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4

第44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12)

总之,我们可以发现万物一体论基本上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观念:第一,万物一体论可以由一体之仁、生生原则、良知遍在这一具有包容性、统合性、普遍性之特征的观念推出,以此作为宇宙、社会、人生的存有论基础;第二,万物一体论由宇宙论向伦理学、政治学领域的延伸和拓展的过程中,强调了“视人犹己、视国犹家”的伦理意识,并倡导“公是非、同好恶”的公正原则,以及“以正自持”、“不偏其心”的实践原则。显而易见,这两种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前者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基本理念,可以合理地推导出后者的结论。但在某些人看来,在这个推演过程中,应当完成一个命题转换:从“爱有差等”转向“爱无差等”。从伊川、朱子到阳明、近溪都不断遇到这样的提问。的确,如何既能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做到“推己及人”,同时又能从他人的角度着眼做到“视人犹己”;同样,既要做到“待疏若亲”,以此表明个人的道德情感亦具普遍意义,同时又要注意与“爱无差等”这种完全有可能导致视路人为亲人、视亲人为路人之危险倾向的泛爱主义区别开来?对于这些问题,“万物一体”的理论模式能否提供有效的解答方案,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从根本上说,近溪的基本思路是:在由己及人、由下向上、由家至国的道德实践的推进过程中,最终必然能够体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想社会。可以说,作为宇宙与人心的存在模式的“万物一体”如何化为“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社会模式,这是近溪“求仁”宗旨的最终归趣,这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

二 政治化取向

先来回顾一下近溪弟子杨复所对其师的一段评述:

罗子之学,实祖述孔子而宪章高皇。盖自江门(指陈白沙)洗著述之陋,姚江(指阳明)揭人心之良,暗合于高皇而未尝推明其所自,则予所谓莫知其统者也。姚江一脉,枝叶扶疏,布散寰宇,罗子集其成焉。这段话的要点有三:第一,“祖述孔子”;第二,“宪章高皇”;第三,集阳明之大成。第一点和第三点,这里不论,我们将集中讨论第二点。“高皇”即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依笔者之见,在明代以前的中国儒学史上,将一位儒家学者与当朝皇帝相提并论,而且以为皇帝也有一种学术“传统”,不能“合于高皇”乃是因为“莫知其统”,这类说法是闻所未闻的。从杨复所的上述说法以及罗近溪的一些言论中,令人感到在近溪周围的思想圈内,有一种独特而奇怪的氛围正在形成和弥漫。那么,杨复所又为什么说近溪之学“宪章高皇”?以下结合近溪自己的论述,力图从其思想内部来分析其中的一些原委。

接下来我们不妨耐心地看几段近溪对“高皇”及其“圣谕”的评述:

高皇帝真是挺生圣神,承尧舜之统、契孔孟之传,而开太平于兹,天下万万世无疆者也。

惟我太祖即真是见得透彻,故《教谕》数言,即唐虞三代之治道,尽矣。惜当时无孔孟其人佐之,亦是吾人无缘即见隆古太平也。孔子惓惓为政以德,只是志大道之公也。试观我高皇《六谕》,普天率地,莫不知日用平常,仰事俯育,此正王道平平、王道荡荡也。宁非遍为尔德哉?某尝谓:高皇《六谕》真是直接孔子《春秋》之旨,耸动忠孝之心。不必言距杨墨,人人知君父之恩之罔极也。宁非世道一大治,而天下后世获甦生也哉!怀智问道,子曰:“《圣谕六言》,尽之。”问功夫,曰:

“《圣谕六言》,行之。”请益,曰:“《圣谕六言》,达之天下。”

