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600000020

第20章 选举(2)

到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才大加以改革。安石之法:(一)罢诸科,独存进士。这是因社会上的风气,重进士而轻诸科起的。(二)进士罢试诗赋,改试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试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三)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四)安石是主张学校养士的,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次递升。升至上舍生,则可免发解及礼部试,特赐之第。

熙宁贡举法,亦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一)诗赋声病易晓,策论汗漫难知,因此看卷子难了。这本不成理由。诗赋既是无用之学,即使去取公平,又有何益呢?(二)但他们又有如苏轼之说,谓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得人与否,全看君相有无知人之明。取士之法,如科举等,根本无甚关系,不过不能不有此一法罢了。

这话也是不对的。科举诚不能皆得人,然立法之意,本不过说这是取士的一法,并没有说有此一法之后,任用时之衡鉴,任用后之考课,都可置诸不论。况且国家取士之途,别种都是注重经验的;或虽注重学识,而非常行之法;只有学校、科举,是培养、拔擢有学识的人的常法。

有学识的人,固然未必就能办事,然办事需用学识的地方,究竟很多(大概应付人事,单靠学识无用,决定政策等,则全靠学识)。“人必先知其所事者为何事,然后有欲善其事之心”,所以学识和道德,亦有相当的关系。

衡鉴之明,固然端赖君相,然君相决不能向全国人中,漫无标准,像淘沙般去觅取。终必先有一法,就全体之中,取出一部分人来,再于其中施以简择。此就全体之中取出其一部分人之法,惟有科举是注重学识的,如何能视之过轻?经义、策、论,固亦不过纸上空谈,然其与做官所需要的学识关系的疏密,岂能视之与诗赋同等?所以旧党的议论,其实是不通的。

然在当时,既成为一种势力,即不能禁其不抬头。于是至元祐之世,而熙宁之法复废。熙宁贡举之法虽废,旧法却亦不能回复了。因为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试非其所习,习科举之业的人,是要反对的。熙宁变法时,反对者之多,其理由实亦在此。到元祐要回复旧法时,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要加以反对了。

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连辽,金的制度,也受其影响(金诗赋经义之外,又有律科。诗赋经义称进士,律科称举人。又有女真进士科,则但试策论,系金世宗所立。辽金科目,均须经过乡,府,省三试。省试由礼部主持,即明清的会试。元、明、清三代,都只有会试和本省的乡试)。

近代科举之法,起于元而成于明。元代的科举,分蒙古、色目人和汉人、南人为两榜。蒙古、色目人考两场:首场经义。次场策论。汉人、南人考三场:首场经义。次场古赋和诏,诰,表。三场策论。这是(一)把经义、诗赋,并做一科了。(二)而诸经皆以宋人之说为主以及(三)乡会试所试相同,亦皆为明清所沿袭。

明制:首场试四书五经义,次场试论判,又于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策。清制首场试四书义及诗一首,次场试五经义,三场亦试策。

明清所试经义,其体裁是有一定的。(一)要代圣贤立言。(二)其文体系逐段相对,谓之八股(八股文体的性质,尽于此二语:(一)即文中的话不算自己所说,而算代圣贤说一篇较详尽的话。(二)则历来所谓对偶文字,系逐句相对,而此则系逐段相对,所以其体裁系特别的。又八股文长短亦有定限。在清代,是长不能过七百字,短不能不满三百字。此等规则,虽亦小有出入,但原则上是始终遵守的。因有(一)之条件,所以文中不能用后世事,这是清代学者,疏于史事的一个原因)。其式为明太祖及刘基所定,故亦谓之制义。其用意,大概是防士子之竞鹜新奇的(科举名额有定,而应试者多。如清末,江南乡试,连副贡取不满两百人,而应试者数逾两万。限于一定的题目,在几篇文字内,有学问者亦无所见其长。于是有将文字做得奇奇怪怪,以期动试官之目的,此弊在宋代已颇有)。

