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09

第9章 明清: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与成熟(2)

演唱中字与声的关系始终是古代唱技理论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先秦时期确立的以“声”作为声乐演唱本体的观念使人们更为注意声音的表现,歌唱者十分注重声音的高亢圆润、音色的清亮纯净,欣赏者也以此作为演唱好坏的评估标准。因此,一直到唐代,描绘演唱声音效果的文字比比皆是,这些描述多突出声音的高亢、清亮、纯净,如“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抗声长歌”、“如鸾凤之音”等等,对演唱字音的关注相对较少,更未从理论的角度对字与声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宋元时期“重唱技”的思想观念使演唱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部分理论家开始注意唱技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唱技要素的字与声很快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北宋沈括较早从理论上对字声关系进行了阐述,他沿袭了先秦以来的“重声效”观念,明确提出字从于声:“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南宋以后,随着说唱音乐的不断兴盛,对演唱的字音也日益重视起来,如陈元靓在《事林广记·遏云要诀》中强调:“腔必真,字必正”,更在《正字清浊》一节列出专门的正字要诀以纠正唱者的字音。至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明确将“字真”提到演唱的第一位,这表明字与声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但在明代以前,有关字声关系的理论更多的是形而上的探讨,相对地缺乏对字声二者自然规律的重视和阐发,因此字与声的结合还是一种勉强的而非完善的结合,字与声的关系尚未走向真正的融合。

明清时期,吐字正音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得理论家们对演唱时的字声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从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歌唱的实践出发,认为演唱中应当声从于字,并最终确立了后世一直奉行的字正腔圆的演唱原则。明潘之桓《鸾啸小品》曰:“字讹,则意不真;音涩,则态不极……吐字如串珠,于意义自会;写音如霏屑,于态度愈工。”潘之桓认为,演唱时如果唱错字音,就会词不达意;如果声音调整不好,歌唱的效果就不会达到极致。当歌唱的吐字如一串明亮干净的珍珠时,其词义自然表达无碍;当声音唱得优美细腻,犹如雨雪飘飞一样时,其形态自然美到极致。清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曰:“惟腔与板两工,唱得出字真,行腔圆,归韵清,收音准,节奏细,体乎曲情,清浊立判于字面,久之娴熟,则四声不召而自来,七音起口而即是,洗尽世俗之陋,传出古人之神,方为上乘。”可见,明清理论家们所认可的正是“字正”与“腔圆”二者的兼备。在字正腔圆演唱原则的作用下,明清理论家们总结了多种处理字声关系的实践方法,其分析精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如明代王骥德对演唱不同长短曲调、不同歌词数量的歌曲有独到的见解。其《方诸馆曲律》云:“有声多字少,谓唱一声,而高下抑扬,宛转其音,若包裹数字其间也。有字多声少,谓抢带顿挫得好,字最多如一声也。”意即在曲调长而歌词少的时候,要唱得抑扬宛转,使字音都在声音里包裹着出来;而歌词多曲调少的时候,则要演唱得快速连贯、顿挫分明,使再多的字都不显得杂乱,就好像只有一声而已。

再如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中对不同速度歌曲的字声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字头、字尾及余音,皆为慢曲而设。一字、一板或一字数板者,皆不可无。其快板曲,止有正音,不及余尾。”李渔认为,在速度较慢的歌曲中,要将每一字的头、腹、尾交代清楚,无论是一字一音还是一字数音都不能例外。如唱“想”字,须将字头“西”、字腹“衣”、字尾“昂”逐一交代清楚,不能含混过去,更不能省去其中之一。无论曲调如何变化,节奏如何缓慢,都要使声音和字音保持不变。而在演唱速度较快的曲调时,由于字与字之间过渡很快,每个字所占的演唱时值很短,因此必须在出声后及时归韵、收音,快速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正音,否则字音就会在含混不清的情况下一闪而过。如唱“箫”字时,如对字头“西”交代过长的话,则会出现字未完而曲已完的情况,听众只听到了“西”字,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对于不同声调色彩的字声处理方法,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曰:“音高而清之字,则从喉之上面用力;低而浊之字,则从喉之下面用力;欹而扁之字,则从喉之两旁用力;正而圆之字,则从喉之中间用力。”意即演唱声调高而清朗的字音时从喉的上部着力,唱低沉重浊的字音时要从喉的下部用力,唱狭窄扁平的字音时须从喉的两旁着力,唱方正圆润的字音时要从喉的中间着力。如同为以g为声母的字,发gao(高)音时,从喉的上部出声;gong(巩)则从喉的下部出声;ge(歌)字从喉的两旁出声;gang(刚)字则要从喉的中部发声。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正是有了“重字音”理论思想的确立,明清理论家对吐字正音的技术特点以及演唱字声相互关系的认识才更为清晰、完善,因而其分析才显得更加深入和具体,专业性、实践性更强,体现出了较多的理性色彩。

