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05

第5章 中正和合

第四章中说到,《周易》让人们在一种合目的的活动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合目的”,就是合规律,也就是适应宇宙、人生的存在情状及规律,而不偏离它。这就是“中”,也就是“正”。《周易》十分重视“中”与“正”在人们“趋吉避凶”、“迁善改过”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中正”说是《周易》道德修养说和处世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尚中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大特色。《易传》在运用和发挥这一思想方面不遗余力。清人钱大昕说:“《彖传》之言中者三十三;《象传》之言中者三十。其言中也,曰中正,曰时中,曰大中,曰中道,曰中行,曰行中,曰刚中,曰柔中。刚柔非中,而得中者,无咎。故尝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潜研堂集·中庸说》)钱氏之说可谓一言中的。

5.1

《易传》尚中正,源于《易经》对“中位”的重视。所谓“中位”,就是二、五之位。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据专家研究,在《周易》中,二、五爻吉辞最多,合计占4706%,差不多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其凶辞最少,合计仅占1394%。三爻凶辞最多,上爻次之,三、上合计占623%;三爻吉辞最少,仅占65%;初、四爻凶中求吉类最多,占4454%(参见黄沛荣:《易学乾坤》,146页,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例如: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乾·文言传》)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需·彖传》)

“酒食贞吉”,以中正也。(《需》九五《象传》)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讼·彖传》)

“讼元吉”,以中正也。(《讼》九五《象传》)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彖传》)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无疑是吉利之兆,《文言传》认为,其所以吉,乃是由于它居《乾》卦九二之中位,有“中正无偏”的龙德。《需》卦卦辞为“有孚,光亨,贞吉”。意思是心存诚信,光明亨通,正固吉祥。《彖传》认为,《需》卦九二与九五均为阳爻,乃阳刚处中正之位,所以有“有孚,光亨,贞吉”之象。该卦九五爻辞为“需于酒食,贞吉”,意思是饮食宴乐,以待时机,能获吉祥。《象传》的解释是,九五得中正之位,“需于酒食”,也能获得吉祥。《讼》卦卦辞中有“利见大人”一语,《彖传》认为,这是指九五。九五为阳爻,阳刚居中正之位,所以“利见大人”。该卦九五爻辞为“讼,元吉”。意思是争讼得胜,大吉。《象传》认为,九五“元吉”,乃是由于阳刚而居中正之位之故。《观》卦坤下巽上,九五为阳,其下四爻均为阴,像君主处上,臣民居下。《彖传》认为,九五正位得中,象征君主执中正之道以观天下,使下民受到感化而服从。

以上诸例,说明二、五之爻为吉利之爻,而其之所以吉利,也正是由于处于中正之位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周易》“观象系辞”,其吉凶与否,根据颇多,如当位说、承乘说、相应说等等依《易传》解经的体例,一卦六爻,一、三、五为阳爻,二、四、六为阴爻。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当位;反之,为不当位。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所谓承乘,两爻相邻,阴阳相异,居上者对于居下者谓之乘,反之谓之承。《周易》以阳刚乘阴柔为顺,反之为逆。所谓相应,是指一卦的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能够互相呼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反之为无应。有应则吉,无应则凶。,不止“中正”一例。但相对来说,中正说较其他诸说更受重视,最明显的例子是,有些爻辞违背当位、承乘、相应诸说,按理为凶,但因居二、五之位,也能获吉。如《彖传》释《噬嗑》卦说:“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柔得中”指六五,此爻以阴居阳,不当位,且下与六二阴爻无应。但由于“得中”,所以有利于断狱。又如《大畜》九二:“舆说辐。”意思是车子在行进中脱去了辐条,喻行进有困难。这本来是不吉之象。但《象传》认为,车子行进中脱了辐条虽非好事,但九二居中,能行中道,终无怨尤。可见“中正”在《周易》“观象系辞”中的分量。如果把“吉凶”与“迁善改过”联系起来,则也可见“中正”在人的德性修养中的分量。

