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4

第14章 慎始慎终

上章说到,“几”有两层含义:一是始动之微;二是变化之妙。本章讲“慎始慎终”,就是更进一步,从“始”与“终”两个重要的侧面探讨“始动之微”与“变化之妙”的问题。“始”即开始,也就是《周易》中所谓的“初”。“卦之初始,起于微细”,不可不辩。“终”即终结,也就是《周易》中所谓的“上”。剥复否泰,物极则反,更需谨慎。一“始”一“终”,一“辩”一“慎”,就是“慎始慎终”。古人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荀子·礼论》),“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4.1

“慎始”是古代哲人的共识。在讨论《周易》“慎始”思想之前,我们不妨先引几段相关的材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小过不生,大罪不至。(《韩非子·内储说上》)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关尹子·九药》)

这几段材料,我们并不陌生。其中的有些话语,作为警句名言,早已人人皆知。它们的意思,用《周易》的观念说,就是强调“始动之微”及其重要意义。“始”,在《周易》中多指初爻,如《坤》初六《象传》曰:“阴始凝也。”《恒》初六《象传》曰:“始求深也。”都是以“始”释“初”。《周易》六十四卦有六十四个初爻,因为它们所处的卦象不同,每一个初爻的情状也多有差别,但总其大要,不过吉凶两种倾向。而其何以吉、何以凶,则是需要认真辩证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谓的“慎”之所在。先说初爻之何以吉: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泰》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否》初六)

这两条爻辞,一为《泰》之初九,一为《否》之初六。《泰》与《否》,一为下乾上坤,一为下坤上乾。一为“小往大来”而通泰,一为“大往小来”而否闭。可以说无论从卦象还是卦意,都正好相对。但它们的初爻均为吉辞,这是颇为值得注意的现象。大体而言,二爻有同有异。二爻之同表现在:二爻均为初爻;爻辞均以“拔茅茹,以其汇”为喻;二爻之断辞均为吉。二爻之异表现在:《泰》为阳爻,《否》为阴爻;《泰》初之吉为“征”吉,《否》初之吉为“贞”吉。

应该说,二爻之吉,乃是因为它们的相异之点。《泰》与《否》是一个对子卦,如果我们把相对于爻的卦看作一个大背景,那么二卦所反映的环境、条件都是很不相同的。而要想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获得相同的结果,只能依靠不同的方法、手段及不同的处世态度。“拔茅茹,以其汇”,意思是拔起茅草,根系相连。在此,爻辞是以茅草“根相牵引之状”为喻,说明《泰》下之乾与《否》下之坤分别为同性相连之义。但同是同性相连,《泰》初因其阳性而以“征”为其志,《否》初则因其阴性而以“贞”为其守。一“征”一“贞”,成就了它们的吉利结局。《泰》卦下乾上坤,初九当泰之时,阳刚处下,王弼注曰:“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周易注》)“三阳”即乾之三阳爻。“同志”即志向相同。《泰》卦初、二、三俱有外应,当此通泰之时,三阳亦均有志于应外而上行。初爻警以“征”辞,并指出可以因“征”而得吉。因此《象传》说:“拔茅征吉,志在外也。”与此不同,《否》卦下坤上乾,初六当否之时,阴柔居下,王弼注曰:“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拔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同上)按《否》之初、二、三亦有应爻,但《否》卦所营造的大背景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否·彖传》)。君子当此否闭之时,应当“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否·象传》)。所以爻辞戒以“贞”字。只有“贞而不谄”,才能获得“吉亨”。

可见,虽同居初位,均有应爻,但因所处的景况不同,其因应的对策自然也有所别,这就是《周易》所谓的“唯变所适”,也就是六十四卦中初爻为吉之爻的所以吉之故。

14.2

再说初爻之何以凶。兹举数例如下:

剥床以足蔑,贞凶。(《剥》初六)

鸣豫,凶。(《豫》初六)

飞鸟以凶。(《小过》初六)

