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53

第53章 军争篇(3)

于是邓艾派他儿子邓忠为先锋,率5000精兵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自己率领大队人马随后跟进。一路上翻山越岭,跨沟过溪,几次陷入绝境,他们都硬是闯了过去。当走到江油北面的摩天岭时,被悬崖绝壁挡住,人马不能前进。邓艾对将士们说:“我们已无退路,哪怕是刀山火海,也只能前进。”接着他身先士卒,以毛毡包裹身体,率先从山上滚下去,将士们也不顾生死,跟着滚下了绝壁。当魏军突然出现在江油城下时,蜀将马逊以为是神兵来了,不战而降。邓艾乘胜前进,很快又攻下了绵竹(今四川德阳北)。蜀汉皇帝刘禅见大势已去,被迫率众臣出城投降。

在正面进攻不能取胜的情况下,采用违反常规的方法,从敌人意想不到的阴平道上,历尽艰难险阻,绕远路到敌人的后方,击中敌人的薄弱环节,最后以奇取胜。这是利用敌人疏于防范的条件,采用以迂为直的计谋,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军事作战中采用“以迂为直”之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奇效;而在政治、经济领域,乃至于日常生活中,有时为了说服固执己见者放弃自己的见解,也经常采用迂回包抄、绕道而进的策略,“触龙说赵太后”即是典型一例。

那是公元前265年的战国时代,赵惠文王驾崩,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因其年幼,其母赵太后代成王执政。秦国见有机可乘,发兵攻打赵国。赵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复要让长安君做人质,才能出兵。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说什么也不让他去齐国当人质。但“救兵如救火”,大臣们不能坐视赵国灭亡,纷纷向赵太后陈述利害。结果,太后大怒,拍案告诫众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众臣强谏失败后,左师触龙来见太后。太后以为他又要讲人质之事,正满脸怒气地等着他。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触龙的一席问候语,使太后蓄足的怒气释放了一半。

触龙与太后拉起了家常,问起她的饮食起居,并介绍起自己的养身之道。太后开始和颜悦色起来。

触龙说,他最爱自己的15岁的小儿子,希望在他未死之前托太后找个工作。这下有了共同语言:

“丈夫亦怜爱其少子乎?”太后问。

“甚于妇人。”触龙煞有介事地说道。

“妇人异甚。”太后辩解道,步入触龙的圈套。

触龙开始收拢绳套,说老臣以为你其实更爱姑娘而不是小儿子。太后自然竭力反对。

触龙步入正题:“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儿子的将来考虑才是真正的爱。你是流着泪把你的姑娘远嫁给燕王,为的是好有子孙相继为王,是真正的爱。

太后情不自禁地答道:“是这样。”

触龙不慌不忙,问太后:“从现在往上溯,三世以前,在赵国的王侯贵戚,他们的子孙有继承王位的吗?”

太后摇头道:“没有。”

触龙说,不仅赵国如此,诸侯国也是这样。你把自己的小儿子封为长安君,却没有让他有功于国,等你百年后他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吗?你对他考虑太近,所以我说你对他不如对你姑娘爱得深。

太后恍然大悟,马上送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赵国终于得救了。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赵太后在强秦压境之时,本已手足无措。而大臣们又没有冷静替她着想,而是软硬兼施逼她以长安君为质,结果引起赵太后反感。而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采用了迂回的方法。先是不忙点题,从问安、拉家常开始,使她解除对自己的戒备。然后以“男子也爱儿子”为话柄,引出赵太后爱长安君的话题,再比较她对燕后与长安君爱的不同,迫使太后承认自己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那样计远,最后使太后心甘情愿地让长安君出质于齐。请看,别的大臣单刀直入,想走近路,结果把事情弄僵了。触龙绕了一个大弯子,虽费了不少口舌,却很快达到目的,这不也是一个典型的以迂为直的事例吗?

