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15

第15章 经学与政治(1)

引言

儒家经学历来与政治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注经、解经阐发其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如《易传》的“革命”说、《孟子》的“诛一夫”说、《礼记·礼运》的“大同”说、《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说,以及《尚书》“谋及庶人”,以民为鉴的思想和《古文尚书》“民惟邦本”的思想等等。蒙文通对经学与政治的联系十分重视,其代表性著述《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既是政治论著,亦是经学论著,而不仅仅是讲政治,他是在经学的基础上论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把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代表性著述《孔子和今文学》也是在论孔子与今文学的基础上,来剖析儒家尤其是今文学家的政治思想,把今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这表明蒙文通是以思想家来治经的,体现出其经学思想与政治紧密联系的一个特点。

蒙文通在经学体系内论政治主要表现在他对今文学“革命”说的论述、对今文学“万民一律平等”思想的阐发、对今文学与政治相关的几项制度的分析探讨,以及对今文学大家董仲舒的批评等,由此可见蒙文通经学体系内包含着的政治思想。尽管其中存在着一些可议之处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蒙文通对政治的关注以及他的经学思想受到时代政治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

(一)关于“革命”说

蒙文通在经学研究中着力甚多的两部著述是发表于中年(1940年)的《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和发表于晚年(1961年)的《孔子和今文学》。两文具有内在的联系,后者是对前者的丰富和进一步展开,然亦有所变化和不同。其中《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从标题上看好像只是讲儒家政治思想的,而实际上是通过经学来论政治,是以今人的眼光,透过对在儒家经学体系内,尤其是今文经学的思想体系内,所反映出来的政治思想的探讨来剖析儒家的政治理论。

关于儒家经学中的“革命”思想,蒙文通加以阐发。他认为,清代今文学家如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魏源等人未能明今文经学的“革命”之旨,独推崇“三科”、“九旨”之说,而忽视“五际”、“三期”之说,片面以董仲舒、何休之浮文来概括“六艺”之义,孤树《公羊传》,而招致非常可怪之讥。他们表面上是尊今文之说,而实际上违背了今文之旨。于是蒙文通通过考经证史,旁及诸子,从史说和诸子中来勘比经义,并引纬书,以探究今文之绝学,追寻儒家“革命”之义。他说:

世之争今古文学者何纷纷也?盖古以史质胜,今以理想高,混之不辨,未解今文之所谓也,而漫曰“王鲁”、曰“新周”,说益诡而益晦,庄、刘、宋、魏之俦,殆亦有责焉。不慧遍涉《齐诗》、《京易》、伏生之《书》、戴氏之《礼》,而后知“一王大法”者,自有其经纬万端,在制而不在义,在行事而不在空言。制备也,则“继周损益”、“素王受命”非复徒言。苟不省礼家之新制已大异周人之旧规,独张皇于“三科”、“九旨”,而昧忽于“五际”、“三期”,抗董、何之浮文,以概六艺之宏义,孤树《公羊》,欲张赤帜,以召非常可怪之讥,是欲尊之,适以窒之,斯皆不解儒家“革命”之旨,不求历史蜕变之迹,正厚儒而不以其道者之罪,而岂侮经毁孔者之过哉?爰搜讨史证,旁稽诸子,勘比经义,以探绝学。

蒙文通通过考察今文学的典籍《齐诗》、《京易》、伏生之《书》、戴氏之《礼》,知晓了汉代今文学所说的“一王大法”,即认为,《春秋》是为新兴王者立法,孔子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其“在制而不在义,在行事而不在空言”。而清代今文学家却不省察其时之礼家新制已不同于周礼,结果导致片面推崇“三科”、“九旨”,而不讲“五际”、“三期”说,致使今文经学的“革命”说不彰,儒道晦而不明。对此,蒙文通考察了西汉今文学的“革命”说,并上溯其来源及其变迁,以批评晚清今文学家的“改制”说。他说:

