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5

第15章 交感比应

虽然始动之微与变化之妙至神,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寻,也并非不能为人所认识。《周易》中有很多体例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它讲爻与爻之间的交感,讲爻与爻之间的比应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现象等,就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中带有必然性的一些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人们处理日常中的一些社会、人际关系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5.1

《周易》首《乾》《坤》,《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其中。所以《乾》《坤》必须相交之后,才能“始”“生”万物。如《彖传》注《泰》卦说: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这是《彖传》对《泰》卦的解释。《泰》卦下乾上坤,蜀才注曰:“小谓阴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周易集解》引)《泰》卦是一个反映天气与地气即阴阳之气交合而亨通万物的卦。大意是说,天地交合,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合,上下志趣合同。内而阳气充实,故君子秉刚健之德以勇进;外而阴气消散,故小人抱柔顺之姿以随从。各得其位,故自然人事无不顺遂畅通。可见,交就是阴阳相交,交则通泰。

《周易》还从反面讨论了“不交”的问题。《彖传》注《否》卦说: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此卦与《泰》卦正好相反,下坤上乾。宋衷注曰:“天气上升而不下降,地气沉下又不上升,二气特隔,故云否也。”(《周易集解》引)这是说,《否》卦所应之时乃是天地互不交感,万物闭塞窒息;君臣互不交谋,国家几近衰微;内而阴气充沛,故小人得势在位而弄权;外而阳气消弱,故君子失势遭谪而在野。可见,不交就是阴阳不合,不交则否塞。

有交就有感,无交,则“二女同床,有何感焉”(《革》之《彖传》)。《周易》下经首《咸》卦,《彖传》解释说: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下艮上兑,按《说卦传》,兑为少女,艮为少男,所以说“男下女”。《咸》卦的“男下女”与《泰》卦的天地相交道理一样,是在“交”的基础上,“二气感应以相与”。“相与”,郑玄注曰:“与,犹亲也。”“相与”即相互亲近,也就是阴阳二气交互亲感,交互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申鉴·杂言传》下篇:“情者,应感而动者也。”《周易》取少男少女之象来体现万物间的交感关系颇有意味。这正好可与《诗经·关雎》中描写少男少女恋爱的动人情节相发明。《诗》中写君子与淑女的恋爱过程时说: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最后,终于把那位“窈窕淑女”娶到了手。这个由“好逑”到“乐之”的过程恰恰表现了由“交”到“感”的过程。由“交”到“感”的过程,也就是阴阳和合的过程,阴阳和合而生变化,也就是“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15.2

《周易》的交感原理,运用到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就是清儒吴汝伦先生所说的“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说例”。。近人尚秉和先生把它视为注《易》的基本体例之一。并认为阴阳合为类,阴阳合为利贞,阴得阳为朋,为有庆。阳遇阴为合志、为志行、为得愿、为通。相反,阳遇阳、阴遇阴为窒,为得敌,为敌刚,为失类,为比之匪人,为不利涉大川,为征凶,为往不胜,为往厉,等等。如:

解而拇,朋至斯孚。(《解》九四)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小畜》六四《象传》)

舆说。(《大畜》九二)

“解”,舒解。“而”,汝,指九四。“拇”,足大趾。尚秉和先生注曰:“四前遇重阴,阳遇阴则通,故曰‘解而拇’,言利往也……九四前遇重阴,下乘阴,阴孚于享,故曰‘朋至斯孚’,言上下阴共孚于四也。《彖传》谓‘往得众’,指此爻也。”同上,卷十一。《解》卦下坎上震,六三、六五、上六皆为阴爻,九四恰处于众阴爻的包围之中。尚先生认为,九四乘承皆阴,而“阳遇阴则通”,所以足趾可得舒解,朋友诚信相应。《彖传》所谓“往得众”,就是指着九四往遇六五、上六二阴而言的。

