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03

第3章 浙中王学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地理环境(3)

吴地“风俗之美,喜文艺而厌凡鄙,得天地之灵懿焉。其敝也,乃或乐虚淫、习侈豫,无麻衣蟋蟀之风,士缘以丧节也”[72]。这些无意之中透露出来的有关江南各地的文化差异,值得我们认真琢磨。而这种差异,到晚明又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甚至逐渐影响到两地的士人心态。具体地说,就是越靠近苏南,奢侈之风就越受到士人的追崇,并且还从上流社会流衍到世俗社会,从而成为一种颇具地域气息的消费观念。而针对吴人追求精致、崇尚繁缛的社会风尚,越人则提出了“流风之薄,人日趋恶”[73]的严厉批评。这样的批评固然有失偏执,但也的确道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向以及越中有识之士对世风趋恶的强烈不满。尽管明万历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中风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会稽人陶奭龄便对当时的越中风俗有过这样的指责:“余司教吴宁(今属东阳市),见其风俗淳古,事事有法,而最可喜者,凡衣冠旧族,必自为婚姻,其余小姓,虽崛起富贵,亦不肯辄与通约。越中人家,但有几贯烂钱,即起自舆儓驵侩(即地位最低下的奴仆商贾),亦与为好,风尚之卑,即此可见。”[74]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后,原有的等级区分已开始被打破,随之而来便是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但与浙西地区相比,浙东地区当时从总体上看,仍保持着许多诚朴之风,越中亦复如此。李梦阳在与山阴人周祚书中所说的有关越人“多嗜古笃行,独立勇往”[75]的评语,应该说直到明代末年仍基本符合实情。诚如复社文人徐孚远在评论从余姚寄籍松江的朱舜水诗时所言:“予近与柴楼诸子结诗社,始知浙东风尚,各以孤峭之质,传幽渺之音,自辟町畦,不随时好。比见楚屿(指朱舜水)诗,神清词奥,犹抱古心,信浙东多奇士也。”[76]概而言之,浙东地区多山,宗族组织完备,故有敦朴淳善、嗜古笃行之民风;浙西商品经济发达,政治权利深透,故有繁丽奢靡、浮竞淫侈之民风。嘉兴桐乡人张履祥所谓:“三衢风气淳朴……异乎吴下骄侈之习,兴替靡常。”[77] “崇祯间,松江风俗最豪奢。”[78]都是当时社会真实状况的反映。又因浙西濒海,盗寇出没,故时人又认为浙西人有性格剽悍恶薄的一面。焦竑说:“维浙之西,以海为池。” “浙西剽悍,饶讼狱,盐盗出没。”[79]伍袁萃说:“士风恶薄,吴中尤甚。稍不得志于有司及乡衮,辄群聚而侮辱之。或造为歌谣,或编为传奇,或摘《四书》语为时义,以恣其中伤之术。”[80]焦氏之说虽非虚言,但并无特殊性可言。因浙东亦临海,在明清时期也是海盗的出没之地,民风剽悍,当不在浙西之下。至于伍氏“士风恶薄,吴中尤甚”的话,倒有几分尖刻。其实这就犹如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权利意识较强一样,实无可厚非。

所以当时的浙东人对三吴地区的风俗大都持否定态度:“目吴人(包括浙西)为轻柔浮靡而不知清修苦节之士可为矜式者不少”[81]。

比如王阳明的《送佟太守绍兴序》在比较浙东、浙西之民风时就说过:

吾郡繁丽不及苏,而敦朴或过;财赋不若嘉,而淳善则逾。

是亦论之通于吴、越之间者。然而迩年以来,习与时异,无苏之繁丽,而亦或有其糜;无嘉之财赋,而亦或效其强。每与士大夫论,辄叹息兴怀,以为安得如昔之化苏人者而化之乎?安得如昔之变嘉民者而变之乎?[82]王阳明在该序中所流露出的对浙东之民风向浙西吴下转变的焦虑心态,以及希望佟太守能如同在嘉兴任太守时那样净化绍兴之民风的迫切心情,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浙东士人甚至一些浙西学者的看法。阳明弟子华亭人徐阶也说过:

