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50

第50章 意象—意境—典型 (3)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这是《橘颂》的前半部分。这里只是写橘子,写橘子的品质,写它生南国而“受命不迁”的特性,写它“深固难徙”的性格,写它“精色内白”的结构。这是一个高洁的形象,作者是以这个形象来象征自己的品格,即那种爱故乡爱祖国的“受命不迁”和“深固难徙”的精神世界。《离骚》中局部的象征就更多。看来,在王充生活的公元1世纪的汉代,他也许还能更多地感受到这种远古的“象征意象”,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做出了理论说明。从那以后,中国的文学进入到抒情为主的时期,尤其在六朝、唐宋元,抒情诗成为文学的主流,古老的象征意象差不多被忘却了。虽然唐宋元时期也有人采用“意象”这个词,但那已经是在艺术形象的意义上运用了。直到明清时期,以象征为特征的观念意象开始复苏,终于在清代的叶燮那里完全恢复,并完全在诗学领域谈论它。明代谈“意象”的人不少,但多数是泛化意象,只有王廷相在《与郭介夫学士论诗书》中所谈的“意象”接近观念意象:

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着……《三百篇》比兴杂出,意在辞表,《离骚》引喻借论,不露本情……斯包韫本根,标现色相,鸿材之妙拟,哲匠之冥造也。若夫子美《北征》之篇,昌黎《南山》之作,玉川(卢仝)《月蚀》之词,微之(元稹)《阳城》之什,漫铺繁叙,填事委实,言多趁帖,情出辐射,此则诗人之变体,骚坛之旁轨……嗟呼,言征实则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

王廷相的评论与当时别人的评论不同。他不欣赏杜甫、韩愈、元稹等大家的一些作品,认为他们的一些作品,如杜甫《北征》等“漫铺繁叙,填事委实”,认为是“骚坛之旁轨”,把他们排斥在诗的正宗之外。他对这些诗人的贬抑是否公正,还可讨论,但他独喜具有象征意味的诗,认为这些诗才是“哲匠之冥造”,并“示以意象”,能“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所谓“哲匠之冥造”,就是说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具有哲学义理。我们可以说,具有象征意味的最好的意象可以称为“至境意象”,即象征型文学的最高的审美理想。

清代章学诚的看法也值得重视。他说: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他若纵横驰说之士,飞箝捭阖之流,徙蛇引虎之营谋,桃梗土偶之问答,愈出愈奇,不可思议……故人心营构之象,有吉有凶。宜察天地自然之象而衷之以理,此《易》教之所以范天地也……人心营构之象,睽车之载鬼,翰音之登天,意之所至,无不可也。((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内篇·易教下》,8页。)章学诚这里似乎是在论《易》象,但他反复强调“象之通于诗也”,《易》象“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易象通于诗之比兴”,所以他所说的“人心营构之象”也是对诗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论述。章学诚的论述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他认为人心营构之象,是“意之所至”的结果,是意念的产物,是观念意象,具有象征性质,其目的是为了阐发天地自然之理。“人心营构之象”,与供人写实的“天地自然之象”是不同的。第二,这种“人心营构之象”,既然是人的意念、观念的产物,那么就可以怪诞离奇,所谓“愈出愈奇,不可思议”。第三,他认为《庄子》、《列子》中的寓言,《离骚》中的上九天下九地等文学作品中的奇特形象,就是这种“观念意象”,即“人心营构之象”的典范。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章学诚不是论一般的抒情诗中的艺术形象,他提出的“人心营构之象”正是王充界定意义上的“观念意象”,是象征型文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清代文论家叶燮则把观念意象提到至境意象来理解。他的论述我们在作品论那章已经引述过,强调他提出“诗之至处”的观点,未能从观念意象这个角度加以申说,所以这里还要再次引述他的话: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入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清)叶燮:《原诗·内篇》,见《清诗话》下册,584页。)