明清时代科举之弊,在于士子只会做几篇四书义,其余全是敷衍了事,等于不试。士子遂至一物不知。此其弊,由于立法的未善。

因为人之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过懂得一门两门。所以历代考试之法,无不分科,就其所习而试之。经义诗赋的分科,就等于唐朝的明经进士。这两者,本来不易兼通。而自元以来,并两者为一。三场所试的策,绝无范围。所以元明清三朝的科举,若要实事求是,可说是无人能应。天下事,责人以其所不能为者,人将并其所能为者而亦不为,这是无可如何的事。明清科举致弊之原,即在于此。

宋代改革科举之意,是废诗赋而存经义策论,这个办法,被元、明、清三代的制度推翻了。其学校及科举并用之意,到明朝,却在形式上办到。明制,是非国子监生和府州县学生,不能应科举的(府州县学生应科举,是先须经过督学使者的试验的,谓之科考。科考录取的人,才得应乡试。但后来,除文字违式者外,大抵是无不录取的。非学生,明代间取一二,谓之“充场儒士”,其数极少)。所以《明史》谓其“学校储材,以待科举”。按科举所试,仅系一日之短长,故在事实上,并无学问,而年少气盛,善于作应试文字者,往往反易弋获,真有学问者反难。

学校所授,无论如何浅近,苟使认真教学,学生终必在校肄习几年,必不能如科举之一时弋取。但课试等事,极易徒有其名,学问之事,亦即有名无实。毕业实毕年限之弊,实自古有之,并不自今日始。使两者相辅而行,确系一良好的制度。但制度是拗不过事实的。

入学校应科举的人,其意既在于利禄,则学问仅系工具(所以从前应举的人,称应举所作文字为敲门砖),利禄才是目的。目的的达到,是愈速愈好的。

(一)假使科举与学校并行,年少气盛的人,亦必愿应科举而不愿入学校。(二)况且应试所费,并来往程途计之,远者亦不过数月,平时仍可自谋生活。学校则不能然。所以士之贫者,亦能应科举而不能入学校。

(三)何况学校出身,尚往往不及科举之美呢,职是故,明朝行学校储才以待科举之制后,就酿成这样的状况:(一)国子监是自有出身的,但其出身不如科举之美,则士之衰老无大志者都归之。(二)府州县学,既并无出身;住在学校里,又学不到什么;人家又何苦而来“坐学”?作教官的人,亦是以得禄为目的的。志既在于得禄,照经济学的原理讲,是要以最少的劳费,得最大的效果的。不教亦无碍于利禄,何苦而定要教人?于是府州县学,就全然有名无实了。

明初对于国子监,看得极为隆重。所以后来虽然腐败,总还维持着一个不能全不到校的局面,到清朝,便几乎和府州县学一样了。

制科在唐朝,名义上是极为隆重的。但因其非常行之典,所以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如乡贡的深刻。自宋以后,大抵用以拔取乡贡以外的人才,但所取者,亦不过长于辞章,或学问较博之士(设科本意,虽非如此,然事实上不过如此,看《宋史·选举志》可知)。清圣祖康熙十八年,高宗乾隆元年,曾两次举行博学鸿词科,其意还不过如此。德宗光绪二十五年,诏开经济特科,时值变法维新之际,颇有登用人才之意。政变以后,朝廷无复此意,直到二十九年,才就所举的人,加以考试,不过敷衍了事而已。

科举在从前,实在是一种文官考试。所试的科目,理应切于做官之用。然而历代所试,都不是如此的。这真是一件极奇怪的事。要明白此弊之由来,则非略知历史上此制度的发展不可。古代的用人,本来只求有做官的智识技能(此智识两字,指循例办公的智识言,等于后世的幕友胥吏,不该括广泛的智识),别无所谓学问的。后来社会进化了,知道政治上的措置,必须通知原理,并非循例办事而已足。于是学问开始影响政治,讲学问的人,亦即搀入政治界中。

秦朝的禁“以古非今”;只许学习“当代法令”;“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是和此趋势相反的。汉朝的任用儒生,则顺此趋势而行。这自然是一种进步。但既知此,则宜令做官的人兼通学问,不应将做官的人与学问之士,分为两途,同时并用。然汉朝却始终如此。只要看当时的议论,总是以儒生、文吏并举,便可知道。

《续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第一种是德行,第四种是才能,都是无从以文字考试的。第二种即系儒生,第三种即系文吏。左雄考试之法,所试的亦系这两科。

