之性、本然之性言之,然外气质又安得有本然之性。”本然之性寓于气质之中。孟子曾说“形色天性也,惟圣人为能践形”,是兼言形上与形下。蒙文通认为,如果离开了形色,则无以与本然之性相合。所以他说:“盖有物有则,则乃本然之性,性即理也,君子存之,存此理此则而已。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血气之性,物交物引之而已。心之官则思,心乃知善知恶者也,知此理此则者也。践形即率性也。”本然之性是则,是理,理不外于物,本然之性不外于气质之性,不外于形色,君子所存的就是此则、此理、此本然之性。心之官则思,心能知善知恶,能知此则、此理、此本然之性。若只靠耳目等感观,则不思此则、此理、此本然之性,则必然被物所役、为欲所诱。因此,要存心,存心才可循理,循理才能见本然之性。“循理,即血气之性皆本然之性。气机所至,即性之所至,亦即理之所至。”性与理均为本体性范畴。

其次,蒙文通分析了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他说:“义理之性是气质合当如此者,不如此便不安。”“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性,义理即从气质日益发展提高而益明。夕惕乾乾,只是要日新。颓委则昏惰而益昧。”同气质之性与本然之性的关系类似,蒙文通认为,义理之性依于气质之性,义理之性由气质之性日益发展而来;气质之性变动不止,义理之性承于气质之性,而又高于气质之性。义理之性是合“理”的,而气质之性则未必。要“从气质之性以明义理之性,此性学也。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此心宗也。理是人所认识”。蒙文通认为,通过气质之性以明义理之性,是儒家之学;不讲形色、不讲气质之性,直接谈性,则是佛学。

3.性本善却须养

在性善恶与否的问题上,蒙文通认可孟子的先天性善论。他说:“性善之理,古人都见得分明。只此一理,延平从未发处说,象山从已发处说,已发、未发,一也。”延平的理一、分殊,讲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是就体而言,是从未发处而言;陆象山混言心性,认为善是心、性共同的属性,心、性均有灵、有知,将情、性、心、才都只作“一般物事”,主张于事事物理人世上用功,主张收拾精神,“发明本心”,下刀锯鼎镬一翻工夫,是就动而言,是从已发处说。蒙文通认为,不论已发、未发,都是讲性善之理。他还说:“气无不善,心无不善,所谓性善也。‘只心存,则善不善炯然自见’。有不善未尝不知,心之本体,自无不知。”既然心体至善,具有灵明知觉功能,故不善一旦产生,心即能知之。“不知性之善,是谓外铄之学,是无源之水。若说不假修证,不免误认凡夫为即圣,以至认圣凡无别,无善无恶之说以生。阳明说愚夫愚妇生而知之,知的是什么?圣人学而知之,又是如何学?所谓识得本体好做工夫。”蒙文通认为性善是本。若不以此先天性善为本,言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所依托;若不加强心性修养,就会把凡夫当成圣人,从而认为圣人与凡夫毫无差别。实际上,“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此天之所以与我者,性善之义也;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养气之工也”。蒙文通认为圣人、凡夫具有相同的自然属性,同具有先天的性善本体;之所以有别,则在于存心、养气的工夫有差异。圣人是“识得本体”,能时时存心以明善;凡夫则时不时让宫室妻妾之美把不屑不顾的心抑制下去,为其所诱惑,无法“识得本体”,自然不能时时存心、尽性。也就是说,恶源于后天,源于所禀气的不同。有善即有不善、有恶,善、恶是相对而言的。

蒙文通对朱熹的“仁义礼智,性之四德也”进行了评述。他说:“四端皆一性之著见,而用各不同。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去不善而成善者知也。朱子言仁为四端之首,而智能成终而成始。”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把孟子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比作性之四德,即仁义礼智,认为是性的不同表现,其作用也各不相同,认为仁为四端之首,而知(智、心)能改过迁善,故能成终(即达善)亦能成始(性本善)。

蒙文通赞成薛敬轩“以太极说性”的观点,认为此说“最妙,不落有无,默而识之”。他说:“有物有则,理者气之理,理传于气;气违于理而心自知之,而知传于理;知亦气之知也;三者一而已也,合而言之性也,无极而太极也。”“气也,理也,知也,合而言之性也。”性即太极,兼理、气、心于一体。

