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器晚成
[释义]大器:宝贵的器物。原指宝贵的器物需要长时间的制作才能完成。比喻有卓越才能的人成就事业往往较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例句]他是一名大器晚成的运动员,直到三十多岁才取得一些成绩。
[故事]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善于舞剑,而且尤好交朋友。
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崔琰不学无术,除了舞马弄棒,一点学问都不懂。有一次。崔琰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长者,主人让管家告诉他说: “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没有时间会见客人。”崔琰知道人家是嫌弃自己学问不够,感到羞愧,他暗下决心:要成为有学问的人。果真,崔琰潜心读书,终于成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才。
当时,雄霸北方的袁绍就请他做谋士。当时袁绍的军队纪律很差,每攻占城池,士兵都要掘开坟墓,抢夺坟墓里的金银首饰,而且将尸骨弃于荒野,令当地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崔琰见此情况,也很气愤,他对袁绍说: “古往今来,凡是仁义之师,从来没有挖掘坟墓的暴行,现在我们的军队这样胡来,会渐渐失去民心的,于我们的事业大为不利!”袁绍听了他的话,感到颇有道理,便下令禁止这种野蛮的行径。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曹操久闻崔琰的大名,便收留崔琰做自己的幕僚。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不爱张扬自己,平时沉默寡言,也很少结交朋友。为此,亲友们都对崔林不屑一顾,认为崔林没有什么才能,崔琰却不同意亲友的看法,对他们说: “我认为人的发达有早有晚,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大器,我觉得崔林以后必将成就一番事业。”
崔琰的话果然没有说错,崔林在默默无闻中一直潜心读书,关注天下态势。最终被曹操启用,先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为御史大夫。到魏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并被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2.吊若木鸡
[释义]原指训练好的斗鸡,沉着镇定,像木头雕的鸡一样。后来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达生》
[同义]目瞪口呆
[例句]闻听亲人逝去的噩耗,他呆若市鸡地站着,久久回不过神来。
[故事]春秋时期,齐宣王酷爱斗鸡这币中游戏。他让手下人养了许多好斗精壮的公鸡,每次退朝后,他都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但是,他发现即使再勇猛善斗的鸡也没有常胜不败的,因此心里总感到有缺憾。
当时齐国有个叫纪泄子的人,是个驯鸡行家。宣王听说后,就派人把他请到齐国都城,要他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彩羽金爪威风凛凛的雄鸡,然后就关起门来训练。
十天之后,宣王派人去问纪渻子: “鸡训练得怎么样了?”纪渻子说: “不行,鸡的性情骄矜高傲,还没训练好。”
又过了十天,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又叫人去问纪渻子鸡训好了没有。纪渻子答道: “还是不行,它听到别的鸡叫或是看到别的鸡走动还是会敏捷地作出反应。”
宣王心里很焦急,又耐着性子等了十天,最后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把纪渻子召来,亲自问他: “训练了这么多天,难道还没训好一只鸡?”纪渻子回答说: “陛下,不行啊,这只鸡的意气过于强盛,还有好斗的心,而且非常性急。”宣王听后大惑不解,便问纪渻子: “有斗志和盛气,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现吗?”纪渻子笑了笑说: “陛下过去养的哪一只斗鸡不是勇猛而善斗呢?可又有哪一只鸡能够常胜不败呢?”宣子听了觉得纪渻子说得有理,便让他继续训练那只鸡。
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天,纪渻子亲自来见宣王,对他说:“陛下,现在鸡训练好了。它既不骄傲,又气定神闲,对外界一点也没有反应,精神处于高度凝滞状态,就好像一只木头做的鸡。别的鸡见到它就吓跑了,谁也不敢和它斗,这样的鸡才是常胜不败的斗鸡。”
)3.道不拾遗
3.道不拾遗
[释义]道:道路;遗:别人丢失的东西。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形容社会风尚好。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同义]夜不闭户
[例句]在这民风淳朴,与外界交往极少的乡村里,人们是夜不闭户、道不抬遗。
[故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原有的社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当时的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变革,其中最成功、彻底,也是最著名的便是商鞅在秦的变法。
商鞅,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政治家,原本是魏国人,因得不到魏王的赏识,就逃到了秦国,并见到了秦孝公。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并对其加以重用。
在泰国,商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他的任职期间,不断地劝说秦孝公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他的变法遭到了当时许多贵族的反对,但秦孝公对他十分支持,他们不顾阻挠,共同努力推行新法。
商鞅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新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做了有益于国家的事,就应该得到奖励。他还鼓励耕织,减免徭役。废除了贵族世袭的制度,而是按照军功的大小给予官职,军功大的封给大的爵位田产,依次而论,贵族也不能除外。另外新法还规定执法要严明,无论什么人,只要犯法了,就要受到应有的处罚,即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这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受到秦国老百姓的欢迎。他们的生产币只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士也更加勇敢地作战,社会的秩序越来越安定,民风也日渐纯朴,人民安分守己,社会治安良好,道不抬遗,夜不闭户。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渐渐强大,在战国时期许多国家中脱颖而出。可以说商鞅变法为以后秦朝统一全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倒亍逆施