《齐诗》言“五际”、言“四始”,以“改制”、“革命”为依归,而原本于孟、荀,舍是则“王鲁”、“素王”之说无所谓。《孟子》书:问汤放桀、武王伐纣,“‘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荀子书:世俗之为说者曰: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是不然。以桀、纣为尝有天下之籍则然,天下谓在桀、纣则不然。……孟、荀以桀、纣为一夫而汤、武不弑,其言凛凛其严而昭昭其皙也。然在汉代,世俗之说未熄,黄生以“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盖黄生不免世俗之言,而辕生为能守孟、荀之统。辕生传《齐诗》,其说即本《诗》义也。《齐诗》之义有“五际”:“卯酉之际为改政,午亥之际为革命。……卯,《天保》也;酉,《祁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大明》者,牧野之事也,则辕固生之义,本于是也。许芝言:“周公反政,尸子以为孔子非之,以为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民也。”京房作《易传》曰:“凡为王者,恶者去之,弱者夺之,易姓改代,天命不常,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知尸子、《京易》亦主“受命”之说。《尸子·贵言》云:“臣天下,一天下也,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桀、纣令天下而不行,禁天下而不止,故不得臣也。”此尸子之意合于孟、荀。……干宝传京氏《易》,而与“三期”、“六情”之说相应,是《齐诗》、《京易》同法。“五际”以“午亥之际为革命”,“四始”以“大明在亥为水始”。 ……孙盛述《易》,本之干宝,其曰:“古之立君,所以司牧群黎。……若乃淫虐是纵,酷彼群生,则天人殛之,……加其独夫之戮。是故汤、武抗钺,不犯不顺之讥,汉高奋剑,而无失节之义,何者?诚四海之酷仇,而神人之所摈故也。”是《京易》之传,犹孟、荀、《齐诗》之说也。晚清之学,急于变法,故侈谈《春秋》,张“改制”之说,而《公羊》之学,显于一时。然“改制”之义,才比于“五际”之“革政”,而“五际”“革命”之说,未有能恢宏之者。

西汉今文《齐诗》学以善说阴阳灾异、推论时政著称,其创始人辕固生为齐人,以治《诗》,汉景帝时为博士。辕固生坚持“汤武革命”说,在汉景帝面前与黄老学派的学者黄生辩论汤武革命之是非。黄生认为汤武革桀纣之命,乃弑也。辕固生则说:“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认为,桀纣虐乱,失去天下人心,汤武顺天应人而诛桀纣,正是受命之举。而黄生从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出发,强调“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以此主张即使桀纣失道,也不可君臣易位。辕固生反驳说,“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若按黄生所言,汉高祖刘邦代秦以即天子之位,那也是非法的了。景帝处于两难境地,赞成哪一方,都很为难。如反对汤武革命,那汉家的天下就属逆篡,得之不正;而如果赞成汤武革命,那以后汉家的天下也可以同样的理由被易姓革命夺去。景帝作为执政者,从维护汉王朝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和现实既得利益的考虑出发,还是倾向于反对汤武革命。他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因马肝有毒,不吃马肝不能说不知味,把汤武革命比作马肝,学者不讲汤武革命也不为愚。于是结束了这场辩论,“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使得后来的学者都不敢明言汤武受命而诛杀桀纣之事,即对汤武革命不再讲了,否则,将招致祸害。在汉王朝封建专制的威严统治下,学者罕言革命,这是受统治者强制的结果,而不能将其仅归咎于学者。

蒙文通认为,反对汤武革命的黄生不免流于世俗之言,而坚持汤武革命说的辕固生则能守孟、荀之统。即认为孟、荀、《齐诗》、辕固生一脉相承,都与《易传》提倡之汤武革命说为同道。辕固生治《齐诗》,今文《齐诗》学有“五际”说,认为卯、酉、午、戌、亥当阴阳终始际会之时,政治上就必然发生大变动。蒙文通引纬书以述《齐诗》之“五际”、“四始”说,其所谓“五际”说出自《春秋纬·演孔图》之《汎历枢》,而“四始”说则出自《诗纬·汎历枢》,其所论都保存在纬书里。其文如下:

《诗纬·汎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与此不同者,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又郑作《六艺论》,引《春秋纬·演孔图》云:《诗》含五际六情者。郑以《汎历枢》云:午亥之际为革命,卯酉之际为改正,辰在天门,出入候听,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然则亥为革命,一际也;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卯为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阳谢阴兴,四际也;酉为阴盛阳微,五际也。其六情者,则《春秋》云:喜、怒、哀、乐、好、恶是也。《诗》既含此五际六情,故郑于《六艺论》言之。

