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14

第14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5)

怎样理解《论语》文本中的“三月不知肉味”,有伊川等人多种说法,而朱熹接受了谢良佐的观念。谢良佐、游酢属于程门“四先生”,尹焞也师事理学程颐;二程理学对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方法认同与范围扩展纳入了朱熹视野。从《诗》到《孟子》、《论语》的适用对象的扩展,朱熹是在解决文辞与文意距离的理解问题中接受这种诠释。所以他强调“以意逆志,而不以辞害焉”,展开文本理解;感受声文障碍,强调:“是以凡圣贤之言《诗》,主于声者少,而发其义者多。仲尼所谓‘思无邪’,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诚以《诗》之所以作,本乎其志之所存,然后《诗》可得而言也。”

关注文辞问题,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这是赵岐诠释的延续,也是朱熹对他人论说的认同与接受。但朱熹在对《论语》文本分析中使用以意逆志命题,提出了己意、私意,开始关注理解中的新问题。

昨承喻及“知仁”之说,极荷开晓之详。然愚意终觉未安。来喻大抵专以自知自治为说,此诚是也。然圣人之言有近有远、有缓有急,《论语》一书言知仁处亦岂少耶?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若便以吾先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设使义理可通,已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况又义理窒碍,亦有所不可行者乎?

在此,朱熹认为胡大原知仁之说是“以自知自治为说”,“亦可谓非圣贤之本意而义理亦有不通矣”。因此,他强调“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反对“以吾先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的私意穿凿。在这种观念中朱熹开始了其对以意逆志命题的新理解,并在淳熙四年(1177年)的《孟子集注》中完成以意逆志命题的独特注释。

文,字也。辞,语也。逆,迎也。《云汉》,大雅篇名也。孑,独立之貌。遗,脱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若但以其辞而已,则如云汉所言,是周之民真无遗种矣。惟以意逆之,则知作诗者之志在于忧旱,而非真无遗民也。

朱熹自称“《集注》乃《集义》之精髓”,“盖至其时,朱子乃始自信能直从孔孟阐孔孟,与以前之必从二程上窥孔孟者有不同”。从《论孟精义》引用程门论说到《论孟集注》直接注释,显示了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成熟、定型。

在《孟子集注》中,朱熹一方面把文-辞-志的关系统一为字-句-志,建立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局部与整体关系中解决文辞障碍问题。另一方面,把意-志关系解释为“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强调以意逆志方法中的“迎”、“迎取”内涵。因此,此种内涵的以意逆志是朱熹实现创造性运用的基础。《朱子语类》记载有8条引用与论说以意逆志命题。

问:“如先生所言,推求经义,将来到底还别有见处否?”曰:“若说如释氏之言有他心通,则无也。但只见得合如此尔。”再问:“所说‘寻求义理,仍须虚心观之’不知如何是虚心?”曰:“须退一步思量。”次日又问退一步思量之旨。曰:“从来不曾如此做工夫,后亦自难说。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须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虚此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长进处。且如孟子说《诗》,要‘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逆者,等待之谓也。如前途等待一人,未来时且须耐心等待,将来自有来时候。他未来,其心急切,又要进前寻求,却不是‘以意逆志’,是以意捉志也。如此,只是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终无进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某注云:“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思,是硬要自去做底;学,是依这本子去做,便要小着心,随顺个事理去做。而今人都是硬去做,要必得,所以更做不成。须是软着心,贴就它去做。孟子所谓“以意逆志”,极好。逆,是推迎它底意思。

“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之意,盖是将自家意思去前面等候诗人之志来。又曰:“谓如等人来相似。今日等不来,明日又等,须是等得来,方自然相合。不似而今人,便将意去捉志也。”

董仁叔问“以意逆志”。曰:“此是教人读书之法:自家虚心在这里,看他书道理如何来,自家便迎接将来。而今人读书,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

董仁叔问“以意逆志”。曰:“是以自家意去张等他。譬如有一客来,自家去迎他。他来,则接之;不来,则已。若必去捉他来,则不可。”

问为学“逊志”、“以意逆志”之分。曰:“‘逊志’是小着这心,去顺那事理,自然见得出。‘逆志’是将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将此意去捉那志。”

曰:“观《诗》之法,且虚心熟读寻绎之,不要被旧说粘定,看得不活。……所谓‘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于酒食’之义。后人读《诗》,便要去捉将志来,以至束缚之。”

