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4

第14章 慎始慎终

上章说到,“几”有两层含义:一是始动之微;二是变化之妙。本章讲“慎始慎终”,就是更进一步,从“始”与“终”两个重要的侧面探讨“始动之微”与“变化之妙”的问题。“始”即开始,也就是《周易》中所谓的“初”。“卦之初始,起于微细”,不可不辩。“终”即终结,也就是《周易》中所谓的“上”。剥复否泰,物极则反,更需谨慎。一“始”一“终”,一“辩”一“慎”,就是“慎始慎终”。古人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荀子·礼论》),“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4.1

“慎始”是古代哲人的共识。在讨论《周易》“慎始”思想之前,我们不妨先引几段相关的材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小过不生,大罪不至。(《韩非子·内储说上》)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关尹子·九药》)

这几段材料,我们并不陌生。其中的有些话语,作为警句名言,早已人人皆知。它们的意思,用《周易》的观念说,就是强调“始动之微”及其重要意义。“始”,在《周易》中多指初爻,如《坤》初六《象传》曰:“阴始凝也。”《恒》初六《象传》曰:“始求深也。”都是以“始”释“初”。《周易》六十四卦有六十四个初爻,因为它们所处的卦象不同,每一个初爻的情状也多有差别,但总其大要,不过吉凶两种倾向。而其何以吉、何以凶,则是需要认真辩证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谓的“慎”之所在。先说初爻之何以吉: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泰》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否》初六)

这两条爻辞,一为《泰》之初九,一为《否》之初六。《泰》与《否》,一为下乾上坤,一为下坤上乾。一为“小往大来”而通泰,一为“大往小来”而否闭。可以说无论从卦象还是卦意,都正好相对。但它们的初爻均为吉辞,这是颇为值得注意的现象。大体而言,二爻有同有异。二爻之同表现在:二爻均为初爻;爻辞均以“拔茅茹,以其汇”为喻;二爻之断辞均为吉。二爻之异表现在:《泰》为阳爻,《否》为阴爻;《泰》初之吉为“征”吉,《否》初之吉为“贞”吉。

应该说,二爻之吉,乃是因为它们的相异之点。《泰》与《否》是一个对子卦,如果我们把相对于爻的卦看作一个大背景,那么二卦所反映的环境、条件都是很不相同的。而要想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获得相同的结果,只能依靠不同的方法、手段及不同的处世态度。“拔茅茹,以其汇”,意思是拔起茅草,根系相连。在此,爻辞是以茅草“根相牵引之状”为喻,说明《泰》下之乾与《否》下之坤分别为同性相连之义。但同是同性相连,《泰》初因其阳性而以“征”为其志,《否》初则因其阴性而以“贞”为其守。一“征”一“贞”,成就了它们的吉利结局。《泰》卦下乾上坤,初九当泰之时,阳刚处下,王弼注曰:“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周易注》)“三阳”即乾之三阳爻。“同志”即志向相同。《泰》卦初、二、三俱有外应,当此通泰之时,三阳亦均有志于应外而上行。初爻警以“征”辞,并指出可以因“征”而得吉。因此《象传》说:“拔茅征吉,志在外也。”与此不同,《否》卦下坤上乾,初六当否之时,阴柔居下,王弼注曰:“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拔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同上)按《否》之初、二、三亦有应爻,但《否》卦所营造的大背景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否·彖传》)。君子当此否闭之时,应当“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否·象传》)。所以爻辞戒以“贞”字。只有“贞而不谄”,才能获得“吉亨”。

可见,虽同居初位,均有应爻,但因所处的景况不同,其因应的对策自然也有所别,这就是《周易》所谓的“唯变所适”,也就是六十四卦中初爻为吉之爻的所以吉之故。

14.2

再说初爻之何以凶。兹举数例如下:

剥床以足蔑,贞凶。(《剥》初六)

鸣豫,凶。(《豫》初六)

