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6

第16章 屈伸有度

常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观形势对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守静待时;能伸则是在外在环境对己有利的时候,能够进取有为。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种美德,更是人之处世的一种方法原则。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周易》特别强调知进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丧,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

16.1

关于“屈伸”,《系辞传》中有一段解释,其曰:

子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在这段话中,《易》的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对于“屈”和“伸”从天道自然及人道有为等方面进行了颇有意思的说明。大意是说,太阳西沉,月亮就会从东方升起来;月亮西沉,太阳又会从东方升起来,太阳和月亮的交替推移就产生光明。寒冷的季节结束,暑热的季节就会到来;暑热的季节结束,寒冷的季节又会到来,寒暑二季的交替推移就形成年岁。往就是回归,来就是伸展,回归与伸展交互感应,利益就在其中产生。尺蠖这种毛虫,它回缩身体,是为了伸展前移;大蛇这种长虫,它冬眠潜伏,是为了保存自身。有文化的人精研义理,深究奥妙,是为了对社会产生效用;他的利于施用,安处其身,是为了崇高品质,广大事业。

由《易》作者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周易》所谓的屈伸,是往来,是动静,是往来、动静之间的推移和感应。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不例外。金景芳先生解释说:“‘精义入神’,便是人类的屈与静的功夫,当然这是更高级的屈与静。‘精义入神’是说人的修养达到最高的境界。人在进行这样修养的时候,可谓屈之至矣,然而它正是为了出而致用。唯其如此,然后始可以利其用而安其身,无论干什么事无不顺利成功……外边实事都解决了,则胸中所得益深,自然可以增崇其德。‘精义入神以至用’,是由静而动,由屈而伸。‘利用安身以崇德’是由动而静,由伸而屈。人人皆知伸之利,不知屈之所以利,故孔子在这里并言屈伸动静,而更强调屈与静的重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508页。)

可见,屈与伸,具体到人事,又是进德与致用的统一。照这样的理解,我们这本书,内编讲“德性基础”可算是讲屈,外编讲“处世方法”可算是讲伸。而屈是伸的基础,伸是屈的完成。没有屈伸,就没有往来变化,也就没有人的成长与完善。只有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厚积薄发,立命安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屈是坤德(厚德载物)的具体表现;伸是乾德(自强不息)的自然流露。一屈一伸,一柔一刚,刚柔相磨,相反而相成。

就屈伸相感的层面说,一屈一伸也是“往来不穷之谓通”。“往来不穷”则造成变化,变化而通泰,则成就合理的、合目的的人生。因此,屈与伸也就是“唯变所适”,“顺天应人”。而在此“变”与“适”、“顺”与“应”的过程中,人们就可以进德存身,广大事业。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一谈到屈伸,似乎总给人一种“圆滑”的感觉。尤其是一说到屈,就好像是要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应该说,这是一种曲解,至少是一种误解。常言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什么是大丈夫?照孟子的说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样的大丈夫,他的“屈”岂能是没有原则的妥协?反之,如果照《周易》的说法,把君子的屈伸理解为“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则大丈夫精神马上会体现出来。

因此,从处世的层面观之,屈与伸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精神的最好结合,是德性修养与经世致用的有机统一。

16.2

前面是从进德与致用统一的角度讲屈伸,我们还可以从时位统一的角度说屈伸。前引金景芳先生的话说,“人人皆知伸之利,不知屈之所以利”,这句话大有深意。只知伸之利,不知屈之利,可以说是只“知其一,莫知其他”。汉人刘向在《说苑》中论道: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种存亡越而霸,勾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功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故箕子去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过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说苑·杂言传》)

刘向这段引文的意思是说,德智双全的人,通晓世道盛衰的时运,明白事情成败的征兆,察知社会治乱的规律。他们辨别人情事理,知道该离开哪里和该到哪里去。因此,他们即使是在困窘的时候也不到将要覆亡的国家去求通达,即使是在贫寒的时候也不接受腐败昏庸之君的俸禄。刘向举例说,姜太公在七十岁之前一直没有显达,孙叔敖三次从相位上离开也不后悔。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勉强自己去与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人合作。然而,一旦他们找到了这样的合作者,便马上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自己及子孙也都因此而永享荣华。大夫文仲使濒临灭亡的越国起死回生,却被勾践赐死;李斯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惨遭刑戮。这四个人,尽忠忧君,危身安国,谋略都是差不多的。但有的因此而世代封侯,有的则因此而被刑戮,这是由于后者的理想与君主的追求不一致的缘故。而像箕子佯装疯傻而得以逃脱,范蠡离开越国而改换名字,智过离开君弟而更换姓氏,他们都因此而保全了自己。可以说是见远识微,知道如何趋吉避凶。

