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3

第43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11)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以儒学宗教性这一概念设定来审视和判断近溪思想中的宗教性因素。毋宁说,近溪宗教观的基本特征是儒释道以及民间宗教的糅合混融。

唐君毅对儒学与宗教之关系问题有一个观点,很适合于我们思考近溪思想的宗教性问题,他说:“唯诸儒皆非如孔孟之承天道以开,而是由人道以立天道,故非承上以启下,而是启下以立上。在宋明儒思想中,天人交贯,宗教融于道德,宗教终不成独立主义文化领域。”尽管宋明儒的宗教意识常常以与道德相融的形式表现出来,故而缺乏独立的宗教精神,然而“无论孔孟对天之态度及对天之言说,如何与西方宗教不同,然要可指同一形而上之超越而客观普遍之宇宙的绝对精神,或宇宙之绝对生命,而为人之精神或生命之最后寄托处也”。反过来说,如果儒学只有人道或心性论,“而无天道天心之观念”,那么“人之心性或人道,即皆在客观宇宙成为无根者。……诸个人之心,亦将终不能有真心贯通之可能与必要,宇宙亦不能真成一有统一性之宇宙”。唐氏此说虽非针对近溪而言,然近溪思想中的天心、天帝之观念又确确实实是指向宇宙之绝对生命,是为人心和生命建立一个“最后寄托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近溪思想具有宗教性特征。比如,我们可以来看一段近溪的叙述:

此心真体,原本乎天;天心何有,原宰于神。其布护虽显诸仁,而几微则藏诸用。莫说耳目见闻到此俱废,即思虑之精巧自是难容。真个千层铁壁,莫喻其坚;万里云霄,曷尽其远!

必遇至人,方才有个入路。

这是说,心本源于天,天心即是神灵主宰,人类的一切知识见闻、聪明才智在神灵世界的面前毫无用武之地,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却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去把捉,其“坚”超过千层铁壁,其“远”高过万里云霄。唯有遇到旷世奇人的指点,才有可能窥其堂奥。近溪继而说道:

(后世诸儒)先初起志,爱好便宜,于日用寻常中妄作情识。既作情识,强生见解,视灯影而忽多红黄,瞰渊日而遽增光耀。遂指浮游之念,谓是心源;且说计较之端,名为灵窍。视诸尘寰逐欲之徒、仕路希宠之辈,便为学好。无奈觅真不着,乃就假而不疑;入室无从,乃傍门而遽止。去圣愈远,离道愈深。间一二明眼者,痛心相呼,期图共济,反诋为狂妄而疾之。从这段充满激情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近溪之极力揭橥“天心”观念的问题意识之所在,他是为了从观念上根本扭转在“情识”中日益迷惘失落的人心走向。在他看来,若要扭转人心的错误走向,须要重振人们对天心、天命的信仰和敬畏,而不能光靠内心良知自助。我相信,近溪批评阳明后学末流“其论良知血脉,果为的确,而敬畏天命处,未加紧切”,决非泛泛之言,而是基于他自己对天命的一种信仰而抒发的肺腑之言。由其对天心、天命的强调揭示,可以说明其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内心良知的问题上,而是对某种终极问题也抱有深切的关怀。所谓“终极”问题,特指广义上的宗教信仰问题。如果允许将此用语放在中国宗教文化的语境中来考察,那么可以说近溪的天心观、天命观所反映的便是与终极问题有关的一套观念学说。

如上所述,近溪所说的上帝既非道德律令,也非天赋良知,而是凌驾于俗世之上的、具有赏善惩恶之能力的神格存在。事实上,近溪从一开始,他所利用的主要是《尚书》、《诗经》时代的宗教资源,他所借助的上帝、天公观念毋宁是一种真实的神灵存在,其基本设想是“神道设教而天下自服”,表现出其对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的重视。由此以观,近溪思想中的宗教性因素是不容否认的。他认为,“敬畏天命”、现世报应等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在现世行善的信念,并且相信宗教通过与世俗伦理的结合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这正是近溪强调“上帝日监在兹”的一个思想原因。

