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0700000031

第31章 外篇第八(1)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①,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②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③事,不可守职④。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曰,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⑤,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⑥,繁登降⑦之礼,趋翔⑧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

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⑨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注释]

①尔稽:齐国地名。②浩裾:通“傲倨”,傲慢。③建:与“卷”声近字通,厌倦。④“守职”上当有“使”字。⑤传:当作“儒”。无:通“妩”,美好。⑥弦歌:指举乐行礼。鼓舞:古代杂舞的一种。⑦登降:指上下、尊卑、进退。⑧趋翔:如鸟舒展翼翅,比喻步趋庄敬。⑨敬:当作“苟”,“苟”通“亟”,急。

[译文]

仲尼到齐国去,见到了景公。景公对他很赏识,打算把尔稽封给他,于是就把这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么做。此人态度傲慢,随心所欲,不可以教导百姓;爱好音乐,放纵百姓,不可以让他亲自管理百姓;讲求顺从天命,厌倦尽人事,不可以让他忠于职守;主张厚葬,浪费民财,让国家贫困,主张长期守丧,悲哀不止,旷日费时,不可以让他治理百姓;大凡最难做的是改变人的内心,而儒家只注重外表的漂亮,因此改变衣服样式,尽力修饰仪容,不可以引导众人教导百姓。自从圣贤死去、周王室衰微以后,行事的繁琐礼仪日趋繁琐,而百姓的品行却更加淡薄了;音乐繁多了,而社会道德却更加衰败了。

“如今孔丘把音乐搞得很隆盛,所以世风日下,以此来聚集徒众,把上下、尊卑、进退的礼仪弄得很繁琐来显示威仪,致力于行走的姿势来让人效仿。学问渊博但不可以做世人的表率,思虑辛苦但是不能对百姓有好处。即使把寿命延长一倍也不能把他的学说全部学会,即使到了壮年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礼数,即使聚积很多钱财也不能供给他搞礼乐的费用。粉饰邪门歪道来迷惑君主,制作隆盛的音乐来蛊惑百姓。他的主张不可以在社会上实行,他的学说不可以引导百姓向善。如今您想封给他土地,用他的那一套道义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用来引导众人保护百姓的办法啊。”

景公说:“您说得对啊。”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对待仲尼,并没有给他封地;礼貌周全地会见了他,但并没有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孔子于是离开了。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原文]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①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②。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③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曰④,故制礼不羡于便事⑤;非不知能扬干戚钟鼓竽瑟以劝众也,以为费财留工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国以奉死,哭泣处哀以持久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今品人⑦饰礼繁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贤人不用,德毁俗流⑧,故三邪得行于世。是非、贤不肖杂⑨,上妄说邪⑩,故好恶不足以导众。此三者,路世之政,单事之教也。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注释]

①鞠语:姓鞠名语,疑即皋鱼。②色说之:显露出喜欢他的脸色。③表缀:表,表彰。④留曰:耽误时间。⑤制礼不羡于便事:制定礼仪对做事方便就行了,不要求过于繁多。⑥留工:耽误工作。⑦品人:众人,一般的人。⑧德毁俗流:俭朴的品德被毁弃,奢侈的习俗流行开采。⑨是非、贤不肖杂:对和错、好和不好混杂在一起。⑩上妄说邪:君主混庸,喜欢邪僻。路世:衰世。单,通“”,病,毁坏。这里用作使动词。

[译文]

景公登上路寝台,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哭泣声,于是问身边的大臣说:“我好像听到了哭声,是什么人在哭呢?”梁丘据回答说:“这是鲁国孔丘的门徒鞠语在哭泣。他精通礼仪和音乐,熟悉服丧制度。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把葬礼办得很隆重,花费了很多钱财,还为他的母亲服丧三年,哭得很悲伤。”景公说:“这难道不好吗?”脸上流露出欣赏他的表情。

