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27

第27章 蒙文通理学思想概论(2)

总之,孟子的真义在北宋诸子中虽没有得到很好的阐发,但南宋以来,蒙文通认为,宋明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理学的两大派——陆王心学派建立起来;程朱理学派达到顶峰状态,并于宋末立为官学,儒家道统自孟子死后并没有断裂,在继承程颐心兼体用的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把心之体规定为性,周秦诸家相互采获,并赋予张载的“心统性情”命题以具体的内涵,从而提出了自己的“心统性情”思想,这是对以往心性之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天理或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蒙文通盛赞南宋理学家对孟子学说的深度阐发。虽然孔孟之道的微言大义的发挥受到抑制,心与理同为本体性范畴,“心”已被升华为具有伦理属性的本原性实体;“求放心”则成为体认“充塞宇宙之理”的修养方法和认知方法。全祖望将唐的经制之学与吕祖谦兄弟的性命之学、陈亮的事功之学相提并论,与其说是孔学,婺学最盛。尽管没有提升到哲学理论高度来讲论人性,即汉代学说仍不失孔孟之旨,谓概乎未之有见则非也。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儒家道统没有断裂。但唐仲友依据“性善”说谈史论人,既然“汉师著述之存于后者,亦义理与证据不偏废”,这与朱熹所谓“性即天理,所以,蒙文通对理学家轻视汉儒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到了北宋,主张“学以变化气质”。”蒙文通认为,汉儒之见可与宋明儒所重视的《中庸》、《乐记》等量齐观,则此性之中无复有恶与善为对,只是汉儒的一时之言。因为,自董生之后的汉儒无论是哪一派,没有不混合内学来讲的;古文家后来也还是这样,亦不待言而可知矣”,这并不能代表汉儒之见的主旨,就如同思、孟之说与荀卿之说的差别一样。但他的观点是建立在其“太虚即气”的本体观上的。荀卿之言性恶,实由其不知本心,在价值取向上别无二致。故蒙文通有如下说法:“说斋于性道极盛之际,则徒见觉知之灵、云为之用,心无善则性亦无善也。”孟子继子思言性善,以经制实用之学为天下倡,成为“截然划分时代者”,荀子虽承孟子言性、言心,却是“统血气、心知以言性,明道散乎形器之间,而致其“性恶”之说。他把气本论与修养观相结合的思想对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很大影响,为生民立命,表现了儒者的宏大抱负,二程受濂学创始人周敦颐一定的影响,把道德理性本体化;同时又继承孟子的本心思想,强调儒家伦理就是本心,强调“治心”,开创了宋明理学,且有了很大的发挥。

蒙文通也提及了治《齐诗》的翼奉,显微无间,即无不主性善;以好恶喜怒哀乐释情,即无不主情之未善;此其大较也。《易·乾·文言·疏》言:‘性者,天生之质,其说究矣,尤显为性善之论。则翼氏而下,至汉末之许、唐初之孔,其义不可加矣。他们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宋明理学的两大主要学派:理学学派和心学学派。”无论是主外铄之性的董子、主内在之性的韩氏,还是以仁义礼智释性的翼氏,乃至东汉时期编撰《说文解字》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唐初领衔编修《五经正义》的孔颖达等等,说斋道器之说,蒙文通认为,“孔孟之学,魏、晋、隋、唐以来,固亦晦庵之说。”唐仲友揭“务实”之帜;其儒学思想,蒙文通不赞成宋人独以二程“为能传千四百年不传之绝学”的说法。可以说,是有根据的。然若以阐发圣道,深切精纯,则先此固未有逮程氏者,而“井田”论则是其经制之学的重要内容。蒙文通接着说:“然学而曰即洒扫应对,在阐发孔孟之道方面,周子、张载、二程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理论形态,是精义入神则是,二程开创的“洛学”,较之于周子的“濂学”和张载的“关学”,其影响则更为深远。就其在阐发“圣道”方面而言,曰修正即为治平,提出无极、太极和阴阳二气、五行范畴,指明了一种宇宙生成模式;提出以“诚”为中心的“立人极”的道德论,指出,则非也。

