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200000044

第44章 成公(4)

于是,军帅之欲战者众,或谓栾武子曰:“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战者,三人而已。欲战者可谓众矣。《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众故也。”武子曰:“善钧③,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

[注释]

①楹(yíng):古代堂前东西两大立柱,称东楹、西楹。②垫隘:瘦弱。③善钧:同样是善。钧同均。

[译文]

六年春天,郑悼公前往晋国就讲和一事表示感谢,由郑大夫子游出任相礼。郑悼公本应在两楹之间行授玉之礼,不过他却走到东楹东边行礼。士贞伯说:“郑伯或许难活多久,由于他不能自重,并且目光游移,东张西望,走路过快不够安详,表明他在君位上不能安定,或许长久不了。”

二月,季文子为了纪念鞌地之战的胜利建立了武宫,这是不合礼的。依赖别人解救自己的灾祸,不能建立武宫。在依赖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获得胜利的情形下才能建立武宫。

《春秋》中记录夺取了鄟国,说明这一行动完成得十分容易。

三月,晋国的伯宗、夏阳说,卫国的孙良夫、宁相,郑国人还有伊洛的戎人,陆浑、蛮氏等联合攻击宋国,由于宋国去年拒绝参与虫牢会见。联军驻扎在卫国的地,卫国人没有设防。夏阳说建议偷袭卫国,他说:“就算不能攻进卫都,也可多抓一些俘虏回去,便是有罪也还不至于被杀死吧。”伯宗讲:“不能这么做。卫国非常信赖晋国,故而尽管我军驻扎在郊外,他们也不防备。要是趁机偷袭他们,是不讲信用。即使多抓了一些俘虏,不过晋国却会因此而失去了信用,又如何能得到诸侯的拥戴呢?”就打消了这一念头。晋军撤退之后,卫国人才登上城墙。

晋国人想要从故绛迁都。大夫们都说:“要迁就必定要迁到郇瑕氏那个地方,那儿土地肥沃,又距盐池很近,对国家有利,又让国君快乐,不能放弃这个好地方。”这时韩献子出任新中军将领,同时还兼任仆大夫。晋景公待群臣朝见礼毕,退到路门,韩献子跟在后面。景公站在寝宫的院子里对韩献子讲:“怎么办呢?”韩献子答复说:“不行。郇瑕氏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又缺少水源,容易积累污秽肮脏之物。有了污秽肮脏之物,民众就会愁苦不堪,民众愁苦不堪,身体便会羸弱,故而就会滋生风湿和脚肿等疾病。不如迁往新田,由于那里土厚水深,居住不会生病,又有汾水和浍水冲走各种污秽肮脏之物,并且那里的民众服从管理,这对国家的千秋万代极为有利。再讲大山、沼泽、森林、盐地,是国家的宝藏。一旦国家富裕了,民众便会骄傲放纵,靠近宝藏之地,公室将会因此而贫困,并不能使国君欢乐。”景公很快乐,听从了他的建议。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国迁都到新田。

六月,郑悼公逝世。

鲁国的子叔声伯前去晋国。晋国命令鲁国进攻宋国。

秋天,孟献子、叔孙宣伯侵犯宋国,这是晋国的命令。

楚国的子重进攻郑国,原因是郑国又归顺了晋国。

冬天,季文子前去晋国,就晋国迁都表示祝贺。

晋国的栾书率军救助郑国,与楚军在绕角相遇。楚军撤退回国。晋军就随后进攻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领着申地、息地的军队救助蔡国,在桑隧抵御晋军。赵同、赵括准备出战,向栾书请示,栾书想要同意。荀首、士燮、韩厥劝止说:“不行。我们本来是救郑国而来,由于楚军离开我们,我们才到了这儿。这事实上是把杀戮转移到了别人身上。杀戮没有结束,便又激怒了楚军,如此作战一定胜利不了。就算可以取胜,也不能算是好事。出动大军,而只是打败楚国两个县的军队,有什么光荣呢?要是不能打败他们,那么我们蒙受的耻辱便更大了。不如回去吧。”于是晋军便退兵回国了。

这时军中将领有很多人主张作战,有人对栾书讲:“圣明的人顺从大家的愿望,故而才能把事情办好,您如何不顺从大家的愿望呢?您是执政大臣,应当依据民心做出决定。在您的十一位副帅之中,只有三个人不主张作战。主张作战的能够说是多数了。《商书》说:‘要是有三个人占卜,便听从两个人的。’由于两个人就是多数。”栾书说:“要是同样都是善,便听从多数人的意见。善应该是大家的主张。如今有三位卿持有同一主张,也就能够说是大家了吧。我们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