晏子说:“古代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把尊卑上下的礼节搞得繁琐,制定烦琐的规矩约束百姓的行为,实行惩恶扬善的方法来教导民众,不过觉得这样做既烦扰民众又浪费时间,因此制定礼仪以方便做事为原则,不要求过于繁杂;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组织很多会跳舞的人高举盾牌群起舞蹈,组织众多乐手用钟鼓竽瑟演奏,以便鼓舞民众的情绪,不过觉得这样做既耗费钱财又耽误工作,因此制作音乐以使民众欢乐和谐为原则,不要求过于张扬和华丽;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用疲惫世人、耗尽国力的方式去安葬死者,长久地为死者守丧哭泣,然而却不这样去做。因为他们懂得这样做对死者没有任何意义,对活着的人却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不引导民众这样做。如今的百姓注重礼节仪式的形式,把事情搞得烦琐而复杂,用华丽诱人的音乐迷惑民众,推崇为死者厚葬,却损害活人的生活。这三件事情,都是古代圣王禁止做的事情。现如今,贤德之人不被任用,俭朴的美德被抛弃,奢侈的风气已成风气,所以上述三种邪僻的事情得以在社会上通行。正确与错误、贤德与不贤德的界限混乱不清,搞得君主们思想昏乱,竟然喜欢邪僻的事情,所以君主们的喜好与厌恶不能够对民众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三样事情,乃是衰败时代所实行的政事,是败坏事情的教令。君主何不详细了解情况,仅仅听到他的哭声就喜欢上他呢?”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原文]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①。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注释]

①犹非也:与诽谤没有两样。非,通诽。

[译文]

孔子在齐国游学,拜见景公。景公说:“先生怎么不去见一见我的相国呢?”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都很顺利,他有三个心思,所以我不想见他。”孔子出去之后,景公将他的话告诉晏子,晏子说:“不是这样。不是我有三个心思,而是三个国君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思的原因。三个国君都希望国家安定,所以我能才得以顺利行事。我听说,正确而被说成错误,错误而被说成正确,这和诽谤没有什么区别。孔子必居其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①也,不维其行②,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③,无幸见恶,诽誉为类④,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⑤。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⑥,不自以为约。非⑦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⑨之过,吾罪几矣⑩。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注释]

①世民:世世代代的平民。②不维其行:不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行。③见爱:被宠爱。④诽誉为类:意思是,该责备就责备,该赞誉就赞誉,各自都与其行为相跟随。⑤这两句比喻君子做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问心无愧。⑥穷陈、蔡:指孔子在陈国、蔡国绝粮七日事。⑦非:非难,责备。⑧泽人之非斤斧:在水边居住的人认为斧斤没有用处而加以责备。⑨夫人:那人。⑩吾罪几矣:我的罪过不能避免了。几,近,接近。因宰我而谢焉:通过宰我去向他道歉。

[译文]

仲尼来到齐国,只拜见景公却不见晏子。子贡问道:“您只去拜见了君主却没有见为他执政的人,这样做合适吗?”仲尼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而且对他们都很顺从,我很怀疑他的人品。”

晏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说道:“我家世代都是齐国人,我如果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行,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就无法在齐国安身立命。我听说,幸运的人虽不可爱也会被人宠爱,不幸的人虽不可恶也会被人厌恶。应当是责备还是表扬,就如同有声音发出才有回声相应,应该在看到他人的行为之后再做决定。我听说过,以一个心思(希望国家安定)侍奉三位君主,所以才能顺从三位君主;如果用三个心眼去侍奉君主,那么即使只侍奉一位君主也会相违逆。

“如今他还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就责备我对三位君主都顺从(是没有道理的)。我听说过,君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晚上睡觉扪心自问,没做亏心事,不觉心不安。孔子在宋国被司马桓魋拔掉大树,把他们赶跑,不让他和弟子在树下习礼,他并不认为受到侮辱;他和弟子们被围困于陈、蔡的野外,七天没有饭吃,他也不觉得遭遇穷困。如今他非议别人却没有说对理由。这就和在水边以捕捞为生的人否定斧子的作用,而在山上以狩猎为生的人否定渔网的作用是一样的道理啊。不负责任的话从他口中随意说出,却不知道因此而陷入困境。起先我见到儒者很尊重他们,如今再见到儒者就怀疑他们的为人了。”