上述几则爻辞,其断语均为凶。它们为什么是凶?因为什么而致凶?这是最值得慎思明辨的问题。“蔑”,即灭,没。“贞”,固执。《剥》卦初六的意思是,剥床之足而致蚀灭,固执而不知变通则凶。《剥》卦下坤上艮,一阳在上,五阴在下,象征以柔变刚,使刚剥落之象。初六以阴居《剥》卦之下,恰似大床先从足部受到毁坏。所以《象传》说:“‘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周易集解》引卢氏说:“坤所以载物,床所以安人,在下故称足。先从下剥,渐及于上,则君政崩坏,故曰‘以灭下也’。”可见,“剥足”、“灭下”的危险是很大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结果不言而喻。但就《剥》卦的初爻而言,其所以为“凶”,关键在一个“贞”(固执而不知变通)字。因为阴之灭阳,必自下始。君子不察,则会“渐及于上”而致凶。相反,君子若能“早辩”,并防患于未然,便会在其“剥足”、“灭下”之初就使其受到抑制。如是则何凶之有?

“豫”,欢乐。“鸣”,自鸣得意。爻辞的意思是,欢乐过甚,自鸣得意,有凶险。《豫》卦下坤上震,《周易集解》引郑玄说:“坤,顺也;震,动也。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豫。豫,喜豫、说乐之貌也。”可见,《豫》为欢乐之象。那么,处此欢乐之时,初爻为什么因“豫”而致凶呢?这是由于初爻不冷静察知自己的处境,不但“豫”,而且“鸣豫”的缘故。金景芳先生说:“初六以阴柔居初而与豫之主九四相应,象不中不正的小人处在逸豫之时”,“逸豫是好事,处理不好便是坏事。荒于逸豫是坏事,开始便荒于逸豫而又不知戒惧,尤其是坏事。初六鸣豫,在豫之初即鸣,可知器量已尽,志气已穷,怎能不凶。”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40页。这说明,《豫》初之凶,在于它的位不当而不知自处,豫之始即欢乐过甚。所以《象传》说:“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飞鸟以凶”为《小过》初爻爻辞。《小过》下艮上震,整体卦象为四阴包二阳。朱熹《周易本义》曰:“小谓阴也,为卦四阴在外,二阳在内,阴多于阳,小者过也。”“小者过”即小有过越,如《程氏易传》所说:“小者过其常也,盖为小者过,又为小事过,又为过之小。”因为此卦象征小有过越,所以卦辞曰:“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飞鸟遗之音”,王弼注曰:“飞鸟遗其音,声哀以求处,上愈无所适,下则得安,愈上则愈穷,莫若飞鸟也。”(《周易注》)卦辞的意思是说,可以谋平常小事,不可以谋非常大事。譬如飞鸟留下悲哀的叫声,不宜向上强飞,宜于向下安栖,大为吉祥。然而,初六居《小过》之始,不顾“不宜上,宜下”的环境条件,一心想着上应九四,结果必然是凶。所以王弼说:“小过上逆下顺,而应在上卦,进而之逆,无所错足,飞鸟之凶也。”

初爻为凶的例子还不少,但由以上三例可以发现,其之所以凶,主要是由于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在“始动之微”之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察知细微的苗头,适应可能发生的变化。因而,该止之时不能止(《剥》初六),该收敛时不收敛(《豫》初六),该谋小时不谋小,该下顺时反逆进(《小过》初六)。如是之不明,不凶何待!战国末期的荀子,十分强调“积微”和“不傲慢小事”,可以说是对于此种“不明”的警戒。其曰:“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其日,霸者敬其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箸焉,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以日志也。财务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荀子·强国》)荀子的议论,颇能为《周易》慎始思想做注脚。

14.3

“终”在《周易》中意义颇多,但就卦象而言,则多指上爻。如《需》上六“敬之终吉”,《复》上六“终有大败”,《家人》上九“终吉”,《夬》上六“终有凶”,以及《比》上六《象传》“无所终也”,《否》上九《象传》“否终则倾”,《剥》上九《象传》“终不可用也”,《夬》上六《象传》“终不可长也”等,都说明“终”指卦之上爻。