刘向所列举的这几个人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姜太公、孙叔敖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屈也能伸,如太公七十岁之前安于贫穷,孙叔敖三次放弃高官显位,就是“屈”。而太公之“安”,孙氏之“弃”,都是出于自己的明智选择,所以他们的“屈”又是“能屈”。正因为能屈,所以时机一旦成熟,他们便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得以伸展。大夫文仲和李斯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伸不能屈,也就是只知尽忠忧君,而不知祸患就萌芽于其中。与他们不同,箕子、范蠡和智过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伸也能屈。条件许可时,可以成就一番大业,功成之后又能惕惧而退,保全自己的性命。

在这里,最有意思的是文仲和范蠡。二人同在越王勾践身边称臣,共同帮助勾践洗雪国耻,灭敌兴国。但由于一能屈,一不能屈,结果却截然相反,实在是值得注意。史载勾践灭掉老对手吴国之后,曾摆宴庆功。群臣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唯有勾践面色不欢。范蠡猜透了越王的心思,知道勾践不愿意把灭吴之功归于臣下,因此暗自作出了急流勇退的打算。范蠡向越王请求退休,越王却沉思半晌,提出愿与范将军共分越国,并强调,范将军若不遵命,就杀掉他。范蠡知道共分越国实属虚言,惨遭杀戮倒有可能。于是悄悄打点行装,带着家人,泛舟而去,最后在齐国做了大富豪。范蠡离开越国后,曾写信给老朋友文仲,告诉他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欢乐,劝他早离是非之地。可惜的是,当文仲犹豫不决似有省悟之时,勾践赐死的宝剑已经送来了。勾践赐死的理由是,文仲教他讨伐吴国的计谋有七个,可只用到第三个就把吴国灭掉了,还有四个藏在文仲手里。勾践说:“请拿着那四个计谋到我去世的先王那里施展才华吧。”据载越王所赐之剑,也正是吴王夫差命功臣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属镂”剑。刘向感叹道:“今非得其时,又无其人,直私意不能已,闵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赀之身,涉蔽塞之路,经乎谗人之前,造无量之主,犯不测之罪,伤其天性,岂不惑哉?”

就《周易》的时位观而言,文仲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没有处理好时与位的关系。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文仲作为一个谋臣可以说是得时有位,因为勾践需要复仇,文仲怀有韬略。而当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文仲仍身居显位,就是有位无时了。因为文仲忠君忧国之心不改,勾践阴险毒辣之性已彰。结果必然是时位乖离,因位而招祸。相比之下,范蠡在勾践用人之际,能够因时得位,施展经邦治世之才;在勾践如愿以偿之后,又能因时而变,谋求经商致富之道,所以总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看来,贤明之士的一屈一伸,实在也是唯变所适、调整时位关系的一种好办法呀!

16.3

然而,正如本章开头所说,“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所以《系辞传》特别引用孔子的话,一再强调屈伸之道的重要意义。其曰: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为《困》卦六三爻辞。爻辞的意思是,困在坚硬的石头下,攀据在蒺藜一类的荆棘中,即使居家赋闲,也找不到自己的妻子。王弼注曰:“石之为物,坚不可纳也,谓四也。三以阴居阳,志武者也。四自纳初,不受己者;二非所据,刚非所乘。上比困石,下据蒺藜,而无应入,焉得配偶?在困处斯,凶其宜也。”(《周易注》)《困》卦下坎上兑,依王弼的意思,石指九四,蒺藜指九二。六三以阴居阳,乘于九二,所以有“据于蒺藜”之象。上承九四,本应该属于吉兆,但因九四已与初六相应,六三欲比不能,好比困于坚硬的巨石之下,可谓进退维谷。加之六三处不当位,即使心存抽身之念,也已是很不好办了。所以孔子说,困在不该困的地方,名声必然受到玷污;攀附在不宜攀附的处所,生命必然受到威胁。名声受辱,身陷险境,灭亡的日子即将来临,哪里还有成全家室的可能呢!