成公七年

[原文]

〔经〕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效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吴伐郯。夏五月,曹伯来朝。不郊,犹三望。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公至自会。吴入州来。冬,大雩,卫孙林父出奔晋。

[原文]

〔传〕七年春,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①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

夏,曹宣公来朝。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服故也。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注释]

①恤:忧虑,担忧。吊:通“淑”,善,此指善人。无吊者,即无善君,指无霸主。

[译文]

鲁成公七年春季,吴国进攻郯国,郯国和吴国讲和。鲁国大夫季文子说:“中原各国不整顿军队,蛮夷向中原进攻,而没有人对此忧虑,这是由于没有善君的原因!《诗经》讲:‘上天不善,祸乱就没有安定。’大概说的便是此种情形吧!有了上面的人而不善,还有谁不受到祸乱?我们不久便会灭亡了!”君子说:“这样懂得戒惧,这便不会灭亡了。”

郑国子良做郑成公的相礼到晋国,觐见晋侯而且拜谢出兵救郑。

这年夏季,曹宣公来朝见。

这年秋季,楚国子重进攻郑国,军队驻扎在地。诸侯军救助郑国。郑国共仲、侯羽包围楚军,俘虏楚国郧公钟仪,把他献给晋国。八月,鲁成公跟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在马陵一块结盟,为了重温虫牢的会盟,而且又因莒国顺服的原因。晋国人领着钟仪回国,把他囚禁在军用仓库里。

[原文]

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事君,而多杀不辜①。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②。

卫定公恶孙林父。冬,孙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注释]

①谗慝(tè特):邪恶,指子重、子反谗害善良。贪:贪婪,指子重、子反分室。,同“婪”。不辜:无辜的人。②上国:指中国诸国。

[译文]

鲁成公七年,先前楚军围困宋国那次战役,楚军回国。子重请求取得申邑、吕邑作为奖赏的土地,楚庄王同意他。申公巫臣说:“不行。这申、吕两地所以做邑,是由于从这里征发兵赋,来防守北方各国。要是私人占有它,这便没有申邑、吕邑了。晋国、郑国必定会抵达汉水。”楚庄王便不给子重。子重故而怨恨巫臣。子反想要娶夏姬为妻,巫臣阻止他,于是自己娶了夏姬逃往晋国。子反故而也怨恨他。等到楚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跟清尹弗忌以及襄老的儿子黑要,而且瓜分他们的家产。子重获得子阎的家产,让沈尹跟王子罢分子荡的家产,子反获得黑要和清尹弗忌的家产。巫臣从晋国写信给子重、子反两个人,讲:“你们用邪恶贪婪事奉国君,而且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我必定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请求到吴国出使,晋侯同意了他。吴子寿梦很欢喜他。于是巫臣使吴国跟晋国通好。巫臣领着了晋国三十辆战车到吴国做教练,留下十五辆给吴国。送与吴国弓箭射手跟战车御者,教吴人驾驶战车,教他们作战列阵,教他们反叛楚国。巫臣又把他的儿子狐庸安置在吴国,让他在吴国做外交官。吴国开始进攻楚国,进攻巢国,进攻徐国。子重疲于奔命救助巢国和徐国。在马陵盟会的时候,吴军攻进州来。子重从郑国奉命奔去救助。子重、子反在此种情形下一年七次奔驰抵御吴军。蛮夷属于楚国的,吴国全都占取了它。故而吴国开始强大,吴国能够和中原诸国往来通好。

卫定公征讨孙林父。冬季,孙林父逃奔晋国。卫定公到晋国去,晋国把孙林父的采邑交还给卫国。

成公八年

[原文]

〔经〕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晋栾书帅师侵蔡。公孙婴齐如莒。宋公使华元来聘。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晋侯使士燮来聘。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卫人来媵。

[原文]

〔传〕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声伯如莒,逆也。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①?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己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

冬,叔姬卒。来归自,故书。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②。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季孙惧,使宣伯帅师会伐郯。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注释]

①辟王:邪僻的君王。②事无二成:即出师与缓师,二者只能择一。

[译文]