5.2

为什么“中爻”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呢?《系辞传》说: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这段话是《系辞传》对吉凶悔吝等占辞在一卦六爻中何以表现不同的原因所作的说明。它主要是根据爻位说,从筮法的角度,对各爻的处境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在它看来,各爻之间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是时位的不同。由于时位的不同,其环境、其遭遇也就不一样。比如二爻处下卦之中,对自己的阴柔之性很有自知之明,并能和顺贞守,不存非分玄想,所以多获美誉。而四爻同具阴柔之性,但因为位逼君主,不免利禄之诱,加之伴君如伴虎,难免一时的不能自持而遭咎害,所以多含恐惧。三、五之爻的不同也是同样的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虽然意在说明各爻吉凶悔吝不同,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之故。但并非是要肯定居二必多誉,居四必多惧;居三必多凶,居五必多功。所以,《系辞传》不说居二一定多誉,居三一定多凶等等。相反,它是要表明,无论哪一爻,都有与该爻相适应的姿态和情状。你处于某一爻,你的姿态和情状与该爻位适应了,就可以避免吝,避免凶。所以,在《周易》中,居三之位,也有吉辞;居二之位,也有凶象。而只要你持中守正,则无论所居何爻,必然有好结果。例如,“中行”, 意为“中道而行”,爻辞中出现了五次: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益》六三)

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益》六四)

中行,独复。(《复》六四)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泰》九二)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夬》九五)

这五条爻辞,除《泰》九二、《夬》九五为中爻而成“中行”外,其余三条,一为“多凶”之三爻,两为“多惧”之四爻。说明“中道而行”,并非二、五的专利品。《益》六三的意思是,受益至多应该努力试用于救凶平险的事务,必无咎害;必须心存诚信,持中慎行,时时像手执玉圭致意于王公一样虔信恭敬。六四的意思是,持中慎行致意于王公必能言听计从,利于依附君上迁都益民。《复》六四的意思是,居中行正,专心回复,以从正道(以上三条爻辞的释义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348、349、209页。)。可见,持中守正,是每一爻都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只不过《周易》的制作,目的是存忧患以警世人,所以,常常以中爻以外的各爻喻示过与不及,以二、五之爻喻示恰到好处,以为人们所效法罢了。其实,无论处在什么爻位上,都可以做到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是中正。

5.3

中正,即恰到好处,亦即无过无不及。相传周庙之中有一种器皿,曰“右坐之器”,这种器皿,注满水就会倒过来,空了就会倾斜,恰到好处则会端正。据载孔子曾亲往试验:

孔子观于周庙而有欹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坐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乎!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持满之道,挹而损之。”子路曰:“损之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习此道,惟至德者及之。”(《说苑·敬慎》)

这个故事最先见于《荀子·宥坐》,《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三恕》、《孔子家语·第九》等均曾引述。孔子由“右坐之器”悟出“保持盈满”的方法是:“身居高位而能善待下人,盈满而能虚己,富足而能节俭,尊贵而能处卑贱,机智而能自甘愚拙,勇敢而能自居怯懦,雄辩而能自甘木讷,博大而能自居浅薄,贤明而能自居暗弱。要而言之,减损一点,不让它达到极致。”

周庙里是否曾经有过“右坐之器”,现在已不可考。但我们说,《周易》就是一件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右坐之器”,它的初衷是忧患世人,它的目的是趋吉避凶,它的方法是中正和合、迁善改过。“右坐之器”意在警人中则正,过犹不及。一部《周易》,也是在讲中则正,过犹不及的道理。例如《大过》卦,下巽上兑,二阴包四阳,反映的是阳刚过甚,阴柔极弱之象。《周易》认为,这种“大过”之象属于反常之象,解救的办法是刚柔相济,以平衡阴阳两种力量:“卦辞先取‘栋梁’曲折下挠为喻,表明‘阳刚’者‘大过’、‘阴柔’者不胜其势的景况;再指出此时亟待‘大过人’之举奋力拯治,则可以调济阴阳,走向‘亨通’。卦中六爻分别说明善处‘大过’的道理,其义主于:上下两阴须取刚济柔,中间四阳须取柔济刚。如此互济,才能救‘大过’之弊,成调和之功。但诸爻处时各异,遂致吉凶有别,初二相比,善于互调刚柔,故初‘无咎’、二‘无不利’;五、上也相比,但阴阳悬殊太甚,虽竭力调济,终难完满成功,故五‘无咎无誉’、上‘凶,无咎’;唯三、四两阳最远两阴,必当自损阳刚、静居顺调,而三违逆此道致‘凶’,四遵循此道获‘吉’。可见,拯治‘大过’的根本原则是‘刚柔相济’,力求平衡。”(黄寿祺等:《周易译注》,240页。)做到了刚柔相济、保持了阴阳平衡,也就是做到了“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

