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600000009

第9章 历代名人过往萍踪(2)

李之纯在知成都府之前,曾任过成都转运使,颇有政声,因此当他知成都府时,苏辙受皇帝之命写过一则敕令《李之纯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蜀虽险远,而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一遇循良,怀之没齿,少加虐政,病不自申”。并举前任成都知府张咏、赵抃的功劳来申戒李之纯:“勉因旧治,追继前人,毋使张、赵之贤,独专巴汉之誉。”(《栾城集》卷三十)事实上,李之纯不仅颇有政声,而且对成都文化之传承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如《大圣慈寺画记》开篇辟首便说:“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这绝非夸张之辞,若使壁画能保留至今,其价值绝不下今之敦煌。李之纯作这篇《大圣慈寺画记》绝不是敷衍之作,因为他常到大慈寺观看壁画,“仆昔监市征,历二年余,或晚暇与朋僚游,所观者才十一二。比将漕七年,亦屡造焉,而未及见者犹大半。今来守是邦,比僧司会寺宇之数,因及绘画,乃得其详”。李之纯不仅一一细数大慈寺的规模和绘画,而且还提及其周围的市集情况,更道出了佛寺为何在蜀如此之盛的原因:“此有以见蜀人乐善乡福,不吝施财者,盖自古而然,非独今日之侈。……有经数百年而崇奉护持而无毁者,又以见蜀人敬长尊贤之心,虽久不替。噫!其可尚也哉。”虽区区一篇短文,却是大慈寺重要的历史文献。与李之纯同时代的冯京在《嘉祐禅院记》一文中曾说,“西蜀士民繁多,人心乐善”,也可同证此一看法非李之纯一人所独有。

与苏轼同时代的成都府教授侯溥,不仅在嘉祐院宴请过苏轼及其妻弟,而且还为寿宁院专门写了一篇《寿宁院记》。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叙述寿宁院之始末,事关大慈寺兴废,高评画家孙知微手笔,“有孙知微之笔,鬼神恐其暴形,日星恐其运行,林木恐其发生,浪涛恐其奔鸣”,而且还特意拈出大慈寺与众不同之一点。“佛以静为乐,故凡塔庙皆洁精谨严,屏远俗纷。独成都大慈寺,据阛阓之腹,商列贾次,茶炉药榜,篷占筵专,倡优杂戏之类,坌然其中。以游观之多,而知一方之乐也;以施予之多,而知民生之给也;以兴葺之多,而知太平之久也。”大慈寺这等灵魂休息之所,被民众的世俗生活包围,与其相安无事,这与一般的寺庙规制有所不同。

有明一代,很少有关官员来朝拜大慈寺的记录,除了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和一些与成都有关的地方志非常简短地提到过大慈寺外,很难找到明代关于大慈寺的史料。到了草莽荆榛的清初,成都百废待兴,民生凋敝,大慈寺的复兴无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到康熙乙卯亦即1675年,大慈寺由丈雪和尚、懒石和尚之主持,得以小规模修复,其中为大慈寺颜额者系成都知府冀应熊。现今所有的“古大圣慈寺”的匾额则是清末成都知府黄鹄云(大学者黄侃之父)所题的。

1881年初春黄鹄云受雪堂之邀、应隐山真诚之请,到大慈寺一游,手书“古大圣慈寺”的匾额,并写下了《游大慈寺记》。此文表明他不是第一次游大慈寺,即在大慈寺未修好时已然来过。“予前守郡时,因公尝至其地,但见民庐无刹宇。越数年还蜀,冬暇出游过之,殿阁巍峨,倏成巨观。”大慈寺的破败和新镌,他均曾亲睹,其间沧桑之感自是不少,以至于最后把一切陵谷改迁,皆归之“神于使”,既合宗教之感,亦符大自然之神秘。清光绪重修时占地40亩的大慈寺,迭经改造,特别是1958年修东风路(今蜀都大道)和“文化大革命”时的破坏,其格局已然更小,与其说“神于使”,毋宁说“坏于人”。

