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02

第2章 浙中王学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地理环境(2)

则是指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清代浙东史学,即浙东学派,认为“浙学”与以惠栋为代表的“吴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皖学”及承吴、皖之余绪而在扬州发扬光大的“扬学”一起,成为清代学术思想的四大流派。[30]吕思勉的《理学纲要》则专辟“浙学”为一章,并把“浙学”分为永嘉、永康二派。[31]近人周予同的“浙学”概念一如吕思勉,其曰:“按初期浙学,如陈亮之粗疏,陈傅良之醇恪,其功力与辩难,自非朱熹之敌。但自叶适之《习学记言》出,不仅与朱、陆二派鼎足而三,而且有将破坏朱氏全部哲学之势。”[32]何炳松虽主张给宋以来的浙江学术确定“一定的地名和名称”,但他对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所用的“浙学”、“婺学”、“永嘉之学”等说法均不满意,认为“这三个名词很不切当,因为前一个太泛,后两个太偏”,还是章学诚《文史通义》所定的“浙东学术”四个字比较适当。[33]依笔者拙见,无论“浙东学术”、“浙东学派”,还是“浙学”抑或其他称呼,在把握和解读时,都应该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要把“心学”视为贯穿近世[34] “浙学”的基本学术流脉;二是要把“浙西”甚至“大浙西”也纳入“浙学”的考察视野。惟如此,才能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出浙江学术思想发展的基本态势。而这也是我们进行浙中王学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

(第二节 “浙学”的东西异质与王学的跨江传播一、“浙东”与“浙西”

由上可知,“浙学”一词在各个历史时期,其文化载体和学术内涵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的心学流脉,在中明以后不仅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且势力越来越壮大,声名也越来越显赫,反映出王阳明及其所创立的学派已在整个浙江地区乃至南方诸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态势。那么,这一时期的“浙学”及其所包含的浙中王学在钱江两岸的地缘环境中又呈现出怎样的历史图景与思想脉络呢?这就是本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浙江省自古就有“两浙”之称。“两浙”即浙东(包括今浙江省的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与浙西(即今浙江省的北部及东部部分沿海地区)。

对于浙江的地域分界,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国语·越语上》所说:“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韦昭注:“今嘉兴御儿乡也。”其地约今桐乡之西南。此后,《越绝书》卷八也说:“语儿乡,故越境。”另一说始于《史记·货殖列传》:“浙江以南则越。”王充(《论衡·书虚篇》)从其说:“余暨以南属越,钱唐以北书于吴,钱唐之江,两国界也。”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能成立。《国语》所说的吴、越国界,当是越国战败以前的国界。到句践五年(前492),句践被作为人质入吴,七年释放返国,此时国土已较前缩小。因此,在浙江的地域分界中,钱塘江的地位非常特殊。这个地区在秦统一后置会稽郡,而“吾浙之台、温、处三州,则实秦闽中郡之北土”[35]。到东汉永建四年(129)实行吴、会分治,设置吴和会稽二郡,这二郡即以旧吴、越国界即钱塘江为界。吴郡和会稽郡的建置,一直延续到南朝刘宋,至唐代始置浙江西道和东道,宋代改称浙江西路和东路。元代置浙江行中书省,领两浙九府。明初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领两浙十一府,浙西的嘉兴、湖州二府始自直隶来属浙江。故清乾隆《浙江通志》称:

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而两浙始以省称,领府九。明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嘉兴、湖州二府属焉,领十一府。国朝因之,省会曰杭州,次嘉兴、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之右,是为浙西。次宁波、次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凡八府,皆大江之左,是为浙东。

文中所言“大江”,即钱塘江。[36]江左浙东八府,历代变化不大;而江右浙西[37]的自然区域,则变迁离合频繁:唐肃宗时,除升、润、苏、杭、常、湖之外,并领宣、歙、饶、江四州,盖兼有古豫章郡之地。宋代浙西路的管辖范围包括平江(苏州)、常州、秀州(嘉兴)、湖州府和江阴军。明代又将苏、松、常、嘉、湖五府(也有将杭州、镇江二府划入其中的)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后来甚至有人建议在最为富庶的太湖流域即今苏南、浙西地区设立专门的行政区。[38]故全祖望《浙西分地录》曰:“盖会稽之西土,自罢侯置守以来,虽其中离合不一,而苏、松、常、镇之合于浙西,则未有异者。”[39]浙江大地, “东宽而西迮(通‘窄’)”[40],即由此而来。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浙江上”中所涉及的人文地理范围,就是指的浙西与苏南的部分地区。据《日知录》载: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41]后世指二浙之地,通称吴、会,谓吴与会稽也。…… 《庄子》释文“浙江”注云:“浙江,今在余杭郡。《后汉》以为吴、会分界,今在会稽钱塘。”[42]昔人以钱塘为吴、越之界,唐释处默诗有“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之句,宋陈师道亦有句云“吴越到江分”,盖为《史记·楚世家》“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句所误。以《春秋内外传》考之,吴地止于松江,非浙江也。浙江乃越地。[43]可见,“大江以右”的浙西地区自古以来就与苏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难分你我,故后世遂以吴、会(稽)或吴、越分称浙西与浙东。

