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
[释义]把草和树市都当成了敌军。比喻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同义]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例句]在打击日南侵略者的战斗中,地雷战曾使鬼子惊慌失措,草木皆兵。
[故事]公元383年,前秦在皇帝苻坚的领导下已经变得十分强大,苻坚认为时机已到,是自己统一天下的时候了,于是率领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东晋着手应战,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比苻坚少十多倍的八万人马迎战秦军。
秦军开始一路通畅,秦军的先锋攻占了寿阳,苻坚也得意扬扬地亲自率领八千骑兵驾临寿阳,兵力的悬殊,暂时的胜利,让苻坚有点得意忘形。他认为晋兵根本不堪一击,只要自己的后续部队一到,胜利垂手可得。于是就派被俘虏的东晋官员向谢石劝降,没想到的是被俘虏的东晋官员不但没有向谢石劝降,反而将秦军的军事布防情况告诉了谢石,还建议乘现在苻坚手下兵力不足,后续部队没到的情况下袭击敌营。谢石听到这些消息感到很兴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五千精兵偷袭敌营。秦军大意而毫无准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白白的损兵折将。苻坚在自己亲随的保护之下,狼狈逃回寿阳城里。
逃回寿阳的苻坚在这次战争中受到了打击,不敢再轻视敌人。于是他亲自登上寿阳的城头来观察江水对面晋军的情况,当时正好是极寒的冬季,又正赶上是个阴天,江水上空寒雾弥漫,视线所及灰蒙蒙的一片。一阵北风吹过,江北面山上的草木晃动不定。经过上次战争的苻坚已如惊弓之鸟,如今一见这种景象大惊失色,他以为北面山上被风吹动的草市是无数在运动的晋军士兵。于是大叫到: “晋军兵力如此强大,怎么能称他是弱兵呢?”
在这种情况下,东晋的军队在谢石的领导下大获全胜,而苻坚则彻底地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车载斗量
[释义]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同义]不计其数多如牛毛
[反义]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例句]现在下围棋的人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了,但下得好的可就少多了。
[故事]三国时期,魏国势力强大,蜀国、吴国结成了同盟共同对抗曹操。后来在争夺荆州的战役中,孙权的手下杀死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夺回了在刘备统治下的剂州,从此两国的联盟正式破裂。
刘备对关羽被杀这件事耿耿于怀,决心为关羽报仇,于是亲自率领蜀国的大部分军队去进攻东吴。孙权的势力没有蜀国的大,为了抵抗蜀国的进攻,决定派赵咨为使,去魏国说服曹丕联台抗刘,来解除蜀国对东吴的进攻。
赵咨是吴国一位优秀的人才,博学多识,才华横溢。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他的才干,这次他出使魏国,曹丕先不论及攻蜀之事,反而闹谈式的向其发问: “你们吴国的孙权有学问吗?”赵咨立即答道: “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闹,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曹丕又问: “吴国是否害怕魏国?”赵咨面无惧色地说:“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怕之有?”
面对赵咨如此流利自如的回答,不卑不亢的态度,曹丕心中暗暗赞赏。于是对赵咨十分客气起来。曹丕又问赵咨: “在吴国中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啊?”赵咨听后,微笑答道: “在我们吴国真是藏龙卧虎,特别有才的贤人有八九十人之多,至于像我这么普通的人,不可胜数,简直可以车载斗量。”曹丕及大臣听了赵咨的话,都暗暗佩服,对其欣赏不已。
于是曹丕答应了吴国的请求,向蜀国出兵,吴国不仅在战争中保全了自己获得了胜利,还挫伤了蜀国。
乘风破浪
[释义]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出处]宋·沈约《帛书·宗悫传》
[同义]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例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有企业乘风破浪,迅猛地向前发展。
[故事]南北朝时,有个人名叫宗悫,字元干,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练拳习武,年纪不大,已是武艺高强了。
有一年他哥哥要结婚,在接亲的那一天,门外是车水马龙,宾客盈门,非常热闹。这时,有十几个盗贼也乘乱混了进来。
正当客人们在前面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偷偷潜入宗家的库房进行偷窃。碰巧,有个仆人去库房取东西,发现了盗贼,吓得他惊叫着跑进了客厅。 一时间,人们都被惊呆了,吓得手足无措。只有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们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但宗悫毫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在家人的助威声中,宗悫打败了盗贼。
