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800000002

第2章 B

拔苗助长

[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它长高。比喻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春秋·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同义]欲速不达

[反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例句]学习外语必须要循序渐进,否则,就如拔苗助长,是毫无益处的。

[故事]《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理论及教育思想,在这部书中记载了一个十分有名的故事:

传说,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于是便天天跑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田里的禾苗好像丝毫也没有长高的迹象,他心急如焚,每天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一会儿看看这棵禾苗,一会儿又看看那裸禾苗,自言自语地说:

“它们总是长不高,我必须要想个办法来帮助它们生长,要不然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丰收啊。”于是,晚上回到家后,他便冥思苦想起来,以至于整晚翻来覆去无法入眠,人也憔悴了很多。

终于有一天,似乎是灵感忽至,他拍了一下头,突然想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好的办法。于是,他便兴冲冲、急匆匆地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早上一直弄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累得筋疲力尽。但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愉快。

回到家后,他满心欢喜地对家里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在我的帮助下,禾苗部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感到非常诧异,于是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部都枯死了。

孟子借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弄糟。

百闻不如一见

[释义]听的次数再多,也不如亲眼看见一次。形容亲眼见到的远比昕到的更可靠。

[出处]汉一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同义]耳闻是虚 眼见为实

[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初来桂林的游客无不连声赞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故事]西汉宣帝在位的时候,西北边疆经常遭受羌人的侵扰,他们攻城掠地,抢掠百姓。边境人民生活在惊恐和不安之中,汉宣帝知道这件事后,决定派兵打击羌人,问百官谁愿意领兵出征。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自告奋勇,愿意领军攻打羌人,宣帝一见非常高兴,便问他需要带多少人马,多少粮草。赵充国回答:“边境的情况如何,我也不清楚,无法作出决定,人们常说,昕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要想打胜仗,就要对敌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我请求亲自到那里看一看,然后再确定作战计划,向陛下上奏。”宣帝很高兴地答应了。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来到西北的金城郡,实地考察了各方面的情况。又渡过了黄河,在羌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了解敌人情况。一次他们遇上了一小股羌兵,赵充国下令出击。很快将敌人击溃,将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们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如果遭到敌兵的伏击,就要吃大亏,所以不便远追,部下们听了都很佩服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洞察,他对羌人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感到成竹在胸,便返回都城,把自己的计划禀报给了汉宣帝。但宣帝并不赞同他的计划,因为赵充国主张对羌人不实施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的对策,争取与之和睦相处。宣帝却仍听信朝中部分人的意见,主张硬打。

赵充国并不气馁,他继续向宣帝摆明实际情况和利害关系,终于使朝中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他,最终,宣帝也同意实施他的策略。不久,西北边境的问题就解决了。

杯弓蛇影

[释义]指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做蛇。比喻因错觉而疑虑,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广传》

[同义]风声鹤唳疑神疑鬼

[反义]处变不惊

[例句]不知从哪儿听来要地震的消息,弄得他整天杯弓蛇影,坐立不安。

[故事]晋朝时期,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那位朋友很高兴,但就在他端起洒杯一饮而尽的时候,突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感到十分恶心,可是酒已经喝到肚子里去了。

回到家里,他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圃难。家里人赶忙请来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最后居然卧席不起。

乐广听到朋友生病的消息和原因,心想,酒杯里哪来的蛇呢?他在那天喝酒的屋里踱来踱去,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他看见屋里的墙上挂着一把角弓,弓的影子恰好落在那位朋友放酒杯的地方。他取来一杯酒,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仔细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乐广弄清了原因,就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说保证能治好他的病。那位朋友来了,乐广请他仍坐在原位,给他斟满一杯酒,放在他面前。这时,酒市不中又出现了蛇影,吓得他浑身直冒冷汗。

