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49

第49章 意象—意境—典型 (2)

在这首诗中,在他们看来,有三个“意象”:地铁车站,幽灵般人群面孔,黑色枝条上的花瓣,看似没有联系,实则形成了一种更复杂的“意象”群,并显示出诗意。这种“意象”被称为“image”,创造“意象”被他们视为象征型文学的理想。其实英语中“image”这个词有“像”、“肖像”、“形象”、“影像”、“意象”、“影”、“写生”等多种含义。英美“意象主义”似乎只是从“景物形象”这个意义上使用“image”。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以白话写新诗,于是本是属于中国的东西经过西方人的赞美和运用之后,“意象主义”又被引回现代中国。当时翻译的名称各种各样,梅光迪把“imagism”翻译成“形象主义”,梁实秋翻译成“影像主义”,多数人则翻译成“意象主义”。现在看来,梅、梁二人的翻译可能是更好的。我们在这里不能不指出的是,当年的庞德由于对汉语不甚通,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学到的仅仅是“情景形象”的运用而已。他们不了解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根本在意境的营造上面,而且他们对于“情景形象”的运用也仅能从字面上摘句寻章,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也有问题,如把李白的诗句“荒城空大漠”翻译成“荒凉的城堡。天空,广袤的沙漠”。这与原意———城市的荒芜使大漠显得更为空旷荒凉———差得太远。他们不过是把不同“情景形象”的“脱节”看成是“十分奇妙的诗歌技巧”,或看成是诗歌的理想。(参见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载《外国文学研究》,1979(4)。)需要说明的是,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误读所提出的“意象”,并没有在20世纪初英美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中结束。在其后西方的诗歌中,“意象”论的影响很大,就是在今天的西方现代诗歌创作中,所谓的“意象并置”和“意象叠加”仍然随处可见。在现代的西方文论中,“意象”概念也满天飞,连西方人自己也感到迷惑不解或十分不满。例如美国康纳尔大学教授M.H.阿伯拉姆所编的《简明外国文学词典》在“意象”(imagery)下指出:“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最含糊的术语。”([美]M.H.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150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中国的学者也不满意,由乐黛云、叶朗和倪培耕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中指出:“意象这个术语在东西方都陷于极端混乱的状况”(乐黛云等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688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并认为意象一词“模糊而难以定义”(同上书,717页。)。陈良运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庞德不能领悟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喜欢片面地在中国诗中寻章摘句”。他认为,如果我们中国人反奉庞德的误解为经典,岂不是以讹乱正?我们的看法是英美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翻译了中国古典诗学,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特点突出、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对此推崇备至,让世界文学界多少了解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秀,这是值得赞赏的;但他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所谓“意象并置”的概括,则未必是准确的,这里对“意象”问题的误解,则不能不加以说明和更正。目前中国诗学界奉庞德的“意象”论为圭臬,忘记了中国自身的“意象”说为何物,是遗憾和可悲的。连美国学者也深深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如美国“新批评”派的著名人物威廉·维姆萨特就建议把文学作品中的image改称为VerbalIcon(文字的造象,即语象),因为庞德他们所理解的image不过是词语表现的画面,和画面的对接。因此,日本翻译成“写相派”,倒比较符合实际,梅光迪翻译为“形象”、梁实秋翻译为“影像”,也都不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由物质性的词语所造成的六个形象,这六个形象之间虽没有连接词,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像庞德所理解的那样“脱节”,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很明显的。对于这种词语造成的形象,的确用“语象”一词来表达是比较好的。“语象”是一般诗歌中都有的,有所谓“单式语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所谓复式语象(比喻性语象和象征性语象),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剪刀”比喻“春风”,就是比喻性语象;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红杏”象征“春色”,就是象征性语象。语象是一般诗歌都有的,完全没有语象,抽象地空喊,不能成为诗。由此可见,庞德推崇的“image”是诗的要素,并不是诗的理想,更不是象征型诗的理想。这样一来,在西方文论中,象征型文学的审美理想也没有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

在文学理想问题上,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西方文论有得也有失。“得”的是西方文论概括出“典型”作为写实型文学的理想,不但给西方写实型文学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世界写实型文学的发展以重大影响。“失”的是西方文学虽然也有抒情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但是像中国古代以“意境”来概括抒情型文学的审美理想,在他们那里未被发现。象征型文学的理想,他们以为找到了“意象”(image),实际上,image只是一般的诗歌语象,不是高级形态的审美理想,这样在概括象征型文学的理想形态上面,他们也落了空。我们只能说,在三维的文学理想结构中,他们抓住了一维,其他两维则有待东方文论特别是中国文论给予补充。

