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5

第15章 交感比应

虽然始动之微与变化之妙至神,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寻,也并非不能为人所认识。《周易》中有很多体例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它讲爻与爻之间的交感,讲爻与爻之间的比应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现象等,就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中带有必然性的一些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人们处理日常中的一些社会、人际关系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5.1

《周易》首《乾》《坤》,《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其中。所以《乾》《坤》必须相交之后,才能“始”“生”万物。如《彖传》注《泰》卦说: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这是《彖传》对《泰》卦的解释。《泰》卦下乾上坤,蜀才注曰:“小谓阴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周易集解》引)《泰》卦是一个反映天气与地气即阴阳之气交合而亨通万物的卦。大意是说,天地交合,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合,上下志趣合同。内而阳气充实,故君子秉刚健之德以勇进;外而阴气消散,故小人抱柔顺之姿以随从。各得其位,故自然人事无不顺遂畅通。可见,交就是阴阳相交,交则通泰。

《周易》还从反面讨论了“不交”的问题。《彖传》注《否》卦说: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此卦与《泰》卦正好相反,下坤上乾。宋衷注曰:“天气上升而不下降,地气沉下又不上升,二气特隔,故云否也。”(《周易集解》引)这是说,《否》卦所应之时乃是天地互不交感,万物闭塞窒息;君臣互不交谋,国家几近衰微;内而阴气充沛,故小人得势在位而弄权;外而阳气消弱,故君子失势遭谪而在野。可见,不交就是阴阳不合,不交则否塞。

有交就有感,无交,则“二女同床,有何感焉”(《革》之《彖传》)。《周易》下经首《咸》卦,《彖传》解释说: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下艮上兑,按《说卦传》,兑为少女,艮为少男,所以说“男下女”。《咸》卦的“男下女”与《泰》卦的天地相交道理一样,是在“交”的基础上,“二气感应以相与”。“相与”,郑玄注曰:“与,犹亲也。”“相与”即相互亲近,也就是阴阳二气交互亲感,交互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申鉴·杂言传》下篇:“情者,应感而动者也。”《周易》取少男少女之象来体现万物间的交感关系颇有意味。这正好可与《诗经·关雎》中描写少男少女恋爱的动人情节相发明。《诗》中写君子与淑女的恋爱过程时说: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最后,终于把那位“窈窕淑女”娶到了手。这个由“好逑”到“乐之”的过程恰恰表现了由“交”到“感”的过程。由“交”到“感”的过程,也就是阴阳和合的过程,阴阳和合而生变化,也就是“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15.2

《周易》的交感原理,运用到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就是清儒吴汝伦先生所说的“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说例”。。近人尚秉和先生把它视为注《易》的基本体例之一。并认为阴阳合为类,阴阳合为利贞,阴得阳为朋,为有庆。阳遇阴为合志、为志行、为得愿、为通。相反,阳遇阳、阴遇阴为窒,为得敌,为敌刚,为失类,为比之匪人,为不利涉大川,为征凶,为往不胜,为往厉,等等。如:

解而拇,朋至斯孚。(《解》九四)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小畜》六四《象传》)

舆说。(《大畜》九二)

“解”,舒解。“而”,汝,指九四。“拇”,足大趾。尚秉和先生注曰:“四前遇重阴,阳遇阴则通,故曰‘解而拇’,言利往也……九四前遇重阴,下乘阴,阴孚于享,故曰‘朋至斯孚’,言上下阴共孚于四也。《彖传》谓‘往得众’,指此爻也。”同上,卷十一。《解》卦下坎上震,六三、六五、上六皆为阴爻,九四恰处于众阴爻的包围之中。尚先生认为,九四乘承皆阴,而“阳遇阴则通”,所以足趾可得舒解,朋友诚信相应。《彖传》所谓“往得众”,就是指着九四往遇六五、上六二阴而言的。

《小畜》六四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血”即恤。爻辞的意思是,有人施信于六四,于是脱离忧恤,出离惕惧,没有咎害。《象传》认为,六四之所以“血去惕出”,乃是由于“上合志也”。尚秉和先生说:“上谓五上。五上皆阳,四承之。阴遇阳得类,故曰合志。”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三。《小畜》下乾上巽,九五、上九皆为阳爻,六四阴爻正好承之,而“阴阳合为类”,所以《象传》谓之“上合志也”。

“舆说”为《大畜》九二爻辞。《大畜》下乾上艮,尚秉和先生说:“伏坤为舆,震为。二应在五,五震体,乃舆在内,辐在外,故曰‘舆说’。车之行全恃辐,辐脱则车不能行。二承乘皆阳,阳遇阳则窒,故有是象。”尚先生的这段话是用象数学的方法对“舆说”所作的解释。“舆”即车。“”即车下横木。“说”即脱。“伏坤”指下乾,乾之伏象(隐伏之象)为坤。“震”指九三、六四、六五三爻所互之震。照象学家的观点,震为。二舆在内(下卦又称内卦),五在外(上卦又称外卦),所以有“舆说”之象。“舆说”则车不能行。尚先生认为,舆相离,是由于初九与九三皆阳,九二亦阳。而“阳遇阳则窒”,所以“舆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仅此三例已可以看出,“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的原理,有类于物理学中所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它表明,阳与阳、阴与阴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同”;只有阴与阳、阳与阴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和”。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彼此成就。从处世的方法层面说,如果人际关系不协调,从阴阳“和”“同”之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帮助。

