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37

第37章 王学在浙中的展开与挫折(7)

再者,讲学交友乃龙溪的人生至乐,曾声称:“吾人在世不可一日无学,尤不可一日无友。”[264]“吾人在世……岂能一时离得朋友?”[265]并认为:“吾人出来与四方朋友交接,乃是求益,不是专去教人。”[266] “取友求益,原是己分内事。”[267]但如此重友好学的龙溪,在大量评论同门师兄师弟的同时,居然对评论绪山如此吝啬,这很难说是正常的。又再者,龙溪讲学的足迹曾踏遍大江南北,在浙江境内,无论浙东还是浙西,亦都留下过他的印记[268],而惟独绪山的故乡余姚,尽管设有闻名遐迩的阳明讲学处中天阁,但却从未见他前去讲学授业,这对常被时人相提并论的钱、王二人来说,也不能不说是反常的。而在笔者看来,所有这些反常,都与两人面和心不和的微妙关系有密切联系。

其次,从绪山一方来看,在阳明在世时,绪山就对龙溪很是不服,许孚远说:“龙溪王子所著《天泉桥会语》,以四无四有之说判为两种法门,当时绪山钱子已自不服。”[269]阳明去世后,绪山不仅不把龙溪视为“师道有赖者”,声称“吾师开悟后学,汲汲求人,终未有与之适体承当者。临别之时,稍承剖悉,但得老师一期望而已,未尝满其心而去也。数十年来,因循岁月,姑负此翁。所幸吾兄(指念庵)得手,今又得水洲(即魏良政)共学,师道尚有赖也。”[270]而且还在一些场合对龙溪屡有微词,有意无意地向外界透露自己与龙溪之间自“天泉辨正”后仍在继续着的意见分歧。所以,其父心渔翁死后,他不找就在身边的龙溪为之撰墓铭、写祭文(包括心渔翁诗集序),而是不远千里去求助于甘泉、东廓和念庵等人,《心渔翁传》则更是交由阳明的早年弟子马明衡去写[271],这即使不是故意之奚落,也恐难逃后人之质疑。[272]后来编撰《阳明年谱》,绪山又居然把修改考订这样的大事交给对阳明行实并无太多了解的念庵去做[273],并声称“谱草,承兄改削,编述师学,惟兄与同”[274],视念庵为自己的志同道合者,而把一直跟随阳明的龙溪撇在一边。[275]尽管他也找了一些诸如阳明“事业多在江右”,“直笔不阿,莫洪先若”[276]等理由,来为选定念庵寻找根据。但实质上,是绪山在《年谱》的编撰原则上同于念庵,而与龙溪发生了分歧。[277]具体地说,就是绪山认为“年谱贵传事实”[278],故坚持学术与事功并重的方针,而龙溪主张学术重于事功。譬如,绪山尝以孔子有三千之徒而仍受“非笑诋訾”为例,说明“天下之大也,其能自拔于俗,不与众非笑诋訾者,仅三千人焉,岂非空言动众,终不若躬身见于政事之为易也”[279]的道理,并且指出:“若以文字之心观之,其(指收录阳明‘政事之迹’的《别录》)所取不过数篇。若以先生之学见诸行事之实,则虽琐屑细务,皆精神心术所寓,经时赞化以成天下之事业,千百年来儒者有用之学,于此亦可见其梗概,又何病其太繁乎?”[280]因此故,绪山遂“与吾党二三小子……相与稽其行实终始之详,纂述为谱”[281]。然时人却对此做法颇有微词,认为“其文未备学,士大夫有余憾焉”[282]。绪山认为:“吾师学敦大源,故发诸政事,澜涌川决,千态万状,时出而无穷。是稿(指《三征公移逸稿》)皆据案批答,平常说去,殊不经意,而仁爱自足以沦人心髓,思虑自足以彻人机智,文章又足以鼓舞天下之人心;若金沙玉屑,散落人世,人自不能弃之,又奚病于繁耶?”[283]而龙溪则认为:“夫儒者之学,务于经世,但患于不得其要耳。……周流变动,无为而成,莫非良知之妙用,所谓浑然一体者也。”[284]并试图通过邹东廓来提醒绪山说:“绪山兄此番趋教,专为老师年谱一大事。今年再不成稿,日后益难起手矣!然亦须此学打并归一,绝无疑贰,下笔方得其精神。盖学术既明,一切事功特其余事。而即事功为学术,何啻千里?”[285]在绪山为编纂《年谱》日夜操劳、费尽心力的时候,龙溪居然轻描淡写地说:“然欲成此稿(指《年谱》),须吾辈各各自信此学,纵横权实,信手拈来,了无疑碍,信得老师妙手不涉安排,学术事功打成一片,将精神描写出来,方可以信今而传后耳!”[286]甚至还想先做通《年谱》编者之一罗念庵的工作,以达到孤立绪山的目的:“得绪山兄书,云与兄(指念庵)商订《年谱》,已有次序。学术事功,须混作一项,提掇学术处详明曲尽,而于事功种种应迹,正是此学术下手处,使人读之,则可以默证此学之精微,方是传神手笔。不知兄以为何如?”[287]究其原委,乃是因为绪山把事功视为“精神心术所寓”,即学术思想的基石,而龙溪则把事功当作“学术下手处”,即学术思想的运用。因此,绪山注重的是阳明在“忧患颠沛”、事上磨炼过程中的教学之“三变”,而龙溪关心的则是师门学理的发展与传播。龙溪的这一立场,对同门的影响颇大,几乎完全把绪山的主张给覆盖掉了。比如王塘南就非常赞赏龙溪的看法,指出:“阳明先生善用兵,亦是气禀偏长于此,即使于此不能擅长,于道亦何损哉?”[288]对后人广为称道的阳明擅长用兵的事功壮举有点不屑一顾。而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下,龙溪自然会认定:

“其(指绪山)于师门之秘,未敢谓尽有所发。”[289]在学术上瞧不起绪山,当是龙溪对绪山采取回避态度的原因之一。

最后,从王门的整体利益来看,绪山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阳明学的基础资料性工作上,加上龙溪的不合作态度,所以在授业讲学、学派传承方面损失颇大,不仅他本人受到冷落[290],而且其门人后学也鲜有所获。绪山的入门弟子之少,在阳明高足中实属罕见。据笔者统计,《明儒学案》中单独记在绪山门下的弟子仅有兰溪的徐用检[291]、吴中的王师观、泾县的萧念和歙县的程大宾四人[292],而学于龙溪、绪山二人的则有查铎[293]、萧良幹和张棨。

除了《明儒学案》所记述的,还有个叫黄金色(九成)的弟子,颇得绪山的器重,所谓“绪山大器之,黄因执贽为弟子,愿终身禀学焉”[294]。然清人钱林却在《文献徵存录》里说:“余姚自王守仁始信致良知,同里钱德洪受其学以授沈国谟,国谟授韩孔当、邵曾可。

曾可子贞显颇受父业。廷采,贞显子也,少补诸生,游孔当门,复学于黄宗羲,遂笃志儒术。”[295]似乎绪山亦有自己源远流长的学脉之传承。其实,这是钱林的误记。绪山死于1574年,而该年沈国谟刚出生,何以“授学”?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绪山不仅在南中,而且在浙中甚至其家乡余姚,都未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和影响力[296],更谈不上在广泛辐射力和亲和力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学脉和人脉。

也许这就是同门当中几乎无人为绪山撰写寿序、祭文等纪念文字的原因之一吧!而这种现象在阳明的高足弟子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同样,本章开头所言的后人对绪山的评价属先回避[297]、后拔高的现象,也可能是受到了这种话语环境的影响。绪山与龙溪关系不和所造成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削弱了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的讲学运动和学派传承。罗念庵在谈到阳明去世后其学说在各地的传播状况时曾不无自豪地说:“在吉有东郭、双江诸公,在抚则先生(指陈明水)为倡首,盖浙中所未有也。”[298]此言虽有褒扬江右而贬低浙中的嫌疑,但毕竟道出了浙中王门在阳明去世后所面临的“窘迫”。而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人,钱、王二人虽皆难辞其咎,但主要责任,也许还得由绪山来负,因为他毕竟兼阳明同乡、远亲近邻、晚年高足、王府管家、著作主编、会讲主持[299]等于一身,而这在同门中是无人能与其比肩的。