(第七节 结语

一 万物一体

我们已经知道,罗近溪有一个基本认识,以为孔孟宗旨在于“求仁”。同时我们也已指出,对孔孟宗旨的这一认同,事实上表明近溪亦以“求仁”为自己的思想宗旨。在宋明儒学史上,在“仁”的问题上,以程明道《识仁篇》“万物一体之仁”的观点为标志,确立了仁学思想在宋明道学传统中的一个基本原型。阳明以来的心学传统在“仁说”问题上大都以明道思想为依归,阳明的万物一体论尤其如此。就近溪思想而言,他的万物一体论以阳明、明道为其思想资源,在理论形态上更接近于明道。近溪曾经断言:“有宋大儒,莫过明道”,可见其对明道思想非常看重,其中明道的“识仁之说”尤为近溪所赞赏。他认为,明道的“学者须先识仁”以及以“万物一体”释“仁”的观点,可以上溯至“孔门求仁宗旨”以及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观念模式。同时,他也指出“仁果万物一体而万世一心也已”,这是将明道的“万物一体”与阳明的“万世一心”相融合,以“一心”释“仁”来补充以“一体”释“仁”。近溪指出:

有宋大儒,莫过明道。而明道先生入手则全在“学者须先识仁”,而识仁之说则全是“万物皆备于我”一章,令学者于孔门求仁宗旨明了,则看孟氏此章之说,其意便活泼难穷矣。盖天本无心,以生物而为心;心本不生,以灵妙而自生。故天地之间,万万其物也,而万万其物莫非天地生物之心之所由生也。

天地间之物,万万其生也,而万万之生亦莫非天地之心之灵妙所由显也。谓之曰“万物皆备于我”,则我之为我也,固尽品汇之生以为生,亦尽造化之灵以为灵。此无他,盖其生其灵,浑涵一心,则我之与天,原无二体,而物之与我,又奚有殊致也哉?

这里,近溪用明道的“识仁”、“体仁”来解释孟子的“万物皆备”,其中含有近溪自己重仁思想的因素。历来认为,明道用“生生之理”来解释“万物皆备”以及“万物一体”之观念,同时亦以此来解释“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这一解释思路具有典范意义,奠定了宋明儒者对“万物一体”观的解释方向。近溪将明道的仁说与孟子的万物一体说相提并论,正是看到明道以“生生”释仁的解释思路表明“生生之理”与“万物一体”可以相通,在近溪看来,以“生生之理”才能合理地解释“万物皆备”或“万物一体”之观念。重要的是,在近溪看来,孔门“求仁”宗旨正可从孟子的“万物皆备”及明道的“识仁之说”获得明确的理解,换言之,万物一体说与求仁宗旨是可以互为印证的。所以,近溪又说:“是为天地之大德,而实物我之同仁也。”意思是说:“生生”正是“物我之同仁”的根据。

以此推之,“万物皆备”、“万物一体”也无非是“物我同仁”之境界。

近溪接着又从身心的角度,进一步对天地生物之心与“我身”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显示出近溪的独到见解:

反而求之,则我身之目诚善万物之色,我身之耳诚善万物之音,我身之口诚善万物之味,至于我身之心不诚善万物之情也哉?故我身以万物而为体,万物以我身而为用。其初也,身不自身,而备物乃所以身其身;其既也,物不徒物,而反身所以物其物。是惟不立而身达,则物无不立;是惟不达而身达,则物无不达。盖其为体也,诚一;则其为用也,自周。此之谓“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亦所谓“仁人顺事而恕施也”。岂不易简?岂非大乐也哉?……故欲思近仁,惟在强恕;将图行恕,必务反身。然反身莫要于体物,而体物尤贵于达天,非孔门求仁之至蕴,而轲氏愿学之的矩也与哉!