蒙文通所谓的今文《齐诗》学之“五际”、“四始”说,是以“革命”、“改制”说为依归,即“革命”、“改制”说的依据来自于“五际”、“四始”说,但它们却出自于纬书《诗纬·汎历枢》以及郑玄的《六艺论》,而郑玄的《六艺论》也是引自于纬书《春秋纬·演孔图》和《汎历枢》。可见今文《齐诗》学的“革命”说是建立在引证纬书的基础上,蒙文通所引也是出自于纬书。尽管如此,蒙文通认为,今文《齐诗》学之“革命”说也比晚清变法派的“改制”说更高明。他认为,晚清变法派为了急于变法,过分谈《春秋》,其《公羊》学以孔子改制说为理论指导,宣传变法,然而,《公羊》学所宣传的“改制”之义,仅相当于《齐诗》“五际”说中的较低层次的“革政”(改正),还未能达到 “五际”说中的“革命”之说,即未能恢宏“革命”之旨。以《齐诗》的“五际”说来批评晚清《公羊》学的“改制”说,认为“革命”说的理论依据在西汉今文《齐诗》学中就可找到,并引纬书作论据。这反映出蒙文通经学思想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如此,蒙文通在对经学的研究中,梳理“革命”说的承传授受,认为辕固生、《齐诗》、京房《易》、尸子、干宝、孙盛等均言革命,本之于孟、荀。不仅批评晚清《公羊》学派宣传的“改制”说,而且对晚清《公羊》学派所承接的汉代董仲舒、何休的今文《公羊》学也提出批评。他说:

“革命”之说不著,于是“三世”之说张皇一世,而“五际”之说独湮没而无闻。《京易》、《齐诗》,长为世之诟病。推翼奉之义,通之于干宝,以明孟、荀之说至汉、晋而犹有传焉。……自辕生以迄孙盛之徒,其说固未之或断也。此《齐诗》、《京易》足以明《公羊》所未备,而翼奉、干宝识超于董生远矣。

认为由于“革命”之说不著,使得公羊“三世”说盛行,而《齐诗》的“五际”说也湮没无闻。在蒙文通看来,从辕固生到孙盛,“革命”说其实未断,《齐诗》、《京易》中所言“革命”之说可补《公羊》学之所未备。甚至认为即使像翼奉、干宝这样的人物,其思想学识也超过董仲舒甚远。其实董仲舒在当时并非不讲“革命”说,他的“有道伐无道”思想,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汤武革命”说的继承和发展。

蒙文通在他晚年所作的《孔子和今文学》里,对今文学的“革命”说继续作了阐发。他说:“今文学思想,应当以《齐诗》、《京易》、《公羊春秋》的‘革命’、‘素王’学说为其中心,礼家制度为其辅翼。‘革命’学说,当导源于孟子。”把“革命”学说作为今文学思想的中心,而导源于孟子。因孟子在回答齐宣王问题时指出汤放桀、武王伐纣,不是臣弑其君,而是诛一夫。其后荀子继承了孟子的思想,批评世俗所论汤武篡夺桀纣天下的说法,认为汤武诛暴国之君,是诛独夫,因桀纣失去了天下民心,而无天下,所以汤武不是弑君。蒙文通指出:“孟荀是先否认桀纣所受的天命,然后提出汤武不弑篡。《易传》则是承认桀纣所受的天命,但是却认为这个天命是可以革去的,明确提出了‘革命’的概念。这便是现在所用‘革命’一词的语源。很显然,这种思想是对当时君主专制残暴的反抗。《易传》的思想虽和孟、荀是一致的,但是它在提法上比孟、荀更明确也更尖锐。”对今文学之“革命”说的来源作了探讨,肯定孟、荀及《易传》的思想。但蒙文通在论述今文学之“革命”说在汉代的流传演变时,仍是充分肯定《齐诗》之“四始”、“五际”说,他所借以作为论据的材料仍是出自于纬书。并指出,“辕固所说:‘汤武受命’的理论正是和‘五际’、‘革命’的理论是一致的。统治者不准讲论汤武受命,就只好透过《大明》之诗披着阴阳五行的外衣来讲论了。”对《齐诗》学者通过纬书及所论阴阳五行说,来讲“五际”之“革命”说的原因和外在压力作了解释。尽管蒙文通的思想有可议之处,但他在经学研究中,把经学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以阐发今文《齐诗》、《京易》学之“革命”说,这体现了蒙文通经学与政治密切联系的特点。

(二)关于“万民一律平等”的思想

除论述今文学的“革命”说之外,蒙文通还通过论井田、辟雍、封禅、巡狩、明堂等古代政治制度,来阐述今文学“万民一律平等”的思想。这也是蒙文通经学与政治紧密联系思想特色的表现。他说:

我们认为今文学的理想是一个万民一律平等的思想,井田制度是在经济基础上的平等,全国普遍建立学校是在受教育和做官吏机会上的平等,封禅是在出任国家首脑上的权利的平等,大射巡狩是在封国爵土上的平等,明堂议政是在议论政治上的平等。在这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而后再以才德的高下来判分其地位,才德最高的人可以受命而为天子,其次可以为诸侯、卿、大夫、士,其不称职者可以黜免,同时又还有辅助政府的议政机构。从形式上看,应当说这是一个气魄雄伟、规模宏大的有理论根据有具体办法的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历史对他们的局限。……同时也还由于儒家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不敢进行尖锐的斗争。但是,今文学家的思想虽然是带有幻想性的、不彻底的、软弱的、迷信气氛浓厚的学术体系,然而却不能因此而抹煞了在专制统治时代提出“革命”的进步性,不能因此而抹煞了在阶级对抗异常尖锐的时代提出“一律平等”的进步性。

认为无论在井田、辟雍、封禅、巡狩、明堂等政治领域,都体现了今文学万民平等的思想。井田制体现了经济上的平等;辟雍体现了在受教育和做官机会上的平等,使有才德的人可以得到适当的官职,对不称职的人也可罢免;封禅体现了在出任国家首脑上的权利之平等,使才德最高的人可以受命而成为天子;巡狩体现了在封国爵土上的平等,有功者升迁,有过者则削地绌爵;明堂议政体现了在议论政治上的平等,明堂作为议政机构,儒者讲禅让、封建、选举学校、皆归本于明堂,这都体现了对平等的提倡和重视。

同类推荐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热门推荐
  •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
  • 一本书,解决男人所有健康问题

    一本书,解决男人所有健康问题

    本书介绍了很多男性病,都是由于三十多岁时种下的病根,所以养生要趁早,治病不如防病。9代中医世家养生大师为您提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类疾病、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阳痿、早泄、不育、脂肪肝、痛风、秃顶、尿频、尿急、尿痛等多种常见慢性病的中医辩证预防与治疗方案!
  • 战王商妃

    战王商妃

    她,懦弱公主,皇姐陷害,未婚夫悔婚。亲情爱情万情俱灰,一杯毒酒,饮恨而终。她,顶级特工,男朋友劈腿,惨遭催眠。中奖旅游飞机失事,一朝穿越,她成了她。既然生命可以继续,那么就要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上门挑衅的女人,处处刁难的商界对手,还有一直试她为眼中钉的皇姐……真当她这顶级特工是白痴吗?斗斗吃醋的女人,玩玩商业对手……还有屡次陷害她的皇姐,欠他的都要一一找回来!开酒楼,开妓院,抓情报,运用一颗现代头脑建立起一座属于她自己的商业王国。巅峰之上,光芒乍现,惊艳了多少人的眼?他,战国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倨傲的眼睛从不对任何女人侧目,狂妄霸道、睥睨天下。不料,却被自己偶发慈悲救下的女人迷了双眼。他,轩辕国太子,她的前未婚夫,本是他为了利益抛弃的女人怎么转身一变成了一座底蕴丰富的宝藏。当他在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越来越久时还能如愿的举行大婚吗?还有风姿卓卓青梅竹马的师兄,因为身体宿命必嫁的隐族族长……谁才能入得了她的眼?谁才能与她携手一生?【作者是个感情洁癖患者,坚持一生一世一双人】——精彩片段赏析——片段一:宫宴上,天下最优秀的几个男子像她求婚,各自拿出最贵重的礼物送她。轩辕辰:“这是上古血玉打造而成朱钗,收了它你会成为最最贵的女人!”百里奚:“这是百里国在天下商铺的信物,收了它你会成为最最富有的女人!”李沐阳:“这是我李家军队的调令,收了它我会让你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恩,都不错,战王爷,你的呢?”某腹黑王爷走到她面前:“本王是天下最完美的男人,收了我,你将成为这世上最幸福的女人,而且——”俊眉一挑,狂妄笑道:“他们给你的这些,本王都有!”片段三:婚后,某个男人为了晚上的福利小心的讨好着生气的妻子“娘子,这些都是你最喜欢吃的。”“拿走,不是说你要纳妃吗,怎么还有空出现在我这里。”“胡说!本王只有娘子只有你一个,谁敢造谣,本王阉了他。”“那到不用,咱们家的怡红楼还缺一当红小馆就让他去吧。”“来人,赶快把那个人带过去。”“王爷,那可是您最敬爱的皇上啊。”不久后,听说当今圣上出现在某楼挂牌…而某男也终于上下扑倒抱得美人归了男主强大,对外人冷漠、霸道,不近人情!对女主却腹黑,无赖,各种宠着!他的目标:打造史上第一宠妃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共分16章,分别从品德、学习、财商、智商、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自立自强等十多个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帮助父母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男孩好动,男孩好玩,男孩喜欢冒险,男孩不喜欢顺从……教养男孩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相对而言,男孩将来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无疑要比女孩大得多。作为男孩子的父母更应该细心地引导,真诚地理解,把男孩身上的男子汉因素激发出来,把未来交到他们的手里。让男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能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森罗万象