【注释】

[1]《念庵集》卷一五《善山何公墓志铭》。按:邹东廓更是把何、黄视为江右王学的两面旗子:“维善山子偕黄子正之岿立赣江,树兹赤帜……融群淆以归大同,共了师门一脉之绪。”(《东廓邹先生遗稿》卷一一《奠何善山先生文》)邹的评价似有过誉自谦之嫌。

[2]《两浙名贤录》卷四《理学·徐曰仁先生》。

[3]王阳明《从吾道人记》中记述了何秦(善山初名秦,后名廷仁)接引浙西“隐儒”董澐进入王门的全过程(详见本书第7章)。

[4]《黄宗羲全集》第7册,253、523、518页。

[5]《龙溪集》卷首。

[6]据《心斋年谱》记载:“是年春(嘉靖三年),四方学者聚会日众……未几,阳明公谢诸生不见,独先生(心斋)侍左右,或有论诸生,则令先生传授。会守庵公寿日,先生告归上寿,阳明公不听。”(《王心斋全集》,72页;按:《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一》亦有“来学者多从先生指授”之说)说明阳明在越讲学时,为接引来自各地的源源不断的求学者,曾请多人担当过“教授师”的角色,而心斋亦属其中之一,故其打算归乡为父祝寿,因教授应接不暇,而不为阳明所允诺。那么,为何除钱绪山等四人外,像王心斋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却不被作为“教授师”之代表而言及呢?笔者认为,这恐怕可以从心斋在越时间较短(心斋于嘉靖二年初春赴会稽侍阳明,两年多后即离开会稽赴广德)以及泰州王门在时人眼里并非王学之正宗等缘由中得到合理之解释。

[7]参见《王阳明全集》,167、187页。

[8]《罗念庵先生全集》卷一二《甲寅夏游记》。

[9]《东廓邹先生遗稿》卷六《简黄勉之》。

[10]在明人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次钱、王并称的记录,以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同为浙中乃至整个王门的领袖级人物,用焦竑的话说就是:“绪山、龙溪两先生,皆文成高弟,狎主道盟。”(《澹园集》,482页)徐乾学即据此认为:

“时士大夫率务讲学为名高,而德洪、畿以守仁高第弟子,尤为人所宗。”(《明史列传》卷七〇,3314页)。

[11]《龙溪集》卷二〇《绪山钱君行状》。按:据李材说:“大率资性笃实者近毅,而意气激昂者近弘,古人以此两个字任道……大率近毅者不患不守,患在展拓不开;近弘者不患不任,患在把持不固。”(《观我堂集》卷一六《答蔡可行书》)“毅”即“沉毅”,“弘”即“明朗”。阳明以“沉毅”、“明朗”为绪山、龙溪定性,可以说为我们比较两人的思想性格提供了指导性路径。又按:龙溪所撰《绪山钱君行状》的可信度很高。吕本曾说过:“今读龙溪书公(指绪山)事,无一字不可信而传者。”(《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所以在绪山著作大部散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该《行状》当作考论绪山行实和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12]薛侃:《研几录》下,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九,509页。按:“耸发”

与“省悟”应属同一性质的范畴,有“超悟”之意,而“汲引”即劝诱、引导之意,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绪山讲学的目的,除了“悟道”,还有“入德”,所谓“良知至微而显,故知微可与入德矣”(《王门宗旨》卷一〇《绪山语抄》);而“入德”便须“循循善诱”。对于薛侃的这一评语,我想是否还可借用王时槐在杭州谒见绪山、龙溪时所讲的一段话而换一视角来加以解读。其曰:“钱公论学谆切,王公谓平常心是道,不可过求。”(《王塘南先生自考录》隆庆四年庚午条)“谆切”反映的是一种学习态度,而龙溪所强调的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善汲引人”是由绪山真切纯笃的学习态度而致,而“善省悟人”则是由龙溪明爽通解的学习方法所致。所以吕本说:“(绪山)公早闻良知之说,既深造而自得矣。又推其所得以觉人,几遍天下,使天下之人莫不心悦诚服。”(《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

