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35

第35章 缪称训(1)

[题解]

本篇的篇题,原注讲:“缪异之论,称物假类,同之神明,以知所贵。”“缪”的含义是交错,“称”的含义是称引,采用,“缪称”便是针对社会形态的变化,杂取异说,把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杂糅在一块,兼收并用。表示出作者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用的基本观点。在作者看来,道、德、仁、义是适合不同社会的行为标准。“上世体道而不德,中世守德而不坏,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那么处在“三代”之后的“末世”,“仁义”对于治国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国君一定“从天之道”,“循理受顺”,严格按自然规则办事,但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心治”,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所谓“心治”,便是要以仁义作为行为准则,积善成德,以真情去感化人。文中大量引用了儒家的一些言论,反复强调真情的感动作用,强调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意义,对儒家的仁义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赞同。

[原文]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

主者国之心,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故其心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之道,与元同气。”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遏障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乡方矣。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见证也;义者,比①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故上世体道而不德,中世守德而弗怀也,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知各殊矣。《易》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古今未之有也。是故圣人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者。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人以其所愿于上以与其下交,谁弗载?以其所欲于下以事其上,谁弗喜?《诗》云:“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大矣。

君子见过忘罚,故能谏;见贤忘贱,故能让;见不足忘贫,故能施。情系于中,行形于外。凡行戴情,虽过无怨;不戴其情,虽忠来恶。后稷广利天下,犹不自矜。禹无废功,无蔽财,自视犹觖如②也。满如陷,实如虚,尽之者也。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非未尝见狐者,必未尝见狸也。狐、狸非异同类也,而谓狐狸,则不知狐、狸。是故谓不肖者贤,则必不知贤;谓贤者不肖,则必不知不肖者矣。

[注释]

①比(bì闭):紧挨着,贴近。②觖(jué)如:不满足。

[译文]

道,位于最高的位置,没有什么在它让;位于最深的位置,没有什么在它之下。用水准测量就平,用绳测量就直,用规测量就圆,用矩测量就方。包裹整个宇宙,而没有外内之分;混然浑沌,覆盖承载,而没有什么阻挡。故而,懂得了道的人,不悲哀,不欢乐,不喜悦,不生气。他安坐没有忧虑,他睡觉不做梦。物体来到就给予称号,事件产生就作出反应。

君主是国家的心,心舒服了,那么身体所有关节都能宁静。心受到侵扰,则全身关节都扰乱。故而,心可以安适,则肢体之间相互遗忘。国家获得治理,则君臣之间相互遗忘。黄帝说:“纯厚广大,顺从天的道德,与天地元气一样。”故而,具有最高道德的,言论有一样的谋略,行事有一样的意旨。可以上下一条心,没有分歧的道路和偏邪见解的,就能阻塞邪恶之路,开辟善良之道,百姓就趋向正义了。故而《易》说:“在郊野聚集百姓,利于跋涉大川。”

道,为万物的先导;德,为对本性的扶持;仁,为积聚恩德的见证;义,为和顺人心、合手众人的心愿。故而,道泯灭则德运用,德衰微则仁义产生。故而,最好的时期是懂得道而不用德,中等的时期是持守德而不破坏它,末等的时期则小心翼翼唯恐丧失了仁义。君子没有仁义则不能生存,丧失仁义则失去生存的根本。小人没有嗜欲则不能活命,丧失嗜欲则失去了活命的凭借。故而,君子害怕丧失仁义,小人害怕丧失利益。观察它们所害怕的东西,便晓得各自的差异了。《易》讲:“追逐鹿而没有熟悉山林的向导,想进入山林中,君子警醒,不如放弃,继续深入就有危险。”

他们施舍向别人多,便会获得美好的回报;他们与人的怨恨多,便会获得巨大的灾祸。给人的很少而想获得过多的报答,积下的怨恨很深而想不遭受祸患,从古到今还从没有过如此的事情。故而圣人通过认真考察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就晓得他未来的前途。圣人推行的观点,就如同在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中间。设置酒坛,过往的人通过思量,依据自己的酒量,取适量的酒喝下。故而可以获得一个人的真心拥护,就能得到百人的真心相助。人们用他们想要在上位者对他的态度来对待在下位者,谁会不爱戴他呢?用他所想要下位者对他的态度去对待上位者,谁会不欢喜他呢?《诗》中讲:“这个可爱的天子,应侯(武王的儿子)时刻遵从他的美德。”遵从美德是重大的事,而天子一个人是,很小的事。要是小的事情可以做好,那么大事情一样能做好。

君子听见自己过失的时节,对进谏者可以忘掉处罚,如此才能有人来进谏;看见贤德的人时,能彻底忘记他的贫贱,如此才能做到谦让;看见生活困难的人,可以忘记他的贫困,如此才能全力施舍。内心用感情关联着,外面用行动表现出来。行为上真情实意地对待他人,就算有了过失,也没有人会去恨憎他;要是没有充满真情,就算是好心相待,也会招来恨憎。后稷为普天下人民谋福利,但他从不傲慢;禹没有间断工作,没有浪费财物,不过自己还不能满足。明明是充满了,但似乎还缺少什么,即使内心充实了,但似乎还很空虛,尽量完美无缺。

