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16

第16章 经学与政治(2)

针对周代的贵贱悬殊和秦代的贫富分化,蒙文通指出今文家所论井田,纠正周、秦之弊,讲“通国皆助”,以削平周人贵贱之殊,超越秦人贫富之隔,而泯灭君子、小人之分,体现了等贵贱、均贫富,君子与野人共处的思想,这也是蒙文通所说今文学万民一律平等思想的体现。他说:“夫周则贵贱之悬殊,秦则贫富之迥绝,……今文家所论井田,通国皆助,通国皆出兵出车,亦通国立学,而君子、野人之隔泯矣。则今文家之论井田,既以夷周人贵贱之殊,亦以绝秦人贫富之隔,所谓‘一王大法’者,岂非鉴于二代之弊,而特拟一理想之治哉!”即在经学研究中,揭示今文学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思想。认为今文学倡言的井田制,讲平等互助,在权利和义务上,人人均等,这是针对周秦二代贵贱悬殊、贫富分化之弊而提出的理想之治,是“以平等之治代贵贱悬殊之治”。认为周代之治为贵族、封建之治,严贵贱等级;秦代之治为君权、专制统治,急于贫富之辨。而秦汉以来,鉴于周、秦之败,而起“素王革命”之说,则倡为民治、平等之说。他说:

诚以周之治为贵族,为封建,而贵贱之级严。秦之治为君权,为专制,而贫富之辨急。“素王革命”之说,为民治,为平等,其于前世贵贱贫两阶级,殆一举而并绝之,是秦、汉之际,儒之为儒,视周、孔之论,倜乎其有辨也。晚近学人,以晚周为旧社会之渐即于崩溃,而儒教当废,以儒者为护持旧制度者也;然入汉初为新社会之长成,而儒又盛,斯岂非新理论之能乘新时代而复起乎!是先后之世殊,而儒者新故之说异也。盖自战国以来,步衣之士已崛起而居卿相,夫布衣之不容世族之久据贵势与豪人之独檀富厚,自必并力以摈之,固势理之必然。……法家摈贵族,而《公羊》因之讥世卿。……凡儒家之平等思想,皆出于法、墨:法家之平等,为摈弃世族、扩张君权而壹刑法;墨家之平等,为废抑君权而建民治。墨主民治尚不免宥于神,儒家取之,始远于神而本于民。自取法、墨以为儒,而儒之说益宏卓深广也。

批评把儒学仅视为维护晚周旧制度者而主张废去的观点,认为儒学亦成为汉初新社会的新理论,故儒学随时代变迁而有新的发展。并认为自战国以来,布衣之士取代贵族,法家提倡“摈贵族”的平等思想为儒家汲取,而托《春秋》以讥世卿。墨家提倡的平等是为了废抑君权而建民治,儒家取之,但远于神而本于民。正因为儒家汲取了法、墨的平等思想,而使得儒学日益宏卓深广。蒙文通就此指出,儒家从孔子比较偏向于维护世袭贵族的倾向,转变为今文学主张一律平等的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与汲取各学派的思想相关。他说:“他(孔子)维护世袭贵族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他们看见旧制度正在崩溃,但却要挽回它。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求大家按旧的方式生活。……儒家从孔孟这种维护旧贵族、旧制度的思想转变而为今文学主张一律平等的思想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是通过和先秦诸子各学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而逐步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维护世袭贵族的倾向,到今文学一律平等的主张,这个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过程,蒙文通认为,是儒学与先秦各学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分不开的。对此,他作了具体的进一步的论述。认为今文学一律平等的思想是对墨家的汲取,从而丰富发展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他说:

墨子身当战国初期剧变之际,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但其政治态度则与孔、孟相反。孔、孟是站在旧贵族立场来维系世袭贵族。而墨子则是站在“役夫”、“贱者”立场来反对世袭贵族。其学说以兼爱、尚贤为主,兼爱以反对世袭贵族的血缘性的经济地位,尚贤以反对世袭贵族的血缘性的政治地位。兼爱之极则不别亲疏一律平等,尚贤之极则至于选天子。他主张一律平等,甚至主张君主和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不应有差别。……但他却把这一律平等的思想说成是天的意志(天志),给他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儒家则只汲取了这一律平等的思想而抛弃其天志学说。

