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3

第13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1)

关于阳明的浙中弟子,从入门时间看,可大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类;而从亲疏关系看,则可分为门人型、道友型和私淑型三类。早期的王思舆、王琥、许璋、黄绾可谓阳明的道友型弟子,中期的季本、顾应祥可谓阳明的入门型弟子,而晚期的孙应奎则可谓阳明的私淑型弟子。本节我们就先挑选几位对浙中王门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精英”或“草民”作些个案研究,以揭示浙中王门学者的多元化倾向。

(第一节 王阳明的早期越中道友

———王思舆、王琥、许璋论

据《阳明年谱》弘治十五年壬戌八月条记:“是年先生渐悟仙、释二氏之非。……遂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遂先知。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舆等四人来访,方出五云门,先生即命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仆遇诸途,与语,良合。众惊异,以为得道。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1]其中的王思舆等四位“友人”(从后文所引史料分析,应包括许璋和王琥),都是阳明早期的道友,抑或《明儒学案》贾润序中所谓的“其他崛起而无师承者”。关于这三人,通行的《阳明全书》(不包括《年谱》)本未见,笔者搜集的阳明撰于正德九年的一篇佚文——— 《寄梁郡伯手札》倒有记录,曰:“越民有王文辕、王琥、许璋者,皆贫良之士,有庠生孙吴、魏廷霖者,门生也,未审曾有进谒者否?与进之。”[2]特地将三人与“门生”孙吴、魏廷霖相区别,这为我们解读三人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作为阳明在弘治年间就已相识的道友,三人与阳明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正德后期。然不知何故,阳明对先于自己辞世的这三位道友[3],似未写过任何纪念性文字。莫非阳明是另有隐情?

阳明的浙中高足季本尝以标题式的语气指出:“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从阳明早年尝与三人相互取益、共同修炼来看,认为阳明在思想创设初期曾得到过三人的帮助和启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阳明之所以很少提及三人,或许是出于思想垄断、门户纯洁(因三人皆属隐儒,近于二氏)之考量。其实,三人虽地位低下,但对浙中王门思想性格的形成还是产生过一定作用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多少找到一些初创时期浙中王门的影子。

一、王思舆

“思舆”,黄绾《阳明先生行状》作“思裕”,又写作“司舆”。

季本《王思舆传》[4]云:

余少师黄轝子,黄轝子姓王氏,名文辕,字司舆,山阴人,厉志力行,隐居独善,乡人慕其德者,皆乐亲之。少学为古文,级类庄、列,诗逼唐人,读书不牵章句,尝曰:朱子注说,多不得经意。成化、弘治间,学者守成说,不敢有私议朱子者,故不见信于时,惟阳明先师与之为友,独破旧说,盖有所本云。

及阳明先师领南赣之命,见黄轝子,黄轝子欲试其所得,每撼激之动,语人曰:伯安自此可胜大事矣。盖其平生经世之志,于此见焉。其后黄轝子殁,阳明先师方讲良知之学,人多非议之,叹曰:使黄轝子在,于吾言必相契矣。[5]可见,“隐居独善”、“级类庄、列”的王思舆,与“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的阳明不仅具有共同的道教情结,而且还与阳明一起“私议朱子”, “独破旧说”,可谓阳明早年最相契的志同道合者。[6]不惟如此,“诗逼唐人”的王思舆在诗才上亦堪与阳明比肩。《绍兴府志》载有王思舆《越王峥》诗一首,这是笔者所知的王思舆留下的惟一诗作。

正因为王思舆在阳明思想形成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故而早年师从过王思舆的季本在自己的另一部哲学著作《说理会编》中,干脆把这篇《王思舆传》改名为《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7],把王思舆归入到阳明学创始者的行列。

徐爱在《贤思叙》中也对王思舆(徐称“黄司舆”)和下面即将介绍的王琥作过很高的评介:

予同年进士张侯五奎,来令山阴,独朴然将以古道化民。

予尝因阳明先生善其治民曰黄文辕司舆、王琥世瑞者,二子之抱道怀才,不干声利,予既信之。昔者,亲视侯以实礼延二子,相与揖让,献酬于稽山书院之中,左右亡不惶汗骇顾,以为尝所未见于侯之屈,而二子之抗也。君子曰:古之道也。张侯,贤侯也;二子,贤民也。衰薄之世,然而侯独焉其难矣!然山阴之贤,不止二子,盖予未之尽识而闻之。礼亡,不视二子而加焉。侯之擢安吉而去也,集山阴之贤而在下者,为文章歌诗,各致其慕念之意以赠别,殆成巨册。予因览焉,既叹侯之得士心,辄题其端曰“思贤”。思贤何?曰:贤者之思贤者也。乃作《贤思叙》。叙张侯之能希古也,足表师矣;叙山阴之多贤也,足以当礼矣。若侯之善政、善教,则司舆、世瑞之叙叙之矣。[8]建于元代的绍兴稽山书院,经王琥等人提议而修复(详见后述)。修复后,“抱道怀才,不干声利”的王思舆、王琥,即成为稽山书院讲学论道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对浙中王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季本所谓“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的论断,虽有些片面,但的确揭示了一个被历代治王学者忽视的事实:

阳明学是由一批当时活跃于绍兴一带的“抱道怀才”、“厉志力行”、敢“破旧说”的“贤民”、“儒士”共同创立的,而并非王阳明一人之独创,至少在其创设初期。

王阳明在正德七年所撰的《答徐成之》[9]书中,曾专门对一名叫王舆庵的人作过详尽评论。王舆庵基于“坚定”的心学立场,竭力非朱子而是象山,然阳明则批评其说不得要领,过于简单化,指出:

以某所见,非独吾兄(指徐成之)之非象山、舆庵之非晦庵皆失之非,而吾兄之是晦庵、舆庵之是象山,亦皆未得其所以是也。

今舆庵之论象山曰:“虽其专以尊德性为主,未免堕于禅学之虚空,而其持守端实,终不失为圣人之徒。若晦庵之一于道问学,则支离决裂,非复圣门诚意正心之学矣。”……舆庵是象山,而谓其“专以尊德性为主”,今观《象山文集》所载,未尝不教其徒读书穷理。……是舆庵之是象山,固犹未尽其所以是也。……舆庵之说,仆犹恨其有未尽也。[10]日本学者认为王舆庵即王思舆[11],不知有何根据。若果真如此,那就更加说明阳明与王思舆在思想上的对话与交流是相当密切的。两人从“私议朱子”、“独破旧说”开始,到阳明产生对“舆庵之说”“犹恨其有未尽”而遗憾地结束[12],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阳明对王思舆产生了不满,其实这恰恰反映了阳明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超群的独立思考能力。王思舆在朱陆之辨上的简单化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阳明早年“私议朱子”、“独破旧说”时所采用过的,只是阳明能够及时改换思路、“学后三变”,不仅能超越朱子,而且能超越象山,而这种思想“节奏”,显然是王思舆所难以企及的。而同为王思舆弟子的季本,却在朱陆之辨上与阳明保持了一致,他在《跋朱陆二先生论尊德性道问学书后》(按:“书”指程敏政的《道一编》)中说:“朱陆之辩,各就其析而为二者言之,而其合一处则固未能离也。但所见各有所重,则未免为偏,若论本末先后之序,则象山差胜耳。”[13]只不过季本略偏向于朱子,与倾心象山的阳明有一定距离。另据季本传文推测,王思舆可能死于正德末年,当时阳明刚提出“致良知”说不久,故而“人多非议之”,阳明遂叹曰:“使黄轝子在,于吾言必相契矣。”说明对王思舆的思想进步,阳明还是比较有把握有的。遗憾的是,王思舆最终未能接触到阳明的成熟思想,因而也就谈不上与阳明的晚年思想“相契”了。

不仅如此,即使就整个浙中王门的形成发展来说,王思舆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绍兴一带,王思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名人都纷纷投奔于他的门下,如王门中著名的经学派思想家季本,就曾从学其门下。再比如,人称“范圣人”的阳明弟子范瓘(字廷润,号栗斋),也是先入王思舆、许璋之门,然后才入阳明之门的。浙中王门后学张元忭撰《范栗斋传》云:

先生(栗斋)首师王司舆、许半圭两先生。两先生者,并以道德重于时者也。既又师阳明先生,所造益深。……里中人无老幼,皆以范圣人呼之。[14]正德十一年十月,阳明奉旨巡抚南、赣、汀、漳,顺道归省至越,翌年正月至赣,期间他又利用两个多月时间,与王思舆等本地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走后“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15]此时的王思舆,似乎仍未消弭早年“隐居独善”、“级类庄、列”的思想情结,在猜测阳明此行之命运时,俨然像个算命的道士,而这也许正是阳明喜欢与其进行交流的重要原因。[16]孙奇逢曾将此则轶事与嘉靖三十二年罗汝芳途经山东问道于泰山丈人的“神秘”经历作过一番对比:

思舆语人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吾触之而不动矣。”

罗近溪自有生以来,遇触而气不动。一翁谓之曰:“此君心痼疾,可不亟图疗耶!”近溪愕然曰:“是予心得,曷言病?”翁曰:“人之身心,体出天常,随物感动,原无定执。”近溪惊起拜下,执念渐消。阳明之不动,孟子之不动心也;近溪之不动,强力把持,天体渐失,故为心病。学者要破此执念,方自有得。[17]孙奇逢所要强调的是“破除执念”的必要性[18],而笔者则从这则轶闻中看到了王阳明与王思舆、罗近溪与泰山丈人之间所隐含着的道士风骨和仙家气象。应该说,阳明喜欢与王思舆交友,与思舆半仙半儒的思想性格不无关系。

二、王琥

此人在上文所引徐爱的《贤思叙》中已有涉及。据《王心斋年谱》记载:

(嘉靖)三年甲申, (心斋)先生四十二岁,在会稽。是年春,四方学者聚会稽日众,请阳明公筑书院城中以居同志……未几,阳明公谢诸生不见,独先生侍左右,或有论诸生,则令先生传授。会守庵公(心斋父)寿日,先生告归上寿,阳明公不听,命蔡世新绘吕仙图,王琥撰文具上,因金克厚持往,寿守庵公并作歌以招之。于是守庵公至会稽,与阳明公相会。[19]如此看来,王琥不仅是阳明早年的道友,还可能是阳明晚年的弟子。

陆深的《海日先生行状》其实是王琥撰写的,而陆深只不过是“按王君琥所录(王华)行实,泣而叙之”罢了。[20]所以笔者推测,王琥可能要比阳明年长几岁,且与其父王华、其女婿徐爱有过相当密切的交往。正德十二年徐爱归省越城,王琥尝与之商定:“秋冬之间欲与曰仁乘兴来游(赣州)”,以助阳明一臂之力。阳明闻讯,曾兴奋地说:“果得如此,足以稍慰。艰奈之怀,今见衰疾之人,颠仆道左,虽不相知,亦得引手一扶,况其所亲爱乎!”[21]。可见王琥在阳明眼里,是“所亲爱”的志同道合者,其地位似可与徐爱比配。又据张焕《重建稽山书院记略》记载:正德年间, “刑部尚书王公明仲、楚府长史王公文冕与儒生王琥,素怀兴复(指越城稽山书院),唱鸣义举”[22]。这说明王琥只是个隐居乡间的“儒生”,但就是这么个普通人,居然能与刑部尚书等高官一起“唱鸣义举”,兴复书院,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除了道学,王琥还以诗文见长, 《绍兴府志》载有王琥《亭山》诗一首,诗云:“如盖亭亭矗镜心,淡蒸浓发变晴阴。势凌万仞云霞表,地锁千峰紫翠深。无忌旧亭基已没,野翁高躅客重寻。郡城楼阁瞻来近,风角霜钟送曙音。”被徐爱誉为“贤民”的王琥,却自称“野翁”,故此笔者推测,与“隐居独善”的王思舆一样,王琥亦属于当时活跃于越中一带的隐儒。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阳明书札在内的多数史料,都把王琥与王思舆或者许璋合并记述。如徐爱的《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便记叙了阳明与许璋、王琥等人同游雪窦之事。[23]倾心阳明的永嘉学者项乔在《书文江集后》中所提到的王定斋、许杞山,据编校者说:

“疑即王琥字世瑞及许璋字半圭者,均系山阴人。”[24]黄宗羲在《永乐寺碑记》中也记录了正德八年阳明与许璋、王琥等人“流连信宿,赋诗于此”的一段遗事。[25]说明王琥、许璋、王思舆三人与阳明的友谊,一直从弘治年间保持到正德后期。由于王琥比许璋、王思舆要去世得晚些,所以他与阳明弟子的交往也略多于许、王二人。比如邹守益于嘉靖初年在绍兴陪阳明、王琥等人游浮峰山时[26],许、王二人已早就不在人间了。从时间上看,阳明应该有为他们撰写祭文的可能,而且其晚年文字遗失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笔者所谓“也许阳明是出于思想垄断、门户纯洁之考量”,还是能够站住脚的。

三、许璋

较之王琥,此人的史料略微丰富些,惟这些材料,大都出于耿天台的《先进遗风》。[27]耿氏的记载是:

(阳明)先生养疴阳明洞时,与一布衣许璋者相朝夕,取其资益云。璋,上虞人,淳质苦行,潜心性命之学,其于世味泊如也。尝蹑走岭南,访白沙陈先生,其友王司舆以诗送之,曰“去岁逢黄石,今年访白沙”云。璋故精于天文、地理、兵法、奇门九道之学。先生后擒逆濠,多得其力。成功归,赠以金帛不受。先生每乘笋舆访之山中,菜羹麦饭,信宿不厌。没后,先生题其墓曰“处士许璋之墓”,属知县杨绍芳立石焉。[28]张岱《于越三不朽图赞》的记载是:

(许璋)为王文成塾师,教以奇门遁甲诸书及武侯阵法。文成抚江右,嘱曰:“勿错认帝星。”及宸濠将叛,遣子贻以枣、梨、江荳、西瓜(隐语:早离江西)。文成惊悟,出查乱兵,遂不及难。后得诛,反擒王,皆先生力也。[29]光绪《上虞县志》卷八《人物》据万历志的记录是:

许璋,字半圭[30],家贫,潜心性命之学,不求仕进,凡天文地理及孙吴韬略、奇门九遁,靡不精晓。尝蹑走岭南,访陈献章,至楚,见白沙门人李承箕,留大崖山中者三时,质疑问难,亦不至岭南而返。尝为王文成塾师,教以奇遁诸书及武侯陈法。文成抚江右,璋指干象谓曰:“帝星今在楚矣。”已而世宗起于兴邸,其占之奇中,类如此。宸濠将叛,璋遣子遗文成枣、梨、江豆、西瓜。文成惊悟,出查乱兵,遂不及难。后得诛叛擒王,皆璋力也。岑孟为梗,文成奉命督师,走璋问计。

璋曰:“抚之便卒。”用其言,得孟。遗之金帛,不受;欲荐之于朝,曰:“爵赏非吾愿,何以相强?”自谓所居当大发祥顾子孙无当之者。比邻陈氏兄弟不凡,足当此归之去。已而陈述、陈逑果相继登第。人呼为神仙,云山阴范瓘常师事之。年七十余岁卒,文成以文哭之,题其墓曰“处士许璋之墓”,邑令杨绍芳为立石,时嘉靖四年。

《两浙名贤录》卷四四《高隐》的记载是:

王文成初养疴阳明洞,唯与璋及王(遗“文”字)辕辈一二山人,兀坐终日,共参道妙,互有资益。[31]不难看出,《上虞县志》中这大段文字,其实只是耿天台《先进遗风》与张岱《于越三不朽图赞》中有关许璋材料的简单拼凑,而文中提到的陈献章门人李承箕,则撰有《送许生还上虞序》[32],黄宗羲对该序的评语是:“璋字半圭,与阳明为友。”[33]认定许璋与阳明是道友关系。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无论是敢于“私议朱子”王思舆,还是“人呼为神仙”的“塾师”许璋,抑或“儒生王琥”,其实都是阳明早年的道友,所不同的只是王思舆为阳明的合作型道友,许璋为阳明的塾师型道友,而王琥为阳明的弟子型道友。他们三人都是阳明早年曾经“取其资益”的重要对象,对阳明学说的创设及阳明学派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地作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