[释义]倒:颠倒;逆:相反;施:实行。形容做事违反正义和进步的反动勾当。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例句]国民党反动派违背人民的意愿,倒行逆施,最终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故事]春秋末期,楚平王荒淫无耻,昏庸无道。有一年,太子带兵戍守在外,平王听信谗言,怀疑太子谋反,于是召来太傅伍奢来拷问。伍奢怒斥平王违反人道,不顾父子之情,反而听奸臣的话。平王又羞又气,杀死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伍尚,还派人捉拿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
伍子胥历尽艰难险咀,逃到了吴国。为了替父兄报仇,伍子胥帮助吴国整军治国,很快吴国就强大起来。
吴王见吴国实力增强了,便任命孙武为主将,伍子胥为副将,自己亲率大军,征伐楚国。不久,就攻下了楚都。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继位的楚昭王也逃到了隋国。
伍子胥向吴王建议,拆毁了楚国的宗庙,接着又派人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可是挖开坟,打开一看,里面只有楚平王的衣冠。伍子胥大失所望,这时有人指点说,这上画的坟是假的,下面的才是真的坟。再挖开一看,果然有楚平王的尸体。伍子胥一见楚平王的尸体,便满腔怒火,拿起鞭子,一气打了三百下,最后又把楚平王的头颅砍下来,才解了心头之恨。
申包胥是伍子胥在楚国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就写信责备伍子胥太过分、太残忍了。
伍子胥看完信后说: “忠和孝不能两全,我这是报仇雪恨,没有道理讲。我好比一个走远路的人,天要黑了,可是路途还很遥远,没有办法,只好不顾走法,所以才有了这种倒行逆施的举动。”
)5.得心应手
[释义]应:适应。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也形容做事非常顺手。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道》
[同义]随心所欲 挥洒自如
[例句]乒乓球国手刘国梁发球的功夫,已经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治理国家的闹暇时间,总喜欢读书消遣。
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读书的声音传到了正在堂下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耳中。轮扁昕了觉得心烦,便停下手中的工作,问桓公说: “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读书读得正高兴,突然被打断,心里很不高兴,但还是回答说: “我读的部是圣贤书。”“那圣人还在吗?”轮扁问。“当然早都死了。”齐桓公回答说。轮扁又问: “哦,人都已经死了,那么您所读的,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糟粕了?”桓公听他这样说自己所专心阅读的书,非常生气,脸色都变白了,斥责轮扁说: “寡人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你一个小工匠不但不用心工作,还要指责寡人所读的书,你有什么资格随便议论?我问你:为什么说圣人留下的书都是糟粕?今天你讲出道理来也就算了,如果讲不出来,我就立即把你处死!”
轮扁听了齐桓公的威吓,并没有害怕,反而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请您息怒,我想根据自己制作车轮的手艺谈一下我的想法。比如说用斧头削木头做榫头,削得小了一点,放进卯眼里就会松动,很不牢固;而若是削得大了一点,就会滞涩而装不进去,必须做得不大不小才能吻合。我做这个工作,得心应手,我能体会其间存在的奥妙,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更无法用话语传授给我的儿子,他也不能继承我的事业,所以我现在七十多岁了还要靠制作车轮混口饭吃。同理,古代圣人的学问自然有其精妙独到的东西,但这些却不是用话语就能够传授给别人的,必然会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消失,那么,您现在所读的,不是古人的糟粕又会是什么呢?”
齐醒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原谅了他。
)6.东窗事发
[释义]形容阴谋或秘密勾当被人揭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
[例句]在他即将乘飞机离境时,终于东窗事发,他因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而被公安人员拘捕。
[故事]我国历史上有个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南宋初年,北部疆土屡遭金兵入侵。但南宋的统治者为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偏安一隅主张向金国求和。精忠报国的岳飞,看到半壁河山被敌人占领,而统治者却仍屈膝投降,国耻难雪,心情十分激愤。为了夺回被金人抢走的国土,拯救金人铁蹄下的百姓,岳飞率领岳家兵,英勇抗战,在与金兵的战争中屡屡取得胜利,在百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也使金兵闻风丧胆。
岳飞在抗金战场上的辉煌战绩不但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肯定,反而在统治集团内部有人处心积虑地想陷害岳飞,这个人便是秦桧。他一向主张向金人投降求和,又深得宋朝皇帝的信赖。他屡次在皇帝面前陷害岳飞,但没有什么证据,便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岳飞召回了帛朝国都,在解除了岳飞兵权之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诬告入狱。
秦桧的老婆王氏知道岳飞被秦桧投入狱中这件事后,便对秦桧说: “你将岳飞抓入狱中,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将会是什么?”秦桧听后一愣,随即摇了摇头,回答说: “没有”。于是王氏就把秦桧带到他们家的东窗下,告诉秦桧: “抓住老虎容易,想要放掉老虎就非常困难了。岳飞如今被你抓住了,千万不要把他放了,否则,他一定不会善罢甘怖的,我们必将后患无穷。不如现在就在狱中把他杀死。”秦桧连连点头称是。于是一代名将岳飞便枉死在素桧夫妇的手上。
后来,秦桧死了。王氏就请道士为秦桧做法事,道士恨秦桧杀害忠良,就装模作样做了一会法事,然后对王氏说: “我看见秦桧正在地狱受阎王、小鬼的拷问。”道士又说, “秦大人对我说, ‘请你转告我的夫人,就说东窗事发了。’”王氏吓呆了,不久也死去了。
)7.独当一面
[释义]当:担当,承担。指能单独承担或处理一方面的工作。形容有经验和能力。
[出处]汉·班固《汉书·张良传》
[同义]胜任愉快 当行出色
[反义]绠短汲深
[例句]刘科长病了,王强便独当一面,带领其他工,出色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开发。
[故事]秦末,秦二世昏庸无道,横征暴敛,使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暴行,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使秦朝灭亡了。
秦灭后,刘邦率领的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一次,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田荣时,率军东进,攻下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立刻亲自率军去救援彭城。在战斗中,汉军大败,死伤惨重,刘邦被迫逃到下邑。在休整时,刘邦对张良说: “这次战斗,我军损失很大,士兵的士气也十分低落。现在只要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气,打败项羽。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拿出来封赏他,你觉得怎么样?”