今天下士称科目之盛、词章之工者莫如吴,而其习俗之下亦莫甚于吴。虽然,吴之习俗其亦非一日之积矣。周之衰也,子游没而道术湮;晋之东也,王谢用而风流贵。至于近世笼之以科目,啖之以禄利,则词章盛而混仆漓士之生其乡者,相矜以文,相高以达,靡然不知道术为何物。而浮竞淫侈之事作,然以其见闻之稔渐染之深,亦胥溺而莫知其非也。[83]徐氏甚至冠吴人钱景山以“非吴之士”,自认这是对吴中人士的极高评价,对吴中浮侈之俗厌恶之深竟至于此,实在出乎意料。故而徐阶于嘉靖十年至十五年间谪官福建延平和浙江台州时,因羡当地习俗俭质,而萌生徙家之念。他在《送大参三峰侯公入蜀序》中说:

台州自昔多廉洁之士,阶往年以视学再至其地,见其俗特俭质,自绍以东、温之西,迥然异也。因大悟曰:台士因多廉洁有自也哉!……阶故吴人,吴为俗于天下最浮侈,所谓廉洁之士故恒有之,然不能数见也。[84]

因厌吴中之俗,而欲择风俗淳朴之地徙之,是徐阶一生的夙愿。这种厌浙西而慕浙东的文化心态,在当时的江南文人中并不罕见,如顾炎武“虽世籍江南,顾其姿禀颇不类吴会人,以是不为乡里所喜,而先生亦甚厌裙屐浮华之习”[85]。

其实,在上述推崇浙东之民风而贬斥浙西之士风的背后,隐含着宋明以后浙西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开放程度快于或大于浙东地区的真实景象。只是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阻隔,近世浙东人与浙西人的来往并不密切,“浙西的事,跟我们浙东人毫不相干”(金华人曹聚仁语),从而使浙东在商品经济发达、习俗渐趋奢靡的三吴地区之外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传统。黄岩人黄绾曾不无自豪地说过:

“浙东居天地之隅,重江隔之,故论四方之俗,则以浙东为胜。”[86]然而这种阻隔,却又造成了浙东地区的相对闭塞,鄞县人李邺嗣说:

“至吾乡甬上,在东州天尽处,吴中风气,三江隔之……往来标榜,俱所不及。”[87]以至于浙东大文豪徐渭也得借助袁中郎的声望才能扬名,所谓“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彰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88];而徐渭的著作,后亦是“得中郎激扬发越而后传世”[89]的。可见,当时的浙东与浙西不仅在经济文化上有一定差距,而且两地人的观念空间也要比现在大得多。诚如黄宗羲所言:“吾越自来不为时风众势所染,当何(景明)、李(梦阳)创为唐诗之时,阳明与之更唱迭和,未几弃去。何、李而下,叹惜其未成,不知其心鄙之也。”[90]然素有“财赋之上腴”(嵇曾筠语)之称的浙东地区,“自宋、元以来,号为邹、鲁”[91],后又逐渐成为全国学术思想的重镇。阳明弟子董澐诗云:“身边礼乐东南盛,目极风云西北回。”[92]而东南又以浙东的宁绍地区为盛。聂豹说:“浙科第文物之盛,甲于东南,诸郡独称宁绍。”[93]只不过作为两宋以来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发展的中心区域,浙东与浙西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态下,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相异的学术旨趣和思想特质。这些都是研究浙中王学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过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王学在两浙的不同命运明代中叶以后,处于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江南社会,读书人的学术兴趣和社会大众的知识话语已发生转向,“道学先生”已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角色,私淑王阳明的罗洪先年轻时甚至被讥笑为“罗道学先生”[94],即为明证。被视为“异端之尤”的李贽更视那些满口道德性命的道学先生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95],并斥责道:“世之好名声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96]因此当时有人喊出“宁为真士夫,无为假道学”[97]这样的口号,应该说是毫不奇怪的。而就在道学与道学先生声名扫地的同时,在世俗化和泛政治化程度很高的江南地区,除了依旧使用为科举的敲门砖之外,对于玄远莫测的理气心性,无论是僵化的朱学,还是与之截然异趣的王学,都很难再提起一般人的兴趣。普通的知识界沉迷于时下流行的戏曲、小说、辞赋以及鱼目混珠的古董、文物、名人字画的鉴赏,年轻的名士才子亦不愿再沉埋于故纸堆,他们更喜欢的是诗酒流连,是瓦舍勾栏。[98]这种现象在江南的浙西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叶权的《贤博编》中就记载了一则王门学者讲学浙西地区时所受到的冷遇:“方太古,字质父,号寒溪,金华兰溪人。少为诸生,因事弃去,博学能文词,大为时辈所重。已游吴下,吴下人方崇奖孙太初。太初性通敏,华藻溜亮;而质父交阳明先生,以道学自任,多矜执。吴人因聚噪之,失意,遁归家居。”[99]这种遭遇,相信绝非“以道学自任”的方太古一人之体验。