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同上书,585页。)叶燮的这两段话,内涵很丰富。从观念意象这个角度来看,有以下四点是需要指出的:第一,他重新肯定了“理”并不是诗的死敌,他不认为诗是“不涉理路”的,诗可以言理,这就说明了观念、哲理、义理是诗表现的内容之一;但他又认为,诗所述之理,不是那种“人人能言之理”,是一种“含蓄无垠,思致微渺”之理,是一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之理。第二,那么诗歌如何来表现这种幽深微妙的“理”呢?叶燮认为这就要寻找到“意象”(“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这种“意象”不是那种写实性的形象,不是那种意在此言也在此的形象,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形象。如曹植的《七步诗》,意在批判其兄的无情,但言则在“煮豆燃豆萁”。这是一种象征,即在言说此事中暗示、指代彼种事情或道理。又如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诗人在参加考试之前写给他的老师、诗人张籍的,作者以新娘的心态来象征他应考前的不安心情。新娘画眉问夫婿则是象征形象。

作者要写的不是这个形象本身,而是他在考试前的那种感情。第三,意与象最终完全融合为一,没有丝毫的割裂,所以出现“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的“冥漠恍惚”的状况。当然不是说没有“端倪”、“形象”、“议论”和“思维”,而是说这种整体的意象往往会出现超越端倪、形象、议论、思维的艺术效果。超越端倪是指意象的无限性;超越形象,不是不要形象,而是言在此意在彼的意思,也就是意象的指代性;超越议论,是指无法用议论来限定它,这是说意象的多义性;超越思维,是说无法进行逻辑的推断,这是指意象的感性性质。这些都是意象的特征。第四,如果达到上述三点,那么这种意象就是“至境”意象(“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即是观念意象的最高形态、理想形态。叶燮把观念意象的特征和地位作了深刻的阐释。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象征型文学审美理想———至境意象———最后是由叶燮完成的。

也许有人要问,我们这里谈论的“观念意象”在今天还有意义吗?可以肯定地说,其意义是巨大的。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早期,象征型艺术灿烂辉煌;其后象征型艺术逐渐衰落,抒情型、写实型的文学艺术成为主流。但是到了20世纪初,现代派的兴起,又使象征型的文学艺术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西方文论对此当然是有强烈反应的,这就是“象征”、“隐喻”、“悖论”等观念的流行。20世纪初英美意象主义运动,更从中国古典拿去“意象”这个概念,可惜他们拿去的不是与其现代派文学相吻合的“观念意象”,只是情景形象运用的技巧。今天我们把中华古老的观念意象论重新发现出来,不但可以用来解释目前越来越多的象征型文学,而且也为世界文论中的文学理想论增添了一个维度。

三、“意境”———抒情型文学的理想

根据古人的论述和今人的研究,加以吸收融合,认为意境是人的生命力开辟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在有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在这些观点中,我们想从“生命力”这一角度,提出我们的一点新看法。

抒情型的文学在人类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抒情诗成为文学园地里最芬芳的花朵。抒情型文学的审美理想是什么呢?中国古人提出了“意境”这个范畴。关于意境,我们在第二章“文学范畴论”中已经作了一些阐述。如我们从“境”的字义起源,谈到人的精神意境最早来源于老子和庄子的“体道”的追求,谈到佛学对意境生成的作用,谈到从一般的人的精神意境转到文学的意境,谈到意境的思想萌芽是从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的“隐”开始的;对于意境理论后来的发展也作了一般的介绍。所有这些在本章不作过多的重复。鉴于目前论述意境的文章很多,各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似乎都缺少点什么。所以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意境的概念提出于何时?从词义学的角度看,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还是意之境?2.到目前为止意境的解释有几说?各说有何长处又有何不足?3.意境作为抒情型文学的理想究竟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或具有几个特征?

(一)“意境”是“意之境”

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但明确提出“意境”概念则是唐代的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出“三境”说。他认为:

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认为物境是“物”与“境”的结合,情境是“情”与“境”的结合,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意”就是主观的情思,“境”就是客观的景物,“意境”就是主客观的结合,“意”与“境”这两者是一种并列的结构,“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意与境二者的浑然融彻,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契合无间、艺术形象的情景交融”。这种说法,长时间流行,被看做是意境的不刊之论。实际上这只是概括了一般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并没有切入到意境的特殊内涵,这可能与宋代普闻在《诗论》中的说法有关。他说:“天下之诗,莫出于两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境句易琢,意句难制。境句人皆得之,独意句不得其妙者,盖不知其旨也。”这种说法把“意”与“境”分得过分清楚,太机械,似乎“境”就是纯粹的景物摹写,“境”可以无情意的渗入,这显然是不妥的。影响所及,人们把意境看成是意与境的并列相加,这就更不妥了。在唐宋时期,人们谈“境”时在“境”的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语,是极为普通的事。