15.3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爻与爻之间的比应问题。所谓比,指相连并列之爻的关系,如初与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等。两爻相比之际,也体现着乘承的现象,例如二阳与三阴相比,则三以柔乘刚;初阴与二阳相比,则初以阴承阳。黄寿祺先生认为:“爻位互比的关系,象征事物处在相邻环境时的作用与反作用,往往在其他因素的交互配合下影响爻义的吉凶。”(黄寿祺等:《周易译注》,44页。)

所谓应,指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应位分有应和无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如初爻为阳,四爻为阴,则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阴爻遇阴爻则为无应,如二爻为阴,五爻亦为阴,则为无应。一般情况下,有应则吉,无应则凶。黄寿祺先生说:“对应之爻为一阴一阳则可交感,谓有应;若俱为阴爻,或俱为阳爻,必不能交感,谓无应。爻位对应的关系,象征事物的矛盾、对立面存在着谐和、统一的运动规律。”(同上。)

可见,比与应,反映了阴阳之间能否交感通畅的问题。凡阴与阳、阳与阴相比或相应,则能交感而通泰;凡阴与阴、阳与阳相比或相应,则不能交感而窒息。兹举数例: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这是《泰》卦九二爻辞。金景芳先生解释说:“九二以阳刚得中居柔,上与六五正应;六五以柔顺居中得正,下应于九二;六五与九二有君臣相得之象。九二虽居臣位,但深得六五的信任,是成卦之主,内外阴阳皆赖它调和浃洽。当泰之时,如何治理天下国家,主要反映在九二这一爻上。九二爻辞讲的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条,包括了治泰之道的主要内容。包荒、极言包容之广、含量之大。在天地交泰的盛时,统治者最主要的是包荒,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然而仅是如此,则必无所作为,不能前进。大度包容之下,还要用冯河,即刚决果断,勇于改革。包荒与用冯河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与朋亡也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不弃遐远;朋亡,不结朋党。远人在所怀,近者无可昵,居中不倚,不偏不党。得尚于中行,得是庆幸之辞,尚是配合之意。九二以刚居柔,居下卦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为泰卦之主,具有中行之道。治泰若能做到包荒等四项,则合于九二之德,配合中行之义。”(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9页。)照金先生的解释,九二可谓吉利之爻,其之所以吉利,原因之一则是它应于六五。相应即相得,相得则和谐。所以比应之道也即和谐之道。再比如:

厥孚交如,威如,吉。

这是《大有》六五爻辞,意思是,用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彖传》解释说:“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柔得尊位”指六五,“大中”也是指六五。“上下应之”指六五与九二相应。《大有》下乾上离,二为阳爻,五为阴爻,二五正应。所以《彖传》认为,大有之所以谓之大有,乃是由于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且有九二应之。但是,如果依《易传》当位说,二为阳,五为阴,皆不当位。可见,虽不当位,只要有应,就能交感而通。这一意思,在《未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未济》下坎上离,初、三、五为阴,二、四、上为阳,于《易传》当位说的体例十分不和。但《彖传》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刚柔应”即初六与九四、九二与六五、六三与上九阴阳相应。《周易正义》有云:“凡言‘未’者,今日虽未济,复有可济之理。以其不当其位,故即时未济;刚柔皆应,是得相拯,是有可济之理。故称未济,不言不济也。”可见,在《未济》,虽然六爻所处之位尚不当分,但由于阴阳和合,刚柔皆应,所以必然“感而化之”,由不正而之正。从处世的立场说,它启示人们,在居非所处,分位不当之时,应该清醒地分析环境和形势,力求以己之柔,济彼之刚;或以己之刚,济彼之柔。只有如此,方能感而应之,向着有利于自己而又适宜于形势和环境的方向发展。

15.4

交感比应,关键在“交”,因为“交”为“感”之始,所交不慎,其感则必大可怀疑。这也就是慎始。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人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篇七》)“君子必慎交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在交”。

“墨子悲于染丝”,见于《墨子·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下。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洛、太宰喜,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坏,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木干、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则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墨子所谓的“染”,就为人处世的层面说,也可以谓之“交”。舜与许由、伯阳交,禹与皋陶、伯益交,汤与伊尹、仲虺交,武王与太公、周公交。此四人所交正当,所以不仅王天下、做天子,且功名盖世,百世流芳。夏桀与干辛、推哆交,殷纣与崇侯、恶来交,厉王与厉公长父、荣夷终交,幽王与傅公夷、蔡公谷交。此四人所交不当,所以不仅亡国、身死,且遗臭万年。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交,晋文公与舅犯、高偃交,楚庄与孙叔、沈尹交,吴阖闾与伍员、文义交,越勾践与范蠡、大夫种交。此五人所交正当,所以霸诸侯,建功业,名垂青史。范吉射与长柳朔、王胜交,中行寅与籍秦、高强交,吴夫差与王孙洛、太宰喜交,知伯摇与智国、张武交,中山尚与魏义、偃长交,宋康与唐鞅、佃不礼交。此六人所交不当,所以亡国身死,生灵涂炭。

