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00000035

第35章 爵士乐的中国之旅爵士乐的中国之旅(1)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 唐杨科

随着美国在二战后的崛起以及文化的传播,爵士乐已深入各个先进国家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之中。它出现在留声机、广播、电影、电视、文学、社会运动、前卫艺术、咖啡馆、酒吧、小剧场,以及人们所能想到的任何地方。在爵士乐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成了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从古巴哈瓦那、阿根廷、荷兰鹿特丹、波兰华沙、瑞典斯德哥尔摩、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一直到中国的上海,爵士乐就如同一位旅行者,乐此不疲地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中穿梭。我们要感谢这位旅行者,如同人类要感谢当年语言及文字的传播一样。

直到今日,对于爵士乐的理解往往也成为一座城市“现代化”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或者说,在大众未意识到爵士乐会全球化之前,它早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在欧洲,这种音乐已以民间技艺的概念名正言顺地走入高等学府,而成为一项跨领域研究的新兴课题,吸引着表演艺术、比较文学、文化史、性别研究、艺术社会学等学生们的眼光,甚至连传统音乐学院也开始为爵士乐颁发专业演奏及理论文凭。

爵士乐,再不只是娱乐的同义词,再不只是在酒吧或者风月场所为人带来催情剂的工具。这个一生下来就被人唾弃,甚至被羞辱的混种儿如今健康地长大成人,它丰富的音乐美学内容与复杂的发展状况,让它成了某种生活态度或是一种共享的认同感。

那么,什么是爵士乐?

从爵士乐诞生之时起,一直以来人们总想为它找出一种定义。有时候,当某种音乐形式归类在爵士乐下,那只是因为它被排除在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以外。什么是爵士乐?这个定义似乎让人头疼,但总也让一部分人轻松应对,我们可以看一下当前最主流的对爵士乐定义的字眼:即兴音乐;受蓝调影响的音乐;具有摇摆节奏感的音乐。

它是即兴音乐吗?而事实上,大多数爵士乐只有部分的即兴演奏,有些甚至没有。笔者认为即兴只是它大量运用的演奏手法,而非一种音乐性质的定义,世界上其实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是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即兴演奏。

爵士乐使用蓝调元素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就如同给爵士乐本身下定义一样,蓝调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音阶?和声形式?发音方法?感觉?上述也许都是蓝调的定义,或者它的真正意义应该是种族的东西,隐喻一种歧视的态度,或者在隐藏一段并不光鲜的历史。无论怎样,蓝调也许是爵士乐的一个必要元素,但绝对无法充分定义爵士乐的特征。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爵士音乐家都能流畅或者喜爱运用蓝调元素。像钢琴家Bill Evans就会尽量避免弹奏它。而在其他的音乐形式如乡村音乐、福音、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也能发现非常多的蓝调元素。

如果用蓝调也难以定义爵士乐,那么用摇摆(Swing)可以吗?众所周知,这个词语成为对爵士乐最具代表性的术语。我们在大部分对于介绍爵士乐的书或文章中可以看到“摇摆”和“切分”对于它的形容。个人认为:摇摆是体验节奏的方式,它是处理节奏的态度,产生出了所谓的切分音(Syncopation),具体来讲是反拍重音的切分效果(OffBeat Accentuation),也是对用摇摆的八分音符(Swing Eighth Notes)演奏的描述,这种效果是指以不同的实值(Value)或不同长度演奏出来的八分音符。现在看来,这个定义是非常权威的看法,但是当我们在观察一些流行音乐、乡村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同时,也能发现切分效果的存在,因为它也适用于大部分的世界音乐,反拍重音切分也不是专属于爵士乐。举例来说,像曲子Happy Trails,或是简约派作曲家Steve Reich的作品Music for 18 Musicians Tehillim等。另外,对于“摇摆”的定义也是模糊的,这个词语在英文中常常用来排斥或者责骂他人,如“He cannot swing”(他摇摆不起来)等,且爵士圈中的重型人物像John Coltrane和Duke Ellington等也都在质疑“摇摆”的必要性。

所以,当小号手Louis Armstrong被问及什么是爵士乐时,他的著名回答是:“你越想问,就越得不到答案。”(If you will got to ask, you will never know.)

