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9

第19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7)

最后,让我们对本章作一小结:笔者之所以要把上述七人作为阐释浙中王门性格特征的对象予以优先考量,其因在于:第一,王思舆、许璋、王琥三人对阳明学的创立起过一定作用,是王阳明思想创设时期的亲密道友与坚定支持者,研究他们对分析阳明学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帮助。第二,黄绾、季本、孙应奎、顾应祥四人,除了孙氏,余皆著述丰富,所著之书可谓代表了浙中王门发展的四个面向,即实学、经学、心学与数学。四人虽然都是阳明的入门弟子,但各自的特点却十分鲜明:黄绾基本上是通过修正和批判阳明学而与浙南的实学、事功学传统相连接;季本基本上是借心学化的经学来丰富阳明学,以弥补其缺陷,校正其方向;孙应奎大体上是在心性学的范围内修正和完善阳明学;而顾应祥则是通过对阳明学的批判性汲取而与繁荣于浙西的朱子学传统相衔接,倡导的是一种近于科学实学的精神。若就心学与实学的互动关系而言,顾应祥的实学是与数学、史学相结合,孙应奎的实学则是通过会通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而得以呈现。若就心学与经学的互动关系而言,黄绾是先经学后心学,季本则是先心学后经学;前者是在经学上无路可走后才转向心学和实学,后者则是想用经学来丰富心学,为心学寻找理论根据。总的来说,重视史学,强调实学,乃是他们四人共同的思想特征,只是所走的道路各自不同,距离阳明有远有近。故此,通过对他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开阔阳明学的研究视野,而且还可拓展阳明学的涉及领域。需要特别提示的是,由于黄绾是浙中王门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本书第4章在论述徐爱思想时,还将对其作些补充和展开。只有把所述内容汇在一起,黄绾的形象才会趋于完整与丰满。

【注释】

[1]《王阳明全集》,1225~1226页

[2]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88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按:阳明手迹原件“文”字后尚有“辕”字,因笔者的疏忽,使得在该文的考释部分中遗漏了对“文辕”即“王思舆”之史实的考释。又按:阳明遗诗《若耶溪送友诗稿》中提到的“越山农邹鲁英”(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亦属阳明早年的道友。

而像这样的“越中诸友”,还可举出只知其名(或小名)不知其姓的阿睹、允辉、商佐等人。通过研究这些道友与阳明的交往经历,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阳明早期思想的形成过程。遗憾的是,这样的资料被保存下来的实在太少,这不能不说与钱德洪整理阳明文献的指导思想有莫大关系。

[3]笔者推测,三人皆先于阳明辞世,其中王思舆有季本传文为证,王琥、许璋则可根据阳明诸弟子文集中皆无二人之记载(除《东廓集》中有邹氏于阳明在世时偕阳明、王琥等游浮峰山的记载外)而得出。

[4]嘉靖年间,该文被提学副使薛应旂采入《浙江通志》七十二卷本中(参见《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三,896页)。

[5]《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06册,896页。

[6]嘉靖八年仲冬参加阳明葬礼的乡生王文轩、主事王文辀(文轩、文辀二人曾为徐爱写过祭文,自称爱之友人,事见《横山遗集》卷下)、王文辂、王文,估计都是王文辕的兄弟(参见《王阳明全集》,1456页)。可见,王文辕一家与阳明的关系非同一般。

[7]《说理会编》卷一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九,407页。

[8]《横山遗集》卷上。

[9]《阳明全书》记为“壬午”年,即嘉靖元年。《阳明年谱》则将此事记于正德六年正月条下。疑为“壬申”即正德七年之误。

[10]《王阳明全集》,806~810页。

[11]参见安冈正笃编修:《王阳明全集》第7卷《外集》,25页,东京,明德出版社,1990;鹤成久章:《嘉靖二年会试の策题における阳明学批判について》,《九州中国学会报》,第45卷,65页,2006年刊。

[12]王阳明《与曰仁诸弟书》则称:“黄舆(疑缺‘思’字)、阿睹(不详)近如何?似此世界真是开眼,不得此老,却已省却此一分烦恼矣!”(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至于为何烦恼,阳明未予明说,可能是因为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致吧!