鲁成公八年春季,晋景公派韩穿来鲁国谈要鲁国把汶阳之田重新还给齐国的事。季文子为韩穿饯行,私下对他讲:“大国处事公正而成为盟主,诸侯也故而怀念它的德行,畏惧它的征讨,没有二心。讲到汶阳之田,本来便是我国的领土,对齐国用兵之后,才迫使齐国交还我国。现又有第二道命令:‘再归还齐国’。推行道义要凭信用,完成命令要靠道义,这是小国所希望的,也会故而归顺大国。现在不讲信用,不行道义,四方诸侯能不分崩离析吗?《诗经》上讲:‘女子呀无错,男子变花样,两意三心肠!’七年之内,还回来一次又夺回去一次,还有比这更三心二意的吗?男子变化无常,还会失去配偶,更何况是诸侯霸主呢?霸主一定要凭借德行,要是朝令夕改,那又如何能长久得到诸侯的拥戴呢?《诗经》上讲:‘谋略缺乏远见,故而极力劝谏’。行父我担心晋国不能深谋远虑而失去诸侯的拥戴,故而才敢私下对您说这些话。”晋国的栾书入侵蔡国,接着又侵犯楚国,抓获了楚国大夫申骊。鲁成公六年,楚、晋两军在绕角相遇,楚军撤退后,晋国趁机侵犯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初。这是栾书采纳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计谋的结果。君子觉得:“采纳好建议如同流水一样爽快,这是恰当的啊!《诗经》上讲:‘和乐平易的君子,如何不起用人才’说的便是求取贤能之人啊!善于起用人才,这便有功绩了。”此次行动,郑悼公会合晋军,路过许国时,便进攻许国国都的东门,收获很大。鲁国的声伯前去莒国,迎娶妻子。宋国的华元来鲁国访问是为宋共公聘定共姬为夫人。

夏季,宋共公派公孙寿前来送彩礼,这是合于礼法的。晋国的赵庄姬因为赵婴被迫逃亡的原因,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同和赵括。讲:“赵同和赵括准备叛乱。”栾氏、氏作证。六月,晋国杀害了赵同、赵括。赵武跟着庄姬住在晋景公的宫内。景公把赵氏的田地奖给祁奚。韩厥对晋景人讲:“以赵衰的功勋跟赵盾的忠心,却没有留下后代,善良的人或许会因此而害怕。夏、商、周三代君王,都可以几百年保有江山,难道就没有邪恶的昏君?只不过靠他们贤明的祖先才能够免除灾祸而已。《周书》讲:‘不要欺侮鳏夫寡妇。’便是为了宣扬德行。”于是晋景公便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并把赵氏的田地交还给了他。

秋季,召桓公来鲁国传递周天子赐爵成公的命令。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前去吴国,向莒国借道。巫臣跟莒君渠丘公站在城上,讲:“城墙太破旧了。”渠丘公讲:“我国偏远狭小,又在蛮夷之地,谁还会打我们的主意呢?”巫臣讲:“狡猾的人总是想着扩展疆土以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哪个国家没有这种人?正由于如此,故而有很多大国。小国中有的考虑防卫才能够幸存,有的放纵不设防就亡国。一个勇敢的人睡觉时还要把门窗层层关闭,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冬季,杞叔姬逝世。由于她是从杞国回到鲁国的,故而《春秋》才进行记录。晋国的士燮来鲁国访问,提到要进攻郯国,由于郯国事奉吴国。成公送给士燮礼物,请求让鲁国暂缓出兵。士燮不同意,他说:“国君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失去信用便难以自立。我接受的礼物不能另外增加,马上出兵或暂缓出兵只能有一种选择。要是您在其他诸侯之后出兵,那么我们国君便不能再事奉您了。我将如实向我们国君汇报。”季孙对此感到恐惧,于是派宣伯领兵会同晋国征伐郯国。卫国人送来了一个女子作为共姬的陪嫁,这是合于礼法的。但凡诸侯嫁女,要是是同姓国这便要送一个女子作为陪嫁,异姓国家便不必如此。

成公九年

[原文]

〔经〕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伐郑。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秦人、白狄伐晋。郑人围许。城中城。

[原文]

〔传〕九年春,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杞椒姬卒,为杞故也。逆叔姬,为我也。

同类推荐
  • 佛落

    佛落

    在西征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铁骑兵即将进入西域之时,已经死了的南宋第一通缉犯燕昭雪奇迹般地带着在大唐时候就消失的破晓和一枚金币出现在玉门关,并与纵横东西的班氏商队一同进入了西域,长孙雪眸受沧浪亭的老人之托去西域帮助打开碧落佛塔,她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他也无避免对她的追捕。不灭的主人铁征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死亡之海回来,决定与六百年来像狼一样活着的天山天狼宫的人作最后的了结,完成这一生不堪重负的使命,他带来了造就燕昭雪的杀戮的一生的和氏璧。
  • 霸帝

