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09

第9章 持恒守志

以上诸章,我们谈了“自强”、“厚德”、“忧患”、“诚信”、“义利”等等诸多德性修养层面的问题。但仅仅谈一谈,还只是一种知识性的介绍,不足以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而要想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就需要把上述诸种德性修养作为自我修养德性的一种志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地在自己身上建立起为人处世的德性基础。

9.1

《周易》中有一卦,谓之《恒》,是专门讲恒久之道的,如《彖传》云:“恒,久也。”《序卦》云:“恒者,久也。”《杂卦》亦云:“恒,久也。”那么,《恒》卦是如何论述恒久之道的呢?先来看看卦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依《周易》的体例,卦辞总述一卦大意。《恒》卦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可以算是“最吉”的卦辞(参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42页。)。这种“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持恒守志”的最大好处。王弼指出:“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也。”(《周易注》)这是王弼对《恒》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的注释。“济”即成就,“济三事”就是可以成就三方面的事情,即“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周易正义》引褚氏说)。用现代话语说即“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这三方面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三方面的好处,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恒守志”的三方面收获。有这三方面的好处或收获,自然是“最吉”的了。所以《象传》强调: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方,犹道也。”(《周易正义》)这是说,君子应当效法《恒》卦之象,持之以恒,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如《周易正义》所说:“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

然而,“恒”之为“久”,又有“不已”之意。所以,“立不易方”又是在赓续不停的时间之流中得以实现的。徐几说:“利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合而言之,乃常道也;倚于一偏,则非道矣。”(《周易会通》引)因此,“恒”之为言,实包含两层意义,即“不易”与“不已”。二者相须相成,不可分离。没有“不易”,“不已”便没有根基,亦即恒无所守;没有“不已”,“不易”便不能成就,亦即守无所获。从人之德性修养的层面说,“不易”即“立身之道”;“不已”即“修养功夫”。没有“立身之道”,则修养便没有内容;没有“修养功夫”,则“道”就不能内化于自我的德性之中。只有二者和合为一,才能相须为用,而达到“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的美好结局。

9.2

《恒》卦卦辞可谓美矣。然而“恒久”何以可能?《彖传》对此作出了哲学上的证明: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段《彖传》文,细分之,包含三层论证:一是从卦爻之象论恒;二是从解说卦辞论恒;三是从天人之道论恒。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说,其曰:“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刚上而柔下”是就卦象而言。《恒》卦下巽上震,震为阳卦为刚,巽为阴卦为柔,所以谓之“刚上而柔下”。“刚上柔下”正合《系辞传》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之义。因而,“刚上而柔下”,也可以谓之自然之序。自然之序,自然是恒久而不可移易的。所以王弼说:“刚柔尊卑,得其序也。”(《周易注》)

“雷风相与”也是就卦象而言。震为雷,巽为风。雷在上,风在下,相须相助,乃自然不变之象。宋人程颐说:“雷震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云‘相与’,乃其常也。”(《程氏易传》)此可谓自然界恒久之象。

“巽而动”仍是就卦象而言。“巽”为顺,为谦逊;震为动。“巽而动”即逊顺而后动。唐孔颖达说:“震动而巽顺,无有违逆,所以可恒也。”(《周易正义》)程颐说:“下巽顺,上震动,为以巽而动,天地造化,恒久不已者,顺动而已。巽而动,常久之道也。动而不顺,岂能常也?”所以,金景芳先生说:“顺而动,事物合乎规律地运动,是常久之道。”(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38页。)

“刚柔皆应”是就爻象而言。依《易传》解经的体例,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为无应。《恒》卦初六为阴爻,为柔;九四为阳爻,为刚。九二为阳爻,为刚;六五为阴爻,为柔。九三为阳爻,为刚;上六为阴爻,为柔。可以说六爻之间,同位之爻皆相应。刚柔皆应,自然就衡而能恒。

总之,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言之,《彖传》从自然之序、自然之象、自然之道和阴阳和合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恒》卦的“恒久”之义。

就卦辞的释意方面说,其曰:“‘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这其中,“久于其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是对卦辞“亨,无咎,利贞”的解释;“终则有始”是对“利有攸往”的解释。这些解释,意思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卦辞之所谓“恒”,在于其得常道而不已。“久于其道”即久于“正道”,而“正道”之所以能久,在于它与天地之道的恒久不已之理相通不悖、相合无间。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才能因顺天地之变,在因事变易的生命历程中成就不渝之守,终则复始,往而无穷。如程颐所说:“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程氏易传》)可见,就卦辞释义的层面说,《彖传》仍然是以天地自然之道为依据,阐述《恒》卦的恒久不已之义。

就天人之道的层面论之,其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这是《彖传》总括天人之道,论证《恒》卦的恒久不已之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意指日月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久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意指四时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常不息。“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意指圣人教化天下之民,成就天下的事业,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恒守不偏。这表明,无论天地、四时,以及社会人事,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法则,虽然这一法则在宇宙生命的洪流中具体呈现的样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法则而言,它却是永恒的,是永葆其生命之青春活力的。所以它既是“不易”的,又是“不已”的。

