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50

第50章 社会文化的发展(5)

我们之所以肯定《康诰》、《蔡仲之命》等《周书》的篇章的整理编定是在西周时期,而不是拖延到春秋时期才加以整理,就是因为《左传》的明文记载,证明这些篇章早在周初分封诸侯时即已成型。

西周时期是否将诰誓之类的文献编定而以《周书》相称,尚无确证,但是依《夏书》、《商书》之例推测,西周时期也可能是有《周书》之称的。《周礼·内史》载“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郑注谓“副写藏之”。从《康诰》、《蔡仲之命》的情况看,周王朝的史官将诰命之辞“副写藏之”应当是实有其事的。春秋初年虞国贤臣宫之奇说: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卫国的祝佗说各种诰辞“藏在周府,可复视也”(《左传》定公四年)。可以推测,“盟府”、“周府”所藏的各种诰誓、册命及其他档案材料的数量很多。这些材料,仅见于《周礼》诸史官职守所记载,就有以下几类,一是古史传说,即《周礼·外史》所谓的“掌三皇五帝之书”。二是关于各诸侯国大事的记载,即《周礼·内史》所谓的“凡四方之事,内史读之”。三是周王室及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宗族的一些情况,即《周礼·小史》所载“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四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诉讼记载,即《周礼·大史》所谓“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者藏焉,以贰六官”。这些档案材料的整理加工,不仅是西周史事记载的基础,也是西周时期编撰《书》的主要依据。

和夏商两代相比,西周时期人们的历史意识可谓空前增强,夏商两代兴盛与衰亡的历史成为周初人们经常谈论的问题,周公曾说:“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尚书·酒诰》)他所说的“民监”实即民心向背而引起的夏商两代的兴亡,归根到底还是历史的经验,召公曾说:“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尚书·召诰》)召公认为,夏商两代从兴盛到“坠厥命”,这就是周人最好的鉴戒。在周公看来,历史的经验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周公所讲的正面的历史经验,主要是殷代诸位明智的先王,“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尚书·酒诰》)。从成汤到帝乙的诸位“经德秉哲”的先王的史迹,周公十分熟悉,他说:

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尚书·无逸》)

从这个说法里面可以看到周公对于殷王朝的历史是很了解的,以至于每位殷王在位的时间和某些作为都知道得很清楚。这里也可以说明周人的确有关于殷商的典册文字记载,所以才会将某位殷王在位的年数如数家珍地罗列出来。关于殷代君臣的情况,周公也非常熟悉。他指出:

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率惟兹有陈,保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尚书·君奭》)这里所追溯的时限从成汤开始,直到武丁,距离周初已经较远,周初人这样熟悉他们的作为,想来是以典册文字记载为依据的。除了夏商两代历史以外,周族自己的发祥历史也是周初人们相当重要的历史经验。周公曾谓:“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尚书·无逸》)他在这里举出周太王、周王季和周文王,不是着眼于他们在上天已经成了神灵而保佑周族,如同《诗经·文王》所谓“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那样,而是着眼于这些周先王勤奋创业的历史经验。

周初所总结的反面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夏商两代亡国之君的教训。周公说:“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指出夏桀不遵循以往任用人的道理,而且行为暴虐,所以导致灭亡无后。周公又指出“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尚书·立政》),即商纣王行为昏暗不明,任用那些行为残暴、作恶多端的官员,所以周才接受了国运而治理天下。召公曾经对周成王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尚书·召诰》)明确说明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正是周的鉴戒。召公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周初统治者借鉴历史经验的典型言论。《诗经·荡》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文王》谓“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都凝聚了周人浓厚的历史意识。

综观西周史学发展情况,可以说已经比殷代有了长足的进展。

如果说殷代尚有十分浓厚的神意史观的话,那么西周时期的史学则正逐渐从神意的笼罩下走出,更多地注目于人的历史活动,记载人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殷代的甲骨卜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祈求神意的产物,而周代的彝铭则与神意有了较大的距离。

殷代的贞人记载历史还不够自觉,而西周时期的史官则自觉主动地进行史载和历史资料的汇集。这里有一个颇有趣味的对照:殷人占卜是以神意来决定人事,而周人迷信的重要方式———蓍筮,则以人事来印证神意。《易》的卦爻辞写定于西周时期,是当时的人蓍筮以后决定吉凶之辞,然而卦爻辞里面却有许多人的事迹,例如: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同人》九三爻辞)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明夷》九三爻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小过》六五爻辞)王用亨(享)于岐山,吉,无咎。(《升》六四爻辞)这些爻辞所记皆为人的活动,虽然其具体史事不明,但非神鬼之事,则还是一目了然的。《易》的卦爻辞里面有一些事情已经被专家考证出其原委,可以确指其为历史上某时某人之事。主要有以下几例:

丧羊于易,无悔。(《大壮》六五爻辞)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旅》上九爻辞)这是商先祖王亥的史事,可以与《山海经》、《纪年》、《天问》等的记载相互印证。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既济》九三爻辞)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未济》九四爻辞)这是商王高宗讨伐鬼方的史事,说“三年克之”,可见战争延绵颇久。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泰》六五爻辞)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归妹》六五爻辞)这是商王帝乙嫁女于沚国的史载。帝乙的时候为了加强与诸方国的关系而嫁女于比较强大的沚国首领。箕子之明夷,利贞。(《明夷》六五爻辞)

这是殷末贤人箕子的史事。《易·明夷》彖传里面曾经将周文王和箕子对举,可见箕子应当和周文王一样也是商周之际的人物。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晋》卦辞)

这是周初卫康叔的史事,指康叔受封后,以善于畜牧而用王所赐之马而蕃庶。总之,从《易》的卦爻辞看,大多数都是以人事来作为判断吉凶的标准,这些人事中虽然大部分不能确指,但是这与殷代甲骨卜辞的以神意而决定人事还是很有区别的。当然,《易》所载的史事,并不是在进行历史记载,而只是取其为人们所熟知的结果而作为蓍筮时断定吉凶的说辞,还是为神意服务。尽管如此,还是应当说其着眼点已经与进行甲骨占卜时的殷人不同:蓍筮时,周人眼睛看着前人行事的吉凶,而龟卜的时候殷人眼睛则盯着神的旨意。

相比而言,周人显然要比殷人进步一些。周人的这个进步与其浓厚的历史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附 录 作者论著目录

一、著作

1.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成都:巴蜀书社,1990

2.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北京:三联书店,1992

3.中国古代史(上册),主编、参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乱世称雄———春秋五霸.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

7.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中国民俗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二、论文

1.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研究,1978(5)

2.秦始皇击匈奴筑长城始于何时.北方论丛,1979(2)

3.“杯弓蛇影”考.中国语文通讯,1979(4)

4.《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北方论丛,1979(5)

5.关于“胆如斗大”———读《三国志》札记.学术研究,1980(1)

6.论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江汉论坛,1980(2)

7.我国奴隶社会始于何时.学习与探索,1980(2) 3 47附 录 作者论著目录

8.《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一).群众论丛,1980(2)

9.《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二).群众论丛,1980(3)

10.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江汉论坛,1980(3)

11.再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方论丛,1980(6)

12.“南郡备警”说质疑.江汉论坛,1980(6)

13.“黄鸟”与人殉.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4.关于“馌彼南亩”.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5.“时日曷丧”考.群众论丛,1981(1)

16.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学习与探索,1981(2)

17.司马迁与《陈涉世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

18.项羽与分封.史学评林,1981(3)

19.释封.史学评林,1981(3)

20.“骏发尔私”新解.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1.华不注考.中华文史论丛,1982(1)

22.关于“发闾左谪戍”.江汉论坛,1982(6)

23.“匹马束丝”新释———读《曶鼎》铭文札记.中华文史论丛,1982(3)

24.从大小的含义看《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史学评林,1982(3)

25.司马迁论韩非之死.史学评林,1982(5/6)

26.史学的魅力.光明日报,19830126

27.关于苍头军.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7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28.《商颂》难句试释(一).学术研究,1984(4)

29.《商颂》难句试释(二).学术研究,1984(4)

30.《商颂》难句试释.学术研究,1984(6)

31.试论殷代王权与神权.社会科学战线,1984(4)

32.从方国联盟的发展看殷都屡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1)

33.说“帝乙归妹”.中华文史论丛,1986(1) 3 48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34.甲骨文考释两篇.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殷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历史研究,1986(5)

36.焚书坑儒原因再议.天津社会科学,1987(1)

37.如何分析我国远古的神话与历史.史学情报,1987(3)

38.甲骨文“中”字说.殷都学刊,1987(3)

39.试论方志的起源及其分期.史志文萃,1988(3)

40.试谈商周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8(4)

41.《墙盘》断代再议.中原文物,1989(1)

42.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中国史研究,1989(1)

43.谈中国史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的关系.光明日报,19890614

44.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3)

45.禹———站在文明门槛的伟人.文史知识,1989(9)

46.论周初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5)

47.试论商族的起源及其在汉民族形成中的作用.见:汉民族研究,第1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8.试论宋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史学月刊,1989(6)