“如斯而已乎?”曰:“《六言》达之天下,尧舜孔孟,其犹病诸?”智问修身,子曰:“舍《圣谕六言》而修,是修貌也,非修身矣。”孔子谓“仁者人也”,“亲亲之为大焉”,其将《中庸》、《大学》已是一句道尽。孟子谓“人性皆善”,“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其将《中庸》、《大学》亦是一句道尽。然未有如我太祖高皇帝《圣谕》数语之简当明尽,直接唐虞之统,而兼总孔孟之学者也。往时儒先每谓天下太平原无景象,又云皇极之世不可复见。岂知我大明开天,千载一日,造化之底蕴既可旁窥,举世之心,元亦从直指尽数九州四夷之地,何地而非道?尽数朝野蛮貊之人,何人而非道?虽贫富不同,而供养父母则一;虽贤愚不等,而教训子孙则一;虽贵贱不均,而勤谨生理则一。故芳至不才,敢说天下原未尝不太平,而太平原未尝无景象。

然其皇极世界,舍我大明,今日更从何求也哉?故前时皆谓千载未见善治,又谓千载未见真儒。计此两段原是一个,但我大明更又奇特。盖古先多谓善治从真儒而出,若我朝则是真儒从善治而出。盖我太祖高皇帝天纵神圣,德统君师,只孝弟数语,把天人精髓尽数捧在目前,学问枢机顷刻转回脚底。……窃谓论治于今日者,非求太平之为难,而保太平之为急;谈学问于今日者,不须外假乎分毫,自是充塞乎天地。此样风光,百千万年,乃获一见,而吾侪出世忽尔遭逢于此,不思仰答天恩,勉修人纪,敢谓其非夫也已!敢谓其非夫也已!乃幸天笃太祖高皇帝,神武应期,仁明浴日,浊恶与化俱徂,健顺协时通泰,孔孟渴想乎千百余年,而《大易》、《春秋》竟成故纸!大明转移于俄顷呼吸,而大统真脉皎日当天,况兹圣子神孙,方尔振振绳绳,则我臣庶黎元亦可皞皞熙熙。芳自弱冠登第以逮强仕,观京师近省,其道德之一,风俗之同,不须更论。及部差审录而宣大山陕,取道经由,至藩臬屯田而云贵川广,躬亲巡历,不惟东南极至海涯,且西北直临塞外,每叹自有天地以来,惟是我明疆土宏廓,至尊君亲上、孝父从兄,道德虽万里而无处不一;衣冠文物、廉耻内外,风俗虽顷刻而无时不同。故前谓皇极之世,自尧舜三王以来,惟我明足称独盛。

以上所示只是摘录,并非全部。不用说,已足以让人感到冗长。在此有必要撮其要点,作以下几点归纳。

首先,在近溪看来,“高皇”是“挺生圣神”或“天纵神圣”。

所谓“圣神”或“神圣”,意思相同,就是已经成了神的圣人。在近溪这里含有两重涵义:既把“高皇”圣人化,又把圣人神化———也就意味着皇帝的神化。在中国历史上,把皇帝圣人化,并把圣人神化,却是古已有之,渊源颇长,自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登基以来,便已开始。关于这一问题,已有学者作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在此无须赘言,仅就“圣神”一词的渊源,略作介绍。圣与神二字连用合并为固定用词,似是始见于汉代王充《论衡·问孔》:“夫古人之才,今人之在也。今谓之真杰,古以为圣神。”为何以圣为神,王充亦有说明:“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神矣。”这是说,由于儒家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故称其为“神”。其实若从圣人“先知”之角度而言,早在先秦就有不少先例,此不烦引。

总之,近溪称“高皇”为“圣神”,却也不算是什么“新发明”。同时也须指出,近溪称“高皇”为“圣神”,与他自己是否真的相信“高皇”即是圣人和神人,似乎是两回事,他是把“高皇”符号化、象征化了。至于这一符号的真正实体———朱元璋是否具备圣人的材质或神人的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尽管如此,不容否认的是,近溪如此到处宣扬,在其内心深处显然有着政治上的目的,或者说怀有将自己的言说合法化的目的,因为从他演绎《圣谕》的一系列文章和讲话来看,其中的观点几乎全是近溪自己的,而不是“高皇”的。他是借“高皇”之名,以成其宣扬己说之实。换言之,他是利用“高皇”《圣谕》之名义,将他自己的有关“孝弟慈”等一套思想学说政治化、体制化。说白了,近溪是想在自己的一套学说之上按上一个“最高指示”的烙印。