与“其初难知”不同,上爻多处于事物发展的终结阶段,形势较为明朗。但一事之终结或为它事之开端,因而,每一卦的上爻,也往往是剥复否泰、物极则反的关节点,所以,也十分需要知其几,察其变,慎其所以。仍以《泰》、《否》为例:

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泰》上六)

倾否;先否后喜。(《否》上九)

“复”通覆。“隍”,“城下沟,无水称隍”(《周易集解》引虞翻语)。爻辞的意思是,城墙倾覆到干枯的护城河里,出兵征战已属徒劳,只有发布罪己的告命,正己修德,才有可能渡过难关。《泰》卦本为通泰之卦,但处于上六之时,也难免泰极否来之忧。王弼说:“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周易注》)

可见,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始有终,到达了它的终点,实际上也就等于到达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向哪个方向变化,仍然是一个“动而微”的问题。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说明,有一个好的开端并不等于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此,与前面强调的慎始同样重要的是“慎终”。“慎厥始,惟厥终”(《尚书·蔡仲之命》),“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诸葛亮:《诸武侯集·便宜十六策·思虑》)。不然,便有可能被通泰之时的景况所陶醉,不知因时变化,而致“城复于隍”的结局。

“倾”,覆。“倾否”即倾覆否闭局势。《否》卦本为否闭不通之象,但否闭发展到了极点,也会向相反即通泰的方面转化。所以爻辞说“先否后喜”,即先闭塞,后得通而喜悦。《象传》说:“否终则倾,何可长也。”“何可长也”就是否闭之势不会长久。程颐注云:“否终则必倾,岂有长否之理。极而必反,理之常也。然反危为安,易乱为治,必有刚阳之才而后能也。故《否》之上九则能倾否,《屯》之上六则不能变屯也。”(《程氏易传》)

从程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一是极而必反,无论处于何种困境,都不要灰心丧气,相反要保持信心和斗志;二是极而必反虽是常理,但需要人的顺应与配合。《否》上之所以能够“倾否”,就在于它的阳刚健硕的本性。反之,如果像《屯》上那样,又怎能扭转局面呢?

以上两卦,它们的上爻所展示的变化都是十分典型的。它告诫人们,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不可掉以轻心。否则,顺境有可能在你的傲慢无知中变为逆境,而逆境变为顺境的机会也有可能在你的颓废萎靡中给丧失掉。

由于极而必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所以《周易》特别注意防止“过头”行为。如《乾》上九曰:“亢龙有悔。”《文言传》释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因此,朱熹认为:“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朱子此说,可谓得其要领。

14.4

《周易》乃忧患之作,目的是叫人趋吉避凶,其所谓慎始慎终,也正是为了揭明此理。有些初、上爻辞,辞中即已包含了如何趋吉避凶的道理。如: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大有》初九)

闲有家,悔亡。(《家人》初九)

履错然,敬之,无咎。(《离》初九)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需》上六)

“无交害”,即不交往不惹祸。金景芳先生说:“大有初九以阳居大有之初,处在卑下的地位,上面没有系应,必无骄盈之失,所以无交害。无交害谓无交则无害。‘匪咎’,大有本无咎,然若以为‘匪咎’而以易心处之,则反有咎。必也思难兢畏,不生骄侈之心,则无咎。”(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26页。)可见,《大有》初爻之无咎,固然是《大有》之时势所然,但要保持这种无咎,还需要人的“思难兢畏,不生骄侈之心”,否则,是会由无咎而生出有咎的。《诗经》说:“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小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闲”,防止。王弼注曰:“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人》之初,为家人之始,故宜必以‘闲有家’然后‘悔亡’也。”(《周易注》)因此,爻辞的大意是,对于治家而言,开始时就立下规矩加以教育、约束,可以免悔。在这里,“悔亡”的前提条件是“闲有家”。其实何止于治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慎其始”。如《师》初六云:“师出以律,否臧凶。”即出兵打仗,一开始就要强调纪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做不好这一点,结果必凶。