飞鸟以凶。(《小过》初六)

上述几则爻辞,其断语均为凶。它们为什么是凶?因为什么而致凶?这是最值得慎思明辨的问题。“蔑”,即灭,没。“贞”,固执。《剥》卦初六的意思是,剥床之足而致蚀灭,固执而不知变通则凶。《剥》卦下坤上艮,一阳在上,五阴在下,象征以柔变刚,使刚剥落之象。初六以阴居《剥》卦之下,恰似大床先从足部受到毁坏。所以《象传》说:“‘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周易集解》引卢氏说:“坤所以载物,床所以安人,在下故称足。先从下剥,渐及于上,则君政崩坏,故曰‘以灭下也’。”可见,“剥足”、“灭下”的危险是很大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结果不言而喻。但就《剥》卦的初爻而言,其所以为“凶”,关键在一个“贞”(固执而不知变通)字。因为阴之灭阳,必自下始。君子不察,则会“渐及于上”而致凶。相反,君子若能“早辩”,并防患于未然,便会在其“剥足”、“灭下”之初就使其受到抑制。如是则何凶之有?

“豫”,欢乐。“鸣”,自鸣得意。爻辞的意思是,欢乐过甚,自鸣得意,有凶险。《豫》卦下坤上震,《周易集解》引郑玄说:“坤,顺也;震,动也。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豫。豫,喜豫、说乐之貌也。”可见,《豫》为欢乐之象。那么,处此欢乐之时,初爻为什么因“豫”而致凶呢?这是由于初爻不冷静察知自己的处境,不但“豫”,而且“鸣豫”的缘故。金景芳先生说:“初六以阴柔居初而与豫之主九四相应,象不中不正的小人处在逸豫之时”,“逸豫是好事,处理不好便是坏事。荒于逸豫是坏事,开始便荒于逸豫而又不知戒惧,尤其是坏事。初六鸣豫,在豫之初即鸣,可知器量已尽,志气已穷,怎能不凶。”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40页。这说明,《豫》初之凶,在于它的位不当而不知自处,豫之始即欢乐过甚。所以《象传》说:“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飞鸟以凶”为《小过》初爻爻辞。《小过》下艮上震,整体卦象为四阴包二阳。朱熹《周易本义》曰:“小谓阴也,为卦四阴在外,二阳在内,阴多于阳,小者过也。”“小者过”即小有过越,如《程氏易传》所说:“小者过其常也,盖为小者过,又为小事过,又为过之小。”因为此卦象征小有过越,所以卦辞曰:“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飞鸟遗之音”,王弼注曰:“飞鸟遗其音,声哀以求处,上愈无所适,下则得安,愈上则愈穷,莫若飞鸟也。”(《周易注》)卦辞的意思是说,可以谋平常小事,不可以谋非常大事。譬如飞鸟留下悲哀的叫声,不宜向上强飞,宜于向下安栖,大为吉祥。然而,初六居《小过》之始,不顾“不宜上,宜下”的环境条件,一心想着上应九四,结果必然是凶。所以王弼说:“小过上逆下顺,而应在上卦,进而之逆,无所错足,飞鸟之凶也。”

初爻为凶的例子还不少,但由以上三例可以发现,其之所以凶,主要是由于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在“始动之微”之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察知细微的苗头,适应可能发生的变化。因而,该止之时不能止(《剥》初六),该收敛时不收敛(《豫》初六),该谋小时不谋小,该下顺时反逆进(《小过》初六)。如是之不明,不凶何待!战国末期的荀子,十分强调“积微”和“不傲慢小事”,可以说是对于此种“不明”的警戒。其曰:“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其日,霸者敬其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箸焉,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以日志也。财务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荀子·强国》)荀子的议论,颇能为《周易》慎始思想做注脚。