当然,“摇摆”定义了一个时代,一个爵士乐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时代。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都市呈现出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步流行摇摆乐的浮华景象。中国人不但第一次接受了爵士乐,也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概念:中国人也能Swing!这使“吉米·金”大乐队在十里洋场的“百乐门”登台亮相后,从此让国人和上海与爵士乐结下不解之缘。然而,从专业角度上讲,这没什么可以大肆炫耀的,因为他们所演奏的也是和之前菲律宾乐队用的同样从美国空运过来的谱子,只不过换了演奏人员而已。从历史眼光上分析,国人并非没有能力拥有中国自己的爵士乐,而是没有时间创作。因为没几年工夫,因为历史原因,上海的爵士乐历史便匆匆宣告结束。而当爵士乐在西方真正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的时候,这个曾经的“东方巴黎”竟与爵士乐断得干干净净,非常令人遗憾。不过在人们心中也留下了这个陌生的字眼——爵士乐,以至于在多年后,人们总是愿意把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爵士乐联系在一起。我想这绝对不是偶然,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可以留下那么深远的影响。不管如何,爵士乐第一次来到中国,便让人们认识并接纳了它,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让我们继续回到西方世界,看看爵士乐所经历的辛酸和光环。

这个带有种族色彩的音乐形式,一路走向文化的中心,成为美国的代表,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广播电台及唱机里。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支持爵士乐的人,从知识分子、嬉皮士到一般老百姓都有,而且这个变化在不到半个世纪以内就发生了。对很多人来说,爵士乐已分裂成许多不同的东西,有人认为它是前卫、另类音乐,另一些人却觉得它是传统音乐。

众所周知,古典音乐的概念等同于“历久弥新”、“严肃正经”。爵士乐也许是第一个敢挑战高雅欧陆文化的正统艺术形式。世人也在这些挑战中并非视而不见。当1917年新奥尔良的“正宗狄西兰爵士乐团”(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推出首张爵士乐唱片时,《新奥尔良铜报》(New Orleans Picayune)便不假思索地全力贬低这种音乐,并断言:“任何具有强烈节奏,但缺乏和声与旋律内容的音乐,充其量只能诉诸低劣的情感。”11年后,当美国在评估全国文明范畴时,《纽约时报》又将爵士乐的思维模式定义为缺陷的同义词:“漫无章法、轻浮自夸、令人难以接受、好争风吃醋。”当爵士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度传播到巴黎时,音乐鉴赏家一致感到惊讶:“它不只是音乐上的形式,同时也是肢体、视觉、社会、情绪上的表达艺术。”即使当时偶尔会有白人音乐家演奏爵士乐,但大家注意到和理解到的还是一种黑人音乐。这在当时来讲是一个既定事实,但也会让那些头发上抹着厚厚头油的、衣着光鲜的上等白人们,充满好奇地想去窥个究竟。慢慢地,爵士乐好像也被套上了白人高贵血统的光环,并让它发展到让每个人都想倾听爵士乐、谈论爵士乐,甚至成为爵士。

同类推荐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热门推荐
  • 女生爱臭美

    女生爱臭美

    如果你天生丽质,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生而不美,同样也是蝣的幸运。因为,上帝认为你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同一样东西或者同一件事情,这个人看是美的,那个人看则不美;小时候看是美的,长大了看就不美。父母牢牢记得孩子的前程,却单单忘记了他(她)还是一个孩子!属于孩子的应该是欢乐与自由,而不是沉重的荣誉!时装表演注重的是服装的展示,而风采展示需要展示的不单是服装,更多的是展示当代少年的精神风貌。我们喜欢拍艺术照,是想把最美的地方展示出来。每个人在展示美的时候,也让别人获得了美的享受。容貌通过一次手术,就可以变得美若天仙。但心灵却需要长时间的陶冶,才能变得完美无瑕。
  • 农家仙田

    农家仙田

    神秘空间,偏僻山村。从繁华都市回归的小农民,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荒野庙宇,武林宗派,让平静的山林渐变喧嚣。李青云说,其实我只是个农二代……闲时进山打猎三五日,左牵黄,右擎苍,不胜逍遥。忙时捕鱼摘瓜种果树,挥汗若雨,换得金银堆满屋。此有仙田一片,任尔施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天之角,收获界无疆。——新书《神农别闹》,已经上传,请多支持。
  •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从初入主持行当要注意的问题到提高与进修的路径指南;从化妆上镜到吐字发声;从口语表达到临场应变;从参与节目策划到现场调度驾驭;从工作配合、关系处理艺术到走出声屏、主持各类文体活动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套关于主持艺术的百科全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作者1974年参军,1982年退伍并参加工作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拓展了作者的写作空间和视野。《梦断军营》是作者融合自身经历的所见所感而创作的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而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不涉及过多的政治要素。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追逐“红星梦”的故事。全书以林少华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他在一次团机关整顿发言中无意间触动了团5号首长之后所引发的矛盾和纠葛。
  • 漂亮朋友(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漂亮朋友(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讲述了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如同一场假面舞会, 成功青睐于道貌岸然之徒。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在退伍后只身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从此开 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将权力、财富和名望逐一收入囊中。莫泊桑向来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其文风凝练简洁,而《漂亮朋友》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使在今天同样令人深思。
  • 致青春:当我遇上你们

    致青春:当我遇上你们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们,这是一群现实中的你我,在这二十二则小故事中都能看到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有爱情友情,有热血梦想,有迷茫彷徨,这一个又一个的影子,组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青春盛宴,同一个开场,无数个结局,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发现你。
  • 萌芽:全国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