当然,在《周易》中,《大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通观全部卦爻辞,可以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要努力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分别突显阴阳刚柔的不同之性,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最终达到中正和合——吉无不利的境地。

5.4

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是《周易》致中正的方法,也是《周易》致中正的结果。而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和”。也可以说,《周易》致中正,就是求“和”的过程;《周易》致中正,就是要达到“和”的境界。在《周易》中,二五两中爻阴阳相应叫做“和”,二五两中爻阴阳既当位、又相应,称为“中和”。“中和”又叫“太和”。《乾·彖传》说: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王弼注其中的“保合太和”一句说:“不和而刚暴。”(《周易注》)意思是乾道即阳刚如果不与坤道即阴柔相交、相和、相统一,阳刚就会急迫地变化,而发展至自己的反面,使自身难以存在。这说明阴阳制约,刚柔相济,才能中正和合,保持稳定。程颐把阴阳在中爻的相逢相交称为“刚柔相济”。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以《既济》卦为例。《既济》下离上坎,初、三、五为阳,二、四、上为阴。各爻及各爻之间当位、中正、比应,无所不具。所以《彖传》说:“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传统易学以为,此卦系由乾、坤两卦各以己之所有,济对方之所无,各以己之所过,济对方之不及而形成。它十分典型地表现了阴阳、刚柔交互错综、互补、参和、统一的中和状态。

关于“和”,古人有种种议论: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左传·昭公二十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上述材料,有一个突出的思想观点,即“和”不等于“同”;“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晏婴认为,“以水济水”就是“同”。他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以水济水,制不出任何可口的饮品,结果还是水。老是弹一个音调,奏不出任何动听的音乐,结果还是那个音调。可见,“同”是没有差别的绝对的相同,因为没有差别,也就形不成互补。这就好比同是德行卑下的一群人同流合污,谁也不能使别人因着自己而学到好的东西一样,结果必然是日坏其德。与此相反,“和”则是“以他平他”,性质不同的东西杂然相交,“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可见,“和”是有分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为是多样性的,所以能形成互补。这就好比德行高尚的一群人和睦相处,谁都能在对方身上学到好东西一样,结果必然是日新其德。

多样性的统一,是一种“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又是一种“适中”。换句话说,就是各种性质,各安其分,各适其度,以达到一种中正调和的状态。前面提到的那位晏子有一段论君子处世的话,很能表达中正调和的状态:

叔向问晏子曰:“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肖。此君子之大义也。”(《晏子春秋》卷四)

在晏子看来,君子处世的原则是:与周围环境相顺应、相协调而不随波逐流,深邃明察而不苛求于人,庄重敬肃而不张皇急促,温柔和顺而不卑下扭曲,棱角分明而不伤害别人,行为纯洁而不宣传别人的污点,追求高远而不遗弃后进,享受富贵而不傲视他人,处境穷困而不改变德行,尊敬贤能而不排斥不肖。晏子的议论,所表述的是处世层面的中正和合。而处世层面的中正和合又是以修身层面的中正和合为基础的,所以古人更强调把中正和合作为身心修养的目标。荀子说: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僈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荀子·修身》)

大意是说,治气养心的方法是,血气刚强的人,就用心平气和来柔化他;深思过虑的人,就用平易善良来纠正他;勇猛乖张的人,就用顺情合理来辅助他;性急嘴快的人,就用举止安详来节制他;气量狭隘的人,就用宽宏大量来开导他;卑鄙、迟钝、贪利的人,就用志向高尚来抵制他;庸俗、散漫的人,就用良师益友来强迫他;怠慢、暴弃的人,就用招灾惹祸来晓喻他;愚鲁、拘谨的人,就用礼文乐歌来调济他,用善于思索来导通他……这就是理气养心的方法。(译文参见杨柳桥:《荀子诂译》,31页。济南,齐鲁书社,1985。)