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说:“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正面去攻;对假装逃跑的敌人,不要去跟踪追击;对士气旺盛的敌人,不要去强攻;对于以小利诱我的敌人,不要去理睬;正撤退回国的敌人,不要去阻拦;包围敌人,须留个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急于追迫它。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原则。”

“饵兵勿食”是孙子在上文中提出的“用兵八则”之一。饵,诱饵。《百战奇法·饵战》云:“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意谓:大凡作战中所说的“饵者”,并不是说叫士兵把毒药放在饮食中,而是用各种“利”来诱使敌人上钩,这都叫做“饵兵”战法。例如,在敌我双方交战中,敌人或者利用牛马,或者委弃财物,或者舍置辎重,切记对此不可随意拾取,而一旦拾取时则必为敌人所乘,导致作战失败。诚如兵法所说:“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

设置“饵兵”是古代作战中常见的一种诱敌就范的战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战争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利益相联系的。因此为利而战,也就极易为利所诱惑而导致作战失败。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在作战指导上,既能注意警惕和防止自己中敌“饵兵”之计,又能重视捕捉敌人贪利的弱点而巧用“饵兵”之谋战胜它。

公元200年四月,曹操击败袁绍追兵的延津之战,就是巧用“饵兵”之计取胜的。白马战后,袁绍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南下追击曹操至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至滑县一带)。曹军驻扎在南北城下,当时只有不满600的骑兵,而袁绍有五六千骑兵,十倍于曹军。在此兵力对比异常悬殊的情况下,曹军如果硬拼是难以战胜袁军的。曹操巧施“饵兵”之计,命令士兵“解鞍放马”。此时曹操从白马城运出的辎重正行进在路上。将领们都感到敌人骑兵多,行动快,这样做很危险,不如赶快回到营地自保。只有谋士许攸懂得曹操的用心,他向大家解释说:“把马放开,把辎重丢弃在路上,正是施用饵兵诱敌上钩的良机,怎么可以撤走呢?”袁绍的将领文丑带领着五六千骑兵赶到,曹操的部属又说:“赶快与敌交战吧!”曹操说:“不行!”等袁军士兵见路上那么多辎重,分头去抢、阵容大乱时,曹操才下达出击的命令,出敌不意地一举击败袁军,为其后的官渡之战歼灭袁军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以车马辎重、金钱财物等“物”作诱饵外,利用假情况诱敌上当,也是兵家常用的“饵兵”内容。

南宋时,爱国将领岳飞就利用假情况作诱饵,除掉叛徒刘豫。南宋王朝建都临安(今杭州)后,长江以北金人势盛,宋朝的济南(今山东济南)知府刘豫投降了金人,被金人封为“齐帝”。岳飞了解到刘豫与金统帅关系密切,而与金兀术关系疏远,便想利用这一矛盾除掉刘豫。一次,当手下人抓住了金兀术派来刺探军情的一名间谍后,岳飞决定让其送假情报引敌上钩。那名间谍被押到岳飞帐下,岳飞假装认错了人,说:“你不是张斌吗?我不是派你到齐,约齐帝刘豫诱杀四太子兀术吗?你怎么一去就没信了?急得我又派人到齐国,与齐帝约好,今冬以渡江南进为名,诱兀术到清河围歼之。现事已办好,你却才回来,你带了我的信,到底干什么去了?”金人以为岳飞认错了人,就将错就错,以求不死。岳飞又派他回齐,并当场写了一封给刘豫的信,约定了与刘豫共诛兀术的措施。写好后装在蜡丸中,派人割开间谍大腿,把信藏在里面,放他去齐。间谍回去后,兀术见信大惊,立即上报金主。不久,刘豫被废,除掉了南宋心头之患。以假情况作诱饵,关键在于了解和掌握敌方的真情,这样才能使送出的假情况天衣无缝。

“归师勿遏”是针对退归之敌作战时应掌握的原则,“勿遏”并非出于恕道,而是战争的需要。第一,是为了防止敌军狗急跳墙。如同“穷寇勿迫”、“围师必阙”一样,“归师勿遏”是为了避免正面拦截退归之敌,造成敌军拼死作战。敌军退归,并不等于失败或崩溃,同有一定实力的敌人硬拼,不如纵而观之,密切注意和监视敌军动向,若即若离地控制和调动它,等时机成熟再积极出击。第二,是为了避免敌军用计使诈。敌军退归,有时是为了保存实力主动班师回国;有时是故意撤退示弱,或故意留下破绽,诱使你草率进攻。对这种“佯北”之敌或“饵兵”之敌,自然要“勿遏”以免中计。第三,在运用“归师勿遏”计谋时,要综合具体情况,不可对敌之“归师”一律“勿遏”,而应查明原因。对保存实力、主动撤离,或以“佯北”、“饵兵”作诱饵,不可轻率拦击它;对于兵疲粮尽的“归师”,就可以派兵追击。如《百战奇略·归战》所云:“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敌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