浙西在中唐时就已成为“吴中诗派”的活动中心,因而有学者指出:“唐人联句之盛,实起于大历、贞元时期的吴中地区。”[100]明以后,浙西人更是“皆以词章之业为尚”[101],玩词赏画之风远盛于浙东。明代永嘉学者王叔杲曾批评说:“海虞(今属常熟市)为先贤子游之乡,而士友独不好论学。”意指浙西吴地只重诗文而轻学术,于是叔杲便“奉涵野公之命,构文学书院,因集诸生为文会”[102],以推动浙西学术之发展。清人朱彝尊《孟彦林词序》曾称“宋以词名家者,浙东、西为多”,明代尤为如此;然王兆云《明词林人物考》所录的467人中,籍贯浙西的人却要大大超过浙东。[103]后具有词学传统的浙西在清初遂成为词学之渊薮,产生了著名的浙西词派。

蒋景祁《刻瑶铪集述》曰:“浙为词薮,六家特一时偶举耳,故未足概浙西之妙。”意即仅举六家浙西词派,事出偶然,实际数量当超过500家。[104]这组数字表明, “浙(西)为词薮”,并非虚语。即使到了近代,浙西仍有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所开启的清新之风。

如果说浙西曾以词章之学(即文学,包含诗、赋、词、曲)风流于近现世,那么浙东便是以心性之学辐射于海内外。[105]黄宗羲曾基于学术道统的立场强调指出:“向无姚江,则学脉中绝,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凡海内之知学者,要皆东浙之所衣被也。”[106]然若基于词家的立场,则可谓海内之知词者,要皆西浙之所衣被也。

比如与诗词一脉相承的戏曲创作,当时最为密集的地区亦在江浙,两地的剧作家几乎占了全国的九成,尤其是苏、杭、嘉、湖一带,其作家群的人数和作品又占了两省的半数以上。[107]在明代画坛上,浙西有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吴派。然而有意思的是,只比文徵明小两岁的王阳明却成为浙东心学派的创始人。前者体现的是明代的艺术精神,而后者体现了明代的学术精神。两者在心灵上虽有相通之处,但各自所代表的人文地域差异亦是显而易见的。比文徵明稍早的吴派画家是沈周,同时的有唐寅和仇英,号称“吴中四杰”。后又有董其昌占据松江画坛。无论是文徵明的“精致”、“论理”,还是董其昌的“秀润”、“论笔”,都反映了吴派画家的“雅”(所谓“文雅之趣”)和“理”,这与浙派画家的“俗”(所谓“野鄙”,以明中叶吴伟为代表)和“情”(以明初钱塘人戴进为代表)形成了鲜明对照。[108]后者在致思趣向上近于阳明学,从而表现出浙派在学术和艺术两大领域的趋同性和互动性。所以王阳明虽与吴中文人常有往来,但吴中文人不仅不倾心阳明之学,反而多有批评,顾璘(东桥)即为其中之代表。即使在阳明学派内部,其吴中传人与浙东传人之间相互斥责、彼此拆台的事件亦时有发生。如武进(今属常州市,亦属广义之“浙西”)人薛应旂是阳明的三传弟子,按理不该对本属于师长辈的王畿下狠手,但恰恰是他在夏言的授意下把王畿革了职,并将其学说斥为“伪学”[109]。薛应旂后来成为东林学派的鼻祖,而东林学派又是晚明批判王学的主要力量。这种来自浙西的批评声尽管要比闽、洛、关等地柔和得多,甚至还大都以“中行”的面目登场,但毕竟已将文化、学术上的不同旋律演奏得振聋发聩,令世人瞩目。

应当指出,这种或尊程朱、或好诗画的才子文人风气的形成,与当时浙西、吴中地区特殊的政治环境有直接关系。元末张士诚攻下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并定都苏州后,曾长期割据一方,自称吴王,与朱元璋展开对抗,朱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明朝开国后,便对浙西、吴中地区实行了一系列苛重的政策,不仅籍没苏、嘉、湖一带豪富的田产,还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的田赋,“增至八十八万者忽加重至二百八十余万”[110];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举考试也以种种理由对该地区的考生不予录取,至于这一地区的文人士大夫遭受迫害残杀,则更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们除了紧紧跟随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并为之摇旗呐喊外,便是远离主流意识形态而去玩弄那些“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的戏曲、小说、辞赋和书画。也就是说,当浙东诸子在努力创造“心学文化”的同时,其毗邻的浙西“才子”们则沉醉于一种“才子文化”[111]中。陈继儒是华亭人,他眼里的家乡文人便是这样一群“才子”:

余犹记吾乡陆学士俨山、何待诏柘湖、徐明府长谷、张宪幕王屋,皆富于著述,而又好藏稗官小说,与吴门文、沈、都、祝数先生往来,每相见,首问:“近得何书?”各出笥秘,互相传写,丹铅涂乙,矻矻不去手。其架上芸里缃袭,几及万篋,而经史子集不与焉。[112]

这样就更加剧了浙东与浙西文人学者之间的彼此不服气,甚至瞧不起。这一现象可谓当时回荡在钱江两岸的一幅耐人寻味的文化图景。而且这种观念还影响到从学于阳明的浙西弟子及其后学。董澐在谈到被朱门嫌弃的王之学时说过:“今之士溺于进取者,莫甚于闽;以雕虫之技相夸诩者,莫最于吴下。先生(指王)之学在天下犹或有知之者,而在二地尤其弃物也。”[113]王与张九成一样,在程门中倡导“屡空之学”,开象山心学之先河,故颇得王阳明及其弟子们的好感。阳明曾赞叹道:“以道自乐不知而不愠者,其王乎!”[114]作为浙西隐儒的董澐,在早期的诗词创作上与浙西文人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115],但在晚期的学术立场上,却以坚守浙东的阳明学说为己任,而对周边的文人墨客包括自己过去的诗友进行了尖锐抨击。无独有偶,出生于吴兴的顾应祥,少受业于王阳明,对吴中地区之文风亦颇有微词:“苏州人惯作小说而事多不实,盖苏人好文,往往以传闻之言文饰而成书故也。”[116]而同样出生吴兴的管志道在述及自己身处吴中孤独无友时,竟毫不留情地痛斥道:

昔鲁多君子,今江右亦然。每忆兄(邓定宇)得万(思默)、张(阳和)二三君朝夕切磋,不患不进,孤则莫孤于弟矣。吴中士习,大概在诗文、势利两途。趋诗文则为诗文之有力者收去,趋势利则为势利之有力者收去。方今两途之有力者,孰友过于我吴者哉?弟孑然一身,其谁与侣?即有侣,亦衰耄之朋、方外之士耳。人方欲疏我讪我以自明,而我又不忍舍斯人以为与,且欲以绵薄之力,障两途之狂澜,以待后进中之良心未丧者。……假我数年,脚跟立得稍稳,而风俗倘难力回,亦不难抽身,就贵境之仁贤矣。[117]管氏甚至断言浙西、吴中地区“非振铎之地”,进而为自己遁入禅门寻找借口:“故权修檀度于禅门,此愿学孔子之变局也。”[118]浙西、吴中与浙东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之大并引起士人不满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警校风云

    警校风云

    他们怀揣同样的梦想来到了警校,开始了从普通人蜕变为警察的痛苦而又充满乐趣的生活。他们共同经历魔鬼般的军训,互相配合与文化课老师斗智斗勇,稚气未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学着惩奸除恶。警校里的条条框框虽多,却无法束缚年轻人意气风发的青春本性,于是一幕幕青春故事在绿色的校园里上演……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宁负流年不负卿

    宁负流年不负卿

    大衍之数四十有九,这里是上苍给芸芸众生留下最后一处慈悲的地方——慈悲客栈。许一诺守在这里,倾听每一个客人或甜蜜、或忧伤的故事。当触动心弦的相思之情化成延续生命的灯油,她便可以帮助他们见到想见却不得相见的人。她慰藉了他人的内心,却无人排解她的寂寞。一场大火,夺去了她的记忆,也夺去了她对他的爱恋。她忘记了曾有那么一个人,一直陪在他身边,视她如生命。他说:“竭尽余生,我只想为你造一座城。城灭,我死。换你今生的勇气,值。”这是一场爱情的对赌,这是一场命运的游戏,这是一场人间的别离。原来,爱是永恒的慈悲。
  • 木槿花西月锦绣(3):月影花移约重来