14.3

“终”在《周易》中意义颇多,但就卦象而言,则多指上爻。如《需》上六“敬之终吉”,《复》上六“终有大败”,《家人》上九“终吉”,《夬》上六“终有凶”,以及《比》上六《象传》“无所终也”,《否》上九《象传》“否终则倾”,《剥》上九《象传》“终不可用也”,《夬》上六《象传》“终不可长也”等,都说明“终”指卦之上爻。

与“其初难知”不同,上爻多处于事物发展的终结阶段,形势较为明朗。但一事之终结或为它事之开端,因而,每一卦的上爻,也往往是剥复否泰、物极则反的关节点,所以,也十分需要知其几,察其变,慎其所以。仍以《泰》、《否》为例:

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泰》上六)

倾否;先否后喜。(《否》上九)

“复”通覆。“隍”,“城下沟,无水称隍”(《周易集解》引虞翻语)。爻辞的意思是,城墙倾覆到干枯的护城河里,出兵征战已属徒劳,只有发布罪己的告命,正己修德,才有可能渡过难关。《泰》卦本为通泰之卦,但处于上六之时,也难免泰极否来之忧。王弼说:“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周易注》)

可见,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始有终,到达了它的终点,实际上也就等于到达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向哪个方向变化,仍然是一个“动而微”的问题。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说明,有一个好的开端并不等于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此,与前面强调的慎始同样重要的是“慎终”。“慎厥始,惟厥终”(《尚书·蔡仲之命》),“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诸葛亮:《诸武侯集·便宜十六策·思虑》)。不然,便有可能被通泰之时的景况所陶醉,不知因时变化,而致“城复于隍”的结局。

“倾”,覆。“倾否”即倾覆否闭局势。《否》卦本为否闭不通之象,但否闭发展到了极点,也会向相反即通泰的方面转化。所以爻辞说“先否后喜”,即先闭塞,后得通而喜悦。《象传》说:“否终则倾,何可长也。”“何可长也”就是否闭之势不会长久。程颐注云:“否终则必倾,岂有长否之理。极而必反,理之常也。然反危为安,易乱为治,必有刚阳之才而后能也。故《否》之上九则能倾否,《屯》之上六则不能变屯也。”(《程氏易传》)

从程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一是极而必反,无论处于何种困境,都不要灰心丧气,相反要保持信心和斗志;二是极而必反虽是常理,但需要人的顺应与配合。《否》上之所以能够“倾否”,就在于它的阳刚健硕的本性。反之,如果像《屯》上那样,又怎能扭转局面呢?

以上两卦,它们的上爻所展示的变化都是十分典型的。它告诫人们,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不可掉以轻心。否则,顺境有可能在你的傲慢无知中变为逆境,而逆境变为顺境的机会也有可能在你的颓废萎靡中给丧失掉。

由于极而必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所以《周易》特别注意防止“过头”行为。如《乾》上九曰:“亢龙有悔。”《文言传》释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因此,朱熹认为:“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朱子此说,可谓得其要领。

14.4

《周易》乃忧患之作,目的是叫人趋吉避凶,其所谓慎始慎终,也正是为了揭明此理。有些初、上爻辞,辞中即已包含了如何趋吉避凶的道理。如: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大有》初九)

闲有家,悔亡。(《家人》初九)

履错然,敬之,无咎。(《离》初九)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需》上六)

“无交害”,即不交往不惹祸。金景芳先生说:“大有初九以阳居大有之初,处在卑下的地位,上面没有系应,必无骄盈之失,所以无交害。无交害谓无交则无害。‘匪咎’,大有本无咎,然若以为‘匪咎’而以易心处之,则反有咎。必也思难兢畏,不生骄侈之心,则无咎。”(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26页。)可见,《大有》初爻之无咎,固然是《大有》之时势所然,但要保持这种无咎,还需要人的“思难兢畏,不生骄侈之心”,否则,是会由无咎而生出有咎的。《诗经》说:“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小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闲”,防止。王弼注曰:“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人》之初,为家人之始,故宜必以‘闲有家’然后‘悔亡’也。”(《周易注》)因此,爻辞的大意是,对于治家而言,开始时就立下规矩加以教育、约束,可以免悔。在这里,“悔亡”的前提条件是“闲有家”。其实何止于治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慎其始”。如《师》初六云:“师出以律,否臧凶。”即出兵打仗,一开始就要强调纪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做不好这一点,结果必凶。