荀子的这段议论,也可以称之为身心修养中的“致中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即将“中和”之道推而及之,可以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性,各遂其生。这也就是《周易》所谓的“大中”。“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彖传》)《大有》阴爻居五,阳爻和之,刚健文明,顺天应时,可谓中正和合。所以,大有收获,至为亨通。“大中”,就是孔子所谓的“中庸之为德”(《 论语·雍也》)。

5.5

最后,有必要对“中庸”与“乡原”的区别,做一些说明。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什么是“乡原”?“乡原”就是世俗所谓的“好好先生”。这种人常常喜欢打着“中庸”的招牌为自己遮羞,所以深为历代思想家所痛恨。《孟子》中记有一段孟子与万章的对话,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禹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孟子·尽心下》)

从孟子与万章的这段对话中可知,孔子最讨厌“乡原”,也就是所谓的“好好先生”。而最愿意与之交往的是那些中正合道的人。不得已而求其次,则是志向高大而言过其实的人。不得已而更求其次,则是不屑于做坏事的人。据孟子的解释,“好好先生”既看不上狂放之士的言行不一,又瞧不起狷介之士的落落寡合。自以为十分老成,看透了一切,常常若无其事地说:“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过得去也就可以了。”这种人,指摘他,却举不出什么大错误来;责骂他,却也无可责骂,他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方正清洁,大家也都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正确,但是与圣人之道完全违背。一言以蔽之,这种人,八面玲珑,没有棱角;四方讨好,不负责任。所以,孔子斥之为“德之贼”。 可见,“乡原”是一种貌似中正和合,实则是“非之无举,刺之无刺”,八面玲珑、善于钻营的伪君子。这种人,其言行,其心思意念,不但不合中道,反而更背离中道。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回到本章的开头:“《周易》让人们在一种合目的的活动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合目的’,就是合规律,也就是适应宇宙人生的存在情状及规律,而不偏离它。这就是‘中’,也就是‘正’。”这样的中正,从行为层面说,是一种不逾矩的生活;从心灵层面说,是一种和乐的境界;从生命层面说,是一种天人和顺的存在。所以《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一切,岂是好好先生所能做到的?就是有德的君子,也当终日乾乾,勤于修养,才能不断接近或达到这样的境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在此书中,我们为您精心选取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有的源自历史,有的来自现实生活,它们真实地、细致入微地为您解读为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一套生存规则,全面透彻地为您揭示出在复杂社会中欲获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另类规律。
  •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背后的一枪,就在那抹璀璨的晨星滑落消失的一刹那,她发誓,如果再有活路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谁知醒过来的时候,周围出现的却是无视自己的父母,瞧不起人的妹妹,视己如无物的哥哥,不怕,即使是这样,她也要活出精彩,大展芳华。凌家废物大小姐,愚蠢之极,恶俗的打扮,鄙陋的言行,还有见男人就扑的花痴行径,实在是让众人恶心到不行,可是突然到了某一天,睁眼的却是满眼锋芒,凌厉的杀气被遮盖剩下的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女子。一朝重生,父母无爱,兄妹无良,可是为何周围美男环伺,身世强大。皇甫弈,嚣张的红发俊颜,配上那犹如吸血鬼般的白皙肌肤,冷淡的对待所有人,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千般爱恋,百转柔肠。牧清歌,热情如火的性子,天使般的容颜却有着恶魔般的灵魂,只有她救赎了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原本的情债。易墨冷,苍凉的眸子里透着同类人的凄凉,显赫的家世让这个本来就有如神邸般存在的人,更加让众人痴迷,可就是这样一个冷漠冰封的心却让这个女人硬生生的开出了只容她一人的角落。男主女主身心干净
  • 城主·闲妾

