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20

第20章 经学与史学(1)

引言

经学与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学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儒家经典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史书,如《尚书》是三代历史文献及部分追述上古史迹的材料,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汇集,时间从尧到春秋初年;《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亦是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对《春秋》三传中的《左传》,朱熹等人认为《左传》是史学,不是经学。朱熹说:“以三传言之,《左氏》是史学,《公》、《穀》是经学。”的确,《左传》保存的大量古代史料,对研究、了解先秦社会及思想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有人主张把它看作一部历史著作,而不是把它当作所谓的“经书”。包括《左传》在内的中国“经书”、“经学”中确实包含了史学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所以古文经学家以孔子为史学家,认为“六经”乃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将这些史料加以整理,故按照时代的早晚为序,即按《易》、《书》、《诗》、《礼》、《乐》、《春秋》的排列为序。而今文经学家以孔子为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六经”乃孔子作以教人之书,故“六经”的排列以其内容的深浅程度为序,即按《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排列为序。

在经学发展史上,有把儒家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视为史籍的观点,认为“六经皆史”。如隋王通最早在《中说·王道篇》提出,《书》、《诗》、《春秋》是圣人所述之史。宋代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徐得之左氏国纪序》、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大学微》都有经即是史的说法。王阳明《传习录》提出“五经皆史”的见解,李贽《焚书·经史相为表里》明确提出“六经皆史”的见解。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的《易教》、《经解》、《原道》等篇里,系统论述此说,认为六经不是圣人为垂教立法而故意编造的,而是夏、商、周三代盛时各职守专官的掌故记载,是当时典章政教的历史文献,并指出六经皆器。这对于长期把六经视为载道之书的正统思想是一冲击。其后龚自珍的《古史钩沉》、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原经》,进一步发挥了六经皆史说。

蒙文通在对待经史关系问题上,既主张经史分途,批评六经皆史说,认为六艺经传是对诸子学的发展,不把它当作史料看待,今文学之理想与史学之史迹有别,经学非史学所能取代。又认为经、史有着一定的联系,六经据旧史以为本,邹鲁之言史与儒家经学相关,三晋史学转化为经学之古文学。由此,蒙文通主张研究经学不能只研究六经,要从研究传记、经说中发掘其有价值的思想,如果只研究经典本身,那只是史料学及古文献学,而于经学的思想意蕴有所未及。以下仅就蒙文通关于经史关系的见解,而不是对他的史学思想本身加以探讨。

(一)经史分途,批评六经皆史说

蒙文通在学术研究中,主张经史分途而不可相混,对六经皆史之说提出批评。他说:

今世言今、古学之大本已乖,又何论于改制托古、六经皆史之谈。盖此二说者,文无征于古,义或爽于正,固未可依之以断义。惟一舍此末世之浮辞,守先师之遗训,考其家法,推其条例,以致其密,说虽难备,义尚有归。……古史奇闻,诸子为详,故训、谶、纬,驳文时见。比辑验之,则此百家杂说,自成统系,若或邻于事情;而六艺所陈,动多违忤,反不免于迂隔。搜其散佚,譔其奇说,自足见儒家言外若别有信史可稽,经、史截分二途,犹泾清渭浊之不可混。

蒙文通对清代今、古文学均提出批评,认为其大本已违反道理,故今文学的托古改制之说与古文学的六经皆史之说都有问题。此二说从文字来源上无有征于古,从义理上则违背于正理,所以不能依据六经皆史说和托古改制说来断义。主张舍弃这些末世的“浮辞”,而未认同六经皆史之说。并通过考察古史与六艺的区别,主张经、史分途,认为古史于诸子百家说中记载为详,并自成系统,较近于史实;而六艺所陈述的,则有较多的违忤之处,不免于迂隔。故蒙文通通过考察和搜集史料,指出儒家孔氏乃一家之言,在儒家六艺言说之外另有信史可稽,所以他主张把经、史分为两途,就像泾渭之不可相混一样。蒙文通还通过记述三方史说之异、自己学术思想发展的经过,来进一步批评六经皆史之说。他说:

儒家六经所陈,究皆鲁人之说耳。盖鲁人宿敦礼义,故说汤、武俱为圣智;晋人宿崇功利,故说舜、禹皆同篡窃;楚人宿好鬼神,故称虞、夏极其灵怪。三方所称述之史说不同,盖即原于其思想之异。……余旧撰《经学导言》,推论三晋之学,史学实其正宗;则六经、《天问》所陈,翻不免于理想虚构;则六经皆史之谈,显非谛说。……至刘知几之《惑经》、《疑古》,更足征经、史之分途。晚近六经皆史之谈,既暗于史,尤病于史;似于刘氏所惑所疑,盖已了无疑沮,而于孔子所传微言大义,更若存若亡;此六经皆史、托古改制两说之所不易明,而追寻今、古之家法,求晋、楚之师说,或有当也。……晋、楚之史,不与邹鲁同科。三系之说明,而古史大略或可求也。……儒家言外,显有异家之史存于其间。