[13]《季彭山先生文集》卷四,907页。

[14]《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一五四,441页。

[15]《王阳明全集》,1238页。

[16]参见钱明:《王阳明的道教情结———以晚年生活为主线》,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2)。

[17]《孙夏峰先生日谱残稿》,《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书》第20册,404页。

[18]参见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86~187页。

[19]《王心斋全集》,71~72页。

[20]叙文即《海日先生行状》的末尾一段,参见《王阳明全集》,1400页。

[21]王守仁:《与曰仁诸弟书》,见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

[22]民国《山阴县志》卷一九。

[23]参见《横山遗集》卷上。

[24]《项乔集》,117页。

[25]参见《黄宗羲全集》第10册,122页。

[26]参见《东廓集》卷一二《侍阳明先生及蔡希渊王世瑞登浮峰书别》。

[27]《杨园先生全集》(1293~1294页)和《明儒学案》(182~183页)皆据《先进遗风》而移录。

[28]《耿天台先生全集》卷五。

[29]沈云龙:《明清史料汇编》集九,188页。

[30]王阳明《与曰仁诸弟书》作“半珪”,并视其为“越中诸友”之一(参见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

[3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四,431页。

[32]《明文海》卷二八八,序七九。

[33]《黄宗羲全集》第11册,134页。

[34]也有学者称许璋为“道士”,参见姜允明:《王阳明何以不提陈白沙》,见华梵大学哲学系编:《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193~204页,香港,1998。

[35]其中的一句“共参道妙,互有资益”(文见上引),就已经透露出阳明与许、王等人的道教情结及其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参见钱明:《儒学正脉———王守仁传》,36~49页)。

[36]据说吕素庵“自幼有洁操,高其道,不肯为世用”,王阳明与他关系密切,曾为他写过《庆吕素庵先生封知州序》(参见《王阳明全集》,1053~1054页)。

[37]参见麦仲贵:《明清儒学家著述生卒年表》,918页。

[38]参见容肇祖:《王守仁的门人黄绾》,载《燕京学报》,1937 (27)。

[39]《黄宗羲全集》第7册,319页。

[40]《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1,《黄岩县志》,570页。

[41]此书对朱熹所著书很是不以为然:“宋紫阳朱子,为《仪礼经传》,欲成一家之典,然不过据陈言于尺素,因讹谬以踵袭。”(《石龙集》卷一四《与王东瀛论礼经书》)

[42]《黄岩县志》(清同治七年修,光绪三年续修)称“三十卷……今未见”。

侯外庐说:“其书除《明道编》外,都已经佚失了。”其实《石龙集》二十八卷今尚存嘉靖间原刻本和民国二十一年抄本。明刻本现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首载王廷相嘉靖十二年序,王序末尾载:“熟读大稿,三月乃作此,而于先生之学尤未尽探也,不知可以附之末否?望教之幸!廷相白。”故可推知是集当刊于嘉靖十二年以前。民国抄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全书末尾有“辛酉重九日后学江涵覆校毕”

12字。据孙殿起《贩书偶记》载:该抄本系江涵属友人三四人根据原抄本重抄,最后由江涵复校毕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九日。自称黄绾后学的江涵可能见过原抄本,因在重抄本的叶上校记中,有多处“原本作某字”、“原抄本作某字”之说明。

然原抄本的年代、抄者今皆不详。

[43]此书皆黄绾少年之作, “凡若干篇,为一帙”(《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1,《黄岩县志》,570页)。