在这段论述中,“我身以万物为体,万物以我身为用”的观点非常重要,是其万物一体观的一个主要特征。意思是说,我与物、身与心是互为体用、彼此涵摄的关系。在此场合,“我身”既是指耳目口鼻之形体,亦含指“我身之心”;同样,“万物”既是指天地万物,亦含指“天地之心”。因此,我与物的关系,实即身与心的关系;我以物为体,同时也意味着我之心以物之身为体,反之亦然。可以看出,近溪的万物一体观及其体仁方法是建立在他的身心观之基础上的,这一点与明道有所不同,显示出近溪思想的独特风格。可以说,经过他的重新解释,进一步抉发了“万物皆备”、“万物一体”的思想意蕴。

近溪还从良知良能的角度来论述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原理,他指出:“天之与人,其体原是一个,则所知所能,其执亦原是一般。今且于人的知能讲得明白,便造化知能不愁无入处也。”应当说,这是以阳明良知说为基础的万物一体论。然而,由于近溪思想特重一“仁”字,而其思想归趣亦在于“求仁”,因此其对万物一体之论述,在理路上更接近于明道的仁学思路。这表现在近溪以“生生”言仁,亦以“生生”言万物一体,这与阳明以良知遍在、人同此心的角度来论述万物一体就有所不同。比如,近溪指出:

夫仁,天地之生德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而无尽曰仁。

而人则天地之心也,夫天地亦大矣,然天地之大,大于生,而大德之生,生于心。生生之心,心于人也。……非生生之仁之为心焉,则天地万物之体之用斯穷矣。奚自而一之能贯?又奚自而贯之能一也。是圣门求仁之宗也。吾人宗圣之仁以仁其身,而仁天下于万世也。依此说,由于万物无不“生生”,故人与人、物与我,乃至天地万事万物,无不相感相应,无不贯通连属。因此,“生生”又是宇宙万物、人伦社会的感应模式。正是在此意义上,所以说:“善言心者,不如把‘生’字来替了他。” “孔门《学》、《庸》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化将出来。”要之,“求仁”是孔门宗旨,“识仁”是明道的“入手”之处,而“生生”则是“求仁”、“识仁”乃至是实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据之所在。同时,近溪也指出:“乾坤合德,而莫非吾心生生之仁,贯彻于人己之间,至一而匪二,浑合而弗殊者也。”可见,“生生之仁”其实也就是心之本质。由此看来,“万物一体”亦须以“宇宙一心”作为自己成立的依据。

从比较的角度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与明道的仁学思想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亦即阳明此论有一个观念基础:良知遍在理论。

同时,阳明的万物一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面相,也是明道所欠缺的,那就是阳明把万物一体论扩展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推演出了“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结论。当然,阳明的良知理论及其“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这一观念对罗近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指出:

圣人不是自欺的人,只见得人者天地之德,又见人者天地之心。我即德天地之德,人亦德天地之德;我既心天地之心,人亦心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德为德,即欲人同天地之德;以天地之心为心,即欲人同天地之心。……故曰“中心安仁”,天下是一个人。又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不得不耐也,亦不忍不耐也。噫!仁以人之,杨子亦言之。不人则不仁,不仁则不人。未有人而不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也。故曰非意之也,知人情也。

这样一种“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观点,充分表明近溪的“万物一体”论具有浓厚的普世主义倾向,而这一观点又是建筑在天人一体、良知遍在这一理念之基础上的。无论是从良知还是从仁的角度,都可以推出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结论。由此出发,人己物我、上下贵贱、舆皂胥吏、父老生儒、郡邑僚属,乃至一郡一国、天下万世,无不“浑然一样”,无不“相通相济”,“若识得此一段意思,便识得当时(指孔子时代)所谓‘天下归仁’者,是说天下之人都浑然在天地造化、一团灵明活泼之中也”。就个人来说,若能“承当得来,便自无我无人、无远无近,而浑然合一”。可见,依照万物一体的原理,完全可以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由于万物一体是建立在良知遍在、人无不仁这一信念之基础上的,所以归根结底,“大同”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的根据就在于人心中的一点良知、一点仁心。换言之,天下“大同”乃是人心的本质趋向。近溪相信,基于人心的善良本质,必然开创出人人君子、人己合一的理想社会。