孔子听到晏子的话后,说:“俗话说:‘在近处说的话,不可能不传到远处;自己所做的事情,瞒不过众人的眼睛。’我私下里议论晏子,却没有说对他的错处,这是我的过错啊。我听说君子的才能如果超过他人,就把他人当成朋友;如果才能不及他人,就把他人当成老师。今天我对晏子先生作了错误的评论,晏子先生批评了我,他就是我的老师啊。”于是孔子先派他的弟子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自己去拜见晏子。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原文]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①,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②,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③,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④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子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⑤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注释]

①浑:通“温”。②有孔子焉则无有:大意是,若问在众人中有没有孔子那样的人,那是没有的。③这句意思是,孔子不能赶上舜,(他和舜)是有差距的。④行一节:指在某一个方面努力。⑤圣人之林:圣人之列。林,形容人聚集在一起。

[译文]

景公出去打猎,天气寒冷,所以停下来取暖,还回头问晏子说:“在茫茫众人之中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啊?”晏子回答说:“如果问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的,如果问有没有舜这样的人,我就不知道了。”景公说:“孔子赶不上舜,差距太大了,为什么说‘如果是孔子能知道有没有,如果是舜就认不出来’?”

晏子回答说:“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赶不上舜的原因了。孔子是行为极端的人。身处百姓之中,他突出于别人容易被认出,何况处在君子当中呢!舜处身于百姓中,就与百姓一样;处身于君子当中,就与君子一样;同圣人站在一起,就处于圣人之列。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赶不上舜的原因了。”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原文]

仲尼相鲁①,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②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③,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注释]

①仲尼相鲁:孔子任鲁国宰相。按:孔子任鲁国宰相在鲁定公十四年,此时晏子已死去4年了,岂有再为齐君出谋,暗算孔子之理?此为后人依传说而为,与史不符。②圣相:德行才智超凡的宰相。③骄鲁:以鲁为骄,认为鲁君骄横。

[译文]

孔子任鲁国相国,景公很害怕,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这是敌对国家的忧患了。如今孔子当了鲁国相国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王不用忧虑。那鲁国的君主,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智超凡的相国。国君不如私下表示对孔子的尊崇,暗自许诺他作齐国的相国,孔子强行劝谏而鲁君不听从,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到齐国来,君王不要接纳他。这样,自绝于鲁国,又不能被齐国任用,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就困厄在陈国、蔡国之间。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有臣而强,足恃①乎?”晏子对曰:“不足恃。”“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曰:“不足恃。”公忿然作色曰:“吾今有恃乎?”晏子对曰:“有臣而强,无甚如汤;有兄弟而强,无甚如桀。汤有②,弑其君;桀有③,亡其兄。岂以人为足恃哉,可以无亡也?”

[注释]

①恃:依赖。②汤有:当为“汤有臣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③桀有:当为“桀有兄弟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又问:“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如今还有依靠吗?”晏子回答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商汤;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夏桀。汤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却落了个杀死君主的名声;桀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却落了个流亡兄长的名声。难道认为别人是足以依靠的,而自己就不会被灭亡吗?”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原文]

景公游于牛山,少乐,公曰:“请晏子一愿。”晏子对曰“不①,婴何愿?”