贯休

晚唐可谓烽烟四起,各地不靖,唯独被名山大川深锁的四川,因小朝廷短暂的偏安一隅,得以保存元气,这便利了五代十国时期相始终的前后蜀。贯休(832—912)作为晚唐著名诗僧、书画家,在权衡和观察之后,选择了四川来躲避改朝换代的酷烈,以实现个人的安宁。天复二年(902)初春经三峡,走走停停,历九个月的时间,是年冬天或者次年春天抵达成都。贯休虽属诗僧,佛理高明,但没有准确的一手资料表明他在大慈寺住过,更不能说他当过大慈寺的主持,因此不将其纳入大慈寺的高僧大德,而是将其列入历代名人过往萍踪里来考察。

据传贯休在乾宁初年(894—897)云游天下,曾到刚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的钱镠处,持诗往贺,其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句子。此时这位马上要做吴王的盐贩子钱镠,似乎不满足“十四州”的胃口,要其改为“四十州”,贯休拂袖而去。僧人一钵,诗人一支笔,即便再不合拍,往投高官皇帝,也只有献诗一途。这回贯休遇着另一位偏安一隅的小皇帝王建,似乎接受了前次的教训,把歌颂的意思说得更加明白一点:“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全国到处是灾,四川安宁,虽是实情,也难说没有谀颂之情。“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对仗工稳,诗趣盎然,暗示了他辛苦来蜀,需要王建照拂之意,自然得到了王建的许多关照。贯休也没有少给王建写颂圣的诗——有《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等27首之多——因而得以终老成都。

贯休在成都,先住东禅寺,后移住龙华道场。既然贯休写了不少的颂圣诗,那么王建也不能太小气,于是他连赐数顶高帽给贯休,以示隆恩:“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当然最实惠的是给贯休颁赐“食邑三千户”,这自然不是满足僧人的企望,而是圆寂后亦可转为庙产,算是几十年修行的果报。贯休虽然只住在东禅寺和龙华道场,但由于大慈寺这样的名刹有许多得道高僧,此处长期公开讲习佛学,偏安中的王建自然也少不了来凑个热闹。刚到成都不久,有次贯休与王建一起来大慈寺听支遁讲经,因此写下了《蜀王大慈寺听讲》:

玉节金珂响似雷,水晶宫殿步裴回。

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帝释镜中遥仰止,魔军殿上动崔巍。

千重香拥龙鳞立,五种风生锦绣开。

宽似大溟生日月,秀如四岳出尘埃。

一条紫气随高步,九色仙花落古台。

谢太傅须同八凯,姚梁公可并三台。

登楼喜色禾将熟,望国诚明首不回。

驾驭英雄如赤子,雌黄贤哲贡琼瑰。

六条消息心常苦,一剑晶荧敌尽摧。

木铎声中天降福,景星光里地无灾。

百千民拥听经座,始见重天社稷才。

支遁讲经的高妙,是为了衬托王建的礼佛,对佛教尊重的情怀。蜀地因地理险要,能得一时的安宁,物丰民安,王建固然有功,但这些诗句还是无法掩盖地透露一种对蜀王的过分歌颂,这与贯休对王建一贯歌颂的基调是合拍的。

由于大慈寺的名声和地位,特别是它所拥有的诸多佛教壁画,引得许多人前来观看,贯休自然也算一个。卢楞伽是随玄宗入蜀的著名画家,是画圣吴道子的弟子,他在成都寺院包括大慈寺创作了不少佛教壁画,传说中的《渡海罗汉图》就是其中之一。贯休入蜀时,离卢氏创作此画已达150年,但稍微保留得好一点的话,应该还可以看到。卢楞伽所在的时代,甚少绢和纸本画,所以可以基本肯定卢的画是壁画。而贯休据卢楞伽的壁画,作了一幅绢本画。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里,说到贯休的《渡海罗汉图》,藏家狄平子在原画左边有一题记:“此幅原绢上,有僧来复题云:蜀僧贯休临唐卢楞伽过海罗汉图,藏在成都大圣慈寺六祖院内罗汉阁。后五百年弟子来复游方过此,敬观敬题。云云。”卢楞伽的壁画虽然不经时间的汰洗,但贯休藏在大慈寺的临摹之作,却还有幸留到今日,亦算一段胜缘。