以后学者的议论,如《抱朴子》的《审举篇》,极力主张考试制度,亦说律令可用试经之法试之。

国家的制度,则唐时明法仍与明经并行,所沿袭的还系汉制。历千年而不知改变,已足惊奇。其后因流俗轻视诸科,把诸科概行废去,明法一科,亦随之而废,当官所需用的智识技能,在文官考试中,遂至全然不占地位。(一)政治上的制度,既难于改变;(二)而迂儒又有一种见解,以为只要经学通了,便一切事情,都可对付,法令等实用不着肄习;遂益使此制度固定了。历史上有许多制度,凭空揣度,是无从明白其所以然的。非考其事实,观其变迁不可。科举制度,只是其一端罢了。

同类推荐
  •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女强男强一对一】她,月冥国将军府大小姐,狡黠狠毒泼辣冷血强势;他,天外天帝国一国之君,妖魅冷酷无情专权霸道;“赫连清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若是你敢死,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捉回你亲自折磨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轻笑,褪去衣衫,成“大”字型躺在床榻,琉璃眸抚媚流转,磁性魄人的嗓音响起:“来吧,夫人,现在就让为夫尝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滋味吧。”他“拿命去护她的周全,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认命,心甘情愿。”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他,我说可以幸福,那就一定会幸福。”...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三国重生马孟起

    三国重生马孟起

    重生三国马超,会天下群雄..
  •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先有刘邦称帝,后有王莽夺权。汉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媲美罗马帝国的王朝如何走向衰败?奇人异事、帝王秘史,带你揭露汉高祖开创的时代。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热门推荐
  • 重生盛世田园

    重生盛世田园

    她将家乡开发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她对这个世界充满防备,可是有一天,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种田来你花钱,我挑水来你花钱,我养猪来你花钱,我劈柴来你花钱……既然如此,她笑,那么,从今以后,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她死于爱人亲手制造的车祸。重生回十岁那年的农村。说她成绩烂考不上大学?那她就读个博士顺便留留洋。混它几个文凭拿着玩,要是想要还可以送你几本。说她家穷读书浪费钱?几千沓百元大钞甩你身上,我砸死你可好?
  • 王妃慢三拍:琴劫

    王妃慢三拍:琴劫

    师傅有训:东西咱可以不要,但不能被抢。谁抢就要百倍的抢回来,更要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师傅还有训:高手都是沉默的,所以,咱脑子慢三拍不怕,只要有实力,谁也不敢惦记你的钱,你的人。那位是啥王的相公,他不能也不敢出轨。咱也不怕被那些三儿惦记……不想做人的,就来吧!!!
  • 老师乖乖从了朕