盗贼被赶走后,人们纷纷币尔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准备干什么?宗悫豪迈地回答说: “我长大了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后来,宗悫从军,因为他本领高超,作战勇敢,被朝廷封为振武将军。有一次,南方的林邑王范阳侵扰边境,皇帝派胶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战。在战斗中,宗悫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沉重打击了林邑王,安定了边境。
宗悫为帛国打了无数次胜仗,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洮阳侯,实现了少年时“乘风破浪”的远大志向。
程门立雪
[释义]程:指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形容尊敬老师,诚心求教。
[出处]元·脱脱等《帛史·杨时传》
[例句]他程门立雪的精神,感动了师傅,师傅把所有的技艺都教给了他。
[故事]程颢、程颐两兄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他们都非常有学问。
当时有个名叫畅时的年轻人,他非常勤奋好学,而且考中了进士。但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他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不远千里赶到了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学问。后来程颢去世了。为了继续研究学问,获取知识,杨时又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当时杨时已经40岁了。
有一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非常冷,但是为了向老师程颐请教一个问题,他和一个名叫游酢的同学冒着风雪去程颐家拜坜。到了程颐家门口一看,程颐正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坐着打盹。这时候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杨时和游酢害怕惊动老师,影响他1巾恩。又求学心切,不甘心就这样离去,便悄悄地、恭恭敬敬地站在大门口,一直等待老师睡醒。雪花仍静静地下个不停,他们的身上已经堆满了积雪,冷风切割着他们的肌肤,可是他们毫无退缩之意。
过了很久,程颐慢慢地醒来,他睁开眼睛,突然发现了像雪人一样的畅时和游酢,大吃一惊,立刻就明白了怎么一回事,深受感动,他看见外面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却丝毫没有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不禁赞叹他们尊敬老师,诚恳求学的精神,并细心地为他们解答了问题。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人们都赞美并学习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的精神,而故事的主人公杨时也学有所成,成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重蹈覆辙
[释义]蹈:踏;覆:翻:辙:车轮的印子。重走翻车的老路。比喻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重犯过去的错误。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
[反义]前车可鉴
[例句]对犯错误的同志,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分析缘由,吸取教训,以免其重蹈覆辙。
[故事]东汉时,皇族常常同豪族联姻,结景使外戚的势力不断扩大。汉桓帝执政时,外戚专权,大将军梁冀执掌了朝政。他飞扬跋扈,欺压群臣百姓,根本不把汉桓帝放在眼里。
汉桓帝为此深感忧虑,为了打击梁冀,汉桓帝便与宦官单超等人台谋,将长期专揽朝政的外戚大将军梁冀一伙诛灭,将朝政大市又夺了过来。
但是,这些宦官和外戚一样,很快发展成政治集团,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勾结党羽,把持朝政,残酷搜刮人民。
宦官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世家豪族以及一些正直人士的强烈不满。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生首领郭泰一起发难,经常发出反对宦官专市又的言论,对单超等宦官给予毫不留情的抨击。公元166年,宦官单超等人诬告李膺结党诽谤朝廷,将李膺、郭泰等人逮捕入狱。
面对宦官如此嚣张的气焰,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站出来仪义执言,给桓帝上了一道奏章,痛斥宦官祸国殃民,为李膺等人伸冤,请求桓帝放了李膺等人。窦武在奏章中写道: “如果不吸取过去宦官专权祸国的教训,而重蹈覆辙,那么大汉的江山,就会像秦二世那样,葬送在宦官手里。”
桓帝看了奏章,知道窦武一向为人正直,便听从了窦武的意见,释放了李膺等人。从此,对单超等宦官逐渐疏远起来。
出奇制胜
[释义]奇:出人意料的。用奇兵或意想不到的策略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取胜。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
[例句]比赛中,他改变了以往的打法,令对手晕头转向,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
[故事]春秋时期,燕昭王派大将乐毅攻齐。五年的时间,便接连攻下齐国70多个城池。最后齐国只剩下即墨这个地方了?