如唐代殷潘说王维的诗“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参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7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唐代高仲武说:

“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此五言之佳境也。”(同上书,255页。)韩愈说:“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唐)韩愈:《桃源图》,见《全唐诗》五,378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这说明如同“常境”是平常的‘境”,“佳境”是佳妙的境,“异境”是不同寻常的境一样,“意境”就是意之境,它们都是偏正结构,不是对等的联合结构,意境不是意与境相加,不仅仅是一般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按《说文》的解释,“境”是指时间中止之处,后来引申为空间中止之处,如至今我们还用“边境”这个概念,再往后引申为精神达到的高度,这就是精神境界,再往后引申为艺术的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从词义上说,就是意之境,意思是诗意情感疆界的无限绵延、扩张的艺术效应。我们之所以首先要从词的结构和词义上厘定“意境”的含义,目的是不把意境当做一般的艺术形象来讨论。一般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与物的统一、情思与景物的统一,但意境不仅仅是这些统一,它作为抒情型的审美理想,的确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二)意境说六种

意境思想的提出已经有一千多年,也讨论了一千多年。人们在讨论意境问题时,不是凭空出发的,而是从历代的相关理论中吸取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解说。那么,究竟在意境的意义上有哪些解说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六种:

1.情景交融说

这主要是吸收明清两代的理论资源所形成的看法。“情景交融”论从宋代提出,到明清时期在诗论、词论、画论、戏曲论中触目可见。特别是到了明代的谢榛、清初的王夫之和其后的李渔那里,几乎把话说尽。可以说“情景”论到他们那里完全成熟。“情景”论主要是解说诗歌形象的构成要素。如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成诗。”((明)谢榛:《四溟诗话》,69页。)又如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王国维:《文学小言》,见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78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这里谈的仅是诗的构成要素,文学的构成要素,但有不少文论家把它移来解说“意境”,把“情景交融”看成意境的主要规定。

清初画家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明确提出意境即情景交融,他在回答“笔墨情景何者为先”的问题时说:“情景者境界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也明确提出“意境”概念,并认为“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那就是“意境”。在现当代,把意境解说为“情景交融”成为一种流行的学术观点,如著名画家李可染说:“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李可染:《漫谈山水画》,载《美术》,1959(5)。)这种用“情景交融”说注释意境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曾祖荫教授出版于80年代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一书中说:“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意与境二者的浑然融彻,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契合无间、艺术形象的情景交融。”(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287页,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种观点呢?毋庸置疑,抒情作品的意境当然是要以作品中的景与情的描写作为基础的,尤其是“情景交融”使意境的生成有了“实在”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来谈“意境”当然是奢谈,是悬空之论。但是,我们要问的是,既然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或者等于情景交融,那么我们在有了“情景”论之后为什么还要“意境”论呢?同是一个东西,故意给予两个命名是必要的吗?如果不是意境论有比“情景”论更丰富深厚的审美内容,我们为何还要强调意境论呢?特别在谢榛、王夫之、李渔等已经把情景论推到成熟的地步之后,意境论似乎就更没有必要了。看来,我们只能说,“情景交融”只是揭示了艺术形象的一般特征,“情景交融”说只是在艺术形象层面来谈意境生成的初步基础,企图以“情景交融”来规定意境应有的美学内涵,不能不说还差得比较远。

2.“诗画一体”说

宋元时期是山水画大发展的时期。画论与诗论结合也时常可见。

这时候出现的一个观点就是“诗画一体”论。如苏轼明确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见冯应榴辑:《苏轼诗集》第五册,152页。)苏轼还特别提到王维的诗与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见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五册,2209页。)此后这种“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观点层出不穷。山水画的特点就要讲究空间上的虚实、远近等。后来的人就借用诗画关系的理论来解说意境。