顾炎武说:“天下租税之重,至浙西而极。浙西之重,苏、松、常、嘉、湖五府尤甚。”[44]即为明证。隐居湖州天池山二十余年并与徐渭相友善的法聚禅师,以及师事湖州唐枢(湛甘泉门人)和绍兴王畿(王阳明门人)的嘉兴学人王爱等人,其学术活动的区域,集中在浙之东西之间,然却被史志称为“往来吴、越间”[45];而明文人许应元原为“燕人,家于钱塘,又为吴人”[46],则更凸显出时人以浙西包括杭州为吴地的地域视野。因此,宋明时期习惯上把湖州称为“三吴”之一的“吴下”[47]。如海盐人董榖说:“浙西吴下当国家神州之东南……于是(海盐)澉浦镇城筑,当风涛之上游,而为三吴之首成矣。”[48]由于“海盐秦属会稽,旧域最广,自唐析北境为华亭,乃并属于吴焉,故凡海盐所产,前史悉书吴人”[49]。尽管明以后,中央政府为便于控制,而人为地划分行政区域,于是“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50]。但从总体上看,“吴下”的浙西地区与“吴中”的苏南地区,无论在自然地理上还是在人文地理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地缘文化联系。而近世以来浙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浙江省的历史事实,则丝毫不影响其在学术风格和文化型态上明显接近于苏南而远离浙东的取向与特质。因此,浙西与苏南两地近世以来常为世人合而观之,当在情理之中。当然,当时亦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以钱塘江为界来划分“浙西”与“浙东”。比如明儒袁炜(1507—1565,号元峰,嘉靖十七年进士,宁波慈城人)就曾把宁波地区也归入“浙西”的范畴。他在为慈城县衙撰写的《建邑城记》中说:“吾邑旧无城池,亦鲜识兵革,故浙西多事,当道者屡檄筑城。”[5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 “浙江十一府,以秦置会稽郡之封计之,西虽缩而东则赢”[52]。也就是说,浙西面积小而浙东面积大。而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吴的核心区域就是狭义的江浙,而这必然包括浙江的湖州和嘉兴。浙江省的吴地自古就有“吴根越角”之说,并且表现出与江苏省的吴地天然亲近,而与越地则因钱塘江和杭州湾的阻隔而相对疏远的特征。由于吴地属于浙江的太少,更由于江苏的吴地太过显耀,于是浙江向来以越自称。这不仅促成了江苏以吴自居而把吴、越等同于广义的江、浙,也影响了浙江人的地域观念的转变。湖、嘉地区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因为苏南的吴地太正宗,因而不管从实惠上还是情感血缘上,越才是浙江的灵魂。比如近现代以来,浙江的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偏向于越地的宁、绍而冷落了吴地的湖、嘉。也就是说,浙西不仅“缩”于地域,而且“缩”于文化与观念;在吴文化的强势渗透下,“浙学”表现出了“东”强“西”弱的特点。[53]不过,所谓“浙东”、“浙西”,在学术上亦并非铁板一块,浙东的宁、绍与金、衢、温、台就有明显不同[54];浙西的杭州更显得相对独立,而与周边的嘉、湖、严、绍均有差异。[55]总之,两浙、三吴中的浙西与苏吴,吴越以后就比较亲近[56],而与钱江以南的浙东地区和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在地域文化上逐渐显示出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今的地域概念来笼统地指称“浙学”或“吴学”。

顺便指出,地处吴越文化交汇处的近代上海文化,即所谓“海派”文化,乃是在浙之东西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的人口构成,本地籍仅占总人数的15%,而外籍移民占85%,其中绝大多数人的祖籍是宁、绍、湖、嘉、苏、无、扬地区,还有不少外国移民。地处浙西的杭嘉湖平原以及浙东的宁绍平原,自宋明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风气比较开放、科技较为先进的地区。“海派”文化就是伴随着国内外移民的聚集和工商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在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中,不仅传承了吴越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了多样而又兼容、敏感而合时宜、实效而富于创新的特质,而且还吸收了近代西方商业和科学文化中的大量养分。所以“海派”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集多样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于一身的“商气”与“文气”有机结合。所谓“商气”即商贾云集之地,所谓“文气”即文人聚集之地。从明中后期上海的徐光启和杭州的杨廷筠、李之藻,到晚清海宁的李善兰等人,以及明清时期在杭、嘉、湖、苏地区所集中的一大批精于西方宗教文化和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名人雅士,就可以看出“海派”文化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而流淌在其血脉中的文化因子,既有浙东的,也有浙西的,更有西洋的。[57]二、“两浙”的自然人文环境尽管吴、越两地自古以来就有“同气共俗”的文化渊源关系,所谓“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58]。

