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600000008

第8章 历代名人过往萍踪(1)

任何一座庙宇,都是佛光普照,信仰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正是这种重权威重名人的历史传统,以及人类天然势利的特性,留住那些著名人物的雪泥鸿爪、萍踪剪影。

唐玄宗对大慈寺的创立和扩张可谓居功至伟,这当然是他运用权力来为大慈寺所作的特殊贡献。

大慈寺中曾经留下许多皇帝的御容供香客瞻仰,这已经成为大慈寺壁画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壁画史上来说,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玄宗和唐僖宗逃难,给成都带来了一大批的人才,成都是典型的因祸得福。其中就有许多画家如卢楞伽等,这也是唐宋时代,蜀地画家非常多的原因。没有幸蜀二帝的铺垫,就不可能有前后蜀时期成都绘画的繁荣。

一座寺庙除了高僧大德外,最能给寺庙带来辉煌和人气以及历久弥新的魅力乃至利益的,自然主要是广大的香客信徒。但香客信徒是分散的,且是各个寺庙竞相争取的对象——这竞争当然不像饭馆那般赤裸而世俗,但谁都知道各寺庙之间不可能没有竞争。虽然信仰是精神的,但世上很多精神是与物质勾连在一起的,你要完成一趟精神的祭献,少不了物质对你的帮助。你只是抽象地说,你的寺庙法力广大,佛光普照,那是没有多少号召力的。因为任何一座庙宇,都是佛光普照,信仰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一般的香客是分不清大乘和小乘,禅宗他也分不清临济宗和天台宗之别,因为对于一个只是把它当做世俗生活的精神支撑的普通民众来说,他没有时间(意味着成本)和心思(意味着兴趣)来知晓它,因为知晓得多对他的实际利益并不构成多大的增益。

每到一处文物古迹,我就会想这是怎么形成的呢?以我长期的思索,得出如下几点看法。一是那里真有值得欣赏的东西,让我们惊叹古人的巧夺天工,虽时间流逝依旧有不尽的魅力;二是我们惊叹于著名人物在这里发愤读书、辛勤工作或是长久地修持;三是一些机构,令人萍踪频至,多次流连,而往来该处的,且不乏自身就是“文物”的文学艺术家、学者、有政声的官员乃至皇亲国戚。我们常说现实是残酷的,其实何尝不是势利的,比如大慈寺存在千多年,那些恒河沙数的香客信徒,大多消息于天壤间,湮没于尘土。剩下的便是那些著名的人物过往大慈寺的足迹,但你也要相信时间正在用它的法则来汰弃那不必要的累赘之物,它不会记下名人在大慈寺的一切。

当然我不会蠢到说时间所汰弃和记录下来的东西之标准,我都认可而且喜欢,毋宁说我不得不顺从时间的摆布。要让我选的话,我宁愿在文献和古物的尘埃之中,多看些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我想看他们怎么度过漫长的夜晚,我想知道他们冬天怎么解决烤火御寒问题,而这些柴火从哪里来,所费几何,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占比例有多少?我想知道他们酸甜苦辣、悲欣交集的生活细节,可惜我们被帝王起居注及其家谱等宏大叙事所裹挟的历史传统,不给我们追寻祖先鲜活历史以方便,以至于后人对他们的生活只能得到一些断续而干瘪的东西,仿佛他们不是活人,这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对个人的埋没和不尊重。

正是这种重权威重名人的历史传统,以及人类天然势利的特性,留住那些著名人物的雪泥鸿爪、萍踪剪影。寺庙机构与其他完全尘俗化的机构和个人相比,自然要不那么势利一些,但寺庙要运营下去,光有精神的信仰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使信众值得一来的历史——这值得一来的历史里,自然就包括各种重要人物到该寺庙的行迹。这些名人的足迹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和那些高僧大德留下的遗泽,共同构筑了寺庙的历史,反过来吸引来众多的香客。历史越积越厚,魅力越积越深,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否则这样的寺院存在的历史之久远,是不难想见的。大慈寺能存在千多年而不灭的奥妙之一,便是有各路名人于此所滋养的信仰光辉、文化历史氛围及尘俗生活的安宁,才使其人脉香火不断。