可见,六三之凶,在于该“屈”之时不愿“屈”,想“屈”之时不能“屈”。结果必然是自取其祸,像前面所说的文仲一样。据史载,当文仲收到范蠡的来信后,称病不朝,也想做归隐的打算。但为时已晚,想“屈”也“屈”不了了,只好引颈自刎,遂了越王勾践的心愿。

《周易》重视“屈”,同时也强调“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是“伸”。《系辞传》中说: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是《解》卦上六爻辞。意思是说,王公发箭射击据于高城之上的恶隼,一举射中,无所不利。王弼注曰:“初为四应,二为五应,三不应上,失位负乘,处下体之上,故曰‘高墉’。墉非隼之所处,‘高’非三之所履。上六居动之上,为解之极,将解荒悖除秽乱者也,故用射之。极而后动,成而后举,故必获之而无不利也。”(《周易注》)《解》卦下震上坎,依王弼的解释,隼指六三。因为六三以阴居阳,失位;上六为阴,无应。而上六处震动之极,为解除危难的王公之象。金景芳先生说,此爻的意思是讲如何除去居高位的小人的问题。“隼于高墉之上”是阴险凶狠的小人居于高位,又处在当去未去之时,此时君子若有韬略在胸,动而锄之,必一举成功。金先生认为,孔子引用这条爻辞,就是要说明屈伸往来之理。“藏器于胸,待时而动”,即君子身上预藏成器,等待时机而行动,即是屈。“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即有所行动而毫不迟疑,即是伸。屈伸相感,则是“成器而动”,即先预备现成的器用然后再行动。

可见,《解》卦上六之“无不利”,是由于它在时机不到的时候,能藏器在身,屈而等待;时机到来的时候,能动而不括,伸而有成。苏东坡说:“夫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东坡:《贾谊论》)欲取远而先有待;欲就大而先能忍,这就是屈伸之道。

据此,屈伸之道,一言以蔽之,即“动静不失其时”。

16.4

“屈伸”一词虽然出现在《系辞传》中,但《周易》卦爻辞里也已经包含了屈伸之理。例如: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这是《泰》卦六五爻辞。“帝乙”,商代帝王。“归”,女子出嫁之称。爻辞的意思是,帝乙嫁出爱女,以此获得福泽,至为吉祥。《泰》卦下乾上坤,六五以阴居阳,以柔居尊,有帝女之象。二五正应,有下嫁之象。帝王的女儿下嫁贤者,可以算是降其尊贵以从下了。《周易》认为这样可以获得福泽和吉祥。帝女下嫁,应该说是屈,由此而“祉元吉”,应该说是屈而得伸。

又如:

乘其墉,弗克攻,吉。

这是《同人》九四爻辞。“墉”,城墙。“克”,能。爻辞的意思是,高据城墙之上,又自退而不进攻,吉利。《象传》认为九四之所以吉利,乃在于它能“困而反则”,即在困陷不通之时能够及时回头。及时回头就是屈。这种屈,是伸中之屈,也就是在有所伸之时毅然转屈。本来,高据城墙之上,已有大打出手之势。但发现时机不对,便果断地收兵撤退。正因为此种及时之屈,才获得了吉祥。苏东坡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留侯论》)伸中之屈,需要的就苏氏所谓的“大勇”。

再如:

倾否;先否后喜。

这是《否》卦上九爻辞。“倾”,倾覆。爻辞的意思是,倾覆否闭局势;起先犹存否闭,最后通泰欣喜。《否》卦下坤上乾,为否闭不通之象。但否极泰来,所以上九有倾否之象。金景芳先生认为,爻辞强调倾否,说明否极并不能自动泰来,还需要人事的力量。否卦上九为阳刚之才,所以有能力倾否,使否变泰。以人力“倾否”就是伸。依爻位说,上爻应为阴位,《否》之上九以阳居阴,这本身就表明它有伸展抱负的志向。有这种志向,再加上对时势的顺应,它的伸展就能大有收获。

《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屈伸之理的根据就是这种“一阴一阳”之道。所以,《周易》讲屈伸,由天道而及人事。它表明,屈与伸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又是人类自身不可离缺的生活智慧。日月交替,则产生光明;寒暑变化,则形成年岁,这是天道之屈伸。尺蠖屈伸,则造成移动;巨蛇冬眠,则保存自身,这是动物之屈伸。精义入神,则效用自彰;利用安身,则崇德广业,这是人道之屈伸。不过,天道自然“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所以,人之屈伸,既需要德性涵养,又需要知性能力,是进德与致用的合一。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嫡女要上房

