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8

第18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6)

“世有谓释氏只见此心虚灵知觉之妙,不复能向上寻之以知其性,遂至贻祸之酷,其意专指良知之学同于禅耳!岂知见心不见性之说,正自背乎孔孟之训,而非吾之所为尽心也。”(556页)他曾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对“友人”的一些错误观点提出过尖锐批评:“夫格物者,致知之实下手也,不格物则悬空无致力之地,良知从何以致?忽于行持保任,正是不见学问头脑,功夫无着落。良知万物皆备,若体当得物所由来,是良知感应处,则致知格物自不能分为两事,何缘轻得格物?……其云言下直见本体,所谓言下解耳……今曰无难,恐未尝实体认之过也……若真实体认,能知见得之难,则所以求之者,功夫自有着落。”(559页)而这个“友人”,其实就是指的王畿,这从文中所引王畿之言予以批驳即可看出:“答书屡空之学,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方员(圆)之规矩,而天下之方员从此而出,此入圣之微机,无典要之大法云。此本夫子称颜子之忘贫耳,非其心忘乎!贫则其空不屡,至于屡,即见其学之所至,恐非以空为学也……大抵圣门之教在实地上用功,事即是学,学即是事……今以空为大法,学者从何捉摸,是佛家之说偈语,非夫子之为教也。”(561页)“屡空之学,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为王畿之观点; “言下直见本体,所谓言下解耳”,亦为王畿所提倡。

而所谓“言下解”,即“当下解”,孙氏亦对此深表担忧:“只此致良知三字,果能自信当下了彻否?真可忧也。”(576页)第二,“提醒良知”。“提醒良知”亦是王阳明的重要命题之一。

阳明《与黄宗贤》云:“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161]后其弟子王臣(公弼)将此说概括为“提醒良知”。阳明《与王公弼》云:“来书‘提醒良知’之说,甚善甚善。所云困勉之功,亦只是提醒工夫未能纯熟,须加人一己百之力,然后能无间断,非是提醒之外别有一段困勉之事也。”[162]王畿、钱德洪两位高足对这一思想亦多有发挥,如王畿《南游会纪》载:“友人问:‘寻常闲思杂虑,往来憧憧,还须禁绝否?’予谓:‘心之官则思,原是心之职。良知是心之本体,潜天而天,潜地而地,根底造化,贯串人物,周流变动,出入无时,如何禁绝得他?只是提醒良知真宰,澄莹中立,譬之主人在堂,豪奴悍婢自不敢肆,闲思杂虑从何处得来?’”[163] 《桐川会约》载:“今日之会,诸友习染已久,岂敢便谓人人发有必为圣人之志?但人生世间,却须了结此身,寻个做人道路。连日与诸友所论说,无非提醒良知、保护性命之事。不起于意,不动于欲,不作盖藏,一念灵明,便是入圣真种子,便是做人真面目。时时保守此一念,便是熙缉真脉路,无待于外求也。”[164]但与龙溪在“提醒良知”后加上“真宰”概念不同,钱德洪在听了弟子有关“提醒本体”的提问后,先是“默而不应”,后才以答非所问的所谓“功夫略见端倪,正好用力”来凸显自己的“见在功夫”论:

“明日又问:‘默体良知广大高明,原无妄念可去,才有妄念可去,已自失却广大高明之体矣。今只提醒本体,群妄自消,如何?’先生(绪山)又默而不应。拱极固请。先生曰:‘功夫略见端倪,正好用力,必求此心,真信真悟,才着分解,即已浅矣。’”[165]孙应奎的“提醒良知”说,紧跟阳明的思路,而欲与龙溪保持距离。他说:“提醒此良知为主,不使昏昧放逸,则私意无所容,而不正之事无所隐,有以复于至善而心正矣。”(539页) “意者,良知感应其几萌动处,善恶介头也。”(540页)“提醒良知”,就是一方面要克服“看得致良知太易”的“直见本体”说:“致良知三字,师传口诀,及门者类言依本体便是,固不差,不知本体何以依得随其气质清浊而所以求? 依本体者,学利困勉多少层数在,非立志勇决,实用其力,而不使一毫放过,则因循自欺,终身迷误而不自觉,其于本体何有?此体固言下即见得,若可持循,殊不知愈精进,愈无穷尽,只觉就手不得。学者狙于初见得,以为此良知矣,而不知愈无穷者,即此良知也……间有谓看得格物太轻者,却亦不知是看得致良知太易耳!”(547页)另一方面要“求理于良知”而不可“求理于闻见”:“求理于良知,以致良知为主,拳拳服膺而勿失,则随所见闻,感动触发,为吾致良知之用……求理于闻见,以闻见为主,则因所闻而后闻所未闻,因所见而后见所未见,虽而识而择,亦不能外于良知。但倚于闻见,无本立道生之机,未免忆而中耳,此学术内外之辨也。”(559页)至于“良知”的内涵,首先孙应奎认为“良知”即“虚灵不昧之心”:“《大学》明德即虚灵不昧之心也,具众理而应万事矣。”(557页)“心本寂然,而其感通者不出于寂然之外,故功夫只翕聚,以复其寂然者而已。”(553页)“苟非虚灵,安得有理有事哉?”(556页)所以他对陈白沙的“致虚”说也表现出赞赏的态度:“白沙先生致虚之所以立本也……虚是心之本体,舍慎独无以为致虚之功。”(552页)同时又认为“天地之撰由良知而后有”,强调“以格物为致知之实地”:“用即天地之撰也,天地之撰由良知而后有。故物者知之物也,知者物之知也,无内外而一之者也。若以吾良知而体其撰,是知与物犹二。格物本于致知,恐功夫犹有先后,似于致知宗旨少差。”“来书格物致知实地,吾儒所以异于禅家者此也云。彼意谓看格物太轻,如前之说以吾学是禅。殊不知正以格物为致知之实地,但恐其于所为实地者,亦未知何如作用有以异于禅耳!”(560页)所以他说:“学莫病于虚见,莫要于实得。”(542页)总之,孙应奎所理解的良知学说,乃是体用合一的“先天之学”:“抑二先生(指庞弼唐、周谦山,皆为甘泉门人)之学今再传矣,此升降明晦之几也,其能以无隐忧乎?由致知之学而失其宗,则必入于禅矣。何者,不知格物以为功,将专求诸内也。由体认之学而失其宗,则必入于霸矣。何者,拟议于忘助之间而不知顺天理以为则,将用智也。”(584~585页)第三,调和王、湛。尽管孙应奎对湛甘泉的个别言论颇有微词:

“尝观《甘泉先生文集》,有‘天理正中处为立教’语,盖谓勿忘勿助之间使学者体认之。如此,夫既曰‘天理’,则自无偏倚,而又加‘正中’,不其多乎?”(556页)对曾入湛门的许孚远的一些做法也略显惋惜:“吾敬庵必自验有得力处、有致力处,惜乎未遂合并,徒怅然耳!”(568页)但是在为学宗旨上,孙氏却认为王、湛“其志同,其旨诀同”,尤其“是二师之继往圣以待来学者,固未始不同也”。

他在送别庞弼唐、周谦山的序文中曾写道:

以其师甘泉先生,吾师阳明先生,同时倡道继绝学,其志同,其旨诀同,二先生不可作矣。不究其微,则不要其归;不要其归,则不继其志。故博求诸同志,而思以承其绪,其所负荷大矣……泉师旨诀“随处体认天理”,以感应而条理出焉,天然自有者也……勿忘勿助是之谓体认,非有毫发加于天理之外也。吾师以“致良知”为旨诀……良知天然自有之条理谓之天理,天理自然之明觉谓之良知;勿忘勿助以体认此天理,则虽不言格致诚正,而实不离格致诚正以为功。是二师之继往圣以待来学者,固未始不同也……则明之于粤者此学也,明之于浙者此学也。处以此,赠以此,推而明之于天下,亦惟极于此而已矣。(584~585页)孙应奎的这段话,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阳明“致良知”说与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王、湛二人的学说可以彼此互补、相得益彰;二是无论粤中学者还是浙中学者,都必须“究其微”、“要其归”、“继其志”,亦即会通王、湛,取其精华;三是王学虽为浙学之核心,但浙学中也包含了湛学,换言之,湛学也是明代浙学的组成部分。总之,孙应奎坚持王、湛调和的立场,主张通过阳明的体用、内外合一说来打通王学与湛学。不过,在调和王、湛的同时,他也对湛学滑向“多识多知”的朱子学的倾向提出了警告,并提出了与王畿相近的“无知之旨”说:“夫虚灵知觉之谓心,空空如也,何尝倚于有所知乎?有所焉,不得其正矣……今之病良知者,正缘多识多知,玄觉妙见,穷日夜言之不尽,失却良知本体,非所以语学矣。孔子盖直指虚灵之为良知,使学者日求于无知以自得之也。观绝四之说,则无知之旨益明矣。”(583页)欧阳德曾就此与孙应奎展开讨论,并讲述了自己从误入迷途到“深悔痛艾”的痛苦经历:“因思前此虚谈泛说,自己未有道学自修、恂慄威仪之实,而徒以意气语言动人,使有志者习高谈而惊外,无志者疑实行而生厌,误己误人,罪不可逭。近方深悔痛艾,日征月迈,但有懔然,蒙泉何以教之?”[166]这无疑是在提醒孙应奎:千万不可重蹈自己的覆辙!

而孙氏则不仅接受了欧阳德的忠告,而且显示出更加坚定的立场,明确反对脱离实际的“玄见虚谈”或“虚谈泛说”,强调“玄见虚谈,须痛涤除,而一瞬一息,皆须真的”(575页)。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反映了孙氏在掌握和运用阳明学基本精神上的灵活性。

第四,作《朱子抄》。“朱子之学,无所不通,与门人亦无所不讲。黎氏《语类》以二十六目举其大凡,包括尚有未尽,读者茫无津涯”。于是“明人递相选录,几于人有一编”[167]。然所纂动机各有不同。有的见朱子著述最富,辩论亦最多,为把握其思想实质,而作朱子抄,如吕柟的《朱子抄释》二卷:“是编惟摘切要之词,而不甚以攻击为事,于学问大旨,转为简明。然于与陆子静论意见一条,注其下曰:陆氏终近禅。则是非之辨,亦未尝不谨严矣。”[168]有的见朱子“早年、晚年,持论或异;门人所记,或以己意增损之,亦往往彼此不同,读者亦莫能决其去取”,于是作朱子抄, “其大意乃在于胜负相争,区分门户,不过借朱子为名,未尝真为明道计也”[169]。孙应奎的《朱子抄》便属于后者。他采取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方法, “乃复取《朱子大全》,撮其要领,自壬午应诏封事纪至《伊川先生年谱》止,分为十卷,名曰《朱子抄》。抄中所录,大有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可以想见朱子晚年面目”[170]。此书不仅在规模上要大大超过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只有一卷,而《朱子抄》则有十卷),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注解,以“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如果说阳明作《朱子晚年定论》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安理学集团有关朱、陆异同之辨的回应来达到与当时的朱子学者争夺话语权的话[171],那么孙应奎作《朱子抄》的目的,便是通过“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的手法来调和朱、王,并使王学与禅学彻底分离。

由于该书今已不存,所以我们只能从时人有关《朱子抄》的评论中了解它的大致内容。王学权威欧阳德的评论是:

来教“丝毫假即全体假,无此丝毫即本体直达”,警发多矣。说到此,须造到此,始是修辞立诚。不然,总是虚见虚谈,无益于学。《朱子抄》未曾详观,大意与先师采刻《定论》同意,而序中发明却似未尽。末后引朱子新得数语,其命意发端犹是旧学。以此为定见,恐未足破疑解惑,而反助之波也。以合之尽其大为存心,朱子意本不如此,异时恐有援此为辨者。