《小畜》六四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血”即恤。爻辞的意思是,有人施信于六四,于是脱离忧恤,出离惕惧,没有咎害。《象传》认为,六四之所以“血去惕出”,乃是由于“上合志也”。尚秉和先生说:“上谓五上。五上皆阳,四承之。阴遇阳得类,故曰合志。”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三。《小畜》下乾上巽,九五、上九皆为阳爻,六四阴爻正好承之,而“阴阳合为类”,所以《象传》谓之“上合志也”。

“舆说”为《大畜》九二爻辞。《大畜》下乾上艮,尚秉和先生说:“伏坤为舆,震为。二应在五,五震体,乃舆在内,辐在外,故曰‘舆说’。车之行全恃辐,辐脱则车不能行。二承乘皆阳,阳遇阳则窒,故有是象。”尚先生的这段话是用象数学的方法对“舆说”所作的解释。“舆”即车。“”即车下横木。“说”即脱。“伏坤”指下乾,乾之伏象(隐伏之象)为坤。“震”指九三、六四、六五三爻所互之震。照象学家的观点,震为。二舆在内(下卦又称内卦),五在外(上卦又称外卦),所以有“舆说”之象。“舆说”则车不能行。尚先生认为,舆相离,是由于初九与九三皆阳,九二亦阳。而“阳遇阳则窒”,所以“舆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仅此三例已可以看出,“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的原理,有类于物理学中所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它表明,阳与阳、阴与阴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同”;只有阴与阳、阳与阴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和”。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彼此成就。从处世的方法层面说,如果人际关系不协调,从阴阳“和”“同”之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帮助。

15.3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爻与爻之间的比应问题。所谓比,指相连并列之爻的关系,如初与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等。两爻相比之际,也体现着乘承的现象,例如二阳与三阴相比,则三以柔乘刚;初阴与二阳相比,则初以阴承阳。黄寿祺先生认为:“爻位互比的关系,象征事物处在相邻环境时的作用与反作用,往往在其他因素的交互配合下影响爻义的吉凶。”(黄寿祺等:《周易译注》,44页。)

所谓应,指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应位分有应和无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如初爻为阳,四爻为阴,则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阴爻遇阴爻则为无应,如二爻为阴,五爻亦为阴,则为无应。一般情况下,有应则吉,无应则凶。黄寿祺先生说:“对应之爻为一阴一阳则可交感,谓有应;若俱为阴爻,或俱为阳爻,必不能交感,谓无应。爻位对应的关系,象征事物的矛盾、对立面存在着谐和、统一的运动规律。”(同上。)

可见,比与应,反映了阴阳之间能否交感通畅的问题。凡阴与阳、阳与阴相比或相应,则能交感而通泰;凡阴与阴、阳与阳相比或相应,则不能交感而窒息。兹举数例: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这是《泰》卦九二爻辞。金景芳先生解释说:“九二以阳刚得中居柔,上与六五正应;六五以柔顺居中得正,下应于九二;六五与九二有君臣相得之象。九二虽居臣位,但深得六五的信任,是成卦之主,内外阴阳皆赖它调和浃洽。当泰之时,如何治理天下国家,主要反映在九二这一爻上。九二爻辞讲的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条,包括了治泰之道的主要内容。包荒、极言包容之广、含量之大。在天地交泰的盛时,统治者最主要的是包荒,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然而仅是如此,则必无所作为,不能前进。大度包容之下,还要用冯河,即刚决果断,勇于改革。包荒与用冯河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与朋亡也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不弃遐远;朋亡,不结朋党。远人在所怀,近者无可昵,居中不倚,不偏不党。得尚于中行,得是庆幸之辞,尚是配合之意。九二以刚居柔,居下卦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为泰卦之主,具有中行之道。治泰若能做到包荒等四项,则合于九二之德,配合中行之义。”(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9页。)照金先生的解释,九二可谓吉利之爻,其之所以吉利,原因之一则是它应于六五。相应即相得,相得则和谐。所以比应之道也即和谐之道。再比如:

厥孚交如,威如,吉。

这是《大有》六五爻辞,意思是,用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彖传》解释说:“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柔得尊位”指六五,“大中”也是指六五。“上下应之”指六五与九二相应。《大有》下乾上离,二为阳爻,五为阴爻,二五正应。所以《彖传》认为,大有之所以谓之大有,乃是由于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且有九二应之。但是,如果依《易传》当位说,二为阳,五为阴,皆不当位。可见,虽不当位,只要有应,就能交感而通。这一意思,在《未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未济》下坎上离,初、三、五为阴,二、四、上为阳,于《易传》当位说的体例十分不和。但《彖传》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刚柔应”即初六与九四、九二与六五、六三与上九阴阳相应。《周易正义》有云:“凡言‘未’者,今日虽未济,复有可济之理。以其不当其位,故即时未济;刚柔皆应,是得相拯,是有可济之理。故称未济,不言不济也。”可见,在《未济》,虽然六爻所处之位尚不当分,但由于阴阳和合,刚柔皆应,所以必然“感而化之”,由不正而之正。从处世的立场说,它启示人们,在居非所处,分位不当之时,应该清醒地分析环境和形势,力求以己之柔,济彼之刚;或以己之刚,济彼之柔。只有如此,方能感而应之,向着有利于自己而又适宜于形势和环境的方向发展。

15.4

交感比应,关键在“交”,因为“交”为“感”之始,所交不慎,其感则必大可怀疑。这也就是慎始。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人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篇七》)“君子必慎交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在交”。

“墨子悲于染丝”,见于《墨子·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下。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洛、太宰喜,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坏,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木干、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则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墨子所谓的“染”,就为人处世的层面说,也可以谓之“交”。舜与许由、伯阳交,禹与皋陶、伯益交,汤与伊尹、仲虺交,武王与太公、周公交。此四人所交正当,所以不仅王天下、做天子,且功名盖世,百世流芳。夏桀与干辛、推哆交,殷纣与崇侯、恶来交,厉王与厉公长父、荣夷终交,幽王与傅公夷、蔡公谷交。此四人所交不当,所以不仅亡国、身死,且遗臭万年。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交,晋文公与舅犯、高偃交,楚庄与孙叔、沈尹交,吴阖闾与伍员、文义交,越勾践与范蠡、大夫种交。此五人所交正当,所以霸诸侯,建功业,名垂青史。范吉射与长柳朔、王胜交,中行寅与籍秦、高强交,吴夫差与王孙洛、太宰喜交,知伯摇与智国、张武交,中山尚与魏义、偃长交,宋康与唐鞅、佃不礼交。此六人所交不当,所以亡国身死,生灵涂炭。

上面所举古人均为一国之君,他们所交正当,则国兴身荣;所交不当,则亡国灭身。不但是国君,墨子认为一般人也无不如此。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仁义,淳厚谨慎,畏惧法令,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富裕,自身一天天安稳,声名一天天荣耀。相反,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夸耀,兴风作浪,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受损,自身一天天危险,声名一天天受羞辱。可见,所交当与不当,所受到的感染也就不同,其结果自然也就有异。墨子的“所染”说,可以作为本章前述内容的补充。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热门推荐
  •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咦~,家大业大的父亲放逐了她和她的母亲,二师兄,是抛弃,您的裤裤上咋会有个洞?额!父亲大人,虽然只是哇哇大哭,现实嘛......嗯,请您不要求我,嗯,我记得你曾经喊我叫做“赔钱货”......好吧,母亲不哭,紫衣降生了,有女紫衣,但她的哭声里充满了对未知美好的期盼......谁知理想很丰满,您今后该笑,有些骨干,不,是开心幸福的大笑!【欢迎加入云起娘子粉,应该是很骨干,群号码:276048473】,带着鲜活的灵动是凄惨的抛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丫鬟生存手册

