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900000002

第2章 B

)1.百步穿杨

[释义]杨:柳叶。形容射箭或射击的技术高超,引申为本领高强。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

[同义]百发百中

[例句]在奥运赛场上,许海峰用他那百步穿杨的枪法,为中国代表队赢得了一枚金牌。

[故事]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要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市又。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肋、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使者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使者来到秦国见过白起后,给白起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有一位将领,名叫养由基。此人射箭技术十分高超,站在距离柳树一百步的地方,都能将只有三、四分宽,一寸左右长的柳叶射中。因此,养由基凭借着这个本领,南征北战,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天,养由基在一次比试的过程中,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三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 “嗖、嗖、嗖”的三箭射去,结果箭分别射中涂上红色的杨柳叶。

这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位老者提醒他要注意保持自己射箭的名誉,因为一旦有一只箭不中,百步穿杨的名声就会大大受到影响。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老者致谢。

白起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马上想到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名声,于是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

)2.百折不挠

[释义]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也不屈服。比喻意志坚强。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公碑》

[同义]不屈不挠 坚韧不拔

[反义]一蹶不振 半途而废

[例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正义的事业视死如归,百折不挠。

[故事]乔玄是东汉睢阳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嫉恶如仇,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后来他当上了汉阳太守,曾处置过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人,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贪官与恶霸都十分恨他。

乔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次,他十岁的孩子被三个强盗劫持到他家的耧上,并威胁乔玄说,如果不给赎金就要杀死他的儿子。乔玄怒发冲冠,义正辞严地斥责强盗说: “我作为一名朝廷命官,难道要被你们这些歹徒所挟迫吗?你们还是束手就擒吧!”

这个时候,听到消息的当地守军赶来了,他们把乔玄的府第围了个水泄不通,但由于孩子在强盗手中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乔玄大怒,催促官兵进攻,强盗狗急跳墙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儿子。

乔玄十分悲痛,但他抑制自己的悲痛,他希望可以想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类的事情,让小孩子不再无辜惨死。几天后,他向皇帝上书: “以后凡是被贼人绑架走的,不许用钱赎回,这样强盗就得不到好处,也就不会再去绑架人,如果捉住一个绑架人质的强盗则一律处斩!”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公布了新的法律,很快这种绑架劫持的事就绝迹了。

汉灵帝的时候,乔玄当上了尚书令,依旧刚直不阿。他查到太中大夫盖升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的罪行,就上书揭露,要求严惩盖升,但是灵帝与盖升的关系十分好,不仅没有治盖升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乔玄一气之下辞官回归故里。

当时还是小官的曹操很钦佩乔玄,二人十分投投机。乔玄死后,掌握了大权的曹操还亲自去坟上吊唁过。中郎将蔡邕专门为其写下了《太尉乔公碑》,赞扬乔玄“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3.背水一战

[释义]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同义]背城一战 破釜沉舟

[例句]中国队小组出线的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队员们决心背水一战。

[故事]汉朝初年,韩信做了大将军后带兵占领了关中,又挥师向东进攻,去攻打位于河北南部山西东部的赵国。

赵国闻报,派大将陈余带20万人马在井陉防守。赵国有位谋士李左车见这里地势险要,便献计: “先截断汉军粮草,再依仗深沟高墙防守而不与之交战,这样汉军进退两难,我们很快就会取胜。”主将陈余自视过高并没有采纳。

韩信探得了这个消息十分高兴,认为很快就会得胜了,于是传令全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营,半夜忽然拔营行动,又派2000轻骑兵从小路到赵营附近埋伏,等到赵兵出营便偷袭护营赵兵,并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换成汉军的旗帜。然后,韩信亲自率一万人沿河岸摆开阵势引诱赵军出战。

第二天,赵军见到汉军的阵势纷纷嘲笑韩信浪得虚名。背水作战为兵家大忌,韩信简直是自己找死。谁也没想到这是韩信的诱敌之计。战争一开始,韩信领部分人向赵军杀去,赵军迎战,没打多久,韩信就传令汊军诈败,抛弃了许多的旗鼓及物资。陈余一见十分得意,领兵追击汉军,并抢夺汉军沿路丢弃的东西。这时候预先埋伏在赵营附近的汉军乘乱攻入赵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换成了汉军的红旗。

韩信带领将士奋勇反击,背水一战无路可退,为了活命,汉军异常英勇,杀得赵军节节败退。陈余见大势不好只得鸣金收兵,谁料到自己的营前挂满汉军的旗帜,以为大营已为汉军所占,军心大乱,都无心恋战。汉军乘胜追击,赵军溃不成军,陈余被杀,赵王被俘,汉军大获全胜。

庆功宴上,将士们请教韩信违背兵法原则的“背水一战”有何奥妙。韩信笑答: “孙子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难道这不符合兵法的原则吗?”