同类推荐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热门推荐
  • 赫连云凉

    赫连云凉

    杳已经开启潇湘币奖励项目对于一直支持杳的读者,杳以后可以给予更实在的回馈啦!会选取读者赠与价值不等的潇湘币,参考内容包括:长评、精评、礼品道具、留言数量。相当于大家可以免费看VIP章节。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古家,百年名门,家族繁盛,人才辈出争夺——总是不变的戏码。古云溪,凉薄淡漠的古家二小姐。家族争斗,人情冷暖,在单薄的生命面前,总是如此无足轻重。为了保护自己那颗因先天性缺陷而脆弱的心脏,习惯了置身事外的冷漠。一次重生的机会,是命运的补偿,还是另外一场无情的捉弄?前世的古云溪今生的赫连云凉段铭瑞武学世家落宇山庄少主,沉稳内荏,气宇非凡。只是——那双眼眸太过深邃,平静的表面下,又会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样一个不能掌握的人,云凉不愿招惹,可偏偏事与愿违。莫寒羽亦兄亦友的大师兄,在外人看来无可挑剔的温雅外表下,却有着令人无语的极度护短无理的脾性,尤其是对觊觎他宝贝师妹的人…司寇商魔教教主,狷狂恣意。藐视众生的狂妄,出神入化的功夫,强硬霸道的手段…从未经历过的捉摸不定的情感令云凉胆怯、好奇,一步步试探性地靠近,陷落近在咫尺。但是当现实、纠葛摆在眼前,她是选择转身还是…赫连风清强势睿智的赫连山庄大小姐,与她的能干、美貌齐名的还有她极度护妹的种种手段。包容一切的爱护、没有掺杂杂质的亲情引起了重生之人的贪恋。韩泷祺昭国三皇子,精明的上位者,角逐至高无上的权利。宫中倾轧,险象环生,习惯了宫廷的勾心斗角,习惯了朝堂的口是心非,遇见近乎无欲无求的云凉,那种由内散发的宁静和淡然,却像风暴的中心,牵引着他不断靠近…萧水何亦正亦邪的栖凤教,洒脱逍遥的左使,随心而动的性情与云凉甚为契合,一场相交,一对知己,一场杀戮,一段恩怨,究竟如何,竟让云凉不惜改变初心,参与到水深混沌的皇权之斗…她不问世事,不理世人的指手画脚,是因为没有人触动她的底线,当有人跨越雷区,赫连云凉不会吝啬展示性情的另一面…一趟无心的京城之旅,却掀开了一个掩盖十几年的真相——赫连云凉的身世之谜。纠葛在她生命中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她的身份?她的地位?当经历过种种,她还能够保持那颗淡然的心?有没有人,能让她甘心相伴?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

    本书从世界范围内遴选了50座摩登建筑,按照世界大洲分为六章,其中有体育中心——“鸟巢”国家体育馆,有国家政府所在地——美国白宫、德国国会大厦,有展出各种作品的博物馆——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吉萨大埃及博物馆,还有现代出行离不开的新潮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伦敦希思罗机场五号候机厅,更有千年、百年造福人类的水利工程——中国三峡大坝和埃及阿斯旺大坝,当然,还有经济金融中心——大阪世界贸易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尽情地感受这些建筑奇迹,体味现代人活跃的思维与伟大的智慧吧!
  • 魔君的废后

    魔君的废后

    *为救病重的母亲,水璎珞把自己给卖了,却没想到竟会被活生生地折磨致死!再次醒来,她是即将凤袍加身的一国之母,可受的待遇却连一个侍妾都不如。推荐新文:《九夜痴缠》【片段一】“贱人,你腹中的孽种从何而来?如若你把奸夫说出来,朕会饶你一条贱命!”他桀骜阴鸷的眼神似一道寒光乍现的利刃,仿若下一秒就要将她碎尸万段。“想知道是吗?那你可要听好了,你口中的奸夫就是高高在上,冷血无情的当今圣上!哦,对了,难道皇上忘了那晚被本宫……”面对他怒气冲天的质问,视死如归的她一脸风轻云淡,玩味的字词,倔强的目光无不透散着嘲讽。得知她身怀龙脉,他非旦不认,反而命人剥光她的衣裳,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行凌辱她,直至下身鲜血潺潺而出…【片段二】“皇上,要吗?”时转星移,凤凰涅槃后的她带着一副如梦似幻的容颜重踏深宫,身份仅仅是一个低贱的侍寝床奴。盯着她那双顾盼生辉的眸子,记忆深处的爱悠然腾起,他邪魅地轻咬着她的耳垂,暖声道,“要,当然要!”一夜夜的缱绻缠绵,一场场的尔虞我诈,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手刃仇敌,如何从身份最低贱的侍寝床奴一步一步踏至权倾六宫的掌舵之位…◇◇◇【他】当今圣上,残暴如魔,从娶她之后便不断变戏法,用尽最残忍最绝情的手段凌辱她,甚至狠心到将她贬为军妓,供万千军士欢愉!【他】手握兵权,英姿飒爽气宇不凡的麒王爷,为她不顾一切拔剑直刺当朝天子,兄弟肘腋之变因她由暗转明!【他】医术堪称再世华佗的当朝太医,温柔似水,爱她入骨,却还是默默地承受心碎之痛为她整容,助她报仇雪恨!*PS:1、本文男银皆强,女主由弱逐渐走向强悍!2、文文虐恨交加,偶有虐出血的现象,亲亲们要挺住哇!3、结局待定,亲亲喜欢哪位就投哪位的票哦!4、支持三步曲:【收藏】【投票】【留言】!5、交流区:54996134梦梦的心灵家园;验证:文名,人物名,作者名,均可!6、本书原名《废后爆帝》,现更名为《魔君的废后》!◆交流区◆大姐苹果儿的强文:《迷你女神医》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沧海明珠:《我是妖孽我怕谁》沧海明珠:《水怜黛心玉娇溶》随云飘舞:《冷宫德妃》醉舞狂歌:《夜宠》夏广寒:《强上天子》吴笑笑:《小小逃妃震江山》霓儿:《十岁宠妃》七色:《独为卿狂》胡妍:《娘子进错房》炎焱:《神气小小妃》霓儿:《神偷傻后》樱落:《猎爱伯爵》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都市少年修仙记