49.殷墟骨臼刻辞“示屯”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殷都学刊,1990(2)

50.殷代贡赋制度述论.见: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1.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990(1)

52.论图腾.学习与探索,1990(3)

53.论早周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增刊《文史论考》专号

54.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的新进展.考古与文物,1991(2)

55.殷商制度的若干问题试探———兼释甲骨文封、饩、衰等字.见:史学论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6.论春秋霸主.史学月刊,1991(5)

57.论平王东迁.历史研究,1991(6)

58.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1992(1)

59.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2(1)

60.“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3)

61.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南都学坛,1992(3)

62.试论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见:史学论衡,第2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3.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及其相关诸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8辑

64.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见:西周史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5.论周代卿权.中国社会科学,1993(6)

66.周太史儋谶语考.史学月刊,1993(6)

67.张仪史事辨.江海学刊,1994(3)

68.宋太丘社考.学术月刊,1994(6)

69.商鞅变法史事考.人文杂志,1994(4)

70.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5)

71.战国史事考.见:王玉哲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2.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1994(3)

73.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1)

74.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齐鲁学刊,1995(2)

75.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中国文物报,19950521

76.试论春秋时期的祖先崇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2)

77.西周易卦与筮法初探.周易研究,1995(3)

78.写教材也要“通古今之变”.史学史研究,1995(3)

79.春秋时期的梦与占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3)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热门推荐
  • 星际大唐

    星际大唐

    “我把自己体内的力量,全部都传给了你,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希望我自己全部的力量能够唤醒,你血脉中皇者的力量,让你能进化到我们族内传说中太阳战士的地步,可惜在你的体内只是有我的力量,没有看到丝毫进化的迹象,我们灭族血仇在也不能够报了,太阳一族到你是真正的完结。”
  • 老婆PK 初恋

    老婆PK 初恋

    你去再找一个女人试试看啊?我敢保证,你永远不会找到我这样好的女人了。”“切,我也敢保证,如果你敢离开我再嫁一个男人,绝对不会找到像我这样完美的男人了!”之后,他们便相拥在一起,互相亲吻着对方。本来幸福而平淡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但刘义军的初恋回来了,他们相遇了……
  •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或许里面能找到你喜爱的作家,有你曾经听到过耳熟能详的文章和典故。希望对你的生活及人生有所启发。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网游格斗之全职高手

    网游格斗之全职高手

    格斗网游《勇士激战》第一高手病逝,不想却重生在他人身上,是追寻更高境界的格斗秘技,还是为了重铸神话传说,且看主角如何游戏中叱咤风云,生活中更是香艳纷呈……
  •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你这个死小子是不是跟踪狂?!从法国到台北,居然都能遇见你!”乔以心抬起小手,指着面前这个气焰嚣张的帅小子。“啊!你这个死变态!居然……摸我的胸!要死啦!”而面前的男生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坦然的坐上了他的玛莎拉蒂扬长而去……“你等着!我一定不放过你!”乔以心指天发誓,却没想到他居然是……
  • 增强免疫力食谱

    增强免疫力食谱

    如何来增强人的免疫力,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美食天下(第2辑):增强免疫力食谱》可以使您和您的家人能通过食疗方法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制订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通过食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吃出免疫力,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与病毒的侵害。
  •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尼玛,喝个果汁也会醉,还一个不小心潜了她家总裁,完事之后,他家总裁竟然找她赔偿精神体力损失费,她羞愧泪奔:“我……没有钱。”总裁邪恶地说:“没钱的话,就当我一辈子的女人来偿还,如何?”这是总裁大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拐带他家迷糊小娇妻的狗血故事。
  • 洪荒吞天鼠

    洪荒吞天鼠

    当一只吞天鼠觉醒时,这个洪荒将天崩地裂。当三千大道结合,鸿蒙又将如何异变?吞噬血脉,吞噬法则大道,成就万古不朽的逍遥至道!某日圣人大战,黄小妖道:“鸿钧,让他们打吧,洪荒破了,不是还有我的宇宙嘛!”
  • 重生之女配的逆袭

    重生之女配的逆袭

    前世学业成渣的夏梓晴被人陷害致死华丽丽的重生到十年前。上辈子因自卑而胡作非为的夏梓晴过的稀里糊涂,把心如蛇蝎的堂姐当成女神,却对身边对自己好的男神视而不见,还误会他要抢夺属于自己的东西。重生一次,谜底揭晓,她要逆转所有人对自己的偏见,顺手虐虐贱男渣女,全当娱乐自己了。男神: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你……夏梓晴:尼玛,果然是个阴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