这时,乐广指着墙上的角弓说: “你酒杯里的小蛇就是它的影子!”说完摘下角弓,本不里的蛇影果然不见了。那位朋友解除了疑虑和恐惧,病马上就好了。

标新立异

[释义]标:树立,建立;立异:持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提出新奇的主张,与一般人不同;也比喻标耪自己,显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同义]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反义]因循守旧 抱残守缺

[例句]她就是爱标新立异,只要新潮服饰一上市,她一定买来穿戴在身,也不管对自己台不台适。

[故事]支道林,陈留人,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学者。他喜欢谈玄理,与谢安、王羲之等许多名士结为好友,经常互相往来共同研究探讨玄理。他对《庄子》的研究非常独特,不同于前人,因而很有名气。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文笔优美,意象深邃,深得后世文人的喜爱,有许多的文人都学习研究《庄子》。晋代的向秀曾为《庄子》作注,很遗憾的是没有完成他便去世了,郭像继承了他末完成的工作继续为《庄子》作注,直至完成。所以后来的研究者都引用向秀和郭像所作的注来解释和学习《庄子》。

《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是其中很大的一个难点。在当时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研究这篇文章,希望可以找到其中更深刻的哲理,但是他们的研究收效甚微,都没有超出向秀和郭像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又受到朋友的邀请,他与朋友们一起在洛阳的白马寺闹谈,他们聊起了学问,谈着谈着便谈到了庄子的这篇《逍遥游》。对于这篇文章,支道林向朋友们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对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都有自己全新而又深刻的看法,他的看法可谓标新立异,大大的高出了当年向秀和郭像所作的注释,同时又超过了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这些观点都是当时的这些学者苦苦探求而不可得的。所以他的观点得到了朋友们的赏识,也得到了当时的人及后人的肯定。所以后来人们往往根据支道林的观点去解释庄子的《逍遥游》。

兵不厌诈

[释义]兵:用兵,作战;厌:嫌。指作战时为了取得胜利,而使用欺诈的手段,迷惑敌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

[例句]打仗是要战胜敌人,兵不厌诈,敌人被我们谜惑得越浑,我们越容易胜利。

[故事]东汉安帝执政的时候,边境上的官吏胡作非为,激怒了羌族首领,他们大举兴兵进犯内地,把武都郡层层包围起来。

情势危急,安帝任命虞诩为武都太守,要他迅速赶到武都郡,打退进犯的羌兵。虞诩率几千人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羌兵拦住。虞诩考虑到敌众我寡,硬拼势必吃亏。于是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放出风来说,已向朝廷请求增援,待援兵到达后再台兵进攻。羌人不知是计,就分兵到附近的地方抢掠粮草。这时,虞诩趁机率兵冲破羌人防线,日夜兼程,每天走100多里路。还传令:各队第一天挖两个做饭的灶,以后每日增大一倍。将士们不解地问: “以前孙膑行军每天减灶,而您却增灶;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便于前后照应,而我们却要走100多里,这是为什么呢?”

虞诩说:“羌兵人马众多,而我军人少,如果行动迟缓就容易被羌兵赶上。孙膑减灶是为了假装弱小;我们增灶是为了假装强大,这叫做兵不厌诈。”果然,羌兵见汉军逐日增灶,以为汉军天天都增加援兵,害怕中埋伏,不再紧追不放。这样,虞诩带着队伍安全进入了武都郡。

后来,虞诩尽可能多地采用迷惑羌兵的方法作战,终于以少胜多,打败了包围武都郡的羌兵。

捕风捉影

[释义]捕捉风和影子。比喻说话、办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同义]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反义]言之凿凿确凿无疑

[例句]“四人帮”专门捕风捉影,制造冤假错案,迫害了一批老干部。

[故事]西汉成帝20岁做皇帝,一直当了20多年的皇帝,直到40岁仍然没有子女,他为此而着急和担心,着急的是自己已经年老,恐怕来不及有孩子;担心的是国家社稷落入他人之手。

汉成帝便听信方士的话,在长安郊野的上柿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让他有个儿子,然而钱没少花,功没少费,但一点效果也没有看到。