[44]参见侯外庐:《明道编序》,《明道编》,13页。

[45]王畿对《大学古今注》一书多有批评(参见《石龙集》卷二〇《复王汝中书》)。

[46]《石龙集》卷一四《谢陈御史招应举书》。

[47][48]《石龙集》卷一六《上西涯先生论时务书》。

[49][50]严振非:《论黄绾》,见严振非编:《黄岩史志论集》,黄岩县志办公室1988年印行。

[51]谢铎(1435—1510),字鸣治,号方石,浙江太平人(今属温岭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直经筵,遭丧服除,遂不起。弘治初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升南京国子祭酒。谢铎精通理学经学,两为国子师,著有《赤诚论谏录》、《伊洛渊源续录》、《桃溪净稿》等(参见张克伟:《试论黄绾对王学的评骘与乖离》,载《宁波大学学报》,1993 (2))

[52]《湛甘泉先生文集》(简称《甘泉集》)卷二九《我所思三章有序》。

[53]《王阳明全集》,1409页。

[54]《石龙集》卷一一《实翁先生寿序》。

[55]关于明人思想善变、多变的问题,可详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38~44页。

[56]《石龙集》卷一八《与人论学书》。

[57]《石龙集》卷一一《实翁先生寿序》。

[58]《甘泉先生文集》卷一八《赠石龙黄宗贤赴南台序》。

[59]《石龙集》卷一一《别甘泉子序》。

[60]其实,黄绾并没有深刻理解阳明的心本体论,而只是强调“超世之志”:

“士必有超世之志,而后可以立乎世,无超世之志,则将汩没于污俗之中,而无以自拔于势利之表。”(《石龙集》卷一二《赠韩庶子谪官序》)

[61][62]《石龙集》卷一一《送施生存宜序》。

[63]《王阳明全集》,1280页。

[64]《石龙集》卷一七《寄阳明先生书》三。

[65]《石龙集》卷一七《寄甘泉书》。

[66]《石龙集》卷一八《与郑继之书》。

[67]《石龙集》卷一八《寄阳明先生书》一。

[68]参见《石龙集》卷八《留别三友》。

[69]《石龙集》卷八《赠汪景颜》。

[70]《石龙集》卷一八《寄婿高洵书》。

[71]这些书札,皆未载于通行本《王阳明全集》,光绪《黄岩县志》有记载。

[72]《王阳明全集》,1410页。

[73]《石龙集》卷二〇《答陈子愚书》。

[74]据《明史》卷一九七本传记载:“王守仁中忌者,虽封伯,不给诰券岁禄;诸有功若知府邢珣、徐琏、陈槐,御史伍希儒、谢源,多以考察黜。绾讼之于朝,且请召守仁辅政。守仁得给赐如制,珣等亦叙录。” (黄绾:《明军功以励忠勤疏》,《王阳明全集》,1461页)。

[75]黄绾《辨王守仁理学疏》云:“臣所以深知守仁者,盖以其功与学耳。然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此守仁之所以不容于世也。盖其功之大者有四……其学之大要有三……然以萼之非守仁,遂致陛下失此良弼,使守仁不获致君尧舜,谁之过与?臣不敢以此为萼是也。……守仁客死,妻子孱弱,家童载骨,槁埋空山,鬼神有知,当为恻然。臣实不忍见圣明之世有此事也。假使守仁生于异世,犹当追崇,况在今日哉?……臣昔与守仁为友,几二十年。一日愤寡过之不能,守仁从而觉之,若有深省,遂复师事之。是臣于守仁,实非苟然相信,如世俗师友者也。……伏愿扩一视之仁,特敕所司,优以恤典赠谥,仍与世袭,并开学禁,以昭圣政。”(《王阳明全集》,1325~1326页)

[76]《石龙集》卷一八《复应天彝书》。

[77][78]《石龙集》卷一八《复天彝问师友服制书》。

[79]《石龙集》卷二〇《与钱洪甫书》。

[80]《石龙集》卷首《石龙集序》。

[81]《明道编》,15~16页。

[82]参见林月惠:《王阳明的体用观》,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

[83]嘉靖二十六年,黄绾之子黄承德将其父“平日用功体践之言”的《久庵日录》及门人所记的《习业录》四卷合并为《明道编》十二卷。该书今存六卷,1959年刘厚祐、张岂之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整理标点。