)4.别开生面

[释义]生面:新面貌。比喻另外开辟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

[例句]韩寒的小说,构思新颖,别开生面,中小学生乃至于大学生都喜欢看。

[故事]早在唐朝时期,有个叫曹霸的著名画家,最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非常大,就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皇帝经常把他召进宫中,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予他丰厚的赏赐。

由于曹霸深受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宦人家都大力收藏他的画,并以此为荣耀,甚至很多人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长安城里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劣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立市画的。但是由于年代久了,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在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于是,唐玄宗便召见曹霸,要他重新画。

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研究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经过一番苦心创作,终于使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当时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诗赠给曹霸,其中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的功臣肖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彩,但幸亏有了将军您,是您下笔使他们重放光彩。

)5.兵贵神速

[释义]兵:用兵:贵:可贵。用兵打仗以行动迅速最为重要。后也泛指办事利落。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例句]兵贵神速,我军今晚一定要赶到孙庄,从敌人背后打他个措手不及。

[故事]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去征讨他们,但有官员反对,担心远征之后,刘表派刘备袭击曹操后方。

这时郭嘉对曹操说:

“乌丸仗着地处边区,必然不会防备。我们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若是延误了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响应的话,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而刘表他是个空谈家,明知自己不及刘备,所以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也深知这一点,自然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要有后顾之忧。”

于是,曹操便亲率大军出征。

由于曹军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

到达了易城后,郭嘉又对曹操说: “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慢,若对方知道此情,定会有所准备。不如我们轻装上阵,加速前进,打个敌人措手不及方能大胜。”

于是曹操又依郭嘉之计行事,亲率数千精兵轻装北进。他们翻山越岭,直奔蹋顿所在地柳城。果然,乌丸人匆忙应战,一败涂地,最后,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也被杀。

就这样曹操消除了北方边患。

)6.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比自己水平或职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公冶长》

[同义]虚怀若谷

[例句]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但他仍然不耻下问,虚心向人求教。

[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圣人”。

孔子为后人留下许多光辉的理论、警句,他学识渊博但却十分谦虚,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不是生下来便什么都知道的,所以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

一次,孔子在鲁国,参加一次祭祖的典礼。在典礼上,他不时虚心地向旁边的人询问关于典礼的细节、礼仪、注意事项。于是就有人在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后微笑着说: “对于不懂的事情,仔细地询问明白,这难道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吗?”

又有_次,孔子的弟子问孔子: “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字呢?”原来孔文子名字叫作孔圉,是卫国的大夫,为人正直,特别聪明好学,有不懂的地方,不论旁人是何等地位都会虚心地向旁人请教,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他死后,就得到了一个“文”的谥号,用来说明人们对他在文化、道德、修养方面的肯定,也是对他为人方面的虚心态度的赞美。

孔子的弟子对这一点不甚明了,于是向孔子询问这个问题。孔子听后回答: “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矣。”意思是孔圉聪明又好学,而且虚心向别人请教,这个“文”字是当之无愧的,这也表现了孔子对“不耻下问”的肯定。这也被载入儒家的经典《论语》之中,世代流传,成为了我国从古至今儒家的优秀品德之一。

)7.不合时宜

[释义]时宜:当时的需要和风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世俗风情。

[出处]宋·苏轼《东披志林》

[例句]老李思想保守,经常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大家都说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披,是北帛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他不仅善写诗文,开创豪放词风,并且精于绘画、书法,被人币尔作“三绝”。

苏东披少年时就才华横溢,22岁时便考上了进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欣赏他,认为他的文章他日必将独步天下。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他也很看中苏东披的才华,常因看他的文章而废寝忘食。

