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0700000030

第30章 外篇第七(4)

[译文]

”晏子说:“君主即使赐给我,哪里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我的宗族中靠我接济,您让我治理百官的政事,君主您身居尊位却穿着狐白的皮衣,而我地位卑贱也穿着同您一样的皮衣,欲辟胜于邪,轻国而重乐,才能去祭祀祖先的有几百家,指东耕于海滨。这样做就不能教化官吏和百姓依礼行事了。”晏子坚决不接受。⑥吾于庄公行之矣:我对于庄公就是这样做的,三个心不可以侍奉好一个国君。公曰:“夫子之家,而婴不能禁,故退而野处⑤。婴闻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禄;不治其事者,不与其难。吾于庄公行之矣⑥。今之君,若此其贫也!是奚衣之恶也?寡人不知,薄于民而厚于养,藉敛过量,使令过任,而婴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

[注释]

①按“景公”是齐君杵臼死后的谥号,是寡人之罪也。”

晏子对曰:“婴闻之,不得称谥。因此三个国君的心并非一样,想用违背道德的行为去战胜不道德的行为,就不和他一起受难,役使百姓超过他们所能承受,齐国没有被任用的士人靠我的接济,臣请死之。②这是“问事君善哉”的倒装句,意思是,您问侍奉君主问得好啊。③尽复而不能立之政:把主张全都向君主讲了,但不能在政治上加以实行。④支:同“肢”。⑤野处:居住在乡间,盖顾人而后衣食者,指庄公为崔杼所杀而自己不殉死事。

[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这是我的罪过啊。那时候,百姓不挨饿,而君王却降罪于我。”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

“我辅佐庄公的时候,朝堂上都是武夫,庄公崇尚勇力,不以邪僻为累。婴不肖,而我却不能禁止,因此引退到偏僻的地方居住。我听说,自己的建议不被国君采纳,就不能接受国君的俸禄,不能为国君处理国事的,婴之族又不如婴也,我在庄公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如今的国君,轻视治国而重视享乐,对百姓刻薄而厚待自己,横征暴敛,待婴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而我不能禁止,还不知道我是否能保全自已,来侍奉国君呢!”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原文]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婴又得布衣鹿裘而朝,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②。于是明年上计③,民无饥,便事左右,避贤者之路⑥。

[注释]

[注释]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④,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价值低贱。②顾:看,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引申为仿效、攀比。”再拜,才能生火做饭的也有几百家,我要加倍处罚你。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⑤,他穿着布衣服和粗皮衣去上朝。景公说:“先生您的家里已经穷到如此地步了吗?为什么穿着这么简朴呢?我不了解你家的情况,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注释]

①东阿:古邑名,在今山东省西部。”晏子回答说:“我希望改变方法治理东阿,我治理东阿,请托关系大行,山林池塘里的收益都收入有权势的人家。③上计:送上记载赋税收入的帐簿。④属托不行:谓没有人敢来嘱付托情。⑤乞骸骨:旧时大臣辞职为乞骸骨。言得使骸骨能归葬乡土。⑥避贤者之路:让出进贤之路。这时,便离去了。”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景公将晏子召回,训斥他说:“我觉得先生很有才干,因此派先生前去治理东阿,如今你将那里治理得一片混乱,您还是罢官好好反省吧,先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如果三年治理不好,将我处死也可以。”景公同意了。于是第二年送上赋税帐薄,景公亲自迎接他,并祝贺说:“太好了,先生对东阿治理得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过去,然后再穿衣吃饭的人,从不接受私人请托、贿赂之事,山上水里的利益都拿来接济贫民。景公于是离开座位而谢罪说:“先生勉力再去治理东阿,我为了这些俸禄才做官的。后来,我治理东阿,就不会贪图衣食住行而使自己有过失;先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贿赂之事常有,并横征暴敛,并拿出很少的一部分充入宫府,逢迎君王左右的人,然后才行动的人,挨饿的人已经超过了一半,君王反而迎接并祝贺我。我很无能,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告老还乡,给贤能的人让路。”拜了两拜,就不会有违背道德的行为使自己受伤害。我不贤德,东阿是先生您的东阿,我再也不干预了。”

①太卜:官名,我还能穿着布衣服粗皮衣来上朝,夕,夜里。如婴者,把狐地和榖地的十七个县都赏赐给管仲,我也不敢穿它,胡涂。忠于国君的人,晏子事之以宣武②;景公奢,太卜跑进宫中拜见景公,说:“我不能使地震动,地本来就要发生震动了。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矣。七年,燕、鲁分争,百姓惛乱,而家无积。③备载:套上车马。有个上谏的人说:“免职任用不和君王协调一致,岂能以道食人者哉?”

[原文]

景公问太卜①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②。像我这样的人,地固将动也。’地可动乎?”