认为墨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墨子是生活在战国初孔、孟之间的人物,但他的政治态度却与儒家代表人物孔、孟不同。其分歧在于,孔、孟是维系世袭贵族的,而墨子则反对世袭贵族。所以墨子以兼爱说来反对儒家植根于血缘基础的亲亲观念,即爱有差等说;以尚贤说来反对儒家所维护的基于血缘宗亲的世袭制。指出墨家的兼爱说不论亲疏,一律平等;其尚贤说,不仅反对贵族世袭,甚至反对君权世袭,主张天子也要选贤而不能传子。这充分体现了墨家主张的万民一律平等的思想。蒙文通认为,儒家从孔孟维护贵族世袭的政治态度,转变到今文学主张一律平等的思想,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它是通过儒家与诸子百家的相互斗争和相互影响来完成的,尤其是通过对墨家一律平等思想的汲取来完成的。但儒家汲取墨家的平等思想,却抛弃了墨家把平等思想说成是天的意志的天志学说,即儒家对墨家平等思想采取的是批判性取的态度,有所肯定,有所否定,而非完全照搬照抄。今文学家汲取其平等说,批判其天志说,这即是对墨子思想的发展。

(三)对几项制度的探讨分析

蒙文通认为,儒家政治思想之深远,托为制度之恢宏,其今文学家必有一套与其“革命”之义、“素王”之说相一贯的具体的典章制度存在。由此他稽于古文,以当质验,考察汉代经师所讲的各种制度,清理出哪些制度是历史的陈迹,哪些制度是寄寓的理想,然后分析理想制度所体现的思想实质,以探讨今文学家的思想。

1.井田

关于井田制,孟子主张恢复古代的井田制。蒙文通引孟子之言,认为夏、殷、周田制不同,夏为贡法,殷为助法,周用彻法。所谓贡法,指夏代实行的一种税赋方式,据《孟子·滕文公上》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即夏代平民耕地五十亩向国家贡纳十分之一的实物。所谓助法,指殷人为统治者的“公田”助耕,提供劳役的一种方式。按孟子所言,即平民在自耕七十亩的情况下出力为“公田”助耕,提供劳役。所谓彻法,指周代对平民征收税赋的方式,它彻除了原来“助”的劳役,而征收缴纳实物的什一税。而“《周官》乡、遂、鄙田制不同,正是彻助并行。孟子主张从周,他向滕国的建议正是周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彻助并行。然而,蒙文通认为:“《孟子》、《周官》所说历史上的井田制度绝不是什么‘王天下’、‘致太平’的理想制度,而是征服者统治被征服部族的极不平等的种族歧视政策的反映而已。”对《孟子》、《周官》所说的以往历史上的井田制持否定态度,但蒙文通对今文学家所说的井田制度则持肯定态度,认为今文学家所谓的井田制度是一种经济平等思想的反映。他接着说:

今文学家所说的井田制度则与此不同:《春秋繁露·爵国篇》说:“大国十六万口,而立口军三,何以言之?曰:以井田数准之。方里而一井,一井而九百亩,……方里八家,一家百亩,……率百亩而三口(指丁壮),方里而二十四口。……方百里为方里者万,得二十四万口,法三分而除其一,城池郭邑室闾巷街路市官府园囿萎圈台沼椽采,……定率得十六万口,三分之,则各五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口,为大国军三,此公侯也。”何休注《公羊》说:“八家而九顷,共为一井,十井共出兵车一乘,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导治千乘之国者,百里之国也。古者井田,万里为井,井十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在这样的井田制度下,已是通国皆井,通国皆兵。在理想的教育制度中,又是通国立学(详下)。很显然,这已经没有乡、遂、都、鄙之别,也不是助彻并行了。今文学家所谓的井田制度是一种经济平等思想的反映,和周的种族歧视及秦的豪强兼并都是迥然不同的。