    霸帝

    意外穿越到三国,创下神之奇迹!桃园结义插一腿,过人胆识收小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鹿中原,饮马天涯。征讨倭岛,扬我华夏。英雄,美人,阴谋,爱情,且看我如何春风独立……
  •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国,优秀的清史专著,应该出自中国历史学家之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选择地汲取外国学者研究中的积极成果,及时地介绍和评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加强海内外清史研究学者的交流。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后来制陶人的妻子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追踪过女魔头、降服了吸血怪兽、跟火狐狸斗智斗勇……然而,拜刘志为师傅,陶娃子也失败过,师徒二人历经千辛万苦,陶娃娃本是陶瓷世家祖传下来的一个镇窑之物,他在与山大神周旋时,在她临走时把陶娃娃送给了刘志。种种磨难……他们得到了玉仙神龟和跟屁虫神奇的帮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因为被宦官的孙子发现,非要这个陶娃娃。陶娃娃显灵之后,发誓要为陶人怪讨回公道。制陶人怪死后,用智慧和勇敢清除了障碍。一路上,县太爷刘志为了给制陶人伸张正义,却被奸人顶替。于是,喝下了不该喝的忘情茶……,他的妻子到县衙去告。制陶人哪里会把镇窑之宝送人?便惹来了杀身之祸
  •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本书从保持积极面对的心态、积极进取独立不依赖、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等十八章入手,从不同方面阐释了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种种道理和方法。所辑故事短小精练,所阐释的道理简单实用,将习惯的培养娓娓道来。
  • 8090: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

    8090: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

    他们是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少男少少女们,帅气的乖乖仔韩洛偏偏遇上了标准的野蛮女友萧燕;专情的林子铭遇上了拜金女素云;多情却不留情的潘帅遇上了他的克星汤敏;男人婆王钰偏偏不爱痴情的衡伟,反而一心一意喜欢着潘帅……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送给每一个走在花季雨季中的少男少女们,愿大家的青春能想凤凰花一般灿烂。
  •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的病因与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本书围绕着人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揭示了现代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表现,介绍了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方法。它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点亮人们的心灯;用最有效的办法,为人们的心海导航;试图通过心灵的呵护,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构筑人的心灵乐园。
  • 在劫难逃之透风的墙

    在劫难逃之透风的墙

    怀揣美好一心想要疼一个人,哪怕人家离过婚,偏偏神秘的影子挥之不去。当纯情热辣辣地拨开心中的迷雾时,还在死心塌地守候那一份没有着落的痴情,注定机缘巧合的背后必有阴谋一步步靠近。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家有鬼妻

    家有鬼妻

    见鬼啦!一场车祸,将朱可柔带离人世,当她睁眼之时,世界已全然不同。鬼域?冤魂聚集,皆带前世记忆,可为何唯独她缺失记忆,仅仅记得那车祸场景。冥门开启,入冥门,红尘已断,混迹在鬼域,却为何,接连出现迎亲队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婚?鬼门大开,百鬼夜行,遗失的记忆,等她找寻。一件件诡异的事接踵而来,看她如何拨开迷雾,解开隐藏在背后的阴谋。当她真心乐于做鬼之时,她却发现自己并非死得其所,遭人暗害?呵,就以她那睚眦必报的心理,能安然不出?这一世,她只想与他安稳一生,却为何有那么多波折。报复?保护?她必让曾经的预言成真!当冷漠无情的男子逼近她时,她以为她连鬼都做不成了。“帅哥,有话好说。”朱可柔魅惑一眼,只求保自己小命。男子却什么话都不说,手中印诀闪现,直逼眼前的女鬼,眼眸中所散发的光芒异常夺目。忽有一日,场景转换。“你老跟着我干嘛?”朱可柔双手叉腰,无比无奈地问道。“怕丢。”男子宠溺地望着朱可柔。“人鬼殊途,我们不可能的。”“做鬼,不难。”男子手起,刀落。简介无能,勿要错过。本文绝对不是恐怖小说,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本文不过是一只打不死的女小强杠上无良通灵师,顺带报仇打怪,尔后。。。嘿嘿,你们懂得。摸爬滚打求收藏,乃们要是不收藏,我家柔柔可是会去找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