省去文字,休养静观,亦起人疑。学得其道,多识前言往行,亦是畜德。苟失其道,虽休养静观,省去文字,亦未有入手处也。尊意如何?“以通其故”一语,上下不相承。“注述”二字,古不并用,此犹是小疵。凡此等论学传世之文,前辈往往反复商榷,不肯轻出,今即入刻,犹可及改否?然语意雍容,气象宽大,殊无矜逸猛隘之态,足知近来学力所进,而观者之所感必深矣。中间数觉有局缩处,却恐是气习消磨未尽,而用意收敛调停简择不得,矢口而发,故尔以此益见得学尚有进步处,须精义乃入神也。道远,无由面承。语多直致,谅不以为罪。[172]欧阳德未详细研读《朱子抄》即已知道该书“大意与先师采刻《定论》同意”,说明孙应奎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人所皆知的。然欧阳德仅通过对该书序文及末后所引“朱子新得数语”,便断定“序中发明却似未尽”, “其命意发端犹是旧学,以此为定见,恐未足破疑解惑,而反助之波也”,则显得过于武断。这可能说明,欧阳德不“详观”此书,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对孙氏之作甚为不满,于是随手一翻后便大发议论,给人以不屑一顾之感觉。在欧阳德看来,《朱子抄》虽然在形式上是“语意雍容,气象宽大,殊无矜逸猛隘之态”,但在内容上却是“矢口而发”,粗制滥造,不求甚解,问题多多。因此,若把孙氏所选内容作为朱子“定见”,不仅不能破解朱、王之间的分歧,反而会加剧朱子学者对王学的攻击。欧阳德的这段评论,实际上反映了两人在对阳明学基本精神的把握上存在差异,亦即究竟是“省去文字,休养静观”呢?还是“多识多知”, “学得其道”?

“三教合一”鼓吹者管志道的评论是:

唯载有答吴斗南、陈卫道等书,则犹未必出自悟后心境。

盖朱子尝有祭禅师祭文,称其具正遍知而自谦一莫能窥;亦重佛证,而解《金刚经》“诸相非相”之旨,以为离相即名为佛。

此出暮年真悔真悟,正不必为之讳也。然而,讲良知之流敝势必淫于狂禅,孙公或先见而预间之耶?是《抄》大有功于考亭,可与文成公之《定论》相表里。[173]认为该书不仅“大有功于考亭”,而且可与阳明《朱子晚年定论》

“相表里”,只是觉得孙氏讲的“良知之流敝势必淫于狂禅”未必正确。说明管志道的评论要比欧阳德的正面、积极许多,所以管氏赞成重梓该书。但管氏基于个人的思想立场,要求孙氏不必避讳朱子“暮年真悔真悟”的“佛证”、禅语,则可以说是把“六经注我”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欧阳德与管志道对《朱子抄》的不同评价,进一步凸显出王门内部的意见分歧。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杠上妖孽王爷:冰山杀手妃

    杠上妖孽王爷:冰山杀手妃

    傲然如冰,清冷如月。她是新生代顶级特工,果断机敏,睿智冷酷,却因一次正义感而遭到同伴的偷袭,魂穿古代。任何人也走不进她冰冷的心,因为她知道任何的感情任何的疏忽都可能要了自己的命!她是最得力的棋子,一次次出色的完成任务。她也是最难以掌控的棋子,令人又爱又恨又想毁之。冰山美人是她的代号,冷血无情那是浮云。当一代战神妖孽王爷杠上绝美冷酷杀手,是他道高一尺,还是她魔高一丈?当杀手的身份被揭穿,这来之不易的爱能浴火重生吗?
  • 你是我的寂寞天使(完)

    你是我的寂寞天使(完)

    妈妈嫁入了豪门,我就是那个“拖油瓶”。他目空一切的样子,根本就是看不起我嘛,切,我也看不起他,仗着有钱有势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妈妈一定要我转学,转到那所见鬼的贵族学校去。天要亡我,那我不是每天都要跟他一起上学了吗?有一天,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天天对我横眉冷对的他竟然喜欢……我?狂喜中,看我好好报复他!可是,我的心什么时候为他沦陷了呢?群号:18533531;62326203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狂僧

    狂僧

    一僧心空,魔宫震动。执金钢锋,谁敢轻弄?若肯回光,狂心顿歇。禅圣驾临,诸佛消灭!佛门戒律?与小僧而言,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看一介狂僧,如何在乱世之中拨开重重迷雾,覆雨翻云,成为一代禅宗圣祖!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 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