    都市少年修仙记

    少年儿郎都市行,发扬正能量,消灭一切邪恶!走走走,让我们斩妖除魔,替天行道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秘密使命3:水落石出

    秘密使命3:水落石出

    现代版的“千里走单骑”,坚守与找寻的是传说的神秘宝藏……男人的使命?用生命与鲜血完成,永不回头!任何传说都有一定的事实来源,闯王宝藏也不例外。闯王到底把宝藏在了那里?由谁来打开闯王宝藏的大门?答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揭晓……无名小卒一夜成名,混得风生水起。他还记得自己是谁吗?是赠性难改痴迷成疯,还是另有隐有天机不露?秘密,一切都是秘密。
  • 魔鬼妖怪的故事

    魔鬼妖怪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豪门嫡妻

    豪门嫡妻

    林然再一次重生了,有着两世记忆的她,重新过着新的生活。豪门媳妇不好当,光明正大可以三妻四妾的名门媳妇更不好当。豪门大宅,上有老而不糊涂的曾祖母,看似慈善却又精明的奶奶,手握实权的婆婆,还有利势又小心眼的姨太们,再加上一群等着看她笑话的妯娌,下有猥亵大伯,妖孽又风流的小叔,还有几个只会惹祸捣乱的姑子。公公的冷眼旁观,丈夫的冷淡无情,小三的冷笑争宠。这是典型二十一世纪里的古代豪门宅斗。豪门怎么了?豪门是用钱用势堆起来的。她是嫡妻,小三再怎么得瑟也永远扶不成正室。她是嫡媳,别的可以得罪,就长辈不能得罪,不然受罪的是自己。婆婆说:“林然,你是嫡媳妇,就该有正室的气度,晨儿都娶了你和白素,你们就要好好的相处,别做出什么丢我们宫家的脸。”林然说:“妈,我知道了,就像妈一样,公公娶了三位姨太,妈都有这样气度的接受了,往后晏晨要是娶了十个百个老婆,我会像妈一样没有什么怨言接受的。”婆婆一噎:“……”谁说她大度了,谁说她没有怨言了。小三说:“林然,你就活守寡吧,晏晨爱的是我。”林然说:“我很乐意活守寡,反正你永远都是二奶。”大姑子说:“林然,你不是闹自杀吗?怎么还不去死。”林然说:“大姐,那你怎么也不去死?上个星期你好像登报闹自杀,想要前姐夫不和你离婚吗?”嫂子说:“林然,我真替你可怜,被小三欺负成这样,讨好了那么多人,却依然换不来老四的爱。”林然说:“我不觉得我可怜,倒觉得嫂子你更可怜,听说嫂子你要爬上我丈夫的床,结果被他甩了巴掌扔了出来,我是嫡媳妇,不要说我可怜,因为你们没有那个资格。”咳,推荐朋友的文文:《女人,宠你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