    森罗万象

    是必然?还是偶然?原本是奴隶的人类青年踏上了成为贤者之路,命运的车轮无休止的转动,最终将走向何方?
  • 重生之极品婆婆异能媳

    重生之极品婆婆异能媳

    莫梓卿,一个31岁从未恋爱过的老姑娘,一次乌龙事件后,重生回到七年前,那正值风华正茂的时刻。本是平凡无奇,为人低调的她,重来一次后,还会如前世那般失败吗?答案是:否。糊涂神都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异能与空间相随。如果这次都还孤独单身的话,那就对不起糊涂神的乌龙事件了。看她莫梓卿如何将这世活的精彩,重生后的她桃花朵朵来,可是她却只想着那个让她心疼挚爱的男人……季辰俊,一个天才级的管理高层,做事雷厉风行,很受领导的赏识。唯一的缺点,愚孝至极……当莫梓卿与季辰俊结合后,遇上极品婆家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磨合?极品公婆与小姑请出招!异能媳妇--莫梓卿,来改造你们,看她如何将你们调教成让人值得尊敬的长辈,惹人喜爱的小姑吧!她要靠着异能,挽着老公牵着闺女奔小康…本文女主:微强、低调、男人的好助力。男主:中强、开始愚孝、被调教过后以妻女为天,该孝顺的孝顺。新文求支持,动动手指请收藏,顺便推荐妖精正在连载的历史文:冷酷王爷俏福晋紫狐穴:57373478任意书名与人物名
  • 征服撒旦总裁

    征服撒旦总裁

    飞飞回来了,应大家的要求,把韦子康的番外写完,还请亲们继续支持飞飞哦!**************************************青梅竹马、终身相约的他们,却在一场意外之后,阴阳相隔。原来那场意外,竟是阴谋的开始。新来的小女佣竟然公然顶撞男主人,她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可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竟然像极了他日思夜想的女人简雨萱,结果,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被他欺负,继而不得已做了他的情人。而她来戴家的原因并不是做他的情妇,她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查当年那场意外的源头,是他吗?可是,为什么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他?当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就在眼前时,他死了八年的未婚妻突然出现,瞬间一切变成了泡影。戴宇翔:跨国集团的冷酷的青年总裁,未婚妻在一场意外死亡之后,他变的暴躁、孤癖。在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之后,女人成了他的玩物。恶梦连连的他,以不停的更换身下的女人来麻痹自己。韦子康:帅气冷酷却专情的医学界博士,某集团董事长的爱子,很多年来深爱着那个由仙女变成的平凡女孩儿,在他的细心照料下,她却执意放弃他的爱意,来到一个她本不该回到的地方,过着低下而卑微的佣人生活。代萱:戴家新来的小女佣,平凡无奇,却有一双摄人灵魂的大眼睛,而那双眼睛酷似他死去的未婚妻简雨萱,而就在一个醉酒的晚上,他将她欺负,从此,她成了他的情妇。简雨萱:简氏集团董事长的掌上明珠,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与戴宇翔两小无猜,却在一场意外中死亡。八年后的一天,她突然出现在戴宇翔已渐入正规的生活中,从此一切变的混乱不堪。此文积阴谋、报复、情感纠葛于一体,请耐心看一下,情节会越来越精彩的。飞飞的文属于慢热型,喜欢的朋友请收藏哦飞飞已完结的文:《酷总裁系列:恶魔总裁》(全本)地址:http://m.pgsk.com/a/83883/《野蛮新娘》(全本)地址:http://m.pgsk.com/a/50078/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