苏东披年轻得志,意气风发,诚心诚意想为国家效力,常为国家社稷出谋献计。

一年正月十五,卖灯人做很多灯笼出售,但皇帝却下令压低灯笼价格,给卖灯人造成很大损失,于是苏轼上书提出异议,引得皇帝、大臣都不满意。后来,王安石革新变法,苏东披发现其中许多不足之处,加以反对,结景不但毫无效果,反而无法在京城立足,因而闷闷不乐。

一日,早饭后,苏东披一面拍着肚子,一边走出房间,随口问身边侍儿: “你们猜一猜我肚子里面都是些什么?”一侍儿回答: “大人锦心绣口,一定是满腹文章!”苏轼摇摇头笑着说:“不对,不对。”另一侍儿答到: “学士才高八斗,一定是满腹治国的道理!”苏东坡叹了口气,仍然摇了摇头。

正巧这时苏东披的侍妾朝云走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朝云是个极聪明清俊的女子,不仅善于歌舞,对苏东披也十分了解。她眼睛一闪,立刻就明白了东披的心绪,于是说: “依我看呀,学士整天上书、进策,可没人理睬,处处碰壁,整天在家发牢骚,我看您是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呀!”苏东披听后,拍着肚子仰天大笑: “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诚如你所言,我真是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呀!”

)8.不拘一格

[释义]拘:限制,拘束;格:规格,方式。不局眼于一种

规格、方式。

[出处]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同义]多种多样 形形色色

[反义]千篇一律 如出一辙

[例句]用文学艺术反映时代风貌,就要不拘一格地使用小说、诗歌等多种形式。

[故事]龚自珍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有很殷实的家境。但富裕的家庭并没有使他滋生出骄奢的纨绔之气,恰好相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爱写诗,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内容丰富,文采横溢,在他的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自己渴望改革弊端的愿望。他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讽刺统治阶级的昏聩无能,主张清王朝应在改革中求发展,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以防外侮。因此,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曾在道光年间中过进士,担任礼郡主事。当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他就预见到了英国可能会发动侵略战争,建议朝廷加强防备。可是龚自珍的币中种正确意见不但不能被采纳,反而使他不能容于朝廷。后来龚自珍被迫辞官归隐,返回故乡。

在龚自珍返乡的途中,路过镇江,正赶上一次盛大的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其中人群中有个道士知道自己面前的人正是当代名士龚自珍后,非常高兴,便请求龚自珍代自己写一篇“青词”。“青词”是将人对神的祈求写在青色的纸上,供奉在神像面前。

龚自珍很希望能有英雄人物降世,拯救中国,于是便挥笔写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是:中国要重新获得活力,就必须进行社会的变革,现在的人们连话都不敢讲,这种沉默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局限于一种方式地把人才降落到人间。

)9.不遗余力

[释义]遗:留下:余:剩余。不留下多余的力量,指使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虞卿列传》

[同义]全力以赴 竭尽全力

[例句]小赵和同事们不遗余力地帮助贫困失学儿童,使他们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故事]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击败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于是,秦王便以此为条件,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

赵王连忙召见大将耧昌和上卿虞9即商量对策,说: “长平一战,我们吃了败仗,我想带领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看怎么样?”

“这样做是没有什么用的,我看,还是派亲信使臣去讲和为好。”楼昌说。

可是虞卿却不同意耧昌的主张,他问赵王说: “大王,秦国这次攻打我们,是想消灭我们,还是想要城池呢?”

赵王回答道: “秦国这次攻打我们动用了全部军事力量,囊不遗余力,当然是想消灭我们赵国的军队啊。”

“那么,我们应该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楚国和魏国。他们都很贪图财物,一定会接待我们。这样,秦国定会以为我们有了联盟,必然会惊恐万分,这样我们再和他讲和才能成功。”

可是赵王没有听虞卿的建议,而是派了使者去秦国求和。

虞卿听说此事后,就对赵王说: “这次求和一定不能成功。秦国一定会趁机攻打赵国的。”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赵国求和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连都城邯郸也被秦军包围。最后,赵王只得亲自去秦国,并割让城池给秦,遭到天下人的耻笑。

