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14

第14章 经学与诸子学(2)

在先秦儒学与诸子学互为采获,由此共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蒙文通认为,到了汉代,则是儒家经学融会百家之长而综其旨要于儒家,取代诸子百家而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他说:“战国诸子百家都各有其精深独到的理论,但百家争鸣的结果,到汉代是儒家取得独尊的地位,儒家能战胜百家而取得独尊地位,当然绝不偶然,这应当到当时儒家——主要是今文学家的思想内容中去找原因。……儒家(今文家)之战胜百家,就在于它汲取了百家之长。”认为汲取诸子百家的长处是汉代儒学之今文学战胜百家而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原因。由此他提出汉代经学融会百家而综其旨要于儒家的思想,这也是他经学思想发生的第三次变化。

蒙文通经学思想的第三变是在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和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之后,又于1944年在其所作的《儒学五论》中提出汉代经学,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出入“六经”,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认为宗儒(家)之学取代宗道(家)之学是汉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汉代新儒学不仅超越诸子学,于百家之学、“六艺”之文,弃驳而集其醇,从而集其大成,而且其学有优于孟、荀之处,发展了先秦儒学,给汉代新儒学以比较高的评价;并认为今文经学是东汉以下思想的根本,“先汉经说”不仅是子史之中心,而且亦是中国文化之中心,充分肯定西汉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蒙文通思想的第三变已与其早期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的思想有不同。体现了随时间推移他本人思想所发生的变化。

在探讨儒家思想发展的轨迹和汉代“六艺”经传之学即汉代经学产生的原因时,蒙文通着眼于中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从不同思想文化流派的交流融会而产生新思想、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周秦、汉代各种不同思想文化间交流融会的重要意义。他说:

苟究论于儒家思想发展之迹,出入异家之故,足知“六经”传记者诚百氏之渊海也。……《吕览》、《管书》,汇各派于一轨,《淮南子》沿之,其旨要皆宗道家。司马迁之先黄老而后“六经”,亦其流也。“六艺”经传之事,盖亦类此,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宗道者综诸子以断其义,纯为空言;宗儒者综诸子而备其制,益切于用。自宗儒之经术继宗道之杂家而渐盛,遂更夺其席而代之,于是孔氏独尊于百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仲舒之说,建元之事,其偶然耶!窃尝论之,“六艺”之文,虽曰邹鲁之故典,而篇章之盈缺,文句之异同,未必即洙泗之旧。将或出于后学者之所定也。故经与传记,辅车相依,是入汉而儒者于百家之学、“六艺”之文,弃驳而集其醇,益推致其说于精渺,持义已超绝于诸子,独为汉之新儒学,论且有优于孟、荀,讵先秦百氏所能抗行者哉?百川沸腾,朝宗于海,殊途之事,纳于同归,斯先汉经说者,又百家之结论也。此余本论之所为作也。

蒙文通历述先秦、汉代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之学,互为采获,以相融会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其时,韩非虽集法家之大成,但他也汲取了道家的思想。而荀子作为战国末儒家著名人物,他也明显汲取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融儒、道、法于一体。而《庄子》一书既有批评孔子儒家之处,这应是《庄子》书的本义,但《庄子》之《杂篇》又有推崇孔子的地方,这是庄子后学受儒学影响,有取于儒家之处。《吕氏春秋》、《管子》书也是“汇各派于一轨”,融会诸家思想的产物。至西汉初《淮南子》沿袭之,虽“以道绌儒”,而宗道家,但也杂取先秦诸家学说,并对儒家经典也多次称引。而司马迁则先受到黄老道家的影响,后又返之于儒学“六经”,这些都是不同思想文化流派之间交流融会的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交流融通,相互取长补短的时代背景下,汉代经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是“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的产物。其时,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文、景帝及窦太后皆好黄老之言,尊其术,不任儒者。至后来,宗儒者亦综诸子而备其制度,益加切于日月。使得宗儒家的经术继宗道家的黄老之学后而渐次兴盛,以至取代汉初黄老之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于是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蒙文通认为,董仲舒的学说被汉武帝所采纳,不是偶然的。并指出,儒家“六艺”之文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存在着篇章盈缺、文句异同的现象,未必是经典的原貌,有可能出自后学所定。所以经书与传记可相依互补,西汉时儒家学者对于诸子百家之学和儒家“六经”之文,均作了研究整理,弃驳集纯,去短取长,把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更为精妙,不仅超出诸子学,成为汉代的新儒学,而且其思想更有优于孟、荀等先秦儒学代表人物之处,这岂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所能比拟的。直把“先汉经说”,即西汉今文经学,说成是对诸子百家之学的总结,是融会了百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体现了殊途而同归的学术走向。蒙文通强调,这正是他立论之所在。由此他反对所谓先秦学术卓越,而到了汉代则暗淡无辉的说法。蒙文通认为,汉代经术乃学术之根底,而诸子百家之学则为其枝叶,西汉今文学虽导源于先秦诸子之学,然又出入百氏,反求诸“六经”而得之,集先秦思想之大成。他说:

殆以诸子之义既萃于经术,则经术为根底,而百氏其柯条。支义奇词,胥就董理,诸子之于经术,倘正辩证法发展之谓欤!此则孟、荀儒者之术,入汉而为经生之业,以恢诡无方之诸子,转而为湛深纯一之经术,道之相承,固宜如此。……汉师之所论者亦约也,先秦之所究者则博也。不以今文之旨要探先秦之归宿,则诸子之术散漫无统宗;不以诸子之博衍,窥汉儒之宏肆,则今文之说终嫌于枯窘。故必经与子交相发,而后义可备也。纲条既张,枝叶自傅。举凡西汉之籍,其有事非释经,而陈义精卓者,莫不与纲条相通贯。其导源于诸子之迹,亦灼然可明。诚以今文之约,求诸子之约,以诸子之博,寻今文之博。究于嬗变之迹,立义之由,则本末兼该,而始终之故亦举。所谓出入于百氏,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者,亶其然乎!是先秦以往之思想,至汉而集其成。故后汉而下之思想,亦自西京而立其本。虽后来义有显晦,学有偏精,然其或出入者,为事亦仅。“六经”之道立,而百世楷模以定。由是观之,先汉之业,顾不盛欤!

作为经学家的蒙文通,作《儒学王论》时确对汉代经学很看重,而与他以往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以及破弃今、古家法的思想有所不同。此时他认为诸子百家之义荟萃于经术,汉代经术为根本,而先秦诸子学仅为枝叶。先秦孟、荀之儒学,入汉后也发展为经学。从先秦“恢诡无方”的诸子学演进到汉代“湛深纯一”的经学,是一“道之相承”、辩证发展的过程和“固宜如此”的趋向。蒙文通并指出,汉代经学与先秦诸子学各有其学术特点,汉代经学为约,先秦诸子学为博,如果不以今文经学的旨要去探究先秦诸子学的归宿,那么诸子学就会散漫无所统宗;反之,如果不以诸子学的广博去反观汉儒的立意宏大,则今文之说就会枯竭贫乏。所以蒙文通主张经术与诸子交相互发,以经为纲、为本;以子为末,为枝叶。强调西汉经术导源于诸子,出入于百氏,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是对先秦以往思想的总结发展而集其大成。并盛赞西汉今文经学,认为西汉今文经学为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立其根本,儒学“六经”之道立,定百世楷模,直为后世所效法。不仅如此,蒙文通还推崇西汉今文经学,把它视为子史之中心,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中心。他说:“既以先汉经说为子史之中心,亦即中国文化之中心。”对西汉今文经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蒙文通并探讨了汉代儒学之所以战胜百家,而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认为今文经学汲取了百家之长是其重要原因。除融会百家,汲取诸家之长外,蒙文通还探讨了其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他说:

周之制为封建,而贵贱之辩严;秦之制奖兼并,而贫富之辨起。先汉经说者,固监于二代之败,显然欲致贵贱、贫富之辨而并绝之者也。商贾盛于周,君权极于秦。先汉经说者,固显然摈抑商贾与君权者也。故窃谓周也,秦也,先汉经说也,截然而为三。非周制既弊、秦焰已张之后,何易有此宏义。此汉师之持义,固有监于历史之衍变,其迹有未可掩者。即以周秦而言,百家之学,亦何莫非因时势之激刺,而陈义以日新。汉师经说,固源于诸子,非能独异,则历史之有关于思想,其孰能非之。至若汉世帝王,既采儒家之经济思想,以抑商贾;经生亦让步其政治之主张,不绌君权。中国历史亦于此而植其基,遂与欧西之事似若各异。自汉而下,二千余年,社会经济无显著之变动者,求诸经生之说,有固然也;而君主之制遂亦维系于永久,倘亦基于是耶!