应当说,由孟子的“万物皆备”经明道的“万物一体之仁”、阳明的良知遍在的“万物一体”论,再到近溪的天下国家“浑然一样”

的“万物一体”论,在总的精神上虽然基本一致,但在论述重点上已有几层转换。尤其是阳明的场合,他将仁者“浑然同体”的万物一体论拓展至“明明德”、“亲民”以及治平天下这一涉及政治、社会的问题领域,强调了万物一体论对于实现“大同”社会之理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阳明之后,王心斋亦特别注重阐发万物一体的重要性,指出:“夫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物不获其所,即己之不获其所也。务使获其所而后已。是故人人君子,比屋可封,天地位而万物育,此予之志也。”这是将万物一体论表述为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思想前提。心斋的“万物一体”论虽略显简略,但可以说是上承阳明而下启近溪。

当然,近溪之论“万物一体”,又有其独特之处。他由明道上溯至孔孟,从孔子的“求仁”宗旨出发,强调指出:“此个仁德与此个人身,原浑融胶固、打成一片,结成一团。”近溪以仁德与人身原本“浑融一片”作为立论的基点,由此得出结论说:人我一体、打成一片,“我喜亲人”、“人喜亲我”,“立必俱立,成不独成”。他还借孔子的名义,宣称孔子“只一念在于吾侪”,因而吾侪亦“万世归依”

孔子,这是说,孔子与我们同在:“心心相照,终古如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孔子与我们成为“一体”。可以看出,这样一种言说方式的“万物一体”论,不论是在明道、阳明还是在心斋那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对近溪来说,万物一体论所指向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精神境界,更为主要的是要求个人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换言之,个人价值的实现须与担当社会、成就他人密切联系起来,个人的“富贵繁华”犹如梦幻,如何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之理想才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与人相聚讲学,广泛结交朋友,这是因为“朋友讲学一节,真是人生救性命大事,非寻常等伦也”。要之,从“万物一体”到“天下一家”,可以看出“万物一体”既是宇宙与人心的存在模式,是仁者的精神境界,同时又具有伦理学、政治学的指向和意涵。从宇宙存在模式的角度看,“万物一体”所指涉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彼此感通、互相连属的存有方式;从观念形态的角度看,“万物一体”建筑在仁学思想的“生生”这一基本理念之上;从伦理实践的角度看,既体现了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次序,又突出了“立必俱立,成不独成”的实践目标。从“万物一体”论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学的意蕴来看,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大同社会,换言之,万物一体与政治上的大同理想密切相关,万物一体作为一种理念可以为大同理想提供哲学基础。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 一品庶女:贤妻惹邪夫

    一品庶女:贤妻惹邪夫

    前世,安晓晴被小三推进湖中淹死,穿越重生,她成了不被承认的私生女。嫡母狠毒,庶姐霸道,父亲自私自利。哼,不发威,你们拿我当病猫?斗嫡母,夺回小姐身份;打庶姐,报夺命之仇;治恶奴,为生母出气;使手段,立威夺权!他贵为皇室贵胄,却爱上奴生的她,装疯卖傻得她怜惜,想方设法娶她回家,谁欺负她,他就恶整,明明宠她无下限,却要天天气得她跳脚,抛却万里江山,只为赢她芳心一片。
  • 镇魂尺