人们总是把自己所欢喜的人称为贤人,欢喜他们认为愉悦的事情。与自己一样的人世人没有不举荐他们为贤人的,有的可以管理国家,有的却把国家弄得混乱。这种结果不是自我欺骗造成的,而是自己寻求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造成的。自己不是圣贤之人,寻到与自己一样的人,贤人是获得了,不也是与自己一样吗?能够让尧来度量舜,就符合尧用桀来度量,这与用升来度量石一样。如今人们常常谈论的狐狸,必定是既不晓得狐,又不晓得狸。不是没有看见狐,便是没有见到过狸。狐、狸不是异类,而是同类。合称起来为狐狸,那是由于不晓得狐和狸的真正分别而得出的。故而,把平常的人说成是贤人,那么他一定不晓得什么是贤人。说贤人是不肖的人,那么他必定不晓得什么是不肖的人。

[原文]

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故《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侏儒瞽师,人之困慰①者也,入主以备乐。是故圣人制其剟材,无所不用矣。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也诚。故倡而不和,意而不戴,中心必有不合者也。故舜不降席而王天下者,求诸己也。故上多故则民多诈矣,身曲而景直者,未之闻也。说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之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明乎智,发而成形,精之至也。可以形势接,而不可以照,戎、翟之马,皆可以驰驱,或近或远,唯造父能尽其力;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或贤或不肖,雎唐、虞能齐其美:必有不传者。中行穆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盖力优而克不能及也。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力;举千人之所爱,则得千人之心;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之养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热,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赖其功者,若失火舟中。故君子见始,斯知终矣。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虽亲父慈母,不加于此,有以为,则恩不接矣。故送往者,非所以迎来也;施死者,非专为生也。诚出于己,则所动者远矣。锦绣登庙,贵文也;圭璋在前,尚质也。文不胜质之谓君子。故终年为车,无三寸之辖不可以驱驰;匠人斫户,无一尺之楗不可以闭藏。故君子行斯②乎其所结。

[注释]

①困慰:困窘抑郁。②斯:应作“期”,期望。

[译文]

圣人处于统治地位时,那么民众就欢喜他的统治。不在位的时节,那么民众就仰慕他的志向。小人处于统治地位时,就如同人们躺在门关上,如同蚕在茧里挣扎一般,不会获得一刻的安宁。故而《易》中说,乘马遇险,盘旋不定,便会有泣血悲凄的忧虑。讲的是小人处在不属于他的位子上,是不可以长久的。万物中是没有不能利用的。天雄、乌喙,是药物中毒性最大的,不过高明的医生却用它来治活别人。矮子、瞎子,是人类中困窘到极处的人,不过国君用他们来演奏音乐。故而圣人处置那些砍割剩下的木材,是没有什么用不上的。

勇士大声一呼,三军为之退避,由于他的呼喊发自肺腑。故而领唱的人没有人应和,上头有了意愿下面没人领会执行,那一定是由于双方思想感情不融洽。故而舜帝不离开座位而能匡正天下,这是因为他首先做到了自身正直。故而在上位的人爱耍手腕,民众也随着搞欺诈。身子弯曲而影子直,没听说有这种怪事。用说教达不到的,靠表情动作能够达到;靠表情动作做不到的,用至诚的心能够达到。心里动了真情,头脑随着明智,表露在外在形式上,这便是精诚所至,能够凭这种饱和着至诚的形式来感化别人,不能靠言不由衷的说教来告诫人家。戎、翟出产的良马,全是擅长奔驰的,不管远近,只有造父那般的御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气力;三苗族的百姓,全是能教育得忠诚老实的,不论贤愚,只有唐尧,虞舜那般的圣君才能使他们都拥有美德:他们必定控制着不可言传的微妙法术。中行穆伯能徒手与老虎搏斗,不过不能驯养老虎,缘由在于只是力大而不知道驯养老虎的诀窍。

可以运用百人的才能,就能获得百人的力量;办上千人欢喜的事,就博取上千人的心;如同砍伐大树,拖住树的根部,千枝万叶没有不随着动的。慈父慈爱子女,不是图子女报恩,而是抛不开那颗爱心;圣人养育民众,不是希求役使百姓,而是要尽爱民的职责;这就像火自自然然是炽热的,冰自自然然是寒冷的,哪里用得着有意修炼呢?等到需要依赖子女赡养,依靠人民出力的时节,他们自会尽孝尽忠,就如船走到江心失火,全体乘客都会和船夫一道奋力灭火一般。故而君子在事情开头的时节,就想到了事情的结果。媒人花言巧语地撮合成婚事,别人并不打心眼里感激,由于晓得她们不过是为了钱财;雇用佣工的主人一个劲劝佣工吃饱吃好,佣工并不尊敬主人,由于他们晓得主人不过是要他们多卖气力。就算是亲爱慈祥的父母,要是不具备真诚的爱心,而是对子女有什么希求,那么子女也不会领养育之恩。故而馈赠厚礼送客人上路远行,不能抱着指望客人将来回赠的想法;给死者厚葬,不应当只是求得死者在天之灵的保佑和生者心灵的安慰。要是是出自至诚纯洁的心,那么感化的作用就深远了。祭奠祖宗神灵,在庙堂供上锦绣,是注重形式的美好;而把圭璋玉器摆在祭品前边,就是显示崇尚质朴纯情。美好的形式不胜过朴素纯洁的真情,才称得上君子。故而花一整年工夫造成一部车子,但缺少一根三寸长的插销,车子便不能投入运行;木工做门,没有五寸长的键,门便不能关紧。故而君子行事总是期望事情有个美好的结果。