蒙文通分析了周、秦二代之所以败亡的原因,他认为周制之弊是贵贱之辨严;而秦制之弊则在于奖励兼并,而起贫富之辨。至西汉经师“监于二代之败”,显然要致贵贱、贫富之辨而并绝之。而此时的统治者——西汉帝王在经济上采用了儒家“抑商贾”的思想,那么在政治上,西汉经师对西汉帝王也作了让步,而不绌君权。蒙文通认为,这样一来,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也因此奠定了根基,使得汉代以来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经济无多大的变动;同时使君主制延续下来,得以长期维持。换句话说,西汉儒学经师与汉世帝王都对彼方的思想作了汲取和让步,这使得汉代儒学得到统治者的认可,而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一方面,西汉今文经学“汲取了百家之长”,它是融会百家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自有超出先秦诸子学之处;另一方面,西汉经师与西汉帝王互为汲取和让步,使统治者接受了以今文经学为代表的西汉新儒学,这就是蒙文通所分析的汉代儒学之所以战胜百家,而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在经学与诸子学的关系及学科分类问题上,蒙文通一定程度地肯定诸子学的地位和作用,但与经学相比,儒家经学的影响还是远超过诸子,包括诸子在内的子、史、文艺之学,都是不可与经学相比拟的,经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并强调经学乃一整体,不应以西方学科之分类来衡量经学。他说:

由秦汉至明清,经学为中国民族无上之法典,思想与行为、政治与风习,皆不能出其轨范。虽二千年学术屡有变化,派别因之亦多,然皆不过阐发之方面不同,而中心则莫之能异。其力量之宏伟、影响之深广,远非子、史、文艺可与抗衡。自清末改制以来,昔学校之经学一科遂分裂而入于数科,以《易》入哲学,《诗》入文学,《尚书》、《春秋》、《礼》入史学,原本宏伟独特之经学遂至若存若亡,殆妄以西方学术之分类衡量中国学术,而不顾经学在民族文化中之巨大力量、巨大成就之故也。其实,经学即是经学,本为一整体,自有其对象,非史、非哲、非文,集古代文化之大成、为后来文化之先导者也。

指出经学就是经学,它是两千年来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为中华民族的最高法典,整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政治风习均以经学为指导。可以说,两千多年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习尚皆由四书五经所铸成。强调经学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指导,它的宏伟力量和深广影响远非诸子、史学和文艺学所能比拟。但自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以西方学术的分类法来衡量中国学术,把原为统一整体的经学分隔为文、史、哲数科,人为地将经学这种综合性的学问分门别类地割裂开来,使得经学对中国文化的指导作用大大降低。蒙文通强调,经学既然作为一个整体,就有它的研究对象,它非史学、非哲学、非文学,而是在文、史、哲之上,超越文、史、哲,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起指导作用的学问;经学既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而集其大成,又开后来文化的先导。从而批评以西学之分类法来衡量经学,而不顾经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巨大力量和巨大成就的现象。蒙文通通过探讨经学与诸子学的关系,来阐发经学超越诸子、史学、文艺学的重要性和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意义;批评沿袭西方学术分类法,将经学割裂开来,人为地划分为文、史、哲等几个部分的作法。这体现出蒙文通治经学的指导思想,乃在于客观地肯定经学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的重要性、指导意义和价值;也表明蒙文通非为治经学而治经学的一般学问家。

同类推荐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热门推荐
  •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本书精选了22家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并从中提取了使其成功的营销法则。这些企业无不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因此所选案例很具有典范性。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众多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所决定的,本书选取的正是支持这些企业成功的营销精髓。我们努力将市场营销的原理渗透到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法则之中,希望每一个法则都能昼通俗地体现营销理论,方便读者朋友的理解和掌握。
  • 弃妇有毒:腹黑爵爷禽深款款