[13]《黄宗羲全集》第7册,537页。

[14]《刘宗周全集》第3册,390页。

[15]《黄宗羲全集》第7册,254页。按:黄宗羲又说罗近溪是“解缆放船,顺风张棹”(《黄宗羲全集》第8册,3页),陶奭龄则说近溪之学为“悬崖撒手,不挂一丝”(《小柴桑喃喃录》卷上),陈懋德序近溪文集亦谓其是“撒手悬崖,去来自在”(《罗明德公文集》卷首),说明“撒手悬崖”与“解缆放船”是属于同一序列、意蕴相同的概念。也就是说,龙溪的“悬崖撒手”即等于“解缆放船”,而与绪山的“把缆放船”正好相对。一“解”一“把”,确实形象地反映了钱、王二人不同的学术性格与境界。吴震认为:绪山“把缆放船”,“反映的是一种拘谨小心的性格”,而“解缆放船”则“意味着一种开放的思想性格”(《阳明后学研究》,117、146页)。说绪山“拘谨小心”,这是实事;但“把缆放船”在绪山那里,却自有其深意。绪山在回答门人有关先儒“操则存”(《孟子·告子上》)之思想时说过:“操如操舟之操。操舟之妙在舵,舵不是死操得。操军必要坐作进退如法,操国柄必要运转得天下。今要操心,却只把持一个死寂,如何谓之操?”(《王门宗旨》卷一〇《绪山语抄》。按:颜元的《四书正误》卷六亦录有绪山的这则语录,惟文字略异,说明颜元很欣赏绪山的这一思想。又,“操舟”说乃当时学界譬喻“操”之功夫的常用术语,如罗近溪弟子杨起元曰:“譬之操舟然,吾儒捩舵理楫于波涛之中,二氏乃只顾提撕于高岸之上,处身虽殊,则求治之理则一。”(《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卷首《论佛仙》))龙溪亦有与之相近的说法:“操是操习之操,非把持也……譬之操舟,良知即是舵柄,舟行中流,自在东西,无碍深浅,顺逆无滞,全靠舵柄在手,随波上下,始能有济……若硬把捉死,手执定舵柄,无有变通,舟便不活。”

(《龙溪会语》卷六《天山答问》)“良知便是做人舵柄……若信得良知过时,纵横操纵,无不由我。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龙溪会语》卷四《留都会纪》)而且《龙溪集》中也有把操舟之喻换成操兵之喻的记载(参见卷七《新安斗山书院会语》)。说明绪山、龙溪二人都是在自由活泼的前提下强调“操”之工夫的,所不同的,只是绪山在“操舵”的同时,为保证船只不出意外,还主张“把缆”;而龙溪则主张“解缆”,因为既然已有了“舵”把方向,“缆”这根保险就显得多余了,不仅多余,甚至还会成为阻碍舟行中流的“死舵”。也就是说,绪山反对的是“死操得”,即僵化地“把持一个死寂”,而龙溪则更进一步,不仅反对“执定舵柄”,而且主张在“由我”“纵横操纵”的同时,“悬崖撒手”,使船只“自在东西”。所以绪山又把“心操”比作“如明珠走盘,终日圆转,不离于盘”(《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33页);这与龙溪所强调的“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黄宗羲全集》第7册,270页)的思想,在侧重点上明显有别。另外两人对“舵”的关注程度亦不尽一致:龙溪是说“有舵”,强调“信”良知之舵,而绪山注重“操舵”,强调“操舟之操”;龙溪所谓的“操非执定”,即绪山的“不是死操得”之意,但龙溪强调“不为所牿”,而绪山看重“操舟之妙”。尽管他们两人都反对“死操得”,且都有“复还活泼之体”的愿望,但绪山担心的是“离盘”,所以强调“操舵”;而龙溪担心的是“拘管”,所以强调在“有舵”的前提下“纵横操纵,无不由我”。从这一意义上说,黄宗羲对两人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确的。据刘宗周说:“白沙先生之学以自得为宗,他自信如舟之有舵,操纵在手,全不费力。”(《刘宗周全集》第2册,402页)这与绪山“舵不是死操得”的思想是一致的。说明不能简单地把绪山的“把缆放船”思想理解为“拘谨小心”。罗念庵《赠钱绪山》诗云:“此行不是寻常别,为向春风自放船。”(《念庵集》卷二二, 《四库全书》集一二七五,510页)在我看来,绪山的“把缆放船”,其实就是在这种自由心态和宽松环境下的“自放船”;而龙溪的“撒手悬崖”,则是“信得良知”过后的一种激情释放。

