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49

第49章 社会文化的发展(4)

这是《多友鼎》铭文的全篇,之所以全部引用,是为了说明当时彝铭记载历史事件情况的全貌。铭文意谓,十月间,因为猃狁大肆出动,猛烈地攻打京师,所以人们请求追击猃狁。于是王就命令武公说:“派遣你的精锐部队,到京师去追击!”武公便命令多友率领武公的战车前往。癸未这天,猃狁攻打荀这个地方的时候,大肆掳掠,多友及时赶到并向西追击,到了甲申那天的早晨,在某地进行搏斗,多友斩首执俘,指挥部队一共斩首215人,活捉23人,俘获战车117辆,并且夺回了许多被猃狁掠俘的荀地人。此后还在共地进行搏斗,斩首36人,活捉2人,掳获兵车10辆。多友率部队继续跟踪,追到世地进行搏斗,多友又斩首执俘而获胜。于是紧追到称为杨冢的地方,车上的甲士斩首敌人115人,活捉3人,并且把俘获的不能带走的战车集中焚毁,把俘获的伤病的战马驱散,又夺回被俘的京师人员。于是多友把俘获的物品、敌首和俘虏进献给武公,武公又把这些进献给王,于是王对武公说:“你已经平定了京师,立下了功劳,所以给你嘉赏,赐予土田。”丁酉这天,武公在献宫,命令向父召见多友,多友来到献宫,武公亲切地对多友说:“我当初派你去作战,你干得很好、很顺利,终于成功地结束了战斗,俘获了大量战利品。你平定京师有功,因此赐给圭瓒一件、好钟一套,上等金属三千斤。”多友为了报答和宣扬武公的美意,因而铸造了这一件宝鼎,用来宴飨亲朋好友,子子孙孙要永远珍用。从《多友鼎》可以看到,作器者固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参加讨伐猃狁战斗所立的功绩,可是对于战斗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却都作了详细的叙述,战斗的时间、地点以及武公、多友、向父及周王等人的言行都有所记录。这篇铭文实际是一篇讨伐猃狁战斗的历史叙述,已开后世关于战争史载的先河。像《墙盘》、《利簋》、《多友鼎》之类的彝铭,其历史意识可以说比甲骨卜辞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后,彝铭注意了历史记载的教育作用。周代彝铭末尾的“子子孙孙永宝用”,是许多彝铭的习惯用语,其用意固然是要子孙将彝器世代相传,但更重要的是让子子孙孙都要记住彝铭所叙述的先辈的光辉业绩,这也就是将彝器世代相传的目的所在。西周时期进行历史传统教育的形式可以有许多,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历史传统载之彝铭而传之后世。周代彝铭中字数最多的一件是《毛公鼎》,其结尾说毛公“对扬天子皇休,用乍(作)尊彝,子子孙孙永宝用”,除了这个结尾之外,全篇文字即由五段周王的话组成。第一段是周宣王讲述周王朝从兴盛到发生危机的历史。周王朝原先“率怀不廷方,亡不□于文武耿光”的大好形势,后来却变成“四方大从(纵)不静”的局面。第二段叙述周宣王对于毛公的嘱咐。第三段讲周宣王所授予毛公的重权,表明周宣王自己不再向父王那样“弘其唯王智,乃唯是丧我或(国)”,绝不像父王那样刚愎自用,而要信用毛公这样的大臣。第四段讲周宣王对于毛公的要求,让他整顿吏治。第五段讲周宣王赏赐给毛公的物品。《毛公鼎》所记载的这些内容,其历史教育目的十分明确。铭文所记周宣王的语言,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对国人暴动致使周王朝面临重大危机的历史十分重视的心情,并欲以这样的历史鉴戒来教育人们,从而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毛公鼎》作为一篇相当完整的诰命体铭文,没有记载毛公的什么业绩,而是以绝大部分的文字记载了周王的训诰言辞,并且这些训诰是以讲述历史的形式为主来展开的。周代很重视“殷鉴”的作用,所以《诗经·文王》谓“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毛公鼎》铭文所讲的历史对于周代后期的统治者来说也是一种“殷鉴”。《易经·大畜》卦的象传谓“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从西周时期的彝铭看,当时已经初步有了这种观念,彝铭所载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前言往行”,都可以用来教育弟子以增强其历史观念和培养其德操。