$第二节 专著的勃兴及其成就

明清时期唱技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著作,古代声乐演唱艺术由此得到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体现了对在此以前的中国古代声乐演唱艺术理论研究的总结以及其后的发展。代表作如明魏良辅《曲律》,沈宠绥《度曲须知》,清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部分篇章,徐大椿《乐府传声》,吴永嘉《明心鉴》,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等等。以下择要进行分析。

一、魏良辅《曲律》

魏良辅是改革昆山腔的第一功臣,被奉为“曲之正宗”(明潘之恒《鸾啸小品·叙曲》),其有关唱技的理论集中在《曲律》一书中。

在《曲律》中,魏氏首先提出了如何判断学唱者有无歌唱的天赋和初学者的唱曲步骤;然后具体论述了演唱中如何辨明字调、如何处理字音、如何演唱新曲等实际问题;继而明确提出演唱的基本要求、评判唱曲好坏的标准,以及演唱中的注意事项和演唱难点;并对演唱的声音毛病、欣赏歌唱的方法、人声与伴奏的关系问题等也有所涉及。其论述较为全面、细致、精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曲律》中最值得珍视的理论观点有如下几点:

其一,强调学习歌唱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使初学者明白而不至于走错。他说:“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如学[集贤宾],只唱[集贤宾];学[桂枝香],只唱[桂枝香]。久久成熟,移宫换吕,自然贯串。”魏良辅认为,学习歌唱要先从练习发声开始,进而辨别字音,再次掌握唱腔的曲调;不能将各种曲牌混杂强记,使得宫商混乱,违反客观规律。

其二,首次对不同的行腔方法进行了总结:“生曲贵虚心玩味,如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找绝,不可太短。至如过腔接字,及关锁之地,有迟速不同,要稳重严肃,如见大宾之状。”魏良辅指出,对于没有唱过的曲谱要仔细研究体会,比如在演唱较长的曲调时,声音要圆活流动,不能拖沓呆板;“找绝”,古代唱曲术语,为“结断”之意。“短腔”一句指曲调较短时,声音要干脆利落,吐字要清楚准确,不能因曲调过短而唱得含混不清,此外,声音之间的过渡以及上下字的衔接十分关键,要像对待贵客一样谨慎小心、稳重严肃。

其三,提出“曲有五不可、五难”的观点,提醒歌者注意。他说:“曲有五不可:不可高,不可低,不可重,不可轻,不可自作主张。”“不可高,不可低”指要根据曲谱的音高演唱,不能走音跑调;“不可重,不可轻”指演唱时如果用力过猛会使声音显得笨重浑浊,如用力不够又会使声音显得轻飘虚浮;“不可自作主张”指必须根据曲谱演唱,不能任意拖长、缩短或随意添加曲调。“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开口难”,指吐字时字头声母的发音不易准确;“出字难”,指韵母字腹不容易发清楚;“过腔难”,指字与字、声与声之间的衔接处不容易处理好;“低难”,一般而言,音高较低时容易唱得沉闷无光泽,因此在演唱中要注意调整用声的状态,做到低而不沉。“转收入鼻音难”,指收音归入鼻音的字归韵比较困难。在将字音收归鼻音时,必须在归韵时用舌根轻触小舌头,这样才能收音入鼻。魏良辅“曲有五不可、五难”的观点非常切实中肯,是十分重要的经验之谈。

其四,魏良辅首次对听曲的观众提出了欣赏要求。他说:“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不可以喉音清亮,便为击节称赏。”魏良辅要求观众应明确吐字真切、板眼沉稳、过腔清楚才是好的演唱,而不能仅听歌者的嗓音清亮,便认为是好。这段话传达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在演唱中,唱准字音是第一位的;第二,演唱所重视的是吐字行腔,而不是“喉音清亮”。