“错然”,《周易集解》引王弼曰:“敬慎之貌。”爻辞的意思是,事物开始之时就小心谨慎,恭敬不苟,则没有咎害。《象传》说:“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在这里,“无咎”的前提是“履错之敬”。按《离》卦下离上离,有附丽之象。初为以阳居阳,虽有刚动健进之德,但于附丽之初,也应当谨慎自守,以求有所附丽。所以爻辞戒以“履错之敬”,王弼注曰:“处《离》之始,将进其盛,故宜慎所履,以敬为务,辟其咎也。”(《周易注》)“辟咎”之“辟”说明咎之有无,并非全在客观,或者也可以说主要不在客观。与客观环境相比,主体自身的德行、态度、方法也许更为重要。由此,我们似乎也可以得出结论:慎始慎终的关键是“慎自己”,慎自己的德行,慎自己的态度,慎自己的能力。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可谓凶兆。但《周易》认为,“敬之”,终能获吉。《需》卦下乾上坎,上六以阴居《需》之终。朱熹说:“柔不能御而能顺之,有敬之之象”,“敬而待之,则得终吉也”(《周易本义》)。这说明,以阴柔之爻处极险之境,只要“敬之”,就能摆脱危险。可见,处于弱势并不可怕,处于险境也不可怕,关键是要有离弱出险的方法。

总之,慎始慎终,就是知几察变,就是从始动之微发现其未来的吉凶;从变化的苗头发现其以后的走势。一句话,就是在细小处用功,因小而知大,图难于其易。如老子所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黑老大的迷糊卧底妻

    黑老大的迷糊卧底妻

    (男主:腹黑、霸道、冷血、专一,女主:前期是搞笑受气包,中期装萌卖傻往上爬,后期强悍雷厉风行)*伊曦儿,顶着一张娃娃脸插科打诨的卧底。为了追捕抢劫犯,不小心失足‘跳’海,以为这辈子要因公殉职了,不料竟漂到金门海域,被当地渔民发现救起。脑子进水之后,曹爷爷笔下面的虚拟人物——王熙凤的记忆涌进她的脑海,伊曦儿华丽丽地精神分裂症了。可怜她无父无母,还要受到虐待,魔鬼上司不顾自己有病,强迫她去令人闻风丧胆的烈焰会当卧底。可是,谁告诉她一下,这黑老大怎么会在自己身上找到为人父的情感?难道他也脑子进水了吗?*宇文博,东南亚黑帮老大,铁血无情。第一次看见那一双明亮得耀眼的眼睛便开始注定了,这个女人,是他的。伊曦儿身上的温暖,让他多年来处于黑暗的心忽然明亮起来,于是,他决定这个女人只能留在他的身边。
  •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前世,她温婉柔顺,以丈夫为天,孝顺公婆,对父亲后妈言听计从。却不料,他们杀母亲,骗股权,弑祖父,合谋让自己尸沉海底,那年她23.重生七年前,她回十六年华。回学堂,她是倒数第一全校差等生;回家里,她是刁蛮任性,胆大妄为的大小姐;在外面,她是天真无邪,惹人怜爱的柔弱少女。却不知,她扮猪吃老虎,考名大,斗恶人,战商场,谋夺股权。但是她的微弱小心计,却逃不过某人的法眼。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重生逆天:妖孽,叫我大师姐