从西周时期大多数的彝铭内容看,其历史教育作用主要在于铭铸先祖或自己的丰功伟业以及所受到的周天子或上级的恩宠,从而成为子孙后代学习的楷模,然而,也有少数铭文专记自己失败的经历,以为后世子孙的鉴戒。西周后期的《匜》就是相当典型的一篇。铭文谓:

唯三月既死霸甲申,王在上宫,白(伯)扬父乃成劾曰:“牧牛!□,乃可堪!女(汝)敢以乃师讼!女(汝)上挺先誓,今女(汝)亦既又御誓……我义(宜)鞭女(汝)千,墨□女(汝),今我赦女(汝),义(宜)鞭女(汝)千,黜□女(汝),今大赦女(汝),鞭女(汝)五百,罚女(汝)三百寽。”白(伯)扬父乃或(又)吏(使)牧牛誓曰……牧牛则誓,乃以告吏□、吏□于会,牧牛辞誓成,罚金。用乍(作)旅盉。

从铭文内容看,名牧牛者与其上级诉讼,最后由伯扬父做了判决。

伯扬父说:“牧牛!你的行为还能够让人容忍吗!你居然敢同你的长官诉讼!你这就违背了先前的誓词,所以现在你还再次宣誓……我本来应当处罚你一千下鞭打,并且在你的面颊上刺墨,现在我宽赦你,只处罚你一千下鞭打,而减除墨刑,现在我再大大宽赦你,只鞭打五百下,罚铜三百寽。”伯扬父让牧牛发誓……牧牛发誓以后,在场的两名吏职予以记录,誓词就算完成,罚金也已如数缴纳。

为纪念这件事,于是就铸造了这一件旅盉。从铭文里面可以看到名牧牛者“以乃师讼”的结果是受到鞭打五百和罚金三百寽的处置,通篇没有牧牛的丰功伟绩,没有牧牛受到封赏的记录,通篇只以伯扬父的判决词为主线来说明牧牛所犯罪过的情形。牧牛“作旅盉”的目的是要子孙铭记自己的教训。春秋时期楚庄王所选定的太子傅向申叔时请教如何教育太子的问题,申叔时回答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周代彝铭里面如《匜》这样的铭文,其作用就是申叔所说的“以戒劝其心”,而其他铭记功德业绩的铭文的作用则是“以休惧其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陕西西安出土有《史惠鼎》,其铭文载:

史惠作宝鼎。惠其日就月将,察化恶臧,寺(持)屯(纯)鲁令(命)。惠其子子孙孙永宝。

铭文意谓周王朝的史官名惠者日有所成,月有所行,能够察知善恶而教人,所以得到嘉美的赐命。史官“察化恶臧”的使命表现在彝铭记载上,便是历史教育功能的体现。这个教育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彝铭中像《匜》这样的记载虽然很少,但却是从反面进行教育的例证。

总之,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了彝铭与西周史学的关系,研究了彝铭所反映的西周时期史学的一些情况。彝铭是西周史学的重要载体,对于西周时代的人来说,彝铭犹如后世的国史、家族史和历史教本。存放在宗庙里的彝器,不仅仅是庄严肃穆的象征,是祖辈功业与经验的结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指导现实生活的历史教科书。尽管彝铭记史记言还有许多局限性,但其古奥的言辞,典雅的文风,足为当时文化的精品,确实达到了留之后世、传之久远的目的。

西周史学的载体,除了大量的彝铭以外,还有许多典册文字,这些典册文字有些流传到了后世,成为人们研究上古历史极为重要的资料。这些也是西周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典册文字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关于周族历史传说的记载。周族自古有关于本族起源和发展的传说,后来演变为系统的史诗,这在上古时期与夏商两代相比是很突出的。周族的史诗一般都写成于西周时期,主要保存在《诗经·大雅》里面。周族史诗追溯时代最早者是《诗经·生民》篇,是篇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居然生子。”周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姜嫄,这位老祖母进行祭祀以禳除自己不能生子的灾祸。果然,在祭祀以后,她践踏了上帝脚印的大拇指而心动,于是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便怀孕,且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后稷。这个叙述已经把周族的历史追溯到了母系时代,当时只知周族祖先后稷的母亲为姜嫄,还不知道后稷的父亲。