东晋时,赫连勃勃进攻南凉国,大败南凉,俘获2万余人,掳掠数10万牛马而还。南凉国王秃发辱檀不甘失败,率兵追击。部将焦殷献计道:“赫连勃勃治军严整,进退有序。如今得胜回朝,士气正旺,士兵又都思归心切,我军若拼命追击,敌军定会殊死拼战,难以取胜,不如巧出奇兵,从围北进至万斛堆,在那里阻断水路,控制敌咽喉要道,将其击溃。”秃发辱檀恃其人多势众,没有采纳焦殷之策。当赫连勃勃得知秃发追击的消息后,就从武阳下峡谷,凿山开道,填草塞路,迎击秃发的追兵。结果秃发辱檀大败,死伤无数。这是秃发辱檀不懂得以奇谋击敌,而是鲁莽地阻遏归师的缘故。需知败退之师尚要困兽犹斗,何况是得胜回朝的军队,秃发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公元198年,曹操率军围攻据守穰城的张绣,不久因获悉袁绍将袭许昌而解围北归,张绣于是乘机率众尾随追击。此时荆州刘表遣兵援救张绣驻军于安众,正凭险固守以扼曹操归路。曹操军至安众,前后受敌,进退两难。在此情势下,曹操巧施计谋,乘夜命令部队于险要之地开凿地道伪装成逃走的样子,并设伏兵以等待敌人。天明之后,张绣误认曹操已经败逃,率全部兵马追来。曹操挥军配合伏兵夹击,一举大败张绣军。战后,曹操在回答荀彧问题时说张绣的失败在于“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道出了张绣兵败之因。张绣由于对“归师”情况缺乏正确分析和判断,轻率出兵追击,结果中了曹操伪遁诱歼之计。

战场上伐谋斗智,对“归师”应作具体分析,对真正溃退之敌,不可拘泥于“归师勿遏”的原则,相反,应全力追击,务求全歼。公元618年,秦王李世民率军进击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就是灵活运用孙子“归师勿遏”的原则的一个战例。

薛仁杲是唐初割据陇西而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当时他正率兵屯据折摭城。唐军进至高摭(今陕西武功北),薛仁杲派宗罗侯率军抗拒。李世民鉴于薛军兵多气盛,先是采取坚壁不出以待敌疲而后战的方针,与宗罗侯部相持60余日。当敌粮尽兵疲时,又主动出击,在浅水原大败宗罗侯部。宗军大败而逃,李世民率少数骑兵乘胜追击,对败敌穷追不舍,大军直趋折摭城下,对据城固守的薛仁杲军,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守城的薛军士气低落,纷纷溜出城外,降附唐军。薛仁杲见大势已去,被迫率兵万余人开城投降。战后,唐军将领向李世民问战胜之道:“大王,兵法上云‘归师勿遏’,而您在浅水原大破宗罗侯军后,却率少数骑兵直逼折摭城下。大家都不相信能够破城降敌,但最终却攻了下来,是什么原因呢?”李世民解释说:“打败宗罗侯部时,我军虽胜,但击杀俘获敌军不多,若这时缓慢追击的话,溃败之敌会及时逃入折摭城,我们就不易战胜他们了。相反,如果紧追不舍,不给其喘息之机,败兵就无法逃向城里,折摭城自然就好攻克。此时,薛仁杲已吓破了胆,又没有时间另谋对策,只能开城投降。”可见善于作战的将帅要能依据敌情和战场态势,灵活用兵,而不能过分拘泥于兵法。

“围师必阙”是对包围敌人应虚留其逃生的缺口,以防其作困兽斗。“围师”为何要“必阙”呢?第一,是为了防止敌人狗急跳墙,作困兽斗。在被包围敌人仍具有相当实力的情况下,如果围困太急,没有逃跑机会,它必然拼命反扑。暂且留一缺口,使其存有逃生的幻想,就会动摇其军心,瓦解敌人斗志。第二,“围师必阙”,并非网开一面,而是欲擒故纵。当围师无法歼灭时,一收紧包围圈,只会造成鱼撞网破的局面。不如先暂时放过敌人,当然这并不是放虎归山,而是让它按照我方预备的缺口行事,限制它逃走的路线与范围。一旦时机成熟,再将其歼灭。