指出先秦时鲁、晋、楚三方史说存在着差异。三方称述之史说之所以存在着差异,是因为各家的思想有异。其中鲁人敦礼义,晋人崇功利,楚人好鬼神,故各地之学对人物有不同的评价。就晋、鲁、楚三方学术与史学的关系而言,三晋之学的正宗乃史学,即史学是晋学的正宗,而鲁人的六经之学和楚人的《天问》所陈述的,都不免有理想虚构的成分,而与史学之史实有别。就此而言,说鲁人的六经皆史,显然不是真实的道理。蒙文通并引刘知几《史通》的《惑经》篇和《疑古》篇以为同调,更加证明经、史之分途。认为晚清的六经皆史之说,是既不明于史,更有病于史;对于刘知几在《史通》中所惑所疑的经典之内容,似乎已无疑惑,然而对于孔子所传的微言大义,则更是若存若亡,无从把握。这正是六经皆史之说带来的迷惑而使人不易明了。由此,蒙文通主张追寻今、古文学的家法,求晋学、楚学的师说,认为这样则更为妥当。以分清鲁、晋、楚三方之学不同的特色,晋、楚之史与邹鲁的六经之学具有的区别。如果把鲁、晋、楚三系之说明白掌握之后,那么对古史也就大略掌握而可探求了。蒙文通得出的结论是,在儒家言说之外,显然有不同于儒家的史说存在。既然史说可不依赖于儒学而独立存在,故儒家经学与史学分为二途。

在其晚年代表作《孔子和今文学》中,蒙文通强调,六艺经传是对诸子思想的发展,不要把它当作史料看待。这表明在蒙文通看来,经、史是有区别的。他说:

其他各家重在理论的创树而忽视传统文献,儒家则既重理论又重文献,诸子以创树理论为经,儒家则以传统文献为经,只有明确了这种先秦诸子发展的情况,才能把握对汉代经学(主要指今文学,下同)的认识。认识了“六艺经传”是诸子思想的发展,才能认识汉代经学自有其思想体系,才不会把六艺经传当作史料看待。在肯定了经学自有其思想体系后,再来分析经学家所讲的礼制,才能看出这些礼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明确了经学自有其思想体系,再结合诸子学派作“经”的事来看经师们所传的六经,就可知道六经虽是旧史,但经学家不可能丝毫不动地把旧史全盘接受下来,必然要删去旧史中和新的思想体系相矛盾扞格的部分,这样才能经传自相吻合。

指出儒家既重理论又重文献,把理论和文献二者结合起来,而诸子则只重理论而忽视传统文献,这体现了儒家区别于诸子的特色。认为只有明确了这种先秦时期儒家与诸子发展的情况,才能把握对汉代今文经学的认识。而只有明白了儒家汲取了诸子思想,较诸子百家更为全面,“六艺经传”是对诸子思想的发展,才能认识汉代经学自有它的思想体系,而不至于把六艺经传当作史料看待。可见六艺经传不同于一般史料,它是汲取了诸子思想之长,而对传统经典——六经的发展。蒙文通认为,儒学与诸子学互为采获,相互汲取,互相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经学自有其思想体系,同时也汲取别家的“经”说,以充实自己。儒家经师所传之六经与百家说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此可知六经虽是以往流传下来的文献,具有旧史的成分,但经学家并非全盘照搬照抄以往的旧史,而是要删去旧史中与经学新思想相矛盾的部分,这样才能使经传吻合,而寻得六艺经传中的道。使儒学经说汲取诸子百家之长而得以大盛,在理论上较各家更为全面。

同类推荐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邪少药王

    邪少药王

    纨绔大少?开玩笑,我不是纨绔大少,看清楚本少爷的身份!本少爷是家主,明玉皇朝最大的家族任家之主,硬要说本大少纨绔,请称呼我为纨绔家主。杀你又何妨?皇宫前杀你又怎样?免死玉牌本家主有好几块呢。看纨绔邪少,如何统领家族做一家之主,走上巅峰。邪气的人生,无可匹敌!!
  • 三星堆之101个谜

    三星堆之101个谜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神秘的图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山海经》。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具魅力的青铜文明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星堆……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迷失的古国,跨进三星堆,就是跨进一座谜的城,一个谜的国度。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听妈妈讲那些感悟一生的事》和《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事》、《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智慧的事》是一套陪着孩子们成长的伴读书,是除了妈妈以外最贴近孩子心灵的呵护全书。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生死麻将馆

    生死麻将馆

    ,麻将馆内突发世上最离奇命案,死者为何面带微笑?而全身也无一伤痕。是为猝死?还是他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