[84]《海石先生文集》卷一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十七,230页。

[85]《龙溪集》卷一二《与张叔学》。

[86]详见本书第6章。

[87]参见王宇:《从黄绾到黄宗羲:阳明心学与十七世纪的智识转型》,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

[88]《念庵集》卷四《奉黄久庵公》。

[89]《王阳明全集》,1325页。按:此疏《石龙集》未载。

[90]参见王宇:《在分化中整合:“大礼仪”中的阳明学派》,《阳明学刊》(第4辑),成都,巴蜀书社,2009。

[91]《王阳明全集》,1326页。

[92]《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50页。

[93]《石龙集》卷二〇《答应石门书》二。

[94]《石龙集》卷一八《与应元忠书》一。

[95][96]《石龙集》卷一七《寄阳明先生书》三。

[97]《王阳明全集》,1296页

[98]《王阳明全集》,1575页。

[99]《内台集》卷五《许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二九,348页。

[100]《石龙集》卷二〇《与罗峰书》。

[101]王廷相《送少宗伯黄先生考绩序》云:“黄子,有道之士也,功名之际,视之若浮烟流埃,不足控揣久矣。”(《王氏家藏集》卷二三,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二九,879页)

[102]此书系明代研究《周礼》的代表作,王应电称:“《周礼》自宋以后,胡宏、季本各著书指摘其瑕衅至数十万言。”(《四库全书总目》,154页)

[103]以上著述都有刻本传世,并大多被《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和《续修四库全书》收录,具体刊刻年代,可参见钱茂伟:《姚江书院研究》,1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4]《徐渭集》,628页。

[105]同上书,643页。

[106]同上书,670页。

[107]《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第106册)据清初抄本影印的《季彭山先生文集》,共四卷,疑即该二十卷本的选集本。

[108]《徐渭集》,669页。

[109]《思复堂文集》,44页。

[110]皆见《石龙集》卷一〇。按:黄绾穷年治经是在早年,这与季本晚年开始治经的经历有很大不同。其自述道:“绾无似,亦妄有礼乐之志,编讨穷探,已经数岁。初谓有得,既而思之,此皆古人糟粕,于我何有,故悉焚弃。”(《石龙集》卷一七《复二泉先生书》)说明黄绾亦如象山、阳明,以我为主,视经为糟粕。黄宗羲谓“此皆师心自用,颠倒圣经,而其尤害理者《易》与《诗》”(《黄宗羲全集》第7册,319页),实非虚言。

[111]《徐渭集》,643页。

[112]《有学集》卷四五《家塾论举业杂说》。

[113]《徐渭集》,643页。

[114]《黄宗羲全集》第7册,308页。

[115]《中离集》卷四《重修揭阳志序》。

[116]《中离集》卷四《乡约序》。

[11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九)和《续修四库全书》(第938、939册),皆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冯继科刻本,收录了《说理会编》十六卷。

[118]《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一〇《阳明致良知之学》,407页。

[119]《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一,48~49页。

[120]《泉翁大全集》卷七九《杨子折衷引》。

[121]《泉翁大全集》卷七九《杨子折衷》卷首。

[122]黄宗羲称季本“最著者为《龙惕》一书”(《黄宗羲全集》第7册,308页)。

[123]《王畿集》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124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24]参见《王畿集》卷九《答季彭山龙镜书》,211~214页。

