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06

第6章 谦卑礼敬

周庙中的“右坐之器”,注水太满,就会倒覆;注水不足,又会倾斜。只有恰到好处,才平稳端正。如何做才能达到恰到好处呢?方法是:太满了,就减损一点;太少了,就添加一点。就人的德性修养和行为处世而言,减损与添加,就是谦卑自知,恭敬守礼。因为“谦”既能使人免骄傲,又能使人知不足。换句话说,“谦”能“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谦”是致中和的最佳途径之一。

《周易》中有一卦,是专门讲说“谦”的道理的,这一卦的名字就叫“谦”。通观《周易》,《谦》卦是颇为特殊的。宋人胡一桂说:“《谦》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纯全者,谦之效故如此。”(转引自黄寿祺等:《周易译注》,143页。)“谦”之效何以如此之大?依《周易》的体例,中正则吉。《谦》之吉利,表明它是合乎中正之道的,至少它不违背中道。

6.1

在《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中,《谦》卦紧随《大有》之后。《大有》即大有收获。《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盈”即盈满。这说明“谦”与“盈”是相对待而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大有者,不可以盈”呢?请看《彖传》的说法: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这是《彖传》对《谦》卦卦辞“谦,亨,君子有终”所作的解释。卦辞中的“谦”即谦虚。“亨”即亨通。《彖传》的解释,两次提到“天道”,两次提到“地道”,一次提到“鬼神”,一次提到“人道”。就“天道”来说,其特点有二:一是“天道下济而光明”;二是“天道亏盈而益谦”。“下济”,“谓降下济生万物”(《周易正义》)。“天道下济而光明”,意思是上天的体性是降下济物,而日月辉光因此愈加鲜明。如高亨先生说:“天道下行以成万物,如日光下射以暖万物,雷下震以动万物,风下行以吹万物,雨下降以润万物是也。光明指日月。天道下济是天道之谦,天道光明是天道之亨。此句以天道说明谦则亨之理。”(高亨:《周易大传今注》,136页,济南,齐鲁书社,1998。)“亏”即损。“天道亏盈而益谦”,意思是,上天的体性是亏损盈满,补益谦虚。正如崔憬所说:“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以补不足。”(《周易集解》引)

就“地道”来说,其特点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地道卑而上行”;二是“地道变盈而流谦”。“上行”,指地气上升。“地道卑而上行”,意思是“地体卑柔而气上行,交通于天而生万物”(《周易正义》)。“变”即变易。“流”即增益。“地道变盈而流谦”,意思是,地的品性是变易盈满,充实谦虚。如高亨先生说:“地道毁盈,例如丘高则渐损,河溢则堤决。地道益谦,例如地洼则渐平,沟虚则水至。”(高亨:《周易大传今注》,136页。)

《周易》作为一部筮占之书,还讲到了鬼神之“谦”,即“鬼神害盈而福谦”。意思是,鬼神的特点是危害盈满,施福谦虚。至于“人道”,《彖传》说“人道恶盈而好谦”,即人类的规律是憎恶盈满,爱好谦虚。《彖传》的最后结论仍然是归结到人:“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即具备谦虚美德的人,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处卑位,人们也难以凌越。君子靠着它能永远得到好结果。

以上,《彖传》以“盈”、“谦”为一对矛盾,从天道、地道、鬼神、人道四个方面,说明“盈”不可久,而“谦”则获益。这段文字,可以说是一篇简短而精炼的哲学论文。它从天道之“谦”谈到地道之“谦”,从地道之“谦”谈到鬼神之“谦”,最后归结为人道之“谦”。照《周易》法象天地的思维路数,天地之“谦”,正是人道之“谦”的基础。天能“下济而光明”、“亏盈而益谦”,人则能“尊而光”;地能“卑而上行”、“变盈而流谦”,人则能“卑而不可逾”。此正是“畏盈居谦,乃终有庆”(葛洪:《抱朴子·臣节》)。