其五,对于演唱与伴奏的谐和关系,魏良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丝竹管弦,与人声本自谐合,故其音律自有正调。……今人不知探讨其中义理,强相应和,以音之高而凑曲之高,以音之低而凑曲之低,反足淆乱正声,殊为聒耳。”魏良辅认为,乐器和人声本来就是相互谐和的,因此其音律自有正声。时人不知道探讨其中的道理,勉强让乐器随着人声的高低应和,人声高乐器声就拔高,人声低乐器声就降低,却不知道如何使乐器与人声真正地达到谐和。这样做只会混淆正声,特别吵闹而已。

《曲律》对明嘉靖年间的唱曲实践进行了总结,其不仅对唱曲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着较为深入精到的阐发;同时,又是继元燕南芝庵《唱论》之后的一部较为全面的唱技经验总结。与芝庵《唱论》相比,《曲律》显得更为生动具体、通俗易懂。它既博采了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当时的曲界影响很大,“士大夫辈咸尚之”。尽管由于体例和篇幅所限,《曲律》的论述尚缺乏系统性,其对演唱技术的研究也还有待于深入,但瑕不掩瑜。《曲律》不仅被明人周之标选辑的《吴歈萃雅》、明许宇选编的《词林逸响》等明代多种词曲选本和著述所征引,更对后世沈宠绥、徐大椿等人的唱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唱技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沈宠绥《度曲须知》

明代沈宠绥是明清时期演唱字音理论的杰出代表,他以整饬、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全面探讨了演唱字音的特点和技术,其中既有精细缜密的理论研究,又有实用可行的技术法则。《度曲须知》一书是沈宠绥演唱字音理论的精华所在,其兼论南北曲的唱念字音和技巧方法,对如何唱准字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全书共26节,其中,《四声批窾》、《同声异字考》、《文同解异考》四节,专论四声唱法;《出声字诀》、《字头辨解》二节,详论歌唱的出字方法;《收音总诀》、《收音谱式》、《收音问答》、《鼻音抉隐》、《阴出阳收考》、《音同收异考》六节,均论歌唱的收音之法;《字母堪删》、《翻切当看》二节,论述字音反切的方法及歌诀;《俗讹因革》一节,详辨一些常用字的切音之讹;《中秋曲品》一节提出字面说;《转音经纬》指明字音唇、牙、舌、齿、喉的不同发声位置与发音的清浊;《入声正讹考》一节,依南曲字《洪武》的原则,详举南曲中的错谬音;《北曲正讹考》则从《中原音韵》,正北音之“吴音积久讹传者”;《方音洗冤考》一节指明了方音中的正确发音者。

《度曲须知》一书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于:沈宠绥将音韵学与演唱实际结合起来,为演唱的字音处理建立了明晰而可操作的理论原则,使其有了切实可依的理论依据。《度曲须知》不仅包容了此前的字音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论题,尤其是对演唱字音的分析比以前的一切唱论都更为深入、具体、透彻,具有相当的理论色彩和实际的指导价值,从而完成了古代演唱字音理论的终极建树。沈宠绥理论的精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中秋曲品》一节中沈宠绥提出“字面”说,他将演唱的每一字音分为“上半字面”和“下半字面”,并指出“从来词家只管得上半字面,而下半字面,须关唱家收拾得好”。所谓“下半字面”,即指演唱的吐字发音,其要点在于收音。“若乃下半字面,工夫全在收音,音路稍伪,便成别字。……如鱼模之鱼,当收于音,倘以亿音收,遂讹夷字矣。”在分析了下半字面收音的重要性及方法后,沈宠绥将中原十九韵的收音方法尽列于后,以供唱者参考,如“故东钟、江阳、庚青三韵,音收于鼻。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四韵,音收于舐腭。廉纤、寻侵、监咸三韵,音收于闭口。齐微、皆来二韵,以噫音收。萧毫、歌戈、尤侯、与模,三韵有半,以呜音收。鱼之半韵,以于音收。其余车遮、支思、家麻三韵,亦三收其音”。沈宠绥的观点新颖独到,以上、下字面之分,使歌者从理论上明确了演唱吐字的重要性;同时,他对中原十九韵收音方法的列举,更给予了唱者切实的技术指导。

第二,沈宠绥将音韵学要义引入歌唱,将其作为吐字正音的技术加以分析、运用,体现了其识时知变,敢于发展、创新的精神。如在《字母堪删》里,沈宠绥将每一字音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并采用“三字切法”将反切与字的头、腹、尾三者对应起来,以此纠正演唱的字音。“予尝考字于头腹尾音,乃恍然知与切字之理相通也。盖切法,即唱法也。曷言之?切者,以两字贴切一字之音,而此两字中,上边一字,即可以字头为之,下边一字,即可以字腹、字尾为之。”为了使歌者尽快掌握切字之法,沈氏又对切字之法详加举例:“如东字之头为多音,腹为翁音,而多翁两字,非即东字之切乎?”