    嫡女要上房

    "我不嫁!"要嫁给废物官二代,她扼腕拒绝。"我不娶!"要招赘有名商六代,她愤然拍案。"我遵旨!"要入门闲置小王爷,她联想翩翩。结果一查,她捶胸跺足。这位比那官二代和商六代好什么,不就名声比他们更响亮?闲得都整日有家不归去青楼,名气大得天下女子都想嫁给他!瞧她要嫁的什么破罐子,其实就是一摊碎瓦片。------------自.【破罐子,碎瓦片】"你给我滚上来!"凌宇冥尹扫了眼趴在不远卧榻上敲打算盘的女人,他的忍耐是有限的,吃不到就算了,还要他整夜听着算盘声不成?放下算盘,皇甫佩喜撩起裙角一端,露出最是诱人的嫩白小脚趾,回头笑意连然,"滚上去我压你?""该死的,你别以为我不敢抗旨!"凌宇冥尹横了眼摆在床边凳子上的金黄色圣旨,有种撕毁的冲动。"你敢抗旨,我敢压你,不冲突。"------------自.【成亲夜,不眠夜】她是嫡女,可从小就依附在庶母的名下,连个庶女也比她强,自然是他人嘴中爹不疼娘不宠的赔钱货。堂堂皇甫家的大姑娘,却连一碗鸡汤都没喝过,活到这份上,还真的可以跳荷花池了,反正活着也糟蹋那些个残羹剩菜,所幸她已不是原来那个她。【一切皆有原!】她一个嫡女,就是要秉承着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争也要争的那份骨气,别被那些个不入眼的人踩着脖子往上蹬,那可是言不正名不顺的。到底是嫡女,自然比起那些个二妹妹四弟弟的要强,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口气,她要出的是埋藏在肚子里的恶气加怨气!皇甫家宅子大,分家多,闹腾了十几年分出的还是她娘陪嫁的东西!领着嫁妆单子,这一抓就是一个共犯,不打还不诚招,活该被打死!当初逼死她娘,现在还想害死她?别以为庶母庶女姨娘什么的可以攀天!她嫡女不乐意,就上房揭瓦去!整了人,安了家,舒心的日子没两天,嫁了夫家,这家群芳乱舞,更乱!有个桀骜不驯的夫君又怎样,还不是肚子饿了找饭吃,没银子谁也不认你是爷!【本文种田,家长里短,一对一!喜欢的亲们求收藏~~】【推荐好友文文】《腹黑爹地坏坏坏》寒菲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死王爷,嫡妃要上房》
  • 狐狸王爷擒烈妻

    狐狸王爷擒烈妻

    一穿到古代就挨了下人的一顿鞭打?她可是堂堂王妃!这丈夫嫌弃,下人横行,小三嚣张的情景是怎么回事?身处异世,且看她收服下人,调教小三,休掉暴龙王爷,欺她之人她定然不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别告诉我你懂得商务电话沟通技巧。100个电话商务沟通的关键细节帮你成功开启商务工作中的宝藏。还在办公室里拿着电话踌躇不安吗?还在为一份成功的订单绞尽脑汁吗?赶紧阅读本书吧,拿起电话,财源滚滚而来。
  • 野望——涅磐之凤翔

    野望——涅磐之凤翔

    人的野心究竟有多大?****老天爷给了我超凡的头脑,代价是我的生命和活力。曾经,我的希望是能够用自己的双脚走向世界,亲身去感受天地的脉搏,然而当这一切成为现实,我却开始奢望着更多,更多……人的野心,究竟有多大?======================================================================================野望,亦可译作欲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男人的欲望、女人的欲望。涅磐,是死而复生的代名词,这是一个重生的灵魂,寻求自我的故事。凤翔,凤凰的展翅,一飞冲天,无可抵挡!这是一只浴火凤凰的腾飞故事。从一无所有到权倾天下,她凭借的是什么?在重生的世界,她要留下自己曾经存在的印记。然而在这过程中,她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情在大清

    情在大清

    他是胤禛,是四爷,是雍正。她是清婉,是白灵,是一只鹿化作的女婴。进宫之后,她合了德妃的眼缘,被送到了他的身边,自此朝夕相伴。可是,他有他的娇妻美妾,有他的宏图抱负,这一场爱,终究是不够长。那一夜主动邀宠,那一夜极尽缠绵,之后,或许再无瓜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打造完美个性、微笑的永恒魅力、好个性助你成功、富有内涵的秘诀等共8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