这个传说流传久远是可以想见的,后稷以后周族的著名先祖公刘在史诗里面也有叙述:“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诗经·公刘》)这里叙述了公刘率领族人迁徙于豳地的情况。

他率领族人准备好干粮,携带着武器,从原先居住的地方起程远迁,来到这广阔的原野,使民众心情舒畅而安居,这个地方就是建造居住房屋的豳地。率领周族迁徙到周原从而使周族得以大发展的是古公亶父。他也是一位在史诗中有专篇称颂的重要人物。《诗经·绵》

谓“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先追述周族的发祥如同绵绵不绝的大瓜小瓞一样成长壮大。然后叙述道:“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古公亶父和妻子———一位姜姓的女子骑着马来到岐山之下,察看这一片连苦菜都如饴糖一样甜的周原,古公亶父经过商议和占卜,遂决定在周原定居。关于古公亶父以后、周文王以前的周族情况,以《诗经·皇矣》所述最为集中。是篇谓“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

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指出上帝承认其美德声名,并满足其愿望,使他成为这大邦之王。王季是周族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周文王的事迹,在周族史诗所述各王时代中是数量最多者。《诗经·大明》叙述了王季娶妻于挚国任姓之女大任而生下文王,以及文王继位之初娶亲的情况;《诗经·皇矣》叙述了文王讨伐密须和崇国的情况;《诗经·绵》叙述文王调解虞、芮两国争端的情况;《诗经·灵台》叙述周文王建筑灵台和推行礼乐的情况;《诗经·荡》叙述文王对殷商的斥责;《诗经·文王》讲文王死后到天上保佑周邦的情况,其最后谓“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这可以说是关于文王的所有诗篇的主旨所在。关于文王以后的西周的各个历史时期,《诗经》里面也有不少诗作予以讲述。

西周时期所写定的周族史诗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这些史诗尽量保存世代相传的周族历史的原貌。有些传说并不怎么符合西周时期的宗法观念和社会观念,但由于是古老的传说,所以在史诗中仍然予以保留。例如,后稷降生以后曾经有三次考验的仪式,“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大雅·生民》)。这种对于生子的考验仪式和礼俗在西周时期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史诗中还是依其原貌叙述。其次,史诗对于所写的人物与史事有选择、有重点。后稷、公刘、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是周王朝建立以前周族历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所以史诗中便突出叙述其业绩。而高圉、亚圉等在周族发祥史上影响不大,所以史诗便不涉及。史诗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予以重点描绘,如写武王伐纣的场面谓“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经·大明》)。

既写殷商军队之多,又写了周军士气的旺盛,更突出描绘了周武王、师尚父这两位关键人物,这种描写真可谓是浓墨重彩。最后,和西周时期的一般诗作不同,史诗着重记载了周族民众的情感和语言。

例如写周族历史绵远而没有断绝的情况谓“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经·绵》),写后稷率族人获得丰收后准备祭祀的情况谓“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蒸)之浮浮”,很有生活气息,都不是呆板的文绉绉的语言。总之,西周时期所写定的周族史诗,是西周史学的重要收获,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应当有一定的地位。

从西周时期的典册文字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除史诗之外的、与史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编纂。西周时期曾经依据殷代流传下来的典册文字整理夏商时代的誓诰文献,并且将其分为《虞书》、《夏书》、《商书》等部分。

这可以由春秋前期人们引《书》的情况作出推断。《左传》庄公八年载鲁庄公语谓“《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僖公二十七年载晋赵衰语谓“《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文公七年载晋郤缺语谓“《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成公十六年载周单襄公语谓“《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这些都是春秋前期人引用《夏书》的记载,可见《夏书》的编撰应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所以在春秋前期即在鲁、晋、周等国流传。《左传》文公五年载卫宁嬴语谓“《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成公六年载晋栾武子语谓“《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这是春秋初期人引用《商书》的例证,所引《商书》文字,见于今本《尚书·周书》部分的《洪范》篇,从中可见自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商书》编次与后世有别。《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晋随武子语谓“《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此话,郑国的子皮也曾经引用过,文字稍繁而意思完全相同,谓是篇为《仲 3 41第六章 社会文化的发展