[原文]

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导人;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①。在混冥之中,不可谕于人。故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呼也。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迁而化,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故《易》曰:“亢龙有悔。”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不言之用者,旷旷乎大哉!

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于外。故禹执干戚,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鹰翔川,鱼鳖沉,飞鸟扬,必远害也。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藏于中,而不能违其难也。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蹠也,而蹠焉往。君子之惨怛,非正为伪形也,谕乎人心,非从外入,自中出者也。义正乎君,仁亲乎父。故君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为苟简易,父之于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寻。故义胜君,仁胜父,则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圣人在上,化育如神。太上曰:“我其性与!”其次曰:“微彼其如此乎!”故《诗》曰:“执辔如组。”《易》曰:“含章可贞。”动于近,成文于远。夫察所夜行,周公惭乎景。故君子慎其独也。释近斯远塞矣。

闻善易,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舀滔然曰:“狐乡邱而死,我其首禾乎?”故君子见善则痛其身焉。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义。所求者同,所斯者异乎?击舟水中,鱼沈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余,仁心之感,恩接而憯怛生,故其入人深。俱之叫呼也,在家老则为恩厚,其在责人则生争斗。故曰:“兵莫憯于意志,莫邪为下;寇莫太于阴阳,袍鼓为小。”

圣人为善,非似求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故人之忧喜非为蹗②,蹗焉往生也。故至人不容,故若眯而抚,若跌而据。圣人之为治,漠然不见贤焉,终而后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骐骥不能与之争远。今夫夜有求,与瞽师并;东方开,斯照矣。动而有益,则损随之。故《易》曰:“剥之不可遂尽也,故受之以《复》。”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小人日怏怏③以至辱。其消息也,离朱弗能见也。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非为日不足也,其忧寻推之也。故《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注释]

①昭:变得明显。②蹗(lù):希望,冀幸。③怏怏:肆意。

[译文]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总裁的猎物爱人

    总裁的猎物爱人

    【凌乱的床,粗重的喘息,野蛮的占有……那一年,我放下所有的自尊,沉沦在慕子言的温柔乡。彻夜缠绵,我以为,这是我们共有的爱意。却不知,醒来面对的,是一个男人善变的冷漠……】这是十五岁那年——“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对吗?你告诉过我的,你喜欢我。所以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娶她的,对吗?”抚上那平坦的小腹,那里,有我和他的孩子。“琪琪,从你跟我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应该明白,这一天的存在。我慕子言的妻子,只能跟我门当户对。回家去吧,等我蜜月回来,我们再来谈谈。”男人的声音,依旧低沉中带着沙哑。我看着他,笑到眼泪掉出来。我能等,可我的孩子,能么?捂着我平坦的小腹,我朝着背离这个男人的方向,走了……这是二十岁那年——“这么廉价的戒指你也会要。”那一天,那一年,我20岁,我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颗很小的钻戒。而说这话的,是眼睛满是猩红的慕子言。“丢掉,我买大的给你。”“不用了,这个戒指结婚用就足够了。”我的手上,带着别的男人的戒指,准备和别的男人步入礼堂。而身边,有个恶魔不断的在咆哮。我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正确的时间却又分了手。错过了公车,还会有下一班。但某一天,当你慕子言懂得,我们的爱,就只有一班。错过我,爱情不会再来。慕子言,你还能高高在上的等着我仰望吗?高干+励志+婚姻+爱情那点破事配乐:五月天《听不到》——世界若是那么小,为何我的真心你听不到俗套的剧本用全新的视角剖析爱情。介个,是律儿的第一次挑战。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还有,为了不影响码字的心情,谢绝拍砖,侮辱谩骂或是恶意诋毁,一律删除***律儿完结文,精品保证***《缠上瘾》——范澄宇,她的前夫,那一夜,他和她蚀骨缠绵。一觉醒来,她却只看到男人善变的冷漠。洛稀,在她的手机上,命名为“奸夫”的男子。床上,他们疯狂的缠绵。床下,他们形同陌路。她以为,他是她最终的救赎两条诡异的短信,让她原本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是已死的人,一座孤坟,一张巨幅照片,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原来,“他们”竟是“他”……《总裁的傀儡j娇妻》——
  • 苍耳

    苍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