其次,近溪把“高皇”放在孔孟以来儒家“道统”的历史传承中来进行定位。我们曾经介绍过,就纯学术史的角度而言,近溪承认自孔孟之后,能接续其统者为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至于陆王之间,近溪只是隐晦地提到:“入我朝来,尊崇孔颜曾孟,大阐求仁为宗”,并没有直接点出“高皇”之名。然而,在以上介绍的几段论述当中,近溪毫无顾忌地坦言高皇“承尧舜之统、契孔孟之传”,“直接孔子《春秋》之旨”,“直接唐虞之统,而兼总孔孟之学者也”,也就是说,高皇是孔孟以来第一人,孔孟的“求仁宗旨”,到了高皇那里,才真正得到了发扬光大。他的依据就是高皇所说的六句话:“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他认为自从孔孟揭示出“求仁宗旨”以来,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哪种学说,比得上这六句话“简当明尽”。因此,若要修身,只要遵循这六句话就足够了;若讲治国,只要依此六句话去做,便能“达之天下”。也就是说,这六句话已经和盘托出了由“修身齐家”至“治国平天下”的全部道理。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近溪基于上述的认识,他对现实的政治状况充满了一种乐观的情绪,甚至认为有明一代足以与尧舜“三代”

相媲美:“自尧舜三王以来,惟我明足称独盛。”也就是说,高皇开创的朱明一代简直就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所祈盼的中国古代的“理想国”———三代社会。我们知道,所谓“三代”社会,虽然是历代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但这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美好的理想而已,没有哪一个人真正相信现实的当今社会就是理想的三代社会,毋宁说,“千五百年之间,……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朱子语)、“学绝道丧,人心陷弱”(王阳明语),乃是儒家士人的一般共识。基于历史沉沦、人心不古这一对现实的认识,儒家士人往往对现世社会、当朝政治持有一种冷静的、理性的批判精神。正是出于这一批判精神,所以“往时儒先每谓天下太平原无景象,又云皇极之世不可复见”。针对于此,近溪宣称,儒家经典中的仁礼思想“二千年来尚未见人说破”,到了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及其“圣子神孙”们的时代,却能接续“真脉”,并由此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之景象;普天之下,不论是“九州四夷”还是“朝野蛮貊”、不论是“东南西北”还是“海涯”“塞外”,虽然“贫富不同”、“贤愚不等”、“贵贱不均”,然而道德风俗“无处不一”、“无时不同”,“此样风光,百千万年,乃获一见”,简直就是一派“天下大同”、“万物一体”的美好景象。而且近溪极力声明:以上所说,乃是自己“生平快睹”的经验感受,决非是夸大其词。

总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溪思想中所特有的社会观、政治观、历史观。当然,这些观点自有他的哲学基础,归结而言,“仁者人也”、“人性皆善”、“能身复礼”便是他的基本哲学观念,由此推演展开,便形成了他的乐观浪漫的理想主义伦理观、价值观。他对社会、政治、历史的看法,都是以这些哲学观念作为其理论依据的。

然而必须指出,他对当朝皇帝的极力赞美、对圣谕六言的过分颂扬,足以说明其思想的政治化倾向特别明显和突出。儒学传统中固有的现世关怀在近溪身上被表现为对现实的乐观肯定,而儒家学者历来对现实社会以及政治状况所应有的批判精神却未免有所缺失。