蒙文通认为,今文学家所谓的井田制度与《孟子》、《周官》所说的井田制度是不同的,他引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解诂》、包咸注《论语》之言来考察今文学家关于井田制度的描写和论述,认为在今文学家所说的井田制度下,“已是通国皆井,通国皆兵”,同时又是“通国立学”,已经没有了君子、野人之别,并超越贵贱之殊、贫富之隔,盛赞包括董仲舒在内的今文学家所说的井田制是一种经济平等思想的反映,而与周代的种族歧视和秦代的豪强兼并完全不同。蒙文通指出,今文学家所说的井田与周代之井田的区别还表现在,周代的农民不得自由离开土地,否则会入狱,而今文家之井田,民可与土地相离。他说:

周之井田,与今文说之井田,犹有其异者。《地官》比长:“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郑注:“乡中无授,出乡无节,过所则呵问,系之圜土。”圜土者,狱城也。此为周之农民,不得自由离开土地。《地官》邻长亦云:“徙于他邑,则从而授之。”此六乡、六遂之人,不得任意迁徙,而官为管理之,否则收入狱中。……《白虎通义·五行》曰:“有分土,无分民,”是非周初之意,而为后来儒者之说。“民咸归乡里,户亦息”,此今文家之井田,民可与土相离,得离其土则非私产。谷永之说曰:“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分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则非复共财、共土之意也,而先后井田封建之意别也。

蒙文通引《周官·地官》之语及郑玄所注,得出周代的农民不得离开土地而迁徙,如有违反,“无授无节”,则将入狱的结论。可见在周代之井田制度下,农民没有自由离开土地的权利,这与今文家所言民可离开土地的井田制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蒙文通引《白虎通义·五行》“有分土,无分民”之语,以及《史记·高祖功臣侯表·序》、《汉书·谷永传》所言,认为这反映了今文家关于井田制度的理想,在这种理想制度下,民可自由离开土地,不受约束。而四海之内,不为天子;分疆列土,也不为诸侯,均是为了民。体现出今文学的重民思想。蒙文通认为,这也是先前周代的井田制和后来今文家所言之井田制的区别所在。

2.辟雍

所谓辟雍,原指西周王室设立的学校,《礼记·王制》云:“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东汉以后,历代都设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祭祀之所。蒙文通则以辟雍为学校,并指出周代的教育制度是不平等的,而今文学理想的教育则与之不同。他说:“辟雍就是学校。周代人民在受教育的权利上是不平等的,这不仅是由于财富的差别,而是在制度上就存在一种不平等的规定。”并考察《周官》所记,指出周代教育的不平等,其表现在“国学只不过是专为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学校而已”,而一般的平民百姓虽也可受到教育,但却没有送入国学深造的规定,表现出贵庶之间教育的不平等,至于那些被征服部族,则谈不上受教育。他说:

序,一般释为乡校,州是六乡内的一千五百户的基层组织,党是六乡内五百户的基层组织,州、党都有序,说明六乡的教育还是比较普遍的。而且又还有宾兴贤能的规定,其优秀者可以迭层向王朝推荐,由王朝任用。但是,对乡里优秀者却没有送入国学深造的规定。结合前面所说国子入国学而后再由王朝任用的规定来看,很清楚地显示出贵族和平民从受教育到作官吏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贵庶之间的界限是极明显的。……六乡人民虽不能进入贵族学校,但毕竟还有“序”和“考校宾兴”等制度,还有受教育和作官吏的机会。而六遂则迥然不同了,在《周官》有关六遂的文字中找不到设学的痕迹,在六遂系统的官职中找不到掌管教化的条文。……我们在论井田节中曾指出六遂是被征服部族的居住区,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周代社会里,被征服部族的命运只会是悲惨的,哪里还谈得上受教育呢?至于六遂以下的县,都不能受教育,就更不用说了。很显然,《周官》中所指示的教育制度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制度。