某尝说,自孔孟灭后,诸儒不子细读得圣人之书,晓得圣人之旨,只是自说他一副当道理。说得却好看,只是非圣人之意,硬将圣人经旨说从他道理上来。孟子说“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如人去路头迎接那人相似,或今日接着不定,明日接着不定,或那人来也不定,不来也不定,或更迟数日来也不定;如此方谓之“以意逆志”。今人读书,却不去等候迎接那人,只认硬赶捉那人来,更不由他情愿;又教它莫要做声,待我与你说道理。圣贤已死,它看你如何说,他又不会出来与你争,只是非圣贤之意。他本要自说他一样道理,又恐不见信于人。偶然窥见圣人说处与己意合,便从头如此解将去,更不子细虚心,看圣人所说是如何。正如人贩私盐,担私货,恐人捉他,须用求得官员一两封书,并掩头行引,方敢过场务,偷免税钱。今之学者正是如此,只是将圣人经书拖带印证己之所说而已,何尝真实得圣人之意?却是说得新奇巧妙,可以欺惑人,只是非圣人之意。此无他,患在于不子细读圣人之书。人若能虚心下意,自莫生意见,只将圣人书玩味读诵,少间意思自从正文中迸出来,不待安排,不待杜撰,如此方谓之善读书。

朱熹在求经义、观诗、读书等论题中提倡以意逆志;在论思与学中提出与捉志相对、与逊志相通的以意逆志。在朱熹的思想结构与话语体系中,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的核心论题是读书之法。

《朱子语类》中不仅有“读书法”的论题,并记载了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为“此是教人读书之法:自家虚心在这里,看他书道理如何来,自家便迎接将来。而今人读书,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而且其关于读书法的圣书态度、专心与静心、虚心与耐心、退一步等等论说,显示的就是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内涵。

某尝见人云:“大凡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今看来,是如此。如解说圣经,一向都不有自家身己,全然虚心,只把他道理自看其是非。恁地看文字,犹更自有牵于旧习,失点检处。全然把一己私意去看圣贤之书,如何看得出!

凡读书,先须晓得他底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当于理则是,背于理则非。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却将他人说话来说自家底意思;其有不合者,则硬穿凿之使合。

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提出、赵岐“斯言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的诠释相比较,朱熹明确在读书解经的论题中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拓展其语义空间。读书在朱熹视野中就是读经:“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适用于《诗》之经书的“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在朱熹的视野中自然扩展到适用所有经书:“孟子说‘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其读书论题完成了经学视野中以意逆志命题适用范围的最大扩展,建构了经学视野中以意逆志命题读书解经法则的最高价值。

在朱熹的思想结构与话语体系中,其以意逆志读书之法显示的诠释思想是平心以待。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强调的“迎”、“等待”、“迎接”、“推迎等候”、“虚心”、“耐心”、“退一步”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平心以待。平心以待是宋代理学立场生成的诠释观念,也是朱熹论说读书的关键术语,更是与朱熹心统性情的思想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概念。

观书,当平心以观之。大抵看书不可穿凿,看从分明处,不可寻从隐僻处去。圣贤之言,多是与人说话。若是峣崎,却教当时人如何晓。

一章而众说丛然,若不平心明目,自有主张断入一说,则必无众说皆是之理。

今须是从头平心读那书,许多训诂名物度数,一一去理会。

所谓平心者,非直使甲操乙之见、乙守甲之说也,亦非谓都不论事之是非也,但欲两家姑暂置其是己非彼之意,然后可以据事论理,而终得是非之实。

大抵看道理,要得宽平广博,平心去理会。

平心以待是宋代理学立场生成的诠释观念;但与宋代主流在平心以待的观念基础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不同,朱熹不仅是在这种观念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而且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本身的语义扩展呈现出这种观念。也就是说,朱熹是从文字中出来的,而不是仅仅从外来观念附加于命题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以逆字解释为特色,注重命题形式的语义激发,显示出与张九成、张栻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相比更明显与突出的依经立义的经学特征。

以意逆志者,谓以其意之见于辞者,而逆夫其志之存于中者。如此则其大指可得也。

孟子乃解此诗为叹独劳而言非为父子而言也。因又使学者先当明天下之理,然后以理探诗人之意。是穷理在前,明诗在后。深明天下之理然后可以识诗人之意,故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说。……倘非深明天下之理而以意逆志,则夫探章摘句据语求是之徒将倒行逆施矣。