    弃妇有毒:腹黑爵爷禽深款款

    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吃了我的,统统吐出来!什么?仇人爱上她,非要再求娶?冷酷爵爷缠上她,耍酷、耍贱、装软弱、玩深情?别!别!别!仇还没有报完,又要陷入情网?抬头,元芳,你怎么看?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 废柴也要逆袭

    废柴也要逆袭

    现代古武少女陈怜月被害身亡后,却意外重生于未知世界鸿蒙大陆,成为了元力世家天启陈家的三小姐。原陈怜月因为废柴体制而被人瞧不起,但由于拥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好婚姻,而被族中姐妹嫉妒,设计欲害其身败名裂,被退婚。原主因为伤心害怕而死亡,现代少女陈怜月灵魂注入,从此带着小包子开启了强大自身和复仇之旅。
  • 金牌王妃要翻天

    金牌王妃要翻天

    当她再一次睁开眼睛,有人欺负吗?看她如何能屈能伸,要雨的雨,赶上了穿越的人潮....她:相府嫡女,养精蓄锐翻了这天,她已是她。她已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大小姐,她:女子特战队队长,要风得风,无人问津何必在乎,一次任务中,清净的生活挺好,却被丢弃在废弃的院落里,无人问津的大小姐.....
  •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地理未解之谜,我们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挑选最精彩的奇谜,荟萃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谜团,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其进行生动的展现和说明,试图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诡异而又神秘的想象空间:星空世界、地球探秘、天象奇观、地理地貌、江河湖泊、神秘地域、洞穴岛屿、文明遗迹、失落宝藏、神秘海洋、怪兽之谜、自然灾难和南北极谜团。我们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种种神秘现象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启迪读者的心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王的宠姬

    妖王的宠姬

    男主:蓝穆修斯身份:妖王性情:残忍、冷血、无情、嗜血、性淫(除了长得好看好像没有任何优点)年龄:八千(高龄老妖咯)女主:今晚身份:人类性格:胆小、善良、单纯(单纯的有些白)年龄:十八(大好年华啊)当一个如花似女的小MM被送到一只千年老妖的嘴边去“吃”的时候,千年老妖是怎么把她给“生吞活剥”了呢?当一个天下间唯我独尊的妖王碰上一个白到一定程度的小女人,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花絮一:某晚:呜呜,不要吃我妖王:女人,你哭的本王很烦某晚:你、请你不要吃我,我就不哭了妖王:本王讨厌有人讨价还价某晚:我的肉不好吃,人肉不好吃妖王:……(这个蠢女人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把她“吃”了)某晚:求求你,我会烧饭,我去给你烧东西吃,不要吃我妖王:女人,本王今天一定要把她生吞了某晚:啊…于是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某个白白的小女人被某腹黑强大的妖王给生吞了,连骨头都不剩。花絮二:妖王:女人,给本王把换洗的衣服拿过来某晚:要衣服自己拿妖王:你是本王的宠姬,必须要听本王的话某晚:你现在是个小毛孩,不是妖王,要叫我姐姐妖王:……(身体受人陷害变小,这个女人竟敢不把他放在眼里!)某晚:啊,你怎么不穿衣服妖王:今晚你死定了某晚:救命啊…妖王(该死的,他一定要尽快恢复过来)于是某个黄昏日落时间,某个说错一句话的女人被某缩小的妖王给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麒麟◇妖王座下第一神兽【由亲亲大大huangqiqi12领养】◆艾斯菲尔◇温和儒雅的妖国二王子【由亲亲上官羽曼领养】◆赤炎◇强悍的玄界尊主【由亲亲total佐藤】◆今晚◇单纯善良的女主【由亲亲御行风领养】◆蓝穆修斯◇残暴妖媚的妖界之王【由亲亲幽蓖领养】花絮与正文不尽然相同,请看文的大大们正文中看到不要质疑,谢谢!欲知腹黑强大的妖王和胆小单纯的今晚PK详情,尽情关注《妖王的宠姬》!简介小白,内容不小白;小宠+小虐,不喜欢此类文的大大们请勿人身攻击,谢绝拍砖!推荐好友文文:随云飘舞《堕一落》樱落《妖王的宠姬》烈焰如歌《夫君不怕多》蓝色紫色《童养妃》醉舞狂歌《囚欢》筱静梦《九夜借腹》听海忆梦人《纠缠》西子情《夫君太多谁的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