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500000007

第7章 画家精神的释放

前面我们提到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也十分确切地反映了老子思想“阴柔的进取”的本质:水固然柔和,如东坡诗所谓“清风如水,明月似练”,然而水却包含着无坚不摧的内质;它固然能居下,“处众人之所恶”,然而它却既能泽被万物,又能摧枯拉朽、无坚不克。在《老子》书中“争”和“不争”是同义的,即是说“不争”就是为了更大的“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哲学界,对于今本《老子》对帛书《老子》的篡改的指责基本是正确的,惟第八章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帛书作“有争”,窃以为与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相抵牾,似应从今本为妥。今本注家如三国时王弼,的确对老子书妄加篡改,然而不一定帛书全对而王弼今本全错。王弼所见抄本当然比我们多,他的学问必然比那些抄本者高,对有些抄本上错讹的勘误,王弼也或有枝节的功劳。

我们还回到艺术上来谈刚与柔,可染先生曾说,至高的艺术技巧都是百炼钢成绕指柔,这真是极高明的见地。剑拔弩张、色厉内荏在中国画视为用笔的大病,所以中国书法主张绵里藏针,外包光华,内含坚质。李可染先生书画用笔看似迟缓,不若献艺走穴、现场表演者之“才思敏捷”一挥而就,然而将可染先生的书画张之素壁,那线条的浑厚劲拔,真如金刚杵般百折不屈。在众多作品之中,可染先生的画,真正做到“不争”,那么平静而岑寂,不仅没有媚俗之心,更无张扬之迹,然而真是圣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四十三章》)。我的另一位恩师李苦禅先生一生经历如江海之甘居卑下处,所以天下学人景从,他的作画也可以说是在体道一如的情态下,以自然之心体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那是浑然天趣和深邃哲理的统一。他谈艺术也是“妙悟者不在多言”,然而正如老子书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五十六章》),世之所谓评论家,连篇累牍,动辄万言,但无法掩其简陋,而苦禅先生有时一两句话则可受用终身。他曾用老子“善行无辙迹”的名言来说明好的用笔含蓄蕴藉无起止之迹,这就如同老子主“无为”一般,最好的用笔也是若不经心,绝无刻削之迹的。老子“善行”指圣人之行,是不欲在人间留下什么丰碑的;内美大美之中国画,也不过是希望体现真正的自然之美,当画家心志真正回归自然的时候,那笔墨就也入了“无为”之境。石涛讲自己作画:“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石涛的《画语录》讲“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而且石涛的画论以“一画论”贯彻始终。所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与老子的“道”意思相近。在石涛的理论和实践中,画、道是合一的,在石涛的一画论中是真正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石涛作画的用笔一任自然,虽蓬头垢面,不掩国色,自有其与大自然相凑拍的大美、真美在,他所反对的“万点恶墨,恼煞米颠;几丝柔痕,笑倒北苑”意指米芾由于发于自然的真感而创米点山水,以写山川氤氲之气,而浅学者画上万点,皆为面目可憎之恶墨;董源画江南山水,用笔柔中藏刚,表现那平远空蒙之境,而钝智者学得的只是几丝柔弱拖沓的线条而已。这难道不使米芾气恼,而令董源笑倒吗?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师古人之迹不师古人之心,遂使千百年来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古人之心,指大朴未散的自然之心,正是学者所应师者,而不应拘于表面的画迹,画法倘不能体现自然的本性,那反成画家的桎梏,便成了“真”的对立面“伪”。而老子的“慧智出,有大伪”也可理解为僵死教条的画法,正是绘画中的大伪,必当根而除之。和老子以为“大道废,有仁义”之旨相同,石涛提出了“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的理论,不立一法是指自己绝不为后人立则,后人也应崇尚自然,而他自己则不舍弃他一以贯之的“一画论”,永远会遵循“道法自然”的最高原则的。

老子哲学的基本核心,当然是道,是自然之道。它和一切反道而行的仁义、一切抗拒自然大慧智的大伪格格不入,他所崇信的人类心智的返朴归真成了中国画家、诗人、书家们精神释放的天地。中国古代艺术家们似乎都不愿接受儒家“克己复礼为仁”的说教,而对道家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则心向往之。中国的艺术家们同时接受道家自我修养的感悟方式,愿意澄心遐观:“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而道家的澹泊质朴为尚的人生哲学,融进中国画里,也导致了无拘无束中的水墨晕染挥洒,成了最佳的表达方式。正如宋黄休复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中国画家作画以水墨宣纸为工具,这种工具的语言本性是抒情的、直抵灵府的、诗化的,因此,他们拙于一枝一叶出规入矩的如实描摹;又由于纯粹宁静心态的需要,对精研工巧的彩绘有所鄙弃,这就是为什么水墨画在中国成为正宗主流的画种的根本原因。