但比较而言,吴、越两地包括浙东、浙西,在各个方面都存有一定差异。[59]在自然环境上,浙西河道纵横,一马平川,而浙东除绍兴多水,甬、温、台临海,其他各州均山峦连绵,所谓“其水俱束海为江,犇潮激汛;其山俱崔巍而兀起,城垒峥嵘”[60]。因此,两浙在经济发展上是一直存在较大差距的。对此,黄宗羲曾作过这样的比较:

“我东浙之田,斥卤下下,一亩所收,上者不过米八斗,米价八钱,其征银米火耗二钱有奇,则十而取三矣。三吴之田稍优,其漕粮银米,大略十取五六,而力役不与焉。”[61]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上的这种差距,还逐渐导致了两浙在市场经济和社会风气方面的差异。

就市场经济而言,明正德以后的浙西地区,“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62]。故明宣德初年,首先“添设浙江杭、嘉二府属县劝农主簿”;嘉靖六年,又“诏江南府州县治农官,不得营干别差,其重农如此”[63]。由此似可窥见浙西商品经济发展之大概。因此,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称浙西属于资产阶级的天地,而浙东大体上都是自耕农的社会,当非虚言。浙西近于政治权力(南宋之杭州,元明之南京)和商业的中心,故受到的政治控制较严,商人习气较重;而浙东相对来说因远离这个中心,在政治上显得较为宽松,经济上更依靠农林渔。更主要的是,在当时的吴下浙西地区,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在经济繁荣的刺激下已比较强烈,一些对仕途绝望、归居乡里的士大夫即所谓“士隐”与当地诸生所领导的“乡评”、“乡论”等,逐渐上升为制约统治阶级的重要政治力量;在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士、民联合行动的“民变”。民众政治力量的上升还直接导致了乡党意识的高涨,“其议论是非,若秋霜烈日,朝野惮之”[64]。说明在晚明的吴下浙西地区,绅权对政权的优势地位已非常普遍,地方官吏往往要受到士绅的制约。而这些热心政治、投身党社运动的民间知识精英,就是所谓的“君子”。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曾不无得意地说过:“我吴尽多君子,若能连属为一,相牵相引,接天地之善脉于无穷,岂非大胜事哉!此会之所由举也。”[65]稍后的黄宗羲,虽出身浙东余姚,但由于其政治视野和思想境界已远远超出了两浙的地域范围,所以才能在对晚明江南社会尤其是吴下浙西所存在的社会现实作出理论升华的基础上,写出了像《明夷待访录》这样的启蒙主义杰作。[66]就社会风气而言,由于天时地利的优越性,江浙地区对于物质享受的发挥,实由来已久,至明嘉靖以后,诚朴之风熄而奢靡之风日甚一日,传统的克勤克俭之箴规几被抛弃殆尽,转而崇尚生活的富足、安逸、享乐甚至放纵。嘉靖时上海人陆楫提出的“崇奢黜俭”理论,就颇具代表性。据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载:

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

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若今宁、绍、金、衢之俗,最号为俭,俭则宜其民之富也,而彼诸郡之民,至不能自给,半游食于四方,凡以其俗俭而民不能以相济也。要之,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奢俭之风,起于俗之贫富,虽圣王复起,欲禁吴、越之奢,难矣![67]把苏、杭为代表的“吴俗之奢”与“最号为俭”的宁、绍、金、衢之俗相比较,这无疑是陆楫留给我们的思考理路之一。说明在物质享受方面,浙东与浙西也有明显差异。所谓“杭俗之奢靡也,野遍台池,市多浮巧”[68];“然苏城及各县富家多有亭馆花木之胜,今杭城无之,是杭俗之俭朴愈于苏也”;严、绍、台各州, “其俗勤俭,又皆愈于杭矣”[69]。至于“会稽者,重犯法,勤俭,重祭祀,文雅而风流,其俗也顾不安之”[70],可谓介于严、台与杭之间。而嘉、湖与杭接壤,“民俗大相类”[71],亦以奢靡为时尚。顾璘《近言》云: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魔笑娇娆

