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虎归山
[释义]把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人,留下无穷后患。
[出处]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同义]放龙入海
[反义]斩草除根 除恶务尽
[例句]如果不把这伙凶残的罪犯全部抓获,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故事]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仗着自己国力强大,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的途中,经过崤山时,被晋国大将先轸率军打败并俘虏。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三人杀死。这件事被晋襄公的后母文赢听到了,她决定救出她娘家秦国的大将,便对晋襄公说: “秦国和晋国的王室有姻亲,两国相交很厚,不如把他们放回秦国,让秦穆公去处理他们,这样也不会伤了两国的和气。”晋襄公不听,文赢便继续劝道: “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国后就被楚王杀了。秦国自然也有处置败将的军法,再说当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被秦国逮住过,秦国的国君不但没有杀他,反而以礼相待,把他放回晋国。秦国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如果一定要杀死这三个人,不是显得太无情无义了吗”
晋襄公对后母很孝顺,又听她说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视三人放了。听道这个消息时,先轸正在吃饭,他立刻放下饭碗,怒气冲冲地去见晋襄公。见到了襄公也顾不得见礼,连连追问秦国的囚犯在哪里,襄公回答说: “母后请求把他们放了,她说秦国自会处置他们,我就遵照母命把他们放了。”先轸听后,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指着襄公,大声斥责说: “你这小子,怎么糊涂到这个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抓到的秦将,你竟听从妇人的只言片语,说放就放了。你这是‘放虎归山’,迟早要后悔的。”
晋襄公听了先轸的一番话,顿然醒悟,立即派人去追赶孟明视三人,可惜他们已经逃远了。
孟明视三人回国后,秦穆公非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继续重用他们。这让他们感激泣零,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向晋国报仇雪恨的决心。过了三年,他们终于打败了晋国,使秦国成为西方的霸主。此时,晋襄公才追悔莫及。
)2.废寝忘食
[释义]废:停止;寝:睡觉。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做事专心致志,非常投入。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述而》
[同义]寝食俱废 宵衣旰食
[例句]他废寝忘食地学习韩语,所以进步很快。
[故事]孔丘,字仲尼,春耿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任鲁国的司空、司寇,但很不得志。到了晚年他已拥有了许多弟子,为了把自己的思想远播四海,孔子从五十五岁开始率门人周游卫、陈、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有一次,孔子来到了楚国的叶邑郡。叶邑郡的大夫沈诸梁热情地接待了孔子一行人。沈诸梁对孔子的名声早有耳闻,非常想更加细致地了解孔子;却又苦于与孔子没有什么深交,于是他便想从侧面了解一下孔子的修养、品德及学识。沈诸梁找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跟随孔子多年,对孔子非常了解,但是当沈诸梁让他谈一下对孔子的看法时,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所以就一言不发。
后来,孔子知道了沈诸梁要通过子路来了解自己的这件事,就把子路叫到面前问: “你跟随我多年,对我有什么评价?”子路备感为难,思来想去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最后只得十分无奈地对孔子说道: “我虽跟随您多年,但您的修养实在太深了,以至于我不知从何处说起。”
孔子听后,若有所思,然后对子路说: “以后再有人向你打听我的话,你就说, ‘老师是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学习时都不知道疲倦,甚至可以忘记吃饭和睡觉;老师是一个乐于传授知识的人,传授知识时从来都不会感到厌烦,而且从不为受贫苦担忧;老师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甚至可以忘记自己的年纪。”
孔子的话正体现了他的为人:孔子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寄于孜孜不倦地学习。孔子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奉公守法
[释义]奉:奉行,遵守。指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赵奢列传》
[同义]遵纪守法 克己奉公
[反义]贪赃枉法 违法乱纪
[例句]他任职期间奉公守法,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将士叫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因此,他深受赵惠文王的器重,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
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地对他说: “您是赵国的贵公子,是赵国的栋梁之材,如果您纵容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国家法律就会遭到破坏。长此以往下去,国家也会逐渐衰弱下去的。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吗?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听了赵奢一席话,平原君赵胜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命他掌管全国赋税。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币厶地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立了很多战功。
)4.覆巢无完卵
[释义]覆巢:打翻了的鸟窝;卵: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也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孔荀列传》
[例句]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寿终正寝,那些汉奸深知覆巢无完卵,自己的日子也不会长了。
[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小时候的事。他长大后也文才出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在汉献帝的时候,他在朝廷中做太中大夫。当时,正值曹操当市又时期,孔融不但不攀附他,反而对他十分冷淡甚至于与曹操唱对台戏。建安五年,曹操下令禁止酿酒,孔融认为这很不合理,就写文章赞美饮酒的好处。文章中说,尧能建立太平世界是因为喝了千钟酒;孔夫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由于他成百觚地喝酒。文章有暗讽曹操不是圣明之人的意思,曹操对此耿耿于怀。
后来,对于曹操南征刘备、孙权,北伐乌桓等战略,孔融都表示不满,并私下里议论了几句。有的小人想讨好曹操,便把孔融的话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曹操。曹操大怒,强加给孔融罪名,下令把孔融一家全部处死。
当官差领兵闯入孔家抓人的时候,全家人都很慌乱、害怕。只有孔融9岁的小儿子和7岁的小女儿不慌不忙地在那里下棋。所有的人都以为小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了却毫无知觉。孔融很爱惜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这么小的孩子便被杀死,于是恳求官差放过两个小孩子,所有的罪过都由他一个人承担。没想到,这时候他的小儿子站起来对他说道: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是说,父亲,您难道见过被打翻的鸟窝中,有完整的鸟蛋吗?孔融的小女儿也站起来,丝毫不见一点畏惧,她对家人说: “如果人死后还有魂灵,那么我们全家人不是又可以在一起吗?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旁边的人听到孩子的话,暗自惊讶叹惜,知道两个孩子已懂得了“覆巢无完卵”的道理,自知不免一死,求亦无用,就从容地同父母一起走上刑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