[125]参见《邹守益集》卷三《心龙说赠彭山季侯》,457页。

[126]参见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72~73页。

[127]《不二斋文选》卷五《季彭山先生传》。

[128]参见《读龙惕书》,《徐渭集》,677页。

[129]据徐渭《师长沙公行状》载:“时讲学者多习于慈湖之说,以自然为宗。

先生惧其失师门之旨也,因为《龙惕书》以辨其疑似。诸同志稍不以为然,则遗书江之邹、聂,暨乡之钱、王四先生,再三往复而说未定,先生亦自信其说不为动,久之诸先生者亦多是之。”(《徐渭集》,628页)

[130]关于“岘山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浙东地区讲学运动的区别,吴震的《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13~115页)一书曾作过详细评介,可资参考。

[131]《黄宗羲全集》第7册,337页。

[132]据顾应祥《勾股算术序》说,他是在读了《周髀算经》和《四元玉鉴》

之后才决定编撰此书的:“所谓勾股弦和较、黄中之说开阖折变,悉得古人立法之旨,求之于心,无不吻合,盖有不假于思索者,恐其久而忘也。政务之暇,手录其详节,各为问答一二章附之,名曰《勾股算术》,俾后之学算者因此求之,庶有以得其要领云。”(王连发:《尚书数学家顾应祥》,台湾师大数学所硕士论文)

[133]元李冶《测圆海镜》十二卷,“以勾股容圆为题,自圆心圆外纵横取之,得大小十五形,皆无奇零。次列识别杂记数百条,以穷其理”。嘉靖二十九年,“应祥得冶书于唐顺之,于立天元一语互相推求,不得其解,遂去其细草,专演算法,改为是书。自谓便于下学”。唐顺之与应祥云:“此书形下之数太详,而形上之义或略。”(《四库全书总目》,906页)

[134]《四库全书总目》(907页)谓此书“与《测圆海镜分类释术》之作略同,其可资初学之讲肄者,亦略相等也”。

[135]全书是在《测圆海镜》的基础上重新编录的一部勾股容圆专著,大致可视为《测圆海镜分类释术》的简易推广版(参见王连发:《尚书数学家顾应祥》,台湾师大数学所硕士论文)。

[136]《崇雅堂文集》卷一三《复唐荆川内翰书》。

[137]《四库全书总目》,433页。

[138]同上书,590页。

[139]同上书,1069页。

[140]《王阳明全集》,274页。

[141]徐中行:《顾公应祥行状》;焦竑:《献徵录》,2043页,上海,上海书店,1987。

[142]《黄宗羲全集》第7册,337页。

[143]《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22册,22页。

[144]《明史》卷二〇二《孙应奎传》。

[14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〇据湖北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影印。

[146]《王阳明全集》,1586页。

[147]同上书,1587页。

[148]该序《燕诒录》未载,原载嘉靖三十年蔡汝楠校刻本,笔者录自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衡湘书院重印本(重印时间不详)。全书共分七卷,卷首载有南大吉原序和孙应奎序,卷末载有蔡汝楠后叙。

[149]《黄宗羲全集》第7册,246页。

[150]《王阳明全集》,1328页。

[151]《王阳明全集》,1333~1334页。

[152]同上书,1587页。

[153]同上书,10页。

[154]同上书,87页。

[155]《龙溪集》卷一六《书顾海阳卷》。

[156]《龙溪集》卷一六《书查子警卷》。

[157]《龙溪集》卷一六《别曾见台漫语摘略》。

[158]《龙溪集》卷一七《念堂说》。

[159]《龙溪集》卷一五《趋庭漫语语付应斌儿》。

[160]关于钱德洪的见在良知说,详见本书第6章。

[161]《王阳明全集》,219页。

[162]同上书,215页。

[163]《龙溪集》卷五《南游会纪》。

[164]《龙溪集》卷二《桐川会约》。

[165]《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28页。

[166]《南野集》卷二《寄孙蒙泉》。

[167][168][169]《四库全书总目》,793页。

[170]《惕若斋集》下卷一《重梓朱子抄引》。

[171]参见钱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成书及其意义》,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2]《南野集》卷三《答孙蒙泉》。