在沈宠绥之前,王骥德在《方诸馆曲律·论平仄》中早已提出“欲语曲者,先须识字,识字先须反切”的说法,但沈宠绥在王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阐发,将切字法直接引入歌唱,作为歌唱技术加以分析、运用。因此,沈氏的切字之法就不再只是识字注音之法,而成为了审音度曲之法。沈氏的头腹尾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论著无出其右。

第三,对字调四声的演唱方法,沈宠绥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入声字的处理别具新意。《四声批窾》云:“然予谓善审音者,又可使入不肖平而还归入唱。则凡遇入声字面,毋长吟、毋连腔(连腔者,所出之字,与所接之腔,口中一气唱下,连而不断是也),出口即须唱断。至唱紧板之曲,更如丢腔之一出便放,略无丝毫粘带,则婉肖入声字眼,而愈显过度颠落之妙。不然,入声唱长,则似平矣;抑或唱高,则似去;唱低,则似上矣。是惟平出可以不犯去上,短出可以不犯平声,乃绝好唱诀也。”全段大意指:唱入声字时,不要拖长或连而不断,应出口即断。在速度较快的曲调中唱入声字时要像丢腔一样,一出便放,不能有丝毫粘连,这样方能唱得有“过度颠落之妙”。如果将入声字拖长,便像平声字;唱高了像去声字;唱低了又像上声字。因此,只有平直地唱出来才能不犯去声和上声,出声短促就可不与平声相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热门推荐
  • 吞天神体

    吞天神体

    如果不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都对不起我的天赋与得自仙人的传承!且看一代绝世妖孽的成长之路,霸主人生!新书《三界魂帝》书号530385。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控制

    控制

    “捕蛛行动”重新部署,以蜘蛛名排列…毒枭序列,多个线人相继神秘死亡。红豆影视公司来到位于白狼山中的三宝影视城拍摄反毒大戏《卧底》贩毒集团骨干分子潜入剧组,以合法身份作掩护,聘请禁毒警官饰演剧中角色,三江市禁毒行动屡遭挫折,以实景拍摄需要建立制毒车间为由,假戏真做,生产新型毒品。该市公安局局长明天罡秘密安排担负特殊使命的老刑警“提前退休”设法接近犯罪嫌疑人。公部禁毒局通报:三江市有人为境外毒枭研制出了新型毒品K2的配方I明天罡受命指挥的“捕蛛行动”正式开始。正当警方接近毒网时,位列第一的“黑寡妇”漂亮、赢弱,实际却是三江市头号毒.枭,药研所长、禁毒副支队长、企业老总尽在她的掌控手中……
  • 爱上已婚女人

    爱上已婚女人

    今天跟往常一样,姜然午觉睡醒后,悠闲的煮了一杯咖啡,想让它涩涩的苦味唤醒身上每一个昏睡的细胞,随手拿起遥控器,漫无目的的随意乱播了一统,看看时间妞妞差不多该放学了。拿起车钥匙悠闲的渡出了家门。妞妞在她们这个城市一家私立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设施环境以及教师都是一流的,当然,收费也是一流的。她们一周只休息一天。早晚接送妞妞时,幼儿园附近的车位,是最令姜然头痛的事了。转了近两圈,才发……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医生,可以只保孩子吗?”在医生帮她戴上氧气罩的那一刻,女子突然问道。听见她的问话,医生微微一愣,眼中全是不解。“人活着,真的好累,我想休息,很想。”看着头顶上方,女子似在向医生说话,又似在呢喃,在回忆什么。她,在产床上,而他,却与别的女子在一起。她不过是他闲时的玩具,随时可以丢弃。。。。仅此而已。。。。五年后。再遇。他冷笑,你再也无法逃。推荐朋友鲨小蓝的总裁文《萌妻当道:嗜血总裁77日宠》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