二、“意象”———象征型文学的理想

圣人能认识到天下万事万物的幽深难见的道理,然后就创造一个形象来比拟它、象征它。那么这“象”就非同一般了,因为它能显示天下事物的观念和至理。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对“意象”的界说。这个古老的“意象”是象征型文学的理想。

意象作为象征型的文学理想属于中华文化。但由于目前学界对“意象”一词的界说十分混乱,需要首先进行清理。根据顾祖钊在《论意象五种》(顾祖钊:《论意象五种》,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6)。)一文中有深入的学术价值的梳理,认为目前对于“意象”的解释起码有五种:即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至境意象。我们认为观念意象和至境意象是一致的,只是由一个哲学概念转变为诗学概念,可以结合起来理解。我们认为对意象的界说有四种:

(一)心理意象

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中国一般翻译成“表象”,也即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例如我们的故乡是我们以前反复知觉过的对象,它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印象,就是一种“知觉表象”。如果我们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故乡的面貌,那就是“回忆表象”。如果我们进一步根据对故乡的“回忆表象”加工成新的表象,那就是“想象表象”,如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亮,就属于“想象表象”。

总的说,“心理意象”是文学创作赖以展开的基础,这个概念是有价值的,但它不是象征型的文学理想。

(二)内心意象,又叫“心象”

这是人为了某种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营造出来的一种形象,但这形象还处于人的心理,没有外化。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的“意象”就属于“心象”: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493页。)很明显,这里的“意象”是作家艺术构思中的形象,这只是一种意向性的酝酿中的形象,所谓“窥意象而运斤”,就是对照自己心中的形象来运笔。总之这是运笔前的处于腹稿中的形象。康德和黑格尔都在这个意义上用过“意象”这个词。如康德说:“这样,天才是处于这样一种幸福的关系中,他能够把某一概念转变成审美的意象,并把审美的意象准确地表现出来。”([德]康德:《判断力批判》,见《西方文论选》上卷,565页。)黑格尔说:“诗人必须把他的意象(腹稿)体现于文字而且用语言传达出来。”([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6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康德和黑格尔都在刘勰的“心象”的意义上理解意象。有的学者把刘勰的“意象”看成是作品中的审美现实,有的学者则又视为艺术理想的审美意象,这都是误读,并不符合刘勰原意。当然,“心象”是作家长期艺术思维和内心艰苦酝酿的结果,对文学创作来说当然是重要的,研究“心象”仍然是必要的,但把它误解成为文学理想是不妥的。

(三)泛化意象

这无论是古代还是目前都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把意象和艺术形象等同起来。如有的学者认为,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统一,是一个完整的内部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叶朗教授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就认为“审美意象是‘情’与‘景’在直接感兴中相契合而升华的产物”(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47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所有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情与景的统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我们已经有“艺术形象”这个内涵清晰的词,又用“意象”这个词将其混同,实在没有必要。如上所述,把这个意义上的“意象”(即泛化意象)还原为通常的“艺术形象”要确切得多。把意象的概念泛化,是当前学术界存在的最大问题,如不加以清理,关于“意象”问题混乱的局面就要持续下去,许多问题都搞不清楚。

(四)观念意象和至境意象这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界说,它恰好是象征型文学的审美理想。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观念意象的思想在《周易·系辞》那里就破土出芽了(参见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载《文艺研究》,1983(3);顾祖钊:《论意象五种》,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6)。):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高亨:《周易大全今注》卷五,541~542页,济南,齐鲁书社,1979。)很明显,“意”是抽象的,那么要“见”这“意”有办法吗?有。这就是“立象以尽意”。可见“立象”的目的是“尽意”。不难看出,这里还没有提出“意象”这个词,但“意象”的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为什么这“意”如此难以表达呢?

《系辞》还有一段话: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同上书,518页。)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这段话时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者,“赜”谓幽深难见,圣人有其神妙以能见天下深赜之至理也;而“拟诸其形容”者,以此深赜之理,拟度诸物形容也……“象其物宜”者,圣人又法象其物之所宜。((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下册卷十一,北京,中国书店,1987。)通过孔颖达的解释,《系辞》中那段话的意思就比较清楚了。“天下之赜”,原来是只有圣人才能见到的幽深难见的至理;“拟诸形容”,就是创造出形象来表现这“至理”;“象其物宜”中的“象”应该理解为比拟、象征的方法。“故谓之象”中的“象”则是形象。如果这个理解站得住的话,那么《系辞》那段话的意思是:圣人能认识到天下万事万物的幽深难见的道理,然后就创造一个形象来比拟它、象征它。那么这“象”就非同一般了,因为它能显示天下事物的观念和至理。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对“意象”的界说。这里的所说“法象”的“象”,就是象征幽深义理的“意象”,也就是“观念意象”,或者说是“表意之象”。