6.2

既然天、地、鬼神、人都是好谦而恶盈的,那么,人只要谦虚,天助、鬼佑、人信,自然可得。《谦》卦六爻虽然有失位、无应、乘刚等,但“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就是这个缘故。先看“吉而无凶”的下三爻: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传》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传》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传》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谦谦”,谦而又谦。“此谓初六阴柔谦逊,低处下卦之下,有‘谦谦’之象”(黄寿祺等:《周易译注》,139页。),爻辞的意思是,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巨流,得到吉祥。“大川”在这里喻指艰难险阻。它提示人们,君子只要谦而又谦,即可以度过艰难,得到吉祥。“卑以自牧”,自甘卑下,克己养谦。《象传》认为,初六之吉,是君子谦卑克己的结果。“鸣”,享有盛名。“鸣谦”,即享有盛名而行谦德。爻辞的意思是,名声远播,但仍然谦虚谨慎,可以获得吉祥。它提示人们,名气越大,越不要摆架子,而应该谦虚谨慎,这样才能更加受到人们的爱戴。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所以《象传》说:“‘鸣谦贞吉’, 中心得也。”宋胡瑗解释说:“言君子所作所为,皆得诸心,然后发之于外,则无不中于道也。故此谦谦皆由中心得之,以至于声闻流传于人,而获自正之吉也。”(《周易口义》)可见,“享有盛名而行谦德”,乃是发于心而行于外,不是靠做样子做出来的。“劳”,有功劳。“劳谦”,即有大功劳而能谦让自处。爻辞认为,有大功劳而能谦让自处,必有好结果,必能获得吉祥。照《象传》的意思,这样做,必然得到万民的归服信任。所以孔子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系辞传》)它提示人们,不争功,不居功自傲,如此则能得人。

以上三条爻辞,都因“谦”而得到了大好处。位卑时谦而又谦,能战胜大困难;名声远闻时谦逊谨慎,能获得大吉祥;功劳很大时谦而不傲,能使万民服。可见,无论什么光景,谦都能给人带来好处。

再看“利而无害”的上三爻:

六四,无不利,谦。

《象传》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传》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传》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施行。“谦”即随时随地发扬传播谦虚的美德。爻辞认为,这样便无所不利。“不违则”,即不违背谦虚之道。也就是《彖传》所谓的“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象传》认为,时时事事彰显谦虚美德,乃是顺天应人的谦虚之道。它提示人们,“谦谦”也好,“鸣谦”也好,“劳谦”也好,都必须彰显于时时事事,这才是为谦之道。一时之“谦”,虽然也能带来好处,但不能长久。“不富以其邻”,即因为邻国的骚扰而使自己物资不丰富。六五阴柔居中,虚怀谦逊,使邻国产生错觉,以为可欺,于是常存侵夺之心。殊不知,六五之柔逊,正合天地恶盈好谦之道。所以,六五一旦起而征伐持盈骄奢之国,必然是无所不利。这正如宋程颐所说,《谦》卦“卑下之中,蕴其崇高也”(《程氏易传》)。它提示人们,谦卑不等于软弱,柔逊不等于无能。谦卑之道,虽柔实刚,虽卑实高。“行师”即带兵打仗。爻辞的意思是,名声远播而谦虚,利于带兵打仗,征讨相邻的四方小国。《象传》认为,君子遵行谦虚之道,不是为谦虚而谦虚,还应该效法天地“亏盈益谦”、“变盈流谦”之理,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仅仅“鸣谦”,还不足以使君子遂其志愿。还应当“顺天应人”,伸张正义,“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天下国家谋和平。

以上三条爻辞,直绍初、二、三,强调谦而能久,柔而能刚,卑而能高。一句话,就是强调为谦之道,不但要“谦谦”、“鸣谦”、“劳谦”,还应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实现宇宙人生的中正和合。