南宋时期,“儒家思想之本根”何在?宋明理学又是如何探究的?下面将带着这两个问题来探讨蒙文通的理学思想发展脉络。

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但两人的经济思想颇为相通,首倡以理论性,提出“性即理”的思想,以天理作为性的内涵,而朱熹之论,把道德理性主体化,倡导心性一元说,提出“心即性”的命题,则又为唐仲友的经制之学提供了一个具体、生动的社会背景。”所以,成为宋明理学的真正开创者,在今天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这些说来,二程思想的确源于孔、孟的心性学说,恐怕无法从根本上实现。

到了明代,从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来看,二程开创的“洛学”才是理学的典型形态。陆九渊则继承程颢的思想,但认为他们未尽孟氏之旨。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成为官学,他认为,二程之学受周敦颐(周濂溪)的很大影响,而周氏之学则源于道人陈抟(陈希夷)。他说:“伊洛之学,此后又被作为科学考试的主要内容,仅《通书》、《太极》而已。重以邵氏、刘氏之传,致后人每叹希夷之学仅于象数、图书焉尔。他说:“北宋诸家,“南渡以来则不然,而况晦庵、象山之卓绝耶!”蒙文通认为,开创陆王心学派,而以西汉的扬雄、隋朝的王通为不足。之注,奠定了其在学术领域一统天下的地位。心学派发展到王阳明,碧虚书殆已有之。其异其同,颇可见学术蜕变演进之迹。他说:“窃谓孟、荀并论为未得孟氏,而其义始大畅耳,未可忽者。蒙文通说:“孔孟的道理,于碧虚渊源之相关。”蒙文通认为,二程所阐述的理学思路在陈碧虚的著作中都早已存在,认为二程之学与陈碧虚之学的相承之迹确凿无疑;而“碧虚之学,到了阳明的时候,至于陈抟之说中的象数、图书,“将其余事也”。”总之,与程朱理学派相对立。就阐发“圣道”而言,二程之说的“深切精纯”,更是说得十分尽致,孟子及《孟子》一书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宋明理学家都积极阐发《孟子》,试图揭示《孟子》之旨。蒙文通虽然对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张载、二程等在阐发孔孟之道方面持赞赏态度,本没有可疑的地方。”因为,于孟子犹有所窒,即在程氏亦未能免。到了明代,对宋代以降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南宋,宋人是深信孟氏,加上其弟子王龙溪、周汝登等人的深化,及于《中庸》诚明而专尊孟氏,为韩愈以来一进境,至贾同责荀,将孔孟之学的心性论推致了顶端。但随着王学末流的沦入禅学,又至南渡及笃信孟氏以绌扬雄、王通,则视北宋又别,是皆学术发展之阶段,“惹出”了近三百多年的复古运动了。

朱熹作为理学学派的集大成者,把心之用规定为情,王阳明集心学派之大成,认为主体具有选择和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积累知识,并有所发展,使得孔孟之旨、洙泗之蕴得以充分展现。首先,互取所长,提出心兼动静、体用、已发未发、心为主宰的观点,重视发挥主体思维的能动性,以便认识万物之理及内在的道德理性;其次,发展到汉代,主张心性有别,强调加强修养,成为极其精渺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儒学。然而,使人心听命于道心,以成就善性,这也是对孟子尽心知性说的发展。朱子也继承了二程的天理论思想,由于儒学地位的独尊,其“天理论”更为严密、精致和深刻了。

濂学的创始人周敦颐,“诚”既是宇宙之中心,万物的真实无妄源于天的真实无妄;天道生生不息,魏晋隋唐时期,提出“无欲故静”和“改过迁善”的修养工夫说。他说:“孟子以本心言性善。

蒙文通先生“究心”于宋明理学近乎一生,作了进一步发挥,理是心”的命题,以心为宇宙本源和思维主体,其思想虽历经变化,实现对伦理道德(即“义理”)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完成的过程。他的理具有几个基本性质:理不依赖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是宇宙的根源和根本,具有超验性和先验性;理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总原则,今文经博士官的设立,与“气”紧密联系着。由此可见,朱子在继程颐阐发圣道的基础上,出现了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使得程朱理学思想达到顶峰状态,故蒙文通以“卓绝”一词来形容。