    木槿花西月锦绣(3):月影花移约重来

    我,花木槿,胸藏智慧,通达人世,守义重爱,善良勇敢,拼搏坚忍,拥有两世记忆,自命对风月无情……其实,我,花木槿,贪财好色,贪生怕死……谁叫在紫园里,咱妹是红人,咱哥是西营首领,咱有小五义当后台,最横的四爷给我撑腰……我外号叫女色魔!我怕谁?什么,你确定?我是被调去三爷的西枫苑,不是四爷的玉北斋?是那个身残志残心也残的原非白原三爷的西枫苑?!好吧……就这样,命运的轮盘悄然启动,东庭末年,欲望、野心、杀戮、王位、权力交织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弥足珍贵的友情,还有,这一世注定凄艳的爱情……错入乱世风云,面对铁血山河,心中却渴望那一曲缠绵的长相守……花西夫人,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代奸商无良主母

    一代奸商无良主母

    无良婶母偷梁换柱,秀才妻成商人妇。商人妇就商人妇,没关系,咱能慧眼识玉,就能妙手打造好相公,成就一代豪商。啥?他该娶的人不是她,而是公主!啥?他该是将军,不是商人!啥?要拨乱反正,让她的相公当将军娶公主!怒!大怒!怒不可遏!贵妇变身成泼妇,操两把菜刀在手,刀锋锃亮,谁敢觊觎她精心打造出来的好相公,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一女当关,万女莫开!—友情导读:★宅斗神马的都是浮云!某雪温柔善良,暂无让丫鬟投井偏房上吊的打算,所以想看泣血沉重宅斗剧的看官们一定要慎入!慎入!★宅斗神马的都是浮云!某雪亲妈在这表示此文会延续狗血温情的路线,不随便虐女主男主女配男配,看官们放心放心,请放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嫡女小妻

    重生嫡女小妻

    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及笄定亲、退婚身死可悲的她前世只用这十六个字便能概括。当家族面临倾覆的危急时刻,她被人暗算重生在了三岁的稚龄。本以为前世受的苦都是上天的安排,却不料自己一生的悲哀原来都是一个野心的恶毒女人刻意的安排。那些前世受的苦,不是天意而是人为。仇恨让她快速成长起来,却没想到母亲在临走前竟是给她留了一份天大的惊喜!玉戒中有无限空间,前世收来的各种金银珠宝成为她在东方府立足的本钱,让她在复仇的道路上更加如虎添翼。面对自私毒辣的李氏,她可以伏低做小;面对自私自利的父亲,她可以撒娇卖痴;可面对冷面热心只为她的他,她却束手无策。娶我吗?自然不行!但如果你愿意入赘,内外事都由我做主,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宝宝很妖孽

    宝宝很妖孽

    她曾是A市的天才学生、泰拳界的骄傲,却意外死亡。当她再度睁眼,居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被家族抛弃,顶着废物名头被殴打致死的杨家“公子”时,昔日的废材便成了万世不出的天才,令整个异界为之颠覆。父母为隐藏她身上邪魔的秘密不惜和家族决裂,自此,她不要再做拖累他们的废物,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不被家族承认?那便成为被各大家族争夺的习武天才,让杨家挫胸顿足,后悔不跌!尊严遭受践踏?那便狠狠还上一拳,再跺上三脚,让世人知道何谓犯我者,必诛之!后悔了?求饶了?对不住,小爷便生了这么个贱性,敬我者十倍还之,恶我者吾恒恶之!内力修炼,精神控制、召唤、炼药,这一切对她来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在这个充满阴谋和压迫,诡计与争斗的大陆,她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她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把世界踩在脚下,君临天下,舍我其谁。当武者为了修炼内力散尽家财购买灵丹仙药却依然修为难进,而她却凭借着变异的元丹肆无忌惮的猛窜越级。更变态的是,她还是一个出色的炼药师。当召唤师为了契约一头魔兽费尽千万苦时,却有无数圣兽跑来向她大献殷勤:我是最强壮的圣兽,真正的战士,若你喜欢我还可以幻变成人形满足女主人的特殊要求。“滚!我已有上古神兽为坐骑。”而这该死的“小子”却不领情。当精神师拼着老命才能控制一头神兽为己所用时,而她却能翻云覆雨、搬山造物。管你什么神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你还是死路一条。面对各方势力的拉拢,“臭小子”却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死不挪窝,并给出超级言论:“不喜争斗、只喜美男”。人们在恶寒这个男人的怪趣味时,谁看清了她才是倾城容颜、绝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