大司农谷永上书劝道: “我听说对于那些明了天地市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人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的蒙蔽。那么现在则有些人大谈神魔鬼怪,大搞祭祀的方法,还说世上有什么仙人和高人,可以服不老的药,达到长生不老,这些人都是蛊惑人心的家伙,听他们说的,都是美好的景象,就像马上就可以得到仙人的帮助。可是你一旦要寻找它,却又虚无缥缈,好像要捕风捉影一样不可能做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迷惑人心的话,圣人也绝对不做这样的事情。”

汉成帝听了,微微点头。

谷永又继续说道: “周代史官苌弘想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可是诸侯反叛周灵王的反而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祀求神灵保佑击败秦国军队,却打了败仗,自己成为了秦王的阶下囚;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派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去下海求仙药,结果一去不复返。”

谷永最后说道: “自古至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不惜劳民伤财,遍寻天下神仙,但又有灵验的吗?希望您不要再听信方士的话,搞祭祀的事了。”

汉成帝很惭愧,觉得应该听从谷永的谏议。

不寒而栗

[释义]幕:颤抖。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同义]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反义]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例句]想着恐怖分子制造的无数血案,真使人不寒而栗。

[故事]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叫义纵的人。他姐姐是个医生,曾医好过皇太后的病,因此而受到宠爱,义纵也当了官。

开始,义纵被任命为上党郡的一个县令,后来又被任命为长安县令。在他赴任之前,令当地县令感到棘手的事就是社会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上任之后,依法办事,不管官位的高低,任何人都不能徇币厶枉法。有权有势的人看到义纵如此铁面无私,不留情面,还不怕得罪市又贵,他们内心深处,十分惧怕义纵,再也不敢仪势欺人,为非作歹了。因此,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治理大见成效,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升了他的官。

公元前119年,定襄郡经常发生动乱,于是汉武帝调义纵任定襄郡太守。为了平定动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大开杀戒,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日寸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狼籍些犯人的家属也抓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犯人家属们都是买通狱卒看望亲人的,被关押起来感到很冤枉,便大声喊叫,要求释放。

但第二天,义纵还是下令,将犯人及探监亲属四百多人全部斩首。消息一传出去,定襄地区顿时引起震动,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老百姓还是万分恐惧,各个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不拘小节

[释义]拘:拘泥,限制;小节:指生活琐事。不为小事情所眼制。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延列传》

[同义]不矜细行不拘形迹

[反义]循规蹈矩

[例句]小李这个人在生活上有点不拘小节,但在工作上还是很认真的。

[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虞延的人,为人直率豪爽,长得非常威武,且勇力过人。能肩扛千斤鼎奔走如飞,被人视为天神下凡。于是,年纪轻轻便任户牖亭长。

虞延在大事情上毫不含糊,但却不太注意生活中的那些琐碎之事。当时,王莽称帝,并且极其宠幸魏贵人。朝中的公卿大臣及郡县官员都对魏贵人的亲属及奴仆畏之如虎。于是,魏贵人的家人依仗主人的势力,经常横行乡里。可是虞延却看不惯这些,他不害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经常出来主持公道。他对魏贵人家人的做法十分不满,便带着吏卒将那些不法的家奴全部抓进了监牢。

东汉政市又建立后,王莽垮台了。新皇帝刘秀得知有虞延这样。一个人,便把他召进宫中为官,封他为公车令,第二年又改任洛阳令。当时皇帝的亲属阴氏有一位宾客叫马成,因犯罪被虞延捉拿归案,阴氏得知此事后,便给皇帝吹耳边风,说洛阳监狱中的罪犯全是蒙冤受屈的,并向皇帝诬陷虞延乱抓无辜。于是,皇帝就亲自到狱中调查,虞延向皇帝报告说: “这里的囚犯悬而末决的在东面,罪状确凿的在西边。”