本来,就儒学传统而言,政治在价值上是次要的,如果没有道德的政治则是应该受到批判的,人们在道德与政治、思想与体制之间,往往保持一种独立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而思想受到政治体制的打击,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但是另一方面,儒家士人始终对社会和政治抱有强烈的关怀,在他们看来,政治作为道德的一种延伸,可以作为实现价值的一种手段。由此以观,近溪热切关注思想与政治的互动,亦属情有可原。同时也应看到,虽然近溪通过借助高皇的名义,欲将自己的一套学说在政治层面上加以渲染、推广,从而表现出其思想有依附于体制的一面,然而历史地看,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儒者与君主、思想与体制的关系取决于“天下有道”。而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儒家士大夫一方面应当抱有“以道格君”的理想和胆识,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行“得君行道”的政治策略。若就近溪思想之本质来看,其思想归趣仍然是以仁学为根基的道德理想主义,而并不表明其思想本身已沦为政治工具。诚如余英时所言,我们决不能以现代的观点看待理学家的“得君行道”的政治活动,“讥笑他们对‘君’抱着太多的幻想”。

三 历史评价

我以为对近溪思想的总体评价,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来展开:

第一,以“求仁”为宗旨、以“孝弟慈”为核心内容、以万物一体为指归的儒家伦理学;第二,以“天心”观为基础,以敬畏天命、神灵信仰为指归的宗教伦理学说;第三,以化俗为目的的讲学活动,以宣讲“圣谕六言”、制定“乡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治思想。若单从哲学观念史的层面看,近溪思想在有关心性理论的基本构造上,仍然未能超出阳明心学理论的格局。同时我还认为,相对于阳明的那一套心学话语而言,近溪思想的特异之处同时也是其思想的独特意义之所在,这就是他的仁孝学说、身心理论、天心观念、宗教关怀、政治意识以及参与社会的担当精神。

就近溪对良知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而言,我们不妨套用牟先生的话来说,如何使良知得以“当下呈现”,亦即如何在当下即刻的生活场景中“因时”地展现良知,这应当是近溪思想的主要问题意识之所在。与此相应,近溪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能够做到“一切放下、破除光景”,这是实现良知“当下呈现”的关键。进而言之,又如何能够做到“一切放下、破除光景”,这则是一个“自信从”、“自觉悟”的问题,也就是能否自信本心、直从“源头心”悟入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否相信赤子之心、常人之心、当下之心就是本心良知的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又在于树立起对孔子的“仁者人也”、孟子的“人性本善”的一种绝对信仰。也就是说,人之本心之所以可以信赖,是因为人人都是“仁者”、人人都是“性善”的。因此,为学宗旨就在于“求仁”,为学方法就是回归孔孟。“孔孟两夫子心事,只有天知”,两千多年来未见有人道破,其实“求仁”就是孔孟的“心事”,就是孔孟的宗旨。

从以上有关良知、本心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近溪最终将问题归结到“求仁”这一点上,“仁”成了近溪思想的核心主题。同时也可看出,近溪的问题意识与阳明已有所不同。诚然,近溪对“仁”之问题的重大关注以及深入追问,是要回到孔孟以及程明道的仁学立场,是为了实现“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一体之仁” 的理想境界而预设的理论前提,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文前期轻松,后期开虐!要离开了,我才蓦然醒悟。这场穿越,不过是场阴谋;这场邂逅,不过是个意外;我和他,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被他无情地羞辱、折磨……是的,是时候回家了;从此,我与他,便是两个时空的距离;那是生与死,也无法触及的遥远……
  • 金国虎啸

    金国虎啸

    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女真人是中华民族先民的一支,这是教科书上说的。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对金国和女真人都还存有误解。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当铺的陷阱

    当铺的陷阱

    世上有一间当铺,可以典当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器官,比如手,脚,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爱情。典当出后同样可以换的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是这些都是有期限的,毕竟任何不是你的东西都不会被你无限制的拥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霸天神尊

    霸天神尊

    混沌神珠,久蒙尘埃,今世显现,漫天惊变。黄泉道统,可造轮回,可改天命,与众生为敌。开天神体,欲改天换日,涤清世间污垢。沈锋寒本是一名乡野孤儿,于梦中学得绝世奇功,成就绝世神体,纵横于天地。有兄弟佳人,陪我逍遥于天地,我愿与诸天为敌,霸天为尊。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