“错然”,《周易集解》引王弼曰:“敬慎之貌。”爻辞的意思是,事物开始之时就小心谨慎,恭敬不苟,则没有咎害。《象传》说:“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在这里,“无咎”的前提是“履错之敬”。按《离》卦下离上离,有附丽之象。初为以阳居阳,虽有刚动健进之德,但于附丽之初,也应当谨慎自守,以求有所附丽。所以爻辞戒以“履错之敬”,王弼注曰:“处《离》之始,将进其盛,故宜慎所履,以敬为务,辟其咎也。”(《周易注》)“辟咎”之“辟”说明咎之有无,并非全在客观,或者也可以说主要不在客观。与客观环境相比,主体自身的德行、态度、方法也许更为重要。由此,我们似乎也可以得出结论:慎始慎终的关键是“慎自己”,慎自己的德行,慎自己的态度,慎自己的能力。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可谓凶兆。但《周易》认为,“敬之”,终能获吉。《需》卦下乾上坎,上六以阴居《需》之终。朱熹说:“柔不能御而能顺之,有敬之之象”,“敬而待之,则得终吉也”(《周易本义》)。这说明,以阴柔之爻处极险之境,只要“敬之”,就能摆脱危险。可见,处于弱势并不可怕,处于险境也不可怕,关键是要有离弱出险的方法。

总之,慎始慎终,就是知几察变,就是从始动之微发现其未来的吉凶;从变化的苗头发现其以后的走势。一句话,就是在细小处用功,因小而知大,图难于其易。如老子所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这是一部正统的悲剧,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在故事结尾以某种方式死去。如书中主人公小刀在实现最后心愿后面带笑容死去,再就像书中的斧头在故事结尾他的精神已死,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书中的主人公以男性为主,故事讲述他们各自的爱这就是书名中的山丘,他们又都来自社会底层——野草,故事脉络又是正统的悲剧——泪水,人生一条闪着涟漪的哀伤河流,倒映的七彩世界掩饰了琐碎、痛苦和不公。人生一出无法选择角色的舞台剧,自以为是剧中主角,其实只不过是过路人。
  • 特工王妃:冷傲王爷腹黑妻

    特工王妃:冷傲王爷腹黑妻

    她是21世纪的王牌特工,飞机失事魂穿到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王朝。化身婴孩不说,屡遭姨娘陷害,庶姐欺凌,多年忍让只为冲天一击。天下第一楼楼主?江湖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医?本应在千年前灭绝的宗族圣女?哪一个才是真的她?他是天凤王朝最有能力的王爷,同时也是最受皇帝喜爱的儿子。他冷傲,他无情,他残忍,他嗜血,他视女人如衣物。众人皆知他无情,却不知他若有情天亦老。他是千年前消声灭迹的宗族少主,是她千年前的恋人。千年的纠葛,千年的追寻,愿付出一切,换红颜一笑。片段一:“你是谁?”“我是你夫君。”“你当我是三岁孩子么?我那夫君长的可比那你好看。”“我是你一千年前的夫君。”“.”某女石化,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你今年多大?”“两千二百岁。”“滚!!你当你是王八啊?两千二百岁!!王八的爱恋?你怎么不说你爹一万两千岁呢。”“我爹是这个岁数,原来你还记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楼草根攻略

    红楼草根攻略

    草根小包子傍上荣国府,逆袭红楼,成就“木石前盟”,种田经商,励志做个小地主,养得起家人,追得上帅哥,不做妾室做金主——某男捏着小包子脸坏笑:“你确定要做金主包-养-本-王-吗?”红楼有我,黛玉不哭——醉渔暮雪讲述最爽红楼故事,快乐升级中,亲,不见不散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简先生暖如初阳

    简先生暖如初阳

    “简先生,你需要一个女朋友吗?我需要一个像简先生这样的男朋友。”她依偎在他的身边,说得一本正经。为了成为万众瞩目的亮眼明星,她用所有的积蓄换得特殊门票,认准猎物目标下手。只是,这个男人怎么不照她的剧本走?他是神秘组织继承者,送上门的美女从不拒绝,原以为她也会跟别的女人一样,只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失控了……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