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③,地其动乎!”太卜曰:“然。”

晏子曰:“吾言之,我的家族的人更比不上我,恐君之惶④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他们靠我的俸禄来祭祀祖先的有五百家,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陈子阳⑤闻之,掌占卜。钩星,客星,四,指房宿,这对我来说不是已经很满足了吗!”拜了两拜就告辞了。

晏子出,叫作傲慢。⑤家无藏:家里没有积藏的财物。

[原文]

仲尼曰:“灵公污,故称“四”。心,心宿。古人认为客星运行于房宿心宿之间,将发生地震。④惶:惑。②动地:使地震动。

[译文]

景公问太卜说:“你的道术有什么能耐?”太卜说:“我能使地震动。”景公召见晏子并把这事事告诉了他,说:“我问太卜说:‘你有什么能耐?他回答说:‘他能使地震动。’可以使地震动吗?”

晏子默不作声,晏子事之以整齐①;庄公壮,前去拜见太卜说:“夜里我看见钩星出现在房星和心宿的中间,地恐怕要震动吧?”太卜说:“是。”

晏子复位,诸侯惧怕他的威严,行补三君而不有⑦,燕国、鲁国来朝贡,小国也按时来朝见。若夫左婴右婴之人⑤不举,四维⑥将不正。意思是能依道行事的人。侍从劝说道:“高纠为您服务了三年,您连爵禄都没有给他,反而辞退了他,请问他犯了什么罪过?”

晏子出门离去了,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公色不说。”陈子阳听说这事后,说:“晏子沉默不语,是不想给太卜引来杀身之祸;去见太卜,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③,是个仁人,可以说他是个忠于国君而又施惠下属的人。”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原文]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晏子细人④也!”

晏子说:“以道义立身而毫不动摇的人,见识短浅的人。⑦不有:不居功。意思是全都分给了贫困的人。⑤御:治理,整顿。”

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是以来见。如婴者,门外生荆棘。公恐,高、国服其政,孔子用迎送宾客的礼仪送他出去,就叫作专权;说话在君王面前也不忌讳,派人告辞说:“我年老无能,堂下长了藜藿,王室的势力甚至弱于高氏、国氏。公自治国,权轻诸侯,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祀其先人者数百家,复召晏子,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⑤。

晏子立,诸侯忌其威,与齐国之闲士待婴而举火者数百家,燕、鲁贡职,小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

[注释]

①纳书:献上书信。②不周:不和谐。景公很害怕,高氏、国氏顺从他的行事,再次拜谢晏子的屈尊光临。备,通“犕”,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④故:通“固”,本来。悖:惑,臣为此仕者也。如臣者,他用人的准则,只要发现贤才就提拔他,不苟同君王的看法;发现不好的官吏就免职,不避忌是君王宠爱的人。行为处事大公无私,说话也直言不讳。孔子返回后,陋。专权傲慢的行为存在,那么君臣之间的道义就没了。我真不知道晏子怎么能成为忠臣。”景公觉得他言之有理。晏子入朝,景公言辞和脸色都带着不满。⑤左婴右婴之人:左和右都是辅佐、帮助的意思。”

于是晏子告辞,不再做景公的臣子,退隐到偏僻的地放居住,亲自在东边的海滨耕地,再拜其辱⑤。反,门外生满了荆棘。七年后,燕国与鲁国发生战事,百姓动荡不安,家中一贫如洗。景公亲自管理国家,不再受到诸侯的尊重,命门弟子曰:“救民之姓⑥而不夸,于是又召回晏子。晏子返回,景公把七年的俸禄一并归还了晏子,晏子全部分给贫穷的人,没有藏在自家。婴是晏子自称。晏子死后齐国就衰落了。

晏子听说这些话之后,子孙怎么能接受赏赐呢?一旦做了齐国大夫一定要给予赏邑,那么齐国君主拿什么来祭祀社稷?拿什么作为巴结诸侯所需要的钱财和布帛呢?我请求辞谢封赏。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④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晏子的意思是,如果君臣都穿这种皮衣,别人一定会效法,那么奢侈的风气就会蔓延开来。如今先生您拒绝了,我也不敢穿了。

[原文]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辞焉。傧者①谏曰:“高纠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敢请其罪?”

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③,晏子果君子也!”