这时,马成赶忙从西边跑向东边,并口中大声喊着: “冤枉”。虞延当着皇帝的面怒斥马成: “你是惯犯,因为过去有靠山没办法动你,可是今天把你抓到手,就一定要严惩。”

不拘小节的虞延,这次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可是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被阴氏逼迫得自杀而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释义]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冒风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例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公安人员化装成毒贩打入到贩毒隼团的内部,终于获知了毒品的来源,并把这个贩毒集团一举捣毁。

[故事]班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有一次,他奉汉明帝的旨意出使西域,和西域建立友好往来。

公元73年,班超带了三十六个随从,一路上长途跋涉,首先到达了鄯善国(在今新疆境内)。当时,鄯善国正受到匈奴的侵扰,每年都要向匈奴进贡物品。这一次听说班超作为汉朝的使者前来,感到十分高兴,隆重地接待了班超一行人,并给他们安排使馆住下。

没想到没过几天,鄯善国的人对班超一行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态度变得非常冷淡,食品也没有那么丰盛了。经班超分析,一定是匈奴派的使者也到了。他们挑拨鄯善国与汉朝的关系,而鄯善国惧怕匈奴的势力,所以不知道应该亲近哪边。

于是,班超找来了鄯善国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从他那里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并且了解到匈奴使者的情况。于是,班超对自己的随从说明了鄯善国改变态度的原因,然后对大家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现在只有冒险去杀掉匈奴的使者,这样鄯善国才会与我们联台起来对付匈奴,否则鄯善国一定会帮助匈奴杀死我们。”他的属下听到这个决定后,都表示赞同。

到了晚上,正好刮起了大风,班超带领随从三十六人偷偷来到匈奴使者住的地方,布置好后,便在前前门放起火亲。一时间,有的击鼓呐喊,有的冲杀进去,经过激烈的战斗,班超他们终于消灭了匈奴使者。

第二天,班超面见鄯善国国王说明了情况,并且向他摆明利害关系。事已至此,鄯善国国王也就只好同意与汉朝永结同盟,共同对付匈奴,班超完成使命凯旋。

不学无术

[释义]学:学问;术:技艺,技术。没有学问和办事的本领。

[出处]汉·班固《汉书.霍光金日禅传》

[同义]胸无点墨目不识丁

[反义]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故事]霍光是汉代著名大将霍去病的弟弟,汉武帝临终时,曾任命他为托孤大臣,他对即位的昭帝忠心耿耿。昭帝病死后,他又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君,后又改立刘询,他掌握国家的大权有40多年,为汉朝的兴盛繁荣作了许多的贡献,但是由于一念之差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覆灭。

宣帝刘询即位时,霍光的妻子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作宣帝皇后。可刘询却立许妃为后,霍光的妻子为此十分不满,把许妃当成了限中钉肉中刺,总想方设法去害许妃。有一次许妃生病了,霍光的妻子听到这件事,认为机会来了。就暗中买通了宫中的一位女医官,偷偷地在许妃的药中投了置人于死地的毒药。许妃服药后不久就痛苦万分,七窍流血而亡。这件事传到外面,整个朝野内外都十分震惊,从官员到百姓都议论纷纷,于是宣帝下令把那个下毒的女医官投入大牢严加审问。

霍光的妻子听到女医官入狱的消息,十分担心,坐卧不宁,整日提心吊胆。于是她下决心把这件事告诉霍光,希望霍光可以想办法帮助自己躲过一劫。霍光听了妻子的叙述又惊又怒,连连责怪妻子。但事已至此,他又不忍心让自己的妻子伏法,就凭借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势开脱了那个女医官,把这个案件压了下来。

霍光死后,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宣帝,宣帝就派人来调查。霍光的妻子听到了风声,自知在劫难逃,欲作垂死挣扎,就把家族中的亲戚聚集在一起,密谋造反。谁知道被人走露了风声,阴谋败露,宣帝派兵镇压并将霍氏家族几千户人尽行杀戮。