    镇魂尺

    一把镇魂尺将我带上了道术的这条路,再次发现了很多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灵异事件。神秘而又高深的道术也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九星破魔令,神行御剑术。青山地宫,尸王横行。汪洋迷踪,骷髅头岛。放逐大盗,隐藏凶迷。九岭山棺,永世永存。三大神剑,开启洞天。永生之谜,天地证鉴。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仙傲

    仙傲

    可爱小白版简介:洛绮梦悲剧地穿越到异世,遍地都是修仙者,可惜她一没灵根,二不受宠,乃是洛家之耻,阴差阳错得到上古神器,拐带妖王,巧遇个个妖孽男,是要携谁之手,同修仙道?与妖缠绵,与妖暧昧,大妖王,你若是不好好对待我,小心我跟别的妖孽男跑了!正剧版简介:魂穿至异世界玄武大陆,身为没有一丁点灵根的凡人洛绮梦,意外取得上古神器,误将邪魅妖王收服,阴差阳错走上修仙之路。随身药田内藏玄机,种灵草,养妖兽,自炼丹药,修炼不靠他人。画符、吟咒,身怀奇宝的她不能张扬行事,扮猪吃老虎,默默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离奇失踪事件。受侮辱、被轻视。洛绮梦漠然冷笑,当站于巅峰之时,一切皆为蝼蚁,唯我独尊,傲视群仙。***成仙修炼是一条不归路,仁慈、不忍之心只能将自己推入死路,只有对敌人狠心,才能存活在这残酷的修仙界***片段一:玥烨凝视着身侧酣睡的洛绮梦,迟疑地低下头,想吻上那让他魂牵梦绕的绛唇,就在薄唇落下时,某人很不给面子的清醒过来。他抬起手掩住洛绮梦那双迷茫且睡意朦胧的眸子,淡淡地在她耳旁命令道:“睡觉,不许醒来。”然后低下头…片段二:洛绮梦戳了戳怀内亮着白肚皮悠闲晒太阳的小犬妖,粉唇一嘟质问道:“玥烨,是不是你昨天偷吻我?”“本王岂会做此等无耻之事。”玥烨冷哼一声,摆了摆狗爪,悠闲地在洛绮梦怀内蹭了蹭。洛绮梦鄙视地瞪了一眼睁眼说瞎话的玥烨,只听对方用异常平淡的口吻回道:“以你这种姿色,本王岂会放低身段偷吻,只不过先行品尝一下属于我的女人滋味,也就是你——洛绮梦。”【本文女主喜扮猪吃老虎,亦正亦邪,个性可爱,超萌可爱的小动物。文内美男多多,结局只有一位抱得美人归。】【不太会写简介,点进去看几章说不定会喜欢上本文,希望你们能顺手收藏我的文文(点击放入书架),不介意的话,顺便给些票吧,感谢了哦。】重磅推荐我最爱的朋友的好文:【《女一邪》】【《妖孽儿子狂狂狂》】【《娘子太嚣张》】【《嚣张女仆狂狂狂》】【《亡国公主要翻身》】★★★☆☆推荐《幻城联盟》玄幻好文☆☆★★★《仙傲》妖孽柒柒《兽仙》颜小票《傲世天狂》墨堇琳《狂血狼颜》曲殇《莲开九霄》剑泣血《唯魔独尊》慕璎珞《邪冰傲天》墨邪尘《妖娆女巫》紫箫泠君《异世女血皇》漫殇强力推荐好友极品好文文:【】《霸妻》【】《魅莲》【】《紫辰》【】《火魄》【】《瞳变》【】《夜倾尘》
  • 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

    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

    【全文完】“老公,是你说的只要我喜欢的都尽管带回家,包包,衣服,化妆品...喏,还有一个帅哥!”盛世掀桌,是谁说的,娶了她,她就是他的独家玩具,无人敢碰。事实证明,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人不只是顾阑珊:“先生,这是快递给顾小姐的玫瑰花,请签收。”“少爷,一个男人站在楼下给太太唱了一夜情歌。”本书已出版,出版名为《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当当网,淘宝都有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