蒙文通指出,在周代社会,六乡范围内的教育还是比较普遍的,平民还有受教育和做官吏的机会,但乡里的优秀者不能进国学深造,不能和作为国子的贵族子弟相比。也就是说,在受教育和做官吏方面,六乡之平民与公卿大夫之子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贵庶之间有明显区别,表现出二者之间的不平等。虽然六乡人民与国子相比,不能进入贵族学校,在受教育和做官吏方面,有贵庶之间的不平等,但毕竟还有受教育和做官吏的机会。而那些六遂之民就完全不同了,蒙文通认为六遂是被征服部族的居住区,而在《周官》关于六遂的文字中,没有任何设学的记载,在六遂系统的官职中也找不到掌教化的条文。也就是说,六遂之民,根本谈不上受教育,至于六遂以下的县,就更不能受到教育了。这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种族歧视,其教育制度,是极不平等的制度。

与《周官》所载在受教育问题上贵庶殊途之史迹大不同,蒙文通通过考察《王制》、《尚书大传》、《白虎通义·辟雍》和何休的《公羊解诂》等文献,指出不分贵贱、能够平等地受教育是今文学家的理想。他说:

我们再看看《礼记·王制》,它载:“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在这个制度中,乡的秀士、选士可以迭升而至国学,和贵族子弟受同样的教育,授官命爵是在国学中选拔,庶民子弟也就和贵族子弟有了同样的机会。这和《周官》中的贵庶殊途是大不同了。再看《尚书大传》说:“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而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耰耕已藏,新谷既入,岁事已毕,余子皆入学。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大学,大师取大学之贤者,登之天子,天子以为左右。”《白虎通义·辟雍》说:“古之教民者,里皆有师,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次为左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悌仁义。”在这些制度中,学校已是普遍设立在乡里,人民已能普遍地受到教育,这和《周官》中的乡遂异制又大不同了。

同类推荐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热门推荐
  • 狂追妖孽夫

    狂追妖孽夫

    穿越千年,一双灼灼其华的眸子,迷了多少人的眼,勾了多少人的魂,可是……当她第一眼看见那双犹如千年寒冰一般的黑眸,十多年来一直古井不波的心,动了!一种名为心疼的东西在心口蔓延开来。当n年后,她回忆当时的情形,只仰天长叹一句:我没事瞎心疼什么啊!把自己一辈子都给陪了。一见倾心,她的一生只因一眼,便全部陪在了这个如仙似魔,犹如狐狸一般的男人身上了。好吧!心动就心动,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她不相信,她一个二十一世界优秀的特种兵搞不定一个古人!不是有首歌唱到:我地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沙漠咱燃烧不了,冰山还是融化的了的。于是乎……女追男之热情篇第一回合:“蓝笑歌,尝尝我为你做的鸡汤”一个美丽的蓝衣女子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在一个紫衣男子面前,一张笑脸灿若骄阳,眼中闪着点点星光,期待的看着男子。紫衣男子微微皱眉,拿起汤匙喝了一口,眉头皱的更紧了,然后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凉亭。蓝衣女子微微一愣,拿起汤匙喝了一口。“呸!好咸啊!丫的!天域楼的厨子,居然敢骗我!看我不灭了你们!”居然敢集体糊弄她,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天域楼的厨子集体打了个冷颤,尚不知大祸临头!第二回合:听说他最喜欢听古筝曲,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很热情的邀某男游湖赏乐。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一曲《逍遥》,被她弹奏的淋漓尽致,连天上的鸟儿都忍不住驻足凝听。一曲终了,女子喜盈盈的抬头……只见无数乌鸦从女子头上飞过,因为……搞了半天,只有她一人在唱独角戏,“蓝笑歌你个混蛋!”第n回合后,女子仰天长叹:是她热情不够,还是这男的太难融化了?!战略转变,既然热情不成,咱换成哀情,不都说男人保护欲强,对那些凄婉哀怨的女人容易动心么?女追男之哀情篇第一回合:远处,一紫衣男子看着坐在湖边发呆,身上流露出淡淡悲伤气息的女子,皱了下眉,心中被一股莫名的情绪充斥着,很不舒服。女子突然回头朝他这边望来,眼中,是还来不及收拾的悲伤,看着他,女子马上将自己眼中的悲伤收了起来,对他甜甜一笑。男子眉头皱的更紧了,烦躁的转身离开。女子在男子转身离开后,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第二回合:夜光如水,一轮圆月高悬于天!凉亭中,一紫衣女子斜倚在护栏上,神情悲凉的望着天边的圆月。树影斑驳处,一男子看着凉亭中身影单薄的女子,再次微微皱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农家种田忙