张良回答说: “您说的有理,我以为当今天下有三个人能助您打败项羽,第一个是九江王鲸布,他虽为楚国将领,却与项羽不睦;第二个是大将彭越,他手下有一万多人,不久前才公开反对项羽。这二个人。您可以派人去和他们联络,争取把他们拉拢过来。另外,在您手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能承担独当一面的责任。如果您能把关东的土地封赏给他们三个,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尽心竭力地帮助您,去攻打项羽,那时项羽就必然会失败。”
刘邦采用了张良的建议,一方面派人去联系鲸布、彭越:另一方面重用手下大将韩信,派他去黄河以北的地区开辟战场,不久又封他为齐王,使韩信的斗志和勇力大大i曾强了。后来,韩信果然没让刘邦失望,连着为刘邦打了好多次胜仗,大大挫伤了项羽军队的锐气。
这些都为刘邦日后打败项羽,赢得天下奠定了基础。
)8.对牛弹琴
[释义]比喻对不懂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讲内行话。有看不起对方,白费口舌的意思,也用以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南朝·梁·僧花《弘明集》
[同义]问道于盲 徒劳无益
[例句]对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讲文学创作,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故事]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是直接用佛经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而牟融却心平气和地回答道:
“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作解释的话,不就等于白讲了吗?”
接着,牟融向他们讲了“对牛弹琴”的故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
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
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校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
公明仪先是很生气,但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实在是不懂得曲调高雅的“清角之撮”。
于是,公明仪重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竖起耳朵,好像在很专心地听着。
牟融讲完故事,接着说:
“我用儒家经典来解释佛义,也正是这个道理。”
儒家学者听了,完全信服了。
)9.多行不义必自毙
[释义]不义:违背道义的事情。指多干坏事,必然自取灭亡。
[出处]春币火·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
[例句]看着吧,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几个欺行霸市的家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故事]春秋初期,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共叔段。因为寤生长得丑陋,所以姜氏不喜欢寤生,共叔段长得伶俐可爱,甚讨姜氏喜欢。姜氏因为十分宠爱共叔段,就常在郑武公面前说共叔段的好话,想博得郑武公的信任,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共叔段。但郑武公是个贤明的君主,他坚持要把王位传给长子寤生,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姜氏的请求。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承君位,就是历史上的郑庄公。他的母亲姜氏怕小儿子共叔段受到排挤,就要求庄公把制邑封给共叔段,郑庄公没有答应。姜氏又要求把京城封给共叔段,因为这一要求超出了当时的礼制规格,郑庄公还是不愿意。姜氏一再请求,郑庄公是个孝顺的君主,便只好答应把京城封给弟弟共叔段作为领地。
共叔段倚仗着母亲的权势,到了京城后,全然不顾下属的反又寸,也不把郑庄公放在眼里,他暗自招兵买马,屯草积粮,并且拒绝向朝廷上交税金,并私自铸造钱币,准备时机成熟时,发动叛乱。
消息传到国都,大臣们纷纷上奏郑庄公,请郑庄公定夺。重臣祭仲对郑庄公说: “此等小人,应发兵讨伐,以免留下后患。”
郑庄公不慌不忙地答道: “坏事做得太多了,到了一定时候,自己就会灭亡,你们等着吧!”果然,共叔段趁郑庄公去洛阳见周天子的机会,由母亲姜氏作内应,发动叛乱。但郑庄公早有准备,早令将领率军埋伏在城里,把叛军杀得落花流水。叛乱被平定,共叔段羞于见郑庄公,举剑自刎了。姜氏也很羞愧,自己搬出了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