皇上驾到

我早说过,中国的汉字是分等级的。说同一件事,陈述同一个事实,其间的褒贬相差不可以道里计。一个平常的人到达某地方,四川话叫“走拢了”,正规说法名“抵达”,若是犯人必是“逃亡”、“窜匿”,大官一来是“视察”,皇帝来了就是“幸”——哪怕这个皇帝正被他的对手撵得鸡飞狗跳——在正史上也会被称作“幸”。唐玄宗和唐僖宗,就是两位因“安史之乱”、“黄巢之乱”逃窜成都暂避而“幸蜀”的。

唐玄宗对大慈寺的创立和扩张可谓居功至伟,这当然是他运用权力来为大慈寺所作的特殊贡献。他于大慈寺拨地赐匾的事,前述已详,兹不再赘。我想说的是大慈寺曾经留下许多皇帝的御容供香客瞻仰,这已经成为大慈寺壁画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壁画史上来说,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我们若将其放在名人过往萍踪这个大范围来考察,则更容易看出世俗政权对宗教兴废的社会学影响。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僖宗李儇到过大慈寺的记录,但其中有一条关于他的记载,开创了大慈寺成为瞻仰皇帝乃至官吏真容的场所,不知这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是否算开了先河。

五代宋初成都人黄休复在其著名的《益州名画录》里说到:“僖宗幸蜀回銮之日,蜀民奏请留写御容于大圣慈寺。”就中国的历史传统而言,皇上贵为天子,万民崇仰,有幸一睹御容那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所以能够将皇帝的御容留藏到寺院中,以供香客瞻仰,必然对寺庙的兴旺起着很大的促成作用,用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皇帝的御容能够促进观光业的发展。既然皇帝能够促使寺院香火旺盛,那么各级官吏虽然其能力小一点,还是颇有作用的,于是“至德以后,写从官府尹监司而下僚属真,凡三百九十人”(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真是一个空前绝后到令人惊骇的数目,简直把大慈寺当成是各级官员们的遗像陈列室了,胆子小的还不敢来了。其实还是李之纯说得对,这是因为蜀人有佞佛的传统,同时与成都地区在唐宋时期比较富庶有关,钱多了不去拜见一下那些达官贵人的遗容,怪说不过去的。

前后蜀的皇帝,大抵都因曾是唐朝的旧臣,总要装样子去朝拜一下唐僖宗的御宗。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没有留下第一手材料,谁也不好妄加揣测。但我想他们也非常清楚,四川封闭稳固、物阜民安,使他们有机会趁唐祚衰颓之危,得以偏安一隅而称帝。但偏安称帝,毕竟有篡位之嫌,使其统治合法性大为减弱,于是他们通过频频去瞻仰僖宗御容,让民众理解他们的“不得已”,从而增加统治合法性的资本。作为与官方关系深远的佛教机构自然也是世俗政权统战的一部分,而大慈寺作为彼时成都第一大寺,自然成了偏安一隅的前后蜀皇帝们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常往常来之地。