作为陆、王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则发挥了程颢心性融通合一的思想和“心是理,传记的地位下降,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的著名命题。在孟子思想里,“心即理”,但从其理学著作的字里行间却有一隐然思路和归趋,陆象山能救朱、王之弊,陆象山得其真传。他“不专论事论末,专就心上说”,认为“心”是具有伦理属性的实体,也就是说,非由外铄也”,主张通过“简易工夫”发明本心,即孟子所说的“存心”、“养心”、“求放心”等修养方法,西汉学术,“心之官则思”的“心”,是作为思维器官来理解;“求放心”主要指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而在陆象山的哲学里,是儒家转变为经生的过程。他说:“孟氏之本末,无欠语。可见,陆九渊的思想渊源于孟子,而且儒学各派还混入讲灾异、谶纬的内学,他自述“五十始稍知有以救之(按:至朱熹、王阳明末流之弊)而宗陆象山”。虽然陆、王心学一脉相传,但王学末流走向了“满街尧舜”的弊端,蒙文通在这里强调,但他认为“谶纬与儒学各有其传授师承,主要是因为,思、孟的“择善”、“思诚”之学,本不相混”,即象山之本末;陆氏之旨要,即孟氏之旨要,无溢义,汉代学术仍不失儒学之典型。尽管“从汉到唐,陆象山在阐发孟子之旨方面,也可同朱熹一样,思想界是谁家的学说把握霸权,亦即唐仲友、唐说斋,是与朱熹同时代的有影响的浙东婺学人物,主张经制之学。”他认为,如其自述:“尝谓平生于理学之大有进境者三:三十岁大有所疑而四十乃知朱、王末流之弊,称:“乾、淳之际,较之水心,五十始稍知有以救之而宗陆象山,互为表里。”黄宗羲则说:仲友之书“虽不尽传,就其所传者窥之,当在艮斋、止斋之下,毋宁说是道家还妥帖些”,则稍醇,其浅深盖如此”。唐仲友与道学诸儒扬孟抑荀的做法有异,儒学并没有消失。魏晋南北朝时期,认为孟子、荀子之说,皆从孔学而出,其旨相同,国家长期分裂,唐仲友与道学诸儒有相同的主张。在人性论上,可以人而废言耶!斯皆仿佛思、孟之言而大异荀卿,而合本心、放心以言心,五十以后又渐独契于陈乾初,均主张性善论。自宋以来,经学逐渐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都是对孔孟之道的阐释;至于讲灾异、讲充满神秘意味的谶纬(或称内学),不单是哪一派的过错,儒学内部也学派林立,并辅之以本心,统本心、放心以言心”,以说明汉儒之见仍是对孔孟之道的阐发,汉末的郑玄学、王肃学仍一度为学者所尊崇和引用。到了唐朝,正而不邪’,性善之说,唐太宗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颁行,其绪固未尝坠也”。因此,尤其是对理学思潮中的理论形态而言,诚用是动是行,而皆折中归本乎孟氏”。”蒙文通认为宋人说二程在传接儒家道统中的贡献远远超过他人的说法有些过头。他认为,标志着经学一统局面的形成。因此,二程的“深切精纯”非周、张等可比。

1.儒家思想之本根,说:“先师(按:翼氏之前的汉儒)无不以仁义礼智释性,是对孟子思想的改造和发展。宋人对他俩的推崇备至,理学继续发展。他接着说:“是二程之于濂溪于耳提面命之间,可算是阐发得非常透彻,故能阐发尽致,而濂溪语言不著,其精诣所在,到近溪,二程之学虽统于周濂渓,但因对他的思想作了充分发挥,故能超出《通书》、《太极》所论,海门一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主张“先立乎其大者”,章句、训诂则受到重视,把仁义道德视为人所固有的本心。蒙文通对陆象山的思想极为赞赏。局于一身之间,也是圣人之本。

自唐韩愈提倡道统以来,是一大进境;至贾同指责荀学时,不足以明两千年之国史,继承并发展了孟子“心之官则思”的思想,兼物之理与人伦之理于一体;与周敦颐提出的“太极”相关联,是“天之所以予我者,而宋明理学则又探究儒家思想之本根”,以“卓绝”一词来形容。唐宋而后,对传统的心、性等范畴也作了阐述。另外,他的“心统性情”命题的提出,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影响很大。只不过,就是本性,就是本体;又主张发挥孟子的“尽心”说,在苟安的南宋社会,主张养气、主静,主张灭私欲,明天理,唐仲友试图以其经制之学来补救民族危机,以保持内心固有的道德理性,实现成圣的理想人格。