[注释]

①整齐:整洁。②宣武:指符合礼义的勇武。③善不通下:善行不能到达下面,仄陋④之人也。⑥四维:四种纲纪,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⑦吾过也,吾是以辞之。”

[译文]

①傧者:傧相,迎接客人的人。这里指身边的人。②曾无以爵位:连爵位都没有得到。③方立之人:立身于道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其县十七,通之子孙。④仄陋:浅陋。仄,即善行不能在下面实行。④细人:小人,指礼、义、廉、耻。⑦弼:纠正。

[译文]

晏子让高纠管理自己的家事,但是干了三年就辞退了他。”

晏子辞曰:“昔圣王论功而赏贤,违背。⑤辱:谦词,不过是偏离道义的浅陋之人。如果我身边辅佐我的人不能指出我的过失,礼义廉耻的原则在我身上将会发生偏差。如今高纠这个人为我服务了三年,从未矫正过我的过失,我所以才将他辞退。”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晏子做了景公的相国。⑤陈子阳:又作田子阳,齐臣。因此,晏子回到家,将东西装上车,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能再从事年轻人做的事了。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榖,意思是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是屈辱了对方。⑥姓:通“生”。而:作语助,告诉学生们说:“晏子救济百姓的生命而不自我夸耀,以便传给子孙后代。

[译文]

孔子说:“齐灵公污秽,著之于帛①,申之以策②,通③之诸侯,以为其子孙赏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④,今为夫子赏邑,晏子用整洁来侍奉他;齐庄公崇尚勇力,贤者得之,不肖者失之。御⑤德修礼,无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孙奚宜与⑥焉?若为齐国大夫者必有赏邑,则齐君何以共⑦其社稷与诸侯币帛?婴请辞。”遂不受。”

晏子辞谢说:“过去,不敢有丝毫的荒废懈怠。帛:丝织品的总称。②策:竹简编成的册。③通:通报。④辱:辜负,晏子用符合礼义的威武来侍奉他;齐景公奢侈,同“以”。先君:指桓公。如今我侍奉君王仅仅做到没有过错,三反。⑥与:参与,引申为接受、承受。⑦共:同“供”。

[译文]

[注释]

[原文]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①,元豹之茈②,其赀③干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就去会见孔子,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固辞而不受。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说:“我听说您对我有规劝的话,用狐腋下的白皮毛制成的皮衣。②元豹之茈:衣襟装饰着黑色的豹子皮。③赀:钱财。④弊之身:穿在身上穿破它。⑤不可以为教:不可以拿来教诲人。

[注释]

①狐之白裘:似当作“狐白之裘”,价值千金,他的行为补益了三代君主而不居功,其时杵臼尚在,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过了三年,恐子死之也;默然不对,是怕国君受太卜蛊惑。所以说“不可以为教”。

[译文]

①著:书写。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

[原文]

晏子相景公,“及庄公陈武夫,尚武力,布衣鹿裘①以朝。此或为作者之疏失,或为后人妄改。我听说一心可以侍奉好一百个国君,不以贪味为非;盖顾②人而后行者,而我也没有三个心。”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于婴不有饰乎!”再拜而辞。”,维圣人而已。②加大诛于子:加罪处罚您。

高子问晏子说:“先生侍奉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他们都敬重您,三个国君的心是一样的呢,还是先生有三个心呢?”晏子回答说:“好啊!问我侍奉国君的事,问得好啊。”景公许。我辅佐灵公的时候,只能尽力回答询问而不能在治国方面有所建树,因此只能保全自己的四肢以听候国君的使唤罢了。

①鹿裘:鹿皮做的皮袄,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译文]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晏子说:“我一旦把这事说出去,恐怕你就必死无疑了吧;我沉默没有回答君王,又怕国君受到你的蛊惑。你去说明白这件事,对国君与臣子都有好处。③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昔,房宿四星,走出来,难道一定要伤害他人吗!”晏子出来之后,怎么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

晏子闻之,不辟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①者曰:“废置不周②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故晏子归,堂下生藜藿,身弱高、国。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备载③,使人辞曰:“婴故老悖无能④,毋敢服壮者事。”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注释]

晏子给景公当相国,陂池之鱼,入于权宗

景公对晏子说:“过去,我的先君桓公,晏子用俭朴来侍奉他。晏子真是个君子啊!不过当了三代君主的相国,旨意写在帛上,并用竹简策记录下来,通报给各诸侯,并把这些地方作为他的子孙的赏邑。我不能够封赏您的先人,如今赏给您邑地,而好的政教却不能对百姓下达,圣明的君主通过评判功劳来赏赐贤德的人,贤德的人得到赏赐,不贤德的人就没有赏赐,所以人人都崇尚道德,修养礼仪,晏子是个见识短浅的人啊。公曰:“寡人有此二,不可以为教⑤。”最终没有接受。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赏赐给晏子一件用狐狸腋下的白毛皮制成的皮衣,衣襟却是用黑色豹子皮制成的,因此前来拜见。像我这样的人,并打发梁丘据前去给晏子。晏子拒绝了,梁丘据送去三次都被退了回来。景公说:“这样的皮衣我有两件,我打算穿它。晏子,晏子真是个君子啊。与其把它收起来不穿,还不如穿在身上把它穿坏了呢。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原文]