6.3

《谦》卦六爻,对人道之“谦”所存在的几种主要情形,进行了简略的描述。它讲到了“谦谦”、“鸣谦”、“劳谦”、“谦”等等。但人生百态,气象万千,六爻之喻,岂能穷尽?所以《大象传》绕开具体,抓住一般,精炼地概括了《谦》卦的本质及君子所应从中获得的教训: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谦》卦下艮上坤,依《说卦传》,艮为山,坤为地,所以《象传》谓之“地中有山”。郑玄注曰:“艮为山,坤为地。山体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周易集解》引)然而,依《象传》体例,这一句也可以称之为“山在地中”。不说“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山”,程颐认为,“言卑下之中,蕴其崇高也”(《程氏易传》)。程氏此说,大有深意。近人高亨承此说,认为“地卑而山高,地中有山是内高而外卑。谦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皆是内高而外卑,是以卦名曰《谦》”(高亨:《周易大传今注》,137页。)。《韩诗外传》中记载了狐丘丈人与孙叔敖的对话: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为三利?何为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韩诗外传》卷七)

孙叔敖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心益小;禄益厚,施益博,可谓“内高而外卑”。这表明,谦逊柔顺之中,有刚健自强存于其中。正因为谦逊柔顺之中存有刚健自强之性,所以君子才可以效而法之,“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即取也,“称”即权衡,“施”即给予。《象传》认为,君子观此“地中有山”之象,应当效而法之,取其多者,补其少者;并称量财物的多寡,公平地施之于人。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是“谦”道的本质。对此,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就“内”而言,它反映了君子的一种道德修养;就“外”而言,它反映了君子的一种志向。合内外而观之,它反映了君子持中守正,顺天应时的一种人生夙求。

先说“内”。所谓“内”,一方面是指虚己之美,亦即“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吴兢:《贞观政要·谦让》);一方面是指学人之长,亦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卫灵公》),“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虚己之美,则无骄;学人之长,则能能。

再说“外”。所谓“外”,主要指君子顺应天道好谦恶盈的规律,而和谐天下的一种志向。这种志向虽然内在于君子的理想之中,但其流风所及,却使天下百姓受益。如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这里,孔子之“患”,反映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忧患之心,同时也体现了其“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伟大抱负。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历次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周易》论“谦”,由天道而及人事。既颂扬人的谦谦之德,又强调人应当顺应天道,均安天下。可以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这后一方面的意思,人们很少注意,历代思想家也很少论及,是《周易》论“谦”的一大特点。它表明,虚己也好,均贫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顺天应时,调其盈虚;持中守正,以求长久。换句话说,也就是“致中和”。

6.4

在《周易》中,与“谦卑”相联系的是“礼敬”。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由“谦”而“礼敬”,即“谦以制礼”。如孔子所说:“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传》)

提起传统礼制,人们不免有一种等级森严之感。《周易》也十分强调名分和等级,如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系辞传》),就是强调贵贱等级之分在《周易》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当位说”,详见本书下编及附录一。。但《周易》同时又明确提出了“知崇礼卑”的思想。《系辞传》中说: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意思是说,《周易》的道理至善至美,圣人用它高大其德行,广大其事业。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是仿效天,谦卑是取法地。天地创设了上下尊卑的位置,《周易》的道理就在其间变化通行。(能够用《易》理修身)成就美善德性,反复涵养蕴存,就是找到了通向“道”和“义”的门户(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42页。)。在这段话中,作者提出“礼卑”的观念,并认为它是由取法大地的品性而来。这是颇值得注意的。它表明,“礼”虽然是因“天地设位”而成就,但其实质乃是敦厚人之德性,以使人在天地之间广大自己的事业,合乎道义的规范。

据《说卦传》,《周易》《履》卦是讲“礼”的。其曰:“履者,礼也。”今人黄寿祺先生解释说:“卦名‘履’字之义,《序卦传》谓‘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尔雅·释言》‘履,礼也。’含有践履不可违礼之意,尚先生云:‘《太玄》即拟为‘礼’,礼莫大于辩上下,定尊卑’,‘人之行履,莫大于是’(《尚氏学》);又《本义》曰‘履,有所蹑而进之义’,则兼有小心循礼而行的意思。”(同上,97页。)《履》:“履虎尾,不咥人,亨。”著名易学家金景芳先生说:“卦辞开口便说‘履虎尾’,取象十分奇特。履,有所蹑而跟进的意思。紧蹑老虎尾巴走路,可谓人世间最危险的事情,然而老虎却不咬你,保你亨通无事。卦辞以此强调人立身处事,行之以礼,以和悦谦卑待人接物,即使遇上最凶猛的老虎,也将安然无恙。”(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0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可见,《履》卦之“亨”是以和悦谦卑为前提的。关于这一点,《彖传》的解释最为明白:

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大意是说,履是阴柔者小心行走在阳刚者之后,以和悦恭敬顺应刚健者。所以说:“小心行走在虎尾之后,猛虎不咬人,亨通。”又,履卦阳刚居中守正,小心践行至尊之位而无所疵病,所以光明四通。在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柔履刚”;一是“说而应乎乾”;一是“刚中正”。这三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礼”的精神。“柔履刚”,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它表明,礼之用,并非是下对上、柔对刚的绝对服从,而是“和为贵”。“说而应”即谦卑自处,恭敬和顺。它表明,礼之“和”,并非不要等级,而是下对上、柔对刚的恭敬和顺。“刚中正”即刚健者持中守正,德高位显。它表明,“说而应”并非没有条件,条件是所“说”所“应”者德高望重,合乎中道。以上三点,“说而应乎乾”最为关键,它最能体现“礼卑”的思想。“谦以制礼”即发挥谦德就是指着这种“说而应”说的。可以说,它是人之行礼、好礼和“非礼弗履”的德性基础。所以,《系辞传》曰:“履,德之基也。”而《左传》有云:“卑让,德之基也。”(《左传·文公元年》)因此,古人强调:“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孝经·广要道章》)这两段话,归结为一句就是:礼,自谦卑而尊敬人。

以上三个方面:“柔履刚”、“说而应乎乾”、“刚中正”,说明《周易》之所谓“礼”,仍是以中道为前提。这正如孔子所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又如荀子所说:“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为中?曰:礼义是也。”(《荀子·儒效》)而“中”即“和”,所以,孔子又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系辞传》也说:“履,和而至”,“履以和行”。“礼”而“和”,则能于“交接会通”之间无不嘉美。所以,《乾·文言传》说:“嘉会足以合礼。”

6.5

《周易》“谦卑礼敬”的思想,在《履》卦六爻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素履往”,即《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爻辞的意思是,朴实无华,安分守礼,则无咎害。这是提示人们,处《履》之初爻,应当安分守己,循礼而行,不作非分之想。“幽人”,“幽静安恬,与世无争之人”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2页。。爻辞的意思是,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安恬幽静、谨严循礼的人可获吉祥。这是提示人们,前途越是平坦,越要谨慎自守,不为物乱。只有这样,才不致因路途平坦而丧失忧患之心。所以《象传》说:“‘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武人”,有勇无谋之人。爻辞的意思是,眼盲强看,脚跛强行,行走在老虎的后面,被猛虎咬伤,有凶险。勇猛过人而智力不足的人为大人君主效力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是提示人们应当扬长避短,如果像爻辞中说的那样,硬要发挥自己的短处,虽然精神可嘉,但结果必是凶险。“愬愬”,恐惧谨慎。爻辞的意思是,走在老虎的后面,但若小心谨慎,也终能获得吉祥。 “夬”,刚断果决。爻辞的意思是,过于刚断果决,则有危险。在该卦中,九五以阳居阳,“刚中正”,应该说是“吉无不利”的,但由于“履者礼也”,而“礼之用,和为贵”,所以刚断果决,若不济之以柔,则难免自决自专,刚愎自用。这是提示人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是在什么位置上,都应当以礼待人,有包容精神,切不可自以为是,那样终将不会长久。“考祥”,考察祸福得失。“旋”,周旋完备。爻辞的意思是,回顾小心行走的过程,考察祸福得失的征祥,始终依礼而行,周旋完备,可以算是大吉(参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2页。)。他提示人们,循礼而行,必须善始善终,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做到了“非礼弗履”,也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以上六爻可以看出,凡是用谦卑的态度依礼而行的,都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则必然有所危厉。前者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九四。在《履》卦中,九四“逼近至尊(九五),以阳承阳,处多惧之地(四爻多惧——《系辞传》),故曰履虎尾”(王弼《周易注》),以此比喻人的处境十分危险。但由于该爻“以阳居阴,以谦为本,虽处畏惧,终获其志,故终吉也”(同上)。后者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六三。王弼曰:“居《履》之时,以阳处阳,犹曰不谦,而况以阴居阳,以柔乘刚者乎?故以此为明,眇目者也;以此为行,跛足者也;以此履危,见咥者也。”(《周易注》)这说明,六三之凶,与其不能谦卑安分大有关系。何止六三?就是尊居五位,如果不行谦道,也不免“贞厉”之虞。此可见,“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者也。

