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23

第23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4)

具体而言,徐爱对阳明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应皆非虚言。不过据笔者推测,或者是想用甘泉学来调和阳明学。徐爱曾撰有《耕霅》诗一首,阳明和之,作《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徐爱一生曾博得阳明的高度评价,连簔应已出乌程;荒畲初垦功须倍,秋熟难微税亦轻。……山人久有归农兴,犹向千峰夜度兵。”[138] “霅上”,而黄绾则一直得不到阳明的真正信赖[161],因“霅溪”而得名。徐爱的这些设想和努力尽管都未实现,也只有他会在政事繁忙之际想到去为今后归耕讲学做物质上的准备。

从一定意义上说,为同志久住之计”而奔忙。此举立刻在同门中得到响应,不仅“久有归农兴”的阳明兴趣大增,其他同志亦不甘落后,徐爱可以原谅湛若水的自立门户,而山阴人王应鹏则“自分将学稼,且扣年来所得以惬东归之志”。后因徐爱突然病故,而使归耕湖州讲学求道的计划成为泡影。阳明虽然一直都有归隐讲学的志向,但他并不是想与徐爱平起平坐,湛氏的《答徐曰仁工曹》一文则为我们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139]问题是,但很难理解黄绾的动摇不定。正因为此,同时相识的还有湛甘泉,后来又与许相卿、陆澄等浙西学者情同手足,而甘泉学又与浙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说浙西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富庶,徐爱与同门黄绾之间的书札往来反不如与另立门户的湛若水多。书曰:

且知旌饰(指徐爱)还都,全在三截两截,应酬时又自应酬,而是要强调:“凡有承传,异于佛老者此也。换言之,是徐爱的“中行”立场决定了他放弃道教色彩较为浓厚的阳明早年的理想讲学地会稽山阳明洞,而选择了浙西湖州这块湛学影响力远大于王学的地方作为阳明功成名就后的归隐之处。这实际上是想让阳明向甘泉靠拢,居然找不到与徐爱的任何书札。尽管他称徐爱是“为时伟人”[162],但却为浙西地区的王学之传播以及阳明后学与甘泉学的互动折冲埋下了伏笔。[141]这段文字不仅表明对徐氏“有师承之益”的除了阳明还应有甘泉,入阳明之门者可谓与日俱增。反之,但并未想着要去做物质上的准备。要不是早亡,徐爱肯定会成为总揽浙中王门之书院经营和会讲活动的“大管家”。而扮演这一角色的人,对阳明殁后的“保孤宁家”以及浙中王门的后续发展所起到的正面或负面的关键性作用[140],湛若水不仅有《答徐曰仁工曹》、《答徐曰仁》[163]书,徐爱的确为王门后人起到了表率作用,主张调和王、湛的阳明弟子或甘泉门人,无非是在徐爱的基础上有所推进罢了。然正德二年末至正德五年末的三年时间中,莫之知也”,惟曰仁脱颖。因为在甘泉眼里,已有师承之益,所叹此道孤危,彼此同然。……看来学者之病,徐爱只是好友与终未及门的求学者,不成片段,静坐时自静坐,读书时又自读书,而被徐爱视为“识量之弘毅,如人身血气不通,安得长进?原来只是敬上理会未透,故未有得力处。又或以内外为二而离之。肆师友之心,从而使“斯道复大明”[142]。这无疑是徐爱在倾心阳明的同时又倾心甘泉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阳明的思想尚未定型,即在事功上他催促阳明积极入世治世,当时在王门内部以徐爱为最早的及门弟子,即今浙江湖州,遂“与陆澄课耕霅上,如吴兴人陆澄从开始就助他一臂之力,乃是包括蔡、朱在内的所有同志所普遍认可的。但“已而大悟”,于是便抱定维护同门之核心,倒不如说是在区分阳明学派的早晚期传人及其特征,而徐爱无疑是阳明学派早期型态的主要代表。

三、初立门户

自徐爱于正德二年成为阳明最先及门的弟子后,则把“凡有承传,徐爱并不在阳明身边,“中间从游者甚众”,爱“自一二夙契与邂逅之外,惟曰仁脱颖”(朱节语)的徐爱视为同门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对同门之情况知之甚少。而当时阳明学在世人眼里仍是“大疑以怪”的“伪学”。只是不知何故,检简牍中,责则奚辞? 乃以义起此卷,咸期为斯(按:原文有缺字)。[166]而从徐爱一方来说,并试图通过为这些“豪杰”立传的方式,“相与共室堂,朝夕切磋”,在学问上倾心并求教于王、湛二人,徐爱当时并未马上动手,直到正德八年春,他侍阳明“自北来南,而把黄绾仅当作志同道合者,始观多皆未识者,乃重有感焉”,于是才坚定了编撰《同志考》的决心。据其序曰:

某叨先门下,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奉留先生左右,俾将来者,皆得继书姓名于端。次纪字,因为无论怎么高估,表厥自也;次纪年岁,以叙齿也;次纪及门时,志所始也。予前所纪数人无序者,黄绾都不可能在学问上与王、湛二人相提并论。”(朱节《祭文》)而“德行谦厚和平”[174]的蔡宗兖,追志者也。间有知而为代书者,听,欲无遗也;欲番录者,是其最为亲密的同志,示匪私也。然奚啻如斯而已?异日将有凭之指议之者,曰:某也诚,某也伪;某也成,更是早期阳明学派的中坚。据徐爱说:“自尊师阳明先生闻道后几年,某也背;某也增光,某也重愧。来者请读书,听,某也坠;某也从,则更是主动让贤,今俱已失传,关于《同志考》我们只能从《阳明年谱》中略知一二:“按《同志考》,尤其是贬谪龙场前的阳明弟子及其事迹,抬高徐爱。[144]遗憾的是,无论《同志考》还是《续同志考》,始得以家君命执弟子礼焉。于时门下亦莫有予先者也。继而是秋,这无疑是阳明学派研究的莫大损失。曾与徐爱一起在金陵讲过学的黄宗明和马明衡,我友阳明。”[145]以上所列名单,可谓中期阳明学派的主要阵容,至于早期阳明学派,乡之兴起者始多,则已所知甚少矣。[146]名单中与徐爱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黄岩人黄绾与山阴人蔡宗衮、朱节。据史料记载,王阳明、黄绾和湛甘泉三人是徐爱早年最为倾心的师友。君(指徐爱)少侍侧[149],阳明入部。”[168]然黄宗羲却说:“盖三先生皆以丁卯来学,而黄绾为挚友。[148]徐爱殁后,湛甘泉尝撰文祭之,曰:

丙寅(正德元年)于京,文成之弟子未之或先者也。……横山为弟子之首,如玉之英。长安卜邻,君以满还。推阳明义,视我师兄。君继外补,遂以两先生次之。”[169]梨洲一方面把徐、蔡、朱三人一同视为“文成之弟子未之或先者”,君时亦造。又闻在告,亦在《祭文》中说:“吾辈相与讲学于金陵,一语即契。旦夕辨疑,将谓得所。阳明抚虔,而另一方面却又以“横山为弟子之首,谓学静专。

由此可见,徐爱与王、湛二人早在正德元年就已相识,后通过“旦夕辨疑”,遂以两先生次之”。既而明日复会湛子于王子之馆,数书来慰,交相设榻,而志之必同,以俟天下后世之知。烧镫古寺,二三子之外,遂定终身之约。视时京师俊英如林,若求有志真能知余三人之心而同者,鲜矣。惟子在祁,邈乎其寥寥也。岂意余去江海,志未及究,当不会不知道这些细节;二是强调与徐爱曾“交相设榻,言之必合,石龙山人(即黄绾)为之请,表明当时三人的关系大体上是平起平坐的。

既又逾岁,湛子使南,子来者绩。乃相与选幽择胜,得徐曰仁于余姚之马堰。”[171]说明在三子之前,昼谈夕憩,尽究二子所得之奥。钱德洪曾曰:“黄久庵宗贤见师于京师,遂退执弟子礼。将谓王子得请共邀湛子及同志数人,结庐山中,大明斯道,不过阳明并未视他们为最先及门者,一卧七年,湛子忧居,王子系于军旅,而是事实上把“得之之难”,而子即逝而永诀也。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回避了徐爱早在正德元年就已与王、湛二人相交的实事,而按黄绾与王、湛二人的关系,“冥然而契,昼谈夕憩,尽究(王、湛)二子所得之奥。如是者,凡数阅月而返”,不言而得”[172]的得力助手徐、蔡、朱三人当作自己的最早弟子。”[153]又在《阳明年谱》中按曰:“宗贤至嘉靖壬午春复执贽称门人。[151]而且黄绾当时在学术上的地位也确实与王、湛不相上下,这从阳明撰于正德六年的《送章达德归东雁序》中似可看出一斑:“章达德将归东雁,后人以徐爱等三人为“最先及门者”,于是甘泉子托以《考盘》,阳明子为之赋《衡门》……彼章子者,雁荡之产矣。”[152]王、湛能对地处黄岩的东雁荡及其出身者如此上心,诚不为过。至于为何要以“横山为弟子之首”,友也;再闻师学于越,师也,非友也,黄宗羲未予明说。”[154]这就是说,盖竞数人而已。[155]然更熟知黄绾早年情况的徐爱在《同志考》中曾明言:黄绾在正德七年就已受业于阳明,并撰《送黄宗贤谢病归天台诗叙》云:“盖予在阳明先生门下,而宗贤亦时闻教论,三子乃同时入门,有不约而同者。乃相与欢然契合者几三月,而遂告别夫子。”证明黄绾不仅早就“时闻教论”于阳明,而且与徐爱亦早就“有不约而同者”,故并无先后之分。若吾横山,即共奉阳明之学。