虺之志》(《左传》襄公三十年)。《书序》谓:“汤归之夏,至于大垌。仲虺作诰。”伪古文《尚书》有《仲虺之诰》。从这里可以看到自西周流传下来的《商书》篇名还没有统一,或称《仲虺》,或称《仲虺之志》,就是一个例证。总之,春秋前期所流传的《书》,距离西周很近,并且已经在许多诸侯国流传,所以推测其整编是西周时期的事情,应当大致不错。

西周时期记载当代历史的文献称为《周书》,并且在春秋前期即已被人们广泛称引。《左传》僖公五年载虞宫之奇语谓“《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卜偃语谓“《周书》有之:‘乃大明服’”;宣公六年载晋中行桓子语谓“《周书》曰:‘殪戎殷’”;宣公十五年载晋羊舌职语谓“《周书》所谓‘庸庸祗祗’”,成公八年载晋韩厥语谓“《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成公十六年载晋范文子语谓“《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春秋前期的人所引用的《周书》多见诸《尚书·康诰》。《康诰》本来是分封卫康叔时的诰辞,并且在册封的时候已经赐予卫康叔,“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左传》定公四年),但却在其他诸侯国流传,可见作为诰命之辞的《康诰》在周王朝的史官那里还存有副本,并且整理为《周书》中的一篇。同样的例子还有周初对于蔡仲的诰命之辞。春秋时期卫国的祝佗讲册封蔡国之事谓周初蔡叔反叛而被杀,“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左传》定公四年)《书序》载“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这篇“命书”已经在册封的时候赐予蔡仲,但是卫国人却对这篇文字了如指掌,可见此必定由周王朝史官整理为《书》的一篇而广泛流传。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之这一代

    穿越之这一代

    卢秀贞来到这个年代,最大的金手指,不是她除了存储没有其他功能的空间,也不是她比别人先知的政策和信息,而是她曾历繁华后一颗期待亲情、友情、爱情和甘于平淡的心。
  • 封鬼恶人

    封鬼恶人

    我叫阿鬼,小时候我受到表哥的影响,初中后就开始迷恋上了鬼片,不光爱看鬼片,还喜欢听鬼故事。渐渐的我成为了一个鬼怪名人,很多人爱听我讲鬼故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殡仪馆的看门大爷,从此我的生活就被改变了。这个老大爷竟然是封鬼恶人最后一代传人!签阴约,下地府,养死肉犬……看阿鬼封鬼恶人的神秘经历,掌控阴阳的恶人手段!
  • 此生唯你

    此生唯你

    苍白的过往宛如淡然消逝的时光,如今的生活该是令人向往和平淡的。面对似乎近在咫尺的点滴幸福却不知所措,散落在遍地无法拾起的痛楚,抹去受伤血渍。人总要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即使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袭来只好任它摆布,有些事冥冥中注定的真相让人彻底绝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十六岁时的构思,十八岁时的写作,生疏的文笔描绘了郑云儿最初的写作。百里芙,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朦胧爱情的抉择,将何去何从?那两把小提琴引领着的两辈人,究竟是何结局?他们的下一代又将怎样呢?<br/>———————<br/>有谁知道命运早已被注定,有谁知晓挣扎只是徒劳,他们的人生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世的延续,今世的归结……这是一切的开始,却也是一切的终结。<br/>《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是整部《红叶纷飞》系列的第一部,却也是整个系列的结束。&nbsp;&nbsp;&nbsp;&nbsp;
  • 爸妈助考不添乱

    爸妈助考不添乱

    每年的高考不仅仅承载着莘莘学子们的梦想,也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终日为营养食谱犯愁,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失眠,奔走呼号于各大高考招生咨询会之间……真的,身为家长,总是希望能够在孩子面临人生第一次大挑战时,尽自己全部所能助其一臂之力。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患上“高考综合征”,盲目地着急,过分地担忧,导致手足无措,这只能也必将给孩子带来许多额外的困扰。这也正是作者把《爸妈助考不添乱》这本书奉献给大家的原因。
  • 重生之误入星途

    重生之误入星途

    程书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在娱乐圈这个圈子里混……因为,她死之前,是一名女警。
  • 夜幕新娘

    夜幕新娘

    明明爱他却不说,为报答蓝家小姐前世的救命之恩而答应替魂魄已散的她出嫁,舍弃这数十年的光阴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相处,想着数十年对于自己不过是长久生命中的一瞬,他应该会理解,向他解释倒是低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