《韩诗外传》中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中国人重视“谦德”的培养,所以也特别强调“礼敬”的修炼。谦虚知礼,作为一种美德,已经成为历代中国人的共识。据史书记载,周公在训诫其子伯禽时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在这段话中,周公抱着忧患之心对将要去自己的封地做诸侯的儿子讲述了谦德的重要作用,言谈之中,表露出了对谦德的重视。而正是这位周公,也十分重视礼乐史传周公制礼作乐,近人的研究表明,此说可从。由“忧患”而重“谦”,由重“谦”而制“礼”,这其中有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呢?我们想,应该是有的。

早年就以礼学名家,晚年常常以“梦见周公”为吉兆的孔子,也十分重视“谦德”的修炼和培养。据古籍记载: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之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藏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说苑·敬慎》)

就像在“右坐之器”前面的感慨一样,在这段话中,孔子同样是用“调其盈虚”的道理,说明了何为谦德,和如何保持谦德。“调其盈虚”实际上也就是孔子所谓的“礼乎礼,所以制中也”。因此,如前所述,谦卑礼敬,无非是一个“致中和”罢了。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长生诀

    长生诀

    青云山脉,宝山之中,圣宝猎仙剑出,引得人间界各派竞相争夺。一个灵根平平深受师兄弟们欺凌的青云门弟子肖云,偶然得到河妖一族修行心法长生诀以及猎仙剑灵,在这个乱世之中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迅速崛起。混沌天下,群魔乱舞。我辈修行中人,当执三尺青锋力荡妖邪横扫宇内,还他一个浩浩天地朗朗乾坤。且看肖云如何踏入修行大道,在人间界搅动风云,横扫人间界各派势力,重铸一个全新的人间修行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 天魂剑

    天魂剑

    一个远古传说,一把绝世之剑,二者有何关联。天魂剑,千年前就已扬名三界的神兵,沉寂千年,于千年后再次现世,一场空前争夺战一触即发,一个平凡的小子,意外获得天魂剑,并偶然得知自己的前世不凡身份,是继续前世的使命,还是开始今生的辉煌,当魔族前来争夺天魂剑,鬼域之主横空出世,欲修血妖,苦等千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有人背后操纵。当天魔降临的那刹那,一个惊天的消息被揭露,轩辕不凡又该何去何从…………
  •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好的记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端正记忆的态度,树立信心。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断的应用各种精彩的记忆方法到记忆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你的记忆力。再次就是创新的精神和习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中国名侦探江南:校园有鬼

    中国名侦探江南:校园有鬼

    警校学生江南因为小时父母死亡,性格变得淡漠和冷酷,一直怀疑父母是被人所害。当他即将毕业时,学校忽然发生一系列命案,自杀,谋杀,仇杀交织在一起,校园有鬼的传闻笼罩在整个学校,也由此改变了江南的命运,揭开了他成为中国名侦探的序幕。新书《总裁周不易》已上传,可点击作家主业,即可阅读收藏。
  • 倾城小农女

    倾城小农女

    为嘛一道圣旨下来,她就成了将军大人的第13位妻子,有人说将军生了一副克妻相,咳咳!最重要的还是将军大人长得其实挺有型的.......,总之身边的人对她这位将军夫人的头衔都不太看好,不带你这样开的。”冷莫子仰天大叫,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为嘛住的还是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有人说将军残暴不仁。咦!将军夫人其实还蛮好用的,“老天!玩笑,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想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王,却穿越到一个蓬头垢面,被人抛弃的小姐身上,你说蓬头垢面也就算了,反正洗干净,县令见了她也要跪在地上点头哈腰的,住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就算了,赚点钱,修一间让人羡慕的宅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