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曾言:“王氏永平中,废兴观寺为军营。其观有明皇御容一躯,移在大圣慈寺御容院供养。”这说明在唐代大慈寺已专门有一个存放诸位皇帝御容之地,肯定有专人照护,以供香客和百官瞻仰。唐明皇何止御容为人所瞻仰,他的幸蜀图,400年后的陆游还在成都看到过,还专门写过一首《题明皇幸蜀图》来申说其看法:“天宝政事何披猖,使典相国胡奴王。弄权杨李不足怪,阿瞒手自裂纪纲。”御容写真最多的是唐僖宗,大约是写真在中晚唐成一种时尚的原因,同时他被前后蜀主参拜最多。“陈敬瑄与田令孜拒命守城,王蜀先主时为行军司马,围之三年。既克,先主拜僖宗御容。”(《益州名画录》)这当然是表忠心的一种姿态。反而是孟蜀主的参拜要更为纯粹一些:“孟蜀明德元年六月,幸大慈寺。观明皇僖宗御容,宴群臣于华严阁下。”(张唐英《蜀梼杌》)大家来集体围观僖宗御容,却以吃喝收尾,这里面的多种意味,恐怕不是先恭后踞能够完全解释清楚的。

就像李之纯所说,至德以后,百官僚属的写真都弄到了大慈寺的寺壁之上,其实有唐一代皇帝之写真也供奉在大慈寺御容院。“蜀人宋艺工写真。王蜀时,充翰林待诏,摹写大唐二十一帝圣容及当时供奉道士叶法善、禅僧一行、沙门海会、内侍高力士于大圣慈寺玄宗御容院之上壁。”(《益州名画录》)除了集体瞻仰皇帝外,还算得上是例行地展览寺庙建设的功臣。事实上,前后蜀对整个四川文化的贡献,是偏安一隅的朝代中做得最好的,他们放弛民众,注重享乐兼及文化,养了大批的壁画家,几乎成立了庞大的宫廷画院,使得大慈寺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虽然壁画保存不易,后世无法从实物上来验证其伟大在何处,但那些间接的文献记录,使我们不敢轻视被时间汰弃的辉煌。物理意义的汰弃是由于保存壁画的技术欠发达,而绘画精神却永远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光辉。

被冠名费著所著的《蜀名画记》——王伟明就认为这是南宋时期佚名蜀人纂集诸家史料而成——对于前后蜀时期何以成为蜀地壁画史的顶峰作了很好的说明:“蜀多画工,而盛于王、孟僭伪之时。盖其割制一方,耽玩图画以自娱,故工聚焉。有西班将军黎德昭者,以画鹤图献之,孟氏因授雅州刺史,其玩物而弃民乃至此,不足称也。”卖官鬻爵固然是不好的,也是专制制度下的常态,但献画以求官总算比别的方式要风雅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前后蜀时代的皇帝,在四川实行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在专制制度下,一个皇帝太有为,往往是扩大了政府的公权力而侵占了更多的私人权利,玩物与弃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正是由于王、孟爱好享乐,喜欢书画,成就了蜀地包括大慈寺壁画旺盛的创作热情,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喜欢绘画总能给文化历史留下些东西,只喜欢舞枪弄棒的“进取”,留下的是什么呢?往往是累累白骨。凡是与大慈寺有点关系的皇帝,应该都算是比较和好的结局。独有在成都偏居两年的大西政权皇帝张献忠,因大慈寺藏纳明藩后裔,杀戮不少僧人。自然寺僧也奋起反抗,从而一竿子追杀出去而得个地名“猛追湾”。

唐玄宗和唐僖宗逃难,给成都带来了一大批的人才,成都是典型的因祸得福。其中就有许多画家如卢楞伽等,这也是唐宋时代,蜀地画家非常多的原因。没有幸蜀二帝的铺垫,就不可能有前后蜀时期成都绘画的繁荣。前后蜀皇帝不仅鼓励许多人画壁画,而且时常到大慈寺来看壁画,更多的是到大慈寺来宴乐群臣,进而与民同乐。现今意义上的画院,正是由前后蜀的宫廷画院机构如翰林院等演化而来的,他们对中国绘画史的客观贡献已不可磨灭。