立足于同样的时代观念,张九成、张栻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从理学观念立场对孟子思想的重建,而忽视对其命题语义的注疏。“对作品更好的解释,不是对问题更好的讨论。前者是学术史的,后者的价值则表现在思想史或哲学史上。虽然,这种区分只是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才能进行,但是,在两极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是思想创作的动力,也是经典发挥影响的条件。因为过分限制解释的余地,经典便不能成为思想灵感的源泉;而解释可以任意进行,经典成为玩偶,同样会丧失其固有的魅力。”朱熹显示了从以意逆志命题形式本身呈现诠释观念,把意私志公的时代观念与以意逆志的命题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不是在命题之外设定义理,而是让义理从文字中流出。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观念的最佳实践。在朱熹视野中,言词解释、本义追求与义理建构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是以圣人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初未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焉,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矣。今必以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景,别为一种幽深恍惚、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然措其心于文字言论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

圣贤之言已是明白真实,说尽道理,读者但能虚心一意,循序致详,使其句内无一字之不通,则其道理无一毫之不察矣。切不可为人大言相诳,如九方皋相马之说者,而妄意驰逐于言语之外也。

又见得前贤读书穷理,非不精诣,而于平常文义却有牵强费力处。此犹是心有未虚,气有未平,而欲速之意胜也,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形式以及汉代赵岐、宋代张九成等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相比较,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在新的论题中拓展命题意义空间。其拓展了命题“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语义,建构了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

二、以意逆志读书法与儒学

朱熹为何拓展“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以意逆志命题语义,建构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

首先,朱熹以语义拓展的方式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是经学思想与经学形式的一种延续。孟子圣人化与《孟子》经典化地位的确立,使朱熹诠释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读书法,完成了经学视野中适用范围的最大扩展与诠释法则的最高价值确立。这种语义拓展在观念与形式上的经学特征与赵岐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一致。朱熹语义扩展显示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是意私志公时代观念的产物;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理学特征与张九成等理学家的诠释一致,是在理本体的视野中诠释孟子命题。进一步看,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建构读书之法的论题,则受到了宋代佑文的政治背景,书院教育发展兴盛以及道统建构、文人阶层壮大等文化背景的影响。

无论是意私志公的观念,还是读书法的论题,都是时代的产物。整体上看,以意逆志读书是朱熹在其时代背景与知识谱系中所作的一种应对。但在现实语境与知识谱系中,朱熹之所以拓展“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建构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源于其儒学主题的建构。也就是说,朱熹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与知识谱系中,沿着儒学的内在理路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读书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现象,“在理学家中,正式明白主张教人读书,却只有朱子一个”。因为读书在朱熹的观念中意义重大。“朱子教人读书同时即是一种涵养,同时亦即是一种践履。朱子教人读书,乃是理学家修养心性一种最高境界,同时亦即是普通读书人一个最平坦的读书大道。”

朱熹以意逆志读书法诠释是其自身问题的展开,是其格物致知方法建构的组成部分。“读书是格物一事”,“若由吾儒之说,则读书而原其得失,应事而察其是非,乃所以为致知格物之事”。

“格物致知”始见于《大学》,原是作为道德伦理修养的命题。宋代理学家才把“格物致知”从原来的伦理道德修养中分离出来,赋予认识论的意义。朱熹作《大学格物补传》详细阐释了其格物致知的观念: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格物致知论把知识之追寻奉为心学主要工夫,就理学家一般意见言,其所重之理,尤在心性方面。心性之理,则贵反求自得。朱子不然,认为内外本末,须一以贯之,精粗具到,统体兼尽。此为朱子在一般理学思想中之最独特亦最伟大处。故朱子不仅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实欲自此开出理学之新趋。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秋露危城》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二部。明朝国破君亡,面对南下的清军,聚集白门的士人阶层有的誓死坚守,有的仍热衷于私利,一时间,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轮番登场,在金陵演出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喜剧。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翔实的史实为经纬,编织成一幅层次分明、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画卷。崇祯十七年,黄宗羲之弟中选贡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绍兴拜会老师刘宗周,在他家得知清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已死,奋力阻止老师自杀殉国。留都南京群龙无首,权力斗争混乱,拥护璐王和拥护福王的两派争执不休。钱谦益试图说服吕大器、雷縯祚拥立潞王,在城内散步针对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启。
  •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纵横世界说搞定、经世致用的本领、一流搞定方案、如何搞定有权势的人、如何搞定有钱人、如何搞定名人、如何搞定你的老板、搞定方案等。
  • 总裁的大老婆