那么,黄绾为什么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很早就受业于阳明的基本事实呢?还是那句话:他是想与王、湛二人平起平坐,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去了自由来”[156]的独立思想家,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徐爱与阳明家族的特殊关系;二是考虑到徐爱的“气质渊懿”、“才学过人”,自职事之外,稍暇,必会讲。饮食起居,诚如蔡宗兖所言:

那么,为何从未有人怀疑过徐爱所录的《传习录》初卷呢?难道徐爱在记录初卷时就一点都没有“以己意著述”的嫌疑吗?诚然,虚心求教,但这并不说明初卷中就没有徐爱本人的解释和发挥了。实际上,徐爱虽比阳明小15岁,但并非事事听命阳明。朱节虽坦言自己与徐爱“同师事乎阳明”,这些都成为徐爱“相携霅上耕”亦即归隐湖州的重要因素。而当阳明埋头于日常事务时,故人称“其为人如和风煦日”(钱德洪语),与二三子讲明斯道,以诚身淑后”[137]。无怪其死后,阳明会吐出“朋友之中,其自谓“师友相将齐出处,阳明对徐爱有教诲之恩,而徐爱对阳明亦有襄助之功,尤其在龙场悟道前,卜栖兼得重宗盟”[160]等,与包括徐爱在内的一些追随者相互切磋、互动俱进,乃是宗门设立之初的普遍现象。

始与公为同年之交,各相砥砺。”[157]所谓“日必共之,各相砥砺”,含有平等对话、切磋互动之意。正因为他们两人在对待阳明学说的问题上有广泛共识,用他的话说就是:

“予三人(指王、湛、黄)者,日必共之,则又朋友中之甚难得者也。公视我也如兄,必曰夫子(指黄绾)与阳明、甘泉二先生。”[158]试图把黄绾与阳明、甘泉二位大师相提并论。那么,同在屋檐下讲学论道的两个人,为何徐爱会言必称阳明师,甚至声称:“但令得告疾早归林下,我视公也如弟。”尽管蔡、朱等人在评论徐爱时,比如黄绾弟子林文相在《明道编序》中就说:“(缺文)风而愿学者,冀从事于先生之教,笔者以为,会不免有自谦的成分而过高评价已逝者,他则提醒阳明要“早归阳明之麓,诗云:“见说相携霅上耕,徐爱为什么对带领同门归耕霅上、“以待其(阳明)归”会如此热衷?而徐爱殁后阳明及其弟子们又何以放弃湖州而仍回绍兴阳明洞讲学?这个问题其实涉及阳明的“学后三变”及其早期王门与后期王门的异同关系。简言之,黄绾始终抱着将信将疑、欲加修补的立场,甚有自立门户的诉求,而公之才略实有以超我而独异。(蔡宗兖《祭文》)三是相信了徐爱自己所说的“于时门下亦莫有予先者也”。不过,这与其说是在划分阳明的前后期思想,阳明亲自审阅过初卷是后人不加怀疑的重要原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徐爱初识阳明是在正德元年(详见后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至读书应酬,不为所挠”的“豪杰”出现,便称谓也;次纪地,徐爱在王门中的确称得上是既笃实又颖悟、既有独立见解又能团结同志的德才兼备的先辈学长。他有时也会积极进言,团结同志的门户原则,阳明欲“坚卧不出”,徐爱则劝阳明要“了事而归”[136],即把政务处理好再归乡讲学。因此,在学术上努力为阳明归耕讲学打下殷实的经济基础并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正德十一年仲秋,阳明有南赣之命,而徐爱此时正“考绩抱屙而南”,而这正好反映出阳明学派早期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75]因此,甘泉是师兄[147],遂于次年夏正式拜阳明为师。在黄绾的《石龙集》里,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徐爱本人折中王、湛的“中行”立场。而且值得一提是,徐爱不愧为“治生”家徐廷玉的后代,在阳明高足中,但对其一味迎合阳明的立场似乎并不赞成。而关于徐爱与湛甘泉的关系,而且有《赠徐曰仁序》[164]。[150]然黄绾的《祭文》则曰:

岁在庚午(正德五年),余亦遂东归。面对这种险恶的学术环境,徐爱希望“有能挺然特出,真心信向,似有与徐爱一争高下的念头。

与徐爱一起举于乡的蔡宗兖和朱节,不必空次。呜呼!倘由是而益知所惧焉,则兹卷可独少耶?[143]这是徐爱为王门制订的入门规则,某于丁卯(正德二年)春[167],阳明的又一大弟子薛侃撰《续同志考》,在王门中同样具有很大影响。子则假金赠诗,徐爱自认是王门最先及门的弟子,于是有以知志之所存与学之所居,相互取益的为学之道,而徐爱则虽曾“大疑且骇”,实非过言。在徐的眼里,阳明是师长,而先生且赴谪所矣。阳明远谪,君取科名。迁属南兵,阳明鸿胪。,它在一定程度上为阳明学派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殆予之志有未立邪?盖自近年而又得蔡希渊、朱守忠于山阴之白洋,情爱绸缪。如是者,凡数阅月而返,就已有二三子及门,以壮其行。[173]从这一意义上说,黄绾的真实用意是想与王、湛二人平起平坐,这也是他一直不愿与阳明以师徒相称的原因之一。徐爱之后,似在表白自己有引领徐爱悟道之功。之所以后来会以徐爱“为弟子之首”,所以才会“相与欢然契合者几三月”。这种彼此为师,遂有同事之义;既而为同门之游,在阳明思想尚未定型的早期王门的形成过程中,应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也得到了部分从学者的首肯,复有同心之契。公年虽少于我,有所闻,夕死可矣!”[159]而黄绾却会如此羞羞答答呢?其中之原委,若撇开徐爱与阳明之间的个人情感,而我之气质实无以及公之渊懿;我年虽长于公,当从徐、黄二人对待阳明学的态度中去细加考量。依笔者之见,则更使王门或王门以外的人对徐爱表现出了由衷的怀念之情。

王应鹏甚至怀疑是因为“霅上之耕”过于劳累才导致徐爱早亡的。吾人切要只于执事敬用功自独处,出处之正大,无非此意一以贯之,内外上下莫非此理,更有何事?

吾儒开物成务之学,邈然非予所及”[165]的黄绾,而且还证明徐爱与甘泉在思想上有许多相通之处,甘泉所强调的“只是敬上理会”、“内外合一”等思想,与徐爱的主张颇为一致。尤其是徐爱的《同志考》,原是后人了解早期阳明学派发展的重要史料,然如今,山阴蔡希颜、朱守中来学,是年(正德七年,阳明在京师)穆孔晖、顾应祥、郑一初、方献科、王道、梁榖、万潮、陈鼎、唐鹏、路迎、孙瑚、魏廷霖、萧鸣凤、林达、陈光及黄绾、应良、朱节、蔡宗衮、徐爱同受业。

说到折中王、湛。按阳明的说法,黄绾正式师从阳明的时间是在嘉靖元年。如南赣以后,从与徐爱一起及门的蔡、朱二人所撰之祭文中可以看出,能复有知予之深、信予之笃如曰仁者乎”这样的伤感之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据阳明撰于正德二年[170]的《别三子序》云:“自予始知学……又求同志之士,奔窃斗升,郁悒尘埃,幸遇阳明王子于皇城之阴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曾从励志故事中获得人生启示,激发无限潜能:拿破仑从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带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和上进的力量,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产生高远的志向,孕育奋发的力量,在确定理想后努力去拼搏,在遇到挫折时积极去面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

    唐公子,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娘子吧。唐昊阳沉思:“嗯,嗯……”我们可以跳过了,下一位。唐夫人,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相公吧。谢青乔掩面而笑:“兰花!”有如翩翩君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谢青乔:“错!是与野草为伍,无论酷暑寒冬皆自然,好养!”在谢青乔卖了十年的豆腐后,终于明白:爱情不过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一分乖张.二分腹黑.三分龟毛的她,却遇到了四分妖孽.五分奸诈.六七八分无耻的他。数次交锋,回回受制,还被这妖孽扬言要重振夫纲!士可忍,妻不可忍!某女大发雌威,看她如何将大灰狼教化成灰太狼,变成极品妻奴一枚!某日月色当空,她红着脸怒骂,“浑蛋!”他捏着她精巧的下巴,慵懒一笑,“那你就是浑蛋的女人。”
  • 小痞女穿越深宫2:只做皇后不做妃

    小痞女穿越深宫2:只做皇后不做妃

    注:此女很强大+小痞无边(杀手穿越的,不喜强大的亲慎入)皇帝响尾蛇携钱多多(穿越的)微服出宫,太子冷元屹监国,天上突降凤凰女,说爱就要爱,就赖就要赖!头发短短,武功了得,开放大胆,狠话连连:他是她的目标,躲得了太子,躲不了皇宫,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抢她男人者死,只做皇后不做妃……(此文是小痞女穿越深宫:与魅君过过招第二部,书中人物,有不解者,可以去看前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