[16]《思复堂文集》,43页。

[17]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515~516页。按:光绪《余姚县志》卷一七《艺文上》全文引用了陆桴亭的这段论述,足见后人尤其是绪山家乡人对浙西陆氏这一评价的高度重视,目的则无疑是为了凸显绪山为救正王门之弊而向正统朱学的滑转。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爱情备忘簿

    爱情备忘簿

    爱一个人就应该毫无杂质。这是骄纵任性的苏小绿一直秉承的爱情信条。然而,在沈安年第一次开口与苏小绿协商时,一直被苏小绿奉为信仰的爱情便在眼前坍塌掉。一场生死浩劫,却挽回了苏小绿一直压在心底的爱情。一边是带给自己巨大压力的初恋情人,一边是关心善待自己的成熟男人,苏小绿最后选择了谁?是一路怀揣对爱情的信仰艰难走下去,还是最后回到俗世烟火的安稳里?这是一本关于女孩子在成年之后面对现实学会接受生活的情感成长书。无论你错过一个很好的人,还是遭遇一个很糟的人,没有什么比爱自己让自己完满起来更重要。
  •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西冷一出生就成为孤儿,寄养在丞相府。随着西冷的成长,对于西冷,几位皇子都势在必得,皇位之争,美人之争,本想要平淡一生的西冷陷入进去,想要抽身又何其之难,最后西冷花落谁家?是温柔善良的七皇子轩辕泽,还是霸道残忍的太子轩辕昊?亦或是孤独终身?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经典战争电影大记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经典战争电影大记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战争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场景、演员简介、经典台词等作为链接,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风笑,一个绝色天颜的亡国公主,新婚当夜被夫君一杯合卺酒毒成痴傻,从此被搁置院内,下人都敢随意践踏。风夭夭,一个是风华无限,纤尘不染的远古上神。随性懒散,医术超群。嗜睡,嗜酒,缺心少肺的清庭药神。当她成了她,将引来多少英雄尽折腰?你若无情,我便休。走之前痴傻拂去,一支《九天玄舞》,倾煞世人凡尘眼。姐没别的,全身上下就都是骨气,傲气。从不管你服不服气。从此,江湖上风起一代药神,逍遥惬意。凡间女子穿越重生,据说弱能变强,庶比嫡宠。负心汉通通改吃回头草,悔得肠子都青了。风夭夭是九重天上四万多岁的远古上神,觉得单凭三点也该过得自在。一,以老卖老,可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二,容颜不老,装嫩也易,不会被人说成不知好歹。三,不瞒别人说,她上头有人。南宫荛:饮过合卺酒,不论轮回几生,你都是我的妻……少正商:可知,轮回几世,我都在等一个会跳《九天玄舞》,心口疼痛的女子。沈慕清:我是魔君两万年前集成的迷幻之姿,是他的心魔,依附他存在,却独立任何爱上你。顾锦枫:我可说过对你是一见钟情?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对你,却是如此。楚少:你不过一个小丫头,怎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竟能将我的心也一并收了去。天末:我在他的心绪中看到你,他找了你几世,我便看了你几世,一直熟悉进骨子里。我看到你随性的去魔界找他拼酒,看到他与心口插了刀的你喝过合卺酒,看到他陪着你死去,流转人世万年天日……不想,我会爱上你。……来福好文:《母妃乖乖让我疼》他,中兴国摄政王侍妾所出的卑贱之子宗必行。她,摄政王最不得宠的第九妾欢颜。那一年,她冒死救下被兄弟姐妹们推下花池的他。他窝在她怀里笑着流泪:“如有一天我承父位,必娶你为妃。”为了得到她,他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成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智慧,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的,本书汇集奥巴马成功智慧,总结了这位现任美国总统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品寒妃

    一品寒妃

    推荐腹黑新文【邪皇妖后】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他,冰冷的心因为她不再寒冷。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他,战场的恶魔靖王,冰冷的心,却不知在什么时候,内心已经被她给占据了。他,江湖上人人惧怕的魔王,可是在她面前,他不再是那个令人害怕的魔王,而是温柔体贴的男子。他,襄王,他明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但是他为了她,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他,世上极具神秘的人,活在这世上只为了一个人,那就是她。【邪皇妖后】简介: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