性虽先天本善,但受所禀气质的影响、物欲所蔽及后天工夫的不同,导致恶或不善的产生。蒙文通赞成明代理学家陈确“教养成就以全其性”的观点。他说:“陈乾初说:庶民皆天之所生,然教养成就以全其性者,圣人之功也。非教养成就能有加于生民之性,而非教养成就则生民之性不全。陈氏之说最为的当。”陈确不同意《大学》“知止于至善”观点,认为“今日有今日之至善,明日又有明日之至善”,认为没有绝对不变的“至善”。他认为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主张“气”、“才”、“性”三者不能分立。蒙文通赞同陈确注重后天工夫的观点。因为,“性者心之性”,尽心是工夫,工夫越深,则性越显,即可以知性。因此,他从扩充的意义上、从发展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知皆扩而充之;性虽善,要在扩充,始能尽性”。事物在变化,人的认识也要随着变化,虽然人心具有先天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仅是就本体而言,事实上,要达到那个先天的认识、那个理,尚需一个过程,即需要一段工夫。“不知良知现成,则本体不明;误认良知现成,亦是本体不明。”这就是所谓的“识得本体,好做工夫;不可只有本体,缺了工夫”。理是气之理,识理就要养气,这就是工夫。当养得浩然之气时,自然识性、知天了,因为,“浩然之气即性也”,所以,蒙文通说:“认良知本自现成,就本体说,原无不是;但就工夫说,这便是有一段养气工夫的境界;无此工夫,即无此境界,而说良知现成,则非真实而流弊生也。沈静精明,亦即性之本体,亦即我之工夫。依本体是还他本体,即是工夫,即是创造,亦是发展之所至。真理实现成,但待人放心,即非全是现成,但有物(气)的基础。”真理既现成又非现成,故认识真理是即本体即工夫,是一种扩充和创造与发展。因此,“惟养气是尽性率性之要,所谓内外交养。”“性亦在养之而已”。

蒙文通在1952年写给张表方的书柬中,说道:“文通于四、五年前,于良知本自具足、本自圆成之说,始有所疑。人之有赖于修养,由晦而明,由弱而强,犹姜桂之性老而愈辣,非易其性,特益长而益完,何可诬也。”前文提到,蒙文通曾自述五十多岁的时候,渐渐了解了陈乾初的人性论,并逐步认可。从这段话看,他已经完全赞同陈氏的“物成然后性正,人成然后性全”的观点了。后天的教养成就、道德践履,非是改变人性之本然,而是扩充其善端,使人之性更加全面、完备。他接着说:“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犹良金之在矿;圣人之不思不勉,则精金百炼、扩而充之之功也。”蒙文通以良金与精金来形容愚夫愚妇同圣人之关系,真是太妙不过:既指明了圣、凡具有相同的本然之性,又表明扩充之工夫对成为圣人的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蒙文通又认为,性无所谓善恶。他说:“耳目口鼻之于声色臭味,心之于义,皆性也。任其自然,皆是天则,即此本色,本自无恶,何须有善。”既然“性乃天之所以与我者”,是气之性,而“气之流行,本无善无不善,只本体之自然而已,即此是本来面目”,故“率性是直做前去,何计善不善”。“人生而静,即《易》之寂然不动,《中庸》之无声无臭,所谓性也。一性而已,还言什么善恶;言性善是不得已事,况言恶乎?存久自明,是从发展上说(见),所谓尽心、知性、知天也”。不论是《乐记》以“人生而静”言性,《易》以“寂然不动”言性,《中庸》以“无声无臭”言性,都是就未发之性而言。性即是本来面目,无所谓善恶;说性善主要是为了给天地立本,因此是不得已之事。程颢说“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是说人心只要保持内在的实践工夫,久而久之,你就会识得“仁”本体,从而与天地相通。蒙文通在此借用“存久自明”是要强调:性的被认识,是通过持久的扩充善端的实践工夫而完成的,也就是从扩充意义上说,从发展上说。这就是蒙文通的性善却需养的观点,亦即其在晚年,侧重于孔子的性近习远之说、发展孟子性善的扩充之义观点的一个表现。