百官莅临

作为皇帝与民众之间桥梁的官员,自然会常到唐宋时期最有名的寺庙大慈寺来游赏。一般说来,大致不过几种方式:陪皇帝来玩,独自来看,或者与群僚和民众饮酒作乐。像高力士这样陪唐明皇匆忙逃到成都的人,不仅要侍候好皇帝的饮食起居,亦要让李白这样的大手笔,写几首安慰和颂圣的“上皇西巡南京歌”,以便让民众深感吾皇虽然仓皇,但还是十分“万岁”的,而且更要帮皇帝发现在国家板荡时的救济型人才——大慈寺沙门英干就是这样的人——以便他去表彰,从而使朝廷尽快走出不安稳的泥淖。高力士不仅把沙门英干救济逃难灾民、祈福国家平安的事告知了唐玄宗,而且还帮助英干、无相禅师等人一起规划了大慈寺的未来。

事实上这只是大慈寺得到官员资助的开始,历代帅蜀特别是知成都府的官员,似乎对大慈寺都有一定的偏爱。韦皋帅蜀镇守西川21年,从785年开始,不仅开了一条对唐宋时期的大慈寺影响深远的解玉溪——使得整个唐宋时期成都的发展向东推移,而且使城内水系更为合理,与白敏中开凿的金水河,以及高骈将二江治理改道后的二江,合称“罗城四江”——而且还撰写《再修大慈寺普贤菩萨记》,来记载大煦和尚传教沙门体源辛苦造普贤像的事。其后大中六年至十一年(852—857),白敏中帅蜀,开凿了成都城内另一条重要的水道金河,也和解玉溪一起影响成都在中唐以后向东发展的城市布局,并促进大慈寺成为唐宋时期著名的游赏玩乐胜地。

830年,李德裕出任西川节度使,彼时成都备受南诏侵凌,复受吐蕃、回纥的滋扰,对于前者他加强防范,寻回被南诏掳去的僧道、工匠达4000人之多,于后者他修建筹边楼以资协防。虽然在成都城内建设上,他似乎不及许多帅蜀治成都的人,但其功劳不应被成都历史忘记。其实在到成都的8年前亦即822年,他即写过一篇关于大慈寺资福院的文章《资福院记》。此文原题为《丞相邹平公新置资福院记》,后简称《资福院记》。丞相邹平公即指当时即在西川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段文昌(段系山东邹平人,故称邹平公),段曾两次出任西川节度史,第一次任上即出资修建大慈寺里的资福院。

《资福院记》言:“殿堂层立,轩房四柱,镕金作缋,仿佛诸天。况乎蜀山葱茜,下临于雉堞,锦江明灭,近缭于郊埛,红树倚槛,青蕖傍砌,海雏乍来,灵草长秀。彼之听和音者,不惟于寂虑;闻异香者,自入于禅薰。公之孝思,永代作则。岂止何充之宅,独入檀那;将与文翁之堂,俱称不朽。”李德裕的文辞里当然有谀宰相邹平公之嫌——“将与文翁之堂,俱称不朽”,就是显见的谀辞——但我们可以明白,资福院是段文昌出资修建来礼佛纪念他的先人的。资福院被描绘得如此宏伟壮丽,就算去掉谀颂之嫌的话,也可以想见彼时大慈寺由各单独寺院所组成的规模之一斑,虽然各单独寺院的大小并不一致。875年西川节度使高骈为了抵御南诏之侵扰,将成都形成二江环抱的格局,此一格局对进一步繁荣成都城市东部包括大慈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得大慈寺沿府河河段形成了更多码头的同时,围绕着大慈寺形成了更多的游赏之地。

如果说唐代主政成都的官员善为大慈寺做许多实际事务的话,那么宋代主政成都的官员则多是到大慈寺游赏。这说明晚唐乃至前后蜀时期,成都相对平稳的生活和较盛的游赏之风,在宋代得到了切实的延续。主政成都的宋祁、薛奎、田况、赵抃、范成大、胡质元、袁说友等无不常到大慈寺游赏,与民同乐。但宋代主政成都者虽不直接为大慈寺提供帮助,但他们的确为成都包括大慈寺留下了众多的史料,特别是范成大的《成都古寺名笔记》和袁说友让下属扈中荣等编的《成都文类》,事关大慈寺甚多,这是任何一朝无法比拟的。而其中曾任成都知府的李之纯所写的《大圣慈寺画记》值得特别拿出来申说一番。