    老师乖乖从了朕

    冰墨枫,从小与哥哥相依为命,两人共同打下一片天地,她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可是晴天霹雳,哥哥让人算计自己爱的男子,而她爱的人,却背叛了她!悲愤交加之下,她杀了自己的男友,在自己哥哥的面前跳崖,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哥哥明白他做了多么蠢的一件事,可是谁能告诉她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她变成了只有五六岁的样子,陪在身边的还是一条沧桑的狼!好不容易救了一个帅得没有天理的帅哥,却成了她的爹爹,好吧爹爹就爹爹,有饭吃就行!可是可是为什么来了一个又凶又恶的女人,说她娘抢了她的男人,她连她娘是谁都不知道!结果人家根本就不理会,乱刀上来,哼,我冰墨枫可不是三岁小孩,任由你欺负,虽然现在这样子也不大!身受重伤,她决定去学艺,可是那个混蛋是谁,凭什么第一次见面,就见她身上刻花,说以后长大了娶她为妻!她没有答应好不好!终于得知那个在她身上乱画的小子,跟她进了同一所学院,传说中的凰羽学院,她过人的天资,被怪异的院长选为继承人,成为某个班的代课老师,要不要这么残忍,她不过是个孩子而已!什么,那小子在那班!行,我上!然后,凰羽学院里,上演着一场场师生斗争。晃眼间,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原本稚气的孩子,已经变得有些认不出来,这时,她的国家却传来,她的王爷爹爹被围困的消息,而那小子的家里也出事了,两人携手并肩闯关出去,从此失去消息!这一分离,会走向怎样的局面,再次相见,又会是怎样的辛酸?皇甫御风:冰儿,有爹爹在,没有人可以欺负你!谁欺负你,我跟谁翻脸。皇甫御琪:来来来,这个给你,有人欺负你,你就拿着去军机营搬救兵,一人一口口水,淹死他们!沐清歌:她是我唯一的爱徒,谁动了,就要付出代价!轩辕璟宸:(小时候)梅花为盟,长大后,娶你为妻!(长大后)老师,你走到哪里,朕就将这天下扩展到哪里,你最终只能呆在朕的怀抱里!赫连攸予:你个小狐狸,你怎么可以算计本阁!本文美男多多,炮灰多多,首先声明,若有人炮灰了,亲们就自制小妖人偶,每天吐口水,扎银针!简介先奉上,闪人!人物领养现在开始(要领养的大大给妖留言哟):领养者和被领养者情惠(冰墨枫)墨曦颜和落筱诗(轩辕璟宸)潇湘拂尘和leyuan77(沐清歌)伤弦月和月落孤星(赫连攸予)ihau和胡澄溪(皇甫御风)一溪风月醉(幽冥月)刘姐(飞羽)流着泪的水(楼夜雪)ojlyxm(沧野澈)傲雪(小雨)文修浩
  • 一笑傾城

    一笑傾城

    荆紫荨,七绝谷里最泼辣,最刁蛮,最腹黑,最狡诈,最邪恶的女子。据说此女天生异相,糊里糊涂,煞气十足,但凡娶她的男子,在成婚的前一天莫名死去或者受不了她的半疯而无故失踪。能撑到成亲这天的楚子毅,却在当天逃婚了……以上全属谣言,不可信,其实她很善良娴雅的。不过是寻夫途中调戏了一女子,被人追杀,碰上美男沫浴而已。不过是想威风一下,冒充和亲公主,当了冒牌王妃而已。不过想谋点钱财,开个赌场,报废了冒牌夫君的嚣张宠妾而已。不过肚子饿想烤只地瓜,一把火烧了王府而已。不过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黑色毛驴,当众踢了皇帝的脑袋而已。其实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之常情的,所谓子曾经曰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祁钰齐国三王,冷酷,冷漠,冷血,冷情。这个不识天高地厚的女子是他要娶的合亲公主?闯入他的浴池,偷了他的侧妃,用他王府的房契换了一家赌场。关她禁闭,竟然烧了的半个王府。战场之上冒充他的手谕,锦囊妙计是春宫图五百本,结果敌国内部混乱,不战而降。还堂而皇之地大呼,赵公主与东齐三国生肖相冲,猪的配属狗的,不就是猪狗不如吗?荆少棠江湖第一风流公子。所谓公子笑一笑,贞洁烈妇也要叫三叫,公子一招手,嫦娥拼死跟着走!对她宠,对她爱,对她伤,他挣扎,彷徨。如果用整个天下换一个她,他,毫不犹豫!(要变态,就变态到人神共愤。要宠,就宠到骨头里。要痛,就到痛彻心扉里。越宠越销魂,越痛越销魂。某风打造独一无二的变态宠文。)话说这文的图文日志在风的圈子日志里地址如下:http://m.pgsk.com/1064395/club找了半天适合公子的人物,后来发现真的难啊。不如大家就想像一下吧。好友链接:夜初《错惹狂帝》张小鹿《狂魔宠女》
  • 失忆美人鱼

    失忆美人鱼

    清澈蔚蓝的大海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地方,大海很美,美得让人陶醉……在安徒生童话里有说过,美丽的大海住这美丽的美人鱼们,美人鱼可爱,美丽,善良……可是,住在大海里的生物们也有他们的战争,但是,大海的战争也是善良的,因此,大海依言还是海阔天空。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 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 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 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已混迹于职场多年的老江湖,职场心理学都将是你避免成为炮灰的宝典。本书是一本绝不枯燥的职场生存手册!它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职场中的种种注意事项,让你加薪、升职、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便不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