    重生逆天:妖孽,叫我大师姐

    她,萧语沁,是社会上最常见到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父亲的家庭暴力让她对自己的父亲恐惧的同时,又非常痛恨。长大之后,萧语沁为了摆脱这种家庭的束缚,她早早不到20岁就结婚生子,而就在她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半生的日子之时,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重回到她两岁之际,那个时候父母还没有离异。但看透父亲本质的她,不再对他寄予厚望,带着最爱的母亲脱离苦海。然而,命运不仅让她回到了过去,并且外带金手指一枚,从此,注定重生的日子不再平凡。“你是我女儿,我是你爸爸!”某渣男怒吼道。对此,萧语沁不屑于顾,看都不看他一眼,淡然道,“不好意思,你不配!”京城四少中一少,开国司令的孙子,言哲瀚。从京城到另一座城市里的郊区低调读书,在被人‘追杀’之际,被萧语沁来了一个英雌救美,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萧萧...“某言宠溺而温柔的叫道。“叫我大师姐!”某萧得意的傲娇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金凰公主

    金凰公主

    夜璃君,今生她的心为他而活。他对世人冷漠狠心,一个和玉琪简然不同的美男,温文尔雅,唯独对她,可谓是一个好丈夫,只可惜,他懂得自己的心,冷若魔君的男子,太晚太晚。不过,却和自己的前世长相一直。到最后才发觉自己根本非她不可,却几次都落空了机会。玉林,一个杀手,一个美若天使,冷若魔君的男子。”玉琪怒问:“难道我就那么不值得你信任吗?”。“只愿今生,最后演变成爱恋,没见多这样的女子。”见到她,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孤独。我若比玉琪早一步见到你,只怕如今的伤心人,在结婚前一天被未婚夫杀害。最后他为她痴狂,在前世已死,一心只想将她变成自己的王妃。轩衡,一个上穷碧落下黄泉,心是热的,誓死追随的十五王爷,他明白自己得不到他的爱,苦笑道:“我,最后选择了亲情,保护她左右。”夜璃君由好奇的追逐,若玉琪负了你,我就不会再放弃你,一个冷漠高傲的王爷,定然至死方休。玉林说:“我说过,我不会再放手。。”林枫,一个空洞美丽的女子,那个前世杀了她的未婚夫。前世为了国家,为了荣耀,却得到世人的崇拜和赞美,将她抛弃。魂穿到一个架空的世代,就不会是我,而是他。今生,他什么都不要,一个美若天使,所有的荣耀,皇权,最终非她不可。玉琪,他统统不要。。他明白她才是他最想得到的。皇浦雪,一个古代女子却拥有现代人的前卫,他对她倾尽一生的呵护和溺爱。夜璃君大惊问道:“你是谁?”蓝夏冷冷道:“蓝夏。玉林,为了玉琪的一句话,刻意爱上林枫,美得不属于这尘世。她的心,可是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爱上林枫。能给你的爱绝对不比他少一分。她说:“可是玉琪哥哥,你却不知道,成为夜璃君的王妃,我心里的这道面具,戴的太久了,他对她,我分不清,哪个是我,玉林,哪个是伪装的我?林枫说得很对,我迷失了自己。”
  • 囧囧娇妻:燕归君不归

    囧囧娇妻:燕归君不归

    唐小古本来以为,上有大哥罩着,下有个小酒楼靠着,这辈子就可以好吃懒做的小掌柜。可没想到天要下雨哥要娶媳妇,当了十三年的小少爷居然要被未来嫂子当小妞嫁出去——是可忍孰不可忍,想抢我的饭碗,我就抢你的男人!喵喵的诱兄计划,这辈子就是要吃定你!这辈子就是要吃、定、你——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暗夜之舞:灵魂的尽头

    暗夜之舞:灵魂的尽头

    整个世界分为五个界域:青鳞域——青鳞一族,晶翼域——晶翼一族,光明域——人类,异域——异类动植物,冥域——各界来的亡灵,冥域不存在于固定的地方,它处于现实与虚无之间。此外还有一个魔、天、人、异四界共同拥有的界域——间域,间域是中立地带,是各种精灵的生长之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