    城主·闲妾

    第一辑城主闲妾(东方卫极边曲儿)“不甘心……”世上不可能出现后悔药的时候,再多的不甘心也只会徒增烦忧她淡漠,她冷情,她看透人情冷暖——可是却抵不过至亲的一句话或许上天怜她的孝心,或许上天只是想做一个实验,更或许,这只是一场梦即使那只是传说——即使那只是神话——即使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她却因为从来不具可能性的原因来到了他的身边他是逢莱仙岛的岛主,他是黄金城的城主,他是传说中的神人他的温柔可以如风,他的体贴可以溶入骨,他的笑颜可以醉人她却看不到他的温柔,看不到他的体贴,看不到他对她的注视她真的只要引魂丹吗?当一颗冷然的心遇到情爱一词是否依然如故?若是如此,腹中的胎儿该何去何从?*…………………………………………*……………………………………*第二辑城主闲妾(东方逸米素素)“你说什么?”。“她肯嫁给我了”。“那很好啊,你也二十八岁了,早就应该娶妻生子”。“可是——”“怎么了?苦着一张脸好似人家欠了你几百万一样的”。“娘啊,要是人家欠我几百万还好说了,我不会要他还的。可是——素素不是嫁给我为妻了了”。“呃?那是什么?”。“跟你一样,做妾”。“呵呵——虽然不曾见过她,不过,相信她一定是个有趣的女孩。不过——跟为娘一样有什么不好?,是妻是妾都不重要啊,你爹爱我最重要”。“我也爱她,可是,既然都爱了,为什么非得当妾不可?娘,你去劝劝了”。“不要”。“娘”。“不要”“娘,娘——”“不要”“娘,娘,娘——”“……”“娘,娘,娘,娘——”“……你打算叫到什么时候?你叫的不累,我听的都累了”“直到你答应为止”。“好吧,去问你爹,他答应我就去劝”。“……”“怎么样?”“好了,当妾就当妾,以后你的孙子孙女要是怪下来,我一定全都推到你们头上去”。“……”。“干脆以后东方家立下家规”。“呃?”“只准纳妾不准娶妻”。“……”****…………………………****…………………………****…………………………****有啥意见或是建意可以加群跟逍遥和大伙一起聊上一聊……逍遥阁群(42692833)城主闲妾群(42692342)换夫新娘群(24583177)****……………………………****逍遥其他作品****…………………………****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已完结
  • 捡宝生涯

    捡宝生涯

    一块家传古玉,让孟子涛开启了别样人生。宝玉、古瓷、名画、文玩珍宝接踵而至,让孟子涛一步步成为一位收藏大家!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一场意外,债没还完就跑,他将她堵在墙角,表白失败,现在翻倍!”,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邪肆的笑,“小东西,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
  • 销售不要太老实

    销售不要太老实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醒那些每日奔波劳累的销售员们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 不要再活得如此艰难! 为什么老实的销售员总是上演失败?他们自己也纳闷: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我努力耕耘了,可为什么总是收获甚微呢?本书是一本老实人的开心锁,一面聪明人的反思镜,翻开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
  • 宫锁春深

    宫锁春深

    生死边缘,却失去了腹中的皇嗣,家仇子恨情觞,朝廷选秀,终是让她浴火重生,一朝恩宠,那个对她深情宠爱的帝王,为了保护别的女人,避无可避,更是将她踩在了脚下,她不得已入宫为妃,惩夫君,她小心应付,虐渣姐,设得局中局,却惹得各路妃嫔明争暗害,谈笑于众妃之间,为保年府平安,而年府上下,从此风光无限,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可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又被自己的好姐妹一脚踹入冷宫,却又是如此的让人心痛!
  • 穿越之无敌“丑女”

    穿越之无敌“丑女”

    为救帅哥,不幸身死,穿越到古代的极品丑女夕颜,意外发现竟然附身到了一个绝美女子小婉的身上。自古红颜薄命,更可况这个没有地位且备受主子欺凌的丫鬟!一块小小的玉坠牵扯出了小婉神秘的身份,更让她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不怕!这里有各式帅哥。且看夕颜如何以丑女心态,玩转于古代,享尽风流香。一个麻雀变凤凰的传说由此开始......谢谢setpn123,建了书友群57769672,喜欢的可以进来讨论下终于结束了,虽然只有三十万字,作为新手的我,却是不容易。新的作品即将开码,名字暂定为《爱上妖孽老公》文风轻松,到时候希望朋友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