公曰:“晏子一愿。”对曰:“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②,有子而可遗③。”

同类推荐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本书将带你走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史世界,对每一个事件进行详细的阐述。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一千多个条目,五十余万字的容量,带你重温历史的记忆。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历史,读史也充满了乐趣。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热门推荐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行星与恒星(自然瞭望书坊)

    行星与恒星(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魔女夕颜

    魔女夕颜

    恶魔睁开了嗜血的双瞳,灵魂与肉体,都可以成为买卖!而她不曾对魔鬼乞讨,却莫名被迫签下黑色契约,而他正用冰冷的指尖,抚摸着她……为了让她复活,他甘愿沦入地狱,成为神秘“无间当铺”的主宰!与之纠缠,只为要回她欠下的孽,与她十世的合卺之夜,有的只是交换,没有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她这辈子做过的最美好的事,就是把她的男神变成了她的男人。她这辈子做过的最潇洒的事,却是将她的男人变成了前夫。“唐旭尧,如果以后你真找不到女朋友,我委屈点当你女朋友怎么样?”那年,陆然十八岁。四年后,她与他在人海中不期而遇。然后,她成为了他的唐太太。她以为,她拥有了整个世界。二十四岁,她的世界轰然坍塌,一声“保重”后,她从此音讯全无。二十六岁,熙熙攘攘的机场里,她匆匆撞入他怀中,擦身而过的瞬间,他突然扣住她的手臂,四目相交,他手掌骤然收紧……曾经相遇,曾经心动,曾经错过。曾经以为,我终于拥有了你,直至枕畔再也没有你的温度。
  • 妃难逃

    妃难逃

    第一次穿着警服出现在死党面前,她们个个笑得花枝乱颤、脸部肌肉抽筋。切,不就是警服不合身有点大她看起来有些臃肿么可是笑成这样,至于嘛!虽然她身材娇小,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惩恶除奸保护一方天下吧?不想,一朝穿越,她竟成了蓝王的贱妃。本来威风八面的女子竟然沦为男人泄欲的工具顺带被一群无知无畏的女人欺辱这让她如何心甘?纵观古今,博览群书,费劲心机,小女子要上演古代版越狱!大概是她还不能适应猫和老鼠角色的转变,居然屡屡失手。一次又一次的凌辱,终将她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有些男人,就如同罂粟,邪邪的让人沉迷,坏坏的叫人上瘾失了身,失了心她应该如何逃离这个欲求无休止、将她贬低到尘埃里的王爷?精彩片段一“你说,是逃离容易,还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某女警不耐的翻了一个白眼,“废话,当然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为什么?”“为什么?”额头升起两道黑线,居然连着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楚?“你没听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为什么一个逃犯要出动你们那么多的警力?他比你们厉害吗?”“…”“你们的追捕能力越来越低下了!”“…”“就说你吧,连我都跑不过,还想捉逃犯?”终于忍无可忍的在絮絮叨叨的某人头部重重一拳,“打击违法犯罪是多么的神圣,你丫的以为这是龟兔赛跑啊?”精彩片段二“贱人,还敢逃跑!”长臂一扬,一声清脆的巴掌,安静中尤为清晰。女子抬起头,姣好的面容上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带着明显的愤怒,“放开我!”蓝王冷笑一声,蹲下身子,用力擒住女子的下巴,“胆敢用这种口气和本王说话?”“请你放开我,可以吗?”“休想!”蓝王手中的力道加紧,“你这辈子都是我的女人,休想逃出我的掌心!”“逃逃逃…”女人眉头皱的更紧,下巴吃痛,说出来的话却是锋芒毕露,“谁说要逃走了?定罪要讲证据的好伐?”啪的一声,反手又是一巴掌,“还敢狡辩!”女子的两颊高高肿起,胸前起伏不定,隐着怒火,“同志,你打人有瘾吗?”蓝王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这个女人,今天似和往日不同——却更加挑起他凌辱她的欲望。一把拦腰抱起,大步流星走向卧榻…精彩片段三“喝了这汤药,把孩子打掉!”声音清冷无比,不带一丝温度。“不要!”眼中的伤痛无以复加,不相信他会决绝至此。“喝掉!”只是命令的口气,不带任何商量的余地。“为什么?”仰起脸来,清秀的脸上满是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