最后,《彖传》总结“恒”义,指出:“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是说,天地万物,无不具有一定之规,无不遵循一定之理,因而也无不表现出一种“不易”、“不已”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人们就可以认识和把握天地万物的情状,而做到“立不易方”。

9.3

恒久之道,作为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必然之道,能为人们带来“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的大利益。但实行起来,却又并非易事。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恒》卦的卦辞可谓“最吉”,但六爻的爻辞却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完美的: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上六,振恒,凶。

以上六爻,除九二“悔亡”勉可为美之外,其他诸爻,或凶、或吝、或劳而无功。此足见持恒守道是需要付出何等的艰辛!难怪孔子慨叹:“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论语·述而》)“浚”,深。“浚恒”,即深求恒久之道。初六处《恒》之始,以柔居刚,体巽而性躁,有于事求望太深太遽之象。所以爻辞警之以“贞凶,无攸利”。它提示人们,守恒贵持久,持久贵渐进。反之,急于求成,则“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正如宋人胡瑗所说:“是故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为朋友既久,则契合愈深;为君臣既久,则谏从言听而膏泽下于民。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今此初六居下卦之初,为事之始,责其长久之道,永远之效,是犹为学之始,欲亟至于周、孔;为治之始,欲化及于尧舜;为朋友之始,欲契合之深;为君臣之始,欲道之大行。是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周易口义》)胡瑗的解释,可以说是深合《恒》卦初六爻辞的警示之义的。

“悔亡”,即悔恨消亡。九二爻辞只说结果,没有说悔恨所以消亡之故。据《象传》:“九二‘悔亡’,能久中也。”可知九二之所以“悔亡”,乃是由于持久守中不偏之故。按《恒》卦,只有九二爻辞比较美好,此说明,持恒之道,贵在守中。而守中,也就是过一种合规律的生活。所以,九二之“悔亡”,也可以说是天地万物之情的最好体现。又,九二以阳居阴,虽不当位,但有逊顺而后动之义,此亦是“悔亡”之原因所在。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语,曾被孔子引用,《论语·子路》有载。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南人,即南方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是南方人的一句谚语。对于这句谚语,孔子颇为赞同,他引《周易》《恒》卦九三的爻辞说,三心二意,翻云覆雨,总会招致羞辱的。这句谚语及爻辞,还使孔子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占而已矣”。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守德不恒,是古人的大忌,所以《象传》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恒守其德,将会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按:依《易传》解经的体例,九三与上六正应。但由于其处下卦之终,“位虽得正,然过刚不中,志从于上,不能久于其所,故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象。”(《周易本义》)可见,守恒之道,还需用忍耐的功夫,动非其时,必蒙出尔反尔之讥。

“田无禽”即田猎没有收获。《象传》解释说:“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可见,九四之没有收获,主要是由于其不当位。依爻位说,四爻为阴位,而《恒》卦九四以阳居阴,所以不当位。位不当,又不中,虽或有守恒之志,但终是劳而无功。它警示人们,守恒之道,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当其分位,守其所应守,为其所当为。只有这样,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恒》卦六五爻辞,一吉一凶,所吉在妇人,所谓“妇人吉”;所凶在丈夫,所谓“夫子凶”。所以有吉,在于六五之爻得中;所以有凶,在于六五之爻为阴居阳位。依爻位说,二五相应,二为阳为夫,五为阴为妇。《象传》说:“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金景芳先生解释说:“六五恒其柔顺之德,以顺从为恒,恰似妇人从一而终……柔顺之为德,是妇人之德,不是夫子之德。夫子有制义之权,只宜妇人从他,若他从妇人,必凶。”(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41页。)夫唱妇从是古代的礼制,反映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守恒之道,也要因人而异,似乎不无道理。

“振”,快速抖动。“振恒”即躁动不安,不能守恒。宋人朱熹解释说:“振者,动之速也。上六居《恒》之极,处震之终;恒极则不常,震终则过动。又阴柔不能固守,居上非其所安,故有‘振恒’之象,而其占则凶也。”(《周易本义》)可见,上六之凶,在于其虽处守恒之时,却动而不能止,躁而不能静,所以必然招致凶险。

总结以上诸爻,可以看出,恒久之道虽美善,但守恒之道却不易。六爻之中,无一爻全吉,其警示之意不言自明。而综理其意,我们似乎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守恒之旨:戒躁(如初上两爻),守中(如二五两爻),用忍(如三爻),当分(如四五两爻)。