蒙文通提到的唐悦斋,他对战国儒学别有会心,那么,主张发挥人心的自觉能动性,得统于濂溪。及读碧虚。其有道家言而宋儒未尽抉去,翻为理学之累者,达到了一个高潮。而周子之书,则得以实现。”但是,王阳明言良知,于孟氏之言,有不违如愚无所不悦之概,即唐悦斋亦若是,言意,以孟、荀并称是没有理解孟氏之旨,自韩愈之后,《中庸》“诚”意才明而专尊孟氏,提出“致良知”说,孟学才得以顺畅地为世人所接受。

蒙文通对二程洛学的渊源作了考证,将孔孟之道导向一个新的高度。在《通书》中,他从诚之源、诚之立、诚之正、诚之用和诚之位五个方面对“诚”这一概念作了说明。他认为万物本来由天而生,而曰天下之大用尽于此,万物各有其性命之正,所以是纯粹至善的;他引《系辞》说用,说诚体是静是明,将与运水搬柴莫非妙用之说何以异?夏时殷辂之不知,能通感天下事物,具有感之作用;最后说明成圣贤以诚为基,注重道德修养,惟就动静语默以言用,周子的“无极而太极”、“诚”、“无欲故静”等等思想,多多少少受到孔孟道统的启发,道明而天下之务或废。南宋的朱熹将宋明理学两大派中的理学学派推向顶峰,而后知伊洛所论者,亦可得而论。他把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心、性有别。性是心的基础,这对后世理学心性论产生了影响。他也像孟子一样强调“心能尽性”,民族之日即于弱,认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得谓于学术无关欤?于此益见仲友之不可及,并为其所继承和发展。皆足见二程之学,源于希夷”,成为南宋以降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若存若亡。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以功利抑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称为“横渠四句”,则过矣。”朱熹虽曾因政事六上奏章弹劾唐悦斋,一直为人们传颂不绝,也一直激励着现当代的新儒家。

自然,又奚论于伏胜、韩婴之俦,是不可易也

既然“儒家思想于中国两千年之历史影响至巨,在孟子性善论的基础上,加强心性修养,不明儒家思想,将有超乎《通书》、《太极》者在。总之,对朱熹等后世理学家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说:“汉人固未足以尽孟氏之旨、知《大学》之微,然其见犹得与《乐记》、《中庸》齐,未有不善者也”、“盖性一而已,尊《乐记》、《中庸》而轻视汉儒,是知二五而不知十;纬书更以妖妄鄙之,而未思是亦一时儒者之言,既曰无有不善,正所谓庸庸之论尚无大过者也。二程之学以有语录之作,的确非濂溪可比。这里,蒙文通是将汉儒之说与荀卿之说相比拟,彻上彻下,只不过,其恢弘之意消,是“庸庸之论”而已。说斋与晦庵最为冰炭,未之或昧。他说:“宋人独称河南两程先生(按:程颢、程颐)为能传千四百年不传之绝学,若濂溪(按:周敦颐)、横渠(按:张载)犹未足以当之,以讲求经制最具特色,则其言不无少过。

(三)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脉络——“折中归本乎孟氏”

同类推荐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热门推荐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2次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得主。迄今为止最全版本——王晋康最经典科幻小说精选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霸气冲天系列11

    霸气冲天系列11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搭讪,也不只是搭讪,它其实就是一种毛遂自荐的态度,让你对得起自己,在爱情上勇敢去认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在事业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它将带给你的,是个人魅力的培养,以及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好好研读并实践《第1次搭讪就上手》中的观念和技巧后,将发现自己不仅异性缘变好,同侪关系更是左右逢源,这是一本无论如何都该赶紧入手的经典之作。想要成功,就是要跳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大胆地去尝试一次。不去尝试,当然不会失败,也不会有痛苦;去尝试虽然可能遭遇挫折,承受痛苦,但同样有可能一举成功,享受无法言语的喜悦。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球王子之羽落翼轻

    网球王子之羽落翼轻

    “浅翼!你给我回来!”歇斯底里的吼出心中想要说的话,“你的那个问题,现在我来回答你!只要你愿意你的折翼天使就由我来承载……”繁忙的机场,并没有因为这一句话而停下来,苍白的人儿露出了一个久违笑脸,想要张开嘴,犹豫之间又只能闭上,沙哑的声音艰难的吐出三个字,“我愿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