    总裁的大老婆

    又名《复仇总裁的狂暴妻》一场车祸,让她和他同时失去了最爱的人。灾难接踵而来,事故鉴定结果显示:车内有性行为迹象。为死者违规停车,负事故全责。他的未婚妻和她的未婚夫在车震过程中被撞身亡…彼时,他的脸尚因悲伤而苍白如纸,她的脸上亦布满着泪花。┣女主版正剧简介┫乔语柔,外表柔美恬静,语笑嫣然,实则脾气火爆,是个出身武学世家的散打高手。未婚夫的背叛和突然离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满腔怒火正不得发,那死女人的男人居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和我结婚。”“有病!”可那个似乎能一手遮天的男人居然阴魂不散,缠上了她!逼得她和家人走投无路,她无奈再次冲到他的面前,“给我理由!”一纸契约递到她面前。内容很简单。他给她想要的一切,她陪他演戏。五年为期限,期间互不干涉,不强迫性爱,如意外产子,离婚后不得剥夺任何一方抚养探视权。简而言之,就是配合他羞辱报复不知何时会醒来的未婚妻及其家人。幼稚!可被逼无奈,她抬手按印。#####以为只要演好五年的戏,她便可以恢复自由之身,还可以顺便报复那女人的夺夫之仇。然而,她却忘了,自己嫁入的不是普通平凡之家,而是声名鼎盛的豪门旺族。#####眼里永远带着疏远斥责的婆婆鄙夷设计她的二小姐总是对她绽放热情阳光笑容的三少爷与家族格格不入唯独愿意与她在夜晚的天台上吹风的四少爷...#####她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盘中餐…而身为搭档的她的丈夫,居然不闻不问,甚至恶意纵容!她无奈在这漩涡里挣扎自保...#####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情绪已慢慢淡去,一些情愫却悄然生成。只是这一切看似美好的景象,在那个女人苏醒的那一刻,土崩瓦解…#####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她心叹息。杜辰逸,戒指褪去,痕迹犹在。我是,你呢?★★★★★★男主鬼畜帝王腹黑,女主火辣暴力一根筋。过程爆笑,不排除家暴(至于谁暴谁,那不明摆着嘛~)。先甜后虐,结局幸福。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搞笑版男主简介在文中,敬请观看。#####推荐夕的其他几篇不成气候的小文《这算哪门子的穿越》(女穿鸟,玄幻变身,搞笑冤家)《幼宠》(17岁女高中生VS魅力花心大男人,腹黑女主攻心记)《残恋》(都市异能,明星,总裁文。女强,男配多多。)
  • 龙战天下

    龙战天下

    神秘学学士傅天宇来到神秘的世界,获得神秘的传承,肩负着神秘的使命,开启精彩的新生,有歌曰:神龙传承天下霸绝,九火极炎鬼神辟易;独斗乾坤唯我风采,天南地北莫敢争锋;诸般伎俩百般算计,千难万阻唯战而已;战人战天亦战自己,华夏龙威当不可泯。——且看《龙战天下》
  •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步步惊华》,当当,卓越,淘宝均有卖。一觉醒来,却发现被关铁笼之中,旁边还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怎么办?洛青羽的回答是,一鞭子抽飞之!穿越?无所谓,她身为头牌特工,换个时代照样能玩的风生水起。不受宠的嫡女?呵呵,她会让那老头悔到肠子发青。洛王府嫡女,本为神女,奈何念力全无。又流落在外数年,貌比无盐。于是示威的示威,退婚的退婚。众人以为的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换人,丑陋的皮囊下,又是怎样的绝世倾城?天真的眸子里,闪过的又是怎样的阴谋算计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保持冷静、谨慎面对牛市,这是心态问题。充满信心、乐观战胜熊市,同样是心态问题。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传输了这样一种理念:股市投资的实质是与自我灵魂作斗争,炒股最后炒的是心态。有耐心、有耐力,一时获利不骄傲,短暂被套不心慌。唯有如此,才能在股市中实现“赢者通吃”。高手的终极较量并非是投资技巧,而是心理控制。谁能成功战胜心魔,克服人性弱点,谁就是最后的英雄。
  • 下堂相公太妖孽

    下堂相公太妖孽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小心中弹身亡,竟意外穿越,,还是穿越到被同一个夫君的其他小妾给卖了的倒霉女人身上,好不容易被救回去,不仅被这位相公嫌弃,还被其他女人欺负,他娶她,只是为了报复她罢了,可她莫羽,也不是等着被吃干抹净的主。无视嫌弃她,她不在乎,反倒让他方寸大乱。栽脏陷害她,她暗自偷换,让这些女人自食恶果。想折磨她,哼,笑话,谁折磨谁,还不一定呢?在明争暗斗的生活中,到底是谁先失了心,谁又为谁关上了心,当他看清一切,想要拉回她时,却又被卷入了另一个漩涡,江湖纷争,仇敌暗杀,宝物争夺,他最终能否如愿以偿找回她的心,而她又最终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