齐国人田单曾当过一名小吏,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注意。但他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乐毅率燕军攻入齐国时,他的足智多谋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躲避燕军逃往安平的路上,他让家人把车轴两端突出部分锯掉,在轴头包上铁皮。不久燕军攻破安平,齐人争先恐后地逃亡。在路上,人们在慌乱中乱撞,许多车的轴头都被撞断,于是当了燕军的俘虏,田单因改进了车子,安全地逃到了即墨。随后即墨也被燕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即墨大夫战死,人们便推举田单当将军,领导他们保卫城池。
不久,燕昭王去世,即位的燕惠王与乐毅不和,加上受到田单放出流言的影响,便派大将骑劫接替了乐毅的职务。
乐毅被无故撤职,使燕军士气低落,田单又用计让齐军看到燕军对自己同胞的暴行,鼓舞了齐军的士气,为了彻底把燕军打跑,田单想到了一个计策。
一天夜里,齐国向燕军发动了攻击,田单把城中1000多头牛集中起来,给它们穿上大红色衣裳,又在牛角上捆绑锋利的尖刀,尾巴绑上浇满油的芦苇,然后点着了火,疯狂的牛群吼叫着冲进燕军营地,燕兵被这莫名其妙的怪物吓得手足无措。齐军剩机一声不响地冲入燕营展开了攻势。此时,齐军的城墙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战鼓声。而这些毫无准备的燕军立刻溃不成军,齐兵趁势杀死了燕将骑劫,燕军群龙无首,四散奔逃,田单带领齐蚓随后追击,一路上收复了全部失地。
接着,田单拥立了新的齐君,自己也被封为平安君。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田单用火牛大破燕军的战绩,并用“出奇制胜”评价了田单所用的战术。
唇齿相依
[释义]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存。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同义]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例句]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故事]三国时,刘备在世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派人来蜀国,商讨两国和好,一块儿对付魏国。蜀国也以礼相待,派使者去吴国回拜过孙权。但刘备去世后,吴国却不再提和好的事情了,诸葛亮为此很是担忧,怕吴国变心。
诸葛亮为了修复与吴国的关系,共同抗魏,便派老将军邓芝出使吴国。邓芝到了吴国,孙权币尔病不见他。邓芝料到孙市又变了心,不打算与蜀国友好,而可能要依附魏国。于是,邓芝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孙权。信上说: “我这次来不单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这才召见邓芝。
孙市又坦率地告诉邓芝: “我是诚心诚意与蜀国和亲,但担心的是刘禅幼弱,国小势微,如果魏兵攻击,你们自身难保呀,我为这事担忧,所以才犹豫不决……”
邓芝说: “吴蜀两国四州之地,这就是成就王业的基础。诸葛弃乃当世英杰.加上蜀围有嗡要地势,十分牢固;吴国有三江之阻,也是固若金汤。如果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像唇、齿那样互相依靠,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假如吴国屈服于魏国,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之所以犹豫不决也在于怕魏吞并了吴国,昕了邓芝的一席话,孙权高兴地说: “老将军说得对,还是吴蜀联合为妙!”于是,吴国拒绝了魏国的和谈要求,另派使臣到蜀国去商议和谈。
诸葛亮赞赏邓芝为蜀吴联合作出的贡献,加封邓芝为上车骑将军。
从容不迫
[释义]从容:镇静,沉着。镇静而不急迫。形容不慌不忙,冷静沉着。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同义]泰然自若处之泰然
[反义]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例句]面对主考官的刻意刁难,他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正确回答了每一个问题,终于消除了主考官对他的偏见。
[故事]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都是宋国人,而且是相当著名的哲学家。尤其是庄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又优美又蕴含哲理,被币尔为“哲学的天籁”。
庄子和惠子有一段十分著名的对话,风趣幽默,又饱含哲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且亦是成语“从容不迫”的出处。
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常在一起谈天说地,以至于互相争坼。有一天他们约好了一起到濠江游玩,在岸边他们俩一起观赏起水中的鱼儿来。半晌,庄子感慨地说: “你看这条鱼在水中游得多么的从容自在啊j它们无忧无虑,整天游来游去,多么地快乐。”惠子听后立刻反驳道: “你又不是鱼,怎么会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庄子回答说: “你又不是我,又怎么能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惠子又立刻反驳庄子说: “我不是你,自然不会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喜忧。但是你也不是鱼啊,你怎么会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答道: “那好,我们现在就从头开始说:我认为鱼是快乐的,而你刚才问我是如何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就可以说明一点,你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会如此问我的。那么我现在就可以
告诉你。我是从自己对鱼的感觉中怖会到的,我们俩一起在濠江边上游览观鱼,多么的悠闹自得、自由自在,而你再看这些鱼儿,它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游戏,又从容不迫地望着我们。我相信,它们也一定同我们一样自得其乐,感到十分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