中国画家与大自然邂逅、融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受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都很深的南朝大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说明,他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里的“思理”乃指对大自然的根本法则,或换言之,对宇宙本体和它的规律的追求,使画家的主观精神(主体)和客观万物(客体)相“游”。这“游”字之妙,在于它包含着交融、渗透和最后合而为一的全部运动过程。这主、客体的合一,正是老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的前提。刘勰又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里指宇宙万物的运作与主体精神的运动已然达致一个同步的阶段,这“摇”字传神地描述了主体的能动性。

人,作为有思维能力的存在,与大自然冥合的过程并非被动的,而其中主客体的融合,也不是无选择的捏合。刘勰更进一步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艺术家多角度、全面的“往还”审视,这过程是一种酝酿创作的发酵作用,纳其当纳,吐其欲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化为自我的自然,乃是惟一属于自我一人的“人化的自然”,而画面或诗歌中的自然,也是有着诗人、画家精神面貌、风范气质的自然,正如石涛所做到的“山川脱胎于余也,余脱胎于山川也”。

中国的艺术家绝不陷自己于“心为形役”的蹇促不堪之境,他们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在包容万有的大化中以麋鹿为至友,抱明月而长终;他们恪守宁静致远的心态,本能地拒绝庸俗;他们“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吴道子之“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气”不惟是天地万物赖以生长、赖以繁衍的气,也是画家所禀受的上宰的淋漓元气。东晋陆机的《文赋》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精神飞之弥远、心灵游之弥高时的自然倾泻,这种升腾,是艺术家之内美与宇宙本体之大美的略无间隙的真正的合二为一,惟其如此,中国的画家和诗人,才能如九方皋之相马,超然物表,得其精髓;才能与花鸟共忧乐,以奴仆命风月,倾东海以为酒,一洗胸中块垒!

我曾有一律,论中国画之水墨与线条,诗云:“琮夜半隔窗鸣,迓雪寒梅立娉婷;总觉胭脂成腐秽,须教水墨化阴晴。千岩滴透原无色,一线穿空若有声;信是当风吴道子,古灯如月我高擎。”夜雪告诉我的是岑寂宁静的心志,寒梅告诉我的是纯洁无瑕的境界,我必须忘记世俗的烦扰,洗净尘秽的铅华,那大音希声的天宇不正是道之所在吗?南朝陶弘景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艺术的独特的感悟,只属于一个人;张炎真的能“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州”吗?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热门推荐
  • 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日落长河》是系列长篇小说《乾隆皇帝》的第三卷。 乾隆一面撤将换相,倾其国力,企图在继续惩讨大小金川的战事中,以重惩莎罗奔的全胜结局,来挽回体面;一面派刘统勋、刘墉父子企图在珍灭女教主“一枝花”的斗争中,安定国内局面。他根据孔子的仁政思想,重用傅恒、刘统勋、阿桂、纪昀等人,继续推行以宽为政繁荣经济的政策,以此努力开创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可是由于他战略指导思想错误,加之讷相无能,金川战事一败再败,以高恒为代表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腐败势力,同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助澜推波,愈演愈烈。乾隆虽宵吁勤政,严厉惩腐,可无力挽救乾隆盛世落人江河日下的尴尬局面。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完美世界传奇

    完美世界传奇

    笑看天高卷云舒,芳草依依,远山落日暮。伊人借梦风飘去,踏遍荆棘不知数。相逢相识难相知,鸿雁南飞,谁人解愁苦?何不把酒向青天,淡淡相忘江湖路。————《蝶恋花》浩浩祖龙城,皑皑履霜城。一语道不尽完美大陆上这两座传奇城邦的无限声威。雄霸西域的黄昏帝国为何会瞬间崩塌?千年前的因果究竟给后世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历经七界之浩劫后的汐族飘渺何方?十年风雪下的覆霜城到底埋藏下了多少秘密?完美大陆上几个命运曲折的小家伙,入修行,踏凡尘,历生死,同患难,几经磨练,终成大器。有道是: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请共同见证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完美世界里,每一次的欢笑与哭泣。谨以本作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逆史

    逆史

    《逆史》由卷枕神州编著。《逆史》讲述了:你知道跳大神竟然跳出了华夏5000年文明吗?你知道大禹治水功在当代却罪在千秋吗?你知道被讥笑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背了多少冤枉吗?你知道“篡国奸雄”王莽的悲情吗?你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的仕途迷梦吗?你知道害死杨家将的大白脸奸臣潘仁美的千古奇冤吗?你知道岳飞之死性格注定吗?你知道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其实是块硬骨头吗?你知道朱元璋的遗害无穷吗?你知道李鸿章的忍辱负重吗?……你知道你所知道的历史,其实是一个被人打扮过的小姑娘吗?
  •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一句精辟练达的话,就能启迪孩子,让他用智慧的力量扬起前进的风帆,为他打开一道独特的美景;父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影响孩子,让他用自信的火花点燃快乐之灯,为他迎来多姿多彩的人生;父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改变孩子,让他用生命的价值追求完美的人生,为他赢得人生比赛的胜利。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