    重生农家种田忙

    "现代普通白领,穿越农家幼女,真个是奶奶不疼,舅舅不爱,小姑难缠,二叔无赖;好在爷爷还算明理,爹娘尚称慈爱;挽起袖子,种田赚钱养家盖房,带领全家奔小康;老爹一朝科考成名,小三姨娘负心汉,纷至沓来;谁敢进我罗家门,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昔时温柔白领,化身彪悍女狼;斗极品,安家宅,棒打无情郎;这是一部女儿当自强的励志成长史。"
  • 天封孽界

    天封孽界

    被封印的世界,可能拯救?迷失灵魂,又何时才能找寻到光明的所在?长生剑诀,修得长生,却修不得姻缘百年……且看破灭的世界里,一个坚强的少年如何手持由本源内世界凝聚而成的世界之剑,披荆斩棘,除咒战天。天既不仁,我奴苍天!
  • 魅世狂音

    魅世狂音

    重生入世,音尊强者的她重生为五音白痴,一曲鬼音五煞调,名动五国!◆将军府五小姐君修月,素以心狠手辣、穷凶极恶闻名赤炎国,因调戏当朝“第一王爷”反被其下了杀手,一命呜呼。她重生而来,锋芒毕露,腹黑冷漠,彻底颠覆昔日形象,在整个赤炎国引起轩然大波。一曲“鬼音五煞调”,以音为攻!一舞“火云九剑舞”,以舞为杀!却,以武入灵——至此,六派竞相争之!◆世人皆传:五小姐是五音白痴!她冷目幽转,素手一勾,音起,煞气动!第一调:求死——求生不得,宁愿求死;第二调:求生…五调动,玄音现!铿锵有力,气势恢宏,让人混觉天上地下,皆是煞气。-世人皆笑:五小姐竟然对五行一窍不通!她绣袍一翻,掌心内五簇火焰映射出众人的震惊,金木水火土…谁说她五行不通?五种属性齐聚一身,她乃第一人!-世人皆讽:五小姐起舞,呵,丑人作怪…修罗云台,是谁广袖如云,灼灼风华,一舞倾城艳,以舞为杀!…至此,修罗五女——绝艳惊世,幽冥骨琴一出,生死宣判!◆◆◆众人看着台上临风而立的一对男女惊呼:“五音废物对7级音攻强者角音师,她是疯了吗?”“我猜一音之内,她必输!”“…”台上俊美男子高傲地抿唇:“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女子扬眉一挑,唇角邪气尽显:“后悔?”是有人后悔,却…不会是她!◆◆◆对面的男子咬牙切齿:“打不过你,老子就不姓林!”君修月挑眉:“哦,其实吧…君亦风还是很好听的。不过呢,主子我家奴才已经够多了,男夫倒是少一个,要不考虑下?”男子一愣,反应过来,直接红透了一张俊脸。“你…你无耻!”“咦,我有说什么吗?”君修月无辜地耸了耸肩,转身朝着身后的妇人“委屈”道:“二娘,你瞅瞅,他还不乐意嫁给你呢?”推荐某凌完结文:【天纵狂颜】推荐好友文文:【风邪绝焰】【祭水琦声】【异火焚天】【刑冷墨】★★★领养区★★★【修月】由【刑冷墨】【祭水琦声】共同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压寨毒妃

    压寨毒妃

    一时穿越,她竟成了压寨夫人。“寨主,大事不好了,夫人学武,侧夫人全毁容了!”男子愣了愣,道:“让她疯吧。”“寨主,不好了,夫人玩火,后院都被烧了!”男子动了动眉,道:“随她闹吧。”“寨主,不好了,夫人落跑,带走了所以财物!”男子仰天长啸,道:“她休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