上面所举古人均为一国之君,他们所交正当,则国兴身荣;所交不当,则亡国灭身。不但是国君,墨子认为一般人也无不如此。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仁义,淳厚谨慎,畏惧法令,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富裕,自身一天天安稳,声名一天天荣耀。相反,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夸耀,兴风作浪,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受损,自身一天天危险,声名一天天受羞辱。可见,所交当与不当,所受到的感染也就不同,其结果自然也就有异。墨子的“所染”说,可以作为本章前述内容的补充。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何妨相爱(全本)

    何妨相爱(全本)

    好友出版文:《宝贝,爱永不迟》http://m.pgsk.com/a/396683/******【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你知道吗?有这样的爱情,在日复一日中,也会变成将就。这就是痒……如果真爱,又何妨相爱!最爱的那个人不一定能陪你生活一辈子。他们相识一共六年,结婚三年,从最初的热恋到后来的貌合神离。一场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感情,最终果然是被人言重,从高高的云端,掉入了深深的地狱。要如何拯救这段在婚姻中渐渐迷失的感情;要如何挽救这两个明明互相深爱却越走越远的爱人……******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子,却偏偏遇见了那么不普通的他,说是幸运,还不如说是命运!曾经的他不为任何女人而停留,却偏偏看上了那么普通的她,说是缘分,还不如说是命运!因为命运,当她碰上他,会有怎样的火花?******【顾意】说:梁子辰,和你在一起,我很累。我原本以为我们能相爱一辈子,原来,还是我太过天真了。【梁子辰】说:顾意,你给我听清楚了,我永远不会放开你,就算是痛苦也好,我也要我们纠缠一辈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龙猫的天然呆主人,在去宠物婚姻介绍所时,被她意外发掘。她不是星探狗仔,不过闷骚而已。相亲乌龙会,对话用龙猫语。怎么在遇到他之后,生活变得鸡飞狗跳?看怎么收拾这妻奴!推翻男人的统治社会!不守夫道,注定连死路都没有!
  • 拽妃,你有种

    拽妃,你有种

    穿越而来的她在大婚之日,遭遇他翻脸无情休妻;她发誓他敢做初一,她就做十五,一纸休书扔在他脸上,冷傲道,“王爷,你可以滚了!”谁知他竟然一把抓住她的手,笑得邪魅,“本王一个人滚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滚一滚吧……”什么情况?!想吃回头草么?!记住了!没那么容易!
  • 莫愁

    莫愁

    有些人没办法不爱,有些人没办法不恨。16岁,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17岁,我第一次发现人性如此黑暗,我开始排斥学校,甚至害怕被报复。一夜长大。18岁,师兄,很多人喜欢你,但是没有人像我一样,想和你永远在一起。19岁,那些我偷望过的人,都不曾为我停驻,我曾经苦苦等待谁的回眸,可是,总是空欢喜一场。20岁,这一年的悲伤,已经汇成河水,淹没了我所有对于幸福的遐想。
  •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每个不同的季节里,孩子们的身体随着季节更替也在进行着适应自然的变化。作为父母,应遵循天人之间的内在规律,给与孩子适当的呵护。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偏离轨道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纠正。
  • 哈克流浪记

    哈克流浪记

    哈克是一个聪明、勇敢的白人少年,先是遭酒鬼父亲虐待和抛弃,后又被收养人严加管教。为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选择了出逃。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勤劳质朴、善良忠厚的黑奴——吉姆,吉姆因不堪忍受再次被卖掉的命运,也逃了出来。同病相怜的两人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开始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生涯。
  • 仙道无疆

    仙道无疆

    造化大千,是为仙;荼毒天下,是为魔。一个普通的修行之人,因为意外得到一枚“九窍玲珑丹”而招来灭门之祸,九死一生脱险的他发下誓言,穷尽一生也要洗雪仇恨。仙丹有灵,脱胎换骨,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穿梭在仙魔之间,君临天下,仙道无疆!
  • 夜葬

    夜葬

    西南一隅,有一奇特的丧葬习俗,名"夜葬".凶死的人只能在夜晚静悄悄地送到死人沟中埋葬.四个研究民俗的学生来到这里,想要揭开这神秘文化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可他们碰到的,却是一连串不可思议诡异莫名的事……村中的地理先生,欲言又止……山村中唯一的大学生,发现了秘密,却又神秘失踪……山腰上绿树掩映的别墅中,隐居的推理小说作家……别墅中,一瘸一拐走过的管家……还有一只低吠的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