同类推荐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穿越:庶女谋略

    穿越:庶女谋略

    一朝穿越,父母双亡,家道败落。她被自称表姨母的人带回了候府,从此寄人篱下。她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只求安稳度日。可候府上下各人各怀心思,对她俱是充满敌意,一个个想要谋其性命。为求自保,她不得不还以颜色。谁知却因此遭来更多人的嫉妒与陷害。本着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生存原则。对想要欺负她的人,她绝不心慈手软。可谁知,侯爷夫人见她花容月貌,使出万般手段逼迫她嫁给她的傻子儿子。为了摆脱她的摧残,她答应代侯府嫡女嫁给燕王府那个死去的世子爷。******花轿临起,京城第一才子手执羽扇临风而立,“姑娘,你当真愿意嫁给一个死人为妻么?”“花轿已上,还能有假么?”******王府大门口,皇太孙冷然地挡住她的去路,“只要你愿意嫁给本宫,我立刻去求皇爷爷赐婚。”倏地,一道颀长的身影蹁跹的出现在他们眼前,长臂一捞,她整个人跌落他的怀中,“太孙,抢人也得有诚意,那就是趁早,而不是等在拜堂之时。”******
  • 魂修九天

    魂修九天

    修罗入侵,界面崩塌,龙腾大陆唯一的修魂者宇辰,借助神器残片重生到另一片大陆!幸得五行之体,重修逆天神魂,在新的世界,他有了更好的机遇!收魔兽、灭盗贼,名震各大世家,学制器,炼神丹,魂力超能无双!这一世,他立志成为神级强者,掌控万物命运!
  • 意外得个老婆

    意外得个老婆

    第一天上班因为走错门,她从设计师助理变成了当红偶像团体的助理。“白清言,你这辈子都休想甩掉我们!”明明三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对她说了同一句话。更可悲的是,她遇到了那个恶魔般的男人。他逼迫,设计,逼着她一步步跌入他的圈套。逼着她和自己心爱的男友越走越远,甚至在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的贯穿了她的身子。从此……她再也无法摆脱他。“白清言,我说过的,你终究……逃不掉的!”逃不掉么?是呵……一直以来,她总是从一个圈里逃到另一个圈里。即便是五年后,她依旧没法逃得过那些人……
  • 狂夫追妻

    狂夫追妻

    你一纸休书,我从此浪迹天涯可是,你为何还要苦苦追寻你眼眸深邃,朗朗说道女人,想要红杏出墙的话,我一定不会轻饶你说你本想放手可是,你为何总是不离左右你眼眸如海,冷冷说道傻瓜,我就是不愿见你祸害他人你说我救你脱险害我毁损清白名誉你眼眸淡然,柔声说道就让我来好好的照顾你她被家人抛弃,被他退婚,性子冷漠却是遭遇了他幡然悔悟下的疯狂的追求,好心捡来一个美男却要以身相许,还有青梅竹马别有深意的目光,还有他---那是她的春天仰或是他们的春天?一身骄傲,谁能执手相伴,谁又能化尽伤悲?且看独步慢慢道来简介暂时如此,这是独步一直想要写的一个故事,希望亲们能收藏+留言+投票,这是给独步努力码字的最好动力。亲爱的亲们,独步建了一个读书群,欢迎亲们来参加,敲门砖就是独步书里面的任意角色的名字,独步的读者群:104620008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4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4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悠然见田园

    悠然见田园

    本是21世纪农村出品的林若水,在一次收割花生时,不小心跌入山崖,穿越来到了云朝。且看普通的小女子一枚,如何修炼自然功法,又如何在云朝活得云淡风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李梦兰懵了,自己好好的一个白富美咋就这么倒霉嘞?好吧,难不成会被这小小的农家给困死?,李梦兰就是那个倒霉的娃;一不留神穿越了。既来之则安之,这人倒霉起来喝口水都会塞牙,在现代都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穿越到了一个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农家;还是一个古代的农家
  •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穿越到古代最想干什么?看美景,吃美食,顺便勾搭帅哥?从我穿越到古代的第一天起,我的想法只有一个:怎么才能穿回去!其实说起来古代也没有那么悲催,也不过就是没电没网,没有自来水。好吧,即然来了,就要放弃自己宅女的身份,告别以前舒适便捷的日子,我接受,可你要我找不到工作,沦为人家小妾,开什么玩笑。这里有帅哥,是没错啦!这里有权贵,是没错啦!那个平常的我,在古代一众大咖面前,狂刷存在感,是不是还有些小激动呢!可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白领,一个月领点小薪水,平平淡淡过一生。回去,无论如何都要回去。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