同类推荐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 病世子,娶我吧

    病世子,娶我吧

    穿越成父不详、母不知所踪的杜家表小姐,君无忧认了,被上至官员富商、下至市井流氓亲切地称作小土匪,君无忧也认了,舅母苛待、姐妹嘲讽,君无忧也可以不在意,反正姐会赚钱,可是,舅母居然想毁她清白,逼她嫁给一个好色纨绔?!表姐不想嫁给娘娘腔也算计着要她代嫁?!这下君无忧可就不能忍了,怎么办?赶紧找人嫁了吧。可是莫名其妙的一道圣旨竟然将她许配给了据说自己病得活不长,还克妻绝子的定国王世子!君无忧这下真觉得自己命苦了。老天!人家刚刚跟一绝世美男求婚成功好不好?第一次见面,她趁醉强吻了他,第二次见面,她忘了他还大胆的向他求婚,第三次见面,死女人,你再忘了我试试?!精彩片段——求婚记君无忧:你娶妻了么?某男:没有。君无忧:那好,你娶我吧!某男:你没看见我是个废人吗?君无忧:没事儿,我不嫌弃你,虽然我倾国倾城、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还聪明伶俐,而且还会赚钱。某男:好。诶?真的?某男:既然你都倾国倾城、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还聪明伶俐,而且还会赚钱,我也就勉强不嫌弃你了。
  • 废材小姐逍遥仙

    废材小姐逍遥仙

    赫连昔,一朝穿越,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当换了一个全新的灵魂后,昔日不能修炼的废物,竟一鸣惊人。修炼灵力、种植灵药、契约神兽……历练紫恒大陆,却邂逅美男,从此天翻地覆。######################################################################################她高傲的俏脸上闪着强烈的愤恨,冲她低吼:“你知道外面的人都是怎么说少主的吗!一个天才配了一个废物……你把少主的脸都丢尽了,你还配活在这个世上么……”[紫霄宫主紫阳]邪肆的桃花眼凝视着浴涌中身无寸缕的雪白,嘴角泛起一抹恶魔般的笑容:“不用遮了,那么小,没啥看头!”赫连昔心脏狠狠缩了一下,努力安抚自己,她是个心态成熟的女人,被人看了也不是什么要死要活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是个什么东西,是人是妖还是鬼![北国太子萧瑾]“我会负责的!”“啊……负责?……负什么责?”“你的伤在背上,这里又没有合适的人,看你伤得那么重,所以我自作主张为你上了药……”“就因为你看了我的背,所以要对我负责?”“当然!”“如果是那样,不用!”“为什么?”萧瑾愤怒了,从来都是女子主动的黏上他,今天他主动开口说要负责,她竟然不愿意![骠骑将军林风]“快点把门关上!”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臭丫头,你还知不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林风一脸的鄙夷,赫连昔心里翻了翻白眼。老天,不会把她当成采花贼了吧?好歹她一青春美少女,就是来采他们,也是他们的荣幸好不好?~~~~本人简介无能,这只是开始,更多的……嘿嘿,你们懂的,还在后面!~~~~~*******************************************************《天才魔女惹不起》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
  • 异空间之战

    异空间之战

    这是一个关于在未来世界,在地球资源殆尽,地球统帅试图发动星际战争的时候,几个修行自然术的战士天啸、天怒、天遁、天冰、天籁,试图保护地球,阻止战争,做出了他们自己最大的努力的故事。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三界转乾坤

    三界转乾坤

    魔王临世初破晓,古远伊始现灵士;万古不朽化修罗,天上人间御神剑;源灵神光破邪魔,血魔秘典斩万魂;三世寂寥隐苍穹,纵横三界转乾坤。他生于大陆最强势力,却因为家族的灭顶之灾,从小离家。离家的他,总在被欺负中度过,甚至,唯一的亲人也惨死在了他的眼前......打击之下,他决心修炼,立志成为大陆上的强者,终有一天,他要回到家族之中,亲手杀了那个夺走他的爷爷生命的人!少年的目标很简单,少年的心却是执着的......
  • 衣配良缘

    衣配良缘

    一不小心穿越回到唐朝,给古人设计衣服,妆扮形象,做得有声有色!没想到异性缘如此好,嫁进豪门不错,可是豪门深似海,嫁给皇帝也不错,可是宫斗的生活太累,这三个人中之龙的男子都对得她很好,究竟该是何去何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