公元206年,曹操率兵围攻壶关,就是正确运用“围师必阙”指导原则才取得胜利。壶关位于山西境内,由袁绍外甥高干把守。该城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曹操率军久攻不下,不免怒火中烧。他举起鞭子指着城头,愤愤不平地道:“城破之日,要把城里人全部活埋。”企图以此威逼和动摇守城军民,结果适得其反。守城军民反而更加齐心协力,斗志旺盛,魏军愈加不易攻克。这时征南将军曹仁献计道:“城不能围得太紧,不然敌人会拼死反抗。而您又告诉他们城破之日只有死路一条,这只会促使敌人抱定死守的决心。况且该城坚固,粮食又充足,强攻会造成士兵伤亡,围困又会旷日持久,不如放条生路,诱使他们投降。”曹操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改变强攻硬拼的战法,下令虚留缺口,让城里人出来,并传话说:“降者免死。”结果城里守军军心动摇,纷纷投降,魏军不攻而占领壶关。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命令山西阎锡山进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中旬,阎锡山派史泽波率兵进犯我长治一带,我军果断反击。阎锡山又命彭毓斌率4万余众,从太原出发救援。我军采用围困长治打敌援兵的战术。10月2日将彭部合围于屯留西北地区,断敌水源,虚留北面,促其北逃。10月5日,彭部向北面突围,我军紧随其后,乘胜攻击,除残敌2000余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彭敏斌被歼后,长治之敌亦向西突围,又被我军歼于沁河以东地区。上党战役,我军两次运用“围师必阙”战法,达到了战役目的。

同类推荐
  • 雷达兵

    雷达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军队梦,曾经的他文弱,如今的他,却如大树般扎根在部队,魔鬼般的训练,不断的严格要求,军队的氛围,早就了军人,钢铁般的军人,一个特殊军种的军人,是如何在铁与血中磨练成长的。
  •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共分三个部分:《五轮书》、《孙子兵法》、《罗马兵法》。这三部兵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研究。其中《五轮书》重在提倡一种内外圆融、身心合璧、知行统一的制胜法则。《孙子兵法》则是强调战略战术,在军事对阵中如何运筹帷幄。《罗马兵法》是备受西方学术界推崇的一部古罗马时期的军事著作,包含作者对于军事管理的先进思想,是奠定西方军事理论的基础之作。
  • 亡命之徒前传

    亡命之徒前传

    本书从臭名昭著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讲述一帮亡命徒在世界各地作战的故事。从籍籍无名到恶名昭著的故事。另:本书续集《我的佣兵生涯》已完本,新书《极限保卫》正持续更新中。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前往观看。如果觉得不错请不要吝啬收藏与票票。谢谢。
  •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辽沈战役

    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情况。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在北平至沈阳的铁路线,即北宁线上打响,首要目标是切断国民党向东北地区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运输线,形成我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关门打狗的局面。结束的时间以1948年11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进驻沈阳为标志。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诞生以来所打的第一次大战役。它打出了规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经验,打出了为以后的两大战役服务的重要基地。该次战役,不仅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共47万军队,解放了整个东北,使得全中国战场上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热门推荐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记录的却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变幻风云。貌似平静的叙述背后,娓娓道来的是一个普通女人在中国新旧交替的历史大潮中,被托起,被摔下;被折磨,被消耗……她个人的悲喜剧中,隐藏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本书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与当下红男绿女们的喜好相比较,作家似乎更愿意去回眸历史的浮云,关注我们当代人内心的浮躁不安与惶恐。阅读过去,正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
  •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盘古之龙神

    盘古之龙神

    天地间更是有一段遥传古话,“造化之剑,天下第一,盘古不出,谁与争锋!”这盘古,就是指的盘古石,造化之剑是当年造化仙王的随身佩剑,造化仙王在数百个宇宙年前,已经陨落无踪,他的佩剑也落入了仙界第一大派——造化门的手中,为门主掌握,是造化门镇门之宝,绝不轻易示人。
  • 外族小福晋

    外族小福晋

    一场阴谋重重的暗杀,让他与她相识。他,曾是汗位继承人,却被兄弟暗杀。她,救了他,却因家仇国恨不能爱他。再次相遇,他,救了她,却因两国联姻只能纳她为妾。他说:“贞儿,我自会待你如珠似宝!”她信了,他也果真这般待她,却不知,命运已经把她变成了他生命中万劫不复的劫……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