蒙文通先生在其理学著述中,涉及了诸多范畴,除本章所谈到的心、性、理、欲等以外,还有很多,如太极、无极、慎独、情、良知、意等等。这些范畴不光涉及儒学,还关涉道家道教及佛学。因为,蒙文通治学是“儒、释、道,无所不窥”。限于作者自身水平,这里暂未过多论及。

总之,通过分析蒙文通的主要理学范畴的涵义及相互关系,梳理其理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我们对蒙文通的理学思想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因而能更好地理解他的理学思想在其儒学思想、乃至整个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比之于同时代的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等学者,蒙文通在治儒学、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上则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生活在西学传入、外敌入侵、变法革命迭兴、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中华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的动荡年代,蒙文通和熊十力、梁漱溟等人一样,看到了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并致力于发掘、改造、创新儒学的“恒常之道”和“人文睿智”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由此批判地审视儒学、理学的文化价值,维护儒学的本原性。不过,与冯友兰、贺麟等人更多地引进西方思想,侧重于融合中西、贯通古今,试图从儒学的“内圣”真正走向“外王”有所不同,蒙文通偏重于从中国固有传统中开发新知,阐述其中蕴含着的能为现实社会所用的思想,并改造创新,以经世致用、解救时艰;强调儒学,尤其是理学的“内圣”一面,并身体力行、“优游涵泳”于理学近一生。同时,试图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清理,在中国文化内部融通儒、释、道三教,在新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理学之精华与优长,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蒙文通理学思想的重要地位。

同类推荐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合上书,你也许会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54个人生最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生三经

    人生三经

    本书揉儒、佛、道思想于一处,熔深邃的人生哲理与老道的处世经验于一炉,在总结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聚财的妙术。治家的秘诀,堪称修养身心之典籍。
  •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从心理、说话、办事三个方面,用生动的故事和精炼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女人处世、交际的方法,以帮助女性读者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人魅力,从而使女性的事业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幸福。
  •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那一夜,她身重迷药,神思恍惚之际,竟然霸王强上弓的把贵为摄政王的他吃干净抹嘴走人。朝庭之上,她是高高在上古圣国最尊贵之人,当今的天子,而他则是以辅助天子为任,冷酷无情的摄政王。深宫宅院,耍的是手段,是阴谋,在这后宫之中,她步步为营,与他并肩携手,这一场皇位争夺,到底是谁的天下?皇位,那高处不胜寒的位置到底是凤凰涅槃重生还是绝路逢生。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5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5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7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藏地鬼棺

    藏地鬼棺

    郭笑风生前是一个道士,斩妖除魔,路见不平之事,扫荡人间一切安定。死后入鬼道,摇身一变即为判官,一剑在手,天下有我,凡尘魑魅魍魉,诛杀出一条人间大道......
  • 海洋刺客

    海洋刺客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争斗与厮杀。在《海洋刺客》中,看“海上霸王”虎鲸如何称霸海洋世界,看“丑陋毒王”纹腹叉鼻鲍如何吓退掠食者,看“伪装高手”石鱼如何隐藏自己……《海洋刺客》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网游之幻象之城

    网游之幻象之城

    作为游戏《幻象之城》中“十大不可思议传说”之一的主人公、职业PK场NO.3的刺客、“幻象八一八”中的不可说娘娘,自带高绝技能的白宁有两大愿望:一、今天也不要让她碰到烈焰绝域那个家伙哟;二、如果碰到那家伙就让她果断地捅他肾吧!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超级拍卖行

    超级拍卖行

    一个来自异世的强大灵魂闯入了方慎脑海,开启地修之门,成为地球上唯一一名修炼者……修炼之余,大肆开始圈地之旅,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甚至还能连接到其他世界去,得到各种天材地宝,放到自家拍卖行拍卖,让无数人趋之如鹜。你垂垂老矣,需要一年时间安排家族后事?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别说一年,增加十年阳寿都不是问题。你花容月貌,却遭情敌迫害,一场大火,从此如同厉鬼?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重返青春不是梦。你自小习武,学有所成,却因为一场比武经脉尽毁,成为废人?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还你一个强壮身躯,以后世界的和平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