那么,什么时候把“意之象”合成“意象”这个词呢?许多学者都认为是刘勰的“观意象而运斤”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词(例如,1993年出版的《世界诗学大辞典》说:“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中,终于第一次铸成了‘意象’这个词”,并大谈“意象”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实际上不是。顾祖钊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意象”这个概念的是汉代的王充。顾祖钊教授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指出,王充在《论衡·乱龙》中早就提出“意象”这个词: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汉)王充:《论衡·乱龙》,15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顾祖钊解释说:“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从它‘示义取名’的目的看,已是严格意义上的象征意象。”(顾祖钊:《论意象五种》,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6)。)王充生活于公元27—约97年,刘勰生活于约公元465—约532年,顾的发现不但把“意象”一词出现日期提前了四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王充的“意象”是象征意象,与《周易·系辞》的思想一脉相承,这是极有意义的。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还说:

礼,宗庙之主,以木为之,长尺二寸,以象先祖。孝子入庙……虽知非真,示当感动,立意于象。((汉)王充:《论衡·乱龙》,158页。)

这是说,在宗庙里,祖宗的牌位是用一块一尺二寸长的木板做的,这块木牌就象征先祖,后代的孝子虽然知道这不是祖先真人,但看了木牌也要表示感动,因为“立意于象”。这说明王充所理解的“意象”是象征意象,与《系辞》所说的《易》象是一致的,都是以彼物代表说明此物,也就是象征。应该说,王充承继《系辞》所说的“意象”才是中国古老的“意象”观。虽然这时候的“意象”观还属于哲学的范畴,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一种文学的审美理想,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史哲合一的情况,文史哲是相同的。如清代章学诚认为:

“《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内篇·易教下》,8页。)“《易》象通于诗之比兴。”((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内篇·易教下》,9页。)王充所说的“意象”应属于“大文学”的理论概括,应该说是一种“观念意象”。更值得重视的是,在王充提出“意象”之前,中国古人已经不自觉地按“象征意象”、“观念意象”创造了文学艺术作品,获得第一批优秀的成果,这就是中国古代神话、寓言和楚辞中的部分作品。黑格尔认为:“‘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中国古代的文艺史印证了他的说法,“意象”是三维文学理想中最早提出的概念,而且中国肯定在远古就出现过辉煌的象征艺术时代,并创造了许多“观念意象”。例如流传至今的“龙”、“凤”意象,陕西半坡村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又如关于盘古、女娲、后羿、精卫、夸父等神话,殷商时期重875斤的司母戊青铜大方鼎等文物,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古代曾有过一个象征型文学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先秦时期那些寓言,那些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鲁君养鸟”等,都是以形象去匹配义理和观念,其形象属于“观念意象”。稍后,在屈原创作的楚辞中,有的篇章完全体现出“观念意象”的理想,如他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同类推荐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热门推荐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她,是众人口中的煞星,是不详之物,是具有阴阳眼的怪物,死于意外车祸,却不知是被一个女鬼带到了异能世界。依然摆脱不了命运,她只求简单过活,却被众叛亲离,伤的体无完肤……她发誓要逆天而行,与天为敌,血溅三界!成为三界最强阴阳师!他,天界的首席上仙,银色长发,淡紫色的眸子,挺直的鼻梁,美的绝伦绝幻。天界,他是众人尊敬,崇拜的上仙,是玉帝亲笔御赐的御圣将军,是众仙娥爱慕的对象,众仙嫉妒巴结拉拢的目标。他却甘被贬下凡,只为于她相守,只为保护她,陪伴她。他,是魔界至尊无上的魔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唯独倾心于她,扬言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得到她。他,冥界一抹孤魂,渴望阳光,却被自己的亲叔施咒被压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能翻身。不能转世投胎,每日每夜在怨恨中渡过。在疯狂的报复厮杀中,他遇到了她,并被她所感化,甘愿成为守候在她背后的一抹孤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说她拐到帝国最温柔的王爷?“什时候的事?我本人怎么不知道!”说她拐到帝国最火爆的王爷!“滚开!竟敢八卦到我头上!”说她拐到像帝国皇上这种A++的极品……她可以对天大喊三声冤枉吗?“冤……”枉还没出口,她傻眼了。“耶?怀孕了!”作者悄悄问了一句:“孩子他爹是谁啊?”啊?是谁啊……不好!准妈妈翻白眼了。哎呀,准妈妈晕过去了。快!快找大夫!这下,他,他,他,到底那个才是宝宝他爹呢?
  •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王者之魔戒

    王者之魔戒

    第一次,两个人没能向对方说出自己的心声,也许也是最后一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