[173]《惕若斋集》下卷一《重梓朱子抄引》。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千秋雪

    千秋雪

    有人说,这是一部让他看了很久才看明白的清穿文;有人说,这是一部他所看过的最为特别的清穿文;有人说,这是一部本该写成架空文的清穿文;有人说,这是一部不错的武侠风格的清穿文;有人说,这是一部假如出版他就要去出版社打、砸、抢的清穿文;小喜说,这其实是一部穿清文而不是清穿文,这是一部不知何时可以开始的玄幻大作的前奏,这是小喜心底埋了很深很久的一颗种子萌发出的一点点小芽;你会怎么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的老公是王子

    我的老公是王子

    她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善良灰姑娘;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风靡全校的冰山王子。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变故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只要你嫁给我孙子,我就替你们家还债,供你上大学,让你衣食无忧。两年的时间,如果他不能爱上你,我就放你走,但你得保密。”“这。。。”她为难了。“只要你娶她,我这辈子就什么遗憾都没有了。”“这。。。”为了‘孝’字,他妥协了。说好不理她的,可为什么在学校里看见她和其他男生在一起,心里会不舒服?为什么误会她心里会这么痛?为什么偏偏忍不住要帮助她?为什么。。。。。。没有感情的婚姻,真的可以培养吗?
  • 豪门掠爱:顾少的明星前妻

    豪门掠爱:顾少的明星前妻

    为了一纸男友口中的契约,她主动接近集团总裁顾以深,这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却让几个人的感情发生了扭转。原以为马上要触及幸福,自己却被当成垃圾一样丢入大海,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该象泡沫一样消失,她却以当红女星的身份华丽归来,那些曾经陷他于不义的人,那些夺走她所有的人,都乖乖接招吧!
  • 幸福像花儿

    幸福像花儿

    自从爷爷去世后,蓝芷若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了。可是老师却偏偏让大家以《幸福》为题目写篇作文。蓝芷若看见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嘴,非常担心他们会因此离婚。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芷若被选为辩手参加“金钱是否能带来幸福”的辩论赛。在准备辩词的过程中,蓝芷若慢慢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 刺杀

    刺杀

    抗战爆发,正面战场上节节失利,然而在敌占区,特工与抗日志士仍然在浴血奋战。三个最高特工组织的终极厮杀;两位执行绝密任务的顶级特工;一场抗日时期正义与邪恶的终极较量。是谁活埋了刑事庭庭长?是谁寄来了三颗子弹?是谁要刺杀执行绝密锄奸任务的特工?汪精卫为何对他连下三道密令?戴笠为何烧掉他的档案?真实宏大的历史场景;闻所未闻的绝密档案;意想不到的博弈结果——到底,谁是刺客?巅峰对决,一触即发!
  • 冷血杀手穿越:一品腹黑皇后

    冷血杀手穿越:一品腹黑皇后

    代号47,做杀手时,她的狠厉无人能及,谈笑间夺人性命,她的心从来都是冰冷。穿越而来,再世为人,为了一个承诺,她重握刀锋,誓要把这江山尽收氅下。破山河,动天下,她是玉面罗刹,不败战神。腹黑将军,冷血王子,不羁侠士……待她累时又有哪个肩膀为她等待,任她所依?!
  • 重生之问鼎后位

    重生之问鼎后位

    前生她不想斗,却得了惨死宫中的下场。老天垂怜,让她重新来过。今生她一定得斗,要斗就要斗到最顶端,成为皇后,成为太后。
  • 大神,要亲亲

    大神,要亲亲

    作为全服第一个记者玩家,慕采色的网游人生充斥八卦。大神养成史,大神恋爱史,皆是她所爱八卦的内容。只是命中注定有个劫,挖掘大神情史的计划出了差错。神马?风骚大神的奋斗目标竟然是……将她扑倒再吃干抹尽?都说大神肚里好撑船,为毛轮到她的船触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