霍光一生兢兢业业,功绩卓著,声威显赫,谁料到死后竟遭灭门之灾。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评论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就是说,霍光不善学习,不明道理,放纵家人,终致家族覆灭的悲剧。

不自量力

[释义]量:估量。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同义]蚍蜉撼树螳臂挡车

[反义]量力而行

[例句]以他的能力,也想竞选经理,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与息国原南是两个相邻的诸侯国,这两个诸侯国都很小,相对而言息国的国力更加弱一些,因为息国人口、资源都非常少,军力更加少而且弱。

原来郑国与息国互为友邦和平相处。突然一年,息国竟然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而战争结景可想而知,息国的国家又小,兵力不足,战斗力又不强,作为战争后盾的国力、人力、物力又与郑国相差甚远。息国不但没有对自己的实力有一定清楚的估计,而且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不但不与邻国搞好关系,反而在一切条件都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出兵去攻打比自己强大数倍的郑国,所以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甚至将使自己的国家灭亡。

当时,就有许多有见识的人来评论这件事,他们一致认为息国很快就会灭亡。他们认为,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二不正确认识自己的力量,做不到知己知彼,三又不同与自己唇齿相依的国家和睦相处,而且在自己向郑国进攻的时候不讲清楚自己的道理,不能为天下人民所支持。最后是在自己犯下了战斗大错的时候又不肯悔过认错,更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如此多的错误,息国将要灭亡的命运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息国便被楚国攻占,从此便灭亡了。

《左传》中记载了息国所犯的五条锴误,就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这里的“不量力”便是成语“自不量力”的出处。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蛙王子蛤蟆妻

    青蛙王子蛤蟆妻

    他是市长的儿子,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却是捡破烂的,还瘸了一条腿。他是天鹅,她是蛤蟆,本来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他穿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一无所有的她捡了。他没一天不想离开她,她却用自己的一切爱着披着婴儿皮的他,感动了他。当他变回原样,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追妻大行动!
  • 异世痞仙

    异世痞仙

    迢迢仙路春光好,桃花斜雨乱红飞。少年相识共进酒,对影成双落霞醉。此身曾是梦中客,烟波渺渺照云归。一朝仙临傲九天,洗尽尘世万劫灰。————————————————这是一个少年修仙的故事。
  •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家丑妃超萌哒

    我家丑妃超萌哒

    小妆书友群:117836256。天才碰麻瓜,谁输谁躺下!据说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某丑颜女子两手掐着美男的脖子,小眼神阴阴狠狠地:“躺好!”绝代美男含羞答答地揪紧衣服:“不要!”某丑女手脚并用砰砰砰碰碰碰地将美男整个撂倒,恶狠狠地威胁道:“下次再不听话地出去打打杀杀,小心爷毁了你的貌美如花!”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本书主要探讨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思路,内容涉及企业如何积聚现自有、可借用、可发展三种资源,如何积累交易收益、基业稳固、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等四大价值,如何明确其要达成的标准、保证决策制定零失误,如何构建决策问题、责任岗位和决策时间这一企业三维决策框架体系,以及如何强化对应于特定决策问题确定分析方法,从而保证决策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 农妇万小六的幸福生活

    农妇万小六的幸福生活

    现代女万小六莫名穿到孤女万小六身上,守着两间茅草房,几分薄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某日,上山砍柴,拾回了只剩半条命的哑巴男“莫非”,从此,打破了万小六平静的生活,万小六努力改变着生产方式,供两个吃喝穿用。大自然满山满地都是可以养活人的玩意儿聪明的万小六带着大个人跟班,努力创造着幸福的美好生活。现代人万小六信奉着,一生一世一双人,信奉着,老婆最大。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要打理,还有桃花债要还,桃花劫要挡可累坏了万小六的小腰板纯纯的善男信女,身心纯洁。相遇,相处,相知,相守。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