文同

把文同与大慈寺的关系定列于“三苏”之前,是把苏轼作为“三苏”的中心来考虑其年齿排序的。文同曾与苏洵在京中做官是同事,又是苏轼的从表兄,还与苏辙是姻亲,故文同与苏家特别是与苏轼交往甚密。生前文同与苏轼、苏辙诗酒往还甚多,文同殁后,苏轼、苏辙兄弟写了许多诗文来悼念,可谓念念不忘,情谊非常。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文翁后人,故又号石室先生,又因殁于赴任湖州知府的途中,人称文湖州,今四川盐亭人。曾做过秘书阁校理和陵州(四川仁寿)、洋州(陕西洋县)知州等官职。苏轼曾说:“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书文与可墨迹并序》)可民间与专家的看法多有不侔,并不买苏轼的账,文同的画名不仅掩其诗名,更使他的楚辞研究形同乌有,书法倒是因画名而得以附骥而彰。老实说,如果真要追究文同诗名不彰的原因,苏轼倒也要负一部分责任。文同“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亦即“成竹在胸”的理论,由于受到苏轼的推崇与宣传,影响实在太大,使得人们每每提及文同时必下意识地蹦出“成竹在胸”四个字。何况苏轼还曾与文同同幅作画,使其画名更见彰显。今天文同书画之名,经时间的汰洗,远过于他的诗文之名,已是不争之事实。

当苏轼与文同作画时,是宋代文人画兴起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唐以前作画多在壁石间,所以壁画包括佛教壁画特别盛行,宋代因纸绢的普及,文人多用此作画,人们逐渐视壁画为匠人之作,故而壁画式微。百年后范成大帅四川,在大慈寺楞严院曾见“枯木一堵”,乃“文与可笔”,可见文与可曾亲到大慈寺作画。这说明文同在画竹之外,也画过一定数量的山水、禽鸟作品,因此郭若虚曾谓:“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通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复爱于素屏高壁状枯槎老卉,风格简重,识者珍重。”(《图画见闻志》)大慈寺楞严院寺壁虽非“高壁”,却也是其喜欢在壁上作画的一个佐证。

但与范成大同时在成都的陆游,似乎没有看到过楞严院这堵“枯木”,或者看到过,只是他没有赋诗以记。不过他在嘉祐院里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幅文同的墨竹,于是写下《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一诗:“石室先生笔有神,我来拂拭一酸辛。败墙惨澹欲无色,老气森严犹逼人。惯阅冰霜元耐久,耻随儿女更争春。纷纷可笑空模拟,尔辈毫端万斛尘。”陆游看到前辈神妙之笔,甚感高兴,但岁月让这精妙之作既蒙灰尘,且颜色黯淡。但即便如此,其清高的气节也是老气逼人,不屑于随人展示那种俗气的春艳。后来的模拟者,只是得其形而失其神而已。其实陆游观画距文同离世也就百年而已,但由于壁画暴露出室内,而非像敦煌深锁于石窟,短时期内便败坏即是不可避免的事。

文同这一堵“枯木”作于何时,据如今所掌握的材料,大约应作于1044年左右。因为写于1061年的《成都府楞严院画六祖记》中说:“画此时,予亦观允文下笔。后十七年,予自秘阁校理乞侍亲,得相于临邛郡,道人使予记诸石。”参稽邓椿的《画继》,可知文同文中的允文亦即刘国用,正可以佐证百年后范成大在《成都古寺名笔记》上所谓“楞严院壁,画六祖,刘国用笔,能格上品”。刘国用正如文同所言有名于时,他不仅在楞严院绘有六祖像,而且范成大还有“弥勒院壁……画故事山水二堵,刘国用笔”以及“锦津壁院,画释迦佛、十六罗汉,刘国用笔,能格上品”的记载。所以邓椿说刘国用为“汉州人,工画罗汉,壁素之传甚多。在丘、杜、金水张之下也”(《画继》“仙佛鬼神”条)。从范成大于大慈寺几寺壁上所见其不同题材的画作来看,“壁素之传甚多”的说法是可信的。而且百年后经历了南渡之劫依然存在,也可算是个小小的奇迹。

从范成大对楞严院寺壁上所看到的画作可知,此寺院墙壁上除刘国用所画六祖外,尚有文同的枯木一堵、蒲永昇的山水十堵、鲁安道的龙虎二堵、僧延广山水三堵。应该说,楞严院的壁画不仅较广,除鲁安道和僧延广未有史籍明载外,其余诸人几乎可说是同一时代的人。可能楞严院的壁画,正是大慈寺经历994年李顺之乱和1000年王均之乱后的新作,因此鲁安道和僧延广大抵也应与上述诸人为同一个时代的人。鉴于文同为名画家,其对于画的鉴赏和认识远不是那些随意品评者所能比拟的,其所写的《成都府楞严院画六祖记》(见胡问涛、罗琴校注《文同全集编年校注》P741)于大慈寺壁画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这篇短文里我们可以读出如下的信息,惟中与苏轼的堂兄惟简是同一师承和班辈——且与惟简同在大慈寺里不同的寺院里共同生活了24年——是才学不俗的诗僧。而这诗僧不拘小节不顾细谨,用尽平生积蓄请继舒为其请名手画六祖像,以了其心愿,从张南本的六祖到刘国用的六祖,在在显示了六祖禅宗对于巴蜀禅宗的不竭影响。文同是儒释道集于一身的人,关注佛事的同时,也不废道教,既为大慈寺作人物传记,亦写过《成都府玉局观新建五符幢记》之类的文章。楞严道人继舒殁后,他也应其学人弟子为继舒写了像赞,名之曰《觉济大师真赞并序》,其文为:“成都府大慈寺有高行僧曰觉济大师继舒者,以某年某月某日殁于其室。其学人文照、其弟子居逸等议葬之于彭州九陇县,选胜地而塔焉。既已,又绘其像于塔中而恭事之,请于常所与往来者文同为真赞。”(《文同全集编年校注》P977)说明文同与觉济大师往来很多,常到大慈寺楞严院去看他,而文同给楞严院画的一堵枯木,或许也是应觉济大师继舒所请,亦未可知。唯一遗憾的是,不能考索继舒的殁年和文同给楞严院画枯木的准确时间。

文同与大慈寺的关系并不止此,如果我们熟悉《文同全集编年校注》的话,可以发现还有一位禅师与他有不少瓜葛,而这位禅师曾在大慈寺学习七年。《宋高僧传》曾有云:“崇寿禅师,邛州人。姓仇名惟己。自毁齿便趋向高远,父母异之。隶大邑静林僧籍,以仁普为师。16落发,20受具戒,来成都大慈寺。听大乘诸经论,凡七年,文与可为文铭其塔。”文同所写塔铭为《崇寿禅师塔铭》,看了《宋高僧传》所采崇寿传的内容,相信全从文同塔铭里所采摘,只是他如何修炼的细节未被辑录而已。宋代政和大火后,建超悟、宣梵、严净三刹分别供学禅者、学律者、讲经者使用,崇寿学讲经虽在此前,但从唐代以来,讲经一直是大慈寺的一个传统,外寺听讲者可谓络绎不绝。崇寿禅师于治平元年(1064)圆寂,世寿86岁,据推算他应是在1008—1015年间,于大慈寺听讲大乘诸经,并通晓其奥义。这样看来川西附近的一些佛寺在佛理传承上,与大慈寺有不容忽略的关系,值得研究川西地区特别是大慈寺佛教传播史的人深加注意。

苏洵、苏轼、苏辙

同类推荐
  • 名动河山

    名动河山

    帝王心术II——————八年前,天下四大名公子之一的四公子悄然退隐,八年后,隐迹在一个小镇上当一个平凡教书先生的四公子却还是逃不掉天下的纷争,面对天下十三国争相的延请,千万里破碎的河山,他该何去何从?温婉可人的侍女,名动神京的花魁,妙绝天下的医术,纵横千里的剑客,倾国倾城的美人,神秘无比的宝藏,还有那一双隐藏在幕后的黑暗之手,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而变得不同!敬请关注寂寞继《帝王心术》之后2008年夏的又一力作——帝王II,之名动河山!————寂寞新书《止武》已经发布,书号:1174240。新书是玄幻类型,比历史更加精彩,敬请新老读者支持!谢谢!下面有八通,可点击直达!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主要内容包括:混乱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盛世时代——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和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空前集权与走向没落的帝国——明清四部分内容,从中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热门推荐
  • 戴着望远镜的长颈鹿

    戴着望远镜的长颈鹿

    如果你没有一个长远清晰的人生规划,就很可能步入歧途。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发现自己被动选择,在不想要的生活状态中生存,向自己讨厌的状态妥协……一滴墨水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本书帮助你站在高处对人生做出宏观规划。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盛开的一朵文学奇葩,它汇集了古代中东、中亚和其他地区多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在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读者……《一千零一夜》以自己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痛快淋漓的文学语言以及优美、动人、独特的阿拉伯和伊斯兰色彩,保持着自己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它的成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写成的,而是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复加工、转达、创作的结果。故事最早起源于一部波斯故事集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本卷选录了新世纪十年来的部分爱情婚姻小说。这些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在新世纪十年中的情感历程,记录了这个时代关于爱情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的希冀、期盼和焦虑的情绪。新世纪以来,爱情与婚姻中包含的物质内核逐渐露出水面。当爱情和婚姻走下精神的祭坛,不得不滑向物质的漩涡。爱情和婚姻中的物质主义,是整个时代缺乏精神性追求的缩影。当我们从精神的教条中迫不及待地逃脱后,又被物质的车轮赶得喘不过气来。豪华的房子、昂贵的车子和各种各样高档的会所,是否就可以安放我们的爱情?在这转型的时代中,不愿放弃爱情的人们,注定要在这纷乱的缠绕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重生之田园喜事

    重生之田园喜事

    一朝重生为农女,死了爹,病了娘。孤儿寡母还落了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半袋粮,一破房,二只鸡,六张嘴,这就是她的全部家当。哼,分家不给田怕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就让你们看看本姑娘如何脱贫致富,一步一步奔小康!*一不小心捡回只戒指,竟是神仙的储物袋!家畜野味猛兽珍木,仙丹法宝神兵利器,各种奇珍异宝砸了她个眼花缭乱。金山有了,银窝有了,这下子亲奶奶、大伯娘、小姑姑全都上了门。就连那个死得不能再死的老爹都死而复生,带着太太姨娘衣锦还乡来了…*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音俘众生:妖孽邪王的宠儿

    音俘众生:妖孽邪王的宠儿

    却不料,拥有百年不遇的召唤师体质,会遇见大陆上的最强天才,自己竟然是混血精灵。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和他又会有怎样的火花?真相之路困难重重,身世迷离,却因为有他的陪伴,穿越异世,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各个人心险恶,肮脏不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小恶魔的宠妻

    小恶魔的宠妻

    莫名其妙上天转一圈后拐名邪男回家,吃她豆腐家常便饭,搞暧昧习以为常,打啵上瘾难耐。石头里竟然蹦出小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