9.4

守恒之旨在戒躁,在守中,在用忍,在当分。戒躁则循序,守中则不偏,用忍则守志,当分则不违。而这其中,循序始于立志,没有志向,即没有追求,而没有追求,就无所守,无所守,也就谈不上什么持恒守志了。所以,古人十分重视“立志”、“立常志”。《易传》中就有多处提到“合志”、“志行”、“得志”等问题。如《小畜》六四《象传》所谓“上合志也”,《履》九四《象传》所谓“志行也”,《无妄》初六《象传》所谓“得志也”等等,都表明“立志”、“志向”对人的重要。明人王阳明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王文成全书·示弟立志说》)

大意是说,为学之道,首先在于志向明确,志向不明,好比所种之植物无根,没有根,则尽管培土灌溉,终将劳而无成。世上之所以有不少人因循守旧,苟且偷安,随波逐流,学非所学,而没有出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为学之初,就没有树立一个明确的志向。王氏的这段话,虽然是在谈为学之道,但却可以表明立志与守恒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立志,犹如“种根”,无根,则虽勤于浇灌,也必然是劳而无获。“种根”之后,须循其理路,培植滋养;相反,若躁动妄求,只会是揠苗助长(“浚恒”),适得其反。当然,立志并非易事,需要审慎检别主客条件,选择最为适当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守中和当分。另外,如果立志不当,也是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的(“田无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持恒之道,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矢志不渝的精神为前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毅力和精神,才能如唐人王勃所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请看下面的故事: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粗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故事的意思是说,河南人桑维翰志存高远,但行为怪异,且形象丑陋。因此,常常受到人们的讥讽而仕途受挫。有人劝其回心转意,但他却铸铁砚以警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桑维翰的故事,似乎可以作为“持恒守志”的最好例证。

最后,还必须指出,正如本章第二节谈到的,《周易》之所谓恒久之道,是以天地自然恒久不已的本质特征为其本体根据的。因此,君子之“立不易方”,君子之戒躁、守中、用忍和当分,也应该并必然要从天地自然恒久不已的生生历程中获取动力,以使自己的操守、修养超越现实功利的狭隘境界,而真正融入彰显“天地万物之情”的生命活动。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恶毒女配要洗白:毒女不好当

    恶毒女配要洗白:毒女不好当

    穿越了!竟然还穿到一本穿越文里跟穿越女主抢男主无脑+恶毒的女配。这玩笑开的有点大了!为了本人能够安度晚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本人决定,防水防火防男主!PS.珍爱生命,远离男主!穿越女配VS穿越女主的较量!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
  •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全文完结)城市那端,是他盛世繁华的订婚礼。城市这端,是她拖着孱弱的身体走上悬崖。庄晟天,我用四年时光换此生再无瓜葛,这场爱情虽然艰难,我却再无遗憾。庄晟天,再见。再也不见。(黎绯绯)——————在一起四年,她只是他身边一个不能见光的女人。即使他已有心爱的富家千金,还是执意将她桎梏在身边。她不求能有被爱的希望,只等着终有放开的一天。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只是等来一个又一个算计,一场又一场阴谋。当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当失去所有珍贵的,当腹中生命悄然流逝,她终于万念俱灰,让人生凄凉谢幕。。。。。——————绯绯,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失了心在你那,爱得竟是比你还早。只是现在才察觉是否已经太晚。。。绯绯,你在哪。。。。那个穿着白衣的纤细女子会是你吗。。。。。。(庄晟天)
  • 重生之校花女商人

    重生之校花女商人

    王媛死了?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她的灵魂穿越了,回到了自己的高三时期。这是这一次,感觉似乎已经和自己的上一世有什么相似的了,妈妈受不了苦和别人私奔了,父亲成了个木头人般的摆设,家里还有二弟三妹,身子骨是越看越瘦,为了养家,为了让自己的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她必须努力,从走进深山找食材卖钱,到拥有特异功能,一切的一切就这么在这一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望族女缠上冤家郎

    望族女缠上冤家郎

    再次相遇。她出口的第一句就是:“我们成亲吧?”她扬扬眉,嘴角抽搐,娇滴滴的巴结道:“相公,应允…她坚定的点头:“对。她怒了,没有耀眼的容貌,这叫无貌?!面对号令江湖的令牌,她是家中的异类,平凡的让亲生父母都不耻,她疯了,只因她不想被摆布,一心想做个普通人罢了。”婚后:她谄媚的笑了,微不可微的点了一下头。她直爽的开口问道:“公子,可是单身?”面对面冠如玉的相公,当然也要是个普通人,你说…我们生几个娃好呢?”,我也是!”他,这叫无财?!忍无可忍,冷漠的吐出两个字:“原因。”他。所以夫君,这叫无权?!他冷冷的一瞥,无语…他思索,疑惑的反问:“你当真什么都不会?”面对厚厚的地契与银子,她要自己选夫!他,她抽了,“正好,你娶我为妻吧?”她满脸兴奋,“因为你无财无貌无权无势,她振臂高呼:“我要休夫!”初次见面他,挑眉扔出一句,没有高超的技艺,偏偏她还沾沾自喜,“琴棋书画都不会?女红经商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