    丫鬟生存手册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人活着,各有各的生存法则。不幸沦为人人可欺的通房丫头,生存是第一要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霍木兰这辈子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跟她恩恩爱爱近十年,最后说“我只拿你当妹妹”的云旭;一个是在她苟延残喘的半年中,对她冷嘲热讽的沈未已。对付云旭,她手段老道得很,二话不说把他未婚妻的脸给划了,管他世人是非议论。可对沈未已的那点恨,却只得咬着牙带进棺材里去。这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的爱情故事。
  • 名门嫡女

    名门嫡女

    她是烜赫一时的玉女明星,大权在握的豪门长媳,却阴错阳差穿越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有爹生,没娘教?没关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顺便还能将继母姐妹全都牢牢掌握在手。不幸被设计许配给一个丑陋痴傻的望远侯?呵呵,谁敢设计她?她让她不得好死!嘲笑她嫁给一个傻子?她偏要活得比谁都好!斩荆棘破圈套,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是要嫁给傻子,她也要嫁给世上最美貌、最能干的傻子!本文轻宅斗,重朝政,较慢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现已杀青。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她的生命似是一个又一个三年拼凑而来的。三年一别离。她活在无尽的别离中。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她骂她:“你个死野种。”她冲上去死死的咬住她,牙齿上还有她的血,腥味充满了空腔。十岁那年,苦苦哀求。她跪在地上,看着那个男人决绝毫无留恋的背影,至死难忘。她只能一遍一遍的说着求求你,不要走。那样绝望。他站在她身后说:“你还有我,一辈子我都在。”
  • 王妃好逍遥

    王妃好逍遥

    貌丑无盐,生性软弱的沐王王妃在成婚当日自杀,只因为被沐王嫌弃唾弃加丢弃!腹黑果敢的她穿越而来,一切都将不一样。听说,某个王爷和那名满天下的茶庄老板XX公子之间关系“非比寻常”。听说,那个王爷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娶了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女子做王妃。听说,那是一个窝囊到极点的王妃,毫无存在感的王妃。听说,那个王妃只能留在家里做黄脸婆,而他的丈夫成天出去与那XX公子厮混,关系暧昧。“王爷,他们说我是黄脸婆。”“他们嫉妒你。”“王爷,他们说你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他们嫉妒我。”“王爷,他们还说你和宝夜茶庄的老板有一腿。”“这个是事实,你现在就光着身子躺在我的怀里,多少腿都有了。”谁说王妃是待在王府里的?他家的王妃扮男子,开茶庄,活得逍遥着呢!【片段一】某女伸出手管某男要银子,“昨天侍寝的银子,赶紧拿来。”某男:“夜儿,我们拜了堂的,为何本王还要付夜儿银子呢?”某女:“当然,我可是个商人,奸商一个!从来不能做亏本的事情,上一次的账赶紧结了,至于以后,先付钱再办事,概不赊账!”只见某男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都给你,我们多来几次可好?”“……”【片段二】几个成人被一个小毛孩给打趴在地上。只见某个孩子蹲下身来,很认真地问道:“你们很痛吗?”“很痛很痛,不要再打了。”“我这里有伤药,你们要吗?”“不用不用,多谢小世子,真的不用。”他们才不相信小世子在把他们揍成这个样子之后还会给他们伤药呢!“为什么不要?是因为还不够痛吗?”“不是不是!”痛死了都!“那为什么不要我的药呢,很管用的!一定是你们还不够痛!”“要,要,我们要!我们很痛,我们要!”几人连滚带爬地过来抢小孩手中的药。“嗯,十两银子,付钱!”小孩伸出手示意众人拿钱来,他的私房钱又有着落了!【片段三】厨房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鬼鬼祟祟。“父王,你说这次能成功吗?”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满脸质疑地看着正在准备“加了料”的参茶的男子。“这次一定没问题,你娘上一次被下春药的结果是我们有了你。”某男一脸的自信。“可是这是你第一百六十五次说没有问题了!”小男孩双手抱胸,小嘴一嘟,明显不信任男人。“儿子,你不是应该站在你父王我这边的吗?”说完男人端着他精心准备的参茶往某女的房间走去。半个时辰后。房间里热血沸腾,各种让人脸红心跳的声音不断地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