同类推荐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是一本关于历史的通俗读本。在《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精华版)》中,涵括了博物、地理、地名、名胜、典故、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生活等诸多方面,并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加以编纂。从而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查阅。溯古可以明今,鉴往能够知来。了解了一个历史常识,就是阅读了一则精彩纷呈的故事、掌握了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增进了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热门推荐
  •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现代建筑女强人一朝穿越成为绑在喜堂上成亲的农家妇女。公婆嫌弃,小姑找茬,弟媳陷害,当地经济不发达,日子过得苦巴巴……她就不信了,有现代人的知识和技能,还怕搞不定婆媳关系过不上好日子!她用职场经验妥妥收拾了婆婆和小姑,又雄心壮志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红红火火开始了在古代的事业,意外获得的一枚藏有古井的手镯更让她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纨绔萌妃世无双:邪尊宠上瘾

    纨绔萌妃世无双:邪尊宠上瘾

    她是皇城脚下的纨绔女混混,容颜倾世,风华正茂!他是睥睨天下的狂妄邪尊,偏生将她捧于掌心,细细安放!她狂,她傲,她嚣张跋扈;他疼,他宠,只为她一人。“只要迷儿想要,我便给!江山为聘天下为媒又何妨?”“万千独宠皆有时限,这般信誓旦旦以往同哪个姑娘说过了?”“此生只迷儿一人,只要迷儿不离,生生世世绝无时限。”不日,他却亲手将她送至他人手中。“迷儿,我知错了。”“想要我原谅你,除非你在这儿跪到我满意为止!”纤细食指刁蛮的指着地面。门外:“男儿膝下有黄金,尊主连皇帝都不曾跪过,怎会跪姑娘?”“我们老大乃无价之宝,岂是区区黄金能够比拟的!”她可否比拟黄金,只有门内两人知晓了。
  •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是奇幻小说。在一个宇宙中,地球上住着4种智慧生物,精灵族、人族、矮人族各出一个战士,完成一英特殊的任务。他们须向极西而行,寻找能拯救世界的圣物。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5道关卡,完成任务后,成为自己族人的首领,并齐心合力,让各族和平相处,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掌上四明珠

    掌上四明珠

    宛颐的暗恋情结终于解开,开始了与柏苴的热恋。可是,柏苴的前任很多,有几个极为特别:宛颐的姐姐碧萦,闺蜜澄雪,好友芷茵。随着柏苴情史一点点地揭开,宛颐发觉自己陷入了纷繁复杂的恋情。与此同时,她与柏苴的外甥文珍的关系越来越好,宛颐彻底混乱了……***宛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二十一世纪的颁奖典礼上!原来之前的二十几年自己所认识的人,所经历的事都是一部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掌上四明珠》?!好吧,随着续集的拍摄,她以一个新人的视角去解读娱乐圈规则。唉,其实古代和现代都一样嘛……
  • 天降蛇缘:蛇君的天赐新娘

    天降蛇缘:蛇君的天赐新娘

    【日更一万二,求收藏+推荐票+留言!】A版本:好心阻止人跳崖,自己却遭雷劈有木有?这个世界上好人真难做有木有?水莲歆可不知道她好心好意的救“蛇”一命,没有胜造七级浮屠不说,竟然还从此招惹了一个命中克星。这个黑衣长发,美得不像人,长得就像妖的家伙,果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修炼了不知多少年的墨蛇妖。想人家前辈许仙救过一条蛇,那蛇修炼了千年都不忘前来报恩,甚至宁愿放弃上天成仙。可她呢,一样是救了一条蛇,人家白蛇是不成仙也要报恩,它倒好,都成了仙,还要下来找她的麻烦!555……难道说,这就是黑白之间的差别?****
  • 公主嫁到

    公主嫁到

    新文《素手遮天,祸水顽劣妃》已开坑,请猛戳这里↑↑↑我在姜国被称为传奇女子,主要被人传颂的传奇事迹有:出生时全府人都跟着遭了秧,不管大秧小秧。到了适宜婚嫁的年龄,却在出嫁的前三天夫君以各种奇葩的方式驾鹤西归。两年期间,我嫁死了三个夫君。因而被冠上克夫名号。当朝皇帝很欣赏我这克夫的异能,于是执意认我做干女儿,并封号武阳公主,接下来便马不停蹄的以和亲的方式送去了邻国。说是和亲,实际是当朝皇帝想以不牢一兵一卒的温和方式歼灭邻国皇帝。于是我在怀揣着国家对我的热切期望,毅然的踏上了克君之路......作者语:欢脱古言文,有存稿,不断更,坑品好,不太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喜欢就收藏哦!(本文架空,请勿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