    魔笑娇娆

    千古一笑,笑煞千古,绝然傲情,狂歌傲舞!忍辱负重,破茧重生,十年鬼窟,修魔成神!“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了魔,你们还会爱我吗?”独孤绝笑,白发红眸,绝世容颜,似魔非魔,笑魅众生。曾经,她也单纯的笑过,单纯的爱过,用尽了一生痴傻。现在,也许恨都成了奢侈,万众瞩目时,白色的发丝张扬的飞舞,绝色的女子用着血色双眸看着这世间百态,轻浅的笑容,悠远而飘渺,妩媚且娇娆,好似不属于这尘世间的美丽…“今天,只要我想,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可能活着离开…”
  • 美男养成攻略

    美男养成攻略

    玩网游,人家是穿着漂亮衣服游山玩水,极品装备一把罩,轮到她,怎么就那么不顺呢?!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的宠物是个粉嘟嘟的小宝宝,不能打怪也就罢了,还要她喂、奶==!当人家的妈妈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容易辛辛苦苦拉扯大,就蹬鼻子上脸了,有没有搞错,GM出来,这种宠物我不要啦,行不行!什么,其实人家也是玩家,还很厉害,还,还是财色兼备的帅哥?!抓住!谁养谁家的,跟我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推理要在晚餐后

    推理要在晚餐后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案中有案的案件,经他手之后都会水落石出。在惊呼原来如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能够做到吗?其实,通过侦探思维游戏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效果最为显著。本书所收集的精彩迷人的侦探思维游戏,专门训练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相信一定能使你在玩乐中越变越聪明。
  • 女人,不许反抗

    女人,不许反抗

    她是穆氏的千金,而他不过是她家佣人的儿子。他凭什么爱她?他拿什么来爱她?年幼的时候她因为他卑贱的身份讨厌他,厌恶他,对他的爱视若无睹。母亲的去世让她发现了天大的秘密,她更加的厌恶他,憎恨他。父亲的绝情让她逃离了穆宅,隔断了他和她所有的联系。十年后,她是‘皇’神秘的总裁,娇媚美丽。当她再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已成为C市最大的富商,有着属于自己的帝国。她从来没有想到他由一个低贱佣人的儿子,变成优雅如豹却嗜血的男人,更没有想到他会将她囚禁起来,只为让她留在他身边。他很宠她,可是她却很恨他,恨他不顾她的意愿囚禁她,恨他让她在十年里那么的痛苦。精彩片段一:雨,下的很大。全身湿透的穆颜虞难受的举起脚步走着,身后传来急切的脚步声。倏地她整个身子被扯进一个温热宽厚的胸膛里。“跟我回去?”他低低的哀求着她,声音微微嘶哑。“回去??那里还是我的家吗?那里已经被你和你妈霸占了。”她使劲的推开他,冷冷的说着,雨水顺着她娇俏的脸滑下,没有人知道她的泪水已经流干,从母亲死的那一刻流干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和他的母亲,她恨他,一辈子都恨。“只要你跟我回去,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他苦苦的哀求着,俊美的脸上闪过痛苦。“哈哈哈,回去,不,那里已经不是我的家了,轩司臣,我恨你,我穆颜虞这一生都会恨你,我发誓永远不会原谅你。”她凄烈的大笑,含着恨意,让轩司臣心里一颤。她双眸里充血的恨意,让他痛苦。不要,虞儿,不要恨我。冷冷的望着他,穆颜虞转身跑向马路对面。“虞儿,回来!!”一辆货车驶过,穆颜虞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他痛苦的对着天嘶吼。精彩片段二:生日宴会上,她身着艳红色抹胸礼服,神情冷艳而娇媚,男人上前攀谈却被她轻笑拒绝,她就如高高在上的女王,让人望尘莫及。黑暗处,一双嗜血的眸子紧紧锁住她的娇美,如豹子般伺机而出,让她根本没有逃离的机会。虞儿,你永远是我的。推荐嗜血的姐妹篇伊玥语的故事《冷酷总裁霸道爱》新文《重生之再做我老婆》
  • 饮水词之千年之恋

    饮水词之千年之恋

    “绝对……不要生下你的孩子……”南宫宇泽,如果你是他的前世,那我,白寒,就是你的今生。一次重生,一次穿越,一个朝代,一生爱情。宫廷里的斗争,纷纷扰扰的感情羁绊,下个轮回,我们还会在一起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极神脉

    九极神脉

    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林谦凡穿越到了另一个的世界,重生改名为徐天云,在机缘巧合之下,徐天云利用前世超凡的设计水平再加上神秘的九极神脉,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修仙之路。平凡普通的世俗界、法元纵横的修凡界、灵力浩瀚的修仙界、美仑美奂的仙界、至高无上的神界将一一呈现,除此之外,阴邪怪异的鬼界、古怪离奇的妖界、神秘莫测的冥界还有那暴虐无比的魔界,全都会逐一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