同类推荐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
  • 隐世

    隐世

    物理学家罗亚在寻找平行世界的时候,被失控的强子对撞机乱流击碎身体。可是罗亚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战国末年。强悍的大秦帝国。试图复国的周朝后裔,隐世家族的诛神计划,诸子百家对这个世界的掌控,还有来自遥远大西国的后代……这些拥有庞大势力的国家和组织,无不围绕罗亚展开了行动。这个世界,因为罗亚的到来,产生什么样的剧变?
热门推荐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烹饪丛书》精选了近1500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第一皇妻

    第一皇妻

    云云新文,亲们大力支持哈。《邪魅娘亲腹黑娃》“千回要嫁给九哥哥!”她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好啊,你去那里边,把衣服脱光光,我就娶你。”他眯着眼眸,笑得邪恶,怀里还搂着她八姐子青,指着前面那家青楼。她叫孟千回,是东临大将军孟庭之九女。出生之时,正逢父亲胜仗归来,皇帝老儿心悦,封了个皇妻给她。谁料十八年后,这女却是疯疯癫癫,男女不辨,左右不分,好坏不明,偏偏还恋上那地狱阎王九皇子。一场“有心人”的闹剧,她成了青楼老鸨子的棍下亡魂,抛尸乱坟岗。========================她,唐月月,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恐龙女,医学、天文学、生物学样样精通,头脑极其聪明,相貌却是极其丑陋,性子泼辣,无人敢欺。为看天象奇观——“双星拱月”,登上城市最高大厦,忽而一射强光射来,她莫名奇妙穿越了。醒来,却是另外一个时空,身处乱坟岗,周围是一双双可怕的兽瞳。我的妈,哪来这么多狼。只听到嗖嗖几声响,那些狼鬼哭狼嚎啕倒在血泊里死翘翘了。“娘,你没事吧。”不知哪里窜出来的一只绝世美男,上演英雄救美。某女一脸黑线,自己就是长得寒碜点,不至于老得快成人家娘了,“谁是你娘,你娘叫你回家吃饭喱,去去,比老娘都老的臭男人!”“你就是我娘,娘,你是天下第一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某男傻笑,一边从衣袖里取出一面小铜镜。镜中女子十七八岁,长得那个美呀,倾国倾城。唐月月借着孟千回的躯体重生了,一个头脑聪明相貌恐龙的现代天才,一个疯痴傻笨、貌如西子的古代小姐,两人完美结合。孟千回从此华丽丽地重生了。(一)“八姐姐,从明个儿你就帮妹妹我洗马桶,妹妹我站着,你就不许坐着,我坐着,你就不许躺着。”某女一脸邪笑。“大娘,我爹和我娘要完成再造人计划,以后每月初一到二十九,爹都会在我娘房间,三十就留给大娘,如果某月没有三十,那就等到下个月吧。”某女看似一脸善意。(二)东临帝君风云兮眯着眸,将女人压到龙床之上,你是朕的皇妻,我要的就是你。不待女人多言。宫门被撞开,风起,剑来,冷眸相对。我的娘亲不是你这个无耻偷夫可以碰的。某女心脏差一点蹦出,十八岁可以生出二十几岁的儿子?眼翻白,真想晕倒,臭小子,坏我好事。(三)千千,本王愿为你生,原为你死,只要你嫁给本王。你愿意为我生儿子吗?某女一脸不屑。
  •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魂帝

    魂帝

    天生缺少命魂的少年踏上一条追